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_第1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_第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_第3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_第4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绪论  要点:现代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新的文学形式形成的三条途径,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一思想革命的产生 鸦片战争后,人们认识到了中国科技的落后,于是产生了科学(特别是军事科学)救国的思想;而甲午海战的失败,又使人们认识到,若不改变政治体制,先进的科学也难以救国,于是开始了政体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很快又出现了袁世凯的篡权和复辟,这再一次使人们认识到,不彻底扫除封建思想,即使政体改变了,也是不巩固的。于是,他们发动了一场猛烈的批判封建思想的“思想革命”。二新的文学形式形成的途径 其途径主要有三条:1外来形式的

2、民族化2传统形式的现代化3中西结合的崭新形式的创造三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 1  发生期(19171920)。文学革命标志着现代文学的诞生。这时主要是在批判旧文学的同时开始新文学的创造。2  发展第一期(19211927)。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的成立、沉沦、女神、阿Q正传的出版和发表,是新文学进入发展期的标志。特点为百花齐放。3  发展第二期(19281937)。“四一二”事变后百花齐放的局面结束,新一个时期也就开始了。特点为左右分裂,大型作品走向成熟。4  发展第三期(19371949)。“七七事变”后,分裂

3、局面结束,代之以统一的抗战文艺运动。主要特点是因政治而划分为不同地区,不同地区又形成前后两个不同阶段。二十年代文学思潮要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鲁迅的早期生平。狂人日记的划时代意义。一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关系 新文化运动首先是一场批判封建思想的思想革命运动。它一开始就以革新思想、促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为明确的目标。而长期以来,封建文学成为了封建思想的载体;要打倒封建文学,就必须发动文学革命。因此,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二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 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都较为重视新文学的建设。但他们的观念又各有侧重。胡适偏重形式的革新,如

4、他的论新诗、论短篇小说、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等论文为新诗、现代小说和话剧的建立提供了理论的支持;周作人偏重思想的改革,如他的思想革命、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论文使文学革命的主张理论化,对后来为人生派文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文学革命的内容和意义 其内容主要有三项:1  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打破种种旧形式的束缚,追求文体的解放。2  批判“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等封建的文学观念;批判桐城派、文选派、江西派等封建文学的代表性流派。3  提倡国民文学、平民文学、社会文学,要求表现社会的真实现状,描写普通人的生活。其意

5、义主要有四条:文学意义:文学革命宣告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终结和现代文学的诞生,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一个新的文学世纪的开端。思想意义:文学革命既是思想解放的成果之一,又是思想解放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促进中国社会和人们观点的变革做出了贡献。政治意义:文学革命为五四爱国反帝运动做了理论准备,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干部和人才。世界意义:文学革命是十月革命后世界范围内出现的革命文学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二十世纪世界革命文学潮流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四鲁迅的早期生平 1881年生于绍兴,1936年在上海去世。少年时代他看到了封建阶级的腐败,看到了农民精神上的麻木和生活上的贫困。青年时代,他读到了严复

6、译述的天演论,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很大影响。到日本学医时,他还是个科学救国论者,但体格强壮的同胞作为麻木的看客的幻灯片,使他感到了改变精神才是救国的第一要着,于是,他弃医从文,成为一位启蒙主义思想家。国内的黑暗现实,使鲁迅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在新文化运动的鼓舞和召唤下,终于发出了沉寂多年的第一声呼喊,发表了震惊海内的狂人日记。五狂人日记 1  作品的创作意图和方法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作品对迫害狂者的精神状态虽然有逼真的描写,但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更令人震惊。狂人日记具有鲁迅一贯的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又含有淡淡的象征主义色彩。2 

7、0;作品的思想性狂人日记表现出作者作为一位启蒙主义者的特点。作品揭露了“仁义道德”的极端虚伪性,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作品不仅表现了鲁迅的“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创作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所以,这篇作品不仅是一篇彻底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作品的总“序言”。3  作品的艺术成就狂人日记借鉴俄国果戈里的狂人日记的写法,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创造了一种新的体裁日记体小说。4  作品的意义狂人日记虽然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白话小说,但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以娴熟的白话口语,以足够的思想艺术份量,深刻地体现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

8、实质,把彻底反封建的精神与崭新而完美的形式相结合,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鲁迅的文学创作要点:鲁迅小说的创作简况。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阿Q正传、祝福分析。鲁迅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郭沫若诗歌的创作简况。女神的时代精神和艺术特色。一鲁迅小说创作简况 鲁迅一共创作了三部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前两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取名呐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以呐喊“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取名彷徨,表现了作者在五四运动之后的退潮期,新文化队伍分化后的思想苦闷和内心寂寞,同时,也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的可贵精神。二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

9、受科举制度毒害的、一心追求功名利禄的封建文人,如孔乙己、陈士成等,他们是封建制度的牺牲者;二是灵魂完全腐朽的文人渣滓,如四铬、高尔础,他们是封建制度的追随者;三是具有进步要求和变革愿望的现代知识分子,如吕纬甫、魏连殳、涓生、子君等,他们是封建制度的反叛者,也是鲁迅笔下最重要的知识分子形象。三阿Q正传 1  阿Q形象的一般特征阿Q是未庄的雇农,一个没有土地的流浪汉,因而在他的性格中,除了憨厚、质朴的农民性格外,又明显地沾染着游手之徒的油滑。他不但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而且,在思想上也受到封建正统观念的束缚,讲男女之大防,认为造反就该杀头等等,但卑贱的社会地位的

10、逼迫,也使他产生出变态的反叛心理,神往革命和革命党。2  阿Q的精神胜利病和产生的原因阿Q形象的核心,是他性格中表现出来的“精神胜利病”。这就是他的自欺欺人、自轻自贱、自嘲自解、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等种种表现。产生这种病态精神的主要原因是:(1)封建阶级的残酷压迫。农民从一次次失败的造反中错误地得出了造反没有出路的教训,而不造反又难以忍受现实的生活,于是,只好寻求精神上的安慰,或求神拜佛,或自我解嘲;(2)自然经济的闭塞环境。农民在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生活中,稍有满足便夜郎自大,便盲目排外;(3)以封建家长制为特征的家庭生活。无论家的规模、地位如何,作为一家之长

11、就有其应有的权威,所以,越是在外受辱受压,就越是在家中看重权威,维护权威。社会地位的卑贱,完全被家庭地位的尊严所抵消。3  阿Q和革命由于流氓无产者的地位和本性所决定,阿Q身上的革命因素是始终存在的,“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阿Q的革命带有流氓无产者革命的性质,带有农民革命的特色,具有自发性、破坏性和私有性。革命的行动就是破坏、掠夺、杀掳,革命的目的就是占有、改换门庭,最后被革命者取而代之。阿Q的革命是失败的革命。革命党不但不准他革命,而且,还被作为抢劫犯被革了命。这是阿Q的悲剧,更是辛亥革命的悲剧。鲁迅对阿Q的悲剧性处理,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性

12、教训。四祝福 1  封建四权对祥林嫂的摧残(1)夫权:没有姓名,因丈夫叫祥林而被称作祥林嫂,受夫权思想影响,丈夫死后,抱定了从一而终的决心;(2)父权:她婆婆凭借父权思想,对鲁四老爷家的佣人也敢“先斩后奏”,而鲁四老爷也只能愤愤然;(3)族权:祥林嫂的继夫贺老六、儿子阿毛相继死去,贺家大伯便依据族权将她逐出家门;(4)神权:祥林嫂违反了“从一而终”、“一女不嫁二夫”的道德伦理,便再不能沾祭祀的边,后来,虽然捐了一条门槛作为替身,仍未能得到宽恕。2  祥林嫂受到的思想毒害和精神奴役鲁迅没有过多地写祥林嫂怎样在经济上受剥削,而突出地写了她在精神上所

13、受到的奴役和摧残。这主要表现在她决心守寡,在再嫁过程中拼命地反抗,满足于在鲁家做女佣,甘愿捐门槛等描写之中。五鲁迅小说的思想成就 1  鲁迅小说的启蒙主义思想鲁迅小说首先注意的是人的精神,是“愚弱的国民性”,是病态社会中的不幸人们。所谓“不幸”,主要指人们身受惨重的压迫而不觉悟,不思为改变命运而抗争,反而苟活着,甚至庆幸暂时做稳了奴隶。诸如孔乙己的深受科举之毒,华老栓的愚昧麻木,闰土的屈服于命运,阿Q的“精神胜利法”,祥林嫂的坚守礼教等等。2  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鲁迅小说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瞒不骗,十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后,

14、这一时期里中国社会现实的某些重要方面:最先觉醒的革命者在寂寞中死去,自己的血做了愚昧群众的送命药(药);一心坚守封建礼教的妇女,却正被礼教所吞噬(祝福)等等。鲁迅在真实、冷静地描写血淋淋的人生时,溶进了他的感受和思考,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如礼教吃人、群众的启蒙、国民性的改造、知识分子的悲剧性格、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等,都直接关系到中国革命的紧要问题。这是鲁迅小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的根本原因。3  鲁迅小说在题材上的开拓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在农民(或农村)题材上,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为普通农民塑像的作家,他展现了农村各阶层的面貌,塑造了闰土、阿Q、祥林嫂等现代不

15、同类型的不朽的农民形象。不仅深深地同情他们的不幸,而且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思想局限,从而,真实地描绘了农民运动低潮时期中国农村的社会面貌。(2)在知识分子题材上,既描写了现代知识分子为个性解放所作的抗争,又揭示了个人反抗的无力,比同时期的同类作品要深刻得多。4  鲁迅小说的时代特征鲁迅小说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时代,它的“忧愤深广”的情绪具有极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时代情绪的表现。通过鲁迅小说可以看到当时的时代: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已经觉悟,不少人已经献出了生命,但旧势力仍然十分强大,广大群众还非常愚昧麻木,新的道路正等待着革命者去探索。六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 1 &

16、#160;鲁迅小说对现代小说民族新形式的创造鲁迅是现代小说民族新形式的创造者,他的小说“格式特别”,一方面吸收了西方小说结构上的优点,打破了传统章回小说的旧套子,一方面又保留了传统小说在描写手法上的长处,创造了既是现代化的,又是中国化的小说新形式,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鲁迅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鲁迅小说贡献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吕纬甫、涓生、子君,以及孔乙己、四铭等,这是鲁迅小说在现实主义艺术方法上的最主要的成就。鲁迅总是把人物置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的生活环境中来表现,在他笔下的那些典型形象身上,都达到了共性与个性

17、的统一,能从他们的思想性格中看出某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总和。3  鲁迅小说重视人物心灵的描写鲁迅对人物心灵的揭示,几乎有勾魂摄魄的力量,常常只用极简炼的笔墨,便能写出人物心灵深层的东西。在表现方法上,与西方小说长篇大论的心理描写不同,他极少用静止的描述,而大多采用传统小说中以人物的语言、行动来揭示心理的方法,有时也有极简要而又极精彩的肖像描写。因此,鲁迅小说的心理和肖像描写都颇有写意特色,很富民族传统的意味。4  鲁迅小说非常重视细节的真实性讲究细节的真实性,是现实主义的重要特点之一。在鲁迅小说中常常可以通过人物活动的一个小小细节,便认识到人物当时的心理、

18、身份、性格,乃至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由于细节的真实,使鲁迅的小说中有许多可靠的风土习俗,人情世俗的记录,具有极高的认识价值,这对形成他的严格的现实主义至关重要。5  鲁迅小说形成了“寓冷于热”的独特风格所谓“寓冷于热”,就是将热烈的激情寓于冷峻的外表之下。鲁迅小说在冷静的客观描写中充满了强烈的爱憎,在描写人物、场景,叙述故事情节时,一方面采用精炼、简洁的白描手法,一方面环境气氛又处处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憎,使作品色彩朴素而又诗味浓郁。郭沫若诗歌创作简况郭沫若,原名郭开贞,1892年生于四川。女神是郭沫若诗歌的代表作,出版于是1921年8月,是继胡适的尝试集之后现代文学史上第二

19、部个人新诗集。它以充分的“五四”时代精神和成功的自由体形式,把新诗艺术推向新水平,是白话新诗真正取代文言旧诗的标志,是现代浪漫主义的发端。女神共三辑。第一辑收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三部诗剧。第二辑是诗集最重要的部分,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许多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都集中于此。第三辑内容较杂,包括诗人最初的试笔和“五四”之后的作品。八女神的时代精神 1女神的反抗精神女神的时代精神,首先表现为强烈地要求冲破封建藩篱,彻底地破坏和扫荡旧世界的反抗精神。女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大胆地反抗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叛逆者,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要求尊崇自我的战斗者。天狗中“我”所喊出的似是

20、迷狂状态的语言,正是猛烈破坏旧事物的情绪的极好表现。这种情绪是与“五四”时期思想解放的大潮流相一致的。因此,诗中的“我”是时代精神的代表者。2女神的爱国主义精神炉中煤以煤自喻,表示甘愿为祖国贡献出全部的光和热;棠棣之花、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等作品都是以自我献身的形式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反帝爱国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所激发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爱国激情,通过诗的形式被反映在女神之中了。3女神的进取精神这是在感受了新的革命世纪到来的气息所产生的不可抑止的欢欣情绪,也是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表现。所以,女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对光明、对力量的歌颂,色彩明亮,声调高亢,气势磅礴。太阳礼赞

21、表达了诗人对新生太阳的激情;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歌唱了把地球推倒的伟力;晨安的兴奋之情更明显,一气喊出二十七个“晨安”,把自我与世界贯通,表现了一代新青年的宏大气魄;笔立山头展望等作品也都表现出求新弃旧的进取心。九女神的艺术特色 1女神在形式上的创造女神实践了郭沫若自己关于“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创作主张,使诗的形式得到了完全的解放。女神不追求任何一种固定的现有的格式,任凭感情驰骋,自然流露,依据内在的感情节奏,自然地形成诗的韵律。它的五十余首诗,每首诗都是一种新的格式。天狗诗句短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有一种割不断的绵绵情意,正好适合表现眷念之情;凤凰涅槃的诗句参差不齐,长短并用,富于

22、变化,或长吁,或短唱,节奏感十分强烈,表现出一种悲壮气氛。2女神的比喻、象征手法女神常使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借助某一形象来寄托、抒发自己的感情,使感情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这是郭沫若诗歌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在女神中,无论是古代神话、历史故事中的人物,还是人格化的自然景色,其形象的选择都十分巧妙、恰当、新颖,与要表达的感情内容相一致,山岳海洋,日月星辰,风云雷电,也都唱的是“郭沫若之歌”。天狗用民间传说中天上破坏者的形象来表现对世界的反叛和破坏情绪,炉中煤用受压于地下的、乌黑低贱的“黑奴”煤的形象来表现劳苦者的爱国之情,十分新颖而恰当。3女神的豪放风格女神是新诗中豪放派的先驱。在女神中虽也有“

23、丽而不雄”的风格的作品,但能代表女神特色的,是惠特曼式的“雄而不丽”的风格。它的想象新奇,语言粗犷,气势磅礴,声调激越,笔调恣肆。它的美是一种壮美,男性的阳刚之美。一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沈雁冰、叶绍钧、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许地山等十二人在北京成立了文学研究会。他们以改革后的小说月报为主要阵地,同时又出版了诗月刊。他们要求文学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对人生起作用,因而也被称为“为人生派”。后来,冰心、朱自清、庐隐、鲁彦等著名作家都成为它的会员,人数达170余人,是中国二十年代第一大规模的文学社团。二创造社 1921年7月,留日学生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在

24、日本东京组成创造社,成员还有田汉、郑伯奇等。1922年5月,他们在国内出版了创造季刊,此后又出版了创造周报、创造月刊等刊物。他们的主张多带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因而也被称为“为艺术派”。三文学研究会小说创作的一般特点 冰心、庐隐、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文学研究会小说家在创作上,直接继承了“发生期”中“问题小说”的传统,多写探讨人生问题,表达对人生见解的各种题材,提出了当时他们所关心的婚姻、家庭、出路、道德等各种问题。其中,不少小说表现了“泛爱”思想。他们的创作大多经历了一个由表现“爱”与“美”,转而揭露生活中的“丑”与“恶”的变化过程,作品的现实性得到了逐步的增强。巴金简析巴

25、金灭亡的思想内容和杜大心形象灭亡是巴金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中篇小说:思想内容:作品通过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杜大心的形象,真实地描述了自己从参加社会运动以来的心灵历程。真切地反映出某些青年知识分子在白色恐怖下的躁动、激愤与反抗的心理。人物形象:杜大心是一个带有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的革命者,他患有严重的肺病。肺病使他看不到人生的前途,过于强大的黑暗换金个又使他看不到人类的前途,最后白白牺牲了自己。简析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的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的代表作品有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等。这类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是:1、 无政府主义者的深刻印痕,如灭亡中的杜大心、电中的敏都走上暗杀的恐

26、怖主义道路。表现出个人“革命”行动绝对自由,无纪律约束的特点。2、 人物性格理想化、类型化。如杜大心等都拼命工作,都患重病,都内心苦恼而苦行僧似的生活,都是人格高尚。3、 艺术上主观倾诉、激情宣泄、激愤、绝望、哭诉的抒情风格。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激流三部曲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其思想内容为控诉封建大家庭的罪恶腐朽及其走向崩溃,表现了青年一代的民主主义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家描写高家祖孙之间的矛盾,以三个女性的悲剧控诉封建家庭的罪恶,以觉明抗婚觉慧出走表现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觉醒和反抗,高老太爷在绝望中死去标志封建大家庭开始走向崩溃。春继续这一主题。惠和觉新相爱,但由于封建包办婚姻酿成了悲剧;淑

27、英则在觉民等的帮助下,敢于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到上海,走上新生。秋写封建大家庭彻底崩溃。一方面一些年轻生命的悲剧在继续,另一方面败家子变本加厉的挥霍,最后把高公馆卖掉,大家族解体。简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巴金小说的创作风格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1929-941年为早期:主观色彩浓厚,风格多样,热情是他作品中最稳定、最有价值的东西。2、1942年后:热情有所收敛,风格由多样趋向统一,在客观写实的日常生活琐事中寄托人生理想,风格朴素自然。还魂草是风格转变的代表作。这种风格演变有三个标志:1、“家庭”涵义发生变化。早期“家庭”是黑暗的象征物。后期“家庭”是强权的对立物,作家珍惜的伦理组织。2、作家塑

28、造英雄形象的热情向塑造平凡的小人物转化;理想化、类型化的单纯性格转向生活化、立体感的复杂性格。3、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本色越来越显示出来。简析家的艺术特点家是一部具有很浓的主观情感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1、它再现了五四时期内地四川封建势力浓重但五四时代浪潮已冲击着古老土地的典型环境,作品中的祖孙间的矛盾冲突也正是当时典型的社会矛盾冲突,塑造了高老太爷、觉新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许多生活细节也具有现实主义的真实性。2、作者极端憎恨就制度旧家庭,热情歌颂敢于反抗旧势力的新生力量。强烈的爱憎感情渗透于家中,使家具有很浓的抒情色彩。或通过作品中人物抒发对旧制度的愤懑;或通过人物的心灵描写来倾诉旧制度的黑

29、暗,如鸣凤投湖前的心理描写。分析评价家的思想成就家的思想成就有三方面:一、揭露和控诉的封建大家庭罪恶。这集中表现在三个年轻女性的悲剧中。梅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她是旧式才女,与觉新青梅竹马。但父母之命的婚姻制度,使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封建婚姻给她带来的是不幸、痛苦,最终抑郁而死。鸣凤死于封建家奴制。高老太爷把她送给六十来岁的冯乐三为妾,她最终以投湖自尽的方式来抗议黑暗的社会。瑞珏是封建伦理和迷信的牺牲品。她温柔贤淑,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对梅也是感情真纯。但封建伦理和迷信导致瑞珏难产而死。这一切的悲剧都是由于封建家长制。三位女性的悲剧及高家的一切罪恶,都和封建家长制及其代表人物高老太爷有关。家长制

30、使高家这个典型的中国旧式大家庭成为一个罪恶的深渊和黑暗的王国。二、家表现和赞颂了年轻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高家的第三代中的觉民、觉慧就是觉醒青年的代表。觉慧在学校里参加了反对军阀的学潮,和同学一起半反封建的刊物,在家里支持觉民抗婚,怒斥“捉鬼”闹剧,并离家出走到社会上去,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觉民是个个性主义者。他和琴的自由恋爱,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决然离家抗婚。觉慧、觉民代表着一种生气勃勃的青春力量,一种反对封建的叛逆力量。三、对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在时代潮流冲击下趋向没落、崩溃的描写。高家是官僚地主家庭,成都北门首富,书香门第。表面上很融洽,内里却极其腐朽。第二代克安、克定便是高

31、家腐朽的败家子的代表。克定在外面吃喝嫖赌。克安和他狼狈为奸。这个大家庭经济上挥霍亏空,精神上腐朽分裂。高老太爷一死,克定等在灵堂前就把家分了个彻底,“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崩溃解体了。内部的腐败导致大家庭彻底崩溃,时代潮流冲击下产生的新生代进一步敲响了封建家庭的丧钟,使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分析家中觉新的形象觉新是一个复杂性格的人物。他是一个清醒认识到自己悲剧命运的懦夫。1、 自愿的牺牲自己。因为受到过五四新思潮和反封建的新空气的影响,他切身认识到封建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但他受到的封建教育和封建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太深,作为封建家庭的“孝子贤孙”,使他自愿地挑起家庭的担子。他自愿为家庭牺牲

32、自己,不敢反抗。2、 他是一个自觉的懦夫,对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处处退让、顺从甚至做帮凶。他牺牲了梅、瑞珏,还劝说觉民接受高老太爷定的冯家的亲事。为了维护封建家庭他付出了自己和亲人的惨重代价。觉新的悲剧是封建末世的封建知识分子的悲剧。他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命运,由此产生了绝望、悲观等心态。这一形象对现代中国的某些知识分子具有很大概括力。简析家中高老太爷的形象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的人格化。1、 高家的家长,依借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来统治这个大家庭。他是高家一切悲剧的元凶。他要抱承重孙,于是依封建婚姻制度而造成了梅和觉新的悲剧;把鸣凤送给冯乐三为妾;甚至在他死后还受到迷信保护造成瑞珏的悲剧。但他对儿孙也有

33、温情的一面,这是表现了他实现“四世同堂”家庭形式的一种满足。2、 高老太爷是封建末世的家长制代表人物,他是在理想幻灭极度失望后病死的。临死前他破天荒地答应取消觉民婚事要觉民觉慧不要走,是他为维护封建大家庭所做的最后的努力。他是带着幻灭感死去的。他的死具有象征意义,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简析家中觉慧的形象觉慧是封建家庭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大胆表现在:他受五四思想影响,以改造天下为己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学校里参加了反对军阀的学潮,和同学一起半反封建的刊物,在家里中,和鸣凤恋爱,支持觉民抗婚,怒斥“捉鬼”闹剧。他极端憎恨这个家庭,第一个冲出封建家庭的牢笼,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代表着青年人追求真

34、理的道路。幼稚表现在:他以个性解放为武器,对封建家庭的认识是个逐渐的过程。觉慧是五四时期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知识青年形象,旧家庭礼教叛逆者的形象。分析寒夜的思想寒夜是巴金解放前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标志着巴金在现实主义艺术探索中所达到的最高成就。他写这部小说是为了“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是为了“宣判旧社会、旧制度的死刑”。小说是通过三个小人物的感情纠葛和凄凉命运来展示这一主题的。小说描写一个走向崩溃的家,是一个新文化运动中的新型家庭模式:汪文宣和妻子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他们大学毕业,追求爱情与理想的统一,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和勇气。由于贫困与疾病的折磨,特别是在长期仰人鼻息的社会环境中讨生活,他们

35、的理想都发生了巨大扭曲。汪文宣成了一个可怜的小公务员,懦弱、多病。曾树生则凭着美色当了资本家银行的“花瓶”。这种贫困以及心理的沉重负担给家庭带严重危机。加之汪文宣的母亲的加入,婆媳不和使原有潜在的感情矛盾进一步复杂化,终于陷入无以自拔的悲剧。最终,曾树生随人而去,汪文宣在吐血中身亡。简析寒夜的艺术特点寒夜在艺术上达到了巴金所追求的无技巧的境界,风格朴素自然,是巴金最优秀、成熟的现实主义杰作。1、 抗战时重庆的典型环境和这环境中产生的最普通的小人物悲剧性格和命运,揭示出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2、 情节发展在日常生活琐事中推进;结构布局,一切象现实生活本身一样流动。3、 人物平凡,具有复杂性格和复杂

36、感情。4、 大量的客观生活细节和日常生活琐事的描写支撑了小说的框架,这使得作品逼近生活,表现出一种与现实生活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简析寒夜中汪文宣的性格寒夜的主人公汪文宣是个为了生活在图书公司整天埋首做校对工作的小公务员。菲薄的工资、贫困的生活,、庸俗势力的社会、仰人鼻息的环境,使汪文宣曾树生年轻有为的性格发生扭曲。汪文宣善良而懦弱无能,虽勤劳做事但仍受歧视,因正派不善巴结而心情郁结。家庭少有欢乐,婆媳经常不和吵架,使得他左右为难。在单位受气,在家又两面受气,终于肺病发作死亡。简析寒夜中曾树生的性格曾树生是个个人主义者。健康、漂亮、追求幸福和自由,她无法容忍丈夫毫无生气的生活方式和婆婆的恶语中伤

37、,整个家庭都笼罩着一股死亡的气息,她感到了压抑,并本能地企图摆脱这种压抑,于是她面临着道德的抉择和感情的折磨。最终因受不住生活希望的诱惑而离弃了丈夫和家庭。完全是一种个人意义上的追求幸福。因而也谈不上是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她只是一个困境中企图拯救自己的妇女,她靠自己的选择来确定自己的生活价值意义。因此,在这个人物身上产生出一种反道德、重自我的新型现代女性的道德特征。冰心的小说冰心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1920年前后,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问题小说阶段和泛爱小说阶段。她的问题小说较好地继承了新文学发生期“问题小说”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问题。如1919年她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两

38、个家庭,用对比的手法,提出建立合理家庭的问题;此后写的斯人独憔悴提出了五四后必然加剧的某些家庭中两代人的矛盾的问题;去国通过在外留学的英士学成回国决心报效祖国,最后又怀着悲愤惆怅之情离开祖国的故事,提出了知识分子的出路问题;庄鸿的姊姊提出了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问题。她的泛爱小说是其问题小说的变化和发展。代表作超人通过何彬的形象,直接提出作家的人生互爱理想。1931年,冰心写了分,朦胧地表现了阶级间的不平等,与“泛爱”作品相比,思想倾向有了变化。叶绍钧的小说1  叶绍钧的初期小说叶绍钧是文学研究会中成绩最突出的作家。初期的叶绍钧小说也把爱与美作为医治人生痛苦的良药,对被侮辱被损

39、害者表现出人道主义的同情。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隔膜中的许多作品就是从不同的人生中,写出了人际间心与心的不相通,表明生活中需要爱。此后,他又出版了火灾、线下、城中等短篇集,从表现爱的追求,转而倾向于客观现实的描绘。在叶绍钧客观描写现实的作品中,教育界的题材占了很大的比重。2  潘先生在难中的内容特点潘先生在难中是叶绍钧早期小说的代表作。它以1924年发生于江浙的军阀战争为背景,通过让里县一位小学校长潘先生在战乱中带领全家逃难到上海,而自己又因教育局长的通知只身返回县城,以及他在战后欢迎得胜的军阀这三个主要情节,塑造了潘先生这个城市小资产阶级中典型的灰色小人物形象。在军阀混战中

40、,他首先考虑的是他自己和他家小的利益,他带全家逃到了上海,为自己“从毁灭和危难当中”捡回了四条性命和一个皮包而感到舒快。他回到县里后,先是为自己决定回来而不会被开除而庆幸,接着又为自己的家产忧虑和操劳,最后,在炮声中带着细软躲进了洋人的红房子里去了。如果说从题材上看,写教育界是叶绍钧小说的特长,那么,从反映人生面貌的角度来看,写灰色人生就是叶绍钧小说的特色了。这类灰色的人物包括的阶层很广,但更为集中的、深刻的、典型的仍是教育界的人物,而最为成功的便是潘先生了。3  潘先生形象自私而精明,胆怯而乐观,这是潘先生性格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他的思想性格中,带着明显的“奴性”特征。他

41、既对统治阶级不满,又心甘情愿为他们效劳;既对军阀的罪恶有亲身的感受,又故作潇洒地为他们歌功颂德。畏畏缩缩、庸庸碌碌,没有正义感,没有是非观,没有社会意识,没有男儿血性。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占据了他的全部心灵,自私猥琐,庸俗低级,随遇而安。这类灰色人物在旧社会各界的雇员阶层中,常能见到。4  潘先生在难中的艺术特色(1)       叶绍钧初期的小说较为散文化,后来情节性有所增强,有的重故事,有的通过情节片断,着重塑造人物。潘先生在难中在结构上主要截取生活片断,顺序连接,简明朴素,情节生动而细节精彩,既有利于

42、人物性格的完成,又使作品紧密而不拘谨。(2)       叶绍钧在写作中坚持冷静、客观的态度。在文学研究会作家中,他是真正“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的人生的。”他尽量让事实说话,用人物自身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其性格。如潘先生在难中第一段“逃难”中的精采描写,约十个细节便从多侧面把潘先生的心灵勾勒出来了。(3)       叶绍钧小说的语言是非常朴实的,同时又是非常严谨的,描情叙事都凭那平正、明净、清爽、流畅的文字。与他冷静客观的创作态度

43、相一致,他在讽刺之中也不露声色,几乎全不用夸张,只抓取一二言行,用平静的口气加以表述,那讽刺的效果常在读者的回味中。因此,他的小说又是蕴藉而含蓄的。叶绍钧的小说是文学研究会中最能体现该会主张的现实主义方法的,也是鲁迅之后最具现实主义特色的,所以,在文学研究会的众多作家中,他是最为重要的作家。六创造社抒情小说的一般特点 创造社抒情小说主要有两种类型:1  自叙小说,也即所谓“身边小说”,是以自己身边的日常琐事为题材,并受日本私小说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文体。自叙小说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自叙传性质,但又不等于作家的自传。主要作品有郁达夫的沉沦、茫茫夜、秋柳、茑萝行,郭沫若的漂

44、流三部曲(即岐路、炼狱、十字架)、残春、落叶、行路难等。2  寄托小说,以古代或外国的人和事为题材,但是不在于准确地展现古代的历史或外国的生活,而在于凭借这些故事以抒发作家的主观情怀和意绪。主要作品有郁达夫的采石矶、郭沫若的牧羊哀话等。郁达夫的小说1沉沦主人公产生忧郁症的原因沉沦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患有严重的“忧郁症”的留日学生。他患忧郁症的原因,一是由于他有正义感,看不惯社会的黑暗,与周围的现实格格不入,不但使他远离留学的同学,而且曾两度退学;二是由于身处异国,备受民族岐视,又加上自己在经济上陷于困境;三是由于他在青春期中热烈地追求爱情时,这种追求难以实现,并由此产生了性

45、心理的变态。2作品描写性苦闷的主要价值沉沦主人公的忧郁和苦闷,虽然在当时的许多有民主主义觉悟的、爱国的知识分子中具有普遍性,但是,作品并没有从这普遍性的一面展开主人公与现实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是集中于主人公内心苦闷,特别是性的苦闷,其价值主要在于:(1) 沉沦对主人公要求*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五四时期追求个性解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封建禁欲主义的反叛,也是对封建文学禁区的突破,成了当时以青年问题为题材的青春文学的独具特色的一篇。(2) 沉沦主人公是在内心痛苦无法解脱的情况下蹈海自尽的,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发出了“中国呀中国,你为什么不强大起来”的慨叹,表现了当时在五四青年

46、内心的感时忧国的悲愤情绪,向人们申诉了那个时代的青年心中的不平和痛苦,也对那个时代提出了抗议。(3) 沉沦大胆、无畏的反封建的勇气和真诚,坦白的艺术作风,给文坛带来了一股沁人心脾的新鲜气息。3沉沦和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1) 郁达夫的沉沦等抒情小说,从头到尾贯穿始终的是作家的情绪流。他的小说同郭沫若的诗一样,是生的颤动、灵的叫喊。这种情绪流的小说,结构单纯、松散,带有散文的特点,故事的进展不是依据人物的性格逻辑和情节的内在冲突,而是随着主观情绪的起伏而发展。(2) 郁达夫的沉沦等抒情小说,不大重视人物塑造,不求细节的真实刻绘。自叙小说的主人公实质上是作家自我表现的

47、工具,而寄托小说的主人公也是作家自己的化身,即使是薄奠这样的现实主义成分较明显的作品,其主人公虽是劳动者,但仍可看到作家内在情绪的外化表现。(3) 郁达夫抒情小说中使用的各种表现手法,都以抒情为目的。自然景色均沾染着主人公的感情色彩;大段的内心独白更是感情的宣泄。诗歌要点:各类探索中的新诗。湖畔诗社和汪静之,新月诗派和徐志摩、闻一多。一雪朝诗人 1922年,文学研究会作家创办了诗月刊,这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同年,又出了同人诗集雪朝,内收朱自清、周作人、俞平伯等八人的诗。他们的诗以以抒情为主,多表现五四后觉醒的知识分子的追求和苦恼,也表现下层人民的痛苦,同时,保持了白话

48、诗自由活泼的特色,在艺术上有了新的进步。在雪朝诗人中,朱自清的诗成就最高。他的诗歌除了具有雪朝诗人共同的特色外,还较突出地表现出不断追求的激情和踏实坚韧的精神。他的长诗毁灭长达200多行,典型地表现了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追求和愿望,在构思上明显受到离骚、招魂、七发等古诗的影响,是当时十分杰出的一首抒情长诗。二冰心的小诗 冰心的诗歌在自由体诗中自成一家。她在1923年出版的繁星、春水两部诗集曾产生较大的影响,成为自由体诗的一种样式,被称为“繁星体”。冰心的小诗主要受泰戈尔的影响,形成了她自己的“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风格。由于冰心小诗的成功,加上日本俳句和泰戈尔诗集的翻译、介绍,

49、在当时曾造成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三湖畔诗社 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其成员为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冯雪峰四人。他们出版有四人诗合集湖畔,应、潘、冯三人诗合集春的歌集。诗歌成就最为突出的是汪静之,他于1922年出版的诗集蕙的风,是现代诗史上第一部以爱情诗为主体的诗集,以其直率地表达男女爱情而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汪静之的第二部诗集是寂寞的国,艺术上比蕙的风成熟,但影响却不及。四 冯至的诗歌 冯至是一位风格独特的诗人,192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诗集上卷为抒情诗,写爱情,也写友情,表现了青年知识分子内心的苦闷和思索;下卷为四首有浓重抒情性的小叙事诗:吹

50、箫人、帷幔、蚕马、寺门之外,充满凄清哀婉之情,把叙事诗写得几乎也是抒情诗。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五 新月社 新月社成立于1923年,是五四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陈西滢。因为它拥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华、有成就的诗人,又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人称“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起初,他们多在晨报副刊和现代评论上发表作品,1926年4月晨报副刊诗镌专栏的开辟,可以看作该诗派的正式形成,而1931年新月诗选(陈梦家编选)的出版,则可以看作该诗派的一个总结,也标志着该诗派的结束。为新月社诗歌理论作出了

51、最重要贡献的是闻一多。他曾系统地提出了新格律诗的理论,认为诗是“做”出来的,主张戴着格律的脚镣跳舞,并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闻一多的诗1对美的追求闻一多在清华学习时开始新诗创作。1922年由清华赴美学习美术,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1923年在国内出版他的第一部诗集红烛,这部诗集明显地表现出诗人对于艺术美的偏爱,而诗中的艺术美又包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从这些追求中还可以看到一个忠诚严肃的、认真执着的、开辟生活和创造生活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

52、是贯穿闻一多全部诗作的红线。直接表现这一主题的诗大约有两类:一是在国外创作的,表现思念祖国的游子之情,多收于红烛中;二是回国后创作的,表现由于看不惯黑暗现状所发生的、由失望而愤慨的情绪,多收于死水中。前一类作品主要有忆菊、孤雁、太阳吟、洗衣歌等。忆菊表现了海外游子对“祖国底花”和“如花的祖国”由衷的赞美。太阳吟着重表现的是游子的“思乡”情绪。在孤雁中,诗人自比为失群的孤雁,表现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厌恶。回国后创作的洗衣歌表现了抒情主人公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表现了他敢于藐视资本主义的正气和骨气,表现了“毫无奴颜媚骨”的殖民地人民的最可宝贵的性格。后一类作品主要有发现、静夜、荒村、死水等。发现表现一个

53、爱国者面对黑暗现实的激昂情绪,对祖国的火热的心。静夜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关切和躁动不安的内心世界。荒村表现了军阀战争中农村的凋敝景象。死水用一潭腐臭的死水,象征着中国现实的腐朽社会。从这些诗歌的深沉的痛苦和极度的愤慨之情中,折射出了希望社会进步之光。3  浪漫主义的特点闻一多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以“托物寄情”为主,他有意识地避免直接地、赤裸裸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将感情隐埋于精心选择的某一形象之中。如燃烧的蜡烛、菊花、失群的大雁、太阳、死水等。这些形象与郭沫若笔下的天狗、炉中煤是诗人自己的象征形象不同,与诗人主体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但也有部分直抒胸臆的作品,如发现等,同时,

54、他的诗歌也十分讲究比喻的使用。由于他的想象丰富神奇,所以,他诗中的许多比喻常常出人意料又十分贴切,很有艺术感染力。4  对三美主张的实践 闻一多注意选择词藻,在某些诗中大量使用文字色彩浓烈的词语,以加强内容的表达。他注意音节在造成诗歌音乐感中的作用,注意押韵和声调抑扬的交错,以及双声叠韵字的使用。他既注意诗句的整齐,也注意诗句的变化。在“三美”主张的实践中,死水是最为成功的一首。 徐志摩的诗1  对光明的追求 这是徐志摩早期诗歌的主要内容,如为要寻一颗明星、无题、海韵等这类诗中可以追循到五四时期的乐观、进取、向上的精神,也可以看到诗人希望祖国摆

55、脱落后、贫困,走向进步、富强的愿望。这类诗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诗人所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博爱”的资本主义社会。2  对现实的抨击 对现实的抨击是徐志摩后期诗歌的主要内容,如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大帅,以及秋虫、西窗等。这类诗的情况比较复杂。由于徐志摩的理想在现代中国只是幻想,因此,他被称为“中国布尔乔亚的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他在幻灭之中便常常表现出不满和失望。诗人的不满既表现在对军阀战争的揭露,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方面,也表现在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不解和攻击方面。3  对爱情的歌唱 爱情诗在徐志摩诗中占很大的比重和较重要的地位。其中,许多诗歌歌唱纯

56、真的爱情,委婉优美,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如雪花的快乐等。值得一提的是还有许多表现追求光明、抨击现实的作品都是以爱情诗的面目出现的,如海韵等。4  音乐美的表现 徐志摩的诗表现手法多样,音乐旋律突出。他在创作中,善于根据诗歌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诗歌格式,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创造出不同的然而又都是优美和谐的音乐旋律。如雪花的快乐中三句“飞扬”的重复,既造成雪花的轻盈感,又产生出轻松愉快的情调;沙扬娜拉一首中“道一声珍重”的连用,既写出了日本女郎的礼貌谦恭,又使人感到依依惜别之情;再别康桥中三句“轻轻的”,给人一种飘逸之感。这些都较好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和艺术才

57、华。三、老舍的创作道路?1、初期阶段:初步显示作家基本风格,即关注市民命运,作品故事性强,语言幽默,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2、中期阶段:成熟阶段,寓言体长篇小说猫城记,标志着幽默风格走向成熟的长篇小说离婚,短篇小说月牙儿,最著名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3、后期阶段:深入发展阶段,构建了完整的“平民世界”,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由惶惑、偷生、饥荒组成)。 四、丁玲的创作道路?1、初期阶段:20年代,主要表现个性解放、女性解放,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2、中期阶段:20年代末30年代,过渡时期,作品内容发生根本变化,面向社会命运,面向时代生活,短篇小说田家冲。3、后期阶段:30年代中后期

58、40年代,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作品成熟的标志,作品的深刻性、艺术的圆熟都达到一个高潮。 五、张天翼小说的讽刺特色与现代文学史上其他一些作家的讽刺艺术有何不同(对比鲁迅、老舍、钱钟书)?1、鲁迅的讽刺来自于思想的深刻性,来自一种逻辑的思辩的色彩。2、老舍的讽刺来自一种宽厚,来自一种从容,温文尔雅。3、钱钟书的讽刺来自一种学者式的智慧,有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4、张天翼的讽刺来自一种辛辣、尖刻,来自于沉重和轻松之间的对比,文学史上称为“冷面幽默”,很冷峻 六、从鲁迅到赵树理,对农民的描写有什么变化?这种描写具有什么样的文学史意义?从鲁迅到赵树理,中国现代作家始终关注农民命运。具体描写农民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1、鲁迅:鲁迅看到中国农民多少年来的悲剧命运,给予深切的理解和深厚的同情,但他的描写是沉重的,以唤起人们对中国农民现实要有清醒的认识,特别集中写出农民身上体现的麻木、愚昧、落后的思想性格,毫不留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这种性格,如药、祝福;2、孙犁:孙犁与赵树理都抓住了农民的基本时代特征,而孙犁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