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13 页 共 NUMPAGES13 页2022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定风波(苏轼)教学设计20_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 定风波 苏轼【?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理解本诗主要内容和苏轼面对?风雨的人生态度。1 2、赏析本词情、理、意、?趣完美结合的特点,从文本中体会哲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诗歌的鉴赏理解,掌握知人论世、披文入情的诗歌鉴赏方法?。、通知分析p 本词真正理解东坡的旷达与乐观,并付诸人生理论。?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宠辱皆忘、超乎物?外的人生态度,积极面对人生的起伏。1 2、通?过理解苏轼的旷达,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感悟以及人生意义的理解。?、用心
2、阅读文学作品,表达真实的感受。3 【教学重点?】 、置身诗境,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1 、赏?析并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2【教学难点】准?确、生动地解读诗歌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处世哲学。【难?点打破】抓住诗词内容,通过知人论世、分析p 、探究等方式打破。【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举例法、师生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个人能在某一个领域做出成就“一枝独秀”已很不易,而苏轼的成就?遍地开花,被称为“古今第一全才”。我想原因不仅仅是天资聪明。?性格决定命运,这肯定和他的思想性格有关。苏轼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定风波去寻找答案吧
3、。二、知人?论世。苏轼1037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文学成就:苏轼是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的大家,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有独到的成就。在文学创作方面:他倾注了毕业精力,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反对“贵华而贱实”,强调作者要有充实的生活感受?。重视文艺创作技巧的讨论,他用“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进一步“了然于口与手”来解释“辞达”答谢民师?书。在写作方面:今存有他的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在北宋词坛上,他一改词坛婉约之风,把游仙、咏史、宴?赏、
4、登临、悼亡、哲理讨论等写进诗词里。扩大词境,对词起到开疆?拓土的作用。对散文也有很大奉献,他开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为散文创作开拓了新天地,有谈史议政的论文,包括奏议、进?策、史论,如进策、思治论等,尤其是叙事记游的散文艺术?价值最高,有不少是广为传诵的名作,如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是他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除诗词文赋而外,他对书画也很擅长?,书法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他善长画竹石,自成?风格。总之,苏轼学识广博、才华横溢。文、诗、词、书、画,无所?不通,他是一位罕见的通才人物。苏轼生活在宋神宗时期,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变法派当权时,他看到了变法的弊端反对变法;变法?失败,以
5、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当权时,他看到了变法的可取之处支持?变法,受到了双方的排斥和打击,一生仕途坎坷三起三落。“乌?台诗案”:因李定等人诬告苏轼诗文“毁谤君相”,苏轼被囚于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期间未卜生死,一日数惊。在等待最?后判决的时候,其子苏迈每天去监狱给他送饭。由于父子不能见面,?所以早在暗中约好: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假如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心里早做准备。一日,苏迈因银钱用尽,需出京
6、去?借,便将为苏轼送饭一事委托朋友代劳,却忘记告诉朋友暗中约定之?事。偏巧那个朋友那天送饭时,给苏轼送去了一条熏鱼。苏轼一见大?惊,以为自己凶多吉少,还曾写下绝笔诗。最后苏轼被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但不准擅离该地区,并无权签署公文。他在那里偏居荒野?,躬耕自乐。苏轼坎坷的一生有这样两句诗形容“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1082年的春天,诗人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购置田地。元丰五年三月七日,他由几个朋友陪同去沙湖?相田看地。沙湖在黄州城东三十里,时值春天,阴晴不定,出门时,?风和日丽,于是让带着雨具的家僮先行。却不料途中转阴,进而风雨?袭来。大家淋得狼狈,而东坡浑然不觉,沉着不迫地
7、一边吟啸一边慢?步前行。不久雨散云收,斜阳复出。此次沙湖之行就催生了这首定?风波。三、朗读,初步理解课文。提醒:1、读?出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2、学生朗读读准字音 同行_ng 吟yn 啸_io 一蓑?su 四、赏析小序。1、阅读小序并考虑词的?小序交代了哪些信息?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天气?雨晴、人物、事件、写作缘由。2、定风波?这首词是借“道中遇雨”一事来抒写作者的心境。明确此词是“因事?感怀”。五、师生合作探究解读文本。1、赏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
8、妨吟啸且徐行。” 1考虑:雨是什么样的雨??何以见得? 明确:大雨。能听见穿林打叶的声音,同行?皆狼狈可见应是疾风骤雨。2作者在疾风骤雨中“吟啸徐行?”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 明确:别人慌张避雨,苏轼却?一反常人之所为,不为风雨所动,出人意料地来了个“何妨吟啸且徐?行”,显示了少有的沉着不迫、悠然自在的神态。此句写作者在雨中?的情态和表现为泰然沉着、视风雨为无物。3重复诵读此句?。2、赏析“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1)考虑:竹杖芒鞋真的轻胜马?为什么作者觉得它轻胜马? ? 明确:心态好。乐观旷达的苏轼手持竹杖、脚穿草鞋从一个?侧面透露了他一贯爱好自然、无拘无束的性
9、格。2考虑:这?里的风雨只是自然界的风雨吗?“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也指人生风雨,喻人生中挫折和磨难困?境。此句告诉我们要坦然承受和面对人生中的“风雨”。“一蓑烟雨?任平生”不是写眼前景,而是写心中事。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这里表示可以顶得住辛苦,意思是不怕自然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暗含能顶得住人生风雨,说明他自然、旷达。?师生重复诵读此句。3总结:通过词上片的分析p ,?我们可看出,苏轼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他踏雨吟啸。可谓一个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上阙写他在途中遇雨的情形,连用“莫听”“何妨?”“且”三个词,使一个在雨中长啸、沉着闲雅,且有几分倔强、
10、几?分抗争的自我形象跃然纸上。3、赏析“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1考虑:刚刚还急风骤雨,如今却斜?照相迎给我们什么人生启示呢?阳光总在风雨后 明?确:“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是说经过略带寒意的春风一吹之后,?酒醒了,这时身上微微地感到有些寒冷。紧接着来的是“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它写出了自然界天气变化之快,刚刚自己还在风雨中行?进,如今迎着他的却是山头的斜阳了。自然界忽晴忽雨,变化不定;?而政治舞台上的晴雨表也是升沉不定。“料峭春风”也指人生的?逆境、政治的风雨。与之相对,“山头斜照”也指人生的希望。寓意?人生虽然变幻无常,但阴雨之后必有阳光。大家可以举例说明 ?2重复诵
11、读此句。4、赏析“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考虑:“晴”和“雨”分别喻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说“也无风雨也无晴”,想表达什么? 明?确:“晴”喻人生顺境,“雨”喻人生逆境。无论是顺境逆境都一样?坦然面对,沉着承受。“回首向来萧洒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看看刚刚遇雨之处,如今一切都归于平静,这里应该说是指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呢?只有坦然面对。一个?字“归”,此时的主人公只想着“归去”,这里也许表现的是苏轼的?忧乐两忘、祸福不惊的旷达,但也许表现了他身上的道家意向:?退隐和逃离。在苏轼的思想体系中,儒、佛、道是兼容并蓄的,他崇?尚老庄哲学、颂扬陶渊明的人生
12、态度,因此在仕途上屡遭挫折后产生?隐逸思想是很自然的事,然而苏轼一生始终没有真的归隐过,这说明?即使屡遭挫折,他的根本思想还是儒家的思想观念。他的归隐,只能?看作是一种自我心理调节、自我心里宽慰,表达他旷达通脱的人生态?度。“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语双关,外表是说自然气侯?,实那么说人生风雨不定、政治风雨不测,但他淡化了甚至无视所有风?雨,无视处境好坏,无视官职升降、地位得失等,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表现了他随缘自适、心境恬静、超凡脱俗的心态。? 综上所述:这首词记叙的是主人公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表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表达了作者洒脱、旷达?的性格和胸襟。需要提醒的是:
13、全词从外表上好似是写?自然风雨,但仔细体味,这里写的己经不是自然界的风雨,而是人生?旅途中的风雨,怎样对待这旅途中的风雨人生,应该说我们从这首词?里找到了答案。当然,苏轼的旷达胸怀,隐含着诗人历经政治磨难而?终于醒悟的意味,他在临江仙中写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一名句在这首定风波之前,可见在被贬黄州这段时期内,归?隐的思想在他思想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2重复诵读此句?。5、重读下片,再次感受总结:分析p 过词的下片,发现苏轼不?仅对自然界的风雨不管晴雨,对 人生更是宠辱偕忘,超乎物外。雨?后的东坡真可谓是看破人生晴雨的智者。通读全词,我?们看到,苏轼从生活中的一件极其寻常的小事:路中遇
14、雨,联络到了?自身的心态,而后分析p 出了面对风雨,不惊慌、不逃避、不哀伤、泰?然处之、潇洒沉着的人生境界和哲学,恰如其分地展现其平生学养。?正所谓世上本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6、提醒苏轼?的思想性格生命范式。明确:苏轼思想集儒家的入世、道家老庄?的超然物外,还兼有佛家禅宗平常心,为我们创立了一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六、这首词在写作上的特点是: ?1、写眼前景,想心中事,情景交融,隐喻寄托。眼前?的遇雨:在雨中“吟啸”,竹杖、芒鞋、寒风、酒醒、斜阳这是?眼前景,但都隐喻着苏轼的经历。眼前的雨,喻人生的政治风雨;竹?杖、芒鞋,喻苏轼被贬而渔樵杂处,放纵山水;“酒醒”隐喻
15、作者经?历坎坷后对世事更加清醒。2、以小寓大,言外无穷。? 道中遇雨本是生活中常事,但道出人生哲理:人世哪个不遇风雨??遇风雨怎样面对?应该是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假设,在仕途风雨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在醒悟中超脱旷达。这些都浸透出他放?开眼量、洞达事理、自我调节、旷达通脱一系列的人生哲理。七?、从这首词中你得出怎样的人生考虑?你以后准备怎样对待你的人生?? 举例说明刘伟、约翰库提斯、明杨继盛 小?沈阳说:“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生命因 脆弱而珍贵,既然上苍在又一个早晨让?我们又一次睁开了眼睛,那么我们就应该像苏轼一样用一种乐观旷达?的心态去坦然承
16、受和面对睁开眼后看到的一切,无论是晴天,还是风?雨天。八、小结。1、明确“因事感怀”诗词的特点和鉴赏?要点。特点:作者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鉴赏?要点:1首先要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事”。2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3分析p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抒?发感情的。2.事:苏轼遇雨。怀:遇事要泰然沉着、乐?观、旷达。要坦然的承受和面对人生中的挫折、磨难、逆境 表现?手法:比喻 以小见大 九、作业: 1、联络?苏轼的一生探究他的旷达胸襟及超脱性格的由来,并讨论从他身上我?们应该学习的是什么。苏轼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鬓微霜,又何妨”说明他是多么的渴望建功立业。江城子?“大江东去,浪淘尽一樽还酹江月”表现了他在壮志难酬时还?有许多感概。但宦海的风波、仕途的坎坷也是自我慰藉的最好方式,?“旷达”“超脱”的性,使他不得不希望获得精神解脱,“归去”?格来自于“政治风雨”,来自于对人生空漠的看透和体验。从他?身上应该学习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玩具寄售合作合同模板协议书3篇
- 隆阳区货车站施工方案
- 森林监测实施方案
- 2025版物业托管及社区公共设施维修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个人公积金贷款合同范本详解版3篇
- 二零二五版水陆联运货物运输时效保证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水利工程施工廉政监督与评估协议3篇
- 老旧社区电梯改造方案
- 襄阳钢结构岗亭施工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信用高额度借款合同贷款额度动态调整2篇
-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英文复试模板
- 2024年云南省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 工程项目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研究
- 【视频号运营】视频号运营108招
- 2024年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二次联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度-胫腓骨骨折
- 应用密码学课件
- 锐途管理人员测评试题目的
- 矿井通风安全培训课件
- 质量保证发展史和国外相关标准简介
-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附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