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魏晋南北朝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7/3/6703bc50-7a84-4418-bd5a-eaca9c9a0b2e/6703bc50-7a84-4418-bd5a-eaca9c9a0b2e1.gif)
![通史 魏晋南北朝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7/3/6703bc50-7a84-4418-bd5a-eaca9c9a0b2e/6703bc50-7a84-4418-bd5a-eaca9c9a0b2e2.gif)
![通史 魏晋南北朝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7/3/6703bc50-7a84-4418-bd5a-eaca9c9a0b2e/6703bc50-7a84-4418-bd5a-eaca9c9a0b2e3.gif)
![通史 魏晋南北朝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7/3/6703bc50-7a84-4418-bd5a-eaca9c9a0b2e/6703bc50-7a84-4418-bd5a-eaca9c9a0b2e4.gif)
![通史 魏晋南北朝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7/3/6703bc50-7a84-4418-bd5a-eaca9c9a0b2e/6703bc50-7a84-4418-bd5a-eaca9c9a0b2e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一、时限:一、时限: 220220589589年年( (古代中华文明的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曲折发展时期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政权变迁北周北周北北方方南南方方魏魏蜀蜀吴吴西晋西晋东晋东晋十六国十六国北魏北魏东东汉汉隋隋朝朝东魏东魏北齐北齐宋宋梁梁齐齐陈陈南朝南朝北朝北朝西魏西魏魏晋南北朝(220589)一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总体特征: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 政治上:政治上:政权交替频繁,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政权交替频繁,国家处于分裂
2、状态,战乱不休,南北对峙。战乱不休,南北对峙。少数民族政权建立,和汉族少数民族政权建立,和汉族政权对峙。政权对峙。民族文明共生融合,民族融合的步伐加民族文明共生融合,民族融合的步伐加快。蕴含统一因素。快。蕴含统一因素。 经济上经济上: 北方农业北方农业区仍是中国经济中心(北区仍是中国经济中心(北方经济的破坏和恢复交替出现);方经济的破坏和恢复交替出现);南方经济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得到开发。 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文化上:文化上:科技发展,科技发展,佛教佛教兴盛兴盛、道教、道教兴起,儒兴起,儒佛道佛道三教并立三教并立(三教会同或(三教会同或“胡汉文化交融胡汉文化交融”)。)。1
3、.宰相制度变迁宰相制度变迁(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汉武帝创立中朝掌握国家决策大权汉武帝创立中朝掌握国家决策大权,此后,此后中朝官员地位和权力不断提升,到东汉时已形中朝官员地位和权力不断提升,到东汉时已形成尚书台。到成尚书台。到魏晋时,三公已完全被架空魏晋时,三公已完全被架空,成,成为荣誉头衔,而为荣誉头衔,而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中成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宰相,为真正意义上的宰相,形成三省制。形成三省制。与秦汉相比与秦汉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是三个机构,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是三个机构,比三公以三位首长统辖大权,比三公以三位首长统辖大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进一步
4、加强了皇权。与隋唐相比,三省权力划分与隋唐相比,三省权力划分尚未制度化尚未制度化。二、魏晋南北朝二、魏晋南北朝政治史政治史2、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1 1)含义:)含义: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然后授官的制度。(3 3)评价:)评价: 形成之初形成之初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这一制度的实施,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这一制度的实施,中正官职为世家大族所把持,成为保证士族统治特权的制度中正官职为世家大族所把持,成为保证士族统治特权的制度, ,不不利于利于选拔人才和中央集权,同时也促进了世家大族的没落。选拔人才
5、和中央集权,同时也促进了世家大族的没落。(2 2)标准)标准: :家世、品德、才能并重家世、品德、才能并重-家世家世成为唯一标准成为唯一标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3.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背景:鲜卑族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鲜卑族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北魏北魏 早期汉化改革;早期汉化改革;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冯太后临朝听政,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冯
6、太后临朝听政,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2)改革:改革:前期前期(冯太后冯太后)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推行均田制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新的租调制。;设立三长制;推行新的租调制。 中后期中后期(孝文帝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制,移风易俗:迁都洛阳;实行汉制,移风易俗: 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3)性质:性质:一次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全面的一次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全面的 封建化改革。封建化改革。(4)影响影响(意义意义):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促进;促进 了鲜卑
7、族对汉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了鲜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 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王朝统治模式的转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王朝统治模式的转 化;推动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结束长期分化;推动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结束长期分 裂局面,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隋唐制度奠定了基础隋唐制度 渊源渊源 。1.农业:农业:耕作技术:北方旱地的耕作技术: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采用耕耙技术。 曹魏时,曹魏时,马钧马钧设计的设计的翻车翻车用于灌溉。用于灌溉。土地制度:均田制土地制度:均田制(北魏孝
8、文帝改革开始出现,隋唐发展,武则北魏孝文帝改革开始出现,隋唐发展,武则天时,逐步破坏。)天时,逐步破坏。)2.手工业:手工业:南北朝的南北朝的灌钢法灌钢法等,使中国冶炼技术和产量,在等,使中国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世纪以前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一直领先世界。北朝烧出成熟的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白瓷。民间手工业在此时遭受摧残。民间手工业在此时遭受摧残。 四川四川蜀锦蜀锦;南方青瓷;建邺、扬州造纸中心。;南方青瓷;建邺、扬州造纸中心。三、三、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经济史经济史3 3、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远、交通便利地方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远、交通便利地方形成形成了民间集市了民间集
9、市“草市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也实行行政管理(南齐书南齐书中提到中提到“草市尉草市尉”一一职)。职)。 从杜甫从杜甫蜀相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外柏森森。”的诗句中,我们可以获取的的诗句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是信息是 A A诸葛亮重视煮盐业诸葛亮重视煮盐业 B B诸葛亮发展织锦业诸葛亮发展织锦业 C C曹操实行屯田曹操实行屯田 D D孙权发展丝麻纺织孙权发展丝麻纺织 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5.中原人口第一次中原人口第一次南
10、迁南迁高潮:高潮:中原战乱,黄河中原战乱,黄河 流域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流域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大量汉族人口大量汉族人口 迁移到南方。迁移到南方。6.江南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的发展: 原因:北方由于战乱,人口的大量南迁,充实原因:北方由于战乱,人口的大量南迁,充实劳动劳动力,带来先进技术力,带来先进技术;民族融合,加速当地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加速当地经济发展;统治者推行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重农政策(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兴修水利)。 表现:工商业发展,出现建康表现:工商业发展,出现建康(南京南京)百万人口大城市。百万人口大城市。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1、: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春秋时过程:春秋时,江南初步开发;,江南初步开发;魏晋时,魏晋时,江南开始大规模开发;江南开始大规模开发;南北朝时南北朝时,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唐朝安史之乱后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移;五代十国时五代十国时,重心继续南移;,重心继续南移;南宋时南宋时,重心完全南移。重心完全南移。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经济发展的特点:发展的特点:(1)(1)江南江南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发展较快,中原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发展相对缓慢。这一时期,战乱多这一时期,战乱多发生在黄河流域,相对安定的江南开发较快。发生在黄河流域,相对安定的江南开
12、发较快。(2)(2)士族庄园经济士族庄园经济和和寺院经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族地主享有由于士族地主享有特权,佛教盛行,在江南开发过程中,士族庄园和寺院经济发展起特权,佛教盛行,在江南开发过程中,士族庄园和寺院经济发展起来,他们占有大量的土地与劳动力。来,他们占有大量的土地与劳动力。(3)(3)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战乱、分裂和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战乱、分裂和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都是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都是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4)(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民族融合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的重要特征。是魏晋南北朝的重要特
13、征。随着少数民族内迁,这些游牧民族把畜牧及其生产技术带到了中原随着少数民族内迁,这些游牧民族把畜牧及其生产技术带到了中原地区,牲畜饲养等方法逐步被中原汉人接受,他们也向中原汉人学地区,牲畜饲养等方法逐步被中原汉人接受,他们也向中原汉人学习农耕方法与生产技术,习农耕方法与生产技术,相互学习、影响,共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相互学习、影响,共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隋唐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发展,为隋唐的繁荣创造了条件。【知识延伸知识延伸】 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是魏晋南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最大特点最大特点。 1.科技:科技:(1)数学
14、:数学:南朝南朝祖冲之祖冲之,圆周率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准确到小数点后 七位数字七位数字(比欧洲早近千年比欧洲早近千年);(2)农学:农学:北朝北朝贾思勰贾思勰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我国现存 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最早最完整的农书。(3)地理学:地理学:北魏北魏郦道元郦道元著著水经注水经注,一部历,一部历 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 作。作。四、四、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文化史文化史2.2.宗教:宗教: 中原战乱不休,中原战乱不休,人民需要宗教的慰藉人民需要宗教的慰藉,统,统治者也努力宣传宗教。佛教大兴,道教也发展很快,治者也努力宣传宗教。佛教
15、大兴,道教也发展很快,儒学出现危机。儒学出现危机。3.3.书法:书法: 书法从书法从自发到自觉自发到自觉,楷书定鼎时期。,楷书定鼎时期。 原因:对汉末社会危机进行深刻思考同时,特立独原因:对汉末社会危机进行深刻思考同时,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自我表达的理想形式;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自我表达的理想形式;笔墨纸张的改进;笔墨纸张的改进; 代表:代表:王羲之王羲之( (兰亭序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一行书”) )、王献之等书法家。王献之等书法家。 4. 4.绘画:绘画:凸显个性的文人画萌芽;凸显个性的文人画萌芽;东晋东晋 顾恺之顾恺之:提出:提出“以形写神以形写神”理论,理
16、论, 擅长擅长画人物画人物( (女史箴图女史箴图、洛神洛神 赋图赋图) )。5. 5. 文学:文学:中国小说(志怪)的兴起中国小说(志怪)的兴起搜神记。搜神记。 汉代画家地位不高,无论宫廷画家和民间画家,姓名都少有流传。魏晋以下,出身于士大夫集团的专业画家登上画坛,代表人物为“六朝三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三杰”当中,仅顾恺之有作品摹本传世。 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原长349厘米 高25厘米原长572厘米 高27厘米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文化的特点的特点(1)(1)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具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具体明显的区别。
17、特别是体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南北文化差异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如南北民歌风格迥然很大,如南北民歌风格迥然不同;外来佛教及其艺术在南北的差距,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不同;外来佛教及其艺术在南北的差距,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迹;南方佛教艺术多由寺院组织完成,北方佛教艺术多由信徒制迹;南方佛教艺术多由寺院组织完成,北方佛教艺术多由信徒制作等。作等。(2)(2)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重要的文化成就,来自不同民族重要的文化成就,来自不同民族优秀分子的创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优秀分子的创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格。格。(3)(3)思想领域异常活跃。思想
18、领域异常活跃。道教官方化,崇佛与反佛斗争激烈,玄道教官方化,崇佛与反佛斗争激烈,玄学一度盛行,学一度盛行,儒道佛三教开始出现合流儒道佛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尤其是佛教,经历的迹象。尤其是佛教,经历了传入中国后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南北方的政治、经济领域中扮演了传入中国后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南北方的政治、经济领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也无不打上佛教影响的烙印。了重要角色,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也无不打上佛教影响的烙印。(4)(4)科技成果成就突出。科技成果成就突出。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贾思勰的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齐民要术、郦道元的、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等。等。1.1.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一个动荡的时代, ,也是一个发展的也是一个发展的时代时代, ,请用史实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5.3切线长定理听评课记录
- 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植树问题》听评课记录
- 生态物流服务合同(2篇)
-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十四课《第一次选择》听课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听评课记录1
-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角》听评课记录2
- 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听评课记录【含教学计划】
-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37、认识几分之一》听评课记录
-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5.4《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讲听评课记录
-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听课评课记录
- 《民航服务沟通技巧》教案第15课民航服务人员下行沟通的技巧
- 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公布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 矮小症诊治指南
- GB 10665-1997碳化钙(电石)
- 《克雷洛夫寓言》专项测试题附答案
-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重点内容学习PPT课件(带内容)
- 海信rsag7.820.1646ip电源与背光电路图fan7530、fan7602fan
- 板带生产工艺5(热连轧带钢生产)课件
- 2022年同等学力英语考试真题及详解
- 深度配煤掺烧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