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歌类别入手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课堂用_第1页
从诗歌类别入手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课堂用_第2页
从诗歌类别入手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课堂用_第3页
从诗歌类别入手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课堂用_第4页
从诗歌类别入手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课堂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思想内容鉴赏颜德春一、教学目的:1、 能够评价诗歌内容主题2、 能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1、 在分清诗歌题材类型上把握诗歌诗歌的内容主题和思想感情2、 在领悟诗歌的意境基础上把握诗歌诗歌的内容主题和思想感情三、教学设想:由于大部分学生在鉴赏诗歌时,没办法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甚至看不懂诗歌写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情感;并且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又是高考诗歌鉴赏的重点,为了让学生能够 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教师应归纳诗歌思想内容鉴赏的技巧与方法,并要突出重点,同时做好典型实例讲析,并同时强化分类分项训练,让学生有所悟有所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四、教学时数:6课时教学重点:在分清诗歌

2、题材类型上把握诗歌诗歌的内容主题和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考点解读: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1、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2、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二、鉴赏角度“五看”题 目作 者注 释意 象特殊词句通向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明风格知时代每个都有用,每个都要用作者情感的载体把握感情的切入点从题目认识对象了解背景

3、破解难点从景物把握感情从意境洞察心胸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联参透主旨注意:题干可以给你以启示三、诗歌分类:1、按题材的不同,可将古诗词分为以下几种:写景抒情咏怀诗 咏史怀古诗 山水田园诗 别离贬谪诗 思乡怀人诗 咏物抒怀诗 边塞征戍诗 爱情闺怨诗 谈禅说理诗2、诗歌的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自由悠闲之恬淡四、复习诗歌题材类型的归纳方法1、写景抒情、咏怀诗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寄寓人生感慨咏怀述志(1)或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或抒发告慰平生的喜悦欣喜;或抒发怡然自得、悠闲之情;或抒发豁达积极乐观的情趣;

4、或抒发自己远大抱负;或抒发建功立业报国情怀(2)或抒发青春易逝的感伤;或抒发心境的孤寂凄凉;或抒发惜春悲秋的情绪;或抒发仕途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的感慨;或抒发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或抒发理想不为人知、郁郁不得志的愁苦心情;或抒发忧国伤时的情怀;2、咏史怀古诗所谓“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而“咏史”却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怀古之作长于情景交融,咏史之作长于议论精辟。诗人以历史事迹、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兴衰,或感慨个人遭遇,或借古讽今,抨击社会现实。【解题方法】(1)弄清史实

5、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一定要读好注解。(2)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3)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时事变迁、物是人非,表达历史沧桑之感。借古讽今,批判现实。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仰慕古人成就,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功业无成的感慨。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通过历史人

6、物、典故来自况,抒发自己的人生际遇的感叹。【练习】 题乌江亭 杜 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问】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原因是什么? ?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明确】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心,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人心,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3、山水田园诗(1)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表现了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

7、往与热爱,表现诗人怡然自得、恬淡、安逸的情趣 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远离红尘俗世,避世脱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通过对景物描写和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自身处境的感叹。(2)分析山水田园诗写景的特色 其主要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很少单纯的写景叙事,而一定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情与景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分析其中的景物描写时应注意作者选取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感情,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3)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

8、低、俯、仰的变化。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 ”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明暗对比;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例如: 兰溪棹歌 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棹歌:渔民的船歌。问:这首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兰溪山水的什么特点?这首诗从头到尾似乎没有描写人,你感受到人的存在了吗?为什么?【明确】前两句写出了兰溪山水清秀明澈的特点。全诗未出现一个“人”字,但我们处处感受到“人”的存在,标题“棹歌”即船歌;首句中的“凉”字则是写出人对景物的感受;次句中的一个“看”,分明道出景中

9、之人;而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清爽皎洁,都透露出渔民的欣快欢畅,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4、别离贬谪诗【解题方法】(1)把握别离贬谪诗的思想内容别离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表达自己的志向。表达对朋友的劝勉、鼓励、安慰、祝愿与祝福贬谪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或豁达、洒脱、乐观的心境。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2)注意送别诗中的一些特殊意象与做法。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

10、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唐宋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长亭、南浦、灞桥、杨柳、美酒等。 例如: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3)留心贬谪诗词中的序或注释 要注意这些提示信息,联系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来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内容。【练习】1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琴客。高适在写此诗时,正在不得意的浪游时期。熏:即曛黄,指夕阳西沉的昏黄景色。 【问】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送别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风格上有

11、什么不同。 【明确】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落日黄云,北风劲吹,大雪纷纷,大雁南飞,体现的是一种漂泊的苍凉孤独之感;而第三句突然一转,借对朋友的慰藉表达对朋友的真挚情感,鼓励朋友充满信心和力量,格调高昂豪壮。【练习】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谢 亭 送 别 许 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问:诗中“红叶青山水急流”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景色?与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否和谐?请对这一手法对表现思想内容的好处作简要评析【明确】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

12、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与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和谐的,以乐景写哀情,这里是借美好的秋色反衬别离之悲,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5、思乡怀人诗的主题(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诗人贬谪以及其他原因被迫流浪、感怀身世,抒发一种漂泊之感。(4)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多在边塞诗中涉及。或借景抒情,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13、例如: 山 中 王 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问:南宋沈义父又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结合全诗和前人的评论,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及其情、景结合的艺术。【明确】这首诗主要是抒发了诗人旅愁思归的思想情感。诗的一、二句抒情,三、四句写景,以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来表现诗人的旅愁思乡之情。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使全诗含意隽永、耐人寻味。6、咏物抒怀诗 (咏物诗:写作技巧内外特点感情)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及人,由实到虚

14、,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与理想。但这种思想情感,诗人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象征、比喻、拟人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精神、理想品质、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咏物诗,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读此种诗,还要了解诗人所咏之物与诗人的关系怎样,诗人对物的观点态度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揭示的人生感悟。(2)把握咏物抒怀诗的思想内容和所寄托的感情。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例如: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

15、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3)把握特殊意象,体会象征意义。如松、竹、梅、荷、芳草、精卫等。例如: 咏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问: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诗,请简要分析诗歌表现了什么道理?【明确】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介(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练习:1、 白云泉 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问:(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明确】(1)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

16、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言浅意深,理趣盎然。2、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问:(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

17、中“逐”字的精妙之处。(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1)“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2)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3)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7、边塞征戍诗:(1)注意时代背景特征。 边塞征戍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涵的不同的思想感情。盛唐时

18、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2)把握边塞征戍诗人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美。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思想内容。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反映征人思念家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例如: 塞下曲 李白五月天山雪,

19、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问: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这首律诗直接落笔在边塞前线,通过描写边塞的景色,将士们的生活,表现了边塞苦寒的环境,后两句表现将士高昂的激情杀敌报国的决心,也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8、爱情闺怨诗:【解题方法】(1)把握爱情闺怨诗的思想内容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2)注意闺怨诗中的比喻与象征意义。在闺怨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

20、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例如: 玉 阶 怨 李 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注:玲珑:此处形容月空明凄清。问:这是一首宫怨诗,虽然主题是“怨”,但全诗没有一个“怨”字,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读者步入诗情之最幽微处,以此见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真意。请你结合全诗,谈谈对后两句的看法。【明确】这两句诗以女子“下帘”和“望月”两个行动传达出“幽怨”的信息:“却下水晶帘”,看似只因夜深,无可奈何而入室,其中“却”又有无限幽

21、怨;“玲珑望秋月”,以月之空明凄清,衬人之幽怨。这样为读者保留了想象余地. 9、谈禅说理诗:内容:对自然,生活的感悟;对事理的体察【注意】宋诗。如虞世南的“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刘禹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例如: 水口行舟 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树多。问: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明确】风雨总是暂时的,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五、例题解析、2013福建卷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22、。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注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拜托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1)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答案:(1) “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2) 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有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2012(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

23、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玉花:喻雪花。(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答:(2) 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答案:1“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宇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 2 ) 示例 后阙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谊染环境

24、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 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 “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 “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1、2011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晓至湖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注】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3分)(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参考答案】(1)答题要点: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亲近自然:“

25、临水、“稍见初日开”等;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意思对即可)(2)答题要点:对比:以“有声”与“无声”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作者简介】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

26、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赏析】晓至湖上载于清诗选,是清代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厉鹗的作品。这首诗情感丰富。从“人意静”、“寒雾生”等语可以看出作者喜爱幽静;“临水”、“稍见初日开”等词句则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之意;而从“安得学野凫”、“逐清景”又可看出作者向往自由以及对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之情。“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是写景名句。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看,此联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听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同时采用了对偶的手法,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形象丰满,层次分明,构建了开阔、淡雅、幽静、清新的

27、意境。2、2010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坞:山坳。 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1分)答案踏(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解析隐者的形象体现在隐者的隐居生活中,第三句写隐者自酿自饮,自得其乐;第四句写隐者花落不扫亦无来客。从这些生活场景中可以看出隐者真正是超然出世、怡然自乐、清静无为之人。(

28、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答案A解析解此类题,必须把相应的诗句还原到原诗之中,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其蕴含的思想情怀,才能与眼前的诗句比较,从而做出准确判断。A项是陶渊明的诗句,表达的情怀和文本一样,都是隐逸恬淡之情;B项是李白白诗句,表达的是对蜀道艰难的畏惧,寄寓的是对官场的厌恶、对朋友的关切之情;C项是杜甫的诗句,表达的是对国家不幸和自身生活艰难的感伤;D项是白居易的诗句,表达的是孤独苦闷的情怀。赏析1. 郭祥正:郭祥正,北宋诗人。字功父。自

29、号谢公山人,又号漳南浪士。当涂人(今属安徽)。少有诗名,梅尧臣称赞他是李白的后身。举进士后,熙宁年间曾知武冈县(今湖南武冈),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他赞成王安石实行新法,然又为王安石所不满。后通判汀州(今福建长汀),知端州(今广东肇庆),又弃官隐居于当涂青山。2.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径:小路。 崖:山崖。 苍:深青色。坞:山坳。抱:环绕,围绕。 直译:(我)走在一条沿着山崖的小路上,脚踏着深色的崖壁,半山坳寒冷的云朵环绕着山泉和岩石。3.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山翁:指诗题中诗人所访的隐者。 酒熟:酒酿制结束。 直译:隐者(饮着)自己酿制的好酒不出家门,残败的花朵落满

30、地面,没有人的行迹。2009年福建卷 古代诗歌阅读(6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5.(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解析】本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从整首诗来看,作者那种离家日久、思乡情切的情感主要通过“厌听棹歌声”尤其是“厌”来得以表露。前三联主要写自己旅途所见,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觉。()请从“景” 与“情”的角

31、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解析】本道试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考生通过解答第(1)题以后,对本诗的情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因而,在解答本道题时,要紧密结合第(1)题的答案,进而从命题者所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赏析的“景”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二是答出运用的表达技巧;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情”。4、(2008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32、按要求答题。(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

33、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赏析】 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扰人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极度低矮狭窄,“熟知”,乃就燕子言。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燕子频频而来,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烦恼。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层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亲切逼真的实感;而且透过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的茅斋,由于江燕的频频进扰,使主人也难以容身了。从而写出了草堂困居,诗人心境诸多烦扰的情态。明代王嗣奭杜臆就此诗云:“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

34、”这种不可人意,还是由客愁生发,借燕子引出禽鸟亦若欺人的感慨。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这首诗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全诗俱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两句更是描写燕子动作的景语,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精细描写中,包蕴着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的心情,诗句中虽不著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全诗富有韵味,耐人咀嚼。5、2007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武夷山中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注:谢枋得,宋末

35、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此题要求考生不但要结合全诗分析,还要结合注释中的背景资料来答题,从注释中可知,一、二句中的“无梦还家”“独立青峰”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的孤寂、痛苦之情。三、四句写到梅花的意象,结合注释可知,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由此可见,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时,除了把握诗句的内容外,还要联系作者生平经历及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四、课堂练习1、2013(全国大纲版)客 从 杜 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

36、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注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1)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2) 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答案:(1) 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隐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地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2) “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

37、百姓的血汗。2013(天津卷)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白苎: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1) “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 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答案:(1) 轻微、新鲜、清爽等(2) 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3) 例:

38、“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2013(辽宁卷)竹轩诗兴 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工,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閒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1)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2)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答案:(1) 全联视听结合,生动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

39、”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2)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应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2008年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40、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赏析】宋代李弥逊春日即事,表达了在春日里心情也不好的郁闷之情。李弥逊字似之,吴县(属江苏)人。宋徽宗大观初登进士第。南渡

41、后,以争和议忤秦桧,乞归田。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是写景,即使是春景也并非生机勃勃,而是残花败景。“车坐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是叙事兼抒情,着力写门前冷落。本诗主要是借诗人自身处境的描写来抒情(或“李诗主要是用反衬的手法来抒情”)。通过“车尘不到”深受冷落的处境和“自掩门”的动作(或“通过宿鸟声反衬张罗地的冷寂”),抒发了主人公失意、不平之情(表现了主人公傲岸的性格,对世态炎凉的不屑之意)。2008年八县一中联考纵笔三首(其一)苏轼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知那是酒红。(说明:此诗是苏轼64岁被贬儋州时所作,两年后,诗人因病与世长辞。)诗的第二句中

42、,一“霜”字下得极为精到而有内蕴,请说出你的理解。三、四句中,“小儿误喜”和作者“一笑”各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测控点击】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要求学生能够读懂简单的古诗词,并理解其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 “霜”字“凸现老态”得1分,“坎坷命运”得1分。(2) “误喜”反映出小儿对父亲的关心和安慰得2分;“笑”反映诗人“坦荡、达观”的襟怀得2分(或答“笑”是“诗人的自嘲,蕴涵着历尽坎坷的无奈与凄然”也可以。)【答案】(1)“霜”字既凸现诗人“白须萧散”的老态,又暗示其一生屡遭贬谪的坎坷命运。(2分)(2)小儿明知老父的“朱颜”是因酒而起,“朱颜”实际上也即是“酒红

43、”,“误喜”反映出小儿对父亲的关心和安慰;“笑”反映诗人虽已是风烛残年,却依然坦荡、达观的襟怀。(或答“笑”是诗人的自嘲,蕴涵着历尽坎坷的无奈与凄然。)(4分)鉴赏: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大诗人苏轼由惠州贬所再贬儋州(今属海南省),时已64岁,且病魔缠身,正处于“食无肉,居无室,病无药,出无友”的困境。纵笔三首即作于此时。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此诗叹老,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一波三折,乐境写哀。仕途失意,年老有病,诗人悲哀之情不难想象。但与同题材的诗作相比,此诗不是直言凄楚,而是曲笔写来,使之颇具戏剧性。全诗虽仅有四句二十八字,却一波三折,三掀波澜。诗的开篇“寂寂东坡一病翁,白

44、须萧散满霜风”,主要借助于白描手法,使一个苍颜白发、孤独多病的老翁形象活现于读者的面前,令人沮丧。继而,诗人笔锋一转,不写悲伤、流泪之类的场面,而是一反沉重抑郁基调,使满头飞霜的老翁顷刻间变得朱色童颜、神采飞扬,令人的精神为之一振。然而,正当人们为这种突变既感欢欣又觉突兀之时,“一笑”使真相大白,诗人脸红、精神焕发原来是喝酒的缘故,这又让人敛颜正容,心情沉痛。这样,诗人以其精于变化的笔调,使一首小诗几起几伏,读者的感情也随之而波动。 自33岁“乌台诗案”入狱之后,才华横溢的一代文豪苏轼不为权贵所容,屡贬黄州、惠州、儋州,仕途坎坷,心力交瘁。这首自我解嘲的叹老之作,正可让读者看出诗人的心迹。不过

45、,既是解嘲,心中当有不满,而这种不满又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诗人苏轼的欲有所为五、 拓展分类训练1、 写景咏怀诗训练2013(新课标全国卷)鹊 桥 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1) 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 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答案

46、:(1)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2)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注】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

47、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1)色彩渲染、意象叠加。(2)雨后生机勃勃。体现在樱朱、豆青、草绿、水满、蚕动。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 首。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答案:(1)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描写中,可以

48、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2)“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的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2007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后面题目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这二首诗中虽然都写了“独坐”,但由于作者所写的环境不一,因而导致所抒发的感情(心境)也不相同。分析时同样要结合全诗进行整体感知。王诗写的是

49、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读书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2008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1捻(ni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

50、无奈之情。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赏析】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这首词就是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应是一首伤春之作。词的上片写春归景物。先写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时间分明已进入残节令了,天气乍晴乍雨,晴郎的天空,突然会下起小雨,说晴

51、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观看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它像一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光泽了。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声“不如归去”,泣血啼唤,多么令人伤感。杜牧诗有:“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这句可能化用小杜诗意。片末,总括一句“无奈春归”,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词的下片,侧重写人。写她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这句似由冯延巳:“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词意化来。她信手捻着花枝儿,一会儿又放下花枝,默默无语上视天空,弄晴的小雨也不下了,只见远处一道残阳从云缝露出来,把霞辉洒在她满是愁容的脸上

52、。她心中的“恨”有谁能理解呢?诚然,词人没有写她“恨”什么。但从词人给我们描绘的这幅春归图里,分明看见她面对春归景色,正在慨叹春光速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全词蕴藉含蓄,寄情悠远。真是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余味。2、 山水田园诗训练2013(湖南卷)钓船归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_”句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答案:(1) 桃花流水鳜鱼肥(2) 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

53、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3) 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2012(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玉花:喻雪花。(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答:(2) 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答案:1“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宇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 2 ) 示例 后阙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 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 “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 “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