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精品文档.第八讲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一、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二、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三、李白诗歌的生动、大胆的夸张四、李白的诗歌的丰富奇特的想象五、清新、豪放的语言艺术李白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和杜甫一样,代表了唐代诗歌甚至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水平。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我们读李白的诗歌,都会感到他的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此原因正是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关于李白诗歌的艺术我们可以分以下几点来论述: 一、李
2、白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塑造了诗人自己的形象。 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在许多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诗人的自我形象活跃在其中。例如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山,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彫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诗写诗人夜宿在山村的一个老媪家,女主人尽管贫困,但仍然热情招待。这令诗人十分感动,“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挚的感情。 即便是叙事或写景的诗篇,也能使人感到有诗人的形象活在其中。如峨眉山月歌: 峨嵋山月半轮秋,应如平羌江水流。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在半轮月色的映照之下,我们看到诗人孤舟疾进的身影。 他
3、的诗有时宛若回旋的狂飙,喷谥的火山,狂呼怒叱,纵横变幻。即使在这种诗中,也可以见到诗人的感情和形象。比如他的有名的作品蜀道难,这首诗先借神话传说叙述蜀道的历史,接着就描写沿途的风物,呈现出一幅千奇万险的画面。 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噫吁哦!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
4、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首诗里极力描写蜀道的奇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三次出现,回旋往复,带有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然而这首诗的气势却是豪放的,感情是激昂的,使人读了以后心情振奋,想去迎接和征服这大自然的艰险。读者读之则有神驰八极,心怀四溟的感觉。这正是因为
5、诗中融合着李白的豪放性格的缘故。这是讲李白笔下的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的色彩。即使是在蜀道难这样的诗里,描写蜀道的艰险,可是也融入了李白的豪放的性格。二、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 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过程作细致的如实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再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幻境和大自然的景物,捕捉许多表面上看来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运用独特的匠心,构成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图画,表现跌宕起伏的感情。像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诗都是这样。还有一首有代表性的作品,即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这也是李白著名的作品。诗是这样写的: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
6、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短短的十二句诗,感情几次跳跃,若断若续而又一气呵成,痛快淋漓地抒写了胸中的忧愤。“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这里的“昨日”“今日”两个意象,可以说是前人没有用过的,只有李白才能想得到,用得出。这两句是感叹时光的流逝和胸中的烦闷。陶渊明诗说:“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李白的这两句也就是这个意思。可是陶渊明的诗感情比较深沉,语气比较和缓,李白的这两句则感情比较激烈,语气比较急迫,话是冲口而
7、出,连格律也顾不得了。这首诗本来是七言,但是一开头就打破了七言的形式。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简直是两句散文化的句子,这是因为李白的感情很强烈,所以诗是冲口而出的,就顾不得什么格律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抛开我走了的是昨日之日,那昨日之日是留不住了,扰乱我心的是今日之日,今日之日有多少的烦忧呵。这是一首饯别诗,饯别诗的开头这样写,的确是不多见的。李白积在心中的烦忧太多了。他憋不住,于是借这个机会一吐为快。我们仔细琢磨,“昨日”“今日”的意象中,实则是“昨日之我”和“今日之我”,意象虽为二,所指之人则是一。我们也许以为李白会顺着这条思路接着往下写,可是不然,李白在
8、第三句和第四句上,又换了一个角度:“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笔锋一转,转到这次饯别上来。面对一派秋色,正好可以在谢脁楼上痛饮一“酣高楼”,一方面固然是饯别他的族叔李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消愁。第五句和第六句又是一个跳跃:“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蓬莱文章”就是指汉代的文章,“建安骨”即指建安风骨,“小谢”就是指南朝的诗人谢脁。李白由上一句“酣高楼”的高楼(即谢眺楼),联想到谢脁的诗,又联想到汉代的文章,建安的风骨。那么这两句是不是在讲文学史呢?也许可以说是,但这两句诗的落脚点还是在自己。请大家注意:李白在这里用了“中间”这两个字,可见是要接着往下讲的。这就是后面的两句:“
9、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俱”是都的意思,“俱怀逸兴”是都怀着逸兴。那么应该包括哪些人呢?其上应该包括汉代的散文家、建安的诗人,其下应该包括李白自己。这样才有“中间”的小谢。李白写自己和他们一样,怀着不平凡的兴致,想要高高地飞翔,飞上青天去拥抱明月。这两句表现了李白凌云的壮志,奋发的感情,也概括了他自己诗歌的风格。以这样的志气和才情,李白在社会上竟没有出路,他怎么能不感到烦忧呢?所以诗又回到“愁”字上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朗散发弄扁舟。” “抽刀断水水更流”这一句是比喻他的忧愁,这个比喻是多么奇特,又多么恰切;音调又是多么流畅,节奏又是多么鲜明。这种
10、音调和节奏,让人联想起不尽的流水和流水般不尽的忧愁。李白在世上的忧愁既然无法消除,那他只好浪游江湖,去过隐居的生活:“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可以说明,李白的诗歌常常捕捉一些表面上看来互相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可是他居然能把这些表面看来没有联系的意象组织成一首完整的诗歌。意象之间的跳跃,恰好表现了他跌宕起伏的感情。像这首诗,短短的十二句,感情几次跳跃,一会儿说这个,一会儿说那个;一会儿说昨日,一会儿说今日,若断若续,可是又一气呵成。这是李白诗歌的个很突出的艺术特点。 刚才我说过李白的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很少对生活过程作细致如实的描绘,关于这一点。古风第
11、十九首是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的。 这首诗写道: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这首诗是写什么呢?初看,似乎在写游仙的内容,但从最后几句我们可以看出来,诗人是在写时事,是在写安禄山叛乱,在洛阳称帝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可是李白的写法不是对这件政治事件作如实的、细致的描写,他是把这件事放到一个游仙的题材里,从高高的天上去俯视世界,通过游仙揭示了时局的变化。开头几句都是写游仙,他登上莲花山,飞升上天,从高高的天上往下看,看到洛阳一大群一大群的“胡兵”,即安禄山的军队。战争使
12、很多人伤亡,“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那些豺狼都做了官了。李白不是写地上这个现实的政治事件,而是从天上这个角度,从游仙的角度去写。所以我说李白诗歌的意象是超越现实的,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穿插了神话、幻境,用这种方式来描写现实的生活。这与杜甫对于安史之乱的描写完全不同。杜甫是在地上釆写人间的生活,来写现实的政治。李白的这首诗是从天上来观察,这是两个人很不相同的地方。李白是浪漫主义的,杜甫是现实主义的。三、李白诗歌的生动、大胆的夸张。 李白诗歌的夸张随处可见,在其写景诗中表现最为突出。如: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横江词)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配侍御叔游洞庭) 千杯绿酒何辞醉
13、,一面红妆恼杀人。(赠段七娘) 这些夸张虽然大胆,但生动,形象鲜明,谁见过“巴陵无限酒”可以“醉杀洞庭秋”,但读者只觉得形象生动、鲜明,并不感到突兀和不可信。 我们说李白诗歌的夸张是最大胆的,但他的夸张又最容易为人所接受。比如他的秋浦歌的第十五首: 白发三丈千,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诗写自己满头的白发,说 “白发三千丈”,这是极度的夸张,谁有过这样长的白发?谁又见过这样长的白发?可是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并不感到李白这样的描写不能接受,不可信,我们反而感到很自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为什么这样长呢?是因为我的忧愁太多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当时李白正在照镜子
14、,一照镜子,看到镜子里面是一片秋霜似的白发,他就问:明镜里哪里来的这么多的秋霜呢? “白发三千丈”,这是乍对明镜时的一种惊呼和感叹:我头发这么白得这么了,真似乎有“三千丈”长了!像这样的夸张只有李白才能,也才敢于这样写,而且写出来很能够被读者所接受。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像北风行里,李白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燕山当然很冷,有雪,雪花也很大,但是怎么大也不会像席子那么大吧?可是李白敢这样写:“燕山雪花大如席”。我们读了以后觉得并不突兀,而且感到很好。关于这句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是并不离开真实,燕山的确寒冷,的确下雪,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不真实了。鲁迅的
15、意思是说,夸张不能离开真实,像李白的这首诗,虽然是夸张,虽然夸张得很大胆,但是它还是真实的。类似的例子还有横江词里的“一风三日吹倒山”,蜀道难里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些例子都是明显的夸张,而又不险怪、不真实。四、李白的诗歌的丰富奇特的想象。 李白的诗歌具有丰富的奇特的想象力,有的诗让我们读起来觉得真是一种奇想。比如他有一首送别诗,题目叫金乡送韦八之西京。他说:“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朋友到咸阳去,到长安去,我的心也跟着一起去了。怎么去的呢?我的心是杯狂风吹去的,并且西挂到咸阳树上。李白可以想象自己的心被狂风吹起,吹得那么遥远,吹到了咸阳,不但心被狂风吹到咸阳,而且自己的心可以挂在咸阳
16、的树梢上,好像一个断了线的风筝一样。这样的送别诗,读了以后真让人拍案叫绝。还有一首诗,题目叫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其中有这样两句:“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我的愁心被大雁带走了。这当是李白和夏十二登上岳阳楼的时候,看到一群大雁从天上飞过。他说:大雁把我的愁心也带走了。看到这样辽阔的景象,自己的忧愁也被大雁引带而去,消失了,故说:“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傍晚的时候,月亮从东山上升起来。他不说月亮从东山上升起来,他说山衔着一轮美好的月亮来了。给我送来了这样一轮美好的月亮。他还有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题目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朋友王昌龄被贬官到龙标,他听到这个消息,诗人当然为朋友的降职而感到忧
17、愁,就写了这首诗寄给王昌龄,诗曰: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在一个暮春的季节,杨花已经落尽了,子规鸟叫起来了,这个时候我听说你要降职到龙标,到龙标要越过五溪,我不能够送你去,我只能够把我的愁心寄托给明月带走,陪着你一直走到夜郎的西边。因为龙标在西南的偏远地区,月亮是从东边升起来,向西边落下去的,所以李白想象可以把自己的愁心托明月捎走,让明月带着我的愁心陪伴你,一直到你贬官的龙标那个地方去。李白想象自己的心可以离开身体,飞向远方,或者是随着狂风,或者是随着大雁,或者是随着明月。在这样天真的想象里,表现了深厚的感情。 李白的丰富想象,还表现在大自然的人格化
18、和个性化上。他有一首诗,题目叫做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斛斯是他一个朋友的姓,是一个复姓),在这首诗里有这样两句:“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傍晚时从青山上走下来,山月跟着我一块儿回来了。我们读这两句诗的时候,总觉得诗人还像个小孩一样。我们小时候,走路时,常感到月亮是在与人一道前行,常常有这种疑惑:月亮为什么老跟着我走呢?李白这诗的想象很天真,他保持了孩子的童心,同时也把山月人格化了,山月好像是他的同伴,和他一起从终南山下来。他还有一首诗,题目叫月下独酌,其中有这样两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一个人喝闷酒,总希望有人作伴,那么谁来跟他作伴呢? “举杯邀明月”,请明月来跟我
19、作伴。不但有明月作伴,而且还请自己的身影也来作伴(甽月照着白己会在地上留下了身影)。这样,“举杯邀明月”,对影就成了三人。“三人”是指自己、明月和自己的身影。这也是把明月和身影都人格化了。还有一首诗叫做待酒不至,其中有这样一句:“山花向我笑。”这句诗简直就是白话。山花会笑吗?当然不会。但开放的山花就如人的笑脸,山花也被人格化了。在李白的笔下,大自然常常是具有生命的。我们再看他的一首著名的五言绝句,题为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了鸟,看到了云,可是时间一久,渐渐的”鸟飞尽”了,云也到什么地方自去消闲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剩下的只
20、有敬亭山了。而这个敬亭山是既不会飞走,也不会去消闲,只有这敬亭山与诗人相对而坐,“相看两不厌”。“两不厌”,不仅敬亭山李白看不厌,对于李白,敬亭山也看不厌。人看山,山也看人;人爱山,山也爱人。这是诗人独自久坐产生的遐想。我们曾经学习过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山水诗,如果把李白的这一类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两个人的诗风是很不相同的。谢灵运只是客观描写刻画山水容貌姿态,不太见到诗人自己的性灵、性情。而李白则总是把大自然人格化、个性化,大自然是他的朋友。风格迥然不同。五、清新、豪放的语言艺术。 李白语言的主要特点是清新、豪放。他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字句,一切统一于自然。他有两句诗说:“清水
21、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的这两句诗,恰好可以用来说明他自己的语言特色。例如他的很有名的一首诗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天来到了,妇女都在捣衣。捣衣做什么呢?是为了做衣服;为什么要做衣服呢?因为已经到了秋天,天气寒冷了,而丈夫却远在边关。做成衣服以后,要送给远在边疆的丈夫御寒。“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整个的长安城,在夜里,在月光之下,到处都听到妇女捣衣的声音。这种捣衣声,“秋风吹不尽”,秋风是不能把它吹尽的,暗示着捣衣妇女之多,也暗示着戍边的士兵之多。而且这捣衣声里传达出一种感情,即思念“玉关”的之情。“玉关”就是玉门关。唐朝时
22、在玉门关驻扎有戍边的军队。捣衣妇女的丈夫正在玉门关驻扎着,要把寒衣送到那里去,所以在这捣衣声中总是流露着思念玉门关的感情所以最后两句说:“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什么时候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自己的丈夫能够回家呢?像这样的语言,的确是很清新的,很自然的,没有任何的雕琢和修饰。再如他的另外一首有名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些诗都是用很简单纯自然而又豪放有力的语言表达了极其深厚的感情。前二句语带夸张,但纯然白话;后二句形容轻舟之快,亦明白如话。早发白帝城诗是用了水经注·江水注的典故的,可是我们读起来,并不感觉李白是在用典,他的自然就能达到这种地步。另外,李白决不使格律来束缚自己的感情,当感情达到高潮的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权益代理合同
- 2025设备租赁合同的主要内容和续订程序
- 逻辑思考在会计工作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2025厦门市房屋买卖合同文本
- 2025年C++考试软件设计题解析及答案
- 财务成本管理动态调整试题及答案
- 解码MySQL数据库结构的试题及答案
- 颜色一致性保持试题及答案
- 财务管理中逻辑思维与决策的结合试题及答案
- 逻辑考试中的记忆技巧强化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春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9章 分式 小结与复习
- 个税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分摊协议-综合因素分摊
- 污水处理厂排水管道施工流程
- 《断魂枪》老舍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消失模专用泡沫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胖东来考察报告
- 2024年音乐节承办协议3篇
- 中考数学总复习第四章第20课时解直角三角形课件
- 2025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招聘生6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度合资成立新能源研发分公司合作协议范本3篇
- 2024-2030年中国内河码头产业前景预测规划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