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与神经系统医学课件教学课件_第1页
麻醉与神经系统医学课件教学课件_第2页
麻醉与神经系统医学课件教学课件_第3页
麻醉与神经系统医学课件教学课件_第4页
麻醉与神经系统医学课件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麻醉生理学第二章麻醉与神经系统 皖南医学院 汪萌芽温州医科大学 曹 红麻醉生理学重点难点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神经元的兴奋性体表生物电记录化学性突触传递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递脑电波的产生机制脑电监测的意义麻醉药作用的分子靶点意识的概念与特征意识障碍与麻醉深度监测术中知晓疼痛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疼痛产生机制麻醉镇痛及其镇痛机理疼痛的测量及评估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功能的检测肌紧张的产生机制麻醉药物对躯体运动的影响重症肌无力与麻醉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及特点交感、副交感神经的主要递质与受体麻醉药物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脑脊液成分和功能血脑屏障功能病理情况下血脑屏障变化

2、血-脑脊液屏障功能麻醉对脑脊液的影响第一节麻醉与神经系统的生物电现象 目录一、神经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二、神经电生理细胞外记录技术与麻醉监测三、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递四、脑电记录与麻醉监测五、麻醉与手术对神经生物电的影响及神经电生理监测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的概念 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K+通道、Na+通道和钠泵可成为麻醉药影响神经元静息电位和兴奋性的有效靶点。一、神经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图 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2022/7/152022/7/15Friday, July 15, 202210、低头要有勇气,

3、抬头要有低气。2022/7/152022/7/152022/7/157/15/2022 7:54:52 PM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2/7/152022/7/152022/7/15Jul-2215-Jul-22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2/7/152022/7/152022/7/15Friday, July 15, 2022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2022/7/152022/7/152022/7/152022/7/157/15/2022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15 七月 20222022/7/152022/7/152022/7/15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

4、他内心缺少什么。七月 222022/7/152022/7/152022/7/157/15/2022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2/7/152022/7/1515 July 2022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2022/7/152022/7/152022/7/152022/7/15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的概念锋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体和标志。动作电位的特征: 全或无(all or none)现象; 不衰减性传导; 脉冲式发放。(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2022/7/152022/7/15Friday, Jul

5、y 15, 2022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2/7/152022/7/152022/7/157/15/2022 7:54:52 PM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2/7/152022/7/152022/7/15Jul-2215-Jul-22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2/7/152022/7/152022/7/15Friday, July 15, 2022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2022/7/152022/7/152022/7/152022/7/157/15/2022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15 七月 20222022/7/152022/7/1520

6、22/7/15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七月 222022/7/152022/7/152022/7/157/15/2022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2/7/152022/7/1515 July 2022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2022/7/152022/7/152022/7/152022/7/15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的概念锋电位的产生机制:上升支与Na+内向电流、下降支与K+外向电流。动作电位的传导机制局部电流麻醉药通过改变电压门控Na+通道、K+通道的活动,即可影响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局部电位(local

7、potential)的概念局部电位的特性: 等级性(刺激强度依赖性) 电紧张性扩布(electrotonic propagation) 无不应期,可以总和麻醉药对局部电位的影响,可干扰神经元动作电位的触发和传递。兴奋性(excitability)的概念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的概念细胞外Ca2+浓度升高可以降低兴奋性临床上常见到同一种局麻药对不同神经纤维产生的阻滞效应不同、痛觉消失不一致的现象。(三)神经元的兴奋性细胞外记录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rrays)记录二、神经电生理细胞外记录技术与麻醉监测(一)细胞外记录和微电极阵列记录图 神经元的细胞外

8、记录和细胞内记录(二)体表生物电记录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图 脑电图记录方法和正常脑电图波形 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三)诱发电位与事件相关电位图 听觉诱发电位示意图1.化学性突触传递化学性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非突触性化学传递2.电突触传递三、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递(一)突触传递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神经递质的

9、分类: “经典”的神经递质 神经肽 一些特殊的或有待确定的候选递质(二)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质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与快的突触传递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与慢的突触传递离子通道型受体和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是麻醉药作用的重要靶点。(三)受体与信号转导1.脑电图图 脑电图记录方法和正常脑电图波形四、脑电记录与麻醉监测(一)脑电图和诱发电位的基本波形2.诱发电位的基本波形 体感诱发电位(SEP) 听觉诱发电位(AEP)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LAEP) 视觉诱发电位(VEP)图 听觉诱发电位示意图(二)脑电波的产生机制图

10、 脑电波的产生机制示意图(三)脑电监测的意义参数概念临床意义双频谱指数(BIS)用特定多变量回归方法将EEG功率谱(频率和功率)、相关函数谱(位相和谐波)分析等所得子参数综合而成的参数值用1000表示大脑皮层的抑制程度,数值越小反映麻醉越深,85100清醒状态,6584镇静状态,4064常规麻醉状态,低于40为深麻醉状态患者状态指数(PSI)通过专门算法对4 道高分辨率EEG 分析所得功率谱和频率谱以及位相等特征信息参数进行计算得出的参数值用0100代表镇静和全麻状态下的意识水平,数值越大,镇静深度越低, 50100 轻度镇静状态,2549一般理想麻醉状态,低于25 为深麻醉状态表 监测麻醉深

11、度的常用脑电参数参数概念临床意义脑功能状态指数(CSI)通过每秒检测2000次脑电活动并分析出EEG的特征性子参数,输入电脑自适应的神经模糊推论系统所计算出的参数值用0100反映意识状态,数值越大表示越清醒, 反之则提示镇静程度越深。适合外科手术麻醉深度的范围为4060麻醉趋势指数(NI)用Kugler多参数统计分析方法对EEG进行自动分析得到、波的功率谱等参数,再自动分级并量化而成的参数值用1000反映患者从清醒到深度麻醉状态,数值越小反映麻醉越深。其分级为AF 6级12个亚级,表示从觉醒到深度麻醉,再到脑电爆发抑制期间脑电信号的连续性变化,适宜的麻醉深度应维持在DE级(4620)表 监测麻

12、醉深度的常用脑电参数(续)参数概念临床意义意识指数(IoC)将EEG符号动力学分析的特性参数、浅层麻醉期间的Beta比和深度麻醉期间的EEG抑制总量3个子参数通过一个判别函数组合所确定的参数值用0100反映意识状态,0为等电位EEG,100为与清醒状态相当的脑电活动。临床麻醉的范围:IoC1(评价镇静)为4060,IoC2(评价镇痛)为3050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将MLAEP各波形的波幅和潜伏期通过数学方法转化成的参数值。常用的自回归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utoregressive AEP index,或A-line ARX index,AAI)是用外源输入自回归模式(ARX)量化的参数

13、值AAI值0100反映镇静/麻醉深度,60100清醒状态,4059嗜睡状态,2539轻度镇静状态,1524手术麻醉状态,低于15为深麻醉状态表 监测麻醉深度的常用脑电参数(续)1.手术的影响及监测2.麻醉的影响及监测3.麻醉药作用的分子靶点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化学门控离子通道G蛋白耦联受体等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五、麻醉与手术对神经生物电的影响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图 异丙酚对视上核神经元动作电位的抑制作用第二节麻醉与意识 目录一、意识的概念与特征二、意识的产生机制三、麻醉状态下的意识变化与可能机制四、意识障碍与麻醉深度监测五、全麻对记忆的影响与术中知晓1.意识的概念觉醒状态和意识内容。2.意识的特征(1)

14、意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2)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3)意识具有易变性(4)意识以感觉为先决条件(5)意识以记忆为先决条件一、意识的概念与特征1.皮层觉醒的维持(1)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2)非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2.皮层下觉醒的维持二、意识的产生机制(一)觉醒状态的维持机制(二)意识内容的产生机制认知功能的分级有意识的知晓,有清楚记忆有意识的知晓,无清楚记忆无意识的知晓,无清楚记忆,但有模糊记忆无知晓意识暂时消失的机制1.特异性的区域结构作用2.中枢的整体整合作用三、麻醉状态下的意识变化与可能机制1.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嗜睡、昏睡、昏迷。2.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意识模糊、谵妄。四、意

15、识障碍与麻醉深度监测(一)意识障碍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 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LAEP)(二)与意识有关的麻醉深度监测术中知晓(intraoperative awareness)概念麻醉目标中已包括避免术中知晓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术中知晓的原因仍不十分清楚通过脑功能监测(如BIS、AAI等)控制有效麻醉深度是最关键的措施。五、全麻对记忆的影响与术中知晓(一)全麻对记忆的影响(二)术中知晓第三节麻醉与疼痛 目录一、疼痛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 二、疼痛产生的机制三、疼痛的测定评估 一、疼痛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常伴有自主神经反应,躯体

16、防御反应和心理、情感行为反应。疼痛包括痛觉和痛反应两种成分。 疼痛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信号,使机体迅速做出逃避或防御反应,对机体的生存有重要意义。 疼痛的个体差异性很大,体内除有痛觉产生的装置外,还有镇痛装置。 (一)伤害性疼痛2.深部痛定位不明确,可伴有恶心、出汗、血压变化。1.浅表痛 (1)快痛:尖锐而定位明确,痛阈较低。 (2)慢痛:定位不明确,痛觉强烈,痛阈较高。3.内脏痛与牵涉痛(1)内脏痛缓慢、持续、定位不精确、分辨力差。对机械性牵拉、脏器扩张、缺血、平滑肌强烈收缩,某些化学物质、炎症等刺激敏感。痛反应与情绪变化更为强烈。可有牵涉痛。(2)牵涉痛内脏疾患往往引起与疼痛起源部位不同的体表

17、部位疼痛或痛觉过敏。4.手术后疼痛 手术创伤和刺激引起的疼痛称为手术后疼痛。 1.炎症性疼痛随着炎症消失或组织修复而减轻或消失。 (二)病理性疼痛2.神经病理性疼痛由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疼痛。表现:痛觉过敏:对伤害性刺激敏感性增强和反应阈值降低,对较弱的疼痛刺激产生了较强的疼痛反应。触诱发痛:在正常状态下不引起痛觉的刺激引起疼痛。自发痛:没有外界刺激的条件下感到的疼痛。3.功能性痛没有明显可见的神经学病变和外周异常的条件下,神经系统功能和反应异常引起的疼痛。 4.癌痛复合类型的疼痛;按解剖学可以分为躯体痛、内脏痛和神经痛。5.幻肢痛患者截肢后在截肢部位发生的疼痛,属神经病

18、理性疼痛的一种特殊类型。 二、疼痛产生的机制传导温痛觉、轻触觉各种浅感觉刺激传入纤维由后根外侧部进入脊髓后角换神经元中央管 脊髓丘脑侧束(温痛觉) 前交叉到对侧 丘脑 脊髓丘脑束(轻触觉) 躯体感觉皮质丘脑脑干小脑脊髓脊髓脊髓丘脑侧束来自痛觉或温度感受器的次级神经纤维伤害感受器主要是游离神经末梢,传入纤维包括A、A和C类。在各种伤害性刺激作用下 组织释放致痛物质 游离的神经末梢 传入冲动 中枢,引起痛觉。(一)伤害感受器及传入神经纤维 伤害性刺激使损伤的细胞释放致痛的化学物质,如K+ 、组胺、ACh、5-HT和ATP、局部合成的一些物质如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三烯等; 通过白细胞游走及血浆蛋白带到损

19、伤部位被酶解而形成如缓激肽;由损伤性感受器本身释放如P物质。 致痛物质损伤引起外周组织释放的化学物质和激活的化学感受器示意图脊髓背角是痛觉的初级中枢。主要痛觉上行传导通路有:脊髓丘脑束、脊髓网状束、脊髓中脑束、脊颈段和三叉丘脑束。 (二)痛觉信号向中枢传递 1.脊髓痛觉信号进入中枢的第一级整合中枢。 与痛觉有关的中枢伤害性感受器传入纤维由背根经背外侧束背角:A纤维第、层(传递快痛);C纤维层(背侧部),并与这里的中间神经元、投射神经元和下行纤维形成神经网络(传递慢痛);A纤维层(传递非伤害性信息)。2.丘脑最重要的痛觉整合中枢腹后核群 后核群 髓板内核群 丘脑中央下核3.大脑皮层是产生痛觉的最

20、高级中枢急性痛:体感区I、II,前扣带回、脑岛、前额皮质神经病理性痛:前扣带回、前额皮质 1.外周机制 (1)损伤神经异位放电 (2)神经元的交互混传诱发放电 (3)交感感觉偶联作用 (4)相邻的未损伤神经的兴奋性增高 (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 2.中枢机制 (1)脊髓背角神经元的敏化 (2)A纤维长芽 (3)中枢去抑制 (4)下行易化系统激活 (5)胶质细胞的激活 1.脊髓中的疼痛调制人们用热敷、按摩皮肤等方法来止痛,解释这种抑制作用的机制是闸门控制学说。当按摩皮肤等刺激粗纤维A传入时,SG(脊髓背角胶质区)细胞兴奋,加强了SG对T(背角投射神经元)细胞的抑制,从而关闭闸门而缓解疼痛或

21、止痛。(四)痛觉信息在中枢的调制-氨基丁酸、脑啡肽、强啡肽等递质在脊髓节段性痛觉调制中起重要作用。 2.脑的高级部位对背角伤害性信息的下行调制系统以脑干中线结构为中心,主要由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延髓头端腹内侧核群、临近的网状结构、部分脑桥背外侧网状结构、间脑、中脑室周灰质等组成,经背外侧束下行,对脊髓背角信息传递和三叉神经背核痛敏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下行痛觉调制系统的递质:阿片肽、 5-HT、去甲肾上腺素阿片肽: -内啡肽强啡肽脑啡肽ENK其中主要的镇痛物质是脑啡肽。1.针刺镇痛作用机制 主要兴奋和类传入纤维,传入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与痛信号相互作用的结果。针刺镇痛尚有许多神经递质和(或)调质

22、与相应受体结合共同实现的,有阿片肽、单胺类,多巴胺ACh、GABA和P物质。(五)麻醉镇痛及其镇痛机制 2.麻醉期间用于镇痛的药物及镇痛机制 (1)镇痛药物与镇痛机制通过脑内释放ENK和内啡肽类样物质与突触后膜阿片受体结合痛传递受抑制;与突触前膜阿片受体结合突触前膜部分去极化产生突触前抑制。通过中枢某些部位释放抑制性递质如GABA、甘氨酸等引起Cl-通透性增加,引起超极化而产生镇痛效应。 镇痛药与相应膜受体结合关闭Na+通道而止痛。A:关闭Na+通道,妨碍动作电位的形成、阻滞痛信息的传递;B: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递质如GABA的释放,削弱兴奋性递质如谷氨酸的敏感性;C:作用于非极化环境,干扰

23、神经细胞的功能。(2)全麻药镇痛机制(3)局麻药镇痛机制局麻药能阻断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Na+通道受压或扭曲、阻碍Na+内流,使细胞外Na+不能大量迅速内流,影响了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4)非甾体消炎药镇痛机制抑制环加氧酶,使体内前列腺素合成减少。由于人体研究的局限性,疼痛机制的研究更多地在动物上进行,但动物又不会用语言表达,于是痛反应成为惟一的判断依据。 痛觉阈:受试者用语言报告有痛觉时所受到的最小刺激量。 痛反应阈:引起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应所需的最小伤害性刺激量。耐痛阈:受试者能耐受的最大伤害性刺激量。 三、疼痛的测定评估 1.动物急性疼痛的实验测定 2.动物慢性疼痛的实验测定(一)动物

24、疼痛的测定2.患者疼痛的测定 临床上采用病人主观判定的各种量表,还需要观察某些生理反应如诱发电位、心率、血压、呼吸、皮肤电反射、肌电图的变化,结合行为变化综合分析估计痛的量度。1.正常人疼痛的测定(二)人疼痛的测定临床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语言评价量表:轻、中、重数字评价量表疼痛问卷表面部量表 0 1 2 3 4 5 6 7 8 9 101.主观因素包括 人格因素 注意力 情绪的影响 既往的经验 精神异常 (三)影响疼痛的因素2.客观因素包括 环境的变化 社会文化背景 性别 年龄 暗示作用1.精神心理状态 2.神经内分泌系统:同应激表现3.循环系统:心电图、血压、脉搏 4.呼吸系统:呼吸

25、快而浅,过度通气5.消化系统:恶心、呕吐和腺体分泌停止或延续6.泌尿系统:尿量减少(四)疼痛对机体的影响第四节麻醉与躯体运动 目录一、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和功能检测二、肌紧张的产生机制三、麻醉药物对躯体运动的影响四、重症肌无力时麻醉考虑的生理学基础1.神经-肌接头的超微结构2.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3.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特点4.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影响因素一、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和功能检测(一)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表 影响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因素影响的环节代表性因素作用机制ACh的释放细胞外Mg2+浓度与Ca2+竞争致Ca2+内流,ACh释放细胞外Ca2+浓度Ca2+内流,A

26、Ch释放肉毒毒素中毒抑制ACh释放肌无力综合征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末梢的钙通道ACh与受体的结合重症肌无力自身抗体破坏了终板膜上的N2型AChR筒箭毒阻断终板膜上的N2型AChRACh的降解新斯的明有机磷农药解磷定抑制胆碱酯酶活性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被抑制的胆碱酯酶复活1.临床特征2.诱发的肌肉收缩(1)单刺激(2)强直刺激(3)4个成串刺激(TOF)(4)强直刺激后单刺激肌颤搐计数(PTC)(5)双短强直刺激(DBS)(二)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功能的检测图 强直刺激和4个成串刺激监测的示意图3.肌电图图2-13 诱发肌电图的H波与M波的显现过程1.肌紧张2.各级中枢对肌紧张的调控(1)脊髓(2)

27、脑干网状结构(3)其他二、肌紧张的产生机制图 骨骼肌牵张反射模式图1.竞争性阻滞肌松药非去极化肌松药、去极化肌松药2.非竞争性阻滞肌松药离子通道阻滞肌松药、受体脱敏阻滞肌松药3.作用于接头外和接头前AChR的肌松药三、麻醉药物对躯体运动的影响(一)全麻药对躯体运动的影响(二)局麻药对躯体运动的影响(三)影响肌肉张力的麻醉辅助药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重症肌无力病人的麻醉重症肌无力危象四、重症肌无力时麻醉考虑的生理学基础第五节麻醉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目录一、自主神经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二、交感、副交感神经的主要递质与受体三、肠道神经系统四、麻醉药物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五、中枢

28、神经系统各部位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六、麻醉与某些内脏的反射活动表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及特点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起源脊髓的胸腰段(T1L3)灰质侧角神经元、对脑神经核的副交感神经元和脊髓骶段(S2S4),相当于侧角部位的神经元节前纤维短长节后纤维长短节前纤维节后纤维1111171121分布广泛局限一、自主神经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一)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结构及特点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2.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1)对同一效应器的双重神经支配(2)紧张性支配(3)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的影响(4)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二)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及特点表 自主神经的受体分布与效应效应器

29、肾上腺素能神经胆碱能神经受体效应受体效应扩/缩瞳肌收缩(扩瞳)M2收缩(缩瞳)睫状肌2舒张M2收缩窦房结1心率加快M2心率减慢房室传导系统1传导加快M2传导减慢心肌1收缩加强M2收缩减弱二、交感、副交感神经的主要递质与受体表 自主神经的受体分布与效应(续)效应器肾上腺素能神经胆碱能神经受体效应受体效应冠状血管、2(主)收缩、舒张(为主)M舒张皮肤黏膜血管收缩M舒张骨骼肌血管1、2(主)收缩、舒张M舒张脑血管收缩M舒张腹腔内脏血管(主)、2收缩(为主)、舒张唾液腺血管收缩M舒张支气管平滑肌2舒张M3收缩胃平滑肌2舒张M3收缩小肠平滑肌2、2舒张M3收缩括约肌收缩M3舒张表 自主神经的受体分布与效

30、应(续)效应器肾上腺素能神经胆碱能神经受体效应受体效应逼尿肌2舒张M3收缩三角区和括约肌1收缩M2舒张子宫平滑肌1收缩(有孕子宫)M不定2舒张(无孕子宫)竖毛肌收缩糖酵解代谢2增加脂肪分解代谢3增加三、肠道神经系统四、麻醉药物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1.吸入麻醉药2.静脉麻醉药3.麻醉性镇痛药4.肌肉松弛药5.椎管内阻滞(一)脊髓(二)低位脑干(三)下丘脑(四)大脑皮层五、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脑-心综合征(一)循环系统的反射(二)呼吸系统的反射(三)呕吐反射(四)其他反射 六、麻醉与某些内脏的反射活动瞳孔对光反射是重要的临床观察指标。第六节麻醉与脑脊液 目录一、脑脊液的成分和功能

31、二、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三、脑脊液循环 四、颅内压五、麻醉对脑脊液的影响脑脊液内含多种无机离子、葡萄糖,还有氨基酸、尿素、维生素和酶等;蛋白质含量极少;多种活性物质,主要为生长抑素(SRIF)、P物质(PS)、脑啡肽(ENK)、血管经张素(ANG)等十多种肽类物质。这些物质与脑的功能和内分泌活动密切相关。一、脑脊液的成分和功能 (一)脑脊液的成分 1.保护脑和脊髓浮力的作用。2.调控化学环境脑脊液的酸碱特点可影响呼吸、脑血流的自身调节和脑代谢。3.转运递质参与神经内分泌活动循环脑内神经递质的转运工具 (二)脑脊液的功能二、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1.血脑屏障的结构特征 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无空

32、隙; 富含线粒体和溶酶; 选择性促使物质运送;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被星形胶质细胞突包绕; 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 通透性和水传导性低; 电阻高。 (一)血脑屏障2.血脑屏障的功能限制脑内液体和其他物质流动维持脑内环境稳定保证神经元的正常活动 3.病理情况下血脑屏障的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引起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剧烈变化 。严重脑损伤、缺氧、急性高血压均可导致血脑屏障的严重破坏,使血清蛋白通过屏障进入脑组织。电离辐射、激光和超声波都可使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同的。 基础:无孔的毛细血管壁和脉络丛细胞中运输各种物质的特殊载体系统。保护脑组织周围稳定的化学环境和防止血液中

33、有害物质侵入脑内。 (二)血-脑脊液屏障三、脑脊液循环颅内压:幕上侧脑室或大脑皮层上的脑脊液压力,静水压正常值为515mmHg。 颅内压波形呈节律变化,可随呼吸运动和血压的变化而变化,喷嚏、咳嗽、弯腰可致颅内压升高达45mmHg。 颅内顺应性较差。脑血流随颅内压的增高而减少。持续严重的颅内压升高还可导致脑疝。 四、颅内压1.吸入麻醉药的影响 挥发性麻醉药影响脑脊液的生成和重吸收。2.静脉麻醉药的影响 巴比妥类药物促进脑脊液的吸收,减少脑脊液的量。氯胺酮麻醉时可使脑血流增加50%,氧代谢率增加20%,颅内压也相应增加。 五、麻醉对脑脊液的影响 (一)麻醉药对脑脊液的影响椎管内麻醉影响较大,尤其麻

34、醉的并发症:硬脊膜穿破后头痛脊髓蛛网膜下隙粘连硬膜下血肿全身麻醉时术中特殊体位和特殊情况:如气腹等。颅脑外伤或颅脑术后低颅压综合征:去枕平卧。(二)麻醉期间某些因素对脑脊液的影响小结1.静息电位是指静息状态下神经元膜两侧外正内负的电位差,主要由K+平衡电位(EK)决定,还受到Na+平衡电位(ENa)及生电性钠泵的影响。2.动作电位是指神经元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发生可迅速传导的膜电位波动,其锋电位的上升支由Na+内向电流所致,下降支由K+外向电流所引起。3.局部电位具有:等级性、电紧张性扩布、无不应期可总和等特征。4.神经元受到有效刺激时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5.体表生物电

35、记录是指检测电极安置于躯体表层的生物电记录技术,主要有脑电图(EEG)和肌电图(EMG)等。6.诱发电位(EP)与事件相关电位(ERP)是用EEG记录技术观察刺激诱发的脑电活动反应。7.化学性突触传递是指电-化学-电传递,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8.神经递质是指由神经末梢(突触前成分)所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神经元或效应器(突触后成分)膜上的受体,并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包括“经典”的神经递质、神经肽和待定的候选递质等。9.与神经电信号传递直接相关的主要是离子通道型受体和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分别介导快的和慢的突触传递。10.正常人自发

36、脑电有波(13 Hz)4种基本波形。 11.脑电波由皮层大量神经元产生突触后电位并发生总和所引起,其节律源于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冲动导致的同步化。12.临床常用的有体感诱发电位(SEP)听觉诱发电位(AEP)和视觉诱发电位(VEP)。13.常用于麻醉深度监测的脑电参数有基于EEG分析的BIS、NI、IoC,以及基于MLAEP分析的AAI等。14.麻醉药作用的分子靶点有电压和化学门控离子通道、G蛋白耦联受体等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等。15.意识通常是指机体对周围环境、自身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觉知或体验。人的意识包括觉醒状态和意识内容两部分。16.意识内容包括感知、语言思维学习记忆定向和情感等心理活动。1

37、7.意识的特征包括:是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易变性,以感觉和记忆为先决条件等。18.全麻药致意识暂时消失的机制,目前有特异性的区域结构作用、中枢的整体整合作用等观点。 19.意识障碍是指意识清晰度下降和意识范围改变,即意识活动能力的异常。其中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有嗜睡、昏睡、昏迷,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有意识模糊、谵妄。20.与意识有关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主要有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LAEP)。21.术中知晓是指全麻下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了有意识的状态,并且在术后可以回忆起术中发生的与手术相关联的事件。 22.疼痛对机体的生存有重要意义。 23.疼痛可分为两大类:伤害性疼痛和病理性疼痛。 24.与痛觉有关的中枢有:脊髓、丘脑和大脑皮层。25.痛觉调制:脊髓对痛觉的调制;中枢下行镇痛系统。26.麻醉期间用于镇痛的药物 :镇痛药、全麻药、局麻药、非甾体消炎药。27.疼痛研究通常测量痛觉阈、耐痛阈和痛反应阈。28.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为电-化学-电传递,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