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共享精品-】_第1页
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共享精品-】_第2页
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共享精品-】_第3页
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共享精品-】_第4页
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共享精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系刘茂玲第一节 成年期疾病概述 一、概念通常人们把成年以后易患的一些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肿瘤、糖尿病及肥胖症等称为成年期疾病adulthood diseases,AS。虽然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大多出现在成年期,但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这些疾病与人类的生活行为和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许多成年期疾病是儿童期隐患的暴露或疾病的继续,致病的危险因素往往自幼年形成,如不及时干预、纠正,大多可持续终生。 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特征的疾病可视为慢性病:1患病时间长期;2病后留下功能障碍;3疾病的原因常引起不可逆的病理变化;4

2、因病情不同需要不同的医疗处置;5因病情差异需要不同的康复训练。慢性病概念definition二、成年期疾病与慢性病慢性病与急性传染病的比较comparison区别点慢性病急性传染病病因病因不甚明确有特异的生物学病因病因预防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干预措施,直接效果不明显,需要长时间评价、观察特异性预防有效,直接效果明确、迅速、可测量发病机制复杂、不容易阻断相对单纯、容易阻断病程及所需的卫生服务长、甚至终生带病,需要持续性的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短,治愈或死亡,所需服务时间较短传播多无传染性,人群预防与个人预防结合,人群预防正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但效果尚不突出具有传染性,人群预防效果、效益极佳,预防手

3、段以公共卫生人员和政府的行为为主预后多器官、多系统损害,需要持续性、综合性的康复服务多数后遗症少,需要单一的躯体功能康复符合慢性病特征的疾病包括:Common chronic diseases: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理异常和精神病慢性肝肾疾病其他各种器官的慢性, 不可逆性损害疾病死亡原因及构成心脑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高血压冠心病中风hypertensioncoronary heart diseaseStroke主要指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病、风湿热及风湿性心脏病等。肺癌乳腺癌恶性肿瘤

4、malignant tumors lung cancerbreast cancer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1年,2/3的肿瘤都会发生在开展中国家,这种趋势在中国已经开始显现。糖尿病diabetes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资料说明,糖尿病的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以及对总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已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第三位;糖尿病造成的死亡,居当今世界死亡原因第5位。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ICD-10) mainly death causes2005死亡原因(市)死亡专率 (1/10万)构成死亡原因(县)死亡专率 (1/10万)构成恶性肿瘤126.022.9呼吸系病123.823.5脑血管病116.621

5、.2脑血管病111.721.2心脏病98.217.9恶性肿瘤107.120.3呼吸系病69.012.6心脏病62.111.8损伤及中毒45.38.3损伤及中毒44.78.5消化系病18.13.3消化系病17.13.2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13.82.5泌尿生殖系统7.01.3泌尿生殖系病8.61.6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6.21.2精神障碍5.21.0肺结核2.90.6神经系病4.60.8精神障碍2.30.4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肿瘤、糖尿病及肥胖症等成年期疾病都是慢性病。 大多数慢性病病因不明,其发病与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肺癌肝硬化血压胆固醇糖尿病运动家

6、族史吸烟体重血压胆固醇糖尿病吸烟体重家族史吸烟饮酒局部成年期疾病的危险因素三、成年期疾病与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life style): 是指与生活条件有关的、并能对其作出反响和以某种方式利用这些条件的人类活动。广义上是指人们为满足生存和开展而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模式和根本特征。狭义上是指人们的物质和文化消费方式。 第一类是与维持正常生理需要的行为的偏离,如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性乱、性变态行为等;第二类是与正常生理需要没有密切关系的各种消闲行为,如吸烟、饮酒、吸毒、高危体育活动、赌博行为等;危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第三类是对健康的无视,如不讲究日常生活卫生、不卫生的性行为、缺乏运动、拒绝采取平安措施

7、、拒绝参与需要的健康检查等;第四类是不正确的保健行为,如迷信行为、乱用、滥用保健品和治疗药物,这类行为以保健为目的,但其结果是导致健康损害;危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第五类被称为致病性行为模式disease producing pattern,如A型行为type A behavior和C型行为type C behavior。第六类是蓄意自伤和自杀行为,导致对健康和生命的直接损害。 与成年期疾病关系比较密切的:越来越多的美味食品诱使人们进食过多的高热能、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由于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体力劳动时间减少,强度减轻,特别是电视和电脑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久坐不动;经济条件改善,使

8、一局部人追求刺激性消费,吸烟、酗酒等成瘾行为增多;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环境和生活紧张使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上升。 生活方式疾病: 人们把一些与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相关的成年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单纯性肥胖症,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病等称为生活方式疾病。 四大因素与八种主要死因的关系中国一岁以上男女合计 死 因 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 保健服务 人类生物学 心脏病 47.6 18.1 5.7 28.6 脑血管病 43.2 14.8 6.0 36.1 恶性肿瘤 45.2 7.0 2.6 45.2 意外死亡 18.8 67.6 10.3 3.4 呼吸系病 39.1 17.2 13.3 30.5 消化系病

9、 23.8 19.5 28.4 28.4 传染病 15.9 18.9 56.5 8.8 其 他 8.7 19.6 18.9 52.9 合 计 37.3 19.7 10.9 32.1四个主要因素对病伤死亡的作用美国任何生活习惯和行为特征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儿童早期的生活经验不但直接影响其当时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还会影响到成年乃至终生的生活质量。 成年期的许多疾病在儿童期就已经开始发生;目前国内外对成年期疾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即使能对极少数患者进行治疗,如实施心脏手术等,但由于费用和技术要求均极高,很难在人群中广泛推广。这都使成年期疾病成为终生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和

10、生活,而且影响社会劳动生产力,并给个人、家庭和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从儿童期开始预防成年期疾病的隐患或发生十分重要。如果能够从小通过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推迟我国人口中成年期疾病的发病年龄,降低其发病率,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6种根本的行为习惯 一日3餐定时定量并少吃零食;每周最少作3次有氧运动;每晚睡眠不小于8小时;不吸烟;保持体重在正常状态;不饮酒(成人饮酒不过量)。 四、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的依据 美国Bogulasu心脏研究中心通过大量尸检和临床追踪也发现,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都起始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并且已经出现靶器官的病理改变。例如,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主要表现

11、形式,虽然冠心病在中年以后才出现临床病症,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从儿童早期就已经开始,而且这个过程与升高的血浆胆固醇水平有相当密切的联系。有资料报道,3岁时主动脉脂质条纹已比较明显,10-20岁时冠状动脉血管的纤维斑块已开始出现。提示,冠心病的局部危险因素在儿童期即可存在并且能加剧儿童动脉粥样硬化开展的病理过程。儿童血压、肥胖和血脂谱水平与成年期有很大程度相关性,即血压、肥胖和血脂谱水平有明显“轨迹现象,儿童期血脂谱处于同年龄段较高水平者,成年后仍处于相同位置。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大多在儿童期形成。 五、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的意义保护儿童少年的健康生长降低成年期疾病的发生促进老年期生活质

12、量的提高第二节 原发性高血压一、概述一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常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 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 性疾病。 高血压既是一种疾病,又是其它心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在大局部国家中约有20%的成年人受到影响,是值得关注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独立疾病,占高血压中的95%以上;继发性高血压: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在高血压中缺乏5%。70%以上继发性高血压由肾脏疾病引起。 二我国高血压的流行特点1患病率呈上升趋势1959: 5.11% , 3000万1979

13、: 7.73% , 51%, 5900万,1991:11.88% ,54%, 9400万,2004: 18.8%, 31 , 每年新增:600多万,另有150万人死于由高血压引起的中风。知晓率:30.2%,治疗率:24.7%,控制率:6.1% 高血压现患病人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 高血压患者占全国人口比例及患者类型图2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自东北向西南递减,但近年农村高血压患病率快速上升, “城乡差异 明显减弱。 3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并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集中于老年人口;但近年来年轻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

14、的增加趋势比 老年人更明显, 具有年轻化趋势; 体力劳动者患病率 低于脑力劳动者。 美国人摄入食品的改变(19631976年) 物 品 改变量% 各种腌制品 减少26.5 奶和奶油 减少20.5 牛 油 减少36.2 蛋 类 减少13.2 动物脂肪和油 减少51.2 植物脂肪和油 增加63.9 (美国农业部统计资料)非心血管病心血管病脑卒中冠心病比一九八年减少的百分比1968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020304050 01968年至1982年美国心血管病和非心血管病年龄调整死亡率的百分比变化 资料来源: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

15、th Statistics 三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 遗传环境1、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2、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1高盐饮食 食盐中的钠离子是促使血压升高的因素。人群的人均食盐摄入量越多,高血压的发病危险性也越高。中国人群膳食食盐摄入量高于西方国家,北方人群约为每天1218g,南方人群约为每天78g,均超出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每天6g以下的标准。 居民与居住地区 每日人均摄盐量g 高血压患病率% 阿拉斯加居民 小于4 几乎没有 中国西南山区居民 交通不便,食盐缺乏 几乎没有 中国青海的藏族人 吃食盐较少 35 中国广州、福州等地区 67 5 中国西藏地区居民 不详(习

16、惯喝盐茶) 21 马绍尔岛土著人 7 6.9 美国人 10 14 日本南部居民 14 21 日本北部秋田居民 26 SBP18.7kPa 者,高达84% DBP12.0kPa 者,高达39% 表2 不同地区居民每日人均摄盐量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2超重和肥胖 超重人群患高血压的危险性比正常人群高35倍,如果能预防和控制超重,将使高血压的发病人数减少30%。3过量饮酒 大量研究说明,过量饮酒使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升高。男性持续饮酒与不饮酒者比较,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40%。 4缺乏体力活动久坐生活方式者与同龄对照者相比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20%50%。规律和至少中等强度的需氧体育运动,对预

17、防和治疗高血压有益处。5长期精神紧张国内外已有心理社会应激或内向压抑愤怒,造成血压升高或高血压患病率增加的人群研究报道。 四高血压的诊断标准WHO1999年 SBP(mmHg) DBP(mmHg)理想水平 120 80正常 130 85正常高限 130-139 85-89高血压级(轻度) 140-159 90-99 级(中度) 160-179 100-109 级(重度) 180 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五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 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等; 2、并发症的表现高血压的并发症靶器官 心脏 心绞痛,心肌堵塞,心力衰竭脑 短暂性缺血性发作,脑出血,脑病,

18、脑血栓形成肾 肾血管病,肾细、小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 加重高血压动脉 阻塞性病变,主动脉夹层别离二、高血压早期预防的依据 近些年的研究说明,高血压的发生始于儿童期。其主要依据是:儿童期血压存在轨迹现象,即血压处于人群某一百分位处的儿童,经一段时间后,其血压仍保持在原相对百分位数不变;儿童期存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患病儿童不仅表现为血压偏高,血压随年龄升高幅度较大等,而且少数儿童还可出现高血压病的临床征象;钠盐摄入、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以及缺乏运动锻炼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常自幼形成。 高血压离你的孩子有多远? 我国有两亿以上的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他们是祖国的花朵与未来。儿童的健康问题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关

19、心和重视。贵州省人民医院不久前对省城贵阳市7所中小学9913名学生进行体检,结果发现有465名学生的血压不同程度偏高,发病率达5.16%。有资料说明,北方相对富裕地区的儿童高血压的比例更高。个案110岁的倩倩今年上小学三年级,爱唱爱笑,特别可爱。倩倩的妈妈岁时才有了这个宝贝,从出生以来对她呵护有加,什么有营养给她吃什么,什么好吃给她买什么,一心希望她健康成长。没想到的是,上学期学校进行健康普查时,倩倩被查出患了儿童高血压!倩倩的妈妈非常纳闷:“我女儿平时很正常,根本就没有表现出生病的样子,怎么会患儿童高血压呢? 个案2晓松最害怕过周末。他说:“到了周末我不得不完成许多课外作业,累死了,我多想象

20、其他小朋友那样玩呀。 晓松出生在一个高知家庭,父母视假设掌上明珠,为了让孩子将来有长进,对他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求学习成绩优异,还希望他多才多艺。于是,父母替晓松报名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国画、口才、书法班等,实际上,这种紧张的生活早在五年前就开始了。“我6岁时妈妈就逼我学拉小提琴,我不想拉时就挨打呢。晓松委屈地说。和倩倩一样,晓松也是在学校组织体检时才被查出患上儿童高血压的。 贵州省人民医院儿科专家王予川说:“很多人都不知道儿童高血压,由于原发性儿童高血压没有病症,或者病症较轻,所以大局部家长既不知道孩子患上高血压,也就谈不上重视孩子的高血压。 据介绍,贵州省人民医院近期通知被查出的4

21、65名血压不同程度偏高的孩子复诊,但只有67名家长带着孩子去复查,而这67名儿童的家长中,只有一人粗略知道什么是儿童高血压。 王予川说:“学校、家长对儿童高血压的认识远远不够,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儿子从小到大我从没发现过他有什么不正常,结果他二十三岁大学毕业时被查出有高血压。我无视了高血压可能出现的家族遗传,没有尽早干预,现在他只有终生服药来控制血压了。目前贵阳市的中学都设立了血压检查,但所有的小学都没有开展血压检查 贵州省人民医院对体检出的465名血压偏高的儿童建立了档案,并通知他们回医院复诊,但仅有67人复诊 一名偏胖的儿童正在运动 贵州省人民医院的一位医生正为一各患儿童高血压的学生量

22、血压有资料说明,美国和日本儿童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14.1和13.3;我国北京儿童医院和延安医院对5000名6-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血压普查时,发现血压偏高者占9.36。三、儿童血压的测定方法 国内外均统一要求根据受测儿童上臂的长度和围度选择袖带。所选袖带气囊的宽度应覆盖上臂长的2/3,长度包绕上臂1周,无短缺和重迭现象。另外,儿童血压有较大的日间、日内波动。为了能记录到恒定的血压值,每次测量应连续进行3次,取其中最接近的2次的读数的平均值作为被测者的血压值。此外,对初次测量发现的血压偏高者,需在不同日期复查3次以上, 持续增高者才能 确定为高血压。 三、儿童高血压的筛检标准 WHO高血压与

23、冠心病专家委员会曾在1959年提出过一个涉及儿童青少年的血压正常值上限:12岁以下为18.0/11.3kPa135/85mmHg13岁以上为18.7/12.0kPa140/90mmHg四、影响儿童血压的因素 1.遗传因素:微效基因一主基因共同遗传模式;2.生长发育 儿童血压随着生长发育而增长; 3.体重 几乎所有的研究都一致指出,不管儿童还是成年人,其体重和体重指数(BMI)均与血压呈显著正相关,肥胖和超重是血压升高和高血压患病率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4.膳食 高盐饮食,饮食中含过多的饱和脂肪酸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可使血压升高; 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是家畜肉和乳类的脂肪,还有热带植物油如棕榈

24、油、椰子油等; 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油品为:橄榄油、芥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黄豆油、葵花油等。 脂肪摄入量较高的民族其儿童的血压平均值亦高于摄入脂肪少民族的儿童。 而优质蛋白质和充足的钾、钙那么可对抗高血压。 5.体育锻炼 已有研究说明,经常参加锻炼的儿童的收缩压低于不锻炼和较少锻炼者。 世界心脏联盟“年轻的心全球心脏健康调查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岁至岁群体中六成以上不参加健身运动,在岁至岁的群体中,这个比例高达九成以上。很多学龄的孩子们除了每周两节体育课外,几乎没有任何体育活动。 6.其他因素 情绪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因素可使血压升高。噪声也可造成一时性高血压,但也有研究认为长期的噪声

25、具有慢性升压作用。此外,吸烟、饮酒均与血压呈正相关。五、儿童期高血压早期预防策略 包括儿童群体预防和高危人群预防两方面。 1群体预防策略 即一般性预防;对象:主要是针对普通儿童人群或称为健康儿童人群;目的:宣传高血压预防的有关知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内容有:对儿童青少年进行高血压预防的健康教育; 倡导摄人合理膳食、积极锻炼和规律的作息制度等健康的生活行为;应注意控制钠盐的摄人,每人每天食盐摄人量以不超过5g为宜。对于肥胖儿童应通过控制饮食和锻炼来积极减肥。此外,还应戒除吸烟、酗酒等不健康行为; 定期测量血压。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定期体检制度,最好每学期测量血压一次。 2. 高危人群预防策

26、略 高危人群预防也称为特殊预防,主要对象包括已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儿童、已有高血压倾向的儿童和有较高高血压易患性的儿童。 原发性高血压儿童: 指血压持续超过所采用的筛检标准P95或P90值,在排除继发性原因后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对于这些儿童,如无明显自觉病症,原那么上不考虑用药物控制血压,而应积极采取行为疗法。降压了行为疗法主要内容有: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但要适度,不能过于剧烈; 控制饮食。钠盐摄人最好控制在2.5g日以下,减少膳食脂肪摄人; 肥胖者必须减肥,但应在科学指导下; 合理的作息制度,保持心情偷快。 对已有明显病症的原发性高血压儿童除采用行为疗法外,可考虑给予缓利尿剂等适当药物进行

27、治疗。高血压倾向儿童:指血压虽未超过筛检标准但处于同年龄、同性别血压高位大于P85或P80值,并且有高钠盐摄人和肥胖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儿童。对于此类儿童要定期复查血压,并进行血压的行为干预。行为干预内容除每日钠盐摄人小于5g外,其他根本上同原发性高血压儿童的行为疗法。 高血压易患儿童:由于用高血压易感基因作为遗传标志进行高血压易感者筛检的方法尚不成熟,目前只能根据家族史来确定易患儿童。多数学者认为,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尤其是双亲都有高血压的儿童,应从3岁开始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也即进行血压监测。此外,对高血压易患儿童来说,控制钠盐摄人量、控制体重,培养健康的生活行为更加重要。 第三节 高脂血症

28、 和动脉粥样硬化 一、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AS是一类发生于主动脉、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等大中动脉的动脉壁退行性病变,常导致心、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不全或中断而产生致命性损伤,是冠心病CHD、脑卒中的主要病理变化根底,对成年和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巨大危害。因此,AS的早期预防是心脏病、脑血管病预防的关键。AS的危险因子: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多年来的研究已根本证实,脂代谢紊乱是AS发生的主要原因,高血脂症的预防与控制有利于对 AS 与 CHD 发生、开展 的控制。 一AS的流行病学年龄:多见于老年人,40-49岁AS的检出率为58.36%和88.31%,并随年

29、龄而增加;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心脑脏器的AS后果严重;心脑血管病居各类疾病主要死亡原因之首。二AS的病理特点及发生机制 AS主要发生在弹性肌型大中动脉的内膜 ,如主动脉、冠状动脉、 脑、肾、四肢动脉。 1mm以下的肌型动脉根本不发病。 典型的AS损伤有三种不同形态,即脂纹、纤维斑块和复合性病变。 1、脂质条纹期镜下:脂质沉积于内膜内膜增厚,脂质被吞噬细胞吞噬后成泡沫细胞。大体:动脉内膜上有黄色斑点或斑纹2、纤维斑块期 镜下:脂质堆积增多,泡沫细胞也增多,其中平滑肌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呈帽状覆盖于脂质上面,使病变成纤维斑块。大体:动脉内膜上有瓷白色的纤维斑块 3、复合性病变粥样

30、溃疡形成:坏死脱落动脉瘤形成:病变处弹性减弱 血流冲击膨出,中膜萎缩,弹力纤维断裂似瘤样血栓形成:内膜粗糙及血流漩涡致出血:a 斑块内血管破裂出血血肿;b 动脉瘤破裂出血大出血,可致命。钙化 :钙盐沉积 三儿童期预防AS的发生 1、个体预防对象:血清胆固醇水平高或有阳性家族史的儿童少年。对所有具有高危家族史的儿童均应进行筛查,以早期发现和诊断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和肥胖儿。 饮食治疗包括:使饱和脂肪酸减少到只占总热量的10或更少;使总脂肪产热不超过总热量的30;每日胆固醇量不超过300mg;每日热卡要够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 如果饮食控制无效,应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直至到达其占总热量的7;胆固

31、醇摄人应少于200mg。 药物治疗仅适用于10岁以上,对饮食治疗无效的儿童。 2、群体预防不吸烟平衡膳食 强调饮食多样化以获得必需的营养成份;适当运动 经常锻炼的儿童血总胆固醇量平均比同年龄不锻炼者低 0.260.52mmolL。 保持正常体重 二、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血浆中脂质、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异常的统称,也称为异常脂蛋白血症或血脂谱水平异常。大量的根底研究、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血脂谱水平与AS、CHD的发生、开展密切相关,血脂谱水平异常是CHD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人群血脂水平是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重要内容。 一血脂谱概述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

32、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脂蛋白:脂类难溶于水,正常血浆脂类物质与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可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血脂谱中最常被测定的工程主要是: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载脂蛋白AI (apo AI、载脂蛋白B (apo B和脂蛋白aLp (a)a等。 这几项指标在高血脂症的诊断及心血管危险性判定上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血脂谱水平异常的判定 二儿童血脂谱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1、年龄、性别 2、膳食3、肥胖4、运动5、吸烟6、其他一些药物 三儿童血脂谱水平异常的筛检

33、与干预 1、筛检目的 在儿童青少年人群中早期发现血脂谱水平异常及高危险者,并尽可能早地对其血脂谱水平进行监测和干预。三儿童血脂谱水平异常的筛检与干预 2、筛检对象:父母、祖父母中有早发性 6.2mmol / L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心血管病其他危险因素。 3、筛检工程筛检指标: 筛检指标包括TC 、TG 、LDL - C、HDL- C 、Lpa、apo AI和apoB 等血脂谱主要工程。儿童青少年血Lpa和apoB水平的测定被一些学者所强调。Lpa和apoB的高水平很可能预示 早发性 CHD 家族史 影响的存在。 4筛检与干预程序:一般性干预方案膳食控制药物降脂一般性干预方案:一般性干预方案即指

34、慢性病预防中的群体预防策略。因而,它不但用于血脂谱水平异常高危险儿童,也适用于健康儿童青少年。主要内容为: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的健康教育、合理膳食、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滑冰、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健身舞、做韵律操等、控制体重。 膳食控制:膳食是影响血脂谱水平的最主要环境因素,膳食控制也就成为预防血脂谱水平异常和对异常者进行干预的主要手段。膳食控制方案的主要内容是限制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过多摄人。学者们建议以一些营养丰富的低脂食物替代常规食谱中的高脂食物。如: 以含1脂肪奶或脱脂奶替代全脂奶 以冷冻低脂肪酸奶替代冰淇淋 以低脂奶酪替代全脂奶酪 以新鲜蔬菜、水果替代高脂快餐等。 膳食控制:

35、含高胆固醇的食物有:蛋黄,动物内脏, 动物脂肪,墨斗鱼(乌贼),蟹黄,蟹膏,甜食等,对这些食物尽量不要食用。可降低胆固醇的食物:洋葱,香菇,黑木耳,金针菜,大豆,苹果,黄瓜,茄子,玉米,酸奶,荞麦,海带等,可多食用。瘦肉类、新鲜蔬菜可增加食物纤维及饱腹感,又可供给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适量摄取。 药物降脂:对象:儿童青少年中膳食控制治疗无效的血脂谱水平严重异常者;适应症:年龄为10岁以上儿童。 案 例王某,男,35岁,身高168cm,体重76Kg,东北人。大学毕业后,来到广州在某软件公司从事游戏软件开发工作,经常加班熬夜。因为工作忙,很少参加体育运动,三年前买了网球、羽毛球等,但迄今未利用过

36、。平时饮食,嗜盐如腌香椿、大头菜、萝卜等,爱吃油条、炸鱼、方便面等食品,偶尔吸烟,好喝酒,有时大醉。近1年来,感觉工作压力大,经常失眠多梦,长期感到乏力,好象患了重感冒一样,以至于上班屡次迟到、缺勤,影响工作。遂到某健康管理机构参加了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态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的宗旨: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到达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为个体和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 该机构工作人员首先发给他一份调查问卷客户的一般

37、情况、既往患病情况、家族史、日常生活行为方式,让他自己填写,并给他做了健康体检。2天后,健康管理报告显示:总胆固醇正常高限,低密度脂蛋白增高;目前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高脂饮食习惯,久坐,运动少;家族疾病史:糖尿病、高血压。以上因素可能会增加患中风、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可能性,即并同性别、同年龄人风险增高了10倍以上。最后,健康管理机构设计了干预方案。 饮食建议:(1)饮食的重点是限制总热量,要控制高脂肪、高能量食物的摄入;(2)少吃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可降低胆固醇的食物。(3)低盐饮食:每天摄入盐量应少于6克约小汤匙半匙天。 运动处方: 游泳:每周23次,至少坚持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快走或散步

38、:可在用餐半小时后进行,必须坚持30分钟以上,每天一次,养成习惯;也可选择慢跑,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但不要在饱餐后;少乘电梯,选择登楼梯,或步行上班。效果评价:该员工参加健康管理3个月,调整了生活方式,饮食睡眠趋向于正常,体重减轻到70Kg,但工作中从来没有缺勤现象,效率得到了提高,并取得了良好的工作业绩。 第四节 糖尿病 一、概 述一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综合症,是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或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引起体内代谢失调及高血糖。主要特点是高血糖及尿糖。 糖尿病可导致失明、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神经病变、肢体坏疽以致截肢、昏迷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二糖尿病目前

39、发病情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最快的是开展中国家。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由0.67%(80年)上升至3.2%(96年),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与96年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由4.58%上升到6.37%,中小城市由3.37%上升到3.89%。二糖尿病目前发病情况 2007到2021年之间,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20岁以上男女患病率分别是13.3%和10.7%。 中国现有糖尿病患者估计约4000万。 全球糖尿病人已超过1.9亿,糖尿病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其次是中国,第三是美国(6%)。 发病率最高的是南太平洋岛国瑙

40、鲁,50岁以上的人群几乎2个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 三糖尿病分类 根据1997年ADA建议,分为4个类型:1、 1型糖尿病 该型病情重、发病急、有酮症倾向; 年龄主要是幼年及青少年,较瘦小; 患者胰岛B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 2、2型糖尿病此类患者病情较轻,起病缓慢,肥胖者较多。主要原因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本型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对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有效。有较强的遗传易感性。 3、妊娠期糖尿病GDM 妊娠时发现葡萄糖耐量减低或明确的糖尿病,均可诊断为GDM。 在妊娠结束后6周按血糖水平再评估。 糖尿病 空腹血糖过高IFG 糖耐量减低IGT 正常血糖4、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1B细胞功能

41、遗传性缺陷:2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3胰腺外分泌疾病4内分泌疾病 四病因和发病机制 1、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的发生应具备: 易感基因和环境因素; 在易感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诱发胰岛B细胞自身免疫引起胰岛B细胞损伤。 在环境因素中病毒感染是重要因素,病毒感染可直接损伤胰岛组织引起糖尿病,也诱发自身免疫反响导致糖尿病。2、2型糖尿病1遗传因素研究发现,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无家族史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为后者的340倍.其父或其母有糖尿病或双亲皆有糖尿病的患者,均有很大遗传倾向。糖尿病 患者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病的本身,而是遗传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临床上称之为易感性。2环境因素肥胖 肥胖常常是糖尿病的

42、早期状态,是重要的诱发因素,特别是中心型肥胖,是决定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一个重要原因。饮食 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高热量、食物摄入的增加、营养过剩,成为糖尿病的发生因素。 体力活动减少 西方化的生活方式,上班路上缺乏体力活动,上班期间有自动化设施,业余时间看电视,家务劳动半自动化。 应激状态 随着社会开展人们承受的 应激时机增多,易使人情绪紧张、波动,造成心理压力。二、儿童期糖尿病 儿童期糖尿病一般是指15岁以前发病的糖尿病,其中绝大多数属于1型糖尿病,少数为儿童期发病的2型糖尿病。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也明显提高。 除1型、2型糖尿病外

43、,儿童期糖尿病还有与营养不良有关的糖尿病、糖耐量减低、遗传综合征、其他激素病原性疾病、药物与化学因素所致等类型。 案例:糖尿病直逼孩子们肥胖是首要病因 患儿在急剧增多 7月的一个中午,11岁的小姑娘赵欣化名正在老师家里补课,突然觉得头晕起来,同时感到一阵阵恶心。老师赶紧让她休息一会儿。谁知道躺了一阵,病症没有减轻,反倒加重了。老师给赵欣家里打了 ,她的父母赶来后,把她送到了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送到医院时已快到黄昏,小赵欣开始呕吐、肚子痛,难过得直哭。急诊科的大夫看了她的情况,按常规查了血、尿。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血糖值竟然大大超过正常标准!大夫连忙给她打胰岛素稳

44、定了血糖,初步诊断患的是糖尿病,然后将她转到了神经内分泌科。听到医生的诊断,赵欣的父亲罗先生根本无法相信:“糖尿病都是40岁以上的人才得的,我的孩子才11岁,怎么会得这种病。 在神经内分泌科的病房里,大夫立刻对孩子进行了血糖监测,同时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这时,在抢救室里,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的孩子因严重酮症酸中毒被送进急救室,家长急得在外面踢门,护士拦都拦不住。看到这种情形,罗先生禁不住心里发毛:如果那里面是我的孩子,我该怎么办?检测结果出来了。连续8次的空腹血糖监测,小赵欣全部超标,最终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而且医生在检测了糖化血红蛋白后认为,孩子的糖尿病“病史至少在3个月以上。小赵欣被确诊后,作

45、为父亲的罗先生最懊悔的就是太放纵孩子的饮食起居了。他告诉记者,赵欣虽然身高有1.59米,但体重在住院前到达了150多斤,是个名副其实的“小胖墩。她平常吃得多、“吃什么都香,而且不喜欢运动。罗先生总想着孩子虽然胖点,但年纪小,能纠正过来,但当检测结果出来后,他只能懊悔莫及。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张知新大夫告诉记者,她曾在一个月里接诊了十几个患2型糖尿病或高胰岛素血症开展为2型糖尿病的第一步的孩子,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肥胖、不爱动、吃饭快,而且吃肉、吃油多。 一儿童期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儿童期糖尿病有两个发病年龄顶峰,第一个为5-6岁,可能与此年龄组儿童易发生应激状态和感染性疾病有关;第二个

46、顶峰为11-13岁,可能由于青春期性激素对胰岛素的对抗作用,以及生长发育快,精神因素增加等所致。从季节上看,儿童期糖尿病多发于冬季,以121月多见,可能与冬季病毒感染增多有关。 二儿童期糖尿病的危害儿童糖尿病和成人不同,它会给孩子的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如:心脑血管疾病、肺活量变小、出现脂肪肝甚至肝硬化等;其次,孩子会发育得比较早,男孩将来可能产生性功能障碍、女孩容易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等病症;另外,由于糖尿病还无法根治,孩子从小就得接受治疗,这会给他们的身心开展造成很大影响。 三儿童期糖尿病的治疗1型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措施是胰岛素的正确使用。由于该型糖尿病以细胞储藏功能低下为主,所以胰岛素的治疗经常

47、是终身性的。中途随意停用或不适当减量,常导致酮症酸中毒,威胁生命。2型糖尿病1实行分餐制:比方主食和肉食减掉1/4-1/3;2加大产出:让小患者进行游泳等运动,但运动强度不能太大;3药物干预。4改一改家长们的观念:很多家长现在还不把“小胖墩当回事,只要孩子要求,就经常带他们去吃洋快餐。“要改变儿童的生活习惯,首先得从家长做起。儿童糖尿病的饮食控制不宜过分严格,要注意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婴幼儿更是如此。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应按照不同的年龄特征供给相应的热量及营养素。三儿童期糖尿病的预防 普通人群的预防:1开展有关糖尿病的科普知识宣传,加强糖尿病根本知识和预防方法的教育。2合理营养,平衡

48、膳食。多食谷类尤其是粗粮,保证蔬菜和水果的摄人,防止吃含糖高的食品和饮料。3减少每天的热量摄人,46岁儿童90100calkg体重,79岁儿童7080calkg体重,912岁6070cal/kg体重。4碳水化合物应占50,脂肪30,蛋白质20;全日热量的比例分配为早餐1/5,中、晚餐各2/5。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食物来源有:蔗糖、谷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高粱等、水果如甘蔗、甜瓜、西瓜、香蕉、葡萄等、坚果、蔬菜如胡萝卜、番薯等等。 含蛋白质多的食物包括:牲畜的奶,畜肉,禽肉,蛋类,及鱼、虾、蟹等;还有大豆类,此外像芝麻、瓜子、核桃、 杏仁、松子等干果类的蛋白质的含量均较高。 5增加体力

49、活动时间和运动量。6不吸烟、不酗酒。7培养开朗、豁达、乐观的性格,防止过度紧张和劳累。8长期服用维生素E,可显著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高危人群的预防:美国糖尿病协会对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了定义:1.年龄和体重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年龄为10岁以上或青春期提前到来;身体质量指数(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2)超过27。高危人群的预防:2.以下情况具备两种以上者:家族有2型糖尿病病史,出现胰岛素抵抗以及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表现,如黑棘皮症、卵巢囊肿、血压升高及血脂异常等。高危人群应每两年筛查一次。 视窗:日本儿童糖尿病防治一览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就已经很重视儿童糖尿病的防治。每年小学一

50、开学,校方就要给孩子查血糖。到了假期,有关部门会组织被查出患糖尿病的孩子,和心理、儿科、营养专家一起参加夏令营。在夏令营里,专家们会教这些孩子如何锻炼、给自己查血糖以及给自己注射胰岛素等。活动中,孩子们被组织起来爬山、游泳、做体操、打网球。组织者还会让孩子们进行野炊,教他们怎么做适合糖尿病患儿吃的菜。在这样的实际操作中,孩子们很快就培养起了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平时单独上街,他们会在身上戴一个小牌子,写上自己的大概情况,然后再带一包葡萄糖粉,一旦发生昏迷等情况,医生会很容易知道他们患的是什么病,然后进行救治。 第五节 单纯性肥胖一、肥胖的概念及评定 肥胖症Obesity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

51、性疾病,早在1948年WHO已将它列入疾病分类名单。 肥胖症的一般特点为患者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数增加,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体脂%)异常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脂肪。 如果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蓄积过多,被称为“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那么对代谢影响很大。 肥胖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又是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是2 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被WHO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 1、肥胖程度的评价和分类 在临床诊疗和流行病学调查中, 评价肥胖程度最实用的人体测量学 指标是体重指数BMI和腰围WC。 1体重指数BMIBMI=体重/身

52、高2( kg /m2) 在判断肥胖程度时,使用这个指标的目的在于消除不同身高对体重指数的影响,以便于人群或个体间比较。 1体重指数BMI BMI=体重/身高2( kg /m2)我国卫生部发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用?中规定的中国的分类标准是BMI18.5 为体重过低,18.523.9为体重正常,2427.9为超重,28为肥胖。 在判断肥胖程度时,使用这个指标的目的在于消除不同身高对体重指数的影响,以便于人群或个体间比较。2腰围WC是指腰部周径的长度。目前公认腰围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即中心性肥胖程度的最简单、实用的指标。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相关性疾

53、病有更强的关联。腹部脂肪增加腰围大于界值的中心型肥胖,是心脏病和脑卒中的独立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使用腰围和体重指数可以更好地估计与多种相关慢性疾病的关系。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试用指出,中国成年人男性腰围85cm,女性80cm时,那么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危险性就增加。 儿童肥胖的评定标准: 现有体重标准体重 100% 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 男:身高cm-105 女:身高cm-100 一般认为+10%为正常范围,超过10%为超重,超过20%为轻度肥胖,超过3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2、儿童肥胖发生现状 :美国:15-20;日本:20世纪80年代末期,10左右;

54、我国: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显示,1985年至1995年的10年间,7-18岁男生超重与肥胖率从2.75上升到8.65 %,女生从3.38上升到7.18 %,城市男生的超重与肥胖率高达12.03。儿童肥胖率的增长在一些大、中城市更为明显。 此外,我国儿童肥胖研究资料还显示以下几个特征:儿童肥胖率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2. 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率性别差异不明显,学龄儿童男生高于女生;3. 年龄差异表现为l岁时有一发生顶峰,之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5岁左右又上升,10-13岁到达最顶峰。 二、肥胖的种类一单纯性肥胖,主要与营养过度和遗传有关,单纯性肥胖者占肥胖症总人数的95%以上。 1、体质性肥胖

55、:又称幼年起病型肥胖,主要是遗传和营养过剩引起。 2、获得性肥胖:成年后因营养过剩引起的。二继发性肥胖,有明显病因引起的肥胖。常见病因有神经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三、肥胖的原因 1、先天因素:与遗传有关,缺乏分解脂肪的酶,小肠过长,骨骼肌的成分骨骼肌分为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红肌纤维耗能多,白肌纤维耗能少,体内褐色脂肪细胞的功能功能偏高耗能多,反之者少等。肥胖的原因 2、饮食过多和活动过少: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热能的主要来源,它易消化,吸收迅速,主要是氧化供能,假设进食过多,过剩的糖一局部转变为肝糖原,大局部转变为脂肪。 活动过少者因热能消耗少而发胖,当摄入的热能大于消耗,多余的热能大局部转

56、变为脂肪。肥胖的原因 3、内分泌因素:激素是调节脂肪代谢的重要因素。促进脂肪合成抑制分解的激素主要有胰岛素和前列腺素E,促进脂肪分解抑制合成的激素主要有胰高血糖素、促肾上腺皮质素、甲状腺素和生长激素等。 4、人的精神和情绪对食欲与消化功能都有影响,肥胖还与年龄有关,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5、家庭因素:家长的文化程度,尤其母亲的文化程度与儿童肥胖发生有一定相关。 6、社会经济条件:一般在兴旺国家的低阶层人中,而在开展中国家或贫困地区,肥胖那么主要发生在高阶层人群中。7、生活行为方式四、肥胖的危害一肥胖对儿童生理功能素质的影响 1肥胖对儿童心肺功能的影响 2肥胖对儿童骨骼运动系统的影响 3对免疫功能

57、的影响 4对内分泌及代谢的影响 5对性发育的影响 6肥胖对儿童身体素质的影响 二肥胖对儿童社会心理行为的影响 1自我意识受损 2社会接受性低 3行为问题较多 4对智力与学业的影响 三儿童单纯性肥胖是成年期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1、呼吸功能差:肥胖使活动时需要的热能及氧量增加,而由于胸壁肥厚,腹内压力增大,隔肌升高,使肺扩张受限,换气量减少导致组织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引起活动后呼吸困难、气喘、心悸等。2、心血管疾病:肥胖增加了血管床,使心容量及心输出量增加,久之会发生高血压。心脏本身脂肪过多,易导致心肌劳损。肥胖还易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脑堵塞等疾病。3、糖尿病:肥胖对胰岛素的反响能力下降,为了平衡

58、血糖浓度,胰岛就必须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一旦平衡被打破就会发生糖尿病。4、消化系统疾病:肥胖可引起肝脂肪变性,导致肝肿大,肝功能损害。5、关节病及其它:肥胖使腰和下肢负担过重,引起腰椎、腰部肌肉和下肢关节损伤。肥胖还影响人的寿命,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对小儿的健康和智力也有不良影响。五、肥胖的预防 在人的一生中,婴儿期、青春期和更年期最容易发胖,因此在这三个时间段要特别注意预防。1正确认识肥胖,纠正肥胖即健康的错误观念,特别是婴儿。2合理安排饮食。3多从事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六、减肥方法 单纯性肥胖的防与治均应从饮食和运动两方面采取措施一饮食减肥法二运动减肥法三药物减肥法一饮食减肥法1、限制膳食热

59、能:减少谷类、薯类、糖果、甜点心、肥肉、含油脂较多的干果及含糖饮料等高热能食物。2、调整膳食结构。3、改变饮食习惯:少吃多餐细嚼慢咽,减慢进食速度不要餐后立即睡觉或静坐不动限盐少吃刺激食欲的食物如辣椒等戒酒二运动减肥法1、中等负荷强度:控制心率在每分钟110130次左右。2、持续较长时间:脂肪转变为糖并运到肌肉需要一定时间,一般至少20分钟以上,因此持续运动需坚持30分钟以上。3、经常运动:经常运动可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肌纤维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有利于消耗脂肪,运动方式不限,如散步、自行车、慢跑、球类、舞蹈等中强度工程。三药物减肥法1.能量消耗增强药,如生长激素、脂解素等。2.食欲抑制药,如苯

60、丙胺类、甲基纤维素等。3.阻止消化吸收的药物,新霉素、消胆胺可使脂肪吸收不良,-淀粉酶抑制剂、蔗糖酶可减少血糖转化为脂肪。4.影响脂质代谢的药物,羟基柠檬酸盐可阻碍脂质代谢,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堆积。 注:药物减肥都有副作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定期做体检和化验。美研究称预防儿童肥胖应从婴儿抓起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埃尔茜塔韦拉副教授等人在月号的?小儿科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说,如果婴儿在出生个月内体重迅速增加,到岁时就比较容易肥胖,“这说明预防儿童肥胖要从婴儿抓起。 研究人员共分析研究了名儿童在出生、个月大以及岁大时的体重和身高数据,结果发现,即使考虑到早产儿和出生体重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婴儿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