![2022年中医耳鼻喉复习总结 2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5a7a2acc6945e9b3a2822b327b532eb/05a7a2acc6945e9b3a2822b327b532eb1.gif)
![2022年中医耳鼻喉复习总结 2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5a7a2acc6945e9b3a2822b327b532eb/05a7a2acc6945e9b3a2822b327b532eb2.gif)
![2022年中医耳鼻喉复习总结 2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5a7a2acc6945e9b3a2822b327b532eb/05a7a2acc6945e9b3a2822b327b532eb3.gif)
![2022年中医耳鼻喉复习总结 2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5a7a2acc6945e9b3a2822b327b532eb/05a7a2acc6945e9b3a2822b327b532eb4.gif)
![2022年中医耳鼻喉复习总结 2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5a7a2acc6945e9b3a2822b327b532eb/05a7a2acc6945e9b3a2822b327b532eb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耳鼻喉科学 专科特点 :他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强调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局 部辩证与整体辩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 :耳廓和外耳道。外耳道峡部 :外耳道起自耳甲腔底,向内直至鼓膜,长约2.5-3.5cm ,为一略呈“S” 型弯曲的管道,其外1/3 为软骨段,内2/3 为骨段,两端交接处较狭窄,称之。较大异物常嵌于此。中耳 :是个含气空腔。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气房。锤骨短突 :在鼓膜的前上部有一灰白小突起,名锤骨短突。光锥 :自锤骨炳末端向下向前达鼓膜边缘有一个三角形反光区,名光锥。内耳
2、:又称迷路。外层为骨迷路(耳蜗,前庭,鼓半规管),内层为膜迷路(蜗管,椭圆囊与球囊,膜半规管)。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含内淋巴液。耳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司听觉和平衡觉。鼻由外鼻,鼻腔及鼻窦三部分构成。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咽的生理功能 :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形成,防御和保护功能,调节中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喉位于颈前部中央,上通喉咽,下接气管,系由软骨,肌肉,韧带,纤维组织及粘膜等构成的一个锥形官腔状器官。喉腔内覆盖粘膜,与咽部粘膜和气管粘膜相连接。喉的软骨 :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小角软骨,锲状软骨。喉的韧带 :喉外韧带,喉内韧带。
3、喉的肌肉 :喉外肌,喉内肌。喉腔 :以声带为界,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喉的神经 :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都是迷走神经的分支。喉的血管 :喉的动脉来自颈外动脉的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静脉主要通过甲状腺上,中,下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喉的淋巴 :分声门上和声门下两组。声门上区淋巴引流入颈深上淋巴结,声门下区组淋巴引流入气管前淋巴结,再进入颈深淋巴结。喉的生理功能 :呼吸功能,发音功能,保护下呼吸道功能,屏气功能。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因:耳鼻咽喉位于头颈部,内连脏腑,外在体表,故来之于内外的诸种因素尽可致病。其外因主要有外感邪毒,外伤 创伤,异物所伤。内因多为七情所伤,饮食,劳倦及官窍之间
4、的病变互相传变。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机:实证:外邪侵袭,脏腑火热,痰湿困结,气滞血瘀。虚症肺脏虚损,脾气虚弱,肾脏亏虚。虚实夹杂证。耳与肾的关系 所属关系:肾主耳,耳为肾之窍,为肾之官。生理关系:肾藏精,肾之精气上通于耳,肾精充沛,耳窍得以濡养,则听力聪敏,耳主平衡功能正常。病理关系:肾精亏虚,耳窍失于濡养,则可致耳鸣耳聋。诊断关系:耳的病症,多与肾脏的病理变化有关,肾脏的病变多反映于耳。治疗关系:一些耳病,可以从肾论治,如滋肾填精,滋肾降火,温肾利水等。鼻与肺的关系所属关系:肺主鼻,鼻为肺之窍,又为肺之官。生理关系:肺气通于鼻,肺气充沛,则肺鼻互相协调,完成其生理功能。病理关系:肺的功能失调,
5、容易导致鼻病的发生。诊断关系:鼻为肺之外窍,肺脏有病,常反映于鼻部,故通过诊察鼻部的病症,可判断肺脏的病变。治疗关系:鼻病多从肺论治,临床上针对鼻病常有疏风宣肺,益气固表,温补肺脏,养肺润燥等治法。喉与肺的关系 所属关系:喉下接气道,与肺相通,为肺系之所属。生理关系:肺与喉互相配合,共同完成“ 行呼吸,发声音” 的生理功能。肺气充沛,宣发舒畅,喉的功能才得健旺,呼吸方能通顺,语音 才能洪亮。病理关系:肺失调和,可发生一些列病理变化而导致喉病。治疗关系:喉病常常从肺论治。常用疏风宣肺,清热解毒等治法。若肺气虚弱或阴虚肺燥导致喉病,常治以补肺敛气,养阴清肺之法。咽与脾胃的关系 所属关系:咽下接食道
6、,与胃相通,为胃系之所属。生理关系:咽为胃之通道,其生理功能为司饮食吞咽。病理关系:胃为燥土,性喜润恶燥,故当其发生病理变化,多为火热上炎于咽喉。治疗关系:不少咽喉病症,可从脾胃论治。临床上针对咽喉病常有清胃泻火,利膈通便,补中益气,养胃生津等治法。耳与经络的关系 :耳是经脉聚会之处,通过经络的循行,构成了耳与五脏六腑,全身各部的广泛联系。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因外因:外感邪毒(风邪,寒邪,热邪,湿邪,燥邪,时邪疫疠,异气),外伤致病,异物所伤。内因:饮食所伤,劳倦内伤,情志不调,官窍间疾病相传。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机 实证:外邪侵袭,脏腑火热,痰湿困结,气滞血瘀。虚症:肺脏虚损,脾气虚弱,肾脏亏虚
7、。虚实夹杂证。耳病常见症状 :耳痛,耳流脓,耳鸣耳聋,眩晕及鼓膜异常等。鼻病常见症状 :鼻塞,鼻甲异常,流涕,头痛,鼻纽及嗅觉障碍等。咽喉病常见的症状:咽喉红肿疼痛,咽干掀痒,异物感,声音异常及咽喉危候等。,祛痰法,祛瘀法,开音法,消痈排脓(清热解毒消痈,耳鼻咽喉病的常用内治法:通窍法(芳香通窍,化浊通窍,利湿通窍,升阳通窍)散瘀消痈,托毒排脓) ,疏肝解郁。耳病常用外治法 :清洁法,滴耳法,吹药法,涂敷法。鼻病常用外治法 :滴鼻法,雾化吸入法,洗鼻法,涂敷法,吹药法,塞鼻法。咽喉病常用外治法:吹药法,含漱法,噙化法,雾化吸入法,敷贴法,烙治法。第二章 耳科学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1、
8、听小骨包括:锤骨、砧骨、镫骨。2、 咽鼓管鼓室口位于鼓室前壁上部。咽鼓管的生理功能:保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引流作用;防声作用;防止逆行感染的功能。3、 内耳,按解剖和功能分为前庭、半规管和耳蜗 3 部分。组织学上分为膜迷路和骨迷路、膜迷路内有听觉与位觉感受器。4、 面神经是人体中居于骨管中最长的神经,也是最容易发生麻痹的神经。5、 空气传导,过程如下第二节 耳的检查1、音叉试验结果比较试验方法传导性耳聋感音性耳聋林纳试验(气骨导比较试验) 、 韦伯试验(骨导偏向试验)病耳健耳施瓦巴赫试验(骨导比较试验) 2、听性脑干反应测听,是检测听觉系统与脑干功能的客观检查。第三节 耳各类疾病1、 分泌性中
9、耳炎,是以传导性耳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类型:单纯型,病变主要局限于中耳鼓室黏膜,轻度传导性耳聋;骨疡型,病变超出黏膜组织,伴鼓环、鼓窦或鼓室区域骨质破坏,又称坏死型或肉芽型,严重传导性耳聋;胆脂瘤型,非真性肿瘤,严重的传导性耳聋,病程长者可为混合性耳聋。手术治疗的目的:消除病因,控制感染,切除病灶,通畅引流,尽可能恢复听觉。3、 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硬脑膜外脓肿、耳源性脑膜炎、耳源性脑脓肿(脓肿多位于大脑颞叶,小脑次之)、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4、 耳源性颅外并发症:耳后骨膜下脓肿、颈部贝佐尔德脓肿、迷路炎、耳源性面瘫5、 梅尼埃病临床表现:眩晕(突发
10、旋转性眩晕,眩晕常同时伴恶心、呕吐、水平旋转型眼球震颤);耳鸣(间歇性或持续性耳鸣);耳聋(初发时为轻度感音性耳聋,次数增多可转化为不可逆的永久性感音性神经性耳聋)其他症状,如耳闷胀感。诊断:甘油试验,确诊的重要标准,阳性可确诊;诊断依据:反复发作的旋转性晕眩,持续 6、 耳聋及防治20 分钟至数小时;伴水平旋转型眼震。耳聋分级:听力损失 2640dB 为轻度聋; 4155dB 为中度聋; 5670dB 为中重度聋; 71 90dB为重度聋;91dB 为极重度聋。传导性耳聋, 经空气路径传导的声波,收到外耳道、 中耳病变的阻碍, 到达内耳的声能减弱,只致使不同程度听力减退者为传导性耳聋。感音神
11、经性耳聋,内耳、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器质性变均可阻碍声音的感受与分析或影响声音信息传递,由此引起的听力减退或听力丧失均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第三节 面神经疾病1、周围性面瘫,表现为一侧面部所有表情肌的弛缓性瘫痪,面神经受损部位在面神经核或面神经核以下。贝尔式面瘫、中耳病变(中耳炎、中耳结核、中耳肿瘤)2、中枢性面瘫额纹不会消失。耳瘘 :是指发生于耳前或耳后的瘘管。1, 禀赋缺损,复感邪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2, 气血耗伤,邪毒滞留:益气养血,托毒排脓。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耳廓痰包 :是指以耳廓局限性,无痛性肿胀,肤色不变,按之柔软,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西
12、医学的耳廓假囊肿)诊断要点:耳廓局限性、无痛性、囊性肿块,肤色不变;穿刺可抽出清液痰浊凝滞,困结于耳:祛痰散结,疏风通络。方药:二陈汤加味。断耳疮 :是指以耳廓红肿热痛,溃烂流脓,甚至软骨坏死,耳廓变形为特征的疾病。1, 耳廓损伤,邪毒犯耳: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味。(西医学的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2, 热毒炽盛,灼腐耳廓:清热解毒,祛腐排脓。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耵耳 :是指耵聍堵塞外耳道引起的疾病。外耳道异物 :是指外来物体误入耳道。大疱性鼓膜炎: 是指以耳痛。鼓膜起血疱为主要特征的耳病。证型风热时邪,上犯耳窍肝胆火毒,燔灼耳窍主证耳痛,鼓膜起血疱肝胆火热证兼证风
13、热表证治法疏风散邪,清热解毒清泄肝胆,解毒泻火方药银翘散 +五味消毒饮龙胆泻肝汤耳疖: 是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为特征。耳疮: 是指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好发于夏秋季节。疾病耳疖耳 疮病史多有挖耳史急性慢性症状耳痛,张口、咀嚼时加重;病程短耳痒或轻微耳痛;病程长耳廓牵拉痛,耳屏压痛检查证型 主症 体征 兼症 治法 代表方外耳道软骨部局限性红肿,可化脓外耳道弥漫性红肿,可有少许分泌物外耳道弥漫性充血,皮肤增厚,或有少许渗液风热邪毒、上犯耳窍肝胆湿热、上攻耳窍血虚化燥、耳窍失养耳痛较轻耳痛剧烈、痛引腮脑耳内痒痛、反复发作外耳道红肿外耳道明显红肿,甚或闭塞外耳
14、道潮红、增厚,或少许渗液风热表证肝胆湿热证不明显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清泄肝胆、利湿消肿养血润燥五味消毒饮龙胆泻肝汤地黄饮旋耳疮 :是指旋绕耳廓或耳周发生的湿疮。分型主证风热湿邪犯耳血虚生风化燥辨证要瘙痒,糜烂,渗液瘙痒,皮厚,结痂点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数舌淡苔白,脉细内治法清热祛湿,疏风止痒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代表方消风散地黄饮治外治外洗,湿敷涂敷耳带状疱疹: 是指发生在外耳及耳周皮肤的带状疱疹。诊断要点:三大特征耳部疱疹(耳痛)面瘫 内耳症状:眩晕、耳鸣耳聋 分型型:耳部疱疹 型:耳部疱疹 + 面瘫 型:耳部疱疹 + 面瘫 +内耳症状分型邪毒外袭肝胆湿热斜、眩晕、耳鸣耳聋主证初起耳痛,耳部疱疹耳痛
15、较剧,耳部疱疹,甚或口眼兼证风热表证肝胆湿热证治法疏风散邪,清热解毒清泻肝胆,解毒利湿代表方银翘散龙胆泻肝汤耳面瘫 :是指因耳部脉络痹阻所致的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证型风邪阻络气虚血瘀主证特点突发面瘫。可有面部受风史。面瘫日久舌脉舌淡苔白,脉浮。舌淡暗,或有瘀点,脉细涩。治法祛风通络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牵正散补阳还五汤耳胀耳闭 :是指耳内胀闷堵塞感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疾病。耳胀 :多为病之初起,以耳内胀闷为主,或兼有疼痛,多因风邪侵袭而致。所以古人又有“ 风聋” 之称。耳闭 :多为病之久者,耳内如物阻隔,清窍闭塞,听力明显下降,多为耳胀反复发作,邪毒留滞而窍,迁延日久转化而至。故
16、古代医籍中 又有“ 气闭耳聋” 之称。诊断要点:两大症状耳内胀闷堵塞感,听力下降(自听增强)两大体征鼓膜内陷(甚或粘连、钙化)鼓室积液征(液平、液气泡)听力学检查音叉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B 型、 C型鼓室图邪毒滞留 ( 气血瘀阻 ) 鼓膜内陷或粘连,或有钙斑,积液粘稠证型风邪外袭 (痞塞耳窍 ) 肝胆湿热 ( 上蒸耳窍 ) 脾虚失运 ( 湿浊困耳 ) 共同点耳内胀闷堵塞感,听力下降(自听增强), 鼓膜内陷,鼓室积液病程较 短较 长体征鼓膜微红、内陷,积液清稀鼓膜较红、内陷,积液黄粘鼓膜内陷,积液或稀或粘兼证风寒或风热表证肝胆湿热证脾虚湿困证瘀血证治法疏风散邪 , 宣肺通窍清泄肝胆 ,
17、利湿通窍健脾利湿 , 化浊通窍行气活血 , 通窍开闭方药荆防败毒散 , 银翘散龙胆泻肝汤参苓白术散通窍活血汤 , 通气散脓耳 :是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耳病。急性期慢性期 反复耳内流脓,听力下降鼓膜紧张部或松弛部穿孔,或见肉芽、胆脂瘤、硬化灶听力检查: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颞骨 CT:中耳乳突可见软组织影或骨质破坏症状耳痛,耳内流脓,听力下降,可伴发热体征鼓膜充血,紧张部穿孔辅助检查血常规: WBC升高;听力检查:传导性聋证型 风热外侵肝胆火盛脾虚湿困肾元亏虚主症 耳痛,听力下降,或流 脓耳痛剧烈, 耳鸣耳聋, 流脓黄 稠耳内流脓反复发作,缠绵不愈, 脓液色白或稀耳内流脓不畅
18、,脓液臭秽,耳鸣耳或粘聋体征 鼓膜红赤,或搏动性溢 脓鼓膜充血、 穿孔, 脓液黄稠带 红鼓膜紧张部穿孔,或有肉芽鼓膜松弛部或边缘性穿孔,或见胆 脂瘤兼症 风热表证肝胆火热证脾虚湿困证肾阴虚或肾阳虚证治法 疏风清热 , 解毒消肿清肝泻火 , 解毒排脓健脾渗湿 , 补托排脓补肾培元 , 祛腐化浊方药 蔓荆子散龙胆泻肝汤托里消毒散知柏地黄丸 / 肾气丸脓耳变证 :是指由脓耳变生的病症,多因脓耳邪毒炽盛,或治疗不当,邪毒扩散而致,病情较为复杂,严重,甚至可危及生命。耳后附骨痈: 是指脓耳邪毒炽盛,侵蚀耳后完骨,溃腐成痈。以耳内流脓,耳后完骨部红肿疼痛或溃破流脓为特征,因其痈深附完骨而称 之。1热毒壅盛
19、,灼腐完骨:泻火解毒,祛腐排脓。方药:龙胆泻肝汤。2气血亏虚,余毒滞耳:补益气血,托毒排脓。方药:脱里消毒散。脓耳面瘫 :是指因脓耳失治,邪毒侵蚀耳内脉络而发生的面瘫。1热毒壅盛,蒸灼脉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方药:龙胆泻肝汤。2气血亏虚,湿毒阻络:托毒排脓,祛瘀通络。方药:托里消毒散合牵正散。脓耳眩晕 :是指因脓耳失治,邪毒流窜内耳引起的眩晕。1肝胆热盛,风扰耳窍:清热泻火,解毒熄风。方药:龙胆泻肝汤。2脾虚湿困,蒙蔽耳窍:健脾祛湿,涤痰止眩。方药:托里消毒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3肾精亏损,邪蚀耳窍:补肾培元,祛邪排毒。方药:阴虚- 六味地黄丸,阳虚肾气丸。黄耳伤寒 :是指由于脓耳邪毒壅盛,深
20、入营血,内陷心包,引动肝风而致的疾病。1热在营血:清营凉血,泻热解毒。方药:清营汤。方药: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血丹,至宝丹。2热入心包:清心开窍。3热盛动风:清热解毒,凉肝熄风。方药:羚羊钩藤汤 耳鸣 :指患者自觉耳中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耳聋 :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程度较轻者也可称“ 重听”1风热侵袭:疏风清热,宣肺通窍。方药:银翘散。2肝火上扰:清肝泻热,开郁通窍。方药:龙胆泻肝汤。3痰火郁结:化痰清热,散结通窍。方药:清气化痰丸。4气滞血瘀:活血化瘀,行气通窍。方药:通窍活血汤。5肾精亏损:补肾填精,滋阴潜阳。方药:耳聋左慈丸。6气血亏虚:健脾益气,养血通窍。方药:归脾汤
21、。耳眩晕 :是指由而窍病变所引起的以头晕目眩,如坐舟车,天旋地转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诊断要点:症状必备症状:旋转性眩晕,可反复发作 伴随症状: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耳胀闷感等 神志清楚 体征自发性眼震 辅助检查外耳道及鼓膜检查;听力学检查:正常或感音性聋;前庭功能检查:正常、亢进、减退 发作期证型表痰浊中阻寒水上泛肝阳上扰风邪外袭主证旋转性眩晕,可兼恶心呕吐、耳鸣耳聋急躁心烦 , 口苦咽干 , 面红目赤突发晕眩 , 如立舟船 , 恶心呕吐 , 病头重如裹 , 呕吐痰涎 , 胸脘痞闷心悸神疲 , 呕吐清涎 , 背冷肢厥程较短兼证痰湿证肾阳虚证肝阳上亢证风热证治法燥湿健脾 , 涤痰止眩温壮肾阳 ,
22、散寒利水平肝熄风 , 滋阴潜阳疏风散邪 , 清利头目代半夏白术天麻汤真武汤天麻钩藤饮桑菊饮方间歇期证型上气不足髓海不足主症眩晕、耳鸣耳聋反复发作肾阴虚证兼症气血两虚证治法补益气血,健脾安神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代表方归脾汤杞菊地黄丸第一节鼻的应用解剖第二章鼻科学1、鼻腔内侧壁,由鼻中隔软骨、筛骨正中板、犁骨和上颌骨腭突组成。2、利特尔区: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劲外动脉系统的分支聚成血管丛,是青年鼻出血的好发部位。3、鼻腔的外侧壁,呈阶梯状排列的上、中、下鼻甲。4、下鼻道顶端有鼻泪管开口。5、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
23、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之为“ 窦口鼻道复合体” 。6、鼻窦左右共四对,分别是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依照窦口引流的位置和方向及各个鼻窦的位置,分为第二节 鼻的生理学 1、 鼻腔的功能:通气、过滤、清洁、加温、加湿、共鸣、反射、嗅觉。2、 鼻瓣膜区,即鼻孔内区域,包括鼻中隔软骨前下、鼻外侧软骨前端和鼻腔最前部的梨状孔底部。是维持鼻阻力的重要区域。第三节鼻外伤10 天。鼻骨骨折应在2 3 小时内尽早处理,此时组织尚未肿胀。一般不宜超过第四节鼻各类疾病1、 慢性单纯性鼻炎与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鉴别症状与体征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鼻塞间歇性、交替性持续性下鼻甲形态黏膜肿胀,暗红色,表面光滑黏膜肥厚,
24、暗红色,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葚样下鼻甲弹性柔软有弹性硬实无弹性对麻黄碱反应有明显反应无明显反应治疗非手术以手术为主2、 变应性鼻炎,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本病发病机制为 3、 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三联征:阿司匹林耐受不良、支气管哮喘、鼻息肉 4、 鼻出血出血部位 病因:局部病因:外伤(如手术、挖鼻、剧烈喷嚏、鼻腔异物等)IgE 介导的型变态反应。炎症(各种鼻腔、鼻窦的感染均可黏膜病变损伤血管而出血)肿瘤(鼻腔、鼻窦及鼻咽恶性肿瘤溃烂出血经鼻流出。早期多变现为鼻涕带血、倒吸血涕或反复少量出血)其他(鼻中隔疾病、鼻腔异物)全身病因:凡可引起动脉压或静脉压升高(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
25、或血管张力 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均可致鼻出血。局部处理方法:烧灼法填塞法:前鼻腔填塞、后鼻孔填塞(鼻腔纱条填塞是较常用的有效填充方法)血管结扎法5、 鼻窦炎性疾病即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化脓性炎症。鼻及鼻窦炎是鼻科常见疾病,慢性 者居多。前组鼻窦较后组鼻窦的发病率高,其中上颌窦最为常见。鼻窦炎可发生于一侧也可发生于双侧。窦口及邻近鼻道的引流和通气障 碍是鼻窦炎发生的最重要机制。6、 慢性鼻窦炎 临床症状:流脓涕、鼻塞、头痛、嗅觉减退或消失、视功能障碍(球后视神经炎所致)头通常有以下特点:伴随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等症状 多有时间性,即白天重夜晚轻;固定部位,即常为一侧,若为双侧则必有一侧较重。前组鼻
26、窦炎者多在前额部痛,后组鼻窦炎者多在枕 部痛。经鼻内用减充血剂、蒸汽吸入等治疗后头痛缓解。手术原则:解除鼻腔和鼻窦口的引流和通气障碍,尽可能的保留鼻腔、鼻窦的基本结构和窦腔黏膜。鼻疔 :是指发生在鼻尖,鼻翼及鼻前庭部位的疖肿。以局部红肿疼痛,呈栗粒状突起,有脓点为特征。疾 病部位鼻疔鼻疳渗液、结痂;多在鼻前庭相同点病史多有挖鼻史不同点症状鼻痛鼻痒,或鼻痛鼻前庭局限性红肿,鼻前庭弥漫性红肿;鼻前庭及附近皮肤弥漫性糜烂、体征可有脓点局部皮肤增厚或皲裂其它可导致疔疮走黄,危及生命有急、慢性之分,无性命之忧证型邪毒外袭,火毒上攻火毒炽盛,内陷营血局部特点外鼻局限性红肿疼痛,或有脓点疮头紫暗、根脚散漫、
27、鼻肿如瓶、目胞合缝全身症状不明显,或有风热表证头痛如劈,高热烦躁、神昏痉厥等舌脉舌红苔黄,脉数舌红绛苔黄厚,脉洪数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泻热解毒,清营凉血代表方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三宝鼻疳 :是指以鼻前庭及其附近皮肤红肿,糜烂,渗液,结痂,灼痒,或皱裂为主要特征的鼻病。证型肺经蕴热湿热郁蒸阴虚血燥局部鼻前孔干焮疼痛、皮肤潮红或皲鼻前孔及周围瘙痒、潮红、 糜烂、 渗液、鼻前孔及周围痒痛不适,经久不愈,皮肤增厚、皲裂结痂裂、结痂、脱毛全身肺热证脾胃湿热证阴血不足证舌脉舌红苔黄,脉数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清热泻肺清热燥湿滋阴养血代表方黄芩汤萆薢渗湿汤四物消风饮伤风鼻塞
28、:是指因感受风邪所致的以鼻塞,流涕,喷嚏为主要症状的急性鼻病。诊断要点:症状局部症状:打喷嚏,鼻塞,流涕(清涕 脓涕)全身症状:发热、恶风、头痛等;小儿较重,可伴消化道症状 检查鼻黏膜急性充血、肿胀;鼻腔分泌物增多 病程 1 周左右证型喷嚏外感风寒风热外袭相同点鼻塞,打喷嚏,流涕,发热,恶风,脉浮。较少不较多同流涕清涕黄涕鼻黏膜淡红肿胀深红肿胀点全身症状恶风寒较重,发热轻发热较重,恶风寒较轻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舌红,苔薄黄脉象浮紧浮数治则辛温解表,散寒通窍疏风清热,宣肺通窍方药通窍汤加减银翘散加减鼻窒 :是指以经常性鼻塞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鼻病。诊断要点:症状主要症状:鼻塞(间歇性、交替性,或持续性
29、,经久不愈)伴随症状:流涕(少量) ,嗅觉减退等 体征下鼻甲肿胀(有弹性,可收缩)下鼻甲肥大(桑椹样变,硬实,不可收缩)鼻中隔偏曲分型表肺经蕴热肺脾气虚邪毒久留鼻塞间歇性、交替性鼻塞持续性鼻塞遇热加重遇冷加重鼻涕色黄量少色白而稀涕少不易擤出兼症鼻气灼热, 口干, 咳嗽痰黄 倦怠乏力,少气懒言,恶风自汗,咳嗽痰稀,纳呆便 溏头胀头痛,嗅觉减退,耳闭重听体征下鼻甲肿胀,有弹性下鼻甲肥大,或呈桑椹样变,对血管收缩剂无反色红色淡红应舌脉舌红苔黄,脉数舌淡苔白,脉缓弱舌暗红或有瘀点,脉弦涩治法清热散邪,宣肺通窍补益肺脾,散邪通窍行气活血,化瘀通窍代黄芩汤温肺止流丹 / 补中益气汤通窍活血汤方鼻槁 :是指
30、鼻内干燥,粘膜萎缩,甚或鼻腔宽大为特征的慢性鼻病。诊断要点:症状主要症状:鼻内干燥感 伴随症状:鼻塞,鼻出血,嗅觉障碍,头痛头昏,鼻内有臭味 体征鼻黏膜干燥 鼻甲萎缩 鼻腔宽大 灰绿色痂皮覆盖分型燥邪犯肺肺肾阴虚脾气虚弱病程较短较长较长主症鼻内干燥,灼热疼痛,鼻衄鼻干较甚,常鼻衄,嗅觉减退鼻干, 鼻涕黄绿腥臭, 头痛头昏, 嗅觉减退兼症咽痒,干咳咽干,干咳少痰,痰带血丝,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盗汗纳呆腹胀,倦怠乏力,面色萎黄体征鼻黏膜干燥、充血鼻黏膜干燥,鼻甲萎缩,鼻腔宽大 常有干痂脓痂覆盖,腥臭舌脉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舌红少苔,脉细数舌淡,苔薄,脉缓弱治法清燥润肺 , 宣肺散邪滋养肺肾
31、 , 生津润燥健脾益气 , 祛湿化浊代表方清燥救肺汤百合固金汤补中益气汤鼻鼽 :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诊断要点: 1. 病史 有过敏史及家族史。? 2. 症状 突发性鼻痒,喷涕,流清涕,鼻塞。起病快,消失快,反复发作,病程长。? 3. 检查 鼻粘膜多见苍白水肿,亦可见粘膜充血,鼻腔内有水样清涕。? 鼻鼽 风寒感冒? 病史 反复发作史 无反复发作史? 症状 无恶寒发热 有恶寒发热? 有肺脾肾阳虚症状 无肺脾肾阳虚症状? 检查 鼻粘膜苍白 鼻粘膜淡红? 病程 长 短1肺气虚寒,卫表不固:温肺散寒,益气固表。方药:温肺止流丹。2脾气虚弱,清阳不升:益气健
32、脾,升阳通窍。方药:补中益气汤。3肾阳不足,温煦失职:温补肾阳,固肾纳气。方药:肾气丸。4肺经伏热,上犯鼻窍:清宣肺气,通利鼻窍。方药:辛荑清肺饮。鼻渊: 是指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素问 气厥论 :“ 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诊断要点: 1. 病史:可有伤风鼻塞病史 2. 主要症状:浊涕多伴随症状:鼻塞,嗅觉减退,头痛 3. 检查:鼻窦区压痛鼻腔检查:鼻粘膜充血肿胀,尤以中鼻道及中鼻甲为甚。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中鼻道或见息肉。中鼻道及 / 或嗅沟见分泌物引流。上颌窦穿刺或体位引流鼻窦 CT,X线示窦腔模糊、密度增高及混浊,或见液平面。鼻塞、流涕常见病鉴
33、别疾病伤风鼻塞鼻塞流涕病程短,持续性,伴打喷嚏由清稀而渐变黄浊鼻鼻窒病程长,间歇性、交替性,或持续性鼻涕较少鼻鼽鼻塞而兼喷嚏,来无影去无踪,反复发作涕多而清稀炎鼻槁鼻干燥而塞,嗅觉明显减退鼻涕藏在痂皮下,不易流出证型鼻渊鼻塞兼头痛,嗅觉减退涕多而浊,中鼻道或嗅裂。常见有鼻涕流出肺经风热胆腑郁热脾胃湿热脾气虚弱肺气虚寒浊涕量多,鼻塞,嗅觉减退;中鼻道或嗅裂见脓涕,中鼻甲肿胀共同点头痛较重,体表有压痛,鼻涕色黄,鼻黏膜红肿头痛较轻,涕色白,鼻黏膜淡红,或息肉样变不同点病程较短病程较长常见于伤风鼻 塞之后头痛剧烈头重痛,纳呆,腹胀,便溏遇风冷加重风热表证肝胆火热证湿热证脾虚证肺气虚证治法疏风清热 ,
34、 宣肺通窍清利肝胆 , 泻火通窍清热利湿 , 化浊通窍健脾益气 , 利湿通窍温补肺气 , 散寒通窍代表方银翘散龙胆泻肝汤甘露消毒丹参苓白术散托里消毒散温肺止流丹鼻渊头痛特点有一定的部位和时间规律额窦炎:前额痛,磨洋工压痛点:眶内上角上颌窦炎:面部痛,上午轻、午后重压痛点:犬齿窝筛窦炎:鼻根痛,午后轻、晨起重蝶窦炎:(头)深部痛,晨起轻、午后重急性期剧痛,慢性期钝痛(或头昏)多伴有鼻塞流涕鼻息肉: 是指鼻内光滑柔软,状如葡萄或荔枝肉样的赘生物。1寒湿凝聚鼻窍:温化寒湿,散结通窍。方药:温肺止流丹。2温热蕴积鼻窍:清热利湿,散结通窍。方药:辛荑清肺饮鼻衄 :即鼻出血,是多种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证型
35、 肺经风热 胃热炽盛 肝火上逆 心火亢盛 肝肾阴虚 脾不统血鼻衄渗渗而出,血量或多或少主症 鼻衄量少,点滴而下,鲜 鼻衄暴发,血量量多,血色深红红;鼻腔干燥灼热感 血色深红 血色淡红体征 鼻黏膜色红 鼻黏膜色深红 鼻黏膜色淡红而干嫩 鼻黏膜色色淡兼症 肺经风热证 胃热炽盛证 肝经火热证 心火上亢证 肝肾阴虚证 脾气虚弱证治法 疏风清热 , 凉血止血 清胃泻火 , 凉血止血 清肝泻火 , 凉血止血 清心泻火 , 凉血止血 滋养肝肾、养血止血 健脾益气、摄血止血方药 桑菊饮加减 凉膈散加减 龙胆泻肝汤 泻心汤加减 知柏地黄丸加减 归脾汤加减鼻衄 咯血 呕血病史 多有挖鼻或鼻外伤病史 多有肺结核或支
36、气管扩张等肺病史 多有上消化道疾病史血色红, 可有打喷嚏症状, 但无呕吐 咳嗽而出,血色多鲜红,常混有痰液,咯 呕吐而出,血色多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伴随症状或咳嗽等症 血前多有咳嗽、胸闷、喉痒等症 呕血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第三章 咽科学第一节 咽的应用解剖学1、 咽自上而下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鼻咽位于颅底与软腭游离缘平面之间。咽鼓管圆枕后上方与咽后壁之间有一处凹陷区,称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炎症经改孔入脑。口咽介于软腭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喉咽,又称下咽,位于会厌上缘与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向下连接食管,有环咽肌环绕。2、 咽的淋巴组织咽淋巴环:内环:咽扁桃体、咽鼓管扁
37、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扁桃体;外环:咽后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下淋巴结。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壁与后壁交界处。腭扁桃体,又称扁桃体,位于口咽两侧腭舌弓和腭咽弓围成的三角形扁桃体窝内。第二节 咽的生理学咽为呼吸与消化的共同通道,具有:呼吸功能、言语形成、吞咽功能、防御保护功能(通过咽反射来实现)、调节中耳气压功能(吞咽动作不断进行,咽鼓管不断随之开放)、扁桃体的免疫功能。第三节 扁桃体炎1、 扁桃体炎的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主)病毒、非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腺病毒或鼻病毒、单纯性疱疹全身并发症:急性风湿热、急性关节炎、急性骨髓炎、心肌炎、急
38、性肾炎 2、 扁桃体切除术:适应症: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并多次并发扁桃体周脓肿 扁桃体过度肥大,影响吞咽、呼吸及发声 慢性扁桃体炎引起病灶性扁桃体炎白喉保守治疗无效 扁桃体良性肿瘤可连同扁桃体一起切除,恶性肿瘤应慎 禁忌症:急性炎症时;造血系统疾病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严重全身性疾病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或流行地区 妇女月经期前和月经期、妊娠期 患者亲属中免疫球蛋白缺乏或自身免疫病发病率高,白细胞计数特别低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出血量多时,可用双极电凝止血或止血钳夹住后结扎止血 3、 鼻咽癌,多发于鼻咽部咽隐窝。早期可出现回缩涕中带血或 鼻涕中带血;耳鸣、耳闭塞感及听力下降;肿瘤可引起、对脑神经 损害
39、,出现偏头痛、面部麻木、复视、一侧眼球不能外展、视力下降等症状。第四章 喉科学 第一节 喉的应用解剖1、 单块软骨为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构成了喉的主要支架。其中,环状软骨是喉气管中唯一完整的环形软骨,对保持喉气管 的通畅至关重要。2、 喉内肌按其功能可分为 5 组。声带外展肌为环杓后肌,声带内收肌为环杓侧肌,声带紧张肌为环甲肌。3、 以声带为界可将喉腔分为声门上区(声带以上,上通喉咽)、声门区(两侧声带之间) 、声门下区(声带以下,下连气管)。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喉癌多发于声带中前1 3 交界处。4、 喉的神经为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两者均为迷走神经分支。喉上神经分为内、外两支,内支主
40、要司感觉,外支主要司运动。喉返神经左侧支较长。喉返神经主要支配除环甲肌外的喉内各肌的运动。第二节 喉的生理1、 喉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发声功能、保护下呼吸道功能(三道防线)2、 喉挫伤,引起呼吸困难、吞咽困难。二度呼吸困难时应用气管切开术。第三节 喉阻塞、屏气功能(即声带内收、声门紧闭)1、 病因:炎症(小儿急性喉炎、急性会厌炎、喉白喉、喉脓肿、口底蜂窝组织炎)、外伤、水肿(药物过敏反应) 、异物、肿瘤、畸形、声带瘫痪2、 临床表现:吸气性呼吸困难(主要症状)、吸气性喉喘鸣(与呼气期哮鸣,即支气管哮喘区别)、吸气性软组织凹陷(四凹征)、声嘶、发绀。3、 喉阻塞的分度 :一度:安静时无呼吸困难
41、;二度:安静时也有轻度吸气期呼吸困难;三度:吸气性呼吸困难明显,喉喘鸣声较响,出现缺氧症状,如烦躁不安、脉搏加快等四度:呼吸极度困难。治疗 :一度:明确病因,积极进行病因治疗;二度:应考虑作气管切开术;三度:在密切观察下可积极使用药物治疗;四度:立即施行气管切开术。4、 气管切开术适应症:喉阻塞(任何原因引起的 34 度喉阻塞)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阻塞(如昏迷、颅脑病变)某些手术的前置手术(如颌面部、口腔、咽、喉部手术)术后并发症:皮下气肿、纵膈气肿、气胸、出血、拔管困难第五章 气管食管科学1、 气管的应用解剖:右侧主支气管较粗短,气管异物易进入右侧支气管。2、 食管的 4 个生理性狭窄:第 1
42、 狭窄相当于第 6 颈椎平面,是食管入口,由环咽肌收缩而致,是食管最狭窄的部位,距上切牙距离 16 ;第 2 狭窄相当于第 4 胸椎平面,为主动脉弓压迫食管左侧壁所致,距上切牙距离 23 ;第 3 狭窄相当于第 5 胸椎平面,为左主支气管压迫食管前壁所致,距上切牙距离 27 ;第 4 狭窄,相当于第 10 胸椎平面,为食管穿过横膈所致,距上切牙距离 36 。喉痹 :是指以咽痛或异物感不适,咽部红肿,或喉底有颗粒状突起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现可参考本并进行辨证施治)(素问 阴阳别论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诊断要点:症状咽痛(吞咽时加重)咽部不适:咽异物感、痰粘着感、咽干、咽痒等 体征咽部红肿
43、(黏膜充血肿胀)咽后壁(喉底)淋巴滤泡增生(颗粒状隆起)咽侧索增生 咽黏膜干燥(西医学的咽炎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在咽部的表证型主症外邪侵袭肺胃热盛肺肾阴虚脾胃虚弱脾肾阳虚痰凝血瘀共同点咽痛,吞咽时加重咽痛剧烈病程较长咽异物感不适咽部不适痰涎稀白痰粘难咯干不欲饮病程较短咽部不适干喜热饮咽痛反复干喜冷饮咽痛初起程度尚轻不同点咽异物感体征咽部轻度充血肿胀咽部明显红肿咽部淡红咽部暗红滤泡增生咽部暗红黏膜干燥治法兼证外感表证肺胃热证阴虚证脾虚证阳虚证痰湿证,血瘀证疏风散邪宣肺利咽清热解毒消肿利咽滋养阴液降火利咽益气健脾升清利咽补益脾肾温阳利咽祛痰化瘀散结利咽代表方疏风清热汤六味汤清咽利膈汤养阴清肺汤,知柏补
44、中益气汤附子理中丸贝母瓜蒌散地黄汤乳蛾 :是指咽痛或异物感不适,喉核红肿,表面或有黄白脓点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诊断要点:症状急性期:咽痛(吞咽时加重),发热慢性期:咽部不适,如咽异物感、咽干、咽痒、咽痛等 体征喉核红肿 喉核见脓点 , 或挤压时有脓点 颌下或有臖核 辅助检查(急性期)血常规:WBC升高(西医学的扁桃体炎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证型风热外袭肺胃热盛肺肾阴虚脾胃虚弱痰瘀互结病程较短,见于急性期咽痛剧烈较长,见于慢性期咽异物感不适主症咽痛,吞咽加重咽干不适体征喉核红肿或见脓点喉核红肿腐脓成片颌下臖核喉核肥大或干瘪,表面凹凸不平,挤压时有脓点溢出兼证风热表证里热证阴虚证脾虚证瘀血证,
45、痰湿证治法疏风清热利咽消肿泄热解毒利咽消肿滋养肺肾清利咽喉健脾和胃祛湿利咽活血化瘀祛痰利咽代表方银翘散清咽利膈汤养阴清肺汤六君子汤会厌逐瘀汤喉痹 VS乳蛾疾病喉痹,或伴发热;乳蛾共同点急性期:咽痛(吞咽加重)病变在喉核,可延及咽部慢性期:咽异物感不适不同点病变在咽部,喉核正常喉痈 :是指发生于咽喉及邻近部位的痈肿。喉关痈(扁桃体周围脓肿) :发生于喉关,扁桃体间隙。多有乳蛾发作史。乳蛾发病数日后发热持续或加重,一侧咽痛加剧,吞咽时尤甚,痛引耳窍,吞咽困难,口涎外溢,语言含糊,似口中含物,汤水易从鼻中呛出,甚则张口困难。检查见急重病容,张口时表情痛苦,头偏 向一侧,患侧腭舌弓上方红肿隆起,软腭红
46、肿,悬雍垂水肿,并偏向对侧;或患侧腭咽弓红肿,喉核被推向前下方,如患处红肿高突,触 之有波动感,示已成脓,此时穿刺可抽出脓液。会厌痈(急性会厌炎及会厌脓肿):发生于会厌。可有外感,异物,创伤或邻近器官急性炎症史。起病急骤,咽喉剧痛,吞咽困难,张口 流涎,言语含糊,甚则呼吸困难。检查见急重病容,有呼吸困难表现,口咽部检查多无明显病变,间接喉镜检查见会厌充血肿胀,或肿如 球状,则见有局部隆起,其上有黄白色脓点,喉部 X 线侧位片显示会厌肿大。里喉痈 :多生于喉底,咽后间隙。可有感冒或咽部异物及外伤后感染史。发病较急,畏寒,高热,咳嗽,咽痛拒食,吞咽困难,吸奶时啼 哭或呛逆,严重者可致呼吸困难,鼾声
47、大,易惊醒。检查呈急性病容,咽后壁一侧隆起,粘膜红肿,脓肿较大者,可将患侧腭咽弓及软腭 向前推移。患侧颌下核肿大,压痛明显,颈侧位 X 线片,可见咽后壁隆起之软组织阴影,有时尚可见液平面。颌下痈 :生于颌下,咽旁间隙。可有乳蛾,喉关痈,里喉痈或咽旁组织损伤史。咽痛及颈侧剧烈疼痛,吞咽障碍,言语不清,张口困难,全身可伴高热,畏寒,食欲不振,头痛,乏力等。检查见急重病容,颈部僵直,患侧颈部,颌下肿胀,明显压痛,成脓后可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患侧喉核及咽侧壁向咽中线突起,但喉核不红肿,颈部 1外邪侵袭,热毒博结: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药:五味消毒饮。2热毒困结,化腐成脓:泻热解毒,消肿排脓。方药
48、:仙方活命饮。3气阴耗损,余邪未清:益气养阴,清解余毒。方药:沙参麦冬汤。喉喑: 是指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特征的喉部疾病。B 超或 CT扫描可显示脓肿大小。喉喑病因病机 :有虚实之分。实者多由风寒,风热,痰热犯肺,肺气不宣,邪滞喉窍,声门开合不利而致,即所谓“ 金实不鸣”,“ 窍闭而 喑” 。虚者多因脏腑虚损,喉窍失养,声户开合不利而致,即所谓“ 金破不鸣”。诊断要点:临床症状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检查声带鲜红肿胀;或边缘有小结或息肉,声门闭合不全;或喉黏膜及声带干燥、变薄;或声带活动受限,或松弛无力。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开音。方药:三坳汤。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利喉开音。方药:疏风清热汤。3痰热壅肺:清热泻肺,利喉开音。方药:泻白散。4肺肾阴虚:滋阴降火,润喉开音。方药:百合固金汤。5肺脾气虚:补益肺脾,益气开音。方药:补中益气汤。6血瘀痰凝:行气活血,化痰开音。方药:会厌逐瘀汤 急喉风 :是指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咽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利购买合同范本
- 中药材种植技术服务合同
- 个人理财顾问合同「样本」
- 二手教练车交易合同模板
- 三方资产转让合同标准范本
- 上海市租赁住房租赁合同
- 二手房装修改造合同简单范本
- 个人向公司借款合同范例
- 不可撤销合同担保协议范本大全
- 个人购房借款合同范本
- 【七上HK数学】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试卷数学试题
- 电信网和互联网图像篡改检测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
- 2025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课件
- 《水稻生长进程》课件
- 2024版企业高管职务任命书3篇
- 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
- 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中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 学校农业教育体验项目方案
- 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14)用表填表说明及示例
-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
- 旅行社新人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