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分部施工工艺标(GJ)(64页)_第1页
地基基础分部施工工艺标(GJ)(64页)_第2页
地基基础分部施工工艺标(GJ)(64页)_第3页
地基基础分部施工工艺标(GJ)(64页)_第4页
地基基础分部施工工艺标(GJ)(64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基基础分部施工工艺标(GJ)1、土方开挖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大型基坑(槽)、管沟、大面积平整场地以及开山取土等机械挖土和少量人工挖土。2 引用标准、术语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3 施工准备3.1 主要机具3.1.1 挖土机械有:挖土机、推土机、铲运机、自卸汽车等。3.1.2 一般机具有:铁锹(尖、平头两种)、梯子、铁镐、撬棍、手推车小白线或20号铅丝和钢卷尺以及坡度尺等。3.2 作业条件3.2.1 土方开挖前,应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并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3.2

2、.2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桩),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3.2.3 场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区域内,要挖临时性排水沟。3.2.4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3.2.5 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低于开挖底面的50cm,然后再开挖。 3.2.6 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进行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3.2.7 选择土方机械,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

3、与作业条件、土的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综合考虑,以能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来确定,编好施工方案。3.2.8 施工区域运行路线的布置,应根据作业区域工程的大小、机械性能、运距和地形起伏等情况加以确定。3.2.9 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3.2.10 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4 操作工艺4.1 工艺流程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修整边坡或槽边清底分段分层开挖测量放线控制验收4.2 坡度的确定4.2.1 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坑(槽)和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的规定,可不放坡,不加支撑。4.2.1.1 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1

4、.0m;4.2.1.2 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1.25m;4.2.1.3 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1.5m;4.2.1.4 坚硬的粘土-2.0m。4.2.2 超过上术规定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和管沟,必须放坡。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表4-1的规定。各 类 土 的 边 坡 坡 度 表4-1项次土 的 类 别边坡坡度(高:宽)坡顶无荷载坡顶有静载坡顶有动载1234567中密的砂土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硬塑的轻亚粘土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硬塑的亚粘土、粘土老黄土软土(经井点降水后)

5、1:1.001:0.751:0.671:0.501:0.331:0.101:1.001:1.251:1.001:0.751:0.671:0.501:0.25-1:1.501:1.251:1.001:0.751:0.671:0.33-注:当有成熟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4.2.3 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根据工程地质和边坡高度,结合当地同类土体的稳定坡度值确定。临时性挖方的边坡值应符合表4-2规定。临 时 性 挖 方 边 坡 值 表4-2项次土的类别边坡值(高:宽)1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1:1.251:1.502一般粘性土硬1:0.751:1.00硬、塑1:1.01:1.25软1

6、:1.50或更缓3碎石类土充填坚硬、硬塑性粘土1:0.51:1.00充填砂土1:1.001:1.50注:1 设计有要求时,应符合设计标准。2 如采用降水或其他加固措施,可不受本表限制,但应计算复核。3 开挖深度,对软土不应超过4m,对硬土不应超过8m。4.2.4 挖方经过不同类别土(岩)层或深度超过10m时,其边坡可做成折线形或台阶形。4.2.5 城市挖方因邻近建筑物限制,而采用护坡桩时,可以不放坡,但要有护坡桩的施工方案。4.3 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4.3.1 采用推土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一般应从两端或顶端开始(纵向)推土,把土推向中部或顶端,暂时

7、堆积,然后再横向将土推离基坑(槽)的两侧。4.3.2 采用铲运机开挖大型基坑(槽)时,应纵向分行、分层按照坡度线向下铲挖,但每层的中心线地段应比两边稍高一些,以防积水。4.3.3 采用反铲挖土机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其施工方法有两种;4.3.3.1 端头挖土法:挖土机从基坑(槽)或管沟的端头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开挖。自卸车配置在挖土机的两侧装运土。4.3.3.2 侧向挖土法:挖土机一面沿着基坑(槽)或管沟的一侧移动,自卸车汽车在另一侧装运土。4.3.4 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槽)或管沟深度的1/2。如挖土深度超过5m时,应按专业性施工方案来确定。4.4

8、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4.4.1 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状态。深度大于1.5m时,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做好基坑(槽)或管沟的支撑准备,以防坍陷。4.4.2 开挖基坑(槽)和管沟,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在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暂留土层:一般铲运机、推土机挖土时,为20cm左右;挖土机用反铲、正铲挖土时,为30cm左右为宜。4.4.3 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4.5 修边和清底。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

9、边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导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4.5.1 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4.5.2 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搬运。4.6 雨季施工:4.6.1 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4.6.2 雨季施工在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在边坡上加盖防水布再或设置支撑。同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

10、水流入。经常对边坡、支撑、土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5 质量标准5.1 挖方施工应符合以下质量质量检验标准:5.1.1 基底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5.1.2 边坡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现行施工规范的规定以及施工技术措施要求,不允许偏陡。5.1.3 质量检验项目,见表5-1。 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mm) 表5-1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 查 方 法桩基、基坑、基槽场地平整管沟地(路)人工机械面基础层主 控 项 目1标高-503050-50-50水 准 仪2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200- 50+300-100+500-150+100 经纬仪,用钢尺量3边

11、坡设 计 要 求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一 般 项 目1表面平整度2020502020 用2m靠尺和契形塞尺检查2基底土性设 计 要 求 观察或土样分析注:地(路)面基层的偏差只适用于直接在挖、填方上做地(路)面的基层。5.3 成品保护5.3.1 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挖运土时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和检查是否正确。5.3.2 土方开挖时,应防止邻近建筑物和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和变形。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调,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或位移观测。

12、5.3.3 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立即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在敷设地上或地下管道、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损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6 职业健康、环境管理措施。6.1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辩识和风险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存在的主要职业安全健康危害风险及控制措施见表61。 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控制对策表 表6-1作业活动危害因素可能导致事故控制措施挖机挖土场地不平整、场地失稳;回转半径内站人。 挖机翻倒,臂杆伤人场地平整,检查站机平台稳定性,

13、设专人指挥、监护。施工用电用电管理不到位,施工用电保护;装置不完善,电源线路老化、破损。触电制定用电管理制度,使用三相五线制,实行三级用电保护,使用标准电源开关箱。车辆运输管理制度不到位;驾驶员素质不高;设备状况不良;运输道路状况不良;交通标志不明。车辆伤害加强驾驶员素质教育加强车辆维修和路面保养设专人指挥、监护倒车。基坑排水潜水泵漏电,线路缺少漏电保护。触电加强水泵的保养和检查,实行三级用电保护,使用标准电源开关箱。6.2 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控制措施 施工中存在主要的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因素影响及控制措施见表62。 环境影响控制对策表 表6-2作业活动环境因素环境影响控制措施车辆运土粉尘飞扬沿

14、途环境受污染 加强道路洒水,装土车斗加覆盖机械施工噪音影响周围居民休息午休、夜间停止施工。机械修理废油周围环境受污染加强废油回收管理,禁止直接排放。平面布置设备、材料杂乱作业环境不良 实施定制化管理,加强施工平面的动态管理。7 应注意的问题7.1 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槽)管沟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7.2 基底未保护: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遇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cm土层管挖,待做基础时再挖。7.3 施工顺序不合理: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应注意宜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

15、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7.4 施工机械下沉:施工时必须了解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推土机、铲运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5m以上推铲土;挖土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8m以上挖土,以防机械自重下沉。7.5 开挖尺寸不足,边坡陡:基坑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的宽度。7.6 雨季施工时基槽、坑底应预留30cm土层,在打混凝土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8 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记录:8.1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8.2 工程定位测量记录。8.3 土石方竣工图。8.4 施工记录。8.5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8.6 质量检查

16、和验收记录。2、石方爆破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场地平整、基础负挖工程和开山取土开挖等工程中土石方爆破。2 引用标准术语2.1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01-832.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3 施工准备3.1 材料及主要机具:3.1.1 炸药:品种、性能及规格必须符合施工要求和相关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常用的有硝铵类炸药、铵油、铵松蜡类炸药和硝化甘油类炸药。3.1.2 雷管:品种、性能和型号必须符合施工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常用的有火雷管和电雷管。3.1.3 火索(导火线)、导爆管或电线:

17、材质、规格符合施工要求。3.1.4 覆盖材料:常用的有草袋、草垫、铁丝网、尼龙网、废轮胎及钢板等。3.1.5 主要机具有:风压潜孔钻机、空压机、手持式小风钻、钻杆、电流检测仪表、电力起爆器等。3.1.6 施工机械进入现场的道路、现场工作面应事先准备并能满足设备进出和作业要求。3.2 作业条件:3.2.1 厂平或负挖测量范围和标高控制均已测定完毕,并经过检查核准。3.2.2 爆破设计和工程项目已报请当地公安部门审核批准。3.2.3 爆破施工器材,包括炸药、雷管等火工材料及有关仪表、机械、工具防护材料、照明器材等均已备齐。3.2.4 爆破区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安全保护措施已实施到位,警戒范围已设置

18、警告标志。3.2.5 石方表面松动土石方清除完毕,必要的爆破试验完毕。要选择和确定现场施爆深度、路线和顺序,编制作业指导书,作好技术交底。4 施工操作工艺4.1 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施工方案表层土清理测量定位、布孔钻孔装药、堵塞爆破检查药卷制作及雷管安放联接爆破网络防护与覆盖爆破 4.2 施工方案:根据工程的要求、地质情况、工程量大小、周围的环境及施工设备等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选择切实可行的爆破方法。结合工程局的现状常用的爆破方法有深孔爆破、边线控制爆破、微差爆破、定向爆破和炮孔爆破等,同一个工程对象可能同时采用几种爆破方法。在周围有建构筑物的地方进行爆破施工,其爆破方案一般应计算防止爆破地

19、震效应、飞石和空气冲击波对周围建构筑物的影响,以制定爆破规模和装药量。起爆方法一般采用火花起爆、电力起爆或导爆管起爆。4.3 表层土清理: 为了达到理想的爆破效果,对要施爆的岩石表面泥土或松动石碴必须在钻孔前作挖运清理。4.4 测量布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施工现场用测量仪器将方案所编炮孔平面布置和钻孔深度准确测设出来,并用红油将测定的每个炮孔的位置和深度标示出来。4.5 钻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一般采用风动潜孔钻进行机械打孔,对爆破深度小(3米以内)、工程量较少和二次解爆则一般采用手持式风动钻来打孔。钻孔施工必须严格按施工方案中布孔位置和布孔类型来进行。4.6 药卷制作及雷管安放:先将购置

20、的炸药包拆散,按设计装药量用秤逐个称量并包装;再用塑料袋或牛皮纸按设计的药卷直径做成柱状口袋,把称好的炸药装入口袋中,然后把经测定的雷管轻轻插入药卷内,将药卷稍加振动,使其密实,最后将药卷口封好,用脚线捆扎紧。每个药卷上注明炸药重量、炮孔编号。4.7 装药、堵塞:炮孔装药必须由持证爆破作业人员来进行操作,各孔装药量和装药结构必须严格按照技术人员的技术交底来进行,同时要确保孔根长度、各药段长度、堵塞长度和堵塞质量。 堵塞物一般采用粘性沙土,粘土与砂的重量比为3:1,加1020%的水,搓成圆柱形炮泥,堵塞长度一般为最小抵抗线的1.31.5倍,炸药、炮泥装孔捣实宜用木制圆柱形炮棍来进行。4.8 电力

21、起爆网络联接一般多采用串并联法和并串联法,对安全准爆有可靠保证,电爆网路接好后须检测其电阻值,如总电阻值与计算值相差10以内则为合格,如超出10时则应查明原因并消除故障,直到合格才可起爆。4.9 起爆:当爆破工作面装药完毕并检测合格后,应报爆破总指挥复核并检查现场安全措施,确认无误后,由总指挥下令点火或电控起爆。如是火花起爆应指定专人计算响爆数量,如响爆数与点爆数不一致时,检查人员处理瞎炮应在最后一炮响后20分钟以后方可进入爆破作业区;如电力起爆发生拒爆,则应立即切断电源并将主线短路,检查人员应在短路后15分钟以后方可进入爆破作业区。5 质量标准5.1 主控项目5.1.1 基底的岩(土) 质必

22、须符合设计要求。5.1.2 边坡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允许偏陡。边坡应稳定,无松石。5.2 石方爆破开挖工程一般项目的质量检验标准见表5-1:石方爆破开挖工程一般项目的质量检验标准 表5-1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场地平整基坑、基槽、管沟等1标高+100300+0200用水准仪和尺量检查2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向两边量)+400100+2000用经纬仪、拉线和尺量检查5.3 成品保护5.3.1 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等,爆破时应予加保护;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应定期复测和检查是否正确。5.3.2 爆破作业应防止邻近建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受伤或损坏,必要时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

23、施,并在施工中定期观测和检查。6 职业健康、环境管理措施6.1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辩识和风险控制措施施工过程存在的主要职业安全健康危害风险及控制措施见表61。 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控制对策表 表6-1作业活动危害因素可能导致事故控制措施岩石爆破飞石、震动波扩散人身伤害设备损坏技术措施、覆盖和围蔽防护钻机打孔场地不平整;风管爆裂。钻机翻倒,风管伤人场地清理平整。检查钻机平台稳定性、风管是否完好、接头是否牢靠。施工用电用电管理不到位,施工用电保护;装置不完善,电源线路老化、破损。触电制定用电管理制度,实行三相五线制、三级用电保护,使用标准电源箱。实施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车辆运输管理制度不到位;驾驶员素质

24、不高;设备状况不良;运输道路状况不良;交通标志不明。车辆伤害加强驾驶员素质教育,加强车辆维修和路面保养。设专人指挥、监护倒车。爆破作业爆破危险区边界警告标志不完善、警哨形式未公示。发生安全事故边界设立明确的警告标志。警戒哨形式和每天统一爆破时间公告当地单位和居民。爆破作业违章作业人身伤亡爆破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进行三级安全教育,遵守安全操作规程。6.2 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控制措施施工过程存在的主要的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因素影响及控制措施见表6-2。环境影响控制对策表 表6-2作业活动环境因素环境影响控制措施钻机打孔粉尘飞扬周围环境受污染 加强钻孔湿水,作业区域围蔽防护机械施工噪音影响周围居

25、民休息午休、夜间停止施工。机械修理废油、废水周围环境受污染进行废油、废水回收处理,禁止直接排放。施工平面布置施工平面内材料、机具凌乱工作环境不良严格施工平面管理,实行封闭作业,防护设施标准化,施工设备、材料统一规划布置,并配足安全警示标志。7 应注意的问题7.1 对不同地区、不同岩石在正式爆破施工前一般应进行爆破试验,以进一步修正爆破参数。炮孔深度超过4米时,须用两个雷管起爆。如深度超过10米,不得用火花起爆。7.2 露天爆破如遇浓雾、大雨、大见、雷电或黑夜时,均不得起爆。7.3 建议尽可能采用电力起爆,在某些实在不宜采用电力起爆的地区而采用火花起爆时,导火索点火宜采用一次点火;如需多人点火时

26、,应由专人指挥,各点火人员应明确分工;一人点火数超过5个或多人点火时,应使用信号导火索或信号雷管控制点火时间。7.4 遇到瞎炮处理,应严格按国家有关安全规程执行。7.5 加工起爆药包应于爆破前在现场安全地点进行,并按当班所需数量一次制作,不得留成品。8 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记录:8.1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8.2 工程定位测量记录。8.3 土石方竣工图。8.4有关设计变更和补充设计的图纸或文件。8.5 施工记录。8.6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8.7 质量检查和验收记录。3、土方回填工程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物、构筑物大面积平整场地、大型基坑和管沟等回填土(机械操作

27、);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物中的小型基坑、基槽、室内地坪、管沟、室外散水等人工回填土。2 引用标准、术语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3 施工准备3.1 材料及主要机具:3.1.1 碎石类土、砂土(使用细砂、粉砂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和爆破石碴,可用作表层以下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2/3或3/4(使用振动碾时),含水率应符合规定。3.1.2 粘性土应检查其含水率,必须达到设计控制范围,方可使用。3.1.3 人工填土:宜优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大于50mm,含水率应符合规定。3.1.4 主要机具:3.1.4.1 装运

28、土方机械有:铲土机、自卸汽车、推土机、铲运机及翻斗车等。3.1.4.2 碾压机械有:平碾和振动碾等。3.1.4.3 一般机具的: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4060mm)、木耙、铁锹(平头功尖头)、2m钢尺、20号铅丝、胶皮管等。3.2 作业条件:3.2.1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量控制、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重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3.2.2 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合格后要作好隐蔽检查和验收手续。3.2.3 施工前,应做好对填方水平高程标志布置。如大型基坑或沟边上每隔1m钉

29、上水平桩橛或邻近的固定建筑物上抄上标准高程点。大面积场地上或地坪每隔一定距离钉上水平桩。3.2.4 确定好土方机械、车辆的行走路线,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加宽等准备工作。同时要编好施工方案。2.2.5 回填前应对基础、箱型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等进行检查验收,并且要办好隐检手续。其基础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方可进行回填土。3.2.6 房心和管沟的回填,应在完成上下水、煤气的管道安装和管沟墙间加固后,再进行。并将沟槽、地坪上的积水和有机物等清理干净。4 操作工艺4.1 工艺流程:基坑底地坪上清理分层碾压或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分层铺土、耙平检验土质4.2 填土前,应将

30、基土上的洞穴或基底表面上的树根、垃圾等杂物都处理完毕,清除干净。4.3 检验土质。检验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4.4 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如无试验依据,应符合表4-1的规定。填 土 每 层 的 铺 土 厚 度 和 压 实 遍 数 表4-1压实或夯打机具每层铺土厚度(mm)每层压实遍数(遍)平碾25030068振动压实机25035034柴油打夯机20025034人工200344.5 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

31、,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不应超过以下规定:平碾:2km/h 振动碾:2km/h4.6 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长宽比较大时,填土应分段进行。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坡形,碾迹重叠0.51.0m左右,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4.7 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填土后,如设计不要求边坡修整,宜将填方边缘宽填0.5m;如设计要求边坡修平拍实,宽填可为0.2m。4.8 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填土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机分层夯打密实。4.9 回填土方每层压实后,应按规范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4.10 填方全部

32、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找平夯实。4.11 雨季施工:4.11.1 雨期施工的填方工程,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层分段逐片进行。重要或特殊的土方回填,应尽量在雨期前完成。4.11.2 雨天施工时,应有防雨措施或方案,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和地坪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5 质量标准5.1 填方施工应符合以下质量质量检验标准:5.1.1 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5.1.2 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5.1.3 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取样测定压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其

33、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5.1.4 质量检验项目,见表5-1。 填土工程质量检验标准(mm) 表5-1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 查 方 法桩基、基坑、基槽场地平整管沟地(路)人工机械面基础层主控项目1标高-503050-50-50水 准 仪2分层压实系数设 计 要 求按规定方法一 般 项 目1回填土料设 计 要 求 取样检查或直观鉴别2分层厚度及含水量设 计 要 求 水准仪及抽样检查3表面平整度2020302020 用靠尺或水准仪5.2 成品保护5.2.1 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

34、、轴线桩控制桩、标准水准点及龙门板等,填运土方时不得碰撞,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定期复测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5.2.2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用汽车直接将土倒入基坑(槽)内。但大型地坪不受限制。5.2.3 基础或管沟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回填土而受破坏时,方可回填土方。5.2.4 管沟中的管线,基槽内从建筑物伸出的各种管线,均应妥善保护后,再按规定回填土料,不得碰坏。6 职业健康、环境管理措施。6.1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辩识和风险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存在的主要职业安全健康危害风险及控制措施见表61。 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控制对策表

35、表6-1作业活动危害因素可能导致事故控制措施车辆运输管理制度不到位;驾驶员素质不高;设备状况不良;运输道路状况不良;交通标志不明。车辆伤害加强驾驶员素质教育加强车辆维修和路面保养设专人指挥、监护倒车。施工用电用电管理不到位,施工用电保护;装置不完善,电源线路老化、破损。触电制定用电管理制度,使用三相五线制,实行三级用电保护,使用标准电源开关箱。基坑排水潜水泵漏电,线路缺少漏电保护。触电加强水泵的保养和检查,实行三级用电保护,使用标准电源开关箱。6.2 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存在的主要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因素影响及控制措施见表62。 环境影响控制对策表 表6-2作业活动环境因素环境影

36、响控制措施车辆运土粉尘飞扬沿途环境受污染 加强道路洒水,装土车斗加覆盖机械施工噪音影响周围居民休息午休、夜间停止施工。机械修理废油周围环境受污染加强废油回收管理,禁止直接排放。7 应注意的问题7.1 未按要求测定的干土质量密度:回填土每层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试结果。7.2 回填土下沉: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期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轭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基底有机物或树根、落土等杂物清理不彻底等原因,造成回填土下沉。为此,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的有关规定,并要

37、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7.3 回填土夯压不密实:应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同样夯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再予以夯压实。7.4 在地形、工程地质复杂地区内的填方,且对填方密实度要求较高时,应采取措施。(如排水暗沟、护坡桩等),以防填方土粒流失,造成不均匀下沉和坍塌事故。7.5 填方基土为杂填土时,应按设计要求加固地基,并要妥善处理基底下的软硬点、空洞、旧基以及暗塘等。7.6 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到管顶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回填和压实。

38、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使用细粒土料回填。7.7 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如设计无要求时,可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密实要求和地基情况等,与建设单位共同确定(沉降量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8 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记录:8.1 工程定位测量记录。8.2 地基处理记录。8.3 地基钎探记录。8.4 施工记录。8.5 地基隐蔽记录。8.6 质量检查和验收记录。8.7 回填土的试验报告。4、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强夯地基作业。2 引用标准、术语2.1 引用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地基处理

39、技术规范JGJ79。2.2 术语2.2.1 地基处理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2.2.2 强夯法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2.2.3 强夯地基使用强夯法加固的地基。3 施工准备3.1 材料及主要机具3.1.1 材料根据设计要求用于铺填的砂、石、土料。3.1.2 主要机具履带式起重机、夯锤、钢辅助桅杆或龙门架、脱钩装置、锚系设备、推土机、挖土机、自卸车等。3.2 作业条件3.2.1 做好强夯地基的地质勘察,对不均匀土层适当增多钻孔和原位测试工作,掌握土质情况,作为制定强夯方案和对比夯前、夯后加固

40、效果之用。3.2.2 强夯前应查明强夯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地上管线的位置和标高,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以免因强夯施工而造成损坏。3.2.3 强夯前应平整场地,周围作好排水沟,按夯点布置测量放线确定夯位。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在表面铺0.52.0m中(粗)砂或砂石垫层,以防设备下陷和便于消散强夯产生的孔隙水压,或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后再强夯。3.2.4 场地整平的同时要修筑机械设备进出场道路,使有足够的静空高度、宽度、路面强度和转弯半径。3.2.5 熟悉施工图纸,理解设计意图,掌握各项参数,现场实地考察,定位放线。3.2.6 制定施工方案和确定强夯技术参数;做好技术交底工作。3.2.7 在

41、施工现场选择有代表性地质的区域作强夯试验。在大面积强夯施工前必须获得试验成果,结合设计的要求,分析研究后确定全面展开强夯施工所需的技术参数。3.2.8 若有填土区应清除表层腐殖土、草根等。场地整平挖方时,应在强夯范围预留夯沉量需要的土厚。4 操作工艺4.1 工艺流程清理、平整场地选择有代表性区域作强夯试验测量定位标出第一遍夯点的位置、测量场地高程起重机就位、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将夯锤吊到预定高度脱钩自由下落进行夯击测量夯锤顶面高程往复夯击、按规定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换夯点,重复步骤至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测量场地高程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

42、程序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用低能量满夯、将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4.2 操作方法4.2.1 试夯4.2.1.1 根据工程地质报告,在施工现场选取一个或几个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平面尺寸不小于2020m 。该试验区亦可选在需作处理的地基土上。4.2.1.2 在实验区进行详细的原位测试,取原状土样,测定有关数据。4.2.1.3 在试验区内,按照强夯的设计参数进行试验性施工。4.2.1.4 试夯过程应做好现场测试和记录:观测、记录、分析每夯点、每击夯沉量(坑深)、夯坑体积、地面隆起和侧挤计算、夯后地面平均下沉量,绘制NS关系曲线,进行隆起、侧挤计算,确定饱和夯

43、击能和最佳夯击能。 观测孔隙水压力变化。当孔隙水压力超过自重,有效压力可能出现液化或局部隆起和侧挤的体积大于夯点夯沉的体积时,应停止夯击。并观察分析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分析确定间歇时间。 宜进行强夯振动观察,绘制单点击数与地面振动加速度关系曲线、速度曲线、隔振效果曲线,分析饱和夯击能、振动衰减和隔振效果。 有条件还可进行挤压应力分布规律和深层水平位移观测。 在试夯结束一个月(砂类土为一周)后,应在试夯区内夯点和夯间沿深度每米取土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应进行原位测试。 试夯时应针对以下指标进行研究:干密度、孔隙比、抗剪强度、承载力、变形性质、渗透性、砂土液化差别等指标,并进行夯前、夯后各指标沿深度的

44、变化对比,确定是否满足建筑物荷载或地基稳定性的要求,提出施工检验的质量控制手段和直接检测的指标。通过试夯确定正式强夯的施工技术参数。4.2.2 夯锤的选择 强夯锤质量可取1040 t(按强夯施工技术参数确定)。夯锤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和锤重确定。锤底静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粗颗粒土(砂质土和碎石类土)选用较大值,一般锤底面积为34m2;对于细颗粒土(粘性土或淤泥质土)宜取较小值,锤底面积不宜小于6m2。夯锤中宜对称设置若干个直径250300mm上下贯通的排气孔。4.2.3 起重设备的选定 施工机械宜选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当履带式起

45、重机起重能力不够时,为增大机械设备的起重能力和提升高度,防止落锤时回弹,亦可采用加钢辅助桅杆或龙门架的方法,以加大起重能力。还可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4.2.4 夯击点布置及间距 夯击点的布置要根据设计和试夯的结果来确定。主要是基础的形式和加固要求。对大面积地基,一般采用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对条形基础,夯点可成行布置;对独立柱基础,可按柱网设置采取单点或成组布置,在基础下面必须布置夯点。 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2. 53. 5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对处理深度较深或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4.2.5 夯击

46、作业 4.2.5.1 强夯应分段进行,顺序从边缘夯向中央(如图示)。对厂房柱基亦可一排一排夯,起重机直线行驶,从一边向另一边进行。每夯完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放线定位后即可进行下一遍的夯击。强夯法的加固顺序是 :先深后浅,即先加固深层土,再加固中层土,最后加固表层土。最后一遍夯完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如有条件以采用小夯锤夯击为佳。161310741 171411852181512963181512963171411852161310741* 强夯顺序图 *4.2.5.2 夯击时应按试验和设计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落锤时应保持平稳,夯位应准确,夯击坑内积水应及时排除。坑底上含水量过大时, 可铺

47、砂石后再进行夯击。每一遍夯击之后,要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击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强夯后,基坑应及时修整,浇筑混凝土垫层封闭。4.2.5.3 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KNm时为50mm,当单击夯击能为40006000KNm时为100mm; 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4.2.5.4 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点夯2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为前几遍能量的1/41/5。锤击数为24击)满夯一遍,锤印搭接,以加固前几遍

48、之间的松土和被震松的表土层。4.2.5.5 每一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和漏夯应及时纠正。4.2.5.6 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利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待地基土稳定后再夯下一遍。一般两遍之间的间隔14周。对渗透性较差的粘性土不少于34周;若无地下水或地下水在-5m以下,或为含水量较低的碎石土,或透水性强的砂性土,可采取只间隔12d,或在前一遍夯完后,将土推平,接着随即连续夯击,而不需要间歇。4.2.5.7 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并且不宜小于3m。4.2.6 回填土应控制含水量

49、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如低于最优含水量,可钻孔灌水或洒水浸渗。加入量应通过计算确定,并应在夯前12小时加入土中,洒水要均匀、闷透,避免再次大量蒸发。4.2.7 雨季填土区强夯,应在场地四周设排水沟、截洪沟,防止雨水流入场内;填土应使中间稍高;土料含水率应符合要求;认真分层回填、分层推平、碾压,并使表面保持1%2%的排水坡度;当班填土当班推平压实;雨后抓紧排除积水,推掉表面稀泥和软土,再碾压;夯后夯坑立即推平、压实,使高于四周。4.2.8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记录工作,包括检查夯锤重和落距,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检查夯坑位置,按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等,并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

50、详细记录,作为质量控制的根据。5 质量标准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尺寸、落距控制手段,排水设施及被夯地基土的土质;施工中应检查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范围;施工结束后,检查被夯地基的强度并进行承载力检验。强夯地基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如下规定。5.1 主控项目5.1.1 地基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5.1.1 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5.2 一般项目强夯地基一般项目质量检验标准 表5-1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和允许值检查方法1夯锤落距mm300钢索设标志2锤重kg100称重3夯击遍数及顺序设计要求记数法4夯点间距mm500用钢尺量 5夯击范围(超出基础范围距离)设计要求用钢尺量6前后两遍间歇时间

51、设计要求5.3 成品保护5.3.1 强夯作业和回填砂、石、土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测设的轴线桩、标准控制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5.3.2 强夯地基施工完成后,如无技术措施或特别的设计要求,不允许在影响其稳定和强度的区域内挖掘。5.3.3 有边坡的强夯施工区,必须有边坡的设计,保证边坡的稳定性。施工完毕后依然要对边坡进行维护监管,防止边坡滑移或破坏。5.3.4 大面积强夯地基完工后,应用碾压机压实表层土,同时找好排水坡度,对原有的场地排水设施如排水沟等继续进行维护,防止已加固的地基被水浸泡。5.3.5 强夯地基竣工验收后,应尽快进行建(构)筑物的结构施工。基坑强夯验收后,要及时浇筑垫层混

52、凝土,以保证地基土的强度和稳定性。6 职业健康、环境管理措施6.1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辩识和风险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存在的主要职业安全健康危害风险及控制措施见表6-1。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控制对策表 表 6-1作 业 活 动危 害可 导 致 事 故控 制 措 施起重夯锤及落锤起重机起重能力不足起重机倾覆 正确选择与锤重、落距匹配的起重机。强夯作业锚系设备与起重机连接不当起重机倾覆 锚系设备必须牢固连接。开夯前须经安全员检查通过。辅助桅杆、龙门架与起重机铰支连接不当起重机 倾覆或机架倾覆 辅助钢桅杆、龙门架应铰接可靠。开夯前须经安全员检查通过。起重机及其他辅助设备缺陷冒顶、夯锤突然坠落每日检查起重机安全

53、防护装置的可靠性以及刹车、转向、油系统完好性,杜绝机械带故障运行。施工区域管理无关人员进入强夯作业区人身伤害事故 作业区设置围栏、标识牌并安排安全员巡视监督。6.2 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控制措施施工过程存在主要的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因素影响及控制措施见表62。环境影响控制对策表 表 6-2作 业 活 动环 境 因 素环 境 影 响控 制 措 施施工平面布置 临建布置不和理,设备随意停放、机具、材料堆放凌乱。工作环境不良 开工前进行定置化管理设计、文明施工策划,并在施工过程严格实施,动态管理。施工排水 强夯场地积水、排水不畅。工作环境不良 合理布置排水设施,场地设计适宜的排水坡度。施工中要进行排水设

54、施的维护和管理。场内道路施工 场内施工道路布置不合理,强度和刚度不足。场内交通环境不良 施工前进行场内道路设计,满足大型机械运行要求的强度和刚度,施工过程做好道路周边排水维护和管理。夯击作业 强夯机械噪声和夯击噪声。噪声污染,危害人体听觉器官。 通过设计将噪音降至最小。周边有高等级噪音控制要求,可设隔(吸)音墙板。夜间强夯作业应得到有关部门批准。 强夯机械震动和夯击震动。振动危害 对周边建筑(构)物采取隔振措施,挖掘深沟或钻隔振孔并经有关部门审批后实施。机械设备维修废油、废液排放污染土地 用容器对废油、废液进行回收,按环保有关规定分类处理。7 应注意的问题7.1 强夯法加固地基适用于加固碎石土

55、、砂土、低饱和度粉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高填土、杂填土以及“围海造地”地基、工业废渣、垃圾地基等的处理;也可用于高饱和度淤泥、软粘土 、泥炭、沼泽土,如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也可采用,还可用于水下夯实。强夯不得用于不允许对工程周围建筑物和设备有一定震动影响的地基加固,必须时,应采取防震、隔震措施。7.2 对于高饱和度的粉土、粘性土和新饱和填土,进行强夯时,难以控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在规定的范围内,可采取:1)适当将夯击能量降低;2)将夯沉量差适当加大;3)填土时将原土上的淤泥清除,挖纵横盲沟,以排除土内的水分,同时在原土上铺50cm的砂石混合料,以保证强夯时土内的水分排除;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

56、石或矿渣等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等措施。通过强夯将坑底软土向四周挤出,使在夯点下形成块(碎)石墩,并与四周软土构成复合地基,一般可取得明显的加固效果。7.3 强夯后的土体强度随夯击后间歇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检验强夯效果的测试工作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方能进行,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其间隔时间可取714d,粉性土和粘性土地基可取1428d。 而不应在强夯结束后立即进行测试工作,否则测得的强度偏低。7.4 经检测强夯效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应采取补夯或其他有效补强措施,或增加垫层厚度,适当降低计算承载力,采取结构补强措施等。7.5 各夯点的夯击次数检查一定要现场检查与查看施工原始记录并重才能符合

57、实际,防止“少夯”、“漏夯”现象发生。一旦发现夯击数少于设计值,必须进行补夯。8 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记录:8.1 施工记录,包括夯锤重量、尺寸、落距控制手段、夯点位置、夯击遍数及顺序、夯点间距、夯击范围(超出基础范围距离)、夯坑深度、前后两遍的间歇时间、最后两遍的平均夯沉量等内容。8.2 地基强度和地基承载力检验报告。8.3 原位测试报告。8.4 野外标准贯入、静力(轻便)触探、旁压试验(或野外荷载试验)报告;室内土工试验报告,包括干容重、抗剪强度、承载力、变形性质、渗透性、砂土液化差别指标等。5、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1 选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粘土、粉质粘土及含少量

58、砂、石粘土层,且地下水位低的人工挖孔桩工程,不适宜流砂层和淤泥层。2 引用标准、术语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 -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CJ79-2002 3 施工准备3.1 材料及主要机具:3.1.1 水泥:宜采用32.5R或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3.1.2 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3.1.3 石子:粒径为0.53.2cm的卵石或碎石;桩身混凝土也可用粒径不大于5cm的石子,且含泥量不大于2%。3.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3.1.5 外加早强剂应通过试验选用,粉煤灰掺合料按试验室的规定确定。3.1.6 钢筋:钢筋的

59、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3.1.7 一般应备有三木搭、卷扬机组或电动葫芦、手推车或翻斗车、镐、锹、手铲、钎、线坠、定滑轮组、导向滑轮组、混凝土搅拌机、吊桶、溜槽、导管、振捣棒、插钎、粗麻绳、钢丝绳、安全活动盖板、防水照明灯(低压36V),电焊机、通风及供氧设备、扬程泵、木辘轳、活动爬梯、安全帽、安全带等。3.1.8 模板:组合式钢模,弧形工具式钢模四块(或八块)拼装。卡具、挂钩和零配件。木板、木方,8号或12号槽钢等。3.2 作业条件:3.2.1 工人挖孔,井壁支护应根据该地区的土质特点、地下水分布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进行井壁支护的计算和设计。3.2.2

60、挖孔前场地应完成三通一平。地上、地下的电缆、管线、旧建筑物、设备基础等障碍物均已排除处理完毕。各项临时设施,如照明、动力、通风、安全设施准备就绪。3.2.3 熟悉施工图纸及场地的地下土质、水文地质资料。3.2.4 按基础平面图,测设桩位轴线、定位点;桩孔四周撒灰线。测定高程水准点。放线工序完成后,办理预检手续。3.2.5 按设计要求分段制作好钢筋笼。3.2.6 全面开挖之前,有选择地先挖两个试验桩孔,分析土质、水文等有关情况,以此验证原编施工方案的适宜性。3.2.7 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区域,先降低地下水位至桩底以下0.5cm。3.2.8 人工挖孔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操作前对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