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博亚太诉商标评审委员会“微信”商标异议复审案_第1页
创博亚太诉商标评审委员会“微信”商标异议复审案_第2页
创博亚太诉商标评审委员会“微信”商标异议复审案_第3页
创博亚太诉商标评审委员会“微信”商标异议复审案_第4页
创博亚太诉商标评审委员会“微信”商标异议复审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创博亚太诉商标评审委员会“微信”商标异议复审案内容目录案情回顾双方观点争议焦点判决要点案情回顾创博亚太公司于2010年11月12日向商标局提出“微信”文字商标的注册申请,2011年8月27日,商标经商标局初步审定公告,指定使用服务为第38类信息传送、电话业务、电话通讯、移动电话通讯等。在法定异议期内,张某对被异议商标提出异议。2013年3月19日,商标局作出(2013)商标异字第7726号裁定,对被异议商标不予核准注册。创博亚太公司不服该裁定,于2013年4月7日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在商标异议复审程序中,创博亚太公司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交了以下主要证据:软件全称为“创博亚太微信系统”、软件

2、简称为“微信系统”、开发完成日期为2011年2月23日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表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创博亚太公司与北京永通卓越科技有限公司于2011年4月签订的“微信”业务在河北移动合作的合同,以证明创博亚太公司“微信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情况。张某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交了百度百科、“微信”官方网站、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对“微信”的介绍和报道等证据,以证明“微信”的商业使用情况。其中,“微信”官方网站中显示:微信1.0 for iphone(测试版)于2011年1月21日发布。2011年12月14日的北青网报道称“截至11月底,微信上线一年以来,注册用户数已超过5000万”。2013年7月2

3、5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中报道称“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朱宏任今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微信用户超过4亿”。2014年10月22日,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第67139号裁定。双方观点原告-创博亚太公司其早在2010年11月12日就向商标局提出了注册申请,在此之前,在相同或者类似服务上,没有在先申请或注册的相同或近似商标,且原告早已将“微信”商标用于相关服务。两个多月后,腾讯公司才于2011年1月21日对外发布名为“微信”的聊天软件。我国商标注册体系采用的是申请在先原则,应当核准申请在先的被异议商标的注册。被异议商标并未违反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的规定,商标评审委员会适用法

4、律错误。综上,请求法院依法撤销第67139号裁定。双方观点被告-商标评审委员会原告所称的先申请原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商标注册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申请注册的,商标局受理最先提出的商标注册申请,对在后的商标注册申请予以驳回,涉及的是商标可注册性的在先性问题。而本案涉及的是被异议商标是否会对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属于商标可注册性的合法性问题。两者不能混为一谈。被告基于在案证据,对原告利益和公共利益进行充分衡量,认定被异议商标申请注册违反了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的规定正确。第67139号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作出程序合法,请求法院依法予以

5、维持。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被异议商标申请注册是否违反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的规定。判决要点根据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的规定,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在审查判断有关标志是否构成具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情形时,一般应当考虑该标志或者其构成要素是否可能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等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产生消极、负面影响。如果该标志作为特定主体在特定商品或服务上的商标注册和使用,可能会误导广大消费者,从而对公共利益产生消极影响,亦应属于该条款所规范的情形。判断被异议商标是否具有其他不良影响,考察的是被异议商标注册和使用可能产生的客观社会效果,

6、而不是商标申请人申请注册商标或使用商标时的善意或恶意。同时,对于尚处于注册审查程序中的被异议商标来说,判断其是否具有其他不良影响,还应当考察行政裁决或判决作出之时的事实状态,以尊重新的已经形成的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本案中,根据计算机软件着作权登记证书的记载,原告的“微信系统”软件于2011年2月23日开发完成。在2011年4月和6月,原告就该软件产品签订了2份业务合作合同,其中2011年4月的合同缺乏实际履行的相关证据,2011年6月的合同虽然有合作单位的书面证言作为实际履行的证据,但该书面证言中明确表明相关软件产品被命名为“沃名片”。因此,在案证据无法证明被异议商标已实际投入商业使用,并被消

7、费者所认知。而第三人提交的证据显示,“微信”即时通讯服务应用程序由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首次推出,晚于被异议商标申请日2个月,早于被异议商标初审公告日7个月。此后,“微信”注册用户急速攀升,根据相关报道的记载,至2013年7月用户已达4亿,至2014年11月用户更超8亿。“微信”在信息传送等服务市场上已经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广大消费者对“微信”所指代的信息传送等服务的性质、内容和来源已经形成明确的认知。在这种市场实际情况下,如果核准被异议商标注册,不仅会使广大消费者对“微信”所指代的信息传送等服务的性质、内容和来源产生错误认知,也会对已经形成的稳定的市场秩序造成消极影响。先申请原

8、则是我国商标注册制度的一般原则,但在尊重在先申请这个事实状态的同时,商标注册核准与否还应当考虑公共利益和已经形成的稳定市场秩序。当商标申请人的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利益平衡。本案中,一方面是商标申请人基于申请行为产生的对特定符号的先占利益和未来对特定符号的使用可能产生的期待利益,另一方面是庞大的微信用户已经形成的稳定认知和改变这种稳定认知可能形成的较大社会成本,鉴于此,选择保护不特定多数公众的现实利益具有更大的合理性。因此,被告认定被异议商标的申请注册构成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所禁止的情形并无不当,本院予以维持。睿驰科技诉小桔科技侵害“滴滴”商标案2015.

9、04内容目录案情回顾双方观点争议焦点判决要点案情回顾睿驰公司于2012年6月26日申请注册第11122098号和第11122065号“嘀嘀”文字商标,均于2013年11月14日批准注册。前者核定服务项目为第38类,包括信息传送;计算机辅助信息和图像传送;电子邮件;电信信息;电子公告牌服务(通讯服务);提供与全球计算机网络的电讯联接服务;提供全球计算机网络用户接入服务;提供互联网聊天室;提供数据库接入服务;数字文件传送。后者核定服务项目为第35类,包括商业管理和组织咨询;组织商业或广告展览;商业信息;民意测验;替他人推销;职业介绍所;商业企业迁移;在计算机档案中进行数据检索(替他人);审计;寻找

10、赞助。2012年7月31日,该公司申请注册第11282313号“滴滴”文字商标,于2014年2月28日批准注册,核定服务项目为第38类,内容基本同上。案情回顾小桔公司是“滴滴打车”服务的运营方,该公司注册成立于2012年6月6日,公示的软件上线时间为同年9月9日。最初服务名称为“嘀嘀打车”,后更名为“滴滴打车”(以下统称“滴滴”)。其“滴滴”文字商标注册类别16、36、39类。其服务对象为乘客和司机,服务内容为借助移动互联网及软件客户端,采集乘客的乘车需求和司机可以就近提供服务的相关信息,通过后台进行处理、选择、调度和对接,使司乘双方可以通过手机的网络地图确认对方位置,通过手机电话联络,及时完

11、成服务,起到了方便乘客和司机,降低空驶率,提高出租车运营效率的作用。双方观点睿驰公司认为小桔公司提供的“滴滴打车”服务,在提供服务的软件程序乘客端和司机端界面等处显著标注“滴滴”字样,将乘客的信息进行收集,通过网络传递给司机,乘客与司机之间通过聊天确认交易,属于典型的通讯服务,其还同时涉及替出租车司机推销、进行商业管理和信息传递等性质的服务,与睿驰公司注册商标核定的服务内容存在重合,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要求小桔公司停止侵权,将其网站和打车软件中的“滴滴”字样删除,并通过公开媒体消除影响。双方观点小桔公司答辩称其没有单独使用“滴滴”文字,而是注明“滴滴打车”,并与黄蓝色出租车卡通形象图案组合使

12、用,显著性较高,与睿驰公司的文字商标区别明显,已与其公司提供的服务形成紧密联系,不会与睿驰公司提供的服务产生混淆和误认。其服务的性质不属于睿驰公司注册的两类服务,而是属于第39类运输类服务。其认可作为一款应用程序软件,“滴滴打车”确实利用了电信和移动互联网等通讯方式的便利,但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通讯和互联网,其并非互联网和电信服务的提供者,而是使用者。此外,其认为睿驰公司不能证明其将商标使用于商标注册类别指定使用的服务项目。争议焦点本案争议的主要焦点在于“滴滴打车”服务是否与睿驰公司注册的商标类别相近?判决要点首先,从标识本身看,“滴滴打车”服务使用的图文组合标识将其营业内容“打车”给予

13、明确标注,并配以卡通图标,具有较强的显著性,与睿驰公司的文字商标区别明显。虽然睿驰公司认为上述组合标识中文字“滴滴(嘀嘀)”二字最为显著,加上其他内容也不足以形成一个新的显著的标识,仍构成混淆,但文字“滴滴(嘀嘀)”为象声词和常用词,“嘀嘀”形容汽车喇叭的声音,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被指代汽车,“滴滴”的发音等同于前者,两者在小桔公司服务所属的出租车运营行业作为商标使用的显著性较低。而小桔公司的图文标识因其组合使用具有更高的显著性,且与睿驰公司的文字商标区别明显。判决要点第二,从服务类别的相似度看,双方对“滴滴打车”的服务的具体内容并无歧义,但对服务性质所属类别意见不同。睿驰公司认为该服务过程中包含

14、了第35类和第38类商标中的内容,具体为整合司机和乘客的供需商务信息,通过软件管理,利用互联网图像传送和电话等通讯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发布,并通过支付平台完成交易,且含有广告内容。其认为以上过程均符合商业管理模式和电信类服务的特征,系其商标核定使用的服务项目。第35类商标分类为商业经营、商业管理、办公事务,服务目的在于对商业企业的经营或管理提供帮助,对工商企业的业务活动或商业职能的管理提供帮助,服务对象通常为商业企业,服务内容通常包括商业管理、营销方面的咨询、信息提供等。睿驰公司列举“滴滴打车”提服务过程中的相关商业行为,或为小桔公司针对行业特点采用的经营手段,或为该公司对自身经营采取的正常

15、管理方式,与该类商标针对的由服务企业对商业企业提供经营管理的帮助等内容并非同类。判决要点第38类服务类别为电信,主要包括至少能使二人之间通过感觉方式进行通讯的服务,设定范围和内容主要为直接向用户提供与电信相关的技术支持类服务。该类别中所称提供电信服务需要建立大量基础设施,并取得行业许可证。“滴滴打车”平台需要对信息进行处理后发送给目标人群,并为对接双方提供对方的电话号码便于相互联络。上述行为与该商标类别中所称“电信服务”明显不同,并不直接提供源于电信技术支持类服务,在服务方式、对象和内容上均与原告商标核定使用的项目区别明显,不构成相同或类似服务。睿驰公司所称其商标涵盖的电信和商务两类商标特点,

16、均非小桔公司服务的主要特征,而是运行方式以及商业性质的共性。判决要点第三,睿驰公司对其商标的实际使用情况,亦是判断小桔公司的使用是否对其造成混淆服务来源的参考因素。睿驰公司此前主营的软件为教育类,其经营的嘀嘀汽车网主要提供汽车行业新闻及销售推广;其正在开发的提供查询违章、年检、保险等信息和记录,提供清洗、保养、维修等服务的车主通项目与“滴滴打车”的服务并不类似,且尚未实施,其所称立项时间为2014年1月,当时“滴滴打车”服务已经以上线超过一年。因此,睿驰公司现有证据不能证明其在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范围内对注册商标进行了商标性使用,也未在与“滴滴打车”同类服务上使用。而“滴滴打车”的图文标识则在短

17、期内显著使用获得了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高,拥有大量用户。从两者使用的实际情形,亦难以构成混淆。此外,“滴滴打车”软件的上线时间为2012年9月9日,睿驰公司商标的批准时间为2013年11月和2014年7月,均晚于小桔公司图文标识的使用时间。同时考虑 “滴滴打车”服务与睿驰公司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类别不同,商标本身亦存在明显区别,其使用行为并不构成对睿驰公司的经营行为产生混淆来源的影响,法院认为小桔公司对“滴滴打车”图文标识的使用,未侵犯睿驰公司三项注册商标专用权,该公司的诉讼请求不能成立。王老吉商标之争R目录123背景简介案情介绍案件续集4案件反思CONTENTS目录123品牌介绍产品

18、介绍价格策略4渠道政策CONTENTS背景简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王老吉一分为二123品牌价格策4渠道政策背景简介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为香港鸿道(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是红灌王老吉的经营者。鸿道集团为海外王老吉商标使用权人及香港同兴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商标权归属案情介绍王老吉大陆商标权人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王老吉海外商标权人香港王老吉(国际)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王健仪任董事长,王老吉创始人王泽邦的第五代玄孙女。 拥有大陆王老吉商标独家使用权人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拥有海外王老吉商标使用权人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背景简介目录123品牌介绍产品介绍价格策略4

19、渠道政策CONTENTS案情介绍案情介绍2012年5月17日 鸿道集团向北京一中院提起了撤销该裁决的申请。2012年7月13日 北京一中院:驳回鸿道集团有限公司提出的撤销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做出的仲裁裁决的2012中国贸仲京裁字第0240号申请,本裁定为终审裁定。 王老吉诉中禁令案案件续集 王老吉广告语之争2013年案件续集加多宝不服上诉 加多宝广告语之争2012年7月 加多宝诉王老吉广告语“怕上火就喝王老吉”不正当竞争;2013年12月24日 重庆市一中院开庭宣判,驳回加多宝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加多宝不服,表示会立即上诉案件续集 王老吉红罐之争案件续集2012年7月6日,王老吉诉加多宝

20、凉茶红罐装潢权侵权案;2013年05月15日“中国包装装潢第一案”开庭审理。2014年12月19日,一审宣判,加多宝表示不服。案件反思 王老吉是在“养父”加多宝的手里成长起来的。广药集团虽赢了众多官司,但如何延续王老吉神话,依然任重道远。 “王老吉”的商标所有权在广药手里,但其巨大的品牌价值是在消费者心里的。所以广药如何在品牌宣传推广、营销模式建立和渠道建设上继续赢得消费者的心,占领市场,恐怕依然任重道远。而且,随着商标纠纷的激化,加多宝很早已开始了“去王老吉化”战略,加多宝目前拥有王老吉的生产配方、现代化的生产线以及成熟的营销团队,会对王老吉构成极大的竞争压力。法国 VS 新加坡 鳄鱼之争7

21、/7/20227/7/2022各种鳄鱼法国鳄鱼7/7/2022 拉科斯特公司创办于1933年,同年在法国注册“鳄鱼图形”商标,此后其产品主要在欧洲销售。 20世纪60年代,拉科斯特公司开始将其产品推向亚洲。70年代末,其产品进入香港。 1980年,拉科斯特公司在中国大陆注册了“鳄鱼图形”商标,其产品于1984年正式进入中国,但数量有限,1994年正式开设专柜或专卖店。 新加坡鳄鱼7/7/2022 鳄鱼国际公司前身系陈贤进于1943年在新加坡创办的利生民公司,该公司于1949年申请并于1951年在新加坡获准注册了“crocodile+鳄鱼图形”商标。 利生民公司产品于1953年进入香港,主要在东

22、南亚地区销售。1983年,利生民公司更名为鳄鱼国际公司。 1993年,鳄鱼国际公司在中国大陆申请注册“CARTELO及图”商标,其产品于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 鳄鱼之争7/7/2022 嘴向右张开的是法国鳄鱼,嘴向左张开的是新加坡鳄鱼。 对于在中国服装市场上出现的两条“鳄鱼”,国内的消费者往往要依靠这个经验进行区分。 法国拉科斯特公司走高价位的市场路线,专柜豪华大商场,一件体恤的价位在 500元以上,皮带则以千元起步。 新加坡鳄鱼国际公司走的是亲民路线,店面设在在相对小规模的商场,价位也集中在500元以下。7/7/2022 上世纪60年代,法国拉科斯特公司鱼准备进军日本,却发现鳄鱼商标已经被

23、新加坡人注册。 1969年,在日本大阪形成正式交锋。 1973年11月28日双方在大阪高等法院达成和解,利生民公司同意拉科斯特公司在日本注册“鳄鱼图形”商标。鳄鱼之争 1980年,法国拉科斯特公司在中国注册了相关商标,但并未公开使用。 1983年,双方签订了协议,规定在亚洲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文莱、中国台湾等地双方品牌共存。新加坡并不知道中国的商标已经被注册,以致双方在协议中并没有明文提及中国内地。 1993年,新加坡鳄鱼国际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7/7/2022鳄鱼之争 拉科斯特公司于1980年10月30日在中国注册了第141103号“鳄鱼”图形商标,核定使用商品为第25类衣服; 于19

24、96年10月7日在中国注册了第879258号“鳄鱼”图形商标,核定使用商品为第25类腰带; 于1997年2月7日在中国注册了第940231号“鳄鱼图形+LACOSTE”商标,核定使用商品为第18类皮革及仿皮革,及其制品,包括皮包、钱包等; 于1999年9月28日在中国注册了第1318589号“鳄鱼”图形商标,核定使用商品为第25类领带、鞋等。 鳄鱼国际公司于1993年12月24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局申请了第1331001号“CARTELO及图”商标,使用商品为第25类服装、西装、夹克、大衣、皮衣(服装)、皮质长外衣、裘皮衣服、内衣、内裤、汗衫、裙子、裤子、运动衫、针织品(服装); 于1994

25、年6月29日申请了第1343051号“CARTELO及图”商标,使用商品为第18类皮革、旅行包、钱包、包装用皮袋(包、小袋)、伞。鳄鱼之争7/7/2022 拉科斯特公司对鳄鱼国际公司的商标申请提出异议,2003年8月商标局做出裁定,新加坡鳄鱼商标不予核准注册。 鳄鱼国际公司不服,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2008年7月23日商评委做出裁定,认为两家鳄鱼不构成近似商标,因此核准了新加坡鳄鱼的注册申请。拉科斯特公司不服,向北京一中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异议复审裁定。诉讼理由为:一、两家鳄鱼构成在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二、法国鳄鱼商标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新加坡鳄鱼构成对驰名

26、商标的复制和模仿。 最后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07)高行终字第178号行政判决认定,鳄鱼国际公司申请的第1331001号“CARTELO及图”商标与拉科斯特公司合法拥有的第141103号“鳄鱼图形”商标相比较,二者图形部分近似,但主要部分及各要素组合后的整体结构并不相同或近似。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在隔离状态下观察,并考虑第141103号“鳄鱼图形”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二者之间可能会产生某种联想,但不会产生混淆和误认。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07)高行终字第277号行政判决认定,鳄鱼国际公司申请的第1343051号“CARTELO及图”商标与拉科斯特公司合法拥有的第213407号“鳄鱼

27、图形+LACOSTE”商标,二者图形部分近似,但主要部分及各要素组合后的整体结构并不相同或近似。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在隔离状态下观察并考虑拉科斯特公司第213407号“鳄鱼图形+LACOSTE”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二者之间可能会产生某种联想,但不会产生混淆和误认。鳄鱼之争7/7/2022 2008年12月12日,原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07)高行终字第178、277号行政判决确认,鳄鱼国际公司于1993年12月24日、1994年6月29日申请的第1331001、1343051号“CARTELO及图”商标予以核准注册,并且认定“CARTELO及图”商标与

28、“鳄鱼图形”、“鳄鱼图形+LACOSTE”商标之间不会产生混淆和误认,未侵犯拉科斯特公司的商标专用权。 判决驳回拉科斯特公司的诉讼请求。 拉科斯特公司不服上诉。上诉争议焦点:1、关于本案应否适用2001年10月27日修订的商标法问题;2、在被诉标识与拉科斯特公司请求保护的注册商标是否近似问题;3、被诉标识与拉科斯特公司请求保护的注册商标是否近似的问题。7/7/2022(一)关于本案应否适用2001年10月27日修订的商标法问题。因本案上诉人在一审中起诉时间为2000年5月11日,其指控的被上诉人侵权行为发生时间为1995年,一审法院于2001年10月27日修订的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之前受理本案,

29、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第九条的规定,本案应适用的是修订前的商标法,赔偿问题可以参照修订后的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原审法院适用修订后的商标法不当,本院予以纠正。鳄鱼之争(二)关于被诉标识一、二与拉科斯特公司请求保护的注册商标是否构成近似商标的问题。 在拉科斯特公司主张权利的注册商标中,其鳄鱼头朝右,嘴巴大张,躯干及尾部上布满块状鳞片或装饰有横向条纹,;鳄鱼国际公司使用的鳄鱼头朝左,鳄鱼图形躯干上的鳞片呈立体状,整体颜色为黄绿色或黄色,嘴巴张开露出红色,躯干上有斜向排列的条纹。相比其均为鳄鱼图形,具有一定的近似性,但被诉标识一、二中的鳄鱼头部

30、朝向、体型、鳞片、颜色均与拉科斯特公司主张权利的鳄鱼图形不同。 鳄鱼国际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使用相关商标,主要是对其已有商标的沿用,且在实际使用中也有意区分诉争标识。因此,原审法院认定鳄鱼国际公司之行为不同于刻意模仿名牌奢侈品的假冒行为,其主观上并无利用拉科斯特公司的品牌声誉,造成消费者混淆、误认之故意,并无不当,上诉人的相应主张无证据支持。 无论是从双方当事人的相关认同和共识还是从相关国际市场实际看,双方诉争标识在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不致于产生市场混淆而可以共存,这足以表明诉争商标在构成要素上的近似性并不必然构成混淆性近似,并不必然导致其不能共存。从诉争标识在中国市场的共存和使用情况看,两者

31、在中国市场内已拥有各自的相关公众,在市场上均已形成客观的划分,已成为可区别的标识。(三)关于被诉标识与拉科斯特公司请求保护的注册商标是否近似的问题。与拉科斯特公司请求保护的注册商标相比,两者在文字构成、呼叫、整体外观上区别明显,且在本院已经审结的(2009)行监字第107号、(2009)行监字第121号及(2009)知行字第10号商标行政纠纷案中,本院已经查明拉科斯特公司请求保护的注册商标在1994、1995年时尚未在中国驰名,并认定了被异议商标与拉科斯特公司请求保护的注册商标不构成近似商标。被诉标识与拉科斯特公司请求保护的注册商标具有显著区别,不能认定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意义上的近似商标,原

32、审法院的认定并无不当,拉科斯特公司关于两者应认定为近似商标的上诉理由亦不能成立。 2010年12月29,最高人民法院 判决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引子:具有轰动效应的三个案例2012年前,我国很少有知识产权反垄断案件。2013年, 轰动性的知识产权反垄断案件: 华为 v. 交互数字(2013)粤高法民三终字第305、306号2014, 更多关于外国公司知识产权的反垄断调查: 微软;高通。华为 v. 交互数字3关键因素(焦点):相关市场;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为: 拒绝许可;搭售;价格歧视;掠夺性价格;排他交易等。华为公司经营范围:开发、生产、销售程控交换机、数据通信设备、无线通讯

33、设备等电信设备。2010年,华为年度研发费用达到人民币165.56亿元,投入51000多名员工(占公司总人数的46%)进行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并在美国、德国、瑞典、俄罗斯、印度及中国等地设立了20个研究所。截至2010年12月31日,华为累计申请中国专利31869件,PCT国际专利申请8892件,海外专利8279件,已获授权专利17765件,其中海外授权3060件。截至2010年年底,华为加入全球123个行业标准组织,如3GPP、IETF、ITU、OMA、NGMN、ETSI、IEEE和3GPP2等,并向这些标准组织提交提案累计超过23000件。截至2011年12月31日,通过全资子公司拥

34、有由超过19500项与无线通信基本技术有关的专利和专利申请组成的专利组合。在公司的专利组合中,有许多专利和专利申请,已经成为或可能成为蜂窝以及其他无线标准(包括2G、3G、4G和IEEE802系列标准)必要专利或专利申请。其他公司(包括所有主要的移动手持设备制造商)制造、使用或销售基于这些标准的产品需要得到其必要专利的许可,并将需要获得其待批专利申请中必要专利的许可。公司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公司专利组合中的专利许可。2011年7月26日,交互数字通信有限公司、交互数字技术公司、IPR许可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起诉华为公司等侵犯其专利权。华为 v. 交互数字: 相关市场交互数字在中国和美

35、国的3G无线通信技术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中的每一个必要专利许可市场,均构成一个独立的相关市场。交互数字上诉认为,仅凭某一必要专利的许可无法制造出完整产品,从而不能作为相关市场。交互数字还上诉认为,华为公司的产品遍及全球,故相关市场的地域范围应为全球范围,原审法院关于将地域市场限制为中国和美国有误。华为 v. 交互数字: 市场支配地位1. 必要专利许可的唯一提供者2. 仅以专利许可为经营模式3. 不依赖或受制于与3G标准中其他必要专利的交叉许可华为 v. 交互数字: 不公平的过高价格1. 向华为索要的许可费明显高于其它公司:苹果、三星等 2. 过高许可费缺乏法律依

36、据3. 交互数字还要求附加条件,并在美国提起诉讼。华为 v. 交互数字: 搭售交互数字的捆绑销售构成强制性打包许可交互数字辩称:难以区分必要专利和其他专利华为 v. 交互数字: 判决交互数字赔偿华为: ¥20,000,000中国知识产权反垄断实践针对外国公司吗?政府官员指出中国知识产权反垄断执法并非选择性的。发改委已经审查了335件反垄断案件,仅33件涉及外资公司(1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0151号当事人:高通公司(Qualcomm Incorporated)地址:(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本机关于2013年11月立案,依法对当事人滥用在CDMA、WCDMA和LTE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以下简称无线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市场及CDMA、WCDMA和LTE无线通信终端基带芯片(以下简称基带芯片)市场的支配地位,实施垄断行为进行了调查。本机关的调查情况和处理决定如下:一、当事人在无线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市场和基带芯片市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一)当事人在无线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市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1.当事人在相关市场占有100%的市场份额。2.当事人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