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课程通用课件_第1页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课程通用课件_第2页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课程通用课件_第3页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课程通用课件_第4页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课程通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课程前 言 鉴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技术要求高,因此,本教材内容力求以点带面,解决安全管理中的常见问题;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存在不少缺点和错误,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学习时能够提出宝贵意见,予以赐教指正,共同提高!2目 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3)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30)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0)一、安全生产法律基础知识 (5)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50)六、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56)七、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62)八、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68)3九、工伤保险条例 (77)十、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

2、制度暂行规定 (85)十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90)十二、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93) 十三、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 (97)十四、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102)十五、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106)十六、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 (111)4安全生产法律基础知识 1. 法的概念广义的法统治阶级的利益、强制力保证、行为规范的总和。狭义的法具体(还包括判例、习惯法)成文法国家机关、程序、规范性文件52. 法的特征和分类 法的特征 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的 法是按照特定程序制定的 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法的分类 按法的创立和表

3、现形式: 成文法、不成文法 按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行政规章 按法律的内容和效力强弱:宪法性法律、普通法律 按法律效力范围: 特殊法、一般法63. 安全生产立法的重要意义(1)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全面加强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体系建设;(2)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生产和财产安全;(3)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依法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 产工作;(4)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安全生产的领 导;(5)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 门依法行政,加强监督管理;(6)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

4、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7)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增强全体公民的安全法律意识;(8)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制裁各种安全违法行为。74. 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4.1 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特征 (1)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概念 (2)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特征 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阶级意志具有统一性; 法律规范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法律规范的相互关系具有系统性。4.2 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1)从法的不同层级上(法律地位和效力),可以分为:上位法和下位法 法律 法规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规章 法定安全生产标准 部门规章 国家标准 地方政府规章 行业标准 8

5、(2)从同一层级的法的效力上,可以分为普通法和特殊法 普通法是适用于安全生产领域中普遍存在的基本问题、共性问题的法律规范,它们不解决某一领域存在的特殊性、专业性的法律问题。 特殊法是适用于某些安全生产领域独立存在的特殊性、专业性问题的法律规范,它们往往比普通法更专业、更具体、更有可操作性。 在同一层级的安全生产立法对同一类问题的法律适用上,应当适用特殊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 (3)从法的内容上,可以分为综合性法与单行法 我国安全生产立法分为综合性法和单行法。 综合性法不受法律规范层级的限制,而是将各个层级的综合性法律规范作为整体来看待,适用于安全生产的主要领域或者某一领域的主要方面。 单行法的内

6、容只涉及某一领域或者某一方面的安全生产问题。 在一定条件下,综合性法与单行法的区分是相对的、可分的。9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共七章九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6月29日由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公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101. 立法目的、适用范围 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 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适用范围: 空间的适用; 主体和行为的适用 排除适用; 普遍适用原则; 已有规定的不再适用安全生产法; 没有规定的适用安全生产

7、法; 今后制定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时要符合安全生产法的方针、 原则等。112. 安全生产法的基本规定2.1 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关于预防为主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六先: 安全意识在先; 安全投入在先; 安全责任在先; 建章立制在先; 隐患预防在先; 监督执法在先。2.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生产法第四条依法确定了以生产经营单位作为主体,以依法生产经营为规范、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确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 规定了依法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是生产经营单位的行为准则; 强调了加强管理、建章立制、改善条件,是生产经营单位实现确保安全生产的必要措施; 明确了确保安

8、全生产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根本目的。122.3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责任 (1)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是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决策人;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是实际领导、指挥生产经营单位日常生产活动的决策人;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是能够承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领导责任的决策人。 (2)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地位和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者;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基本职责规定了其六项基本职责。 好处: 主要负责人有权有责,权责一致; 安全生产责任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9、实施责任追究时有充分的依据。13(3)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不依照本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 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 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该协议无效。 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142.4 工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地位和权利(1)工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地位 第七条规定:“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2)工会对“三同

10、时”的监督 第五十二条规定:“工会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进行监督,提出意见。(3)工会参加安全管理和监督的四项权利 工会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 发现生产经营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者发现事故隐患时,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 发现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时,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作出处理; 有权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要求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153.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3.1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

11、 (1)生产经营单位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元 各类生产经营企业 个体工商户 公民 其他生产经营单位 (2)法定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企业千差万别,法律难以作出统一的规定 企业要遵守相关安全生产立法中有关安全生产条件的规定 安全生产条件自始至终都要遵守,并且不断完善。163.2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3.3 安全

12、生产资金投入的规定 (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投入的标准 (2)安全投入的决策和保障 (3)安全投入不足的法律责任173.4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置 (1)高危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 (2)按照从业人员的数量,配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3.5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资格的规定 (1)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3.6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的规定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2)安全培训的要求

13、(3)从业人员须经培训合格方可上岗作业183.7 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和资格 (1)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确定。 (2)必须持证上岗。3.8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规定 (1)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 (2)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3.9 建设项目的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的规定 (1)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2)矿山、危险物品建设项目。193.10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和安全条件论证的规定 (1)安全设施设计报有关部门审查; (2)审查部门及其负责审查的人员对审查结果负责。3.11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施工、

14、竣工验收的规定 (1)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七条规定; (2)验收部门及验收人员对验收结果负责。3.12 安全警示标志的规定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3.13 安全设备达标和管理的规定 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203.14 特种设备检测、检验的规定 (1)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实行强制性检测检验制度 (2)特种设备必须由专业生产经营单位生产 (3)特种设备只能由取得专业资质的单位检测、检验3.15 生产安全工艺、设备

15、管理的规定 安全生产法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 淘汰制度。3.16 危险物品管理的规定 (1)危险物品安全管理 (2)危险物品的审批监管214. 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4.1 从业人员的人身保障权利 (1)获得安全保障、工伤保险和民事赔偿的权利 从业人员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的权利 依法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和给予民事赔偿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从业人员享有相应的赔付金 从业人员权利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 (2)得知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的权利 (3)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的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4)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22(5)紧急情况下的

16、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的权利 危及从业人员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必须有确定可靠的直接根据,不得滥用; 紧急情况必须直接危及人身安全,间接或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况不应撤离; 出现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首先是停止作业,然后要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 该项权利不适用于某些从事特殊职业的人员。4.2 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义务 (1)遵章守纪、服从管理的义务 (2)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的义务 (3)接受安全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 (4)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的义务235. 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5.1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监督检查时行使的职权 (第五十六条)(四项) (一)

17、现场检查权。 (二)当场处理权。对不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有权当场纠正或者限期改正; 对比较严重,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依照安全生产法依法作 出行政处罚决定。 (三)紧急处置权。 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责令暂时停 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 或者使用。 (四)查封扣押权。 对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并应当在 15 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决定。24 5.2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要求 (一)坚持履行安

18、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监管执法的行为准则 (二)严格按照程序履行职责 (三)监督检查不得影响被检查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四)应当将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作出书面记 录,并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签字;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拒绝签字 的,检查人员应当将情况记录在案,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 告。 配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人员进行监督检查的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扰。 5.3 行政监察机关的职责 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 责实施监察。255.4 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第六十二条) (一)安

19、全生产中介机构资质的认可: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 (二)安全生产中介服务的责任: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结 果负责。 5.5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举报的规定(第六十三、六十四条) (一)社会举报。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二)举报受理。建立举报制度;受理的举报事项经调查核实后,应当形成书面 材料;需要落实整改措施的,报经有关负责人签字并督促落实。266. 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6.1 地方政府应急救援工作职责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

20、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6.2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 (1)高危险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 (2)重大事故的应急抢救6.3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置的规定 (1)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抢救并报告事故6.4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规定 (1)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 (2)事故责任的追究 (3)事故统计和公布277. 安全生产法律责任7.1 安全生产法律责任的形式 (1)行政责任 (2)民事责任 (3)刑事责任7.2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责任主体 (1)有关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及其领导人等 (2)生产经营单位及其负责

21、人、有关主管人员; (3)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 (4)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和安全生产中介服务人员7.3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关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3)公安机关 (4)法定的其他行政机关287.4 民事赔偿责任的强制执行 (1)民事责任的涵义; (2)连带赔偿连带赔偿的主体是两个以上,共同实施了一个或者多个民事违法行为,其损害后果可能是导致生产安全事故,也可能是其他后果; 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中介服务机构出具虚假证明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

22、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个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承包方、承租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3)事故损害赔偿 (4)民事赔偿的强制执行 确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他人财产损失 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规定了强制执行措施; 规定了继续或者随时履行赔偿责任。2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共七章七十四条)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年月日修订通过,自年月日起施行。30第一条 立法目的 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制定本法。第二条 消防工作方针 消防

23、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1. 消防规划 第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城乡消防安全布局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应当调整、完善;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应当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31 2. 安全位置 第二十二条 生产、储存、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的设置,应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

24、供应站、调压站,应当设置在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位置,并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已经设置的生产、储存、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不再符合前款规定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单位限期解决,消除安全隐患。323. 建设工程的消防安全 第九条 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质量负责。 第十条 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除本法第十一条另有规定的外,建设单位应当自依法取得施工许可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

25、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进行抽查。 第十一条 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将消防设计文件报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对审核的结果负责。 第十二条 依法应当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消防设计审核的建设工程,未经依法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负责审批该工程施工许可的部门不得给予施工许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不得施工;其他建设工程取得施工许可后经依法抽查不合格的,应当停止施工。33 第十三条 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竣工,依照下列规定进行消防验收、备案: (一)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向公

26、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 (二)其他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在验收后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进行抽查。 依法应当进行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未经消防验收或者消防验收不合格的,禁止投入使用;其他建设工程经依法抽查不合格的,应当停止使用。 第二十六条 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和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的防火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必须符合行业标准。 人员密集场所室内装修、装饰,应当按照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使用不燃、难燃材料。34 4. 公众聚集场所和群众性活动的消防安全 第十五条 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向场所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27、消防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根据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对该场所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营业。 第二十条 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承办人应当依法向公安机关申请安全许可,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分工,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保持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配置齐全、完好有效,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消防车通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355. 有关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

28、案; (二)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三)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四)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五)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六)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36 6. 消防重点单位的安全管理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将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或者

29、财产损失的单位,确定为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并由公安机关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应当履行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二)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三)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四)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377. 消防产品和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管理 第二十四条 消防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必须符合行业标准。禁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不合格的消防产品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 依

30、法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消防产品,由具有法定资质的认证机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强制性要求认证合格后,方可生产、销售、使用。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消防产品目录,由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制定并公布。 新研制的尚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消防产品,应当按照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办法,经技术鉴定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方可生产、销售、使用。 依照本条规定经强制性产品认证合格或者技术鉴定合格的消防产品,国务院公安部门消防机构应当予以公布。388. 建筑工程和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者

31、停产停业,并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依法应当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消防设计审核的建设工程,未经依法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擅自施工的; (二)消防设计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抽查不合格,不停止施工的; (三)依法应当进行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未经消防验收或者消防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 (四)建设工程投入使用后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抽查不合格,不停止使用的; (五)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擅自投入使用、营业的。 建设单位未依照本法规定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或者在竣工后未依照本法规定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五千元以下罚

32、款。399. 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不符合标准的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或者停止施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建设单位要求建筑设计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降低消防技术标准设计、施工的; (二)建筑设计单位不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进行消防设计的; (三)建筑施工企业不按照消防设计文件和消防技术标准施工,降低消防施工质量的; (四)工程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串通,弄虚作假,降低消防施工质量的。4010. 单位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六十条 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消防设施、器材或者消

33、防安全标志的配置、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未保持完好有效的; (二)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的; (三)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 (四)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的; (五)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的; (六)人员密集场所在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 (七)对火灾隐患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通知后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 个人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4111.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法律责任 第六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

34、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一)违反有关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品的; (二)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 (三)谎报火警的; (四)阻碍消防车、消防艇执行任务的; (五)阻碍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 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下拘留: (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的; (二)违反规定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的。4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刑法有关安全生产犯罪的罪名和刑罚的规定 (1)刑

35、事犯罪 犯罪 犯罪的特征 刑罚 犯罪构成 刑事责任 (2)安全生产犯罪432 .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构成犯罪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1)重大责任事故罪 刑法第134条规定(2)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刑法第135条规定(3)危险物品肇事罪 刑法第136条规定(4)重大工程安全事故罪 刑法第137条规定(5)重大教育设施安全事故罪 刑法第138条规定(6)消防责任事故罪 刑法第139条规定(7)重大飞行事故罪 刑法第131条规定(8)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 刑法第132条规定(9)交通肇事罪 刑法第133条规定443.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构成犯罪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1)贪污罪 刑法第38

36、2条规定 (2)受贿罪 刑法第385条规定 (3)渎职罪 刑法第397条规定玩忽职守罪 刑法第397条规定徇私舞弊罪4. 地方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隐瞒、谎报或拖延不报事故的刑事责任5. 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及其有关人员构成犯罪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6 .伪造、变造、买卖安全生产事项行政许可证书的刑事责任45 刑法修正案(六)有关的安全生产的条款 2006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 (六),进一步明确规定了有关安全生产的犯罪行为,加大了对重大事故责任人员的刑事处罚力度,体现了国家惩治安全生产领域违法犯罪的坚定决心。 46第1

37、34条重大责任事故罪原法条: 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新法条: “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47第135条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原法条:

38、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经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职工提出后,对事故隐患仍不采取措施,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新法条: “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新增)“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39、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48139条消防责任事故罪原法条: 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新法条增加: “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49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共八章九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

40、007年6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501.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第三条) (1)合法原则 (2)公平原则 (3)平等自愿原则 (4)协商一致原则 (5)诚实信用原则 2. 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机制(第五条) 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3. 劳动合同的订立(第八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 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51 4. 劳动合同的内容(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 (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2)劳

41、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3)劳动合同期限; (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劳动报酬; (7)社会保险; (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525. 劳动者的权利(第三十二、三十八条) 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合同: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42、。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因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 效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归纳起来,劳动者的权利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批评、检举和控告权; 2)劳动合同解除权; 3)获得经济补偿权。536. 用人单位的权利 6.1 约定试用期和服务期的权利(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6.2 依法约定服务期与竞业限制的权利(第

43、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 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劳动合同法赋予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权利,用人单位 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 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 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 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 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547. 用人单位义务(第三十九至四十二条) 在

44、法定情形下,禁止用人单位根据第四十条、四十一条的规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有下列两种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这两种情形均涉及职业病防治等方面的权利保护: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5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共八章七十一条)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于2003年11月12日国务院第2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561. 建设单位的安全责任 (1)建设单位应当如实向施工单位提供有关施

45、工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六条) (2)建设单位不得向有关单位提出非法要求,不得压缩合同工期; (第七条) (3)必须保证必要的安全投入; (第八条) (4)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购买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设施、器材和用具; (第九条) (5)开工前报送有关安全施工措施的资料(第十条) ,依法批准开工报告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自开工报告批准之日起 15 日内,将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6)关于拆除工程的特殊规定(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拆除工程施工 15 日前, 将相关资料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

46、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572. 设计单位的安全责任 (1)设计单位必须取得相应的等级资质证书,在许可范围内承揽设计业务。 (2)必须依照法规和标准进行设计,保证设计质量和施工安全。 (3)应当考虑施工安全和防护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 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 (4)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以及特殊结构的工程,应当提出 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 (5)设计单位和注册建筑师等注册执业人员应当对其设计负责。3. 出租单位的安全责任 (1)出租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应当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

47、品合格证; (2)应当对出租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出具检测合格证明; (3)禁止出租检测不合格的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584. 现场安装、拆卸施工起重机械设施单位的安全责任 (1)自升式架设设施,应当编制拆装方案、制定安全施工措施,并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督。 (2)自升式架设设施安装完毕后,安装单位应当自检,出具自检合格证明,并向施工单位进行安全使用说明,办理验收手续并签字。5. 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的安全责任(第二十一条) 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应当由取得相应执业资格的人员担任,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其主要职责: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落实安全生产规章

48、制度和操作规程 (3)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 (4)并根据工程的特点组织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5)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596. 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第二十三条)6.1 总承包单位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要求: (一)建筑工程、装修工程按照建筑面积配备 1) 1 万平方米以下的工程不少于 1 人, 2) 1 万5 万平方米的工程不少于 2 人, 3) 5 万平方米及以上工程不少于 3 人,且按专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 管理人 员。 (二) 土木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按照工程合同价配备 1) 5000 万元以下工程不少于 1 人, 2) 5000

49、 万1 亿元工程不少于 2 人, 3) 1 亿元及以上工程不少于 3 人,且按专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60 6.2 分包单位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要求: (1)专业承包单位应当配备至少 1 人,并根据所承担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 和 施工危险程度增加。 (2)劳务分包单位施工人员在 50 人以下的,应当配备 1 人;50200 人的,应 当配备 2 人;200 人及以上的,应当配备 3 人及以上,并根据所承担的分部分项工 程的施工危险实际情况增加,不得少于工程施工人员总人数的5。6.3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 (1)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2) 发现安全事故

50、隐患,应当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 (3) 对于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应当立即制止。6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共八章一百零三条) 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已经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第4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62 1. 特种设备的范围 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是指除道路交通、农用车辆以外仅在工厂厂区、旅游景区、游乐场所等特定区域使用的专用机动车辆。 军事装备、核设施、航空

51、航天器、铁路机车、海上设施和船舶以及矿山井下使用的特种设备、民用机场专用设备的安全监察不适用本条例。 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用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安装、使用的监督管理,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63 2. 特种设备的生产 第十条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以及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订并公布的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生产活动。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对其生产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和能效指标负责,不得生产不符合安全性能要求和能效指标的特种设备,不得生产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的特种设备。 第十一条 压力容器的设计单位应当经国务

52、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压力容器的设计活动。 压力容器的设计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压力容器设计相适应的设计人员、设计审核人员; (二)有与压力容器设计相适应的场所和设备; (三)有与压力容器设计相适应的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64 3. 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单位的安全管理 第二十二条 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单位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充装活动。 充装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充装和管理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二)有与充装和管理相适应的充装设备、检测手段、场地厂房、器具、安全设施; (三)有健全的充装管理

53、制度、责任制度、紧急处理措施。 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向气体使用者提供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气瓶,对使用者进行气瓶安全使用指导,并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办理气瓶使用登记,提出气瓶的定期检验要求。 4.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 检验检测机构接到定期检验要求后,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安全性能检验和能效测试。65 5. 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规定 第六十六条 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立即启动 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第六十七条 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

54、查。 重大事故由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较大事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一般事故由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666. 法律责任 第八十七条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单位,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处4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处分;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特种设备使用单

55、位的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 (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特种设备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 第九十条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违反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操作,或者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未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的,由特种设备使 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处分;情节严重的,撤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6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共六章四十六条)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

56、例)已经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温家宝总理于2007年4月9日签署第493号国务院令予以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68 1. 事故调查处理 1.1 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1.2 对事故调查处理原则的规定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 2) 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 3) 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4) 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1.3 生产安全事故定级的要素(三个) 1) 人员伤亡的数量(人身要素) 2) 直接经济损失的数额(经济要素) 3) 社会影响(社会要素)69 1.4 生产安全事故分

57、级(分为四级) 条例将一般的生产安全事故分为四级: 1)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 30 人以上死亡,或 100 人以上重伤(包括急 性工业中毒) ,或 1 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 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或者 50 人以上 100 人 以下重伤,或者 5000 万元以上 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 较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 50 人以 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上 5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 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 3 人以下死亡,或者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重伤

58、,或 者 1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702. 事故报告的程序(第九条)2.1 事故报告主体(5 种) 1) 事故发生单位现场人员 2) 事故单位负责人 3) 有关政府职能部门 4)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 5) 其他报告义务人 2.2 事故通知对象 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通知同级公安机关、劳动保障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712.3 事故报告内容(第十二条)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 的直接经济损失。

59、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2.4 事故报告时限 1)事故发生单位向政府职能部门报告的时限是 1 小时。 2)政府职能部门事故报告的时限是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 2 小时。 2.5 事故现场保护(第十六条) 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人不 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723. 事故调查3.1 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 必须坚持政府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3.2 事故调查组的成员单位(第二十二条) 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

60、及工会派人组成。3.3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第二十五条,五项法定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73 4. 具体追究法律责任的形式 4.1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违反事故抢救及报告规定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 条)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上一年年收入 40%至 80% 的罚款; 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 (2)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 (3)在事故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