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刑事犯罪相关解释和案件办理程序_第1页
环境刑事犯罪相关解释和案件办理程序_第2页
环境刑事犯罪相关解释和案件办理程序_第3页
环境刑事犯罪相关解释和案件办理程序_第4页
环境刑事犯罪相关解释和案件办理程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刑事犯罪相关解释和案件办理程序一、对环境犯罪的基本认识二、关于污染环境罪两高司法解释的认识三、关于案件移送与联合执法的有关规定四、公安部门在打击环境犯罪方面的执法程序要点一、对环境犯罪的基本认识(一)什么是犯罪1、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较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污染环境罪,即是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2、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环境犯罪以行政违法为前提,然后须要有刑事规制3、犯罪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处罚性 (二)环境犯罪的特征环境刑事法律责任的特征构成要件分析(一)环境犯罪主体 自然人和法人 (二)环境犯罪主观方面 过失和故意 (三)环境犯罪客体复合客体 (四

2、)环境犯罪客观方面 (一)环境犯罪主体自然人和法人。大多数环境犯罪案件发生在企业法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其对环境的威胁比作为社会个体存在的自然人大得多。美国清洁空气法对环境犯罪行为人的解释,包括个人、合伙人、公司、社团组织以及州和州以下政府、联邦政府和任何机关或部门及其所属官员、代理人和雇员;实践中,环境刑事案件被诉的被告人主要为公司法人(单位)。 日本1972年修订的水质污染防治法第34条规定:“法人的代表人、法人或个人的代表人或雇员从事该法人或个人的业务性活动而犯有前四条所规定的违法行为,除惩罚行为人外,应同时对该法人或个人科处该条规定的罚金。”由此可见,追究法人环境犯罪的刑事法律责任,是各

3、国环境犯罪及其刑事法律责任立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1997年刑法明规定了法人作为环境犯罪主体的资格。显然,确立我国法人环境犯罪及其刑事法律责任的立法,对于预防和减少法人环境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二)环境犯罪主观方面环境犯罪行为人的主观形态包括过失和故意两种。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过失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危害结果。但不是由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一般情况下,环境犯罪行为人在实施环境犯罪行为时的心理状态为过失。包括环境犯罪行为人应当预见,却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已经预见到,却因轻信此

4、结果能够避免,过于自信的过失。 个别情况,可能为故意,基本上为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却为了追逐高额的经济利润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常表现为一种消极放任的态度。近年来,在一些国家的环境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立法中,传统民事侵权行为法的严格责任的概念在刑事法律领域得以运用。在1943年著名的美国最高法院判决的美国诉道特维奇(Dotterweigh)案中,法官承认了违反联邦食品、药品法规犯罪案件中严格责任的适用,在60年代以后,美国司法界普遍认为该案中确定的严格责任,同样适用于涉及到保护公众健康和安全的环境犯罪案件,如在美国诉约翰逊(Johnson)一案中,法院认为政府无需提出被告人了解有毒废

5、物处置法关于许可证的具体要求的证据,就可以推定被告人了解有毒废物处置许可证的要求,被告人也就应该承担环境刑事法律责任。(三)环境犯罪客体。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类的犯罪客体,是指环境保护法规定并为刑法所保护的环境保护权益。包括清洁、舒适的环境权益;合理开发、利用并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权益等。环境犯罪的客体具有复合客体的特征。环境损害 人身、财产权 环境权?(四)环境犯罪客观方面。环境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环境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危害的各种客观事实,主要包括犯罪行为、危害结果、犯罪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方面。 在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类的各种具体犯罪中,危害后果是大多数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有时危害后

6、果是否严重是区别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重要依据。环境犯罪行为是否必须以造成客观损害的事实为前提,对这一问题存在着争议。一种观点主张,构成环境犯罪的行为必须是造成实际损害的行为,如果缺乏实际损害结果的事实,也就构不成环境犯罪行为;另一种观点主张,由于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的特点,一旦造成实际损害,其损失往往是巨大而不可逆转的,因而,应追究危险犯的环境刑事法律责任,即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并不以其行为造成实际损害为必要条件。 从国外的立法经验来看,对危险犯倾向于追究其刑事法律责任,如日本关于危害人体健康的公害犯罪制裁法第2条规定:“由于企业的业务活动而排放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并对公众生命

7、和健康造成危害者,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或300万元以下的罚金;致人伤亡者,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0万元以下的罚金。” 某些环境犯罪行为的成立,甚至不需要该行为造成任何危险,如美国资源保护和回收法规定,任何人故意运输或导致运输该法标明或列举的危险废弃物到没有许可证的地点的行为,构成环境犯罪行为。 在我国新刑法中,追究某些环境犯罪的刑事法律责任以造成客观损害事实为构成要件,如对违反规定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犯罪行为的追究;另一些环境犯罪刑事法律责任的追究,则不必造成客观的损害事实,如对非法进口固体废物犯罪行为的刑事处罚。(三)我国刑法对环境犯罪的刑法规制刑法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六节破坏环境

8、资源保护罪两大类犯罪1、污染环境类犯罪:污染环境罪、非法处置进口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2、破坏自然资源、生态平衡型环境犯罪: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盗伐滥伐林木等;以及危害生态平衡型环境犯罪:非法捕捞水产品、非法狩猎、非法猎捕珍稀野生动物等。渎职罪中也有有关规定第三百九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

9、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四百零七条【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森林法的规定,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违反规定滥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情节严重,致使森林遭受严重破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四百零八条【环境监管失职罪】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四百一十条【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或

10、者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或者集体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一)盗窃、损毁油气管道设施、电力电信设施、广播电视设施、水利防汛工程设施,或者水文监测、测量、气象测报、环境监测、地质监测、地震监测等公共设施的; .第五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 (二)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

11、. 第五十八条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四)污染型环境犯罪的三个主要罪名第三百三十八条【污染环境罪】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三百三十九条【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违反国家规定,将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

12、体健康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未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许可,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用作原料,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刑法修正案八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污染环境罪97年刑法规定为:“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13、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1987年) 第五条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根据程度分为: (一)一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二)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三)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四)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三)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不含10万元); 2、人员发生明显中毒症状、辐射伤害或可能导致伤残后果; 3、人群发生中毒症状; 4、因环境污染使社会安全受到影响; 5、对环境造成较大

14、危害; 6、捕杀、砍伐国家二类、三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四)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万元以上; 、人群发生明显中毒症状或辐射伤害; 、人员中毒死亡; 、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的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捕杀、砍伐国家一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2011-5-1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将此条修改为:“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

15、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主要修改:1、扩大污染物作用的领域,将污染行为作用的环境要素从土地、水体、大气拓展到所有的环境要素;2、扩大了污染物的外延,用有害物质替代了原文中的危险废物3、降低了入罪标准,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概括为“严重污染环境”。 1995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按照固体废物的的危害程度可以分为危险废物和一般废物。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所谓危险特性,主要是指毒害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疾病性、放射性等。二、关于污染环境罪两高司法

16、解释的认识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5号)2013年6月17日公布,自2013年6月19日起施行。同时废止了2006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4号)2013年解释主要解决适应刑法修正案八关于污染环境罪修改的需要,明确定罪的标准尺度,特别是界定“严重污染环境的认定标准”、进一步明确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环境监管失职罪的有关犯罪后果的认定标准有毒物质的界定的问题具体规定了有关从重从轻处罚情节污染环境罪的共犯问题、单位犯罪的问题环境污染行为触犯多罪名从一重处

17、理环境污染专门性问题鉴定及证据使用问题1、关于严重污染环境的认定标准“解释”在第一条中分为两种情况:具有现实严重危险的严重污染行为与出现实害结果的严重污染行为具有现实危险的严重污染行为(一至五项,):(一)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二)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三)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倍以上的;(四)私设暗管或者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

18、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五)两年内曾因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受过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实施前列行为的;出害实害结果的严重污染行为(六至十三项)(六)致使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十二小时以上的;(七)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五亩以上,其他农用地十亩以上,其他土地二十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八)致使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五十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死亡二千五百株以上的;(九)致使公私财产损失三十万元以上的;(十)致使疏散、转移群众五千人以上的;(十一)致使三十人以上中毒的;(十二)致使三人以上轻

19、伤、轻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十三)致使一人以上重伤、中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十四)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情形 入罪门槛降低(严打)由实害结果至实害危险与实害结果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的距离更近行政机关取证重要,行政证据到刑事证据刑诉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根据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规定,还包括检验报告、鉴定意见、勘验笔录、检查笔录等,均为客观性证据,但是包括取证活动的证据,行政机关执法中的证据使用解释第十一条: 对案件所涉的环境污染专

20、门性问题难以确定的,由司法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意见,或者由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指定的机构出具检验报告。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及其所属监测机构出具的监测数据,经省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认可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加强对环境执法的保护:一是暴力、威胁阻挠的,妨害公务,与污染环境并罚;二是达不到妨害公务的程度的,根据解释第四条的规定:防害公务、拒不履行行政,可能成为从重处罚情节 第四条 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第三百三十九条规定的犯罪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酌情从重处罚:(一)阻挠环境监督检查或者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的;(二)闲置、拆除污染防治设施或者使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行的;(三)在医院、学校、居民区等人口

21、集中地区及其附近,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四)在限期整改期间,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实施前款第一项规定的行为,构成妨害公务罪的,以污染环境罪与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 关于污染环境罪中有毒物质认定的问题:第十条 下列物质应当认定为“有毒物质”:(一)危险废物,包括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废物,以及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二)剧毒化学品、列入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名录的化学品,以及含有上述化学品的物质;(三)含有铅、汞

22、、镉、铬等重金属的物质;(四)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所列物质;(五)其他具有毒性,可能污染环境的物质。 郓城逮捕的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012年10月5日凌晨,邹某开着自己的半挂车到梁山县关庄村附近的工厂里拉了60多桶化工废料,到梁山县袁口镇一废品收购点找地方卸货。下午14时许,经邹某联系朋友推荐犯罪嫌疑人杨某某承担找地方卸货任务。当晚19时许,杨某某雇用王某某等三人驾两辆机动三轮车和一辆中型货车,四人明知是化工废料,将邹某半挂车的化工废料分卸到三辆车上,乘黑夜掩盖车牌,从梁山来到郓城县境内,将上述化工废料投放在郓城县杨庄集镇前孙村北河沟内,桶内的化工废料泄露到河内,严重污染环境

23、,影响周围村民的生产生活。后杨某某被抓获。经山东分析测试中心检验,在公安机关送检的废水、固体废物中检出5-17种有机化合物,均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经郓城县价格认证中心鉴定,此次倾倒化工废料造成直接损失价值357494元。三、关于案件移送与联合执法的有关规定关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公安部 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文 2007年5月17日一、为规范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向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依法惩罚污染环境的犯罪行为,防止以罚代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及有关规定,特制

24、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所称环境犯罪案件,主要是指涉及以下罪名的案件:(一)走私废物罪(刑法第152条);(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刑法第338条);(三)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刑法第339条第一款);(四)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刑法第339条第二款);(五)滥用职权罪(刑法第397条);(六)玩忽职守罪(刑法第397条);(七)环境监管失职罪(刑法第408条);(八)其他涉及环境的犯罪。三、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违法事实涉及的公私财产损失数额、人身伤亡和危害人体健康的后果、走私废物的数量、造成环境破坏的后果及其他违法情节等,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

25、事责任的,应当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过程中,认为本部门工作人员触犯刑法第九章有关条款规定,涉嫌渎职等职务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检察院移送;发现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有关环境保护渎职等职务犯罪线索的,也应当将有关材料移送相应的人民检察院。四、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过程中,应当收集并妥善保存下列有关证据资料:(一)环境违法行为调查报告; (二)调查记录或询问笔录; (三)环境监测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四)现场检查时的音像资料; (五)其他可以保存的实物证据和其他证据资料。 对环境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26、的,应当同时移送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证据资料。六、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向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应当附有下列材料: (一)涉嫌环境犯罪案件移送书; (二)涉嫌环境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 (三)涉案物品清单; (四)有关监测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五)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 七、公安机关应当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移送的涉嫌环境犯罪案件移送书的回执上签字。其中,对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应当在24小时内转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并书面通知移送案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公安机关应当自接受移送案件之日起三日内,依法对所移送的案件进行审查,作出立案或者不予立案决定,书面通知

27、移送案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不予立案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同时退回案卷材料。 公安机关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移送的涉嫌环境犯罪案件,或者逾期不作出立案或者不予立案决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报告本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依法责令改正。八、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后的十日内向公安机关查询立案情况。对公安机关不予立案通知书有异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不予立案通知书之日起的三日内,提请作出不予立案决定的公安机关复议,也可以建议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立案监督。 作出不予立案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请复议申请之日起三日内作出复议决

28、定并书面通知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复议决定仍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复议决定通知书之日起三日内建议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立案监督。十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已经立案的涉嫌环境犯罪案件,应当予以配合,支持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的侦查和调查工作,根据需要提供必要的监测数据和其他证据材料。 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正在办理的涉嫌环境犯罪的案件,必要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邀请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相关调查工作。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正在办理的涉嫌环境犯罪的案件要求提前介入调查和侦查或者要求参加案件

29、讨论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支持和配合。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与公安部门执法衔接配合工作的意见环境保护部公安部 2013年11月04日 (一)树立责任意识,明确监管职责。环境保护部门.公安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对违法排放、倾倒危险物质的违法行为人,以及盗窃、损毁环境监测设施的违法行为人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规定,对涉嫌构成环境污染犯罪的,要立案侦查。对阻挠环境监督检查或者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的行为,公安部门要及时排除阻扰,坚决依法处理。对因环境执法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环境保护、公安等部门要立即报告党委、政府,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妥善处置。

30、(二)树立合作意识,联合整治突出环境问题。(三)树立证据意识,依法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犯罪。.环境保护部门.等证据。各级公安机关依法侦办环境污染刑事案件,要借助环境保护部门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提高办案质量。公安机关应结合自身职能,主动摸排环境污染犯罪线索,发动群众举报,立案侦查环境污染犯罪案件,对重大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坚决依法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犯罪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一)盗窃、损毁油气管道设施、电力电信设施、广播电视设施、水利防汛工程设施,或者水文监测、测量、气象测报、环境监测、地质监测、地震监测等公共设施的; .第五十条

31、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 (二)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 . 第五十八条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公安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印发 2014年12月24日 第一条 为规范环境违法案件行政拘留的实施,监督和保障职能部门依法行使职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

32、简称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办理尚不构成犯罪,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仍需要移送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的案件。第三条 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第一项规定的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一)送达责令停止建设决定书后,再次检查发现仍在建设的;(二)现场检查时虽未建设,但有证据证明在责令停止建设期间仍在建设的;(三)被责令停止建设后,拒绝、阻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核查的。环境保护法(2014年)第六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33、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一)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第四条 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第二项规定的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一)送达责令停止排污决定书后,再次检查发现仍在排污的;(二)现场检查虽未发现当场排污,但有证据证明在被责令停止排污期间有过排污事实的;(三)被责令停止排污后,拒绝、

34、阻挠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具有环境保护管理职责的部门核查的。环境保护法(2014)第六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二)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第五条 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是指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等不经法定排放口排放污染物等逃

35、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暗管是指通过隐蔽的方式达到规避监管目的而设置的排污管道,包括埋入地下的水泥管、瓷管、塑料管等,以及地上的临时排污管道;渗井、渗坑是指无防渗漏措施或起不到防渗作用的、封闭或半封闭的坑、池、塘、井和沟、渠等;灌注是指通过高压深井向地下排放污染物。环境保护法(2014)第六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三)通过暗管、渗井、渗坑

36、、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第六条 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通过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是指篡改、伪造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手工及自动监测仪器设备的监测数据,包括以下情形:(一)违反国家规定,对污染源监控系统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或者对污染源监控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造成污染源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二)破坏、损毁监控仪器站房、通讯线路、信息采集传输设备、视频设备、电力设备、空调、风机、采样泵及其它监控设施的,以及破坏、损毁监控设施采样管线,破坏、损

37、毁监控仪器、仪表的;(三)稀释排放的污染物故意干扰监测数据的;(四)其他致使监测、监控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形。2014年3月20日,根据省环保厅移交线索,渔台县公安局对济宁盛发焦化公司擅自破坏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案进行调查,经查,该公司负责环保工作的庄某某为减少大气污染物处置投入,非法篡改自动监控设施参数。庄某某被依法处以十五日行政拘留。第七条 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通过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包括以下情形:(一)将部分或全部污染物不经过处理设施,直接排放的;(二)非紧急情况下开启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应急排放阀门,将部分或者全部污染物直接排放的;(三)将未经处

38、理的污染物从污染物处理设施的中间工序引出直接排放的;(四)在生产经营或者作业过程中,停止运行污染物处理设施的;(五)违反操作规程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致使处理设施不能正常发挥处理作用的;(六)污染物处理设施发生故障后,排污单位不及时或者不按规程进行检查和维修,致使处理设施不能正常发挥处理作用的;(七)其他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的情形。第八条 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第四项规定的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一)送达责令改正文书后再次检查发现仍在生产、使用的;(二)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完成责令改正文书规定的改正要求的;(三)送达责令改正文书后,拒绝、阻

39、挠环境保护、农业、工业和信息化、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等主管部门核查的。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是指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环境保护法(2014)第六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四)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第九条 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指违

40、法行为主要获利者和在生产、经营中有决定权的管理、指挥、组织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指直接排放、倾倒、处置污染物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工作人员等。第十一条 案件移送部门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下列案卷材料:(一)移送材料清单;(二)案件移送书;(三)案件调查报告;(四)涉案证据材料;(五)涉案物品清单;(六)行政执法部门的处罚决定等相关材料;(七)其他有关涉案材料等。案件移送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的案卷材料应当为原件,移送前应当将案卷材料复印备查。案件移送部门对移送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十二条 案件移送部门应当在作出移送决定后3日内将案件移送书和案件相关材料移送至同级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按照公

41、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要求受理。第十三条 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案件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受案后3日内书面告知案件移送部门补充移送相关证据材料,也可以按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调查取证。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对移送的案件,认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决定行政拘留的,应当在作出决定之日起3日内将决定书抄送案件移送部门。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对移送的案件,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符合行政拘留条件的,应当在受案后5日内书面告知案件移送部门并说明理由,同时退回案卷材料。案件移送部门收到书面告知及退回的案卷材料后应当依法予以结案。 第十六条 实施行政拘留的环境违法案件案卷原件由公安机

42、关结案归档。案件移送部门应当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交回执等公安机关制作的文书以及其他证据补充材料复印存档,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第十七条 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负责对下级部门经办案件的稽查,发现下级部门应当移送而未移送的,应当责令移送。第十八条 当事人不服行政拘留处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移送部门应当协助配合公安机关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相关工作。四、公安部门在打击环境犯罪方面的执法程序要点一、管辖1、刑法中关于环境犯罪的罪名。依据:关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公安部 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文 2007年

43、5月17日2、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3、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刑事案件,海关关境内发生的涉税走私犯罪案件和发生在海关监管区内的非涉税走私犯罪案件,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案件。4、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办理尚不构成犯罪,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仍需要移送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的案件。1.刑法中关于环境犯罪的罪名。依据:关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公安部 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文 2007年5月17日 二、本规定所称环境犯罪案件,主要是指涉及以下罪名的案件:(一)走私废物罪(刑法第

44、152条);(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刑法第338条);(三)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刑法第339条第一款);(四)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刑法第339条第二款);(五)滥用职权罪(刑法第397条);(六)玩忽职守罪(刑法第397条);(七)环境监管失职罪(刑法第408条);(八)其他涉及环境的犯罪。3.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刑事案件,海关关境内发生的涉税走私犯罪案件和发生在海关监管区内的非涉税走私犯罪案件,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案件。依据:第二十六条森林公安机关管辖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刑事案件,大面积林区的森林公安机关还负责辖区内其他刑事案件的侦查。未建立专门森林公安机关的,由所在地公安

45、机关管辖。第二十七条海关走私犯罪侦查机构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境内发生的涉税走私犯罪案件和发生在海关监管区内的非涉税走私犯罪案件。第一百七十七条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自接受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立案的,应当书面通知移送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不予立案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将不予立案通知书送达移送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相应退回案件材料。4.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办理尚不构成犯罪,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仍需要移送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的案

46、件。依据: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 第三条 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第一项规定的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行为。第四条 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第二项规定的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行为。第五条 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是指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等不经法定排放口排放污染物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第六条 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通过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是指篡改、伪造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手

47、工及自动监测仪器设备的监测数据。第七条 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通过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第八条 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第四项规定的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行为。第九条 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指违法行为主要获利者和在生产、经营中有决定权的管理、指挥、组织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指直接排放、倾倒、处置污染物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工作人员等。二、立案 撤案1.对于管辖中第类而言 按照公安部颁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执行。2.关于管辖中第4类 依据: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

48、行办法执行1.对于管辖中第类而言 按照公安部颁布的执行。第一百七十五条 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第一百七十六条 控告人对不予立案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不予立案通知书后七日以内向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后七日以内作出决定,并书面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对不予立案的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