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蝙蝠和雷达教案蝙蝠和雷达教案范文八篇蝙蝠和雷达教案 篇1一、看图揭题1(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飞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湿的洞里,是哺乳动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2(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吗?(雷达可以使飞机安全航行;雷达可以搜索敌机;雷达可以观测天气情况)过渡: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贴蝙蝠图片)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贴雷达图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2、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2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3小结并质疑。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可能提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了呢?)4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些问题老师都明白,那么是老师告诉你们呢?还是(自己读书自己解决。)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2你们对蝙蝠有什么认识?(了不起、本领大、飞行灵巧)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夜间”“还能”“无论”“从来没见过”
3、“即使也”“极细”等)。3指导朗读。从我们刚才找到的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蝙蝠夜行的本领可真够大的!我们读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敬佩、佩服)提示:重点词语朗读时要加重语气。过渡:是呀,蝙蝠究竟是靠什么来探路的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也来当回科学家,做一做试验。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1快速阅读4、5两个自然段,看看需做几次试验(三次)2分组试验。第一组:负责试验场地的布置莫第二组:负责第一次试验第三组:负责第二次试验第四组:负责第三次试验各组都要填写好试验报告附试验报告:试验次数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试验证明1蒙眼睛铃铛一个也没响不靠眼睛2塞耳朵铃铛响个不停靠耳朵3封嘴巴铃铛响个不
4、停靠嘴巴(楷体字由学生填)3学生读书、讨论、填写报告。4每组选一个代表上台介绍试验情况,同时展示试验报告所要填写的内容。5理解“配合起来”。第二次试验证明蝙蝠靠耳朵探路,第三次试验证明蝙蝠靠嘴巴探路。到底是靠耳朵,还是靠嘴巴呢?小结:对!这就是我们三次试验所得出的结论。6屏示、齐读。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质疑过渡:对这个结论你们满意了吗?产生“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疑问。五、学习第六自然段1自由读第六自然段。2读懂了吗?谁能把这四张卡片:嘴巴、耳朵、发出超声波、反射回来”贴在相应的位置上?3指名贴卡片。4能看着这个示意图讲述蝙蝠是怎
5、样探路的吗?5拓宽知识。蝙蝠的眼睛虽然不行,但是它的嘴巴和耳朵却特别的敏锐。我在一本书中看到:蝙蝠能在1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组回声,而且它能把昆虫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其他树木、房子等反射回来的信号准确地区分开来,分辨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多么神奇呀!6让我们一起用佩服的语气再读第六自然段。过渡: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六、自学第七自然段1自读第七自然段。2仿照前面把四张卡片“天线、荧光屏、发出无线电波,反射回来”贴在相应的位置上。3比较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指名进行比较。师生评议、补充。各自进行比较。七、编演童话故事1创设情境。一天晚上,蝙蝠飞出
6、来找吃的,突然它,发现了一架飞机在空中飞翔,非常奇怪,仔细观察原来是雷达帮助飞机夜间飞行。他是如何帮助飞机安全飞行的呢?蝙蝠决定去拜访雷达。见面时,他们俩会说些什么呢?(讨论准备)2学生表演。八、总结其实,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你们还知道些什么?(飞机鸟,潜水艇鱼,降落伞松鼠尾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物界的不断认识,还有更多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明、去创造。希望同学们从小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将来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蝙蝠和雷达教案 篇2一、教材简析蝙蝠和雷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八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
7、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章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在语言文字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为了落实新课程要求,尊重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精读课文,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2、能用“即使也”“不是是”练习说话。通过谴词造句,让学生在语文基本功上有所提升。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够在夜里
8、安全飞行”。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教学难点是“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和飞机利用雷达导航”。三、说教法与学法为了抓重点、破难点,我采用了这样的教法:借助多媒体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积极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我在教法中渗透的学法是,让学生参与语文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语言,感受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四、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直观形象的课件,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清楚的感观认识。(二)围绕中心句让学生质疑、解疑、合作、探究。1、围绕中心句提出问题。2、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探究科学家进行的三次不同的试验。3、抓住重点词“配合起来”展
9、开教学。不仅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意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用词的严谨、准确,认识到在以后的读书、写作过程中“准确用词”的重要性。4、抓住重点段落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5、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所以我在结束新课时,让学生查阅、收集更多关于仿生学的资料。五、说板书设计板书是一节课重点内容的缩影,教育部课改专家余文森教授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边总结学生发言,边板书的方式记录板书。中间的板书体现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要点的把握,而右的副板书则体现了本节课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同时,大胆地鼓励学生创意板书,发挥
10、他们的想象。这样简洁生动、形象直观的板书就形成了。蝙蝠和雷达教案 篇3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品味精炼准确的语言。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2、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三、教学准备:三次试验表、仿生学小资料。四、课时设计:2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课文主要讲述了科学家通过( ),解开了蝙蝠 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 ),解决了飞机( )的问题。二、细读第三段,体会蝙蝠灵巧的飞行本
11、领。过渡语:同学们,连那么先进的飞机都是从蝙蝠的身上得到启示,才解决了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那蝙蝠的本领一定很厉害吧!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蝙蝠飞行本领高超的句子。2、蝙蝠在夜间是怎样飞行的?(指生汇报)3、边边说明什么?你能说个句子吗?4、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也能灵巧地避开。这里用到即使也,你知道它强调了什么吗?你能试着说一句话吗?在说完之后同学们说一说它强调了什么。(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5、指导朗读。蝙蝠夜行的本领真厉害!我们读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敬佩、佩服)全班齐读6、
12、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了吗?(生说)难道他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三、小组合作,解密科学家的试验过渡:是呀!蝙蝠真是太厉害了!蝙蝠究竟是靠什么来探路的呢?大家拿出上节课的预习作业,把你填好的实验报告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有问题的地方大家再研究。1小组讨论并填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完成)试验次数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3汇报交流。(l)第一次试验是如何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用一段连贯的话说一说)(2)第二次、第三次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3)根据表格说一段完整的话,说清楚科学家是如何进行三次试验的。(4)师: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生:三次不同的试验
13、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5)仅仅这三次试验能证明这个结论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6)老师稍稍地修改了一下这个结论,你们发现少了什么?你能说出配合在字典中的意思吗?在这里去掉行吗?为什么?“配合起来”强调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四、学习第七自然段,解决蝙蝠探路的秘密过渡语:现在,我们明白了,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到底它们是怎样配合呢?下面我们带着这个疑问齐读第7自然段。1生齐读第7段。2现在知道了吧,到底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哪位同学来说说。3、提问,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蝙蝠是如何探路飞行的。出示
14、文字片段,口头完成填空:蝙蝠的( )里发出_;_一遇到_就_蝙蝠的( )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老师边听学生填空,边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蝙蝠飞行原理图。4、哦,原来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就是用嘴和耳朵配合,通过发出和接收超声波来飞行的。为了解开这个秘密,科学家容易吗?(不容易)文段的哪一句让你体会到这一点的?A指名答。你的回答很精彩,我们看看这两个句子:B比较句子:科学家经过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C从“反复、终于”你感受到什么?5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用语言来把科学家的艰辛读出来啊。五、学习第八自然段,解决二者联系。过渡:科学家
15、发现了蝙蝠飞行的秘密,并模仿它,给飞机装了什么?(雷达)那么,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来学习第八自然段。1请同学们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第8自然段,(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边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边用“”划出重点语句。(2)、仿照板书上的蝙蝠探路图,画一画雷达工作的原理图,并口头说出雷达的工作原理。2、他画得对吗?那请你说一说雷达是怎么工作的?3、对比两个示意图,得出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我们来对比一下两个示意图,进行一次脱口秀的游戏,看看你能不能得出蝙蝠和雷达的联系。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16、(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看来,同学们对蝙蝠和雷达的关系一目了然。学到这儿,你们想说些什么?谈谈你的收获或者提出你的疑问?六、总结升华,激趣拓展1、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同学们,由蝙蝠获得启示发明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安全的问题,这就是属于近代的一门科学仿生学。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还有很多由动物身上获得启示而进行的小发明,你们搜集到了吗?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用“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 )。”的句式来说。我从( )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 )。七:作业布置:师:回顾全文,科学家发现问题(第1、2段),提出疑问(第3段),在经过试验解决问题(第4、5、6段
17、),最后得出两种事物的联系(第7、8段),让读者一目了然就知道了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课下仿照蝙蝠和雷达的写法,写写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设计出来的小发明。教学反思根据新的教学设计我又在两个班进行讲课,效果显著。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时,小组成员积极讨论填写的实验报告单,由于报告单由三次试验的三行改成四行,学生讨论更是热烈,而且大都能说出老师为何又设计了四行。小组活动有序、省时,为下面的学习留有充足的时间,学生在说、画、讲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时也显得容易多了。蝙蝠和雷达教案 篇4教学目标:.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
18、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教学难点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教学准备: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
19、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生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三、生自主学习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
20、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3.生交流自读情况。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蝙蝠和雷达教案 篇5教学要求:1、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与蝙蝠飞行的联系。2、练习给课文分段。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4、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
21、点:弄清飞机夜晚安全飞行和蝙蝠飞行之间有什么联系。教具准备:自制软件、鹏博士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蝙蝠是什么?你见过吗?你见过雷达吗?简介蝙蝠、雷达。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二、按要求读课文。1、提出要求: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的,分别做上记号。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视。三、根据提出的要求进行讨论。(一)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三、四、五、六)1、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课文有哪几个句子最能说明蝙蝠飞行的这个特点?2、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是怎么做的?3、
22、这三次试验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4、这三次试验证明了什么?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三次试验为什么能证明这一点?5、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二)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的?(二、七)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2、为什么说给飞机装上雷达是“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如果把课文分成三段,应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第二课时一、练习朗读全文。二、联系全文,说说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先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说,再引导学生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有条理地完整地说一说。我们要学习科学家这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
23、启示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三、练习造句。1、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4题。2、读读句子。3、口头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4、书面造句。四、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3遍。板书设计:7蝙蝠和雷达课后小记:蝙蝠和雷达教案 篇6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中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
24、类的启示做到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在语文学习上有新收获。结合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2、自主填表法弄清三次试验的结论,合作交流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3、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的。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根据以上的依据,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出示谜语:谜面是:会飞不是鸟,两翅没羽毛,白天休息晚活动,捕捉害虫本领高。(打一种动物)谜底是:蝙蝠。科学家模仿蝙
25、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雷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蝙蝠和雷达。通过猜谜语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并初步感知蝙蝠的情况,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它的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没长羽毛。视力很弱却能在夜间飞翔、吃蚊、蛾等昆虫。打开语文书翻到11课,看文中的插图,这是一只正在夜里飞翔的蝙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主要完成以下的教学任务: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使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三、精读课文第一步:三次科学试验,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间的联系是这一节的教学要点,为达到要求,我先采用“独立思考、
26、同桌讨论”的方式弄清三次不同试验的方法、结果及结论(表格形式出现)。接着让学生分别说说试验的经过。这样就使学生在多读、多说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了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明白了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第二步:指导学生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蝙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我采用了观察演示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教学中我提出:蝙蝠是怎样利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然后让学生边听边看有关蝙蝠飞行的课件演示并思考问题,并要求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弄清秘密。由于课件这一辅助手段的运用,使抽象的科学原理生动形象化,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27、,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这正体现了大纲提出的“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第三步:指导学生明白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弄清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跟蝙蝠之间的联系。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蝙蝠探路的秘密弄清雷达的探路原理。在明白了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之后,让学生根据示意图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再让学生根据对话提示进行对话,使学生清楚地明白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且贯彻了大纲要求的“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我的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分成六个组讨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放手让学生自己弄清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跟蝙蝠之
28、间的联系。小组再派出代表回答课后练习及纠正问题。每组有7、8名学生,每一组有好、中、差学生穿插在其中,这样就可以带动其他学生参与学习。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读完课文后、看完演示后,再自己讨论,就可以再次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四、课外延伸,扩展思维课标指出:“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的联系。”因此,学完课文后提问:“雷达是仿照蝙蝠制造出来的,科学家还从哪些生物的身上得到启示,制造了哪些现代化设备?”以此扩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把学习由课内引向课外,激发学生阅读关于仿生学的科普读物和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五、总结课文内容,谈话结束,激励创造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科学的道路
29、是无止境的。大家想不想将来也利用仿生学制造出一些有用的设备?只要大家今后多学习知识、多留心生活,做到勤于观察、善于发现、积极探索研究,充分打开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够办得到。这样结束课文,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六、板书蝙蝠和雷达课文三次试验结果试验顺序试验准备工作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第一次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系着许多铃铛。把蝙蝠眼睛蒙上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碰着。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巴封住。蝙蝠到处乱撞,锒
30、铛响个不停。用简易表格明确地表示出:科学家通过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这个板书设计直观、简洁反映了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体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板书,便于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蝙蝠和雷达教案 篇7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朗读与小组合作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难点是
31、: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联系。课前准备:1、课件2、组织学生从百科全书、词典辞海、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蝙蝠、雷达的信息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设疑激趣1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原来是一架飞机在夜航。(课件出示朗读,学生闭着眼睛听。)同学们,在漆黑的夜晚,飞机为什么能安全飞行呢?要弄清这个问题,请继续往下看:(屏幕出示蝙蝠)认识它吗?蝙蝠(齐读正音)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飞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湿的洞里,是哺乳动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2(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雷达
32、有什么作用吗?(雷达可以使飞机安全航行;雷达可以搜索敌机;雷达可以观测天气情况)过渡: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揭示课题:蝙蝠与雷达(齐读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初读的感受。1、同学们真会思考,这是读书的好方法,下面就带着你们的问题默读课文,在默读课文的时候带着笔在课文中画一画写一写试着在课文中找到答案。2、读后汇报,指名同学说说读后知道些什么,开始指名中下一的学生回答,课文的大概内容指名较好的同学回答。只要是学生的真实感受就给予肯定和鼓励。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课
33、文内容。1、今天我们就当一回科学家,找出课文中蝙蝠与雷达有关系的一句话(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让学生读并提问题。过度:是啊科学也是一样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研究,但实验一做就不可能一定会成功,找出科学家辛苦工作的一句话。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句话并说说理由。体会科学家的发明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仔细品味反复和终于。2、哪些句子是描写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读读并说说理由,用即使也仿照着说说话。有新问题吗?(蝙蝠靠什么在夜间飞行的?)3、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这张实验表。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第一次蒙上眼睛铃铛不响不靠眼睛第二次塞上耳朵铃
34、铛响要靠耳朵第三次封住嘴铃铛响个不停要靠嘴4、研究结果表明蝙蝠夜间飞行不用眼睛,是用耳朵和嘴巴配合起来探路的。有新问题吗?(怎样配合探路的?)接着再找找并用自己的话说给同桌听。指名同学起来说并说说是从哪些句子中发现的?学生说教师板书。教师出示课件让同学上台解说。5、受到蝙蝠夜间飞行的启示把雷达应用到飞机上,读读相关的段落。模仿老师的课件在课文的图上画一画边画边说。让同学演示演示,教师板书。教师出示课件让同学上台来解说解说。飞机就能在夜空安全驾驶了。6、观察板书说说发现了什么?说说蝙蝠和雷达的联系。再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它们的科学联系及其依据。所以课题用和联系起来。四、巩固课文,齐读课文。又从课文中有哪些新体会。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运动装备定制销售合同
- 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浙教版2019)-网络基础-教学设计-2.1-网络拓扑结构
- 13-2《上图书馆》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Lesson 1 Nice to meet you. Period 1(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接力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11 四通八达的交通(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 2 点亮小灯泡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四年级下册教科版
- 2025年激光隧道断面测量系统项目发展计划
- 餐车订购合同范本
- 婚礼公司合同范本
-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 《榜样9》观后感心得体会一
- 2024年上海普陀区司法局招聘人民调解员考试真题
- 驾照考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2024年3、6、9月青少年软件编程Python等级考试一级真题(全3套 含答案)
- 大族激光打标机培训
- 2025中国铁塔公司社会招聘8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专题06 现代文阅读(解析版)2015-2024单招考试语文(四川真题)
- 创伤中心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 《固体食品罐用冷轧电镀锡钢板及钢带》编制说明
- 2025年全国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