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与教师应用专业化发展_第1页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应用专业化发展_第2页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应用专业化发展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新课程改革提出 以学生发展为本”从这个理念出发,必然要求学校管理,教师的一切教 育行为都应该关心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教师的责任、奉献、服务、承诺和对学生的关爱。这一切也恰是教师专业标准的职业伦理所需求的,问题是从当前的情况看部分教师还远未达到这个标准。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在部分教师中还存在着教育观念落后 知识面狭窄、学历偏低、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人文素养低下,职业道德意识谈薄,创新精神和 研究开发能力不强等不足。因此,新课程改革呼唤专业化的教师 !教师专业化成长,要求教师具 有相应的教学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提倡反思,提倡研究。学校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

2、也是教 师发展的场所,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教师在 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在职前教育、岗前培训等过程中难以解决的实际问 题。而这些问题只有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研究,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决。因此,立足校本,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途径。(一)通过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校本培训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由学校组织实施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引导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国际、国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而衡量一所学校的发展则与教师专业水平密不可分,教育主管部门和

3、学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扮好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正确引导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才是真正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如何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工作:一、注重职后教育,树立终身教育的专业发展理念1.新教师的入职教育是职后教育的衔接点,要充分认识到入职教育对新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强调师范院校与学校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同时要将新课程理念和方法贯穿到新教师的职前培训中去,以缩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时间。2牢固树立 终身教育理念,强调在职教育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持续性教师教育理念”是世界各国已经广为认可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因为教师这个职业对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

4、终身教育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应当将 终身教育”当做自已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 学科专业学会应当创造相应条件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应当制定相应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以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化用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实现教师对传统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造。 网络不但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学校,更要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校。作为教研与培训的工作机构,有责任、有义务把现有的教师进修院校、中小学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崭新的网络联盟,使全市10万教师能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工作、学习与研究,逐步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教师教育水平和教师专业发展在

5、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信息素养。我院 在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的道路上,把学会应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修课,扎扎实实地推进。按照市教育局要求,我们在第一时间完成了市、区两级教师进修院校培训者 的信息技术培训,随后展开了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全员培训。我们把信息技术应用纳入教 师继续教育综合素质培训项目,划定教师岗位培训学时总量的1/4用于专项培训。迄今为止,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面向全员的信息技术普及阶段。我们按照市教育局的部署,分级培训,统一考核,以区域为单位,强力推进计算一、开好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 必修课。机应用能力的普及性培训,经过短短两三年时间,使全市教师基本达

6、到了初级水平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及时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改制度的变革,特别是新课程的改 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才能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下面便谈一谈新课改给我的一些感触。一、教师应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所以角色的转变已成为新课程下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

7、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其实,师生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 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首先,时代要求全民教育, 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培养少数精英,而是着眼于全体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事实上,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其次,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7-9年级)是学生学习的入门课程,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学习科学最直接 和持久的内部动力, 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科学课程在内容

8、的选择和组织上, 是从学 生的实际出发。 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 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 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 学习科学的乐趣。 师生互教互学,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 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二、要求在教学方法上的更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 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科学教师, 我认为“探究式教学”是现代科学教学的重要形式。 它强调探究的 过程和方法, 注重“创造力”的培养, 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 使教师的作用不是“一团知识 明了化和教案”, 而是鼓

9、励、 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 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 地融合在一起。 教师在这一教学中, 不是命令学生学习, 而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 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三、要求教师会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 工具展开的。 可以说, 不断地把人类在社会生产与生活 中创造出来的新技术、 新设备加以改进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 这是人类教学进步的重要动力, 是教学效率和效果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保证。特别是以多媒体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课堂的教学模式, 成为促进科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 多媒体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科学教学是

10、具有挂图、 投影片 等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 然而, 这就要求科学教师, 应当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 基本操作, 以及教学软件的制作等。 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事实上, 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 术的优势, 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从这种意 义上来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另外, 提高实验动手能力, 也是新课改对科学教师的必然要求。 在科学教学中强调教师 的动手能力。 首先是由学科特点决定的。 科学教育中, 物理、化学、 生物等都是实验性学科, 其主要知识体系都是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础上。因此, 实验操作与演示实验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

11、实验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对实验仪器的操作能力;对实验过程的操作能力;对结果测量的操作能力。 其次,现代科学教育强调过程性教学, 即把学生学习知识结论的过程 设计成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验抽象概念、原理。往往在教学过程 中设计一些让学生直接动手做、动手实践的内容。要胜任这类教学,教师不仅自己要会做, 而且还能在学生动手做的时候手把手的指导, 指出其操作中的各种问题, 这些都要求教师具 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教师还能自己设计、 制作各种教具和学具, 帮助学生在“玩”中学, 在“做”中学, 把抽象的知识、 概念转变为各种学生可以直接感知、操作的过程。 学生通过 亲自操

12、作,获得体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四、要求科学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首先明确科学课程的知识结构。 科学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 (包括物 理、化学、生物及地理科学)。这是从事科学教育所必备的素养。其次,要了解相关学科知 识。现代社会正逐渐进入“信息社会”, 社会各部门的工作也逐步从大工业时代分工细密的 专业化进入信息时代的综合化, 学科之间互相渗透。 传统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 仅靠上述狭 窄的专业知识已很难应付现代教学需要, 所以教师要开阔本学科视野, 需具备与科学相关的 基本知识等, 还需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发展。 使社会科学知识、 教育科学 知识、系统科学

13、知识, 有机地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基本知识。 最后, 我认为对科学教师来说, 也许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便是具有参与社会生产、 生活的知识。社会生产、 生活知识是十分 广泛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自我改进的迫切要求,以敏锐的眼光和头脑,注意观察、了解、 搜集本地区的自然情况、生产情况、生活情况以及社会改革科学技术的应用情况。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 这就要求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总之, 在新形势下, 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角色转变必将成为事实,我们教师应当作好充分的准备,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应具备过硬的业

14、务素质才能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挑战摘 要: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即实施新教学、新评价和进行课程开发,这构成了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新挑战,即一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能力;二是教师课 程开发能力的发展,这是其职业生涯中新要求和新发展方向;三是课程与教学评价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学 生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能力和评价方式的更新。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 课程开发 评价新课程改革为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也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三年多来, 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参与改革的专家学者,不断呼吁教师观念和行为要有切实的转变。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

15、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从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从教室中的权威变为平等的合作者, 从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最终,要从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的研究者。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巨大 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实施受到基础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把新课程改革成败与否全部砝 码压在教师身上无疑是不公平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统筹考虑改革的要素和条件,但就目前新课程改 革的运行状况而言,教师面临的挑战是巨大和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构成新课程改革成功的不可或缺 的主要方面。那么,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应对哪些挑战?从当前改革的迫切性和未来发展的持续性分析,新课 程对教师的新挑战主要反映在三个

16、方面:一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要理解、领会和能够运用新的教 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能力;二是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这种课程开发能力对大部分教师 来说,是其职业生涯中新要求和新发展方向;三是课程与教学评价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自 我评价能力和评价方式的更新,已经越来越构成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瓶颈,社会和学校对评价的关注度随着 课程改革的推进在不断升温。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分析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一、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的变化我们应该注意到,新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重视教师的教到重视学生的学,从重视知 识传授到重视学生发展,从重认知

17、发展到重情感养成,从重学习结果到重学习过程,从树立自己的教师权 威到习惯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从重统一规格到重差异教育,从重知识文化的继承到重视学生的创造精神 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些都给教师过去习惯的教学思维带来了明显的冲击。新课程在教学方面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看似可以用简单的话语去诠释,但要真正落实,就需要一个复杂的转变和适应过程。(一)教学过程的观念转变教师首先需要转变的,是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和看法。教育学对教学过程的比较通行的看法是将教学 过程视为特殊的认识过程或书本知识向学生认知结构的转化过程,教师主要通过传授学生知识,并在这个 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养成必要的道德情操。这在一定程度

18、上反映了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新课 程改革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把教学看成是以教与学之间的“对话”为基础,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 主建构相统一的过程。进而为教学过程赋予了一些新的内涵:教学过程是一种“唤醒”,是学生和教师潜 能、智慧和情感的唤醒;教学过程是一种体验,是师生从感知和经验升华为对价值的叩问;教学过程是一 种“视界融合”,是书本、教师和学生视野的交汇融和;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自我理解过程,而不光是对教 师和书本的理解过程。(二)理解新的教学关系对教学过程的新的理解带来了新的教学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给予、被动接受的关系, 教师也不再是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任何一方都不是把对方作为

19、一种对象去操纵、控制和灌输。随着新 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和学生最终应该建立起平等、民主、自由、同情、公正、宽容、鼓励和帮助的交往 关系和“伙伴”关系。新的教学关系的建立受到文化传统和制度的制约。确实,在当前仍是50 人左右或以上人数的大班额教学背景之下,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新课程所要求的平等关系,还存在制度性的困难;在 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的认识上,还存在着认识的偏差,学生的课堂中的“活”学,还常常被教师视为对教 学秩序的挑战而被制止或扼杀。说到底,很难期望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已经处于权威地位的教师一方,在课 堂空间和人数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能自觉放弃自己的权威地位,这种教师的权威地位在我们的文化传统和社

20、 会中长期被认可。因为,新课程中新的教学关系的建立过程,实际上也是旧的教学传统被改变和新的教学 文化的确立过程。(三)转变教学行为方式各种新的教学方式也开始为教师所熟悉和运用,如主体性教学、探究教学、建构式教学和交往教学 等,这些新教学方式的基本要素在我国新时期的中小学教学改革中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发现。有些新教学方 式其实并不新,如主体性教学在我国中小学已经经过了长达10 年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经验和成果。因此,新课程中的教学改革,不应该总是停留在理念探讨和学习,应该尽快转化为实践操作。总的来说, 新的教学方式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这就是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

21、与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积极有效的互动,教师更多地把自己视为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主动 建构提供时间、空间、物质条件、心理环境的支持,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 应该看到,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长期形成的教学行为的惯性对新的教学行为构 成顽固性的阻力,这需要我们采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等新的教师专业教育方式去帮助教师突破心理惯性 和行为惯性,使他们逐步获得自觉的教学行为调节意识和调节方式。二、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和课程资源开发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在新课程中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开发校本课程以及围绕国家课程开发 相应的课程资源,是课程改

22、革中教师实实在在的任务和工作。一些新课程形态如研究性学习课程、任意选 修课程、技术课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课程和资源开发的任务主要落实在学校,落实在教师。(一)课程开发的教师赋权在过去长期的课程集中控制的管理体制下,教师开发课程的权利和义务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也可以 说,是体制剥夺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新课程的实施要将课程开发上权力和义务都重新赋予教师,教师 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将给学校灌注新的活 力,最重要的是,它将最终导致过去那种基于书本的教学真正走向基于资源的教与学。(二)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的优势中小学校是新课程实施与管理中最基本、

23、最重要的单位,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 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 的课程。学校要从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出发,自主开发或合作开发或选用校本课程。那么什么是校本课程开 发?就是学校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对学校的部分或全部课程进行不同程度或层次的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 优势,表现在它能够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社会变化和学生需要,比国家课程更贴近实践和具有更强的适应 性,更能反映课程多元化的趋势,并且,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可以是一个师生互动的生 成性过程。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个性发展和学生的差异发展能够更好地

24、结合在一起。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学校,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案或计划,以便使教师明晰学 校开发校本课程的背景和条件,校本课程设计思想和理论依据如对各种需求的分析、教育方针的理解、开 发和设计学校课程的主流理念、相关教育课程理论、相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等,校本 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设计的整体方案、体系结构如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向、各课程领域及其组 成关系、课时与学分的分配和获取、课程实施和评价体系,等等。作为教师,在进行某一领域或某一门校本课程设计时,应该有一个完整的课程考虑,这种考虑包括 他所开发的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或相关专题,课程所要使用的学习材料的类型

25、,课程实施要求的主要学习方式,教师课程与教学的实施策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组织,如何选择学生或学业评价的方法和程 序,课程的时间分配和安排,课程实施所需的空间和环境,等等。(三)教师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教师课程开发专业素养和能力发展中的重要任务,新课程不再只是学 科的总和,而是学科、儿童、生活、社会的有机整合。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都成为课程开 发的基础和依据。课程资源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区和所在的地区,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 自然环境都开始成为学习探究的对象,成为学习的“课堂”。教师本身构成了课程实施中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教师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26、开发者。教 师本身需要具有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课程资源的开 发给教师的工作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使教师选择的余地加大,选择的机会增多。这对教师自身素 质的提高是一个挑战。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有两项主要任务,一是对国家课程补充相应的课程资源,教师参与开发的国 家课程的实施资源,应该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学的需求;二是对新课程中规定的由学校负责的课程 领域进行相应课程资源的开发,这种课程空间多以选修课程的方式呈现。这类课程资源的开发涉及的领域 和范围更广,更需要调动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积极性。三、课程评价能力发展:学生学业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国家在这次

27、新课程改革中给予了课程评价前所未有的重视,提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 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 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一)评价转变的教师要求按照新课程的评价要求,评价和教学处于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之中,这就打破了教师将评价和教学 看成不同阶段或不同任务的思维定势,要求教师将评价视为构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关于评价的 理念和方法要真正落实,不仅需要教师付出比过去

28、高出数倍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教师的评价观念 有一个根本的转变,需要教师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评价的新方法。国家制订了评价改革的总体方向和原则,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 5 个主要方向。 1综合性评价:综合 评价学生的发展; 2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和提高;3多元化评价:评价内容、标准和方法要多元化; 4过程性评价:评价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 5自我评价: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 的自我评价。评价的发展性又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改革的最主要的特征,它本身具有以下特点:1有具体、明确的发展目标; 2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目标的实现而不是为了检查;3重视被评价者的起点与发展变化的过程; 4重视发展中的个体差异; 5对某个领域进行多次评价; 6不断给予评价反馈,不断改 进教与学。(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