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第一小学创建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交流材料_第1页
太和第一小学创建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交流材料_第2页
太和第一小学创建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交流材料_第3页
太和第一小学创建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交流材料_第4页
太和第一小学创建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交流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年客韵哺乡情 今日“和融”吐芬芳太和第一小学创建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交流材料特色是自然而然孕育的过程。十年,既漫长而又短暂,我校的特色发展经历了从质疑、认同、协作、收获这么一个过程。一路走来,在“和谐共生,融会贯通”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充分利用地域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开展活动,滋养着“和融”教育特色。现就我校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和各位同仁一起探究。一、对学校文化特色的思考和定位著名演员蒋雯丽在好多年前主演的一部电影叫刮痧,当时外国电影评论家对这部影片的评价中有一句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直到今天,这句话依然令我不能忘怀。一个国家有它的文化,一个民族也有它的文化。文化是什么?著名作家冯

2、骥才说得好,文化似乎不直接关系国计民生,但却直接关系民族的性格、精神、意志、思想、语言和气质。抽出文化这条筋,民族将成为植物人。显然,一所学校,也需要文化,以文化成就教师教育人生的精彩,成就孩子幸福快乐的人生,成就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客家,是汉族八大民系之一。他们的先祖从中原辗转迁徙,初达此南方新土。并从此不断向外扩散,今天,客家人已经遍布全球五大洲,人数达数千万。历史上的客家先民,凭着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的坚韧毅力,以其勤奋和智慧,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独具一格的历史文化。客家文化融聚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学生作为文化继承者的同时也应担起传播文化的责任

3、,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是交织在一起的。那么,今天的客家子孙,如何去弘扬这一绚烂的客家文化呢?教育是最根本的方式之一。二、对学校文化特色的探索和生根太和镇始建于道光年间,其镇名蕴含着“太平和睦”之意。“太和”的“太”是最、极致、高、大,象征宇宙万物。“和”谐也;“和”乐之本也,和谐、和美、和睦,乃中华民族的核心。太和:是“和”的最高境界,代表天地人和,宇宙万物和谐。太和镇是著名的客家之乡,常住人口中客家人占全镇人口的72%,再加上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开发,融入了来自江西、福建、广西及广东的梅州、河源、新丰等地的大批客家人,形成了相互交融的祥和之地。客家人历经几次迁徙,都能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中。“融”,

4、体现了客家人“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的民族精神 。我们的“和融”揭示了地域文化的特质。“和融”包含着三层深刻的含义:一是源自客家文化所代表的“和谐共进、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二是源自地域文化所蕴含的“盛世祥和、融聚发展”的文化特质,三是反映出学校所呈现出的“和乐融融、凝心聚力”的爱家情节。对于学校而言,“和融”文化的本质是倡导一种教育理念,其内涵就是”和融”教育。三、客家文化滋养下的“和融“教育基于学校优良的历史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内涵以及自身优势,在客家文化滋养下,我们着力创建“和融”特色学校。 (一)完善制度与机制,为打造“和融”教育特色学校提供保障我校从2004年开始,就挖掘颇具地方特色

5、的客家文化资源创建特色学校;按照“特色项目特色课程特色学校”的发展策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创建特色学校的规划和方案,把“客家文化”中的客家山歌、客家刺绣、客家饮食等作为特色项目,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提供保障,确保了创建特色学校工作有章可循,形成了管理的整体效应。(二)客家特色校园文化,营造不一样的校园环境环境是无声的老师,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我校整个校园文化的规划以“五园一厅一廊一站一馆一室”为主线。“五园”指的是荷香园、榕景园、尚美园、崇文园、百和园,一厅是客家历史展厅,一廊是客家文化长廊,一站是红领巾驿站,一馆是客家历史博物馆,一室是客家风情室。值得一提的是红领巾驿站和风情室。原来分别

6、是一条排水沟和老师旧的办公室,经过合理的改造,利用废旧的学生电脑桌,变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广州日报记者在对我校进行采访后写到“这哪是一所学校,这分明是一座客家风情园”。(三)营造和谐共生的课堂氛围,打造不一样的课堂我们的课堂体现学校的文化。追求以尊重、合作、成长为原点的“和融”课堂,落实“和谐共生、融会共生”的办学理念,形成“边导边学,反馈提升”的教学模式,使“和融”课堂成为以生为本、合作探究、快乐成长的课堂,教师教育观念焕然一新,学生呈现“主动、灵动、互动”的学风,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在各科教学中有效渗透特色教育内容,编写出“和融”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如客乡韵、客家山歌童谣集等,着力打造不一

7、样的课堂。就连我们上下课的铃声也是优美的客家山歌,每当铃声响起,孩子们就不由自主地唱起来。(四)依托客家文化艺术,开展不一样的活动客家文化,绚丽多彩。客家山歌蜚声海内外,客家童谣、客家谚语是客家人长期生活、经验的结晶。其饮食文化、建筑、民俗风情、手工艺术等脍炙人口。我校依托客家文化艺术,开展了不一样的活动。1.校本为根,培养学生艺术潜能。老师们通过广泛发动学生征集、访问资深老人、到梅州河源采风、到村头巷尾感受等形式,把收集到的客家山歌进行整理,编成校本课程;在原有唱法的基础上,赋予客家山歌以新的元素,根据学生自身的嗓音特点,采取原生态唱法,对学生进行指导。根据客家风俗创作出舞蹈客家娃、客家打饼

8、娃、客家妹子书香情等,呈现出浓浓的客家韵味,还有学生们用竹箕、竹制品等创作的刺绣、用废旧纸皮制作的凉帽等,别有一番风情。2.兴趣为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我们以兴趣为轴,充分尊重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聘请家长和社会热心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开设客家山歌、舞蹈、刺绣、编织、美术、书法、厨艺等兴趣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激发起主动寻找知识的心理驱动力,进而促进个性的发展。涌现了湖南籍小姑娘成为名响广东的客家山歌领唱、“小男子汉”成为刺绣高手的佳话。3.活动为媒,增强自信心。在社会实践基地活动,孩子们都是兴致勃勃的。在寿星大厦为老人表演的客家山歌、舞蹈,令老人们笑逐颜开;在文化广场的表演,为孩

9、子们提供了展现才华的天地;“寻找客家足迹”的春游活动让孩子们其乐无穷。 (五)创建书香校园,彰显书香意蕴学校围绕特色主题,把握住客家人以读书为荣的思想,开展了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学校的“红领巾驿站”设有书香小栈,学生每天都可以到这里看书、每天有30分钟的大阅读时间,每学期抽查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掌握情况,让孩子们沉浸于书香的快乐中。(六)以科研引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教育科研历来是引领学校走向成功的阶梯,也只有教育科研,才能使我们对学生进行客家文化教育不断走向深入,并达到强化实效的目的。我们成功完成了广州市“十五”规划课题“小学课堂开放性教学研究”,构建出开放性的教育空间、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多元的学

10、习方法。广东省级德育课题“农村小学实施客家文化教育的研究”,使我校利用客家文化资源实施“和融”教育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我们还申报了教育部和文化部的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在校园的传承”的子课题“客家山歌在校园传承的研究”,也使我们接触层次更高的专家,老师的视野更加开阔。2010年我校还与罗岗区金坑小学结对,一起探讨农村小学依托乡土资源,促进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创建“和融”教育特色学校的成果客家文化中的崇文、养德、尚美、求真等丰富的内涵,符合时代教育的需要,切合我校的实际。近十年来,我们对客家文化教育的追求与坚持,滋养着“和融”教育,使我们在特色学校的创建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

11、综合活动显特色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以体验式活动为主。让孩子们亲自到谢家庄祠堂调查客家建筑的构造与内涵、到莲塘村探寻客家足迹;创建了山歌、美食、刺绣等特色班,与太和山歌协会进行联谊等活动,使学生在体验中不断增长知识、增强自信心,学到很多在课本学不到的知识。(二)客家文化节成品牌延至今日,我们一共举办了五届客家文化节,每年一届,四届一循环。主题依次是:艺术篇、美食篇、风情篇、山歌篇”。这是孩子们的节日。如“美食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劳动的光荣,也感受到了快乐,还认识了很多客家名菜以及客家菜的寓意。同学们说:“以前总听人说客家菜比较咸,原来这里却饱涵客家人勤俭持家的学问”,有位同学在

12、日记中写道:“吃着亲手做的美食,才体会到妈妈和奶奶每天做饭多不容易,我以后再也不挑食了,要尊重她们的劳动成果,以后也帮忙做家务,别让妈妈太辛苦(三)刺绣、山歌、饮食展特长学校成立客家刺绣兴趣小组,指导学生在竹制品上进行刺绣,图案多以客家传统的花鸟和人物为主,让学生体会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广州市教育局江东副局长对孩子们的作品爱不释手,还合影留念。客家山歌过去传唱于岭南山坳、田头地尾,村落圩场,如今却在优美的校园传颂。山歌已成为我校一张靓丽的名片,陶冶着孩子。客家美食所蕴涵的哲理吸引着孩子,积极参与实践。这一切,使我们的孩子都有一技之长。(四)“雏鹰争章”有新意我校少先队活动开展的“雏鹰

13、争章”活动,融入客家文化内涵,制定出“感恩章”、“客家风情章”、“山歌章”、“客家名人故事章”等,以雏鹰争章为激励措施,提高队员的综合素质。 “和融”文化特色学校的创建,使我们收获了成功,农村孩子收获了自信。我校的客家山歌队近年来收获颇丰,2006年首次参加白云区合唱比赛,一举成功,荣获一等奖,几位专家评委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说“把客家山歌搬上区合唱节舞台,是白云区合唱史上历史性的突破”。参加“(东莞凤岗)六省客家山歌邀请赛”获得金奖;连续两届夺得“广州市中小学南腔粤调乡土音乐合唱比赛”一等奖。代表广东省参加“六省“客家山歌邀请赛获得金奖;著名作曲家刘长安专门为我校创作了新作月光光, 参加广州地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客家山歌擂台赛获得金奖;2011年在“放歌越秀山,越唱越响亮2011越秀山客家山歌邀请赛”中,再夺金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