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染绿我们双脚_20090424051720913_第1页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_20090424051720913_第2页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_20090424051720913_第3页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_20090424051720913_第4页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_2009042405172091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教学难点: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教具准备:录音机、挂图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这个节日-植树节。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二、初读指导1、听课文录音。2、自学生字词。(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会读写生字

2、。(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锨镐彩翼荒山野岭裸露咆哮枝繁叶茂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卡片(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锨镐:劳动工具。裸露:没有东西遮盖。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4、讨论: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美丽。第三部分:(第8节)“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决心。文章首尾呼应。三、指导写字鼠:笔划较多,注意顺序、间架。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指名分解读课文,要求读正

3、确,读流利。二、精读训练1、出示第一部分。(1)自由读。(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5)怎样读好这一节?自己试一试。(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2、第二部分(1)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2)指名读第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 指名朗读,表现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颗颗树苗(3)讲解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的关系。(4)默读第37节,思考: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了什么变化? 交流。

4、 板书:黄山披绿坡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对偶、拟人等手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无忧无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欢乐、安宁)(6)指导朗读第37节 听课文录音。 自由练习 “开火车”朗读 评议3、第三部分(1)齐读(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名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三、练习背诵1、引读助背。2、跟录音轻声背。3、配乐齐诵。四、作业: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枝繁叶茂青山碧岭茂密树丛搭窝筑巢阵阵林涛碧波荡漾要求:1、自拟题目。2

5、、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板书: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荒山野岭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首尾呼应)环境变美丽青山碧岭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教学重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教具准备:光盘、挂图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

6、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板书课题:22 只拣儿童多处行、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学习生字。指名读词语、学生质疑。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忸怩烂漫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儿童不解春何在使出浑身解数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交流画出的词

7、语。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练习有感情朗读。四、课堂练习、写字指导。、学生描红,临写。、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过渡导入、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指名回答。、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

8、多?根据回答板书: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二、学习第一段、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交流出示句子。“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指名读然后齐读。、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学生回答。、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三、学习第二段、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

9、应该怎样来学习呢?、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出示句子: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4)学生畅谈体会。三、小结刚才,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10、(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可能是儿童欢快活泼的身影把春天遮住了吧,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春天。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下节课到玉澜堂去看看。四、布置作业、抄写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早 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具准备挂图、投影片三、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在书桌

11、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想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2板书课题:13 早二、范读课文(听录音)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四、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五、指导书生字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六、作业1、抄写生字词2、练读课

12、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二、精读讲解: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知识?2、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1)三味书屋的陈设(第三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南墙上-匾东面正中-画画前面-先生座位四面-学生书桌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请学生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当你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时会想到什么呢?而作者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又想到了什么?(2)鲁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自然段)自由读思考: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鲁迅后来迟到过吗?为什么?(3)描写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出示: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

13、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a.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b.指名说c.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韵致”等词的意思。d.腊梅花美在哪儿?e.指导朗读这段话。f.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三.朗读全文四.总结课文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1.朗读课文。2.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或房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教学过程

14、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1、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hi yún fn mò wèi zh shn 黑云翻墨未遮山,bái y tiào zh luàn rù chuán 白雨跳珠乱入船。jun dì fng lái h chu sàn 卷地风来忽吹散,nwàg hú l

15、3;u xià shu rú tin 望湖楼下水如天。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4、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5、介绍作者背景苏轼(1037-1101),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三苏”。他的诗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二、自由阅读,注词释义,理解诗意。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又名“看经楼”。五代

16、时越王所建。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醉书:喝醉酒时所写。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遮:遮蔽,遮盖。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跳珠:雨水打在船上,溅起的雨滴像乱蹦乱跳的珠子。卷地:大风翻卷着从地上吹来。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古诗今译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1、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2、解疑、教学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 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3、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1)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2)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

17、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3)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4)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三、细读品位,体会感情1、思考并讨论: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2)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3)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4) 名句赏析“白雨跳珠乱入船。”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

18、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2、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3、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四、看图说意,加深感悟。1、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

19、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2、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板书设计: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第二课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目标: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教学难点:古诗问文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特点,以及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或荷叶。(课件出示:荷花、荷叶)2、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课件出示:荷花录象)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

20、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古诗)二、学习古诗1、自读古诗,读正确。2、指名读古诗。(男女各一)。3、那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4、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三、再次学习交流。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三个)在知道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四、深入研究学习。1、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这是

21、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它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相反,更加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能力的奇绝和构思的巧妙。2、就

22、近找学习伙伴讨论,反馈交流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那些词句写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读得特别好,那些词句写出了对友人的眷恋,也把它读好。同桌试试吧。3、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4、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的读一读。(配乐)5、背下来行吗?试试吧!今译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五、以前也曾学过一首写荷花的诗是什么?(课件出示:小池) 1、这两首诗有什么

23、不一样?2、你喜欢那一首,为什么?六、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七、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湖,写一两句诗。老师已经拍下了几张西湖的照片,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照片)选其中的一幅照片写,五言或七言都可。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反馈交流。八、总结:愿我们杭州西湖越来越美。梦圆飞天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神州”5号发射

24、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想。教学重、难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神州”5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想。教具准备:生字卡、挂图、录象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自古人类都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像小鸟一样飞上蓝天,2003年10月15日这天,随着“神州”5号的升空,中国人终于圆了飞天梦(板书课题:5 梦圆飞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2、那激动人心的事同学们通过各种渠道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谈谈你所知道的“神州”5号及杨利伟的情况。二、自读课文(自学要求):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3、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是怎样描写的?三、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3、指名读描写了激动人心的场面。四、分段指名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五、指导书生字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六、作业1、抄写生字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