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基本概念()_第1页
应急管理基本概念()_第2页
应急管理基本概念()_第3页
应急管理基本概念()_第4页
应急管理基本概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应急管理目录n突发事件概念与分类n应急管理体制n应急管理机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办事机构、地方机构、咨询机构n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应急救援执行体系n应急管理组织体目录n应急运行机制n预防与应急准备机制n监测与预警机制n信息报告机制n应急响应机制n应急处置机制n善后恢复重建与调查评估机制n资源配置与监管机制n新闻发布机制n合作参与机制目录n预案体系n总体预案总体预案n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n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n地方政府应急预案地方政府应急预案n基层单位应急预案基层单位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的概念突发事件的概念 n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将“突发事件”界定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

2、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的概念n突发事件有4个方面的含义:事件的突发性。事件发生突然,难以预料。事件的严重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事件的紧急性。事件需要采取应急措施予以应对,否则将出现严重后果。事件的类别性。我国把各种突发事件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类,从而有利于事件的分类管理。突发事件的类别n在我国,突发事件根据发生原因、机理、过程、性质和危害对象的不同分为四大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沙尘暴等气

3、象灾害,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震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农作物病虫害等生物灾害,共有五小类。突发事件的类别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交通运输事故,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城市水、电、气、热等公共设施、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火灾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与职业中毒、动物疫情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突发事件的类别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民族宗教事件、涉外突发事件、重大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等突发事件的级别n在我国,按照社会危害程度

4、、影响范围、突发事件性质和可控性等因素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4级,即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n社会安全事件是不分级的。这是因为社会安全事件不同于其他3类突发事件,其演进呈现出非线性的特点。社会安全事件经常会出现发展变化的“蝴蝶效应”。应急管理的概念应急管理的概念n“应急管理”一词来源于英文emergency management,是指政府、企业以及其他公共组织,为了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在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所进行的预防、响应、处置、恢复等活动的总称。n应急管理就是围绕突发事件而展开的预防(Precaution)、响应(Respo

5、nse)、处置(Handling)、恢复(Recovery)的活动。应急管理的概念n事前预防与应急准备阶段n事发预警与应急响应阶段n事中处置与应急救援阶段n事后评估与恢复重建阶段应急管理的概念应急管理的阶段应急管理的阶段应急管理的内容应急管理的内容预防与应急准备:预防与应急准备: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建立应急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建立应急体系、制定应急预案及完善应急体系、制定应急预案及完善应急保障系统等保障系统等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编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编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制定应急预案、准备应急资源、开展应急宣传、培制定应急预案、准备应急资源、开展应急宣传、培训与演练、制定应

6、急法律法规和政策训与演练、制定应急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各种应急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制定各种应急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开展风险隐患排查、进行安全技术研究开展风险隐患排查、进行安全技术研究预警与应急响应:预警与应急响应:突发事件发生时采取的行动。目突发事件发生时采取的行动。目的是快速应对事件发生,提高应的是快速应对事件发生,提高应急行动能力急行动能力 研判信息、紧急会商、启动应急预案研判信息、紧急会商、启动应急预案协调应急队伍和资源开展应急处置协调应急队伍和资源开展应急处置通报情况通报情况处置与应急救援:突发事件发生处置与应急救援:突发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目的是保护生命,后采

7、取的措施。目的是保护生命,使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减小到最使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减小到最低程度,有利于恢复低程度,有利于恢复开展应急救援行动,控制事态恶化和扩大开展应急救援行动,控制事态恶化和扩大疏散和避难疏散和避难评估与恢复重建:在应急处置结评估与恢复重建:在应急处置结束后立即进行,目的是使生产、束后立即进行,目的是使生产、生活恢复到正常状态或得到进一生活恢复到正常状态或得到进一步改善步改善 清理废墟、消毒、去污、评估损失、保险赔付、恢清理废墟、消毒、去污、评估损失、保险赔付、恢复生产生活、灾后重建复生产生活、灾后重建应急管理的特点n政府主导性n社会参与性n行政强制性n目标广泛性n管理局限性应急管

8、理的基本原则n基本原则n以人为本,安全第一n统一领导,分级负责n预防为主,防救结合n快速反应,协同应对n社会动员,全民参与n依靠科学,依法规范n信息公开,引导舆论应急管理的基本任务n防准备。要通过应急管理预防行动和准备行动,建立突发事件源头防控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制度,有效地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准备。n预测预警。及时预测突发事件的发生并向社会预警,是减少突发事件损失的最有效措施,也是应急管理的主要工作。n响应控制。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防止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是应急管理的重中之重。应急管理的基本任务n资源协调。应急资源是

9、实施应急救援和事后恢复的基础,应急管理机构应该在合理布局应急资源的前提下,建立科学的资源共享与调配机制,有效利用可用资源,防止在应急救援中出现资源短缺的情况。n抢险救援。确保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及时、有序、科学地实施现场抢救和安全转送人员,以降低伤亡率、减少突发事件损失是应急管理的重要任务。应急管理的基本任务n信息管理。突发事件信息的管理既是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的源头工作,也是避免引起公众恐慌的重要手段。应急管理机构应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如综合信息应急平台,保持信息的畅通,以协调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n善后恢复。应急处置后,应急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安抚受害人员及其家属,稳定局面、清理受灾现场、尽

10、快使系统功能恢复或者部分恢复上,并及时调查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和性质,评估危害范围和危害程度。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体制基本概念应急管理机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管理体制基本概念n2003年“非典”以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实现了从单一的抗灾救灾向综合性的应急管理转变,提出了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即应急预案建设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n根据国际国内形势要求,我国逐步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n应急管理体制是现代应急管理中管理主体的组织形式,是应急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履行应急管理职能,实现应急管理目标的组织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说,应急管理体制是指在人

11、员分工和功能分化的基础上,使应急管理者群体中的各个成员担任不同职务,承担不同责任,赋予其不同权力,共同协作,为实现应急管理共同目标而组织起来的管理系统。应急管理体制的内涵n应急管理体制是指为保障公共安全,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避免、减少和减缓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消除其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而建立起来的以政府为核心,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有机体系。n应急管理体制是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和应急预案体系的依托和载体,体制是指组织模式和主体相互权力关系的正式制度建构。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是指政府为完成法定的应对公共危机的任务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确定功能的应急管理组织结构和行政职能。应急管理体制的内涵n应急管

12、理体制主要是指应急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即综合性应急管理组织、各专项应急管理组织以及各地区、各部门的应急组织各自的法律地位、相互间的权力分配关系及其组织形式等,应急管理体制是一个由横向机构和纵向机构、政府机构与社会组织相结合的复杂关系,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的领导指挥机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日常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地方机构及专家组织等不同层次。应急管理体制确立的基本原则n统一指挥n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必须成立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有关各方都要在应急指挥机构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展开各项应对处置工作。n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从纵向看包括组织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体制,实行垂直

13、领导,下级服从上级的关系;从横向看同级组织有关部门,形成互相配合,协调应对,共同服务于指挥中枢的关系应急管理体制确立的基本原则n综合协调n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参与主体是多样的,既有政府及其政府部门,也有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基层自治组织、公民个人甚至还有国际援助力量,要实现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必须加强在统一领导下的综合协调能力建设。n综合协调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等保障力量,形成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统一的救援队伍系统、统一的物资储备系统等,以整合各类行政应急资源,最后形成各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参与的联动工作局面。应急管理体制确立的基本原则n分类

14、管理n由于突发事件有不同的类型,因此,在集中统一的指挥体制下还应该实行分类管理。从管理的角度看,每一大类的突发事件,应由相应的部门实行管理,建立一定形式的统一指挥体制n分级负责n分级负责明确了各级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责任。n属地管理为主n强调属地管理为主,是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地政府的迅速反应和正确、有效应对,是有效遏止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关键。应急管理机构设置n应急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应急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定位,它明确了体制内各应急管理主体的法律地位和职责以及相互间的联系方式。健全的应急管理体制必须有全面有力的管理机构作支撑n所谓应急管理机构是指制定应急管理政策,提供应急管理服务,处置突发

15、事件的公共组织。我国应急管理机构设置 n应急管理机构主要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办事机构、地方机构、咨询机构等。领导机构n国务院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n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应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n应急委员会下设若干个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或应急领导小组。这种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既负责专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又承担专项突发事件的常态管理。一般而言,政府发布一个专项应急预案,相对应的成立一个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工作机构n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是突发事件应对的工作机构,其职责是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事件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承担相关应急

16、指挥机构办公室工作,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同时指导、协助下级政府及其相应部门做好有关突发事件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办事机构n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必要在其内部设立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综合办事机构,负责应急管理日常工作。n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规定:国务院办公厅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设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务院总值班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地方机构n地方各级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应急处置重点是先期处置、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的组织领导工作。n街

17、道、社区、乡镇等基层政府建立突发事件工作机制和责任部门,有些特殊行业的突发事件的信息员要设置到社区、行政村。咨询机构n国内外大量事例表明,应对突发事件除了健全的管理体制,灵活的社会参与机制外,设置咨询机构,建立应急管理专家制度十分必要,让应急管理专家参与处置与预防工作,可以为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应对决策出谋划策,起参谋作用。专家组的主要职责是: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决策咨询和工作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技术援助工作。n县级以上政府及部门设立这类咨询机构。江苏省领导机构山东省应急管理委员会办事机构山东省应急办公室工作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办事机构市应急办办事机构区县应急办办事机构乡级应急办领导机构

18、市应急管理委员会领导机构县应急管理委员会自然灾害指挥中心(市民政局)事故灾难指挥中心(市安监局)公共卫生事件指挥中心(卫生厅)社会安全事件指挥中心(市公安局)自然灾害指挥中心(省民政厅)事故灾难指挥中心(省安监局)公共卫生事件指挥中心(省卫生厅)社会安全事件指挥中心(省公安厅)专家组工作机构应急指挥中心专家组山东省山东省应急机构山东省应急机构n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应急委)是全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主任由省长担任,常务副主任由省委专职副书记担任,副主任由省委、省政府和济南军区有关领导担任,成员由省有关部门(单位)和省军区、省武警总队负责人组成。n省政府办公厅内设的

19、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政府应急办),是省应急委的办事机构,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和服务监督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山东省应急机构n地方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其设立的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本级突发事件领导机构的日常工作。n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建立健全 小时值班制度,根据需要设立或确定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山东省应急机构n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自然灾害类由省民政厅牵头;事故灾难类由省安监局和相关部门依据其职责牵头;公共卫生事件类由省卫生厅牵头,社会安全事件类由省公安

20、厅牵头)。n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事件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省政府有关决定事项;承担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的工作;及时向省政府报告重要情况和建议,指导和协助各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单位)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山东省应急机构n专家组。省政府根据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应急管理专家组,建立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库,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和技术咨询,必要时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应急委专家组秘书处为专家组提供服务和组织管理。应急救援队伍体系n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构成n应急救援指挥体系n应急救援执行体系应急救援指挥体系n我国现有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基本是

21、由政府领导牵头、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临时性机构,但在应急救援中仍然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效率性。n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不同于应急委员会和应急专项指挥机构,它具有现场处置的最高权力,各类救援人员必须服从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命令,以便统一步调,高效救援。应急救援执行体系n武装力量根据我国军队处置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军队主要参与处置军事冲突突发事件、协助地方维护社会稳定、参与处置重大恐怖破坏事件、参加地方抢险救灾、参与处置社会安全事件等5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n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在突发事件多样性、复杂性形势下,靠单一救援力量开展应急救援已不适应形势需要。大量应急救援实践表明,改革应急救援管理模式,组建一

22、支以应急救援骨干力量为依托,多种救援力量参与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势在必行。应急救援执行体系n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在我国,已建立了包括医疗救护队伍、重大动物疫病防治队伍、消防队伍、煤矿救护队伍、地震救援队伍等专业救援队伍。n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例如,各种社会组织,企业以及各类由政府或有关部门招募建立的由成年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等应急管理组织体系n突发事件的应对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应急管理机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动员和吸纳社会各种力量、整合和调动社会各种资源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形成社会整体应对网络,这个网络就是应急管理组织体系。n政府及其部门。政府及其部门作为公共管理者和社会服务的提供者,拥有其他组

23、织不可比拟的大量社会资源,领导、组织全社会构建应急管理体系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职责。n企业组织。企业组织是社会基本经济单位,是社会生产和经营的主体,也是社会基础细胞和根本物质来源之一应急管理组织体系n非政府组织。所谓非政府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社会组织,包括各类群体组织和民间社团等。n社会公众。社会公众是突发事件的主要威胁对象,他们既是受保护的对象,也是应急管理活动的积极参与者。n国际社会。一方面,各国政府现在面对的很多突发事件都具有世界性、国际性,如区域冲突、局部战争、金融危机、食品安全、偷渡贩毒等跨国界突发事件,以及危害各国安全的自然灾害,这些突发事

24、件的有效应对活动都需要各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全面合作。另一方面,在一国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尤其是重大灾难时,通过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为受灾国输送大批急需的食品、药品等应急物资和相关救援人员,应急运行机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机制”有时也称“运行机制”、“工作机制”、“运作机制”机制的概念n简单地说,机制就是制度加方法或者制度化了的方法。n机制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有效的、较为固定的方法,应急管理的工作机制,不因机构负责人的变动而随意变动,而单纯的工作方式、方法是可以根据个人主观随意改变的。应急运行机制的一般内容n应急运行机制应当涵盖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环节。1、

25、预防与应急准备机制n预防与应急准备机制是指灾情发生前,应急管理相关机构为消除或者降低突发事件发生可能性及其带来的危害性所采取的风险管理行为规。预防与应急准备机制的一般流程及控制如下:n(1)降低脆弱性。脆弱性是社会承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主要标志,具有不可控。n(2)开展风险管理。对其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开展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责任主体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在此基础上进行等级划分,以确定管理的重点,建立风险隐患数据库,必要时向社会进行公布1、预防与应急准备机制n(3)做好应急准。当某类突发事件在某个地区或者某一领域频发,或者依靠预测发现事件危害不可避免时,管理者应做好应急

26、准备工。n人力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预案保障。2、监测与预警机制n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机制,是指应急管理主体根据有关突发事件过去和现在的数据、情报和资料,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的方法技术,对某些突发事件出现的约束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等作出科学的估计与推断,对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进行估量和发布,随时提醒公众做好准备,改进工作,规避危险,减少损失。n主要的功能在于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信息确认与发布等。2、监测与预警机制n从工作流程上把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分成监测报告、分析评估和预警公告三部分。n由各个险种防治部门设立的专门监测站、台、所完成原始信息收集和初级处理,随后迅速向专业的

27、突发事件评估机构传输,评估机构对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作出评估结论,以报告或通报的形式上报相关部门,经决策审批后的权威信息由各个险种的防治部门以及政府新闻主管部门进行预警信息发布。2、监测与预警机制n我国目前预警机制建设现状我国将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规定。3、信息报告机制n信息报告是指灾情发生后,突发事件管理的相关主体针对灾情信息报告的职能规定模式,将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准

28、确、全面地报送给突发事件管理决策机构,使突发事件管理的决策指挥机构能够获得信息以及事件发展变化趋势,为科学、正确的决策指挥提供有效保障。3、信息报告机制n信息报告的一般流程在我国,按照应急管理工作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地政府是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各级政府负责向上一级政府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具体到运行机构上,则主要由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各级突发事件专业险种防治部门承担,各级应急管理办公室是突发事件和灾情信息的综合处理机构,并承担向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或者专业应急指挥机构报送信息,辅助决策指挥的职能。3、信息报告机制n信息报告制度又可分为纵向分级报告制度与横向信息通报制度。n(

29、1)纵向分级报告制度。是指在纵向上,按照分级报告的原则,灾情信息收集与一线减灾单位在获得灾情信息后,在向该险种上一级专业防治部门报告的同时,向本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各级应急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灾情信息的汇总、分析和处理工作,在达到一定级别的突发事件程度时,由本级应急管理办公室向上级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必要时,报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3、信息报告机制n由各级应急管理办公室与各级专业险种防治部门形成的“双线同报、交互通报”的信息报告模式,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灾情信息,从而保证对灾情信息的及时处理,有效保障对突发事件处置的决策指挥;同时,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可以对各类灾情报告进行指导,形成标准统

30、一的、规范化的、便于操作的灾情报告制度,能够有效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3、信息报告机制n(2)横向信息通报制度。是指在横向上,掌握突发事件信息的机构还需向其他的关联机构进行信息通报。当灾情可能对事发地产生较为严重影响的时候,掌握灾情信息的机构除了要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外,还要及时通报给事发地政府或其他管理机构,以便尽快作出反应。3、信息报告机制n信息报告的规范化管理n应急管理的信息报告有着严格的要求、明确的规定和规范的程序。在报告内容与形式上要求及时、准确、简约、规范。因此,对灾情信息的报告内容、报告形式和格式,以及报告时限等方面要作出统一的、明确的规定,做到灾情信息内容真实、要素完整

31、、重点突出、表述准确、文字精练。同时,要注意做好突发事件的续报,确保信息连续性、完整性。要建立信息报告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结合实际,依据应急预案,研究制定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的工作程序,把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4、应急响应机制n应急响应机制是指社会组织或公众就发生的突发事件向突发事件管理系统报警,应急管理系统针对社会组织或公众的报警作出反应的有关主体功能的规定及其运行模式。4、应急响应机制n应急响应模式。针对目前报警号码多且分散并存的现状,建立合理的响应机制应该以消除众多应急报警中心之间的界限、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为指导原则,成立应急联动中心或者110接警中心,建立统一接警、分类分级调度、统一

32、监督管理的接警与调度分离的的模式。n统一报警号码n分类分级调度。分类调度是指各灾种防治部门都有自己的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所属灾种的警情应急调度;分级调度是指应急联动中心负有综合调度职能,是一级调度中心,各专业指挥中心是二级调度中心,各专业指挥中心可视情况再延伸出多级调度部门。5、应急处置机制n应急处置机制是指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或者公共组织为了尽快控制和减少事件造成危害而采取的应急措施,主要包括启动应急机制、组建应急工作机构、开展应急救援、适时公布事件进展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原则n1、以人为本。n2、快速反应。n3、统一指挥。n4、依法行政和科学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主体n突发事件发生后,事件发

33、生单位、社区、村(居)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必须快速作出反应,指派本单位救援队伍或者本辖区有关力量进行先期处置,迅速救人,控制危险源和现场,疏散现场人员,并组织群众自救互救,立即向当地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者应急机构、专项应急机构及其有关部门报告并随时报告事态发展情况。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主体n县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应急机构、专项应急机构接到突发事件的报告后,有关领导和人员必须立即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紧急救援工作需要,设立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n现场指挥部由事发地人民政府、主管和责任单位、有关应急救援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人任指挥长,抢险工作现场指挥由责任单位

34、、公安、消防等主管和负责人担任,特大、重大突发事件的现场指挥长分别由国务院、省特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指定。应急处置主要程序n1、接报研判。应急管理或者职能部门接到事件报警后,要详细记录,包括报告单位或个人、时间、地点、事件类别和规模、危害程度、可能演变的方向等,值守人员要对以上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及时报告领导和上级机关,决策者要有敏感意识和审时度势能力,及时决断。n2、启动预案。应急决策作为非程序性决策,要求处置者在有限的时间、人力、物力、技术约束条件下,迅速对事件类别级别、严重性紧迫性和变化趋势作出快速决策,成立或启动应急机构,向有关对象发出预警,在确定事件级别以后,启动相应预案,必要时

35、向社会预警,调动应急资源及时开展处置,各种力量立即投入应急状态。如果事件级别升级,事发地人民政府应该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应急处置主要程序n3、救援处置。事发地人民政府在迅速上报信息同时,要迅速赶到现场实施救援,先期处置,防止事态扩大,要迅速控制危险源,封锁现场,实行交通管制。应急处置措施是事发地政府的一种行政权力,带有强制性和规范性,既要保证在事件发生以后快速高效处置,减少损失和危害,又要不因滥用权力损害公民权利和利益,具体措施的使用一般主要有以下3点。n(1)救人措施。现场指挥部成立后,要组织各种力量开展处置,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应急救援要保障营救

36、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确保不发生新的伤亡事故。现场指挥部要科学制定救援或者处置方案,实行谁拍板谁负责,各级各部门必须服从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专家要参与现场指挥部工作,提出决策建议。应急处置主要程序n(2)控制措施。事件发生后,指挥部要迅速查出并控制危险源、危险区域,划定警戒线,确定处置重点,控制事态蔓延,消除发生次生灾害的隐患,为事件处置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社会安全事件发生以后,还要维持正常社会秩序,保持大局的稳定。n(3)保护措施。事件发生后,要对重要应急物资、重点单位、重要部位进行保护,合理分配应急资源,防止人为破坏和不可抗力影响。应急处置主要程序n在应急处置中需要迅速调用各种应急物

37、资,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职。要注重发挥解放军、公安干警、武警等力量的突击队作用,发挥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队伍骨干作用,组织抢修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公共设施,提供避难场所、医疗卫生保障等措施。同时还要注意稳定社会秩序,依法严惩垄断资源、哄抬物价、欺行霸市等各类干扰应急处置工作的行为。n应急处置结束以后,针对不同类型事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危险源监测,防止衍生灾害发生。6、善后恢复重建与调查评估机制n突发事件的善后恢复和重建与调查评估是指突发事件被控制后,政府及其部门以及社会力量致力于恢复工作,尽力将社会财产、基础设施、社会秩序和社会心理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n物质方面的恢复物质方面的

38、恢复与重建工作主要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等方面各种设施的恢复和重建;社会方面社会方面的恢复与重建工作主要是法律和社会秩序的恢复和重建,恢复正常的法律秩序,恢复正常的生活、生产以及工作秩序;精神方面精神方面的恢复主要是对社会公众特别是突发事件当事人与受灾者提供精神和心理救助。善后恢复和重建工作流程(1)成立恢复小组。恢复小组成员来自政府及其资金、项目、技术管理部门,还要有评估专家、利益相关者参加,并明确各自职责。(2)确定恢复目标。收集储备事件发生的危害程度、灾后资源需求等资料,进行评估和规划,在此基础上确定恢复目标,目标的确定既要考虑恢复灾前水平,又要考虑抓住机遇,为灾后发展提供后劲的措施,乃至实现

39、组织管理结构重组。(3)制定恢复计划或规划。恢复目标和对象确定后,就要安排恢复秩序、分配恢复所必需的资源,制定补偿政策和激励机制,建立恢复工作中团队、个人及其相互联动的机制。(4)实施。在突发事件事后恢复和重建工作中,地方政府必须承担主要责任。受影响地区的人民政府应组织实施善后工作计划,依据计划或规划,有步骤分阶段恢复灾后生产生活秩序,恢复社会政局稳定。善后恢复应注意的两个问题n(1)社会心理救助机制n(2)社会支持系统问题 首先是政府的援助机制, 其次,建立健全社会援助机制。调查与评估n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事故处置主体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适时开展事故调查与评估n1、事件调查事件调查的主要

40、内容是事件的基本情况、应急处置措施及效果、分析事件诱发原因、应急处置的经验教训及启示、事故责任认定及处理意见、改进措施等。调查结果形成书面报告,作为责任追究、工作改进的重要依据,向处置突发事件的本级政府和上级政府汇报。调查与评估n2、事件评估对事件处置工作进行评估的主要内容有:事件发生后应急主体的反应速度、应急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信息沟通的有序性、救援措施实用性以及事件可避免性。n3、区别与联系。调查与评估区别在于主体不同,调查主体是政府及问责部门或者司法机关,评估主体除了政府及其部门外,也可以是中介机构、学术机构。内容侧重不同,调查内容侧重事故灾难类的诱发原因、行政问责及工作建议,评估侧重于应

41、急体系、应急能力的评价。但两者内容可以部分重叠,互为借用。7、资源配置与监管机制n(1)资源配置机制n充分有效利用应急资源是保障应急体系正常运转的必要环节。应急资源管理既要考虑资源数量、质量,还要考虑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划布局,使资源保持在最佳配置状态,做到有备无患。n资源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资金资源管理机制、物资资源管理机制、信息资源管理机制、技术资源管理机制等。7、资源配置与监管机制n(2)资源监管机制n资源监管贯穿应急管理全过程,通过纠正偏差,改进制度,排除干扰,促使应急管理体系正常运转。通常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内容: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8、新闻发布机制n新闻发布是指政府依据法

42、律法规要求,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和处置结束后,就突发事件基本情况、应急措施及现状等情况,通过主流媒体及时、准确、全面地向社会公众进行发布和报道。n事件信息披露(除涉及国家安全、有重大影响公共利益和个人隐私外)是应急工作各主体方信息沟通主要内容之一。n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应当确定新闻发言人,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统一、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信息。9、合作参与机制n突发事件处置范围、危害程度难以确定,带来处置工作难度,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外在力量协同作战。它包括常态和非常态下的协作。常态下合作主要是工作交流、信息共享等。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各方相互支持,良性互动。n周边合作机制。它是指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可能发

43、生时,承担主体处置职能的一方与其周边各方共同应对的形成机制。n社会参与机制。社会参与机制是指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加应对工作所遵循的措施和程序。预案体系预案体系n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n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n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居委会、村委会等法人和基层组织制定预案体系国国家家总总体体预预案案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国家专项应急预案 地方政府应急预案地方政府应急预案 国家部门应急预案国家部门应急预案 基层单位应急预案基层单位应急预

44、案 国家总体应急预案(1个)n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适用于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或需要由国务院负责处置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由国务院制定并公布实施。国务院根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级别,相对启动总体预案,采取应对措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严重程度处于级(特别重大)时,一般国务院出面进行应对,其他除了特殊情况外,由部门和省级政府应对。 国家专项应急预案(25个)n专项应急预案是政府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

45、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由有关部门牵头制订,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印发实施。国家专项应急预案(25个) 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国家专项应急预案 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国国家防家防讯讯抗旱抗旱应应急急预预案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国家突家突发发公共公共卫卫生生应应急急预预案案国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家自然灾害救助应应急急预预案案(2525个个)国家部门应急预案(60个)n国家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印发,报国务院备案。国家部门应急预案 国家部门应急预案国家部门应急预案(60(60个个) )铁路防洪应急预案铁路防洪应急预案草原火灾草原火灾应应急急预预案案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