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龙吟教学设计三维目标这是水龙吟教学设计三维目标,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水龙吟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2、感悟*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为: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教学方法为:倾情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
2、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师:谁愿意为大家朗读大屏幕上这段关于*弃疾的介绍呢?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四、体会感情,感受形象,师:读过*弃疾的这首词,大家一定读懂了一些东西,那么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呢?一)分析词的上片师: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借景抒情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月、山景、落日、断鸿
3、、游子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学生讨论完成)(1)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景,水天一*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2)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北望是*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3)“
4、落日”本是自然景物,*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师:是呀,愁苦万种,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3、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指自己。*弃疾渡*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弃疾觉得他在*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楚可想而知了4、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
5、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学生讨论完成)(1)看、拍、会、登(2)“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弃疾的感慨呢?“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5、全体女生朗读师:女生读的如此有气势,男同学想
6、不想和她们比比?那就请男同学*饱满的朗读下片。二)分析词的下片、全体男生朗读师: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张翰乐于归隐许汜谋取私利刘备雄才大略桓温叹时光流逝、师: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张翰乐于归隐_(正)许汜谋取私利刘备雄才大略_(反)桓温叹时光流逝3、请大家思考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吗?(1分钟后),大家不妨和你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的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1)用“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
7、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出了*弃疾的雄心壮志。(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
8、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4、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呢?用典师:就本词来看,词人用典意在对比,前两个是反例,后两个是正例,正反对比表达了词人的荣辱观、价值观。可见,*弃疾可谓是用典高手。6、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这三句是写*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亦与上片的“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师: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教师小结:真是“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呀!我真的很佩服同学们的理解,很多话是老师想说的,你们都说到了。五、咀嚼涵咏,品味语言师: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情感与语言的完美结合,
9、这首水龙吟也不例外,相信词中的许多句子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现在请大家合上课本,试着回忆一下,哪些句子让你一见倾心?并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玩味着句句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雄才大略,襟怀磊落,忧国伤时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是啊,锦绣河山必然哺育无数英雄,又何止*弃疾一人呢?念奴娇赤壁怀古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抱负远大,识度明达的苏轼。下面请同学们就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方面的相同点做一个简单概括。六、对比鉴赏,拓展延伸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方面的相同点。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意境:空旷辽远。语
10、言:大气豪放。师: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七、师生再次跟读这首词。师:美的艺术我们该反复欣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诗情画意中再次倾听*弃疾最真实的心跳。八、小结这首词立意辽远、意境开阔,它仿佛令我们拔地凌空、极目游骋。仰则天高,俯则水远。天高水远,无边无垠。像这样的壮观景象,一般的凡夫俗子难得有心领略,而鹪鹩偃鼠之辈则消受不起。在这里我们感谢*弃疾,感谢他为我们带来了这么丰富的精神食粮;感谢他让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爱国情结。九、板书:上片:*月山景落日断鸿动作:看、拍、会、登下片:张翰乐于归隐许汜谋取私利运用典故刘备雄才大略桓温叹时光流逝水龙吟教学设计
11、三维目标第2篇【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弃疾及词作的背景和内容。2、体会景*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体会诗人的情感。3、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二、过程和方法。倾情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根据本诗借景抒情,善用典故的特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四、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2、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诗人悲苦心情。3、通过比较,加深对诗词艺术特*的理解。教学难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
12、手法和用典的写法。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教学方法】诵读感知体会涵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清平乐村居学生背诵。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师:你们能说出这首词的作者吗?生:*弃疾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
13、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弃疾在词人中,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担任掌书记职务。在起义*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50骑兵,直闯驻有5万大*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
14、淮水,到达建康(南京)。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注音)2、听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师:播放朗读音频。3、抽读(要求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词。哪位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呢?生:朗读师:你读得真好!读出了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了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也读出了栏杆拍遍的苦闷悲愤。我们为你精*的朗读而喝*!4、译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师:出*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四、体会感情,感受形象,师:分析题目登高之作。请回忆以前所学的登高之作?生: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
15、涕下。杜甫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师: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秋,作者南归已12年了,却投闲置散,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值此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读过*弃疾的这首词,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一些东西,那么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呢?(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师:是的,我和同学们一样,读完这首词心里涌动着太多的感动和感慨。让我们一起深入词人内心最深处,去触摸他的情感脉搏吧。一)分析词的上片师:我们先来读词的上片。(生齐读)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借景抒情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水、山景、落日、断鸿、游子2、师:一切
16、景语皆情语,这些景*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1)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景,水天一*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2)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北望是*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弃疾用“落
17、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师:是呀,愁苦万种,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3、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指自己。*弃疾渡*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弃疾觉得他在*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楚可想而知了4、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
18、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学生讨论完成)(1)看、拍、会、登(2)“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弃疾的感慨呢?“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二)分析词的下片、全体男生朗读师: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
19、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张翰乐于归隐许汜谋取私利刘备雄才大略桓温叹时光流逝2、请大家思考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吗?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的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1)用“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
20、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出了*弃疾的雄心壮志。(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4、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呢?用典师:就本词来看,词人用典意在对比,前两个是反例,后两个是正例,正反对比表达了词人的荣辱观、价值观。可见,*弃疾可谓是用典高手。6、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这三句是写*弃疾自伤抱负
21、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亦与上片的“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师: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教师小结:*弃疾名弃疾,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五、咀嚼涵咏,品味语言师: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情感与语言的完美结合,这首水龙吟也不例外,相信词中的许多句子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现在请大家合上课本,试着回忆一下,哪些句子让你一见倾心?并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玩味着句句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雄才大略,襟怀磊落,忧国伤时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是啊,锦绣河山必然哺育无数英雄,又何止*弃疾一人呢
22、?念奴娇赤壁怀古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抱负远大,识度明达的苏轼。下面请同学们就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方面的相同点做一个简单概括。六、对比鉴赏,拓展延伸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方面的相同点。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意境:空旷辽远。语言:大气豪放。师: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七、师生再次跟读这首词。师:美的艺术我们该反复欣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诗情画意中再次倾听*弃疾最真实的心跳。八、小结*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
23、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九、课后作业1、背诵这首词;2、评价*弃疾的“登临意”;3、课外阅读梁衡的散文把栏杆拍遍。(附)板书:上片:*水山景落日断鸿(凄清的意境)动作:看、拍、会、登下片:张翰乐于归隐许汜谋取私利运用典故刘备雄才大略桓温叹时光流逝水龙吟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第3篇三维目标1、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提高文学修养。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品味诗词语言,深刻理解词人悲苦心情。2、教学难点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
24、典的写法。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问题探究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辛弃疾,我们所熟知的宋代豪放词的代表作家,但你可曾知道,在文学之外的辛弃疾是怎样的人呢?他曾经揭竿而起,曾经威震四方,曾经率领区区五十几个士兵长驱直入敌营,在五万多精兵驻守的兵营中活捉了杀死己方将领的叛徒,更有人称他为“隆中诸葛”,肯定他的谋略超群。但这样一位将才,却在当时的时局之下,备受排挤,有心杀敌,但却无路请缨,终至壮志难酬。然而,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壮志难伸的辛弃疾在文学方面却是成就卓著,成为南宋词坛上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人称“词中之龙”。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给大家介绍这位词坛大家,主要来欣赏他
25、的代表作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二)、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秆,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出生前十三年,正值“靖康之难”,中原沦入金人之手,北方的抗金斗争此起彼伏。在遍地烽烟之中,辛弃疾降生了。他出生的第二年,南宋朝廷与金人签订了屈辱条约,从此形成南北分裂的政治格局。辛弃疾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济南人耿京聚众数十万反抗金朝的暴虐统治,年仅22岁的辛弃疾,也乘机揭竿而起,拉起2000人的队伍奔耿京部下,担任全军书檄文告的掌书记职务,显示出非凡的胆略和胸襟。绍兴三十二年,辛弃疾劝耿京与南宋政府取得联系,并以文人的身份
26、跟随诸军提领贾瑞等奉赴建康(今江苏南京)面见宋高宗。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辛弃疾获知耿京被降金的叛徒张安国杀害,便立即率领50名骑兵,直奔济州(今山东巨野)有五万之众的金兵营地,将张安国生擒绑缚于马上,疾驰送到建康处死。这一壮举充分表现出辛弃疾非凡的胆略勇气。辛弃疾深谋远虑,智略超群。南归后,年26岁的辛弃疾向孝宗上奏美芹十论,31岁进献九议,指陈任人用兵之道,谋划复国中兴的大计,切实详明。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的辛弃疾,南归后本来希望尽展其雄才将略,挥拥万夫,横戈杀敌,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然而,自隆兴元年(1163)符离之役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向金
27、朝俯首称臣,纳贡求和,使得英雄志士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而辛弃疾受到歧视而不被信任,只好转而在词坛上开疆拓土,将本该用以建树“弓刀事业”(破阵子)的雄才来建立词史上的丰碑。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代表作有:鹧鸪天、清平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三)、赏析全词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明确】开篇写景,营造了宏大壮阔的意境。面对这阔大的境界,词人那种磊落的胸怀让我们一览无余。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明确】借景抒情。“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层层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词中没有正面交代,
28、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明确】借景抒情。写的是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寓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这里的游子指辛弃疾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
29、北伐收复失地之意,也不把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4、“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明确】是借动作抒情和直抒胸臆,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看、拍,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用武之处,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第二个动作“栏干拍遍”。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无人会
30、、登临意”则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读到此,于作者心思心绪,亦可尽知,每位读者,也都会被这种情感感染。5、“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明确】用典抒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辛弃疾虽然那张翰自比却是反其意而用之,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愤懑,确实收到了一石三
31、鸟的效果。6、“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明确】用典抒情。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怕应羞见”的“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象你(指许汜)那样的琐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小结:所以,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作者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
32、,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作者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归未?”一词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层。7、“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明确】用典抒情。“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我今日内心是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
33、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8、“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明确】直抒胸臆。“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四)、问题探究1、上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借景抒情2、上片描写了哪些景色?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3、在上片里,作者是怎样借景抒情的?作者用长天、秋
34、水、远山、落日、断鸿等自然景物,烘托出一种凄清冷落、无线悲凉的意境,来衬托作者压抑、孤独、忧愁的心情,巧妙的做到了,情景交融。4、在下片中,作者写了哪些人和事?(1)、张翰乐于归隐(2)、许汜谋取私利(3)、刘备雄才大略(4)、桓温叹时光流逝5、词的下片,作者连用三个典故,有何作用?作者连用三个典故表明了自己的志向。(1)、张翰的典故,即表明了词人对金人和南宋朝廷的激愤,又表明了自己不会像张翰那样置政务不顾而隐居。(2)、三国时许汜和刘备的典故,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立志恢复山河的雄才大略。(3)桓温典故,直抒胸臆,感叹时光。水龙吟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第4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弃疾创作的一首
35、词。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下面给大家分享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教学设计,欢迎借鉴!一、三维目标1、感悟*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2、体会景*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提高文学修养。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品味诗词语言,深刻理解词人悲苦心情。2、教学难点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问题探究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弃疾,我们所熟知的宋代豪放词的代表作家,但你可曾知道,在文学之外的*弃疾是怎样的人呢?他曾经揭竿而起,曾经威
36、震四方,曾经率领区区五十几个士兵长驱直入敌营,在五万多精兵驻守的兵营中活捉了杀死己方将领的叛徒,更有人称他为“隆中诸葛”,肯定他的谋略超群。但这样一位将才,却在当时的时局之下,备受排挤,有心杀敌,但却无路请缨,终至壮志难酬。然而,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壮志难伸的*弃疾在文学方面却是成就卓著,成为南宋词坛上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人称“词中之龙”。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给大家介绍这位词坛大家,主要来欣赏他的代表作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二)、作者简介*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秆,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弃疾出生前十三年,正值“靖康之难”,中原沦入金人之手,北方的抗金斗争此起彼伏。在遍
37、地烽烟之中,*弃疾降生了。他出生的第二年,南宋朝廷与金人签订了屈辱条约,从此形成南北*的*格局。*弃疾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济南人耿京聚众数十万反抗金朝的暴虐统治,年仅22岁的*弃疾,也乘机揭竿而起,拉起2000人的队伍奔耿京部下,担任全*书檄文告的掌书记职务,显示出非凡的胆略和胸襟。绍兴三十二年,*弃疾劝耿京与南宋*取得联系,并以文人的身份跟随诸*提领贾瑞等奉赴建康(今*苏南京)面见宋高宗。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弃疾获知耿京被降金的叛徒张安国杀害,便立即率领50名骑兵,直奔济州(今山东巨野)有五万之众的金兵营地,将张安国生擒绑缚于马上,疾
38、驰送到建康处死。这一壮举充分表现出*弃疾非凡的胆略勇气。*弃疾深谋远虑,智略超群。南归后,年26岁的*弃疾向孝宗上奏美芹十论,31岁进献九议,指陈任人用兵之道,谋划复国中兴的大计,切实详明。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的*弃疾,南归后本来希望尽展其雄才将略,挥拥万夫,横戈杀敌,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然而,自隆兴元年(1163)符离之役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向金朝俯首称臣,纳贡求和,使得英雄志士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而*弃疾受到歧视而不被信任,只好转而在词坛上开疆拓土,将本该用以建树“弓*事业”(破阵子)的雄才来建立词史上的丰碑。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
39、”。代表作有:鹧鸪天、清平乐、西*月夜行黄沙道中等。(三)、赏析全词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明确】开篇写景,营造了宏大壮阔的意境。面对这阔大的境界,词人那种磊落的胸怀让我们一览无余。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明确】借景抒情。“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层层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北望是*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3、“落日楼头
40、,断鸿声里,*南游子”【明确】借景抒情。写的是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寓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这里的游子指*弃疾自己。*弃疾渡*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伐收复失地之意,也不把像*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弃疾觉得他在*南真的成了游子了。4、“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明确】是借动作抒情和直抒胸臆,选用具
41、有典型意义的动作看、拍,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用武之处,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第二个动作“栏干拍遍”。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无人会、登临意”则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读到此,于作者心思心绪,亦可尽知,每位读者,也都会被这种情感感染。5、“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明确】用典抒情。晋朝人张
42、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南的游子呢?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弃疾虽然那张翰自比却是反其意而用之,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愤懑,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6、“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明确】用典抒情。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
43、,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怕应羞见”的“怕应”二字,是*弃疾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象你(指许汜)那样的琐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小结:所以,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作者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作者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归未?”一词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层。7、“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
44、此”【明确】用典抒情。“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我今日内心是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8、“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h英雄泪。”【明确】直抒胸臆。“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
45、,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四)、问题探究1、上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借景抒情2、上片描写了哪些景*?*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3、在上片里,作者是怎样借景抒情的?作者用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等自然景物,烘托出一种凄清冷落、无线悲凉的意境,来衬托作者压抑、孤独、忧愁的心情,巧妙的做到了,情景交融。4、在下片中,作者写了哪些人和事?(1)、张翰乐于归隐(2)、许汜谋取私利(3)、刘备雄才大略(4)、桓温叹时光流逝5、词的下片,作者连用三个典故,有何作用?作者连用三个典故表明了自己的志向。(1)、张翰的典故,即表明了词人对金人和南宋朝廷的激愤,又表明了自己不会像张翰那样置政务不顾而隐居。(2)、三国时许汜和刘备的典故,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立志恢复山河的雄才大略。(3)桓温典故,直抒胸臆,感叹时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了解本词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理解文中所涉及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疆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网络与信息安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动眼神经麻痹病因介绍
- 新疆警察学院《数字媒介广告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炼钢交流材料》课件
- 合伙做美甲合同范例
- 装修联营施工合同范例
- 标准住宅出售合同范例
- 工地用车合同范例
- 品牌tvc制作合同范例
- 赔偿维修合同范例
- 法律职业伦理考试题库汇总含答案
-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精编版课件
- 品质部年终总结报告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灯笼》评课稿
- 红棉研学100题(训练题)
- 论群团组织在助推企业发展的作用发挥
- 催化材料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南开大学
- 牙隐裂牙隐裂
- 办公楼装饰装修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三色鸽食品厂降压变电所的电气设计
- GB/T 6680-2003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