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 系列二_第1页
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 系列二_第2页
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 系列二_第3页
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 系列二_第4页
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 系列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系列二第二课熊春锦女士们,先生们,同学们:上一课我们讲了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一、民族的复兴需要慧智双运型教育(一、中西对比分析慧识教育的失落(二、慧智的一元四素方法论:(1、一元四素方法论概貌(2、易经的灵魂是一元四素。今天我们讲:(三、智与慧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1、亟待恢复慧智同步开发教育(2、国家教育、家庭教育要高度重视开慧益智(3、从三因论看教育瑰宝的丢失第三节、智与慧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分析古代中国文化和科学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德道经和易经都高度强调“无思”、“无为”。无思无为状态是先天慧识处于第一性,后天智识处于第二性的一种慧性状态。这一种状态,在西方

2、是没有的,西方文化的记录中,只有灵感、直觉、潜意识、下意识等含混模糊的概念,并不像古代东方先哲将智与慧严格地区分开来,各成独立系统,并且创造出开发全民慧识的方法。这种差异性我在西方讲学实践中深有体会,许多人类慧识系统方面的名词,他们都没有相通或者可以借鉴的名词和术语,表述起来颇为困难,也难以达到准确无误。但是,他们却高度重视和保护着对直觉与灵感的培育与提升,甚至在待人接物、交友办事中都充分利用着直觉。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之中,并不难发现这一点。(1、亟待恢复慧智同步开发教育慧与智是一个完美的太极图模式,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丢弃慧识的唯智教育是盲人型愚智教育,缺乏智识的唯慧教育是瘸腿型昧慧教育。只有

3、执两用中,以德育居中统领慧与智,德慧智同步培养的教育才是最完美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既具有道德心灵,又具有丰富科学创造力的优秀人才。人类的精神系统中,天然地具备着两套思维模式,这就是慧识模式的“思”和智识模式的“想”,我们无权阉割其中的任何一种模式。人为地破坏其中任何一种思维模式,都是对生命的摧残和践踏。无为无思的状态就是慧识状态,有为有想的状态就是智识状态。但是,我们近代主要是沿袭西方的提法,而且几十年来还主动回避“灵感”的存在,这就更加造成对中国古代文化科学中以开启慧识为主、慧智为用方法论认识的困难。无法迅速认清自己祖先们慧智双运的方法论,无法继承和发扬,那么科学的创造力也就成了纸上谈兵,研究

4、也就处于无的放矢的状态之中。智:意识,智识,禀性意识,习性意识,为学日益,正念。五谷之氣养智。慧:思识,慧识,灵感思维,潜在意识,为道日损,正觉。五德能量养神。智与慧,一对阴阳,中气(一、德以为和。共为三,加上(道,为统帅,则构成为四进位制的“0、1、2、3”,生物电脑的基本运算模式组成,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而智与慧同步得到开发提升。人类细胞内的DNA中的四个碱基对,阴阳各四,共同启动,慧智互运,八卦运算在德一能量的作用下,协同功能整体启动,和谐发展而慧识与智识同步提升,在道德能量为支撑和基础的前提下,双向同步开启慧和智。以慧性为主导,智识为辅助,学习易经,掌握和运用易学中的象数理气,先天与后天

5、同步,运用自如地进入人类文化、哲学、科学各个领域中发展各个领域作出优秀的发展。我们一旦回溯到古代中国文化、哲学、科学的源头活水之处,解析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基本元素,鉴别和考证这些基本元素的作用,(后面我们还将考证一下东方语言和文字的慧智特性,与西方的不同特点,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画成一幅图表。那么,固囿在现代智识为主、西方文化影响为用、坐井观天论古人的现象也就自然会消散得无踪无影,一切真相也就容易大白于天下。(2、国家教育、家庭教育要高度重视开慧益智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的生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修德,以德养慧;慧智双运,培贤育圣。教中寓学,以理自修;学中寓教,道

6、传中华。教育的失误必将导致民族发展生机的缺失。这种缺失,将给我们科学的创造力带来萎缩和消失。以上我们简要地分析比较了中国与西方文化和科学发展的现象,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弊端所在。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民族的教育自明朝开始,就放弃了对国民进行慧智同步开发的教育。仅从智识的提升上进行封闭式的教育,完全丧失了科学创造的活力以及营养。片面强调教育的同一性、统一性,却忘记了对每个人慧性的开发和应用,这种使民族失去发展生机的教育理念,一直祸害我们民族长达七百年之久。清末时虽然开始废除“八股”,引进西方式的教育模式;但是,我们却学得并不完整,并不全面,老八股像个幽灵一样,挥之不去。类八股、新八股不

7、断出现,始终未见将慧性开发列入国家教育的理念之中。有一则关于中国和美国相互考察教育的结果非常有趣,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其中的差别所在,对于我们了解我们教育弊端极为有帮助。1979年6月,中国派出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他们的初级教育。回国以后访问团撰写了一份长达三万字的报告,在其中的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讲到了现象和观感,并且作出预言。美国学生接受美国式初级教育的表现:1、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2、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3、重音、体、美,

8、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4、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翘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在最后的结论部分,写出了预言般的评价: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到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撰写了一份报告,在其中的见闻录部分,也有四段文字讲到了现象和观感,并且也作了预言:1、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

9、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将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2、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3、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4、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在报告的结论部分,美国人是这么写的: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二十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有趣的是,我们再

10、看结果。但是,25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却培养出了五六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二百位知识型的亿万富豪。相反,中国“优秀”的教育制度却还没有一所学校能够培养出一个这样的人才。虽然奥林匹克学科竞赛的金银大奖大都被中国的孩子们高高兴兴地抱走了,但是,诺贝尔科学奖却总是与中国科学家无缘份。中美两家考察者的预言都错了!错在哪里?分析一下现象的背后就可以明白。双方都错了,中方不识美方教育优秀之处在哪里,美方则不识中方的弊病之所在。请看我们批评的美国教育“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这一条在我们看来是“病入膏肓”的表现,

11、然而运用一元四素方法论而析之,这却是美国教育精华中的精华。特别是重音乐和美术这两样教育,正是抓住了对直觉与灵感进行启迪性教育培养的关键。老子·德道经中说:“上善治水,水利万物而有静。”一切含有善美信息的事物都具有治水、改变水的作用,这样的水具有携带善美信息能量的作用,是精神系统中的最佳营养,对人的慧识系统具有滋养和启迪的功效。孩子们体内80-90%全是水,而滋养慧识的能量是没有屏蔽性的,在这种教育环境熏陶下,培育的正是后天智识后面的先天慧识。他们的孩子在学校初期教育中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依据好奇心去选择,这其中就含有顺应孩子们先天无为自然选择的空间,孩子们八岁前还是先天无为内环境,八

12、岁至十五岁的少年时期是处于先天无为向后天有为过渡的生命时期。每个人的精神领域,其实都具有自动筛选的能力,区别是否对精神发挥“营养”作用的能力。西方教育正是顺应孩子们的这种自我筛选功能,使他们的直觉与灵感获得营养,从而培养和储存着科学创造力,使其在未来的岁月中得以发挥和显现。而我们过早地强迫引导孩子们所喜爱的“数理化”却是“中性”的物质,它们所携带的信息,对精神系统完全不具备“营养”的作用。这种中性的特点与八股具有相似性。“数理化”的中性,反而能够消耗精神系统的营养,需要损耗大量的精神能量通过后天智识记忆与储存。我们的孩子过早地在这种高度重视“数理化”的教育环境中,精神系统其实是处在一种饥饿干渴

13、的状态中,反而大量消耗库储的能量。这种能量的储备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竭的。慧识在教育的早期就被制约和扼制,只能在后天智识系统中全面发展,不可能具备需要灵性慧识才能够启动的科学创造性和科学创造能力。我们的孩子那么早地中止获得精神营养,将最佳的获能养性、开慧益智的生命期,干耗在后天意识的提升中,虽然他们起早贪黑,勤奋远甚西方任何一个国家的孩子,正像一段校园顺口溜所言:“学生是人生的写照,学的比驴都累,混的比猪还差,起的比鸡还早,放学比小姐还晚,更惨的是,看起来比谁都好!”我们如此逼着孩子们辛苦,却都是让他们损伤、干耗先天慧性、丧失科学创造力的一种白忙乎,真是有点悲哀!人的精神系统是需要营养支撑的,

14、这是一种能量,“天德养精神,地谷养命形。”凡是符合善美的物和事都携带有这种能量。我们以前谈过,后边还有专篇讲此问题。精神系统中慧识的贫困必将导致智识科学创造力的贫乏,因为精神系统中并不单纯只是智识,它的里面还有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比智识更重要的慧识。只有培养它、开发它、提升它,人才能够具有强大的科学创造性和创造力。这么多年以来,虽然奥林匹克学科竞赛的金银大奖我们可以都捧回来,但是其中的代价却极为惨重,我们所牺牲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慧识和它所富含的科学创造力。所以,当孩子们满腹“数理化”地踏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以后,由于心灵中的慧性早已经被摧残得毫无活力,连最起码的直觉与灵感也无法生成,科学创造力也就毫

15、无生气。这么多年,我们难以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症结也在于此。其实也证明我们教育的理念,迄今仍然还未走出“八股文”的阴影。还在运用着传统文化中的真糟粕而不是真精华。我们由于没有真实地在传统文化中与“圣人谋”,因而分不清精华和糟粕,抛弃的反而可能就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真精华。分析现代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的差别与区别所在,回顾与解析中国的文化发展史,我们可以痛切地感到,我们的教育模式急需改革。能够全面启迪孩子们慧识的经典诵读,要尽快地铺展开来,坚持下去,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滋养孩子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使慧识与智识同步发展。才能尽快弥补教育失误中的损失,也可以先作为一种补救措施,将损失降

16、低到最小程度。我们的祖先其实给我们承传了一部完美的、能够系统性地开发慧识功能的教育大纲,从文字到语言以及经典诵读方法,无一不是在为我们后代同步开发慧识和智识所设计。这一系统早已经形成,只是等待着、期盼着子孙后代主动地去应用。我们历史上曾经很好地利用过,因而创造了汉唐的辉煌。我们也阉割过它,抽掉了它的灵魂,将能量最强、最丰富的老子·德道经和易经从经典诵读中轻率地抛弃,弄出一个木乃伊式的八股,我们的民族因此而吞咽了七八百年使整个民族缺乏优胜于西方科学创造力的苦果。建立在一元四素方法论之上的经典诵读,是我们民族古代培养圣贤与天才的科学方法。因为他们早已经洞察了生命深层的奥秘,并且将他们的大

17、智慧深植在几部最著名的经典之中。只要我们的孩子坚持诵读,就能从经典中获得慧识与智识的双重营养能量,系统性地培养整个精神系统,而不是单纯的直觉与灵感闪现。经典诵读能够培养和开发出稳定而全面的慧识,这种开发培养如果一旦形成,将会远胜于西方对直觉与灵感培养的模式,使整个民族的科学创造力迅速提升,并且重新走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爱迪生曾经说:“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可见西方对慧识全系统的认识,远比东方的认识狭小。东方是按照老子思想中的“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建立慧识与智识同步开发的理念,运用一元四素方法论将慧和智这一对阴阳囊括于

18、旋极图之中,中央运用德的能量居中为和,使慧与智同时均衡获得德能的营养,从而稳定地双向同步发展,从而培养、成长为一个慧智双运的系统。只要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国家教育都高度重视了对老子·德道经和易经这两部经典的诵读,那么不论我们处在生命发展的任何年龄段,都能从这两个精神营养极为丰富的井泉之中吸取丰富的精神滋养能量,提升慧和智。我相信只要我们开展好德慧智经典诵读,那么众多的天才将会在50%的慧识加上50%的汗水中顺利诞生,使我们民族的科学创造力成为举世瞩目的国度。(3、从三因论中看教育瑰宝的丢失在解析中国古代科学研究方法论的丢失,从而造成中国文明的发展在十六世纪以后落后于西方的分析中。我们不仅

19、要分析考证解析一些关键的基本元素,而且要运用老子:“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中所包含的三因学说方法论。运用三因分析法则比较易于全面和深刻地进行分析其中的原因,揭示问题形成的实质所在,进而寻找出正确的解决之道。老子“三生万物”的思想,其中所含的就有一部“三因论”的学说和思想。三因论,本属于道学实践中分析生命、内证德道的一个方法论,但是它同样适用于对社会发展的分析,适用于对万事万物的分析。三因论,就是指万物万事的外因、内因、本因。外因和内因,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对阴阳的内容,各家解析阴阳、正反方面的学说分析,汗牛充栋,十分丰富。但是,在大多数人的分析中,却都忽视了老子所总结的“中气以

20、为和”这个“本因”在其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本因是变化的能量。不注意万物万事“本因”的作用力,也就必然会深陷于阴阳二的漩涡之中,难以揭示事物的本质,找到真正正确的解决方法。这大概也就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是左倾就是右倾,始终难以把握住太极弦,居中而前进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因”的理念,是运用旋极图解析万物的一种“象”析方法。运用此旋极图对我们掌握老子“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与万物阴阳变化的规律性以及如何指导事与物向良性方向转化,极为有用。三因认识论,一元四数(象数理气的分析法,都是中国古代文化和科学认识人类自己和自然的重要方法论。逻辑推理思维全部都包含在三因论和象

21、数理气认识的全过程之中。老子所说的“天下之大作于细,天下之难作于易”之中,所说的“细”,就是要细到分析出外因、内因和本因,细,要深入到本因之中探其微细而知气,寻出其内在德性和能量的缺失原因。老子所提到的“易”,并非简单地指容易的“易”,而是包含着日月交替运动规律之易,是万物万事运行变化客观规律、循环轨迹之“易”,是易经之易。一元四素方法论,就是要运用易学的“象”,透过万物的表象和易象探寻其实质和实相,进而运用数来进行全面分析,然后按事物本身的规律依据道德理论中相应的标准对事物进行辨别、分类、加工、处置、理喻、理解,将理性上升为理论。这样还仍然不够,还要摒除一切杂念进入“坐忘”之境,用心中的思识

22、与大脑中的智识合一,进入冥思状态求证气态中慧观后的结果,与大自然环境天人合一,“观之于物而知身,观之于身而知气”,运用“气”这个德的能量作为载体,从而在“慧知”中得出最深刻的结果“知道”,知最深刻、知最全面的规律性。整体把握住万物阴阳属性的一体两面和其内在变化的源动力,充分显示出大一统性和执两用中性。一元四素这一方法论,将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的哲学思想,将老子对宇宙真理最深刻、最全面的揭示,转化成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使这一哲学理论,具有可验证性,可应用性,可推动社会正确发展性,从而构成人类最完美的科学研究方法论。因此,运用三因论的分析方法,寻找一

23、元四素方法论在我国历史上逐步丢失的原因,极其重要,我们要通过寻找民族文化之根,分析其原因,才能使一元四素科学方法论薪火续传,重绽光明。我们可以用三因论进行下面的一些解析和求证,大家也可以运用此方法进行拓展。本因,人们心灵的离道失德,社会整体的离道失德,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疏远是重要的本因。老子揭示说:“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浴毋已盈将恐竭”。人类精神和肉体的最佳营养能量是“德一”,人的精神灵性,聪明才智具备这个德时就具有灵慧,丧失德一灵慧就会枯竭。人类一旦离道失德,不能保持淳德“一”的状态,失去德性能量的沐浴滋养,精神的灵性慧识将进入休眠,才智必然也同样会发生枯竭,当人

24、们的精神世界从“天下为公”下滑到“天下为家”以及“天下为私”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心理活动状态时,这个能量的源泉也就被我们自己所破坏。丢失道治和德治的内环境状态以后,没有德一能量源源不断地供给慧识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那么“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也就必然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一门学说。丢失“一元”以后,象数理气的解析法,也就必然无法完整的使用。一元的德和道,同样是物质能量,是启迪、生养道德心灵和慧性、慧识的营养源泉,而道德心灵慧性又是大脑“慧智双运”能量的供给站,心与脑在这个基础上的相通,“心为神脏,脑为神腑”(黄帝内经心与脑协调和谐,才能教育出、培养出大智慧。一元的德和道,始终

25、是支撑易学象数理气方法论完整使用的基础,这个基础一旦缺失,能量不全不足,也就必然招致内因和外因全面发生改变。内因,中国古代文化、科学、哲学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社会逐步在老子所揭示的道治、德治、仁治、义治、礼治、智治的下滑规律中发展,人们德性的品格和能量,缺损逐步加剧。这一社会现象形成的综合力,就使完整的一元四素方法论产生了离散和丢失,最终发生了理形学说与理气学说的分野。先,失之于“一元”不能维系四素(象数理气的完整性;后,理气学说被迫独立出来进入民间流传,而且还将其中的一元明显丢失了。然而主流社会则形成只能运用后天智识使用“象数理”的“理形”学派进行发展,这就使中国文化和科学的发展从此失去了一

26、元四素方法论的完整性和一元统一性。这一现象发展至宋代,当朱程理学出现以后,在导致孔子儒学入世治世精神的丢失和僵化的过程中,更加促成了这种分崩离析。历史发展到明朝时,四书五经大全的出现,导致国家教育的“大全出而经说亡”,“八股行而古学弃”。对于各种具备高能量的经丢弃了,八股出现以后,国家教育就走上了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汉唐时期用老子·德道经进行必修课教育的模式完全消失,营养学子们心灵慧性和大脑慧与智的精神食粮完全断绝和枯竭。“八股”将所有学子的心身和民族的文化教育全都禁锢在一个很小的框框之内。整个民族文化的教育,失去了一元四素的完整性,一元被切断,慧性的丰富能量来源枯竭了,“象数理气”

27、四素也被切割成“象数理”三元素,完全以后天智识为用选拔人才,易经也就自然地降格为单纯的预测卜卦的市井之术。我们研究了西方的哲学和科学发展的特点以后,不难发现西方同样并没有离开“象数理”这三大领域研究认识世界,但是却特别重视对直觉与灵感的培养。我国在明朝以前的国家教育模式是自然地遵循着一元四素的整体教育理念,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教育和培养先天慧识。西方是用宗教信仰的方式替代着“一元”的理念,他们研究的对象缺乏我国古代的道和德一这两大范畴。中国古代科学是按照“三生万物”的理论框架展开科学研究,最上层是道,第二层是德一,第三层级才是太极阴阳的二,第四层级是“三生万物”。“居于道用于一运于二演于三”,“

28、中气以为和”,形成研究万物的理论模式。而西方科学界则是长期在太极阴阳二的模式中展开深入的研究,向上未建立对一和的系统理论,向下未把握住三生万物的真谛。但是他们却始终没有放弃直觉和灵感对文化、哲学和科学的启迪性作用,从而没有丧失科学创造力,这个太极黑中的精华他们并没有主动丢失。当西方诞生了以欧几米德几何学为代表的形式逻辑思维方法和以培根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实验方法,铸造出这两大法宝以后,在直觉与灵感的率领下,科学创造力得到充分展现,他们的文明才迅速超越我们。但是,由于西方既缺乏对阴阳二以上的理论认识,也缺乏对“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的认识,没有一元大统一的最高架构“德一和道”,因此进

29、入二十世纪以后,就又似乎走到了发展的尽头。20世纪后期和21世纪的当今,在全世界出现研究“老学”的热潮。在这个大潮中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他们在老子·德道经中所寻觅探索的绝不是科学发展的公式,而是能够提升他们直觉和灵感的精神食粮。因为德国哲人尼采早就向整个西方宣示老子德道经:“像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反过来看我们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法宝一元四素方法论,就不难发现,一元的德道大一统论,德一就是民族精神的食粮和科学发展的动力,是每个人慧心、慧性、慧识能量的源泉;道是人类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必然归宿。这其中要想进入一和,对人类的德道品格素质要求极高,而且必须将象数理气这

30、四素完整地把握住应用好,才能实现归于德一合于道,实现真正的一元状态。一元的德道和四素中的气学,才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灵魂。丢失了她们,中国文明的发展也就失去了方向和动力。从内因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世界文明发展的动力,科学创造力的来源其实至简至易,并不复杂,唯有慧和智二个字而已。西方是一个“有之以为利”的民族群体,他们对生命本来就具备的慧性系统,仅仅发现了片段式、闪现式的直觉和灵感。但是他们一旦发现它们具有科学创造性、科学创造力以后,发现其有利性以后就始终牢牢抓住始终不再放松。而东方则是一个高度重视“无之以为用”的民族群体,更注重生命的全貌,在本因、内因、外因这三因中系统地研究生命。力求全面开发人

31、的慧性系统,升华生命的存在性。并不是高度重视将这种比较全面和稳定的慧识应用于社会发展的科学创造力之中。中国古代对生命慧与智的研究全面而且细致,是一部完整的系统学说。在明朝以前是一个自然应用的过程,因此宋代以前的汉唐时期,我们民族的科学创造力极为辉煌,发明与科学创造走在世界各民族的前列。但是在明朝以后,由于自然形成的一元四素系统型的教育理念被阉割,国家教育纲要中仅剩下“象数理”三元素,而且这个三素中的象与数也糊模不清,仅剩下一个孤零的“理学”,而且并不象西方那样高度重视直觉和灵感。对人体慧性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完全被窒息,科学创造力能量的源泉被人为地尘封。因而近八百年间,我们不具备培育科学创造力的教

32、育形态,招致整个民族社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发展的速度,也就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外因,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进入义治时期以后,一元的社会环境已经崩塌不全,四素的运用也就飘荡不稳,四素方法论的解体也就必然迟早终会发生。在四素方法论逐步解体的过程中,古代科学研究的整体理论基础并未发生改变,当外因的社会大环境尊道贵德的形势出现转机时,四素论又能复而重合成为一体,也就又能再次产生科学发展动力的作用。这种现象也显示出老子·德道经是一元的灵魂,是四素的能量源泉,是社会发展科学创造力的坚实基础。例如汉朝、唐朝和宋朝早期,由于社会崇尚黄老之学,尊道贵德,文人还保持着诵读老子·德道经以及“半日应厅堂

33、,半日行坐忘”的良好习惯,这就使一元四素方法论,能够重新整合而发生作用,使古代的科学发展不致于完全断裂。但是,当封建王朝延续到明朝,明朝全面彻底地进行“罢黜百家,独尊理学”,限制和扼杀百家争鸣学术环境的产生,将老子·德道经划归宗教,在国民经典诵读中不再作为必修课诵念,此时,终于导致一元四素方法论的彻底分崩离析。理形与理气各成学派,但是理形学派由于获得统治者的推崇而成为社会的主流。理气学派反而流落民间,退隐山林。从此中国的文化、科学、哲学等各领域,全面进入发展僵化的时期。在这种前提下,由于历代统治者不能“得一以为天下正”。专制于“毋已贵以高”,最终使中国古代优秀的科学方法论从此一蹶不振

34、,失去复兴德道,重振纲纪,再次跻身于世界民族前列的机遇。明朝以后,国民教育的科考取士跌入了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的僵化模式之中,毫无灵慧的科学创造性可言。他的慧性远不如同时代的白玉蟾,例如“偶中尔”的故事,就说明他纯粹是 文字型功夫,作品中没有高能量的内涵。但是朝廷却将他的四书集注作为唯 一的范本, 弃经不用, 致使一代又一代学子们的慧性能量枯竭, 毫无创造性萌生。 四书的德一能量承载性远不及五经丰富,明朝“独用四书,弃经不用” ,这是民 族教育中最大的失误。而且,在这以后我们的社会大环境始终缺乏类似西方民主 社会的外因大环境,所以也就既不能使民族的瑰宝重新发挥作用,也同时难以诞 生“逻辑推理,实验证伪”式的法宝。 我们要看到两千多年以来,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好几个盛世,道德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