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复习课件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31/426caecc-1756-4e33-85cf-988e73d181ab/426caecc-1756-4e33-85cf-988e73d181ab1.gif)
![空城计复习课件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31/426caecc-1756-4e33-85cf-988e73d181ab/426caecc-1756-4e33-85cf-988e73d181ab2.gif)
![空城计复习课件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31/426caecc-1756-4e33-85cf-988e73d181ab/426caecc-1756-4e33-85cf-988e73d181ab3.gif)
![空城计复习课件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31/426caecc-1756-4e33-85cf-988e73d181ab/426caecc-1756-4e33-85cf-988e73d181ab4.gif)
![空城计复习课件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31/426caecc-1756-4e33-85cf-988e73d181ab/426caecc-1756-4e33-85cf-988e73d181ab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空城计复习课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2分析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性格特征,感受诸葛亮的勇气和智慧。3简单了解三个演义。4积累下列词汇:遁 蜂拥 隐匿 失色 骇然 笑容可掬 旁若无人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分析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性格特征。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读准字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3 空城计2阅读第一段,简单概括孔明采取空城计的原因。3阅读第二段,分条阐述诸葛亮为空城计做了哪些准备。二、激情导趣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赏歌就像是欣
2、赏生活。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支歌吧(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支歌把我们带入了一段历史,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支什么歌吗?【解题】 1.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国演义这本书?教师小结: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品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历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著作除本书外,他还与施耐庵合写了水浒传。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计”是什么意思?“三十六计”你知道哪些?(苦肉计、
3、调虎离山、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三十二计空城计。它是一种怎样的策略呢?学完课文,你们将会明白。三、检查预习1学生自主诵读要求: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2正音释义遁 蜂拥 隐匿 失色 骇然 笑容可掬 旁若无人3学生讨论,明确预习2、3题答案。(1)双方兵力悬殊,且孔明身边没有武将。(2)藏起战旗、隐蔽士兵、大开城门、凭栏操琴四、方法指导1先请同学浏览“单元说明”,要求学生阅读后获取两方面信息:一是小说的基本特点,二是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2学生筛选信息,明确小说的基本特点和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明确:阅读这篇课文,同学们要重点把握扣人心弦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
4、五、读课文,概括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小说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这篇课文虽然是节选,但情节相对独立、完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请四个同学分别朗读四个部分,其他同学注意听读,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这四个部分的内容。 学生概括四个阶段的内容。(教师进行点拨和指导)明确:开端(第1段)先引导学生找出司马懿、十五万大军、望西城而来、孔明、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提炼出“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兵临西城”,再压缩成“司马懿兵临西城兵临西城”。 发展(第2段)先概括为“诸葛亮巧施空城计”或“诸葛亮临危施计”,再提炼成“临危施计”。 高潮(第3、4段),司马懿中了空城计司马懿中计司马中计。
5、结局(第5、6段),诸葛亮为众官释计诸葛亮释计孔明释计。六、作业找出能体现诸葛亮性格的句子或情节,分析诸葛亮的形象。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3 空城计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奸绝”,关羽被称为“义绝”,诸葛亮被称为“智绝”,那么,“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是如何体现其“智绝”特征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一问题。二、下面我们就从情节入手来看看文章是如何具体表现诸葛亮的智慧的1. 开端 司马懿兵临西城:这一部分写的是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军情紧急?这对表现诸葛亮的智慧有何作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教师板书:“军情紧急”及“侧面”。)2.
6、发展 诸葛亮临危施计:面对如此紧急的军情,诸葛亮是怎样施计的?从中可见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教师板书:“处变不惊”及“正面”。)3. 高潮 司马懿中计:诸葛亮精心安排了一个旨在迷惑敌人的空城计,久经沙场的魏国名将司马懿有这么容易上当吗?请大家在文中找出表明司马懿态度变化以及他采取的相应行动的词语。(不信为什么?望见什么?大疑疑什么?何根据?退表现了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本层中写到诸葛亮“笑容可掬”,请大家联系当时的情况,说说他的笑中有何含义?4. 结局 诸葛亮释计:司马懿终于领兵退去了,我们也替诸葛亮长舒了一口气,然而,我们也不免产生疑问:诸葛亮凭什么断定司
7、马懿会上当?古人云:“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诸葛亮为何要冒险设计而不赶紧撤退?这表现人物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本段还对众官作了描写,这对表现诸葛亮有何作用?*本层中还有两处写到了诸葛亮的笑,找出来,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4诸葛亮的笑中各有何含义?笑容可掬抚掌大笑拍手大笑(板书)老师:孔明的这三次笑分别具有哪些不同,请小组讨论,并选出你们小组的代表发言。【明确】第一次的笑是故作轻松,故作姿态的笑;他的第二次笑是侥幸的、如释重负的胜利的笑;第三次笑是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通过这三次笑,我们联系课文发生的故事,孔明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明确】足智多谋,因为他
8、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围绕“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司马懿。处乱不惊,因为他没有像文武百官吓得不知所措,他“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计谋。神机妙算,因为他料到司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借他的疑心来使自己的计谋得以成功。临危不惧,因为“众官尽皆失色”,他却敢于在司马懿的敌军面前,镇定自若,面对敌人“笑容可掬,焚香操琴”设了一道空城计,以少胜多。三、那司马懿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学生讨论明确:1. 联系三国演义整部小说的故事发展来看,在“空城计”之前,司马懿刚打了胜仗,
9、占了街亭,可见在街亭一仗中,司马懿是深思熟虑。在空城计这个文章里,提到司马懿料孔明“平生谨慎,不曾用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可见司马懿是老谋深算的。 (板书:疑心病重、老谋深算、狡诈多端、多疑自负)四、学生讨论拓展:现在我们来讨论两个问题:1. 假如这次魏国领兵的不是司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马昭,诸葛亮还会用5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3 空城计6“空城计”吗?2. 诸葛亮身为蜀国的丞相,在当时的形势下,他的生死可谓关系到蜀国的存亡。而此时诸葛亮却把自己置身于作战的最前沿,还冒险用了空城计,如果他的计谋不够周密,如果他的部下表现得不够镇定,如果司马懿并不完全像他设想的那样多疑,如果司马懿能听取他儿子的意见,如果司马懿也冒险进攻等等,后果都将不堪设想,三国的历史恐怕也要重写!你对诸葛亮的这种冒险做法有何看法?教师小结: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这正是其智慧过人之处。谨慎而不胆小,冒险而不盲目,这种冒险精神对我们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是有启示的。【总结】总的来看,这篇文章是从两个方面来表现诸葛亮的智慧的。如果说情况紧急、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链条式燃煤气化锅炉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平顶山2024年河南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招聘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盐渍裙带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桑拿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异型轧辊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套装风炮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广西2025年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剑杆综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央供氧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高锰铁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3年湖北成人学位英语考试真题及答案
- 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黄相怀)课件
- NY∕T 4001-2021 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论
- 汉声数学图画电子版4册含妈妈手册文本不加密可版本-29.统计2500g早教
- 企业组织架构表
- 中国监察制度史
- 搬家公司简介(15个范本)
- 典范英语-2备课材料2a课件
- 抽水蓄能辅助洞室施工方案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7 Searching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