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阶段测试_第1页
高考诗词阶段测试_第2页
高考诗词阶段测试_第3页
高考诗词阶段测试_第4页
高考诗词阶段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有关"古代诗词" 的阶段测试】 点击查看王本利 博客发表于 2004年3月18日 点击查看王本利 个人专集精彩导读公元纪年VS干支纪年公元纪年,也称公历纪年,或和基督纪年。它以相传的耶稣基督诞生年即公元元年作为历史算起2008年中考作文命题预测·教育“标准化”的悲哀·也可以这样复习语文·从桥之美教学案例反思教学有效性问题        阶段测试试卷名称:古代诗词    背景说明:   高三

2、总复习    试卷内容: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住”二字,既通俗又凝练,极富于暗示

3、性,它告诉我们在此以前曾是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日子。      B.“尘香”即陆游词中“零落成泥辗作尘”的意思,它不仅说明天已晴朗多时,落花已化为尘土,而且寓有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      C.词的下片虚字用得极妙。“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      D.“春尚好”、“泛轻舟”,措辞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喜悦之情。而“也拟”两字,更直接显示词人出游之兴的强烈。    

4、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历来被人们称颂,是用夸张、比喻写“愁”的绝妙佳句。请在下面四项中选出与此句表达的情意最为接近的一项( )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B.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C.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      D.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2.阅读下

5、面一首元曲,完成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说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

6、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业绩。      D.最后一句指明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整理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括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呼应。      B.整理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山的这一转变。      C.整理

7、通过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8、60;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叹门外楼头:隋文帝派大将韩擒虎率兵伐陈,从金陵朱雀门攻入。其时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正在结绮楼上寻欢作乐。此处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意。      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千里澄江似练”句中一个“练”字,勾画出千里江面似一匹白绢,波光闪亮。 

9、0;    B.“画图难足”句的意思是说,眼前的金陵美景,用画笔都难以完美地描绘出来。      C.“念往昔相续”几句,揭示了六朝兴亡的因果关系以骄奢始,以悲恨终。      D.“漫嗟荣辱”句中的“漫”通“慢”,意思是慢慢地感叹伤嗟亡国者的耻辱。      关于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词怀古讽今,用含蓄的笔法点出宋王朝潜伏着很大的危机,表达了整理的忧国之情。   &#

10、160;  B.上阕围绕金陵秋色抓住征帆、去棹、淡云、星河等一系列典型事物,点染出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图。      C.下阕借景抒情,用典贴切,既追忆历史往事,又处处了解现实,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D.此词不受当时绮靡风气的影响,笔力雄健,最后用无知商女还唱亡国之音作结,寓意深远,开拓了词的境界。      4.读辛弃疾的词摸鱼儿,从下面的选项中选出对该词分析不当的一项( )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11、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 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A.上片通过作品主人公怜春惜春留春怨春,表现了他对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 ”的矛盾心情。      B.下片假托蛾眉遭妒,表现了他对自身遭遇的不平。“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是对当权的妥协投降派的诅咒。&#

12、160;     C.上下两片峰断云连,上片“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是开,是纵,那么下片“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合,是收。一开一合,一纵一收之间显得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D.此词以景语作结语,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韵味全无。      5.对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A.“幽州

13、台”是指幽州的黄金台,燕昭王在这台上接待四方来的人才。陈子昂登上此台,感慨万千。      B.“前不见古人”,指过去的像燕昭王那样的广招人才重用人才的君主,如今是再也见不到了。      C.“后不见来者”,指的是以后也不再能见到像燕王那样的广招人才重用人才的君主了。      D.后两句说,想到了悠悠天地之中,如自己这样怀才不遇还受打击的人又不知有多少,这时整理独自悲伤地流下了眼泪。读到此使人感受到整理的愤激之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哀叹。    &

14、#160;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      山 中      王 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这对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山中溪水,因为天寒水浅,露出了嶙嶙白石,描写了溪流涓细的特点。      B.红叶稀少,给人以万物凋零、

15、萧瑟悲秋之感,情调较为低沉。      C.如果说前两句是描述山中景色的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展现的则是它的全貌。尽管是天寒时节,秦岭山中却依然是空明苍翠,自然和谐。      D.“湿人衣”一句是诗人的幻觉与错觉,抒写的是浓翠的山色给人的感受,并不是实写衣服被雨露沾湿的情景。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的景色,富有自然美的特质。下面四首诗,哪一首与王维这首诗的表现方法相同?( )      A.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

16、持赠君。(陶弘景)      B.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 勃)      C.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 均)      D.悠悠天地间,草木献奇怪。投老一蒲团,山中大自在。(文及翁)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      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

17、#160;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中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于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18、0;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

1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对这首诗的诗意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以景起兴,一笔勾出江南春光美景,

20、这是从少女的眼神中看出的,春风引动少女的情思。      B.“闻郎江上踏歌声”直写少女对恋人的熟悉程序,听其声,即知其人,道出了少女爱情的热。      C.三、四句,整理曲折而又生动地描写出了自己对于爱情忽明忽暗的细微的心理活动。      D.本诗描写了青年男女真挚、朴实而又热烈的爱情。      对于这首诗的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运用谐音双关,巧妙地刻画出

21、了热恋中少女内心热烈而复杂的感情。      B.谐音双关的巧妙运用,体现了文人创作的特色。      C.诗词以景补情,以景喻情,情景交融。      D.全诗清新宛妙,具有鲜明的民歌风味。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22、60;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对这首诗诗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朱雀桥、乌衣巷都是过去极煊赫、极繁华的地方,如今只有野花与残阳,荒凉之意顿生。       B.诗人以“野草花”、“夕阳斜”渲染气氛,从内容上和情感基调上为后两句诗作了铺垫。       C.昔日王、谢二氏的华丽壮观的建筑已化为乌有,旧时的燕子在春天又飞回原来的地方筑巢,可是却不知这里已是普通百

23、姓的房舍了。      D.一个“旧时”一个“寻常”,概括了丰富的内容,揭示出了无情的历史发展规律,即历史最终是由劳动人民主宰的。      对这首诗的诗意和艺术特色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了整理对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深沉感叹。      B.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黑暗腐朽统治的不满,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批判精神;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封建王朝没落的惋惜之情,这是封建文人忠君思想的体现。  

24、   C.这首诗与诗经·王风·黍离抒发的思想情感一致,与李清照绝句·生当作人杰的抒情方式一致。      D.言简意深、以小见大是这首诗词主要的艺术特色。         试卷答案:      1.D C 2.D C 3.D B 4.D 5.B 6.B C 7.C C 8.C B 9.D C         阶段测试试卷名称:古诗词鉴赏  

25、;  背景说明:   高三 语文    试卷内容: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整理把自然景物与人了解起来,使人想到景,从而使读者增添了对景物的眷恋之情。  

26、;    B诗人以“碧玉妆成”写柳身,以“绿丝绦”写柳枝,以春风剪裁写柳叶,全用比喻,用语新鲜、贴切、生动。      C诗中先写柳身之向上,次写柳枝之垂下,后写枝叶在春风中摇曳,全诗给读者以玲珑秀美之感。      D“碧玉”又可以理解为拟人,诗人把柔情依依的柳树,人化为出身小户人家而又年轻貌美的“小家碧玉”,虽不及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的“名门闺秀”,却也有楚楚动人的绰约风姿。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

27、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人本是由今思昔,开头却用追叙,先写去年。“今日”、“此门”,点明时间、地点,非常肯定,毫不含糊,可见印象之深刻,记忆之确切。      B昔日美好的人和事给诗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但诗人没有直接形容姑娘的美丽,只用“相映红”三字一点,人面花光,既相辉映,争妍斗胜,不问可知。  

28、    C同是今日,同是此门,但如今已是人走屋空了,那张与桃花相映红的美丽的面庞已经消失,诗人重游旧地,感到无奈与失望。      D诗的前两句写过去,后两句写现在,从昔到今,两两相形,情绪上的转变很激烈。但是诗人没有为过去的美好的事与人所迷恋,因为现在桃花依旧在春风中欢笑。      江雪 柳宗元 雪 罗 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长安有贫

29、者,为瑞不宜多。      3对两首诗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柳诗中前两句重笔勾勒了一幅大雪覆盖的寥廓背景,后两句细笔描绘了江天一色的壮阔雪景。      B罗诗虽以“雪”为题,但并没有描绘雪的形象,而是由“瑞雪兆丰年”而引发出自己的见解。      C柳诗中所描绘的空灵剔透,天地苍茫一片的雪的世界,正是诗人向往的与现实相反的理想世界。      D罗诗不仅显示出诗人对达官贵

30、人的憎恶、蔑视之情,而且饱含着诗人对“贫者”的怜悯之情。      4对两首诗艺术特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两首诗风格不同:柳诗言简而意远,描绘了一个桃花园式的理想世界;罗诗平淡而发人深思,由叙述而议论独显其特色。      B两首诗构思不同:柳诗由雪及人,重在写人;罗诗由雪及理,重在议理。      C两首诗都用了铺垫手法:柳诗以茫茫大雪作铺垫,突出雪中之人斗寒傲雪的精神;罗诗以雪中“贫者”作铺垫,使“尽道丰年瑞”

31、具有讽刺意味。      D两首诗语言特色相同:简约、平实、通俗。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旅次朔方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

32、160;  5对这两首诗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张诗首句中的“见”字,含蕴丰富,给予读者暗示和联想。作客他乡的游子看见木叶在秋风中黄落,百花在秋风中凋零,勾起了飘泊异乡的孤寂情怀。      B刘诗中的“无端更渡”是理解全诗的关键。十年前的初渡桑乾,诗中未说原因;而十年后的今天再渡桑乾,又为什么呢?它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C张诗中的“复恐”二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诗人在捎信的行人即将上路之时的心理状态。又开封后不一定补写了

33、什么,实是担心遗漏了什么要说的话。      D这两首诗都寓情于事,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表达了客居他乡的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6对两首诗艺术特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两首诗都是借事传情,张诗的中心事件是“作家书”,刘诗的中心事件是“渡桑乾”。      B张诗中的“意万重”和刘诗中的“归心日夜”,都凝聚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C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对故乡

34、的思念却又留恋客居地的矛盾心情。      D两首诗都具有自然、写实的风格,语言质朴无华,通俗易懂。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7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5、 )      A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景,树叶飘落,大雁南飞,北风呼啸,天气寒冷,整理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江南严冬图。      B第四句中的“遥隔”一词,说明客居地与故乡相距遥远,两地隔绝,隐隐透露出诗人的思乡情绪。      C第五句从诗人的角度直接点明思乡情绪,而且将这种情感一泄无余;第六句从家乡亲人的角度写对游子的思念,使思乡之情抒发得更强烈。      D第七句是借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表明了整理隐居与从政的矛盾心理;最后一句用景物烘

36、托出整理迷茫的心情。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秦淮河以南,和朱雀桥相近。东晋时代,大贵族王导、谢安都住在这里。贵族子弟皆著乌衣,因称乌衣巷。      8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花”、“斜”都作动词,即“开

37、花”、“斜照”之意。一个“野”字给景物增添了荒凉的色彩。      B昔日朱雀桥和乌衣巷的车水马龙与眼前夕阳残照下的野草闪花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内心深处的历史感和沧桑感则不言而喻。      C整理没有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而是通过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去分辨,就连熟悉旧巢的燕子也误入了寻常人家,可见乌衣巷已今非昔比了。      D飞燕形象的设计,凝聚着整理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诗人抓住燕子作为候鸟栖息旧巢的特性,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突出了今昔对比。 

38、60;    9对王昌龄出塞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首句写诗人由眼前的“明月”和“关”联想到秦汉两代曾经有力地抵御了匈奴的入侵。      B第二句写外族入侵,战士们因抵御外侮而长期不能归还。      C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赞扬。 

39、;     D这首诗的情绪悲壮而不凄凉,明畅而不浅露,慷慨而含蓄,体现了王昌龄七言绝句所特有的风格。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0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40、 ( )      A“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色。      B“济”即“渡”,“欲济”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太平盛世。      D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11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

41、丞相”之意。      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之意。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42、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2对这首词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草熏风暖摇征辔”,是说在一个风暖花香的季节,行人却要辞别心爱的人,挥动马鞭,走上漫长的旅途。       B“迢迢不断如春水”,借用眼前的春水,表达了一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穷离愁。      C“楼高莫近危栏倚”,是行人劝告想登楼远眺的爱人,楼上栏杆已年久失修,千万

43、别登楼凭栏。      D“平芜尽处是春山”,是说凭栏远眺,看到的只是一片青草地,即使望到了草地的尽头,也还有青山挡住视线。      13关于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整理以对句开篇,通过候馆、溪桥点明旅途,通过梅残、柳细点明时令,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初春的景色。      B接着,整理写草薰、风暖、水绿,通过对美好春光的描写,来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使抽象的情感变成具体的形象。    

44、;  C下阙变换角度,行人由自己感到离愁的无穷无尽,推想到居家的爱人也一定相同,进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词通过对行人旅途中所见所感和居家爱人登楼远眺的心情的描写,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女子的离愁别绪。      卜 算 子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4对这首词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 &#

45、160;    A“漏”,古代计时器,“漏断”,铜壶已不闻滴漏声,表明夜阑人静。起笔写月缺桐疏,夜阑人静,交待环境,特点是:“初静”、微明。      B下阕写孤鸿栖、未能安,原因在于“有恨无人省”,“省”(xnq),探望,看视。看似写鸿,实则是“幽人”内心感情的自语。      C雁不栖于木而栖于江洲苇丛,是其习性如此。“拣尽”二字,变习性为有意识而为之,正是词人托意所在!      D词人以孤鸿自喻,表明了自己高洁自赏,不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正如水调

46、歌头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渔 家 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5对这首词词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塞下秋来风景异”句中“塞下”指西北边疆,“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说明塞下

47、风景与内地不同。      B“边声”,指边地特有的一种声响,大约是风吹草木所发出的凄厉之声,“千嶂”,指像屏障一样的层层山峰。      C“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是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无从谈起。      D“人不寐”,指处于战乱之中的百姓长夜难眠,表现了战争带给人民的沉重灾难。      16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衡阳雁去无留意”写得很含蓄,既体现边塞寒冷荒

48、僻,雁无留意,暗示人无留意;又写出了家信难通,与下面词句相映照。      B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给人偏僻孤寂之感,再着一“闭”字,更显出千山紧锁,阴郁不开的境界,既体现出边地的萧条,也体现边地的多事。      C“羌管悠悠霜满地”,是写耳边和眼前的景物,融情入景,用声色作点染,使感情更加浓郁。      D全词渲染了边塞的环境气氛,描写了边地生活的艰苦,表达了词人保卫边疆的决心及思念家乡的心情。格调激昂悲壮。      破 阵

49、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7对这首词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吹角连营”,各个营垒里接连响起一片号角声。“醉里”二句显示出词人迫

50、切希望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      B“塞外声”即“边声”,边地的悲凉之声。“八百里”二句是说部下的官兵分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出雄壮的战歌。      C“马作”二句意思是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良马,用着很有力量的弓。“的卢”,良马名,“霹雳”,比喻弓弦的响声如雷。      D“了却”二句中的“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个为祖国、为民族建立不朽功勋的美名。      18对这首词分析

51、不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气势豪迈,道出了英雄的一片壮心,真是名副其实的“壮词”。      B这首词构思奇特,首尾两句写实,“梦回”以后转入梦境,使不可遏制的激情直泻而下,显示出辛弃疾在艺术上的独创精神。      C“沙场秋点兵”五个字,把雄壮威武的阵容,写得栩栩如生,使人感到这支士气高昂的队伍的赫赫军威。      D词作豪迈高昂,大气磅礴,通过现实与梦境的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词人年

52、老力衰,无法再驰骋沙场的无限感慨。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9,20两题。      台 城 刘禹锡 泊秦灌 杜牧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边,是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秦淮:即秦淮河,穿今南京市而过,河畔是六朝旧都的繁

53、华地区。      19分析刘诗中“竞”字和杜诗中“笼”字的作用:      _。      20分析刘诗中“万户千门成野草”和杜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句的内涵。      _。      阅读唐诗蜀先主庙,回答21,22题。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

54、160;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五铢钱: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的一种钱币,后被王莽废罢,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象贤:“象”即“法”,不“象贤”说刘禅不能效法先人的贤德。典出汉晋春秋:“司马文王(昭)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旁人皆为之感怆,而惮喜笑自若。”      21诗中“业复五铢钱”有何深意?    &#

55、160; _      22这首诗的中心意思是      _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完成23,24两题。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注貂蝉:古代王公显官冠上之饰物。兜鍪:战盔。泸溪:原词前有序:“范伯南为张南轩辟宰泸溪,伯南迟迟未行。” &

56、#160;    23“燕雀岂知鸿鹄”一句的用意是:      _      24这首词整理将古代英雄与范伯南对比,目的是      _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25,26两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57、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5首联表达出整理什么样的心情?      _      26颈联又表达出整理什么样的心情?蕴含着什么样的哲理?      _。         试卷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