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第八章 发酵过程与控制发酵过程与控制焦飞主要内容微生物发酵类型微生物发酵类型1工艺控制参数工艺控制参数2发酵过程代谢变化发酵过程代谢变化3菌体浓度的影响和控制菌体浓度的影响和控制4温度的影响及其控制温度的影响及其控制5PH值影响及其控制值影响及其控制6溶氧的影响及其控制溶氧的影响及其控制7泡沫的影响及其控制泡沫的影响及其控制9发酵终点的判断发酵终点的判断10补料控制补料控制83 溶解氧溶解氧Dissolve Oxygen (DO)n需氧微生物生长所必需。需氧微生物生长所必需。n纯氧在水、盐或酸中的溶解纯氧在水、盐或酸中的溶解1.26mmol/Ln在在28氧在发酵液中氧在发酵液中100的空
2、气饱和浓度只有的空气饱和浓度只有0.25 mmol.L-1左右,比糖的溶解度小左右,比糖的溶解度小7000倍。倍。n在对数生长期即使发酵液中的溶氧能达到在对数生长期即使发酵液中的溶氧能达到100空空气饱和度,若此时中止供氧,发酵液中溶氧可在气饱和度,若此时中止供氧,发酵液中溶氧可在1530s便耗竭。便耗竭。溶氧的影响及控制溶氧的影响及控制4一、描述微生物需氧的物理量一、描述微生物需氧的物理量 比耗氧速率或呼吸强度比耗氧速率或呼吸强度(QO2 ):):单位重量的细单位重量的细胞胞(干重干重)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氧气,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氧气,mmolO2/(g菌菌h) 摄氧率摄氧率(r)(r):
3、单位体积的发酵液单位体积的发酵液在单位时间内所需要在单位时间内所需要的氧量。的氧量。mmolO2L-1h-1 。r= r= QO2 . .XX细胞浓度(细胞浓度(g/ /L) 返回5二、影响需氧的因素二、影响需氧的因素q 菌体浓度菌体浓度X:直接影响培养液的摄氧率。:直接影响培养液的摄氧率。q QO2:呼吸强度又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呼吸强度又受到很多因素影响r= r= QO2 . .X6二、影响需氧的因素二、影响需氧的因素呼吸强度呼吸强度QO2的影响因素(的影响因素(五点五点)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不同的微生物呼吸强度是不同的。一不同的微生物呼吸强度是不同的。一般为般为 25100mmolO2/(L
4、h)。 菌龄菌龄:一般幼龄菌生长旺盛,呼吸强度大;老龄:一般幼龄菌生长旺盛,呼吸强度大;老龄菌生长慢,呼吸强度小。菌生长慢,呼吸强度小。代谢类型代谢类型:若产物是通过三羧酸循环:若产物是通过三羧酸循环(TCA)获取,获取,则呼吸强度高,如则呼吸强度高,如Glu、天冬氨酸、天冬氨酸的生产;若糖酵的生产;若糖酵解途径解途径(EMP),则呼吸强度低,如,则呼吸强度低,如苯丙氨酸、亮氨苯丙氨酸、亮氨酸酸的生产。的生产。7 培养基的成分与浓度培养基的成分与浓度 培养基成分尤其是培养基成分尤其是碳源碳源对细胞的对细胞的耗氧量耗氧量有很大影响。有很大影响。 培养基的浓度也会影响细胞的培养基的浓度也会影响细胞
5、的耗氧速率耗氧速率。营养丰富,菌营养丰富,菌体生长快,耗氧量大体生长快,耗氧量大. 此外,若培养基中含有生长抑制剂时,呼吸强度也回受此外,若培养基中含有生长抑制剂时,呼吸强度也回受到限制。到限制。不同碳源对青霉素摄氧率的影响不同碳源对青霉素摄氧率的影响 内源呼吸?内源呼吸? 外源呼吸?外源呼吸?如果外界没有供给能源,而是利用自身内部如果外界没有供给能源,而是利用自身内部储存的能源物质进行呼吸储存的能源物质进行呼吸 在正常情况下,微生物利用外界供在正常情况下,微生物利用外界供给的能源进行呼吸给的能源进行呼吸 8 发酵条件发酵条件u 温度、温度、pH通过对酶活性的影响而影响菌体细胞通过对酶活性的影
6、响而影响菌体细胞的耗氧的耗氧u温度还影响发酵液中的溶氧浓度温度还影响发酵液中的溶氧浓度u有些有些有害物质有害物质的积累,如的积累,如NH3、CO2会抑制微生会抑制微生物的呼吸物的呼吸 返回9三、溶解氧浓度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形成的影响三、溶解氧浓度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形成的影响CCrCCr:呼吸临界氧浓度呼吸临界氧浓度, 指不影响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溶氧浓度指不影响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溶氧浓度。如果对产物而言,便是不影响产物合成所允许的最低浓度。如果对产物而言,便是不影响产物合成所允许的最低浓度。QO2CL(溶解氧浓度)(溶解氧浓度) 当溶解氧浓度高于临界值时,当溶解氧浓度高于临界值时,微生物的呼吸强度保持恒
7、定,与微生物的呼吸强度保持恒定,与培养液中的氧浓度无关;当低于培养液中的氧浓度无关;当低于这个临界值时,微生物的呼吸强这个临界值时,微生物的呼吸强度受到溶解氧浓度的影响,这时度受到溶解氧浓度的影响,这时细胞的代谢活动会因溶解氧浓度细胞的代谢活动会因溶解氧浓度的限制受到影响。的限制受到影响。p10710注意:有时产物合成临界氧浓度和菌体生长所注意:有时产物合成临界氧浓度和菌体生长所需的呼吸临界氧浓度会不一需的呼吸临界氧浓度会不一 样样: 头孢菌素头孢菌素 卷须霉素卷须霉素生长生长 CCr 为为5% (相对于饱和浓度)相对于饱和浓度) CCr 为为13%产物产物 13% 8% (即低于(即低于13
8、%时产物的形成会受到抑制)时产物的形成会受到抑制)一般对于微生物:一般对于微生物: CCr: 125%饱和浓度饱和浓度例:例:酵母酵母 4.610-3 mmol.L-1, 1.8% 产黄青霉产黄青霉 2.210-2 mmol.L-1, 8.8%11 溶解氧浓度对菌体生长和产物的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溶解氧浓度对菌体生长和产物的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对菌体生长的影响显而易见。对菌体生长的影响显而易见。 谷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精氨酸和和脯氨酸脯氨酸发酵时,若供氧不足,其发酵时,若供氧不足,其积累就会明显降低,产生大量乳酸和琥珀酸。积累就会明显降低,产生大量乳酸和琥珀酸。 对抗生素发酵来说,氧的供给
9、就更为重要。如对抗生素发酵来说,氧的供给就更为重要。如金霉金霉素素发酵,在生长期短时间停止通风,就可能影响菌体发酵,在生长期短时间停止通风,就可能影响菌体在生产期的糖代谢途径,由戊糖磷酸途径转向糖酵解在生产期的糖代谢途径,由戊糖磷酸途径转向糖酵解途径,使金霉素产量减少。途径,使金霉素产量减少。 12在培养过程中并不是维持溶氧越高越好在培养过程中并不是维持溶氧越高越好。即使是专性好。即使是专性好氧菌,过高的溶氧对生长可能不利。氧的有害作用是通过形氧菌,过高的溶氧对生长可能不利。氧的有害作用是通过形成新生成新生O,超氧化物基,超氧化物基O2-和过氧化物基和过氧化物基O22-等破坏细胞体现等破坏细胞
10、体现的。另外,的。另外,次级代谢产物的生产次级代谢产物的生产,控制生长不使过量是必须,控制生长不使过量是必须的,否则产量会减少。的,否则产量会减少。 如,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缬氨酸和和苯丙氨酸苯丙氨酸,仅在供氧受限、细胞,仅在供氧受限、细胞呼吸受抑制时,才能获得最大量的氨基酸,如果供氧充足,呼吸受抑制时,才能获得最大量的氨基酸,如果供氧充足,产物形成反而受到抑制。产物形成反而受到抑制。13 在在天冬酰胺酶天冬酰胺酶发酵中,发酵中,前期是好氧培养前期是好氧培养,后期转后期转为厌氧培养为厌氧培养,酶活可大大提高。所以掌握由好氧转为,酶活可大大提高。所以掌握由好氧转为厌氧的时机颇为关键。据实验研
11、究,当溶氧下降到厌氧的时机颇为关键。据实验研究,当溶氧下降到45%空气饱和度时由好氧切换到厌氧培养,并适当补空气饱和度时由好氧切换到厌氧培养,并适当补充营养可提高酶活充营养可提高酶活6倍。倍。 而而异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苏氨酸和和天冬氨酸天冬氨酸,供氧充足,供氧充足可得最高产量,但供氧受限,产量受影响并不明显。可得最高产量,但供氧受限,产量受影响并不明显。 14氧的满足程度氧的满足程度氨氨基基酸酸的的相相对对产产量量 返回15四、发酵过程中溶解氧的变化四、发酵过程中溶解氧的变化在正常发酵条件下,每种产物发酵的溶氧变化都有自己的规律。在正常发酵条件下,每种产物发酵的溶氧变化都有自
12、己的规律。 16 在谷氨酸发酵前期,产生菌大量繁殖,需氧量不断增加。在谷氨酸发酵前期,产生菌大量繁殖,需氧量不断增加。此时的需氧量超过供氧量,使溶氧明显下降,出现一个低峰,此时的需氧量超过供氧量,使溶氧明显下降,出现一个低峰,发酵液中的菌浓同时出现一个高峰。过了生长阶段,需氧量发酵液中的菌浓同时出现一个高峰。过了生长阶段,需氧量有所减少,溶氧经过一段时间的平稳阶段后,就开始形成产有所减少,溶氧经过一段时间的平稳阶段后,就开始形成产物,溶氧也不断上升。物,溶氧也不断上升。 谷氨酸发酵的溶氧低峰约在谷氨酸发酵的溶氧低峰约在620h,低峰出现的时间和,低峰出现的时间和低峰溶氧随菌种、工艺条件和设备供
13、氧能力不同而异。低峰溶氧随菌种、工艺条件和设备供氧能力不同而异。17 引起溶氧异常下降,可能有下列几种原因:引起溶氧异常下降,可能有下列几种原因: 污染好气性杂菌污染好气性杂菌,大量的溶氧被消耗掉,可能使溶氧在,大量的溶氧被消耗掉,可能使溶氧在较短时间内下降到零附近;较短时间内下降到零附近; 菌体代谢发生异常现象,需氧要求增加菌体代谢发生异常现象,需氧要求增加,使溶氧下降;,使溶氧下降; 某些设备或工艺控制发生故障或变化某些设备或工艺控制发生故障或变化, 搅拌功率变小或搅拌速度变慢,影响供氧能力,使溶氧搅拌功率变小或搅拌速度变慢,影响供氧能力,使溶氧降低。降低。 消泡剂因自动加油器失灵或人为加
14、量太多,也会引起溶氧消泡剂因自动加油器失灵或人为加量太多,也会引起溶氧迅速下降。迅速下降。 在发酵过程中,有时出现溶氧明显降低或明显升高的异常变化,在发酵过程中,有时出现溶氧明显降低或明显升高的异常变化,常常见的是溶氧下降见的是溶氧下降。18 在供氧条件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主要是在供氧条件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主要是耗氧出现改变耗氧出现改变,如菌体代谢出现异常,耗氧能力下降,使溶氧上升。特别是如菌体代谢出现异常,耗氧能力下降,使溶氧上升。特别是污污染烈性噬菌体染烈性噬菌体,影响最为明显,产生菌尚未裂解前,呼吸已受,影响最为明显,产生菌尚未裂解前,呼吸已受到抑制,溶氧有可能上升,直到菌体破裂后
15、,完全失去呼吸能到抑制,溶氧有可能上升,直到菌体破裂后,完全失去呼吸能力,溶氧就直线上升。力,溶氧就直线上升。由上可知,从发酵液中的溶氧变化,就可以了解微生物生由上可知,从发酵液中的溶氧变化,就可以了解微生物生长代谢是否正常,工艺控制是否合理,设备供氧能力是否充足长代谢是否正常,工艺控制是否合理,设备供氧能力是否充足等问题,帮助我们查找发酵不正常的原因和控制好发酵生产。等问题,帮助我们查找发酵不正常的原因和控制好发酵生产。 返回引起溶氧异常升高的原因引起溶氧异常升高的原因19溶氧控制的一般策略:溶氧控制的一般策略: 前期前期大于临界呼吸溶氧浓度有利于菌体生长,大于临界呼吸溶氧浓度有利于菌体生长
16、,中后期中后期满满足产物的形成。足产物的形成。 发酵液的溶氧浓度,是由发酵液的溶氧浓度,是由供氧供氧和和需氧需氧两方面所决定的。因两方面所决定的。因此要控制好发酵液中的溶氧,需从这两方面着手。此要控制好发酵液中的溶氧,需从这两方面着手。 五、发酵过程中溶解氧的控制五、发酵过程中溶解氧的控制20 一般认为,一般认为,发酵初期发酵初期较大的通风和搅拌而产生过大较大的通风和搅拌而产生过大的剪切力,对菌体的生长有时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的剪切力,对菌体的生长有时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有时有时发酵初期采用小通风,停搅拌发酵初期采用小通风,停搅拌,不但有利于降低能,不但有利于降低能耗,而且在工艺上也是必须
17、的。但是耗,而且在工艺上也是必须的。但是增大通气的时间一增大通气的时间一定要把握好定要把握好。例:例: 生产肌苷酸:生产肌苷酸:通气量不变通气量不变 17.15 mg/ml24小时增加小时增加 22.55 mg/ml30小时增加小时增加 18.25 mg/ml36小时增加小时增加 12.34 mg/ml21 溶氧控制在发酵过程控制中的应用溶氧控制在发酵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国内外都有将溶氧、国内外都有将溶氧、pH和补糖综合控制用于青霉素和补糖综合控制用于青霉素发酵的成功例子。控制的原则是发酵的成功例子。控制的原则是加糖速率加糖速率应正好使培养应正好使培养物处于半饥饿状态,即仅能维持菌的正常生理代谢,
18、而物处于半饥饿状态,即仅能维持菌的正常生理代谢,而把更多的糖用于产物的合成,并且其把更多的糖用于产物的合成,并且其摄氧率摄氧率不至于超过不至于超过设备的供氧能力设备的供氧能力KLa,如下图。,如下图。22氧控制点 其加糖阀由控制器操其加糖阀由控制器操纵。当培养液的溶氧高纵。当培养液的溶氧高于控制点时,加糖阀开于控制点时,加糖阀开大,糖的利用需要消耗大,糖的利用需要消耗更多的氧,导致溶氧读更多的氧,导致溶氧读数下跌;反之,加糖速数下跌;反之,加糖速率便自动减小,摄氧率率便自动减小,摄氧率也会随之降低,引起溶也会随之降低,引起溶氧读数逐渐上升。氧读数逐渐上升。图图 溶氧在加糖控制中的应用溶氧在加糖
19、控制中的应用KLa因子推因子推动溶氧上升动溶氧上升总摄氧率驱总摄氧率驱动溶氧下降动溶氧下降加糖阀加糖阀+5%补糖阀开大补糖阀开大5%补糖阀关小补糖阀关小氧浓度氧浓度100%饱和饱和补料的控制补料的控制 补料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fed-batch culture,FBC): 又称半连续培养或半连续发酵,是指在分批又称半连续培养或半连续发酵,是指在分批发酵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一种或多种成分发酵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一种或多种成分的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是分批发酵和连续发的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是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之间的一种过渡培养方式,是一种控制发酵的酵之间的一种过渡培养方式,是一种控制发
20、酵的好方法,现已广泛用于发酵工业。好方法,现已广泛用于发酵工业。 1 FBC1 FBC的作用的作用 1 1) 可以控制抑制性底物的浓度可以控制抑制性底物的浓度高浓度营养物抑制微生物生长:高浓度营养物抑制微生物生长: 基质过浓使渗透压过高,细胞因脱水而死亡;基质过浓使渗透压过高,细胞因脱水而死亡; 高浓度基质能使微生物细胞热致死高浓度基质能使微生物细胞热致死(themal death)(themal death),如乙,如乙醇浓度达醇浓度达1010时,就可使酵母细胞热致死;时,就可使酵母细胞热致死; 有的是因某种或某些基质对代谢关键酶或细胞组分产生抑有的是因某种或某些基质对代谢关键酶或细胞组分产
21、生抑制作用,如高浓度苯酚制作用,如高浓度苯酚(3(35 5) )可凝固蛋白;可凝固蛋白; 高浓度基质还会改变菌体的生化代谢而影响生长等。高浓度基质还会改变菌体的生化代谢而影响生长等。有的基质是合成产物必需的前体物质,浓度过高,有的基质是合成产物必需的前体物质,浓度过高,就会影响菌体代谢或产生毒性,使产物产量降低。就会影响菌体代谢或产生毒性,使产物产量降低。如苯乙酸、丙醇如苯乙酸、丙醇(或丙酸或丙酸)分别是青霉素、红霉素分别是青霉素、红霉素的前体物质,浓度过大,就会产生毒性,使抗生的前体物质,浓度过大,就会产生毒性,使抗生素产量减少。素产量减少。有的底物溶解度小,达不到应有的浓度而影响转有的底物
22、溶解度小,达不到应有的浓度而影响转化率。如甾类化合物转化中,因它们的溶解度小,化率。如甾类化合物转化中,因它们的溶解度小,使基质的浓度低,造成转化率不高。使基质的浓度低,造成转化率不高。采用采用FBC方式,可以控制适当的基质浓度,解除方式,可以控制适当的基质浓度,解除抑制作用,得到高浓度的产物。抑制作用,得到高浓度的产物。 2 2) 解除或减弱分解代谢物的阻遏解除或减弱分解代谢物的阻遏 有些合成酶受到迅速利用的碳源或氮源的阻遏,如葡萄糖阻有些合成酶受到迅速利用的碳源或氮源的阻遏,如葡萄糖阻抑纤维素酶、赤霉素、青霉素等多种酶或产物的合成。通过抑纤维素酶、赤霉素、青霉素等多种酶或产物的合成。通过补
23、料来限制基质葡萄糖的浓度,就可解除酶或其产物的阻遏,补料来限制基质葡萄糖的浓度,就可解除酶或其产物的阻遏,提高产物产量。提高产物产量。 缓慢流加葡萄糖,纤维素酶的产量几乎增加缓慢流加葡萄糖,纤维素酶的产量几乎增加200200倍;将葡萄倍;将葡萄糖浓度控制在糖浓度控制在0.020.02水平,赤霉素浓度可达水平,赤霉素浓度可达905 mg905 mgL L;采;采用滴加葡萄糖的技术,可明显提高青霉素的发酵单位等。这用滴加葡萄糖的技术,可明显提高青霉素的发酵单位等。这都是利用发酵技术解决分解代谢物阻遏的实际应用。在植物都是利用发酵技术解决分解代谢物阻遏的实际应用。在植物细胞培养中,也采用该技术来提高
24、产量。细胞培养中,也采用该技术来提高产量。3)可以使发酵过程最佳化)可以使发酵过程最佳化分批发酵动力学的研究,阐明了各个参数之间的分批发酵动力学的研究,阐明了各个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相互关系。利用FBC技术,就可以使菌种保持在技术,就可以使菌种保持在最大生产力的状态。最大生产力的状态。随着随着FBC补料方式的不断改进,为发酵过程的优补料方式的不断改进,为发酵过程的优化和反馈控制奠定了基础。化和反馈控制奠定了基础。随着计算机、传感器等的发展和应用,已有可能随着计算机、传感器等的发展和应用,已有可能用离线方式计算或用模拟复杂的数学模型在线方用离线方式计算或用模拟复杂的数学模型在线方式实现最优化
25、控制。式实现最优化控制。 FBCFBC的优点:的优点:解除底物抑制、产物反馈抑制和分解代谢物的阻解除底物抑制、产物反馈抑制和分解代谢物的阻遏;遏; 避免一次投料过多造成细胞大量生长所引起的一避免一次投料过多造成细胞大量生长所引起的一切影响,改善发酵液流变学性质;切影响,改善发酵液流变学性质; 可提高发芽孢子的比例,控制细胞质量;可提高发芽孢子的比例,控制细胞质量; 不需要严格的无菌条件,产生菌不易老化变异,不需要严格的无菌条件,产生菌不易老化变异,比连续发酵适用广泛。比连续发酵适用广泛。2 2 补料内容补料内容 能源和碳源;能源和碳源; 氮源;氮源; 微量元素;微量元素; 诱导物;诱导物;3
26、3 补料的原则补料的原则原则原则:根据菌体生长代谢规律;:根据菌体生长代谢规律; 生产需要;生产需要;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方法:充足而不过量(少量多次或分批流加)方法:充足而不过量(少量多次或分批流加)4 4 补糖的控制补糖的控制补糖时机补糖时机 过早,刺激生长,加速糖利用;过早,刺激生长,加速糖利用; 过迟,所需能量跟不上。如谷氨酸发酵在对数生过迟,所需能量跟不上。如谷氨酸发酵在对数生长期的末期补料。长期的末期补料。判断:培养基条件,菌种,发酵状况(残糖,判断:培养基条件,菌种,发酵状况(残糖,pHpH,菌形态等),在需要时加入;菌形态等),在需要时加入;补糖方式补糖方式 连续流加:连续流加:
27、每次流加又可分为快速流加、恒速流加、指数速率流加和变速流加。 少量多次间歇补入少量多次间歇补入 大量少次补入 可与其他组分一起进行多组分补料。可与其他组分一起进行多组分补料。 以不引起发酵液成分剧烈波动为前提;以不引起发酵液成分剧烈波动为前提; 补糖量补糖量加入与消耗平衡,维持稳定的糖浓度加入与消耗平衡,维持稳定的糖浓度;例:例:a 四环素发酵还原糖维持在四环素发酵还原糖维持在0.8-1.2%b 谷氨酸追加糖液发酵:在原工艺基础上,加大接种量到谷氨酸追加糖液发酵:在原工艺基础上,加大接种量到10%,增加生物素用量达,增加生物素用量达5g/L,减少初糖浓度(,减少初糖浓度(12%7-8%)尽快获
28、得大量的生产型菌体,当菌体处在生长)尽快获得大量的生产型菌体,当菌体处在生长对数期后进入产酸期,糖浓度在对数期后进入产酸期,糖浓度在2%左右时,连续流加糖左右时,连续流加糖液,维持液,维持2%左右的糖浓度。左右的糖浓度。 优点:低浓度发酵,以利于生长和发酵;优点:低浓度发酵,以利于生长和发酵; 总糖浓度达总糖浓度达20%,产酸高。,产酸高。补糖开始时,不但补糖开始时,不但CO2 的释放率、耗氧速率大的释放率、耗氧速率大幅度提高,连呼吸商也提高约幅度提高,连呼吸商也提高约10,表明通过,表明通过补糖不但提供了更多的碳源,而且随着体系内葡补糖不但提供了更多的碳源,而且随着体系内葡萄糖浓度提高,糖代
29、谢相关酶活力也提高,产能萄糖浓度提高,糖代谢相关酶活力也提高,产能增加。增加。发酵中后期为保证产生次级代谢产物,有意使发酵中后期为保证产生次级代谢产物,有意使菌体处于半饥饿状态,在营养限制的条件下,维菌体处于半饥饿状态,在营养限制的条件下,维持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的速率在较高水平。持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的速率在较高水平。5 补偿氮源及无机盐补偿氮源及无机盐流加尿素,一方面调节流加尿素,一方面调节pH,另一方面补氮。,另一方面补氮。谷氨酸发酵时,初次加入尿素量和补加量取决谷氨酸发酵时,初次加入尿素量和补加量取决于菌种的脲酶活力强弱和耐尿能力。于菌种的脲酶活力强弱和耐尿能力。脲酶活力低,耐尿素强,初次加入
30、用量多脲酶活力低,耐尿素强,初次加入用量多2%,流加次数少流加次数少脲酶活力强,耐尿素低,初次加入用量少脲酶活力强,耐尿素低,初次加入用量少0.6%,流加以少量多次好流加以少量多次好6 补料的控制补料的控制流加操作控制系统分为有反馈控制和无反馈控制流加操作控制系统分为有反馈控制和无反馈控制两类。反馈控制系统是由传感器、控制器和驱动两类。反馈控制系统是由传感器、控制器和驱动器三个单元所组成。根据控制依据的指标不同,器三个单元所组成。根据控制依据的指标不同,又分为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又分为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间接方法:以溶氧、间接方法:以溶氧、pH值、呼吸商、排气中值、呼吸商、排气中CO2分压及代
31、谢产物浓度等作为控制参数。对间接方分压及代谢产物浓度等作为控制参数。对间接方法来说,选择与过程直接相关的可检参数作为控法来说,选择与过程直接相关的可检参数作为控制指标,是研究的关键。通气发酵利用排气中制指标,是研究的关键。通气发酵利用排气中CO2含量作为含量作为FBC反馈控制参数是较为常用的间接方反馈控制参数是较为常用的间接方法。法。直接法:随着一系列技术障碍的克服,该法将会直接法:随着一系列技术障碍的克服,该法将会得到迅速普及。反馈控制的得到迅速普及。反馈控制的FBC,常常是依据个,常常是依据个别指标来进行,在许多情况下,并不能奏效,尚别指标来进行,在许多情况下,并不能奏效,尚需进行多因子分
32、析。需进行多因子分析。FBC还可采用还可采用“放料和补料放料和补料”(withdraw and fill)方方法:发酵一定时间,产生了代谢产物后,定时放出法:发酵一定时间,产生了代谢产物后,定时放出一部分发酵液一部分发酵液(可供提炼可供提炼),同时补充一部分新鲜营,同时补充一部分新鲜营养液,并重复进行。养液,并重复进行。维持一定菌体生长速率,延长发酵产物生产期,有维持一定菌体生长速率,延长发酵产物生产期,有利于提高产物产量,降低成本。注意染菌。利于提高产物产量,降低成本。注意染菌。 如控制青霉素生产所用的葡萄糖流加的质量平衡法,如控制青霉素生产所用的葡萄糖流加的质量平衡法,就是利用就是利用CO
33、2的反馈控制。它是依靠精确测量的反馈控制。它是依靠精确测量CO2的释放率的释放率CRR和葡萄糖的流动速度,达到控制菌体和葡萄糖的流动速度,达到控制菌体的比生长速率和菌浓。的比生长速率和菌浓。pH值也可用作糖的流加控制的参数。值也可用作糖的流加控制的参数。注意事项:注意事项:适宜料液比适宜料液比无菌操作无菌操作碳氮平衡,经济合理碳氮平衡,经济合理泡沫的控制泡沫的控制1 1 泡沫的产生、性质及变化泡沫的产生、性质及变化 形成条件:形成条件: 气气- -液两相共存;液两相共存; 表面张力大的物质存在;表面张力大的物质存在;发酵过程中泡沫有两种类型:发酵过程中泡沫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发酵液液面上的泡沫,
34、气相所占的比例一种是发酵液液面上的泡沫,气相所占的比例特别大,与液体有较明显的界限,如发酵前期特别大,与液体有较明显的界限,如发酵前期的泡沫;的泡沫;另一种是发酵液中的泡沫,又称流态泡沫另一种是发酵液中的泡沫,又称流态泡沫(fluid foam),分散在发酵液中,比较稳定,分散在发酵液中,比较稳定,与液体之间无明显的界限。与液体之间无明显的界限。 实质:气溶胶构成的胶体系统,其分散相是空气和代实质:气溶胶构成的胶体系统,其分散相是空气和代谢气,连续相是发酵液,泡沫间隔着一层液膜而谢气,连续相是发酵液,泡沫间隔着一层液膜而被彼此分开不相连通。被彼此分开不相连通。泡沫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泡沫是热力学
35、不稳定体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自发过程,总是从自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自发过程,总是从自由能较高的状态向自由能较低的状态变化。起泡由能较高的状态向自由能较低的状态变化。起泡过程中自由能变化如下:过程中自由能变化如下:G=AG自由能的变化自由能的变化A表面积的变化表面积的变化比表面能比表面能 起泡时,液体表面积增加,起泡时,液体表面积增加,A A为正值,因而为正值,因而G G为正值,也就是说,起泡过程不是自发过程。为正值,也就是说,起泡过程不是自发过程。另一方面,泡沫的气液界面非常大。另一方面,泡沫的气液界面非常大。 例如:半径例如:半径1cm1cm厚厚0.001cm0.001cm的一个气泡,内
36、外两的一个气泡,内外两面的气液界面达面的气液界面达25cm25cm2 2;可是,当其破灭为一个液;可是,当其破灭为一个液滴后,表面积只有滴后,表面积只有0.2cm0.2cm2 2, ,相差上百倍。相差上百倍。 泡沫破灭、合并的过程中,自由能减小的数值泡沫破灭、合并的过程中,自由能减小的数值很大。因此泡沫的热力学不稳定体系,终归会变成很大。因此泡沫的热力学不稳定体系,终归会变成具有较小表面积的无泡状态。具有较小表面积的无泡状态。发酵过程泡沫产生的原因发酵过程泡沫产生的原因(1)通气搅拌的强烈程度)通气搅拌的强烈程度发酵前期培养基成分丰富,易起泡。发酵前期培养基成分丰富,易起泡。采用较小通气量及搅
37、拌转速,再逐步加大。采用较小通气量及搅拌转速,再逐步加大。也可在基础料中加入消泡剂。也可在基础料中加入消泡剂。(2)培养基配比与原料组成)培养基配比与原料组成前期培养基营养丰富粘度大,产泡沫多而持久。前期培养基营养丰富粘度大,产泡沫多而持久。例:在例:在50L罐中投料罐中投料10L,成分为淀粉水解糖、豆,成分为淀粉水解糖、豆饼水解液、玉米浆等,搅拌饼水解液、玉米浆等,搅拌900 rpm,通气,泡,通气,泡沫生成量为培养基的沫生成量为培养基的2倍。如培养基适当稀一些,倍。如培养基适当稀一些,接种量大一些,生长速度快些,前期就容易搅拌接种量大一些,生长速度快些,前期就容易搅拌开。开。 (3)菌种、
38、种子质量和接种量)菌种、种子质量和接种量菌种质量好,生长速度快,可溶性氮源较快被菌种质量好,生长速度快,可溶性氮源较快被利用,泡沫产生几率也就少。菌种生长慢的可利用,泡沫产生几率也就少。菌种生长慢的可以加大接种量以加大接种量 (4)灭菌质量)灭菌质量培养基灭菌质量不好,糖氮被破坏,抑制微生培养基灭菌质量不好,糖氮被破坏,抑制微生物生长,使种子菌丝自溶,产生大量泡沫,加物生长,使种子菌丝自溶,产生大量泡沫,加消泡剂也无效。消泡剂也无效。泡沫的形成一般有以下几种规律:泡沫的形成一般有以下几种规律: 整个发酵过程中,泡沫保持恒定的水平;整个发酵过程中,泡沫保持恒定的水平; 发酵早期,起泡后稳定地下降
39、,以后保持恒定;发酵早期,起泡后稳定地下降,以后保持恒定; 发酵前期,泡沫稍微降低后又开始回升;发酵前期,泡沫稍微降低后又开始回升; 发酵开始起泡能力低,以后上升;发酵开始起泡能力低,以后上升;泡沫体系的三阶段变化泡沫体系的三阶段变化 (1)气泡大小分布的变化气泡大小分布的变化 液膜包裹的一个气泡,就像一个吹鼓了的气球。液膜包裹的一个气泡,就像一个吹鼓了的气球。由于气球膜有收缩力,所以气球中压力大于气球由于气球膜有收缩力,所以气球中压力大于气球外的压力;同样气泡膜有表面张力,气泡中压力外的压力;同样气泡膜有表面张力,气泡中压力大于气泡外的压力。气泡大小的再分布,就是由大于气泡外的压力。气泡大小
40、的再分布,就是由气泡膜内气体的压力变化引起的。气泡中气体压气泡膜内气体的压力变化引起的。气泡中气体压力的大小,依赖气泡膜的曲率半径力的大小,依赖气泡膜的曲率半径 (2)气泡液膜变薄)气泡液膜变薄 取一杯泡沫,放置一段时间,就会在杯底取一杯泡沫,放置一段时间,就会在杯底部出现一些液体,而逐渐形成液相及液面上的部出现一些液体,而逐渐形成液相及液面上的泡沫相这样具有界面的两层。底部出现的液体泡沫相这样具有界面的两层。底部出现的液体一部分是泡沫破灭形成的,一部分是气泡膜变一部分是泡沫破灭形成的,一部分是气泡膜变薄,排出液体形成的。薄,排出液体形成的。 泡沫生成初期,泡沫液还比较厚,以后因蒸泡沫生成初期
41、,泡沫液还比较厚,以后因蒸发排液而变薄,泡沫液会受重力的影响向下排发排液而变薄,泡沫液会受重力的影响向下排液,泡沫液随时间延续而变薄。液,泡沫液随时间延续而变薄。 (3)泡沫破灭)泡沫破灭 泡沫由于排液,液量过少,表面张力降低,泡沫由于排液,液量过少,表面张力降低,液膜会急剧变薄,最后液膜会变得十分脆弱,以至液膜会急剧变薄,最后液膜会变得十分脆弱,以至分子的热运动都可以引起气泡破裂。因此只要泡沫分子的热运动都可以引起气泡破裂。因此只要泡沫液变薄到一定程度,泡沫即瞬间破灭。液变薄到一定程度,泡沫即瞬间破灭。 泡沫层内部的小气泡破灭后,虽一时还不能导泡沫层内部的小气泡破灭后,虽一时还不能导致气液分
42、离,只是合并成大气泡,但排液过程使泡致气液分离,只是合并成大气泡,但排液过程使泡膜液量大幅度减少,使合并成的大气泡快速地破灭,膜液量大幅度减少,使合并成的大气泡快速地破灭,最后泡沫体系崩溃,气液分离。最后泡沫体系崩溃,气液分离。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 引起危害,需要消除的,只是稳定的泡沫。泡引起危害,需要消除的,只是稳定的泡沫。泡沫的稳定性受液体、气体许多性质的影响。不同沫的稳定性受液体、气体许多性质的影响。不同介质的泡沫,稳定程度相差很多,影响泡沫稳定介质的泡沫,稳定程度相差很多,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十分复杂,概括国内外研究者的说法,性的因素十分复杂,概括国内外研究者的说法
43、,主要因素一下几种:主要因素一下几种:1 1)泡径大小)泡径大小大泡易于破灭,寿命较长的的都是小泡。大泡易于破灭,寿命较长的的都是小泡。因为:因为:泡越小,合并成大气泡的历程就越长;泡越小,合并成大气泡的历程就越长;小气泡的泡膜中所含液量相对比较大,所以较能小气泡的泡膜中所含液量相对比较大,所以较能经受液体流失所造成的稳定性的损失;经受液体流失所造成的稳定性的损失;气泡越小,上升速度越慢,给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气泡越小,上升速度越慢,给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提供充足的时间,增加了稳定性。提供充足的时间,增加了稳定性。2 2)溶液所含助泡物的类型和浓度)溶液所含助泡物的类型和浓度 (1)降低表面张力)降低
44、表面张力 降低表面张力会降低相邻气泡间的压差。压降低表面张力会降低相邻气泡间的压差。压差小,小泡并入大泡的速度就慢,泡沫的稳定性差小,小泡并入大泡的速度就慢,泡沫的稳定性就好。就好。 (2)增加泡沫弹性)增加泡沫弹性 助泡的表面活性剂,吸附在气液界面上,使助泡的表面活性剂,吸附在气液界面上,使表面层的组分与液相组分产生差别,因而使泡沫表面层的组分与液相组分产生差别,因而使泡沫液具有弹性。液具有弹性。 (3)助泡剂浓度)助泡剂浓度 溶液中助泡剂浓度增加,气液界面上的吸附量溶液中助泡剂浓度增加,气液界面上的吸附量就增加,液膜弹性随之增加,泡沫稳定性增高。就增加,液膜弹性随之增加,泡沫稳定性增高。
45、到达临界胶束浓度后,气液界面上的定向排列到达临界胶束浓度后,气液界面上的定向排列“饱和饱和”,弹性不会再增加。,弹性不会再增加。3)起泡液的粘度)起泡液的粘度 某些溶液,如蛋白质溶液,虽然表面张力不高,某些溶液,如蛋白质溶液,虽然表面张力不高,但因粘度很高,所产生的泡沫非常稳定。因为粘稠但因粘度很高,所产生的泡沫非常稳定。因为粘稠的液膜,有助于吸收外力的冲击,起到缓冲的作用,的液膜,有助于吸收外力的冲击,起到缓冲的作用,使泡沫能持久一些。液体粘度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使泡沫能持久一些。液体粘度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比表面张力的影响还要大。比表面张力的影响还要大。4)其它)其它* *温度温度 表面张力最
46、低值时的浓度随温度变化。表面张力最低值时的浓度随温度变化。* *pH pH 影响助泡剂的溶解度和表层的吸附状态影响助泡剂的溶解度和表层的吸附状态* *表面电荷表面电荷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由于离子间静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由于离子间静电的排斥,阻碍着离子彼此接近,减少排液速度,电的排斥,阻碍着离子彼此接近,减少排液速度,延缓泡沫变薄过程,使泡沫稳定。延缓泡沫变薄过程,使泡沫稳定。2 泡沫对发酵的影响泡沫对发酵的影响1 1)降低生产能力)降低生产能力在发酵罐中,为了容纳泡沫,防止溢出而降低在发酵罐中,为了容纳泡沫,防止溢出而降低装量装量2 2)引起原料浪费)引起原料浪费如果设备容积不能留有容纳泡沫的余
47、地,气泡如果设备容积不能留有容纳泡沫的余地,气泡会引起原料流失,造成浪费。会引起原料流失,造成浪费。 3 3) 影响菌的呼吸影响菌的呼吸 如果气泡稳定,不破碎,那么随着微生物的呼如果气泡稳定,不破碎,那么随着微生物的呼吸,气泡中充满二氧化碳,而且又不能与空气中氧吸,气泡中充满二氧化碳,而且又不能与空气中氧进行交换,这样就影响了菌的呼吸。进行交换,这样就影响了菌的呼吸。 4 4) 引起染菌引起染菌 由于泡沫增多而引起逃液,于是在排气管中粘上由于泡沫增多而引起逃液,于是在排气管中粘上培养基,就会长菌。随着时间延长,杂菌会长入发酵培养基,就会长菌。随着时间延长,杂菌会长入发酵罐而造成染菌。大量泡沫由
48、罐顶进一步渗到轴封,轴罐而造成染菌。大量泡沫由罐顶进一步渗到轴封,轴封处的润滑油可起点消泡作用,从轴封处落下的泡沫封处的润滑油可起点消泡作用,从轴封处落下的泡沫往往引起杂菌污染。往往引起杂菌污染。3 3 泡沫的控制泡沫的控制泡沫的控制,可以采用三种途径:泡沫的控制,可以采用三种途径: 调整培养基中的成分调整培养基中的成分( (如少加或缓加易起泡的原如少加或缓加易起泡的原材料材料) )或改变某些物理化学参数或改变某些物理化学参数( (如如pHpH值、温度、值、温度、通气和搅拌通气和搅拌) )或者改变发酵工艺或者改变发酵工艺( (如采用分次投料如采用分次投料) )来控制,以减少泡沫形成的机会。但这
49、些方法的来控制,以减少泡沫形成的机会。但这些方法的效果有一定的限度。效果有一定的限度。 采用机械消泡或消泡剂消泡这两种方法来消除已采用机械消泡或消泡剂消泡这两种方法来消除已形成的泡沫:通过化学方法,降低泡沫液膜的表形成的泡沫:通过化学方法,降低泡沫液膜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灭;利用物理方法,使泡沫液面张力,使泡沫破灭;利用物理方法,使泡沫液膜的局部受力,打破液膜原来受力平衡而破裂。膜的局部受力,打破液膜原来受力平衡而破裂。 采用菌种选育的方法,筛选不产生流态泡沫的采用菌种选育的方法,筛选不产生流态泡沫的菌种,来消除起泡的内在因素菌种,来消除起泡的内在因素如:杂交选育不产流态泡沫的土霉素生产菌株如
50、:杂交选育不产流态泡沫的土霉素生产菌株 对于已形成的泡沫,工业上可以采用机械消泡对于已形成的泡沫,工业上可以采用机械消泡和化学消泡剂消泡或两者同时使用消泡。和化学消泡剂消泡或两者同时使用消泡。化学消泡化学消泡 这是利用外界加入消泡剂,使泡沫破裂的方这是利用外界加入消泡剂,使泡沫破裂的方法。消泡剂都是表面活性剂,具有较低的表面张法。消泡剂都是表面活性剂,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或者是降低泡沫液膜的机械强度,或者是降力,或者是降低泡沫液膜的机械强度,或者是降低液膜的表面黏度,或者兼有两者的作用,达到低液膜的表面黏度,或者兼有两者的作用,达到破裂泡沫的目的。如聚氧乙烯氧丙烯甘油破裂泡沫的目的。如聚氧乙烯
51、氧丙烯甘油(GPE)的表面张力仅为的表面张力仅为3.310-2 Nm,而青霉素发酵液,而青霉素发酵液的表面张力为的表面张力为(6.06.8)10-2 Nm。 (2)作用机理上的区别)作用机理上的区别破泡剂的破泡机理大致有二种。破泡剂的破泡机理大致有二种。第一,吸附助泡剂,加入电解质,瓦解双电层,及使助泡第一,吸附助泡剂,加入电解质,瓦解双电层,及使助泡物被增溶等机理,这样就破坏助泡物的稳泡作用。在这些物被增溶等机理,这样就破坏助泡物的稳泡作用。在这些过程中消泡剂发挥一次消泡作用就被消耗。同时消耗掉相过程中消泡剂发挥一次消泡作用就被消耗。同时消耗掉相应的助泡物。应的助泡物。第二,低级醇等溶解性较
52、大的消泡剂,加到气泡液中局部第二,低级醇等溶解性较大的消泡剂,加到气泡液中局部降低表面张力,发挥破泡作用,同时本身不断破为碎块,降低表面张力,发挥破泡作用,同时本身不断破为碎块,陆续溶解而失去破泡作用。破泡过程中,破泡剂不断失效、陆续溶解而失去破泡作用。破泡过程中,破泡剂不断失效、消耗,而助泡剂却不受影响消耗,而助泡剂却不受影响 抑泡机理:一般认为抑泡剂分子在气液界面上优先被吸附,抑泡机理:一般认为抑泡剂分子在气液界面上优先被吸附,它比助泡剂的表面活性更强,更易吸附到泡膜上,但是由它比助泡剂的表面活性更强,更易吸附到泡膜上,但是由于本身不赋予泡膜弹性,所以不具备稳泡作用。这样当液于本身不赋予泡
53、膜弹性,所以不具备稳泡作用。这样当液体中产生泡沫时,抑泡剂首先占据泡膜,抑制了助泡剂的体中产生泡沫时,抑泡剂首先占据泡膜,抑制了助泡剂的作用,抑制了气泡。作用,抑制了气泡。(3)破泡剂与抑泡剂的相互关系)破泡剂与抑泡剂的相互关系 溶解度大的破泡剂,消泡作用只发挥一次;溶解度小的溶解度大的破泡剂,消泡作用只发挥一次;溶解度小的破泡剂,消泡作用可持续一段时间。如果溶解度进一步降破泡剂,消泡作用可持续一段时间。如果溶解度进一步降低,即成为抑泡剂。另一方面,破泡剂大量使用,比有抑低,即成为抑泡剂。另一方面,破泡剂大量使用,比有抑泡作用,抑泡剂大量使用也比有破泡作用。泡作用,抑泡剂大量使用也比有破泡作用
54、。1 1)消泡剂选用依据:)消泡剂选用依据: 表面活性剂,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内聚力弱),表面活性剂,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内聚力弱),消泡效果明显。消泡效果明显。 对气对气- -液界面的散布系数必须足够大,才能迅速消液界面的散布系数必须足够大,才能迅速消泡;泡; 无毒害性,且不影响发酵菌体;无毒害性,且不影响发酵菌体;不会在使用、运不会在使用、运输中引起任何危害;输中引起任何危害; 不干扰各种测量仪表的使用;不干扰各种测量仪表的使用; 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以保持持久的消泡性能;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以保持持久的消泡性能; 应该在低浓度时具有消泡活性;应该在低浓度时具有消泡活性; 应该对产物的提取
55、不产生任何影响;应该对产物的提取不产生任何影响; 应该对氧传递不产生影响;应该对氧传递不产生影响; 能耐高温灭菌。能耐高温灭菌。 来源方便,使用成本低;来源方便,使用成本低;常用的一些消泡剂:常用的一些消泡剂: 天然油脂:天然油脂: 高碳醇、脂肪酸和酯类:十八醇是常用的一种,它可以单高碳醇、脂肪酸和酯类:十八醇是常用的一种,它可以单独或与载体一起使用。独或与载体一起使用。 聚醚类;聚醚类; 硅酮类;主要是聚二甲基硅氧烷及衍生物,无色液体,不硅酮类;主要是聚二甲基硅氧烷及衍生物,无色液体,不溶于水,表面张力低达溶于水,表面张力低达21dyn/cm(泡敌为(泡敌为33,向日葵油,向日葵油40,青霉
56、素发酵液青霉素发酵液60-68 dyn/cm)。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消泡)。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消泡能力低,常加分散剂来提高消泡活性,或乳化剂成乳状液。能力低,常加分散剂来提高消泡活性,或乳化剂成乳状液。适用于微碱性发酵,对于微酸性发酵较差。适用于微碱性发酵,对于微酸性发酵较差。 (1)天然油脂)天然油脂最早消泡剂,来源容易,价格低,使用简单,一般来说最早消泡剂,来源容易,价格低,使用简单,一般来说没有明显副作用,如豆油、菜油、鱼油等。没有明显副作用,如豆油、菜油、鱼油等。有些油是发酵产物的前体,如豆油是红霉素的前体,鱼有些油是发酵产物的前体,如豆油是红霉素的前体,鱼油是螺旋霉素的前体。油是螺旋霉
57、素的前体。分子中无亲水基团,在发酵液中难铺展,所以消泡活性分子中无亲水基团,在发酵液中难铺展,所以消泡活性差,用量大,一般为发酵液的差,用量大,一般为发酵液的0.1-0.2%近年来出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天然产物消泡剂的地位近年来出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天然产物消泡剂的地位又有些提高,而且还在研究新的天然消泡剂又有些提高,而且还在研究新的天然消泡剂 油的种类:土霉素发酵,豆油、玉米油较好,而亚油的种类:土霉素发酵,豆油、玉米油较好,而亚麻油则会产生不良的作用。麻油则会产生不良的作用。油的质量、新鲜程度:油新鲜,消泡能力强,副作油的质量、新鲜程度:油新鲜,消泡能力强,副作用也小;用也小;植物油与铁离
58、子接触能与氧形成过氧化物,对四环植物油与铁离子接触能与氧形成过氧化物,对四环素、卡那霉素的合成不利,故要注意此类油的贮存素、卡那霉素的合成不利,故要注意此类油的贮存保管。保管。 a a 酒糟榨出液酒糟榨出液 罗伯茨(罗伯茨(Roberts R.T.Roberts R.T.)发现:全麦芽浸出浆桶中最后倒出)发现:全麦芽浸出浆桶中最后倒出的沉积物能破灭泡沫。于是联想到,是否可以由制作全麦芽的沉积物能破灭泡沫。于是联想到,是否可以由制作全麦芽浸出浆以后的酒糟压榨出有效的消泡剂?浸出浆以后的酒糟压榨出有效的消泡剂?经试验,由酒糟中压榨出大约经试验,由酒糟中压榨出大约40%40%液体,在液体,在5050
59、0 0C C真空蒸馏,浓真空蒸馏,浓缩缩1919倍,得到可用于麦芽汁发酵过程的消泡剂。效果很好,倍,得到可用于麦芽汁发酵过程的消泡剂。效果很好,没有副作用。没有副作用。经分析证明,酒糟榨出液中存在经分析证明,酒糟榨出液中存在C8C18C8C18的全部脂肪酸,存在的全部脂肪酸,存在极性类脂物,尤其是卵磷脂等物,这些物质的协同作用下的极性类脂物,尤其是卵磷脂等物,这些物质的协同作用下的消泡作用比这些物质单独消泡作用强得多。消泡作用比这些物质单独消泡作用强得多。b 啤酒花油啤酒花油 研究年发现向啤酒添加研究年发现向啤酒添加15ppm啤酒花油是减轻啤酒花油是减轻气泡溢出损失的有效措施。紧分析啤酒花油具
60、含有气泡溢出损失的有效措施。紧分析啤酒花油具含有消泡活性的物质有:石竹烯、荷兰芹萜烯、香叶烯消泡活性的物质有:石竹烯、荷兰芹萜烯、香叶烯和蒎烯等和蒎烯等。(2)聚醚类消泡剂)聚醚类消泡剂我国常用甘油三羟基聚醚。六十年代发明此类消泡剂,美国我国常用甘油三羟基聚醚。六十年代发明此类消泡剂,美国道康宁化学公司首先投产。道康宁化学公司首先投产。它是以甘油为起始剂,由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它是以甘油为起始剂,由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混合物进行加成聚合而制成的。只在甘油分子上加成聚合的混合物进行加成聚合而制成的。只在甘油分子上加成聚合环氧丙烷的产物叫聚氧丙烯甘油定名为环氧丙烷的产物叫聚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烟台理工学院《编译原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大学《空间表现技法》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
- 许昌学院《虚拟现实程序设计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许昌学院《软件工程实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徐州工程学院《英语演讲与辩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徐州工程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蓝图计划
- 课外阅读与自主学习建议计划
- 科技展览会的安全管理与保障总结计划
- Linux操作系统应用(麒麟系统)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高一职教英语作文范文(汇总17篇)
- 机械制图说课稿公开课一等奖市赛课获奖课件
-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校企协同共建以应用驱动为导向的校外实践基地
- 综采区各工种岗位描述汇编
- 正说藏传佛教课件
- 《平安出行》观课报告
- 高等数学(理工)Ι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重庆科技学院
- 2023年电大机械CADCAM总复习试题题库
- 小学英语-Unit 1 He was in the kitchen.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中文核心期刊影响因子排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