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1页
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2页
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3页
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4页
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辩证辩证唯物唯物(7-107-10课)课)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6 6课)课) (1111、1212课)课)(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论、认识论)单元知识结构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物质观运动观实践观真理观物质意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第四课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意识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知识提要自然观(1)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运动与静止的关系(4)探究世界的本质规律(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4)按规律办事运动是有规律的考纲考点考情分析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从考查内容上看,本课考查的重点主要有: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2.从考查形式上看,前五个考点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则各种题型均有考查。特别是通过对著名哲学家的观点、漫画和最新的科技成果事例的分析,考查哲学的基本观点。3.在能力考查上,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物质具有可知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 B. C.

3、D.2.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人脑 基本路线生产关系 思想观念国家 辩证唯物主义A. B.C. D.复习课本复习课本P28-34及考案及考案P173并背诵相关知识点并背诵相关知识点(7分钟)分钟)1.理解哲学上的物质、运动、规律概念理解哲学上的物质、运动、规律概念2.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3.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物质的关系?4.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如何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如何理解5.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背诵)法论(背诵)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P29 物质物质是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并能

4、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指物质的客观性,无论人们是否感觉到,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是指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所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物质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注意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注意:1.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本质特性、所有 物质共同的属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2. 客观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物质可离开人的意识单独存在。3. 可知性即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4. 哲学上的物质与物

5、质具体形态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5. 客观实在不等于客观存在。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联系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 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就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哲学上的物

6、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v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整个世界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只涉及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或者说只涉及一部分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特征。具有永恒性、绝对性。具有暂时性、相对性。混淆二者、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客观实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存在着的特性。它不包括精神、

7、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自己的主观意识而言的。对于具体的人来说,客观存在除包括物质现象,还包括其他人的意识。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2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东西不一定客观实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2)自然界的物质性:【联系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考点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2

8、)、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者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注意: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1)、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

9、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注意: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小结)命题点物质概念命题点物质概念典例1(2010海南高考)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客观与具体的关系整体与部分

10、的关系A B C D命题点命题点2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典例2(2011江苏高考)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命题点命题点2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典例3 (2012浙江高考)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

11、 B C D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关系理解强调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理解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两者不能混淆。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静止

12、区别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特征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割裂二者的关系会陷入形而上学或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 ,暂时的,相对的。静止是运

13、动的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错误倾向:反对割裂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一性的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小结)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命题点命题点1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典例4(2011浙江高考)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这表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 B C

14、D命题点命题点2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典例5(2012江苏高考)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1.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固有的 不是主观臆造的(如乌鸦报丧)本质的 不是现象的(如苹果落地)必然的 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稳定的 不是易变的(如价

15、格波动)考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新陈代谢3、阶级斗争规律 4、红灯停,绿灯行5、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6、水往低处流7、苹果落地 8、万有引力规律9、月亮绕地球转动 10、守株待兔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1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规则定律区别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按照人们的需要制定的、大家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 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 性质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则是主观的,人们可以制定它、废除它或者修改它 定律是主观

16、的,它是人们的认识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得出的一种认识 联系一个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它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定律离不开规律,没有规律就没有定律,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 规律与规则、定律的区别和联系 (3)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 (4)规律不等于规则,规律是客观的,规则是主观的,正确的规则是根据规律制定的. (5)规律的客观性,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虽人不能创造、消灭、改变规律;但可认识和利用规律。 (6)规律并非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1)规律是一种(固有、本质、必然的)联系,但联系未必是规律。(2)哲学上讲的规律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

17、与个别的关系。特别提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原理内容】规律是规律是客观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规律是普遍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客

18、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非无能为力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非无能为力, ,可以认识和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于人类。造福于人类。1 1、人可以利用规律,不能、人可以利用规律,不能改变改变规律,只规律,只能改变规律发生的条件。能改变规律发生的条件。2 2、规律不能被、规律不能被创造创造,也不能被,也不能被消灭消灭。 在规律上不能用在规律上不能用发明、改变、修改、消灭、发明、改变、修改、消灭、创造等创造等词语词语在规律上可以用在规律上可以用发现、认识、利用发现、认识、利用等词语等词语规律本身无好坏之分规律本身无好坏之分 6. (20

19、14江苏卷)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7. (2014重庆卷) 李克强总理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

20、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D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哲学的物质概念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探究世界的本质温故知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相对静止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和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

21、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条件和形式和形式利用利用规律,规律,改造改造客观世界,造福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简而言之,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于人类。(简而言之,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规律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

22、性的;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前提和基础提和基础。)。)方法论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想问题、办事情,既要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就能取得成功。取得成功。易混易错点易混易错点取得成功取得成功要不要要不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什么?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什么? 在既定的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是取得成功的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重要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成功一定能成功吗?为什么?吗?为什么?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发挥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主观能动性必须从从客观条件客观条件出发,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取得才能取得成功;否则成功;否则违背规律,一味蛮干则会导致失败违背规律,一味蛮干则会导致失败。只有从客观条件出发,只有从客观条件出发,把尊重规律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把尊重规律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性相结合,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