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二、供应链需求规划_第1页
讲义二、供应链需求规划_第2页
讲义二、供应链需求规划_第3页
讲义二、供应链需求规划_第4页
讲义二、供应链需求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講義二、供應鏈需求規劃本章目的在於介紹供應鏈需求面規劃之流程與主要方法論,在規劃流程方面是以協同規劃、預測、補貨(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 CPFR)方法論為理論基礎,說明上下游如何進行市場需求之預測與採購訂單之規劃,在需求預測之方法論方面,則以主要之統計預測方法為介紹之重點。一、 供應鏈協同規劃預測補貨模式CPFR1. CPFR背景簡介源起1995年,Wal-Mart、Warner-Lambert、SAP、Manugistics、Benchmarking Partners等五家公司合作之零售業供應鏈工作小組

2、進行之供應商與零售商快速回應示範計劃,產業共同標準協會(Voluntary Interindustry Communication Standards, VICS)以示範計劃中有關買賣雙方合作預測市場需求內容為基礎,於1998年正式發表有關供應鏈合作商務的規範,以指導供應商與零售商進行協同預測與例外狀況之處理機制。這項規範並演進成為B2B電子商務中供應鏈合作商務規範。2. CPFR目標與重要性CPFR推動的目標在於次成整合性商業流程之自動化,有關電子商務之發展可以分成四級:層級1單項通訊這個層級中只有單項的通訊,另一對象並不需做回應,如以電子郵件傳輸檔案或以瀏覽器瀏覽網路訊細者皆屬此類。層級2

3、資料庫存這個層集中,電子商務的使用者可透過輸入資料來存取資料庫中個人化的資訊,如使用者在網路的網戰中做個人化的查詢或刷卡採購皆屬此類。層級3資料交換這個層級主要是指企業對企業交易時,雙方電腦使用電子資料料交換技術來交換資訊,電子資料交換取代雙方在執行採購、運輸或其他交易時紙張的傳遞,資料交換的應用目前也擴展至個人的交易,如電子化稅務申報作業。層級4程序共享不同的企業透過網路,不僅分享資料,亦進行商業流程的整合與分享程序。CPFR著眼於不同的供應鏈成員利用電子資料交換的意見與支援資訊,使參與者集中於需求預測數字的差異,共同找出差異的原因,以改善預測的準確度。就電子商務的層級定位,CPFR隸屬於第

4、四層,因其目標在於提供一個產業標準的需求預測程序,以促成此項商務流程之整合。3. CPFR主張零售商與供應商間應:1) 建立一致且有效率的需求預測與規劃流程2) 交易相關資訊之共享3) 建立風險共擔的營運方式4) 交易流程整合5) 例外狀況處理之制度化4. CPFR之主要內容在於提供:1) 企業間商務流程定義與規範協同規劃、預測、補貨九步驟模式(Nine-Step Process Model) 2) CPFR導入規範(Roadmap of CPFR)3) 績效評估指標(Metrics,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4) 協同商務資訊系統佈署型態(deployment

5、scenarios)5) 協同商務系統技術規格系統發展規範n 發展準則n 規劃技術n 建置技術n 標準商業訊息與資料傳輸指導方針n 系統安全5. CPFR模式內涵:1) CPFR買賣雙方關鍵角色架構 (Key CPFR Scenario Lead Roles) 對於買賣雙方,提供四組角色扮演的架構 (見 圖1),依供應鏈成員的權力結構與專長,來選擇最適合彼此合作的一套架構,作為彼此權責劃分與互動的依據。對於供應鏈的協同合作與決策,可以分為:協同規劃、協同預測以及協同補貨三個階段,買賣雙方在進行協同合作之前,應先商討好角色架構,在前述三項決策中決定誰是決策者以及雙方所扮演的角色,在圖1中,買方主

6、導的決策以紅色表示,賣方主導的決策以深藍色表示,雙方共同進行之不分以黃色字體表示。綜上所言,CPFR買賣雙方關鍵角色架構之特點為:基於不同系統特性,買賣雙方應選擇不同的CPFR Scenario作為雙方瑜供應鏈決策中定位的參考。買賣雙方皆參與需求規劃與預測的過程,但應注意決策權之單一化,以及預測時參與成員們使用資料的唯一性。表1、CPFR關鍵角色架構狀況狀況A狀況B狀況C狀況D銷售預測訂單預測下單補貨2) 協同規劃預測補貨之九大步驟(Nine-Step Process Model )CPFR九大步驟模式的特點為輔助上下游成員協同規劃銷售、訂單的預測以及例外(異常)預測狀況的處理,如前所述其內容

7、可分成:協同規劃、協同預測以及協同補貨等三個階段,九項步驟中步驟1與步驟2屬於協同規劃,步驟3至步驟8屬於協同預測,步驟9則為協同補貨,各階段之內容概述如下,整體的架構圖可見於圖2。l 協同規劃:協同規劃的目的是讓供應鏈成員間的規劃活動能取得一致的基本假設,以利後續各項合作活動的進行,共同的基本假設包括:(1) 確定協同商務關係的基本參數,如:協同合作的商品項目、共享的資料、異常狀況的定義,以及(2) 確定協同之商業流程範圍,如:合作的目標、凍結執行訂單的時窗等。Step 1 建立合作的關係(Establish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首先,買賣雙方應共同建立合

8、作之正式商業協議(confidentiality arrangements),此僅在協同活動之初一次擬定,其內容應為:n 明確定義之合作目標與相關績效衡量指標n 協同合作的範圍n 共享的資料,合作計劃可動用的資源,資源包括:人員、資訊系統、專業能力n 例外狀況判定的法則,如何解決歧見n CPFR之推動藍圖,如商業流程、互動的方式與技術、訂極檢討的時程與機制Step 2建立聯合商業計劃(Create Joint Business Plan)依納入合作之產品項,分別訂定清晰之合作策略,包括:n 買賣雙方交流營運計劃以發展出合作產品的營運計劃n 共同定義之品項角色、品項銷售目標、達成目標的戰術n 擬

9、定品項訂單的最小值(出貨的最小訂單量)、品項出貨的前置時間、訂單的凍結期間、安全存量l 協同預測:協同預測可細分成:銷售預測與訂單預測兩個階段,前者單純考慮市場需求,後者則以銷售預測的結果,考慮產能現實狀況預測可能的訂單。Step 3建立銷售預測(Create Sales Forecast)使用最終消費者的消費資料(consumption data),預測品項特定期間之銷售,消費資料包括如:POS 資料、倉儲的出貨資料、製造商的消費資料、因果資訊分析(銷售相關影響因素分析)、加上季節、天氣、計劃性事件:包括:廣告、促銷、新品、改型、新店開張等資料來分析產品在未來各時程下的銷售量。本階段之細部事

10、項如:n 擬定預測時間的範圍,例如:第9週第11週。n 擬定預測的時間單位,例如:月、週、日。n 擬定預測品質的單位基礎,例如:單店的銷售量、北區的物流中心的總量。n 方法上,使用歷史資料配合過去的相關迴歸分析模式、時間序列分析來進行預測。n 預測結果應區分為: 基本的需求(base demand)與促銷的需求(promotion demand)兩類。Step 4辨視銷售預測可能出現問題的例外品項(Identify Exceptions for Sales Forecast)列出銷售預測可能出現問題的例外品項,如爆發性產品,嘗試出人意外的大賣,對於異常的銷售情形,特別要時時監控,以調整策略。S

11、tep 5共同處理例外品項(Resolve/Collaborate on Exception Items)當異常發生時,上下游應設定一些做法來增加或減少銷售以將低對庫存的衝擊。Step 6建立訂單預測(Create Order Forecast)訂單預測較長由供應商貨物流中心主導,基於銷售預測c或實際銷售的結果,考量製造、倉儲、運輸產能等制約因素,擬定未來各時程的訂單,其作業內容包括:n 結合銷售預測、因果資訊與存貨政策,產生未來特定時間、特定地點品項的訂單預測n 基於訂單預測的結果,供應商可進行產能需求規劃nStep 7列出訂單預測可能出現問題的例外品項(Identify Exception

12、s for Order Forecast)此步驟類似Step 4的過程,特別要注意產品之銷售/訂單百分比,若比值高於一時,代表將會有庫存發生,比值越高意味庫存越多,比值高低與其合理性,視各品項而定,藉由比值的監視與控制來掌握訂單異常狀況之處理。Step 8共同處理例外品項(Resolve/Collaborate on Exception Items),此步驟類似Step 5。l 協同補貨:Step 9下單補貨(Generate Order)經過協同規劃、預測階段後,協同補貨決策之困難度將大幅降低,根據事先議定之凍結期間訂單的預測結果產生訂單,凍結期間的長短通常相關於製造、配送之前置時間,對供應

13、商而言,凍結期間的數量將視為已確認的需求量,零售商實際的訂單傳來後,供應商及去化此部份產能,另外供應商亦可能採取供應商管理庫存方式自動補充零售商的存貨,並以凍結階段總量作為補貨之規範。圖2、CPFR的九大基本流程,資料來源:3) CPFR導入規範(Roadmap of CPFR)CPFR導入流程(Roadmap)有五個步驟,前三個步驟為準備工作,第四步驟為執行導入專案,第五步驟為導入專案之績效評估。Step 1 評估供應鏈的現況(Evaluate the Current Conditions) n 合作的企業文化n 對於IT運用的優先順序n 實務方案的採用狀況n CPFR推動之

14、遠景,包括:想達到的目標 雙方所牽涉到的企業部門含括哪些品項 如何評估專案是否成功的成功指標n 交易夥伴參與能力的評估Step 2 定義專案的範圍和目標(Define Scope and Objectives) n 參與者責任設定:預測方面、訂單方面、科技方面n 階段性專案範圍設定合作之品項、店、物流中心n 績效評估可量化指標Step 3 準備協同合作的相關事宜(Prepare for Collaboration)n 合作所需資源:人員、資訊科技n 企業流程n 異常事項處理原則的細部規劃n 教育訓練Step 4 執行協同規劃、預測、補貨九大步驟(Execute) n 執行合作的程序項目n 資訊

15、科技的部署n 檢討會報Step 5 評估專案績效及下階段的規劃與活動(Assess Performance and Identify Next Steps)n 合作關係n 營運流程n 支援合作之資訊科技之績效評估n 下一階段之計劃4) CPFR計劃的擴展(Extending CPFR)對於CPFR計劃之後續擴展方式,可分為下列幾種型式:n 擴展至其他CPFR的後續活動(Expand to other CPFR processes)如擴展目前之協同規劃至協同銷售預測n 增加合作的品項(Adding SKUs) n 增加資訊的明細度(Increase level of detail) n 加入新夥

16、伴(Add Trading Partners) n 自動化協同合作流程(Automate the process) n 協同合作議定的結果與上下游企業內部做流程的整合(Integrate the results)對於擴展現有之合作至其他成員,在N-Tier CPFR文件中提供了以下2種型式之說明,但CPFR尚未針對此部份提出標準的程序模型:n Two-tier CPFR to other two-tier CPFRn Three or more organizations in a vertical chain strategically align5) CPFR計劃之績效評估指標(Metri

17、cs,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在評估協同合作績效前,買賣雙方須同意下列事項:n 指標所使用的資料來源n 指標的定義與計算方式n 執行評估的頻率n 設定執行評量的負責單位相關之評估指標如:n 服務水準(Service level)n 準時達交數量佔承諾量的百分比、促銷需求滿足率n 庫存水準(Inventory)n 預測的正確性及承諾值的準確度(Forecast Accuracy)n 衡量共識預測值與實際銷售額的差距、實際需求與實際訂單的差距、促銷需求預測的準確度n 前置時間的績效(Lead-time)n 未預期的變動時間多寡(Unplanned changeove

18、r) n 存貨過時的問題(Obsoletes)n 配銷(Distribution)n 規劃(Planning)n 資料的一致性(Data synchronization) 6) 協同商務系統技術規格CPFR在其Technical Specification文件中,提供了展開CPFR的技術性規格,其內容大綱可如圖4架構所示。圖4、CPFR技術規格架構n 系統設計規範準則CPFR本身是應用於跨組織的系統上,所以希望使用者能在不同平台上及不同的使用對象(如不同的公司大小、不同的通訊方式)均可參與加入,故須使用開放的架構設計。CPFR的軟體有非常多的型式,但都必須遵循下列幾項準則:標準化 系統最好可以

19、使用現存的標準,如果沒有現存的標準可用則必須由非營利的組織主導,加上多家技術廠商的支援,透過公開的流程訂定,如無法在此時決定決定,則由委員會作成建議書。延展性 系統必須具有高度的延展性,在面臨大量產品、交易夥伴、協同關係、使用者及協同互動時,仍可正常建置運作。安全在協同環境中資料安全一直是一項重要的議題,最明顯的理由,必須讓資料只讓該看的人看,如交易、報價資料有時並不希望競爭對手看到。開放性設計供應鏈中的每一家廠商,都應自行建立自行買、賣關係,所以在技術方面必須以開放性的設計為原則,建立起公開的標準,讓每一家參與的廠商均可建立起本身的系統,最好是可以容易地建立起與原有系統的連接。管理能力一個好

20、的協同系統所有的部分都必須易於管理維護,須考量的包括客製化方案、軟體升級、不相容及故障停擺所造成的成本損失。回復能力系統必須在軟體及通訊基礎架構上具有快速回復能力,而備援主機的使用可以有效增加系統的回復能力及承載,尤其當系統硬體或電源當機時,系統便能立刻作備援回復的動作。協同合作協同不只是指訊息交換的部分,在非中心式的規劃之下,CPFR的解決方案必須要能支援交易夥伴間對等式的通訊架構,最好是和內部的資訊系統(決策支援系統)能作完整的銜接,讓資料可以自動的進入內部的資訊系統,以減少重複的人工操作輸入。n 系統規格觀點 規劃有關於CPFR觀念模型的建立,主要利用流程流模型、資料流模型、邏輯資料模型

21、及資料字典的描述模型輔助建立過程。流程及資料流 每一個CPFR的貿易夥伴互動時會產生資料的流動(data flow),這些資料流會轉換成標準訊息格式,並且將資料傳輸用線上的方式來實作。在規劃時使用資料流圖分析其相關的步驟及觀念流程的溝通,標準的訂立。邏輯資料模型描述資料元素(Data Element)間的邏輯關係(logical relationship),供CPFR當做參考,但是在實作的時候,不一定要將此一設計(schema)包含在實體資料庫。資料字典解釋在CPFR資料模型的每一個邏輯資料元素(logical data element),它們的意思與用途(meaning and intent

22、)。n 系統規格觀點 建置資料格式的標準ANSI ASCX.12 是目前CPFR所常用的傳輸資料的標準。SIL而SIL則是基於ANSI SQL語法的一種資料交換語言。CPFR委員會使用SIL方法在前導階段(pilot phase)制定訊息,但不包含在今日的EDI範圍內。XML則是未來的一種資料格式,CPFR委員會正在考慮將其列為未來的準則之一,可使CPFR的建置更為容易更為有彈性。傳輸及網路協定的指導方針由於CPFR為協同合作的系統,必須提供可用的網路傳輸架構方法。TCP/IP是目前網際網路上最常見的標準。雖然CPFR也支援其它的網路標準如ISO OSI,但TCP/IP仍是最廣泛應用的標準,故

23、大部的建置仍都使用TCP/IP上的各項標準。HTTP/HTTPSHTTP是目前網際網路上最為廣泛應用的通訊協定,可傳送WEB的內容等等,而HTTPS便是在HTTP上加入了安全性的元件使得在HTTP上傳輸的資料可以得到安全的保障,如SSL等等。FTP網路上傳輸檔案的通訊協定。由于FTP目前是網路上最穩定的檔案傳輸模式,所以FTP也成了檔案傳輸的代名詞。SMTP/MIMESMTP是網際網路上傳送電子郵件的最基本的通訊協定。而MIME就是簡單郵件傳輸協議(SMTP)的擴充標準。允許諸如視頻、聲音和二進製文件等數據不經轉換為ASCII格式就應用Internet郵件傳輸,通過使用描述文檔內容的MIME類

24、型實現。其他SOCKETS是資料流的通訊協定,提供了更有彈性的架構,同時也加入流量控制、回復、資料分割等觀念,它支援所有的平台,可以提供更高的效能,且有越來越多的軟體使用它。訊息導向的中介軟體以訊息導向的中介軟體提供了更多傳輸訊息的功用如安全性、保證到達、廣播等,來使訊息的傳輸功能更加的完善。OMG CORBAOMG CORBA公司提供了一IIOP的網路通訊協定,可控制遠端的物件及收集結果,更進一步地使CPFR可以使用分散式物件建置,可明顯地提高系統的效能。安全考量選擇一個好的安全方案並不在CPFR的技術範圍之中,但在任何系統的建置使用,安全性均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議題,大部分的安全性可從下列幾個

25、層面考慮:資料來源認證每個連上系統的使用者身份均需要被識別及認證,以判別其所擁有的權限,而權限的授與不只需視身份的不同也需視使用的地點不同而不同。此部份已有實作的系統,如:符合X.509v3的認證碼和提供可以提供使用者身份認證的認證發放伺服器。授權為了使系統可以更有效的管理大量的使用者,必須讓某些權利較高或較值得信任的使用者,可以授與自己本身擁有的權限與其它使用者,以便於可以管理大量的使用者,雖然單一管理者可以將可能的危險降到最低,但實際上如面對太多量的使用者卻無法有效的管理。資料完整性 使用數位簽章的技術可以確保資料從簽署者送出之後的完整性,可防止資料被竄改的可能。資料隱密性對CPFR而言,

26、隱密性是指資料被取得、收、送及使用意圖,只讓對的人讀取得到資料,而其他人無法讀取得到。可用的方法為資料加密。審核記錄一個安全系統必須提供一個完整的審核記錄的機制,來記錄所有的存取及潛在的破壞,審核記錄可以避免傷害的擴大及預防未來可能攻擊,也可在適當的時候提供給管理者警告來避免真正的破壞。不可否認性當使訊息的來源無法否認已送出的訊息及否定正在進行的交易,這是傳統的紙上作業所無法達到的。可使用數位簽章來確保。應用程式及中介軟體(系統架構)CPFR系統可以用數種不同的架構建置而成以下是較常見的三種:共存是目前電子商務最常見的模式,每個交易夥伴都有自已的系統及網路,每晚或每週交換交易資料。這種方式是對

27、等式的架構,但並沒有協同工作流程。大部分都是使用ANSI ASC X.12 EDI的訊息傳輸方式。圖5、共存式系統架構中心當供應鏈是由少數大的和數個小參與者所組成,那通常會由一個大公司建置主系統來讓其它的小夥伴加入,而系統通常也會以建置公司管理並以其流程為主,而小公司只能加入其流程、系統之中。圖6、中心式系統架構分散一個使用網路分散式伺服器架構的系統可以讓參與者自行管理本身的資料,可以避免一些敏感性的資料外流。而且分散式的網路架構具有高度的延展性,可輕易增加交易的夥伴。分散式系統較中心式系統有較高的複雜度,但具有較低耦合度。其最重要的議題為資料同步的問題,如資料庫的修復等等。圖7、分散式系統架

28、構前述三種應用程式及中介軟體系統架構優缺點比較彙整如下表所示:表2、三種CPFR系統實體架構之比較架構描述優點缺點共存非協同式的在交易夥伴間批次傳送交易資料最小投資對真正的協同合作來話,資料交換的時間仍太久中心伺服器由單一公司管理交易網路及資料集中管理參與者可自由加入參與者無法掌控對其它買賣方的交易資料分散伺服器每個參與的公司都需自行建立對等式的網路及伺服器每個參與者均可自行管理擁有自己的資料需要較高的投資及技術二、 需求預測的型態依據CPFR方法論,再預測市場需求時,先步考慮供應鏈本身之制約因素(constraints),而是以供應鏈之策略目標、市場環境、行銷事件以及產品生命週期為基礎之產品

29、需求預測,在預測數據產生的方式上可分為:1. 由上而下的預測(Top-Down Forecasting)此方式為目標導向的預測,首先須取得整個產品的總營收目標,在將總營收目標分配給每個銷售單位成為各單位之營收預測,分配時的比例是根據歷史銷售資料的估算進行,另如果具備產品的平均售價,則可把營收轉換成銷售數量之預測。在採用歷史資料方面,從統計的觀點,彙整性資料通常較明細資料較不容易產生偏差,例如每月通常較每週預測的偏差小,成品需求的預測通常較零件需求預測的偏差小,因此,通常由上而下的預測大約採每月或每季進行的方式。2. 由下而上的預測(Bottom-Up Forecasting)此方式是由各業務單

30、位或業務人員輸入該產品線或產品模式之銷售預測,此數據彙整業務人員之知識、對區域市場的經驗與對銷售第一線的了解,其後可依產品別與區域市場別或主要客戶做交叉分析,並進一步彙總各單位之數據成為總銷售預測,這項程序通常以每週的方式進行之,並應以已發生的實際需求修正對下一週的預測。在預測銷售時,上列兩種預測方式並非互斥,且有互補之功能,由上而下的預測結果可以反映管理階層的財務目標,比較兩項預測結果可以看出可能的銷售結果與財務目標的差距,藉由差距的分析以了解潛藏的原因並進一步發展對應的行動方案。除了前述依產生銷售預測而有不同的型式外,另外,尚須特別考慮特殊狀況需求預測的情況,所謂特殊狀況需求預測可包括如:

31、新產品進入與舊產品退出的需求預測、行銷規劃(event planning)以及相依需求預測(dependent demand forecasting)。1. 新產品的進入與舊產品退出新產品預測重點之一是銷售趨勢的預測,趨勢線可依銷售成長百分比或依銷售單位數量擬定,由於新產品缺乏歷史資料參考,經常可藉由其他類似就產品之歷史資料作為需求預測的依據,另外可以考慮先預測其產品生命週期,再以週期各期間為基礎來做預測。2. 行銷規劃本規劃之目的是要加入未來進行之行銷事件對需求之影響,行銷預測彙依事件之相關性調整原本的預測數據,如促銷或降價對銷售量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行銷規劃即是將預定的行銷事件對預期銷售量

32、的影響加入預測的結果中。3. 相依需求預測在接單配置的製造模式下,由於成品項種類繁雜,經常採取零組件的需求規劃的方式,此預測稱為相依需求預測,在預測零組件需求時經常使用附加比例(attach rate),所謂附加比例是指該零組件佔整個產品線用量的百分比,附加比可能因季節或地域而有調整的必要。三、 需求預測的方法論預測的方法可分為下列四種型態:1. 定性法(Qualitative)此為預測人員依個人主觀的判斷進行預測,此種方法常應用在缺乏歷史資料時透過專家進行主觀的預測。2. 時間序列法(Time Series)此法是假設過去之需求資料是未來需求良好指標下,使用歷史資料進行預測,當需求環境是穩定

33、、變動不大時,最適合採取此法進行。3. 因果關係法(Causal)此法是假設需求與環境中某些因素是高度相關,因此藉由發現需求與環境因素的相關性去估記未來的需求,例如產品與價格、氣溫有強烈相關,則可使用因果關係分析氣問或降降對需求的影響。4. 模擬法(simulation)此法是模仿消費者的選擇,這些選將會產生需求,因而導出預測,模擬時,預測人員經常結合時間序列法、因果關係法回答一些事件(如:降價促銷、對手在鄰近區域開了分店等)對於需求的影響。以下對於時間序列法做進一步的說明。時間序列法對於需求可以分為系統需求(systematic component)與隨機需求(random componen

34、t)兩個部分,預測的方法即是要由需求資料區分出系統需求與隨機需求的成分。系統需求可由需求的期望值予以度量,其組成可以區分為:1. 水準(level)去除季節性因素下目前的需求。2. 趨勢(trend)相對本期,下一個週期需求成長或衰退的比例。3. 季節性因素(seasonality)因季節產生需求變動的部分。上列三種組成間的關係,一般有下列幾種型式,型式的選擇取決於產品需求的特性:n 相乘: 系統部分水準 趨勢 季節性因素n 相加: 系統部分水準 趨勢 季節性因素n 混合: 系統部分(水準 趨勢) 季節性因素藉由歷史資料的分析可以獲得需求預測中系統的部分,而需求變化中無法歸因於系統部分者稱為隨

35、機部分,此為我們無法解釋與預測的部分,此亦代表預測的誤差。時間序列預測方法可在區分成兩種型態:1. 靜態法(static)此法視未來預測誤差為隨機部分,即對於需求之系統部分(水準、趨勢、季節性因素)估計一次後,即使觀測到新的需求數字亦不再重新估計而去更新系統部分的結果。2. 適應法(adaptive)此法假設誤差的一部份乃因系統部分不正確的估計所造成,剩餘的才是真正的隨機部分,因此每做一次需求預測都會對需求的系統部分做修正。以下分就兩種型態之預測方法舉例說明應用過程。靜態法在本法中,需求之系統部分,我們是以混和型為例說明預測的方法,故:系統部分(水準 趨勢) 季節性因素此外,訂定下列基本定義:

36、L期間0需求水準的估計值(此不包含季節性因素的影響)T趨勢估計(每期需求增加或減少比例)St期間t季節性因素需求的估計值Dt期間t可觀察到的真實需求Ft期間t的需求預測則依據靜態預測法,在期間 t 預測期間tl的需求,如下式結果:Ft【L(tl)T】St+l對於L、T、St+l之估計,以下列實例說明之:A公司自1998年第二季成立,茄其產品須持續成長中,目前已取得1998第二寄至2001記的需求資料,預測2002年的產品需求成長情況,相關資料如下:表3、A公司產品季需求(1998.22001.1)圖8、A公司產品季需求(1998.22001.1)由圖8可以發現該產品之需求有季節性的現象,每年度

37、之第二季為全年度需求最低之時,需求皆是從每年度之第二季遞增至下年度之第一季, 此需求變化呈現週期現象,每個週期為一年,此外,由過去三年的資料可以發現,這三個週期的需求水準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對於前述三項系統組成估計的程序如下:n 首先應去除季節性因素的需求部分,進行回歸分析估計出需求的水準與趨勢成分。n 估計季節性因素的需求部分。估計需求的水準與趨勢成分假設週期p代表每一季節循環的週期數,以本例而言,由於是每年重複,再以季為單位下,故本例之p4,為了確保每季的權重相同,我們取個連續週期數需求之平均值,如由期間l1到期間lp的平均需求作為第【(l1)(lp)】/2期間的去除季節性因素的需求,注意:

38、當p為奇數時,此值代表目前期間點之去除季節性因素需求,若p為偶數時,此值則題估介於l(p/2)期間與l1(p/2)期間中間時點的去除季節性因素的需求,因此,藉由取期間l1到期間lp的去除季節性因素的需求與期間l2到期間lp1的去除季節性因素的需求兩者之平均值可以得到第l1(p/2)期間之去除季節性因素的需求,故期間t之去除季節性因素之需求可由下列公式產生:在本例中,p4為偶數,則對於期間t3,可由上列公式算出:利用相同的程序可得出期間3至期間10之去除季節性因素之需求結果如表4所示。表4、A公司去除季節性因素之產品季需求期間需求Dt去除季節性因素之需求18,000 213,000 323,00

39、0 19,750 434,000 20,625 510,000 21,250 618,000 21,750 723,000 22,500 838,000 22,125 912,000 22,625 1013,000 24,125 1132,000 1241,000 當去季節性因素後,需求必是以一定的速率上升或下降,故去除季節性因素之需求與時間將成一線性關係,定義如下:上式L代表在時間0的去除季節性因素之需求,而T代表去除季節性因素之需求成長率,要取得上式中L與T之估計值,可以利用簡單的工具如Excel中線性迴歸功能進行估計,使用Excel線性迴歸功能可參考一般的工具書,本文不再贅述,僅列出結果

40、如下:注意:使用線性迴歸估計L與T須在需求資料去除季節性影響因素後才可進行,由於原始需求資料存在季節性因素,故需求與時間並非以線性關係存在,此時貿然使用線性迴歸估計L與T,其結果經常是不正確的。估計季節性因素對於期間t季節性因素之定義則是期間t真實需求與期間t去除季節性因素之需求間的比值,可如下式表示:由本例資料可得各期間季節性因素結果如下:表5、A公司各期間之產品需求季節因素期間需求Dt去除季節性因素之需求估計值季節因素18,000 18,963 0.42213,000 19,487 0.67323,000 20,011 1.15434,000 20,535 1.66510,000 21,0

41、59 0.47618,000 21,583 0.83723,000 22,107 1.04838,000 22,631 1.68912,000 23,155 0.521013,000 23,679 0.551132,000 24,203 1.321241,000 24,727 1.66在考慮特循環週期p下,可以利用對應週期之季節性因素之平均值作為特定季節因素之估計值,如本例中p4,則將期間1、5、9之季節因素值(0.42、0.47、0.52)平均作為第一季之季節因素之估計值,因此,可別得出:S10.47、S20.68、S31.17、S41.67,最後再利用先前所設定的混和型需求型態公式可得下四季之需求預測值為:F13=(L13T)S13 =(18439+13524)0.4711868F14=(L14T)S14 =(18439+14524)0.6817527F15=(L15 T)S15 =(18439+15524)1.1730770F16=(L16 T)S16 =(18439+16524)1.6744794至於適應性預測方法方面,首先說明其進行之架構,同前例假設其需求之系統部分為混和型,此外,定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