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第20课 从“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第1页
必修二 第20课 从“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第2页
必修二 第20课 从“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第3页
必修二 第20课 从“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第4页
必修二 第20课 从“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改革解体1991.12.2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结构1917.11.7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20课课程标准: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发动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就是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自学指导一: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怎样的形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 材料一 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

2、被战火包围,红旗只在1/4的国土上飘扬,全国3/5的人口在反革命势力控制之下,即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反革命恐怖和破坏活动也十分猖獗。8月30日,恐怖分子刺杀了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主席乌里茨基。同一天在莫斯科又谋刺列宁,列宁身受重伤。 材料二 1919年开始,协约国对苏维埃发动3次大规模武装进攻;1919年3月,西伯利亚的前沙皇俄国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在英国支持下向红军发动进攻;1920年4月,协约国怂恿波兰军队进攻苏俄。 材料三 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重要的粮食、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以致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导1/8磅面包。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严峻的形势政

3、治军事经济:国内国际反革命势力活动猖獗帝国主义集团一面派军队侵犯苏维埃俄国,一面扶植俄国国内反革命力量,使内战更尖锐化和复杂化。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把苏俄扼杀在摇篮里 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在非常时期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结合材料和教材94页第二段知识:思考1:“非常时期”指什么?思考2:采取“非常措施”是什么?目的?“非常措施”有哪些?特点?非常时期: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指的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1)农业:(2)工业:(3)贸易

4、: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4)分配制度:“战时” “共产主义”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找出内容和特点背诵回答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结果:1919-1920年,苏俄粉碎了三次大规模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自主探究一: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一 “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搜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地” 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材料二 1920年,苏俄农

5、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材料三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搜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材料四 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它是在特殊历史时期中,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一项特殊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物质保障,取得了国内

6、外战争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也为布尔什维克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一种尝试。积极:消极:实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损害了农民和工人的利益,国内战争结束后,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用单纯的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二、新经济政策2.标志: (2)根本 原因:(1)直接原因:1.原因: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召开,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1921年海军基地兵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说明生产关系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符合国情自学指导二:阅读教材95页第一目第二段找出新经济政

7、策的内容,回答问题(1)农业:(2)工业:(3)贸易:(4)分配制度:3.内容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支配解除工业国有化;政府解除.经营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新经济政策粮食税国有为主,私有并存恢复自由贸易取消实物配给制部门农业工业流通分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据下表总结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新”表现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新”的表现:内容新、特点新4.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内容意义

8、农业政策工业政策贸易政策分配制度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实行按劳分配制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1)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2)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1925年),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3)它探索了一条适合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1.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政策的相似点是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 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干预经济 最主要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

9、业 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A.B.C.D.苏联(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列宁时代: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失败)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1925年,苏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此时的苏联处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1925年,苏联基本完成经济恢复后,苏联在经济上面临着何种任务?应该如何做?提示: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斯大林时

10、代: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三、斯大林模式 1.背景(1)苏联建立时间:成员:(1924年1月) (2)列宁逝世(3)苏联处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国内工业生产还极其落后。1922年12月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自学指导三:阅读教材95页最后一段,归纳总结斯大林模式的背景4.内容: 工业方面: 经济体制:农业方面:2.定义 :三、斯大林模式 是指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斯大林体制是俄国及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3.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4.斯

11、大林模式的内容(概括回答) 工业方面:农业方面: 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内容:目的: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措施:由农业、轻工业提供资金。内容:目的:措施: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1937) 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为工业化提供资金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内容:特点: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名 称时 间主 要 成 就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1928 -1932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1933-1937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材料 苏联的五年计划建设

12、 自学指导三: 根据教材96页和下面的材料, 归纳“斯大林模式”带来的哪些影响?评价归纳“斯大林模式”取得的成就1.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2.可以统一调配人力物力财力,通过两个五年 计划,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 (1937欧洲第一、世界第二)。3.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材料1: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牛减少了33%, 材料2:实现农业集体化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

13、,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材料3: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的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吃米,又要马儿跑的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哪有这样的道理。(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 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2)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3)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4)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消极: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

14、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结论:2.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艰难和曲折的;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途径。1.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 国情出发,与时俱进。3.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苏俄两种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我国今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有什么启示?知识拓展:4.要看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言之有理即可)2.下列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正确的有( )从本质上讲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这种体制有严重缺点和弊端 后来这种体制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种体制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15、A. B. C. D. D课堂练习3.以下对“斯大林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成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创建B.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C.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C4.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 )A.优先发展重工业B.轻重工业同步进行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A【课后巩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