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声幅声幅-变密度测井原理与解释变密度测井原理与解释 声幅声幅- -变密度测井与常规的声幅测井资料的主要区别:变密度测井与常规的声幅测井资料的主要区别:1.1.常规声幅资料仅反映第一界面的胶结情况,而且比较笼统。2.2.声幅-变密度除了获得声幅测井的所有信息外,还获得了套管、水泥环、地层等不同径向环带的声波传播波列,它既可以评价第一界面水泥与套管的胶结情况,又可以评价第二界面水泥与岩层的胶结情况,且分析的准确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第一章:声幅第一章:声幅- -变密度测井原理变密度测井原理套管波套管波 即套管滑行波,反映套管井第一界面的胶结状态。水泥环波水泥环波 即水泥环中传播的声波,由于水泥环具
2、有较多的微空隙,因此声波在其中传播时衰减很快,一般接收不到。地层波地层波 沿地层传播的声波,它主要反映第二界面的胶结状态。直达波直达波 又称为泥浆波,它是声波由发射器直接在泥浆中传播到达接收器的声波,到达接收器的时间一般是固定的.%1000AAC 式中: C相对幅度; A目的层段的声波幅度; A0自由套管的声波幅度值; 解释时通常认为: 胶结良好:C15%; 胶结中等:C=15%-30%; 胶结差:C30%; 第一胶结面的判断(常用声波相对幅度进行解释)第一胶结面的判断(常用声波相对幅度进行解释) 声幅声幅- -变密度测井图变密度测井图 接箍信号 套管信号极微弱套管信号 弱地层信号 强地层信号
3、 弱套管信号 较弱套管信号 强套管信号 强地层信号 第一界面、第二界面部分胶结时的波形特征第一界面、第二界面部分胶结时的波形特征* 套管波幅度介于自由套管与一二界面完全胶结的波形幅度之间;* 后续波有地层波,但幅度并不高,到达的时间不固定,与地层速度有关。 根据现有的认识,认为影响根据现有的认识,认为影响CBL-VDL CBL-VDL 测量因素主要有测量因素主要有 1. 1.仪器偏心。 2 2.测井时间。 3. 3.套管尺寸与重量。 4. 4.地层岩性。 5. 5.水泥环微间隙等。 仪器偏心虽然会降低套管首波的幅度,但却可以在某些时候与套管波的后续波实现同相位叠加,在变密度图上出现明显的垂直条带,反映在波列上,则是套管波幅度小于后续波幅度。依靠这一点,可以对仪器偏心作相应识别。在完全胶结和空套管情况下,仪器偏心对解释结果的影响是很小的,可不予考虑,只有当第一界面胶结不完全时,利用声幅评价第一界面会受到一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安全防范诈骗宣传教育活动
- 人教部编版11 变废为宝有妙招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2018年河北省围场二中第二学期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
- 09 口语交际 讲述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设计(河北专版)
-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优化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助力发展
- 五年级英语下册 Unit 5 Whose dog is it(The first period)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PEP
-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12章 第1节 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 共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低空经济数字化转型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单招《职测》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提醒纳米颗粒对环境的影响
- 血液科护士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
- HGE系列电梯安装调试手册(ELS05系统SW00004269,A.4 )
- 护理教学查房组织与实施
- 小学五年级家长会课件
- 机动车检测站仪器设备日常维护和保养作业指导书
- 立式数控铣床工作台(X轴)设计
- 万千心理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治疗师指南
- 藏毛窦护理业务查房课件
- 水土保持-新时代水土保持重点工作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