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于Internet环境下〈计算机〉之协同式教学方式〈计算机〉之探讨_第1页
对基于Internet环境下〈计算机〉之协同式教学方式〈计算机〉之探讨_第2页
对基于Internet环境下〈计算机〉之协同式教学方式〈计算机〉之探讨_第3页
对基于Internet环境下〈计算机〉之协同式教学方式〈计算机〉之探讨_第4页
对基于Internet环境下〈计算机〉之协同式教学方式〈计算机〉之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基于Internet环境下计算机之协同式教学论文集方式计算机之探讨第三个阶段是网上答疑和辅导阶段,这一阶段之主要任务是强化和提高学生之学习效果,这个过程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采用分时异步进行,也可以采用同步实时进行。在协同式之网络教学模式中,对同一门课程可以同时采用多个教学方案由多名教师同时授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所需要和喜欢之课程。各个教师可以根据各自不同之教学体验与研究领域之背景知识,发挥整体优势,从不同之角度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能够激发学生之思维,拓宽学习者之学习空间和学习效率,这是协同式之网络教学模式之优点。同时,协同式之网络教学模式也有其明显之缺点,比如对教师之组织和管理比

2、较困难,教师之间如何克服自身之心理障碍等,都需要很好地加以研究和解决。结论由于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之作用,强调对教学环境之设计,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之关键作用以及强调利用各种资源来支持学,更由于建构主义之主导地位,致使我们当网络教育出现以后,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研究以学生为主之学习上了。本文作者认为,无论是教学论之研究者还是学习论之研究者,都必须把教与学结合起来研究,使教与学成为一个统一体,无论是教学论还是学习论都必须把教学目之实现放在首位,根据教学目之设计教学内容,再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育技术和教学条件设计教学模式。由此可见本文所提出之基于Internet网环境

3、下之协同式教学方式是对目前人们忽略了在网络教育时代之教之一种有益之提示和补充。参考文献:1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 高金岭 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8月2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技术之发展 李克东 电化教育研究 1999年1月3国外远程教育之发展与研究 黄清云 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4月作者: 摘 要:本文通过对远程教育和基于Internet环境下教学方式特点之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基于Internet之一种新之教学方式-协同式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教学方式之运作方法、优缺点和发展前景。关键词: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协同式教学方式1 引言信息技术与Internet之飞速发展,使

4、我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传递任何教学课程成为现实。由于这些课程完全可以是跨越国家、跨越地域、跨越民族、跨越文化,跨越学校、跨越学科和专业之,所以它能吸引世界各地之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引起教育界和全社会之广泛关注。这种以Internet为教育信息和课程承载、处理、传输平台之教学方式就是我们目前所说之网络教学,网络教学之基本特征就是教与学之过程都在网上进行,可以同步教学,也可以是异步教学。网络教学也被称为新一代之远程教育,它不仅增加了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和培训之机会,同时也降低了教育过程之成本,提高了教育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也就是全世界人们普遍认为网络教育具有无限生机之理由所在。我们知道,

5、在传统之教育观念中,教师之职能主要是教,即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之教学方式也主要表现在面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在网络信息时代,教师之职能发生了很大之变化,教师之主要作用是导,即指导、教导、引导。这是因为学习者在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之时候,他所面对之信息网络承载了大量之信息,这些信息不再是线性联结之,而是网状联结之。面对浩如烟海之大量信息,学习者往往不知所措,不知怎样寻找信息,正确分辨哪些是对自己有用之信息,这时就需要教师之指导,教师之主要作用就是指导学生如何找信息、处理信息、理解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自己所需之知识。这就意味着网络教育对教师之要求也相应地发生了转变,教师之授课方式也必须适

6、应网络教育之教学模式、要求和特点。2 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21远程教育之主要模式远程教育不是刚刚兴起之新之教育模式,而是有较长之发展历史,并且经历了许多不同之发展阶段。为了研究和叙述之方便,远程教育之主要模式可以按以下几种方法划分。按学习者之组织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群体为基础之远程教育模式,它主要对象是全日制学生或业余制学生;另一种是以个别学习为基础之远程教育,主要对象是各种培训群体,以满足人们终身学习之需要。按着教学过程之时间组织,可以分为同步教学和异步教学两种。按照在同一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之数量关系可以分为:1:M:1和M:M三种方式。本文作者倡导之协同式教学方式就是一种M:M方

7、式,即是一种多对多之教学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有多位教师和多位同学都处在同一教学过程中。按着信息传输之方向,可以分为单向、双向和网络式三种远程教学模式。按着信息传递之通信手段不同,可以分为远程信函方式之函授教育、电视广播方式之广播电视教育和现在正在蓬勃发展之以Internet为平台之网络教育。很显然,以上几种远程教育模式大部分是可以相互组合之。22网络教育之主要特征网络教育作为远程教育之一种新之模式,具有很多新之特征,主要表现为:教与学可以不受课程时间表之安排限制;不受空间之约束;可以不受时间之限制;可以不必为学习而加入各个学习群体;教育可以面向各个阶层之人们;为受教育者提供平等之教育机会等。这主

8、要体现了Internet之开放、平等、共享、协作之精神和由其所体现之时代特征。网络教育之主要优点体现在:高度之互动性;资源之共享性;服务之及时性;教学方式之多元性;总体社会资源之节约性等,在此不做详细讨论。23网络教育中学习者对学习过程之新要求网络教育中学习者对学习过程产生了许多新之要求,这些要求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希望能与教师、学习者之间获得更多之交流;网络教学中学习者对辅导量之需求不是比传统面对面授课所要求之辅导量少而是增加;网络中巨大之资源有助于给学习者形成一种很有潜力之丰富之学习环境,但同时也要求教师能提供学习者寻求获取有用资源之方法;学习者通过网络学习必将会通过电子邮件等手段在网上交作

9、业,教师对学生之作业作出综合之和迅速之反馈是远程教育效果之关键。在传统之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讲之内容,眼光局限于教材。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在许多方面支配着整个教学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负责。现在,进步主义教育者提出主动学习之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进行自我组织、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并能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这两种方式都不完全适合网络之学与教。在网络时代之教学模式应该是将这两种模式有机结合,并向协同化教学模式发展。教育不能仅仅是一般之讲解,而是要通过学习之过程,让学习者认识到知识之特点,这样就必须要有师生间之广泛交流和对话。对话方式主要有:讨论式:教师与学

10、生必须有一致之学习目标,使他们能接受对方之概念并能相互反馈。适应式:教师应当按照正在自己形成之概念与学生之概念之间之关系来适时地修改谈话之话题。交互式:学生必须参加对话活动以达到他们之学习目标。教师则必须提供反馈给学生,为学生解惑,学生亦必须提供反馈给教师,以使教师能够掌握学生之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思考型: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将他们之活动反馈与每一个层次之主题目标联系起来。24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之新要求教师为了适应网络教育中学习者对学习过程产生之上述新之要求,必须在提高自身素质和改变教学模式上下工夫。网络教育既有实时性又有非实时性之特点,教师授课可以按着自己喜欢之时间安

11、排,学生学习亦可按着自己之时间安排。但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效果,同样要求教师对学生之问题能及时给予解答、及时反馈,因此传统教学中一人对一个群体之方式显然是不合适之。尽管网络教育之特点是鼓励学习者主动学习,但是教师在学生主动学习之过程之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之,他们可以通过主持各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之能力。由于网上教学之对象是不同层次、不同社会背景、不同职业、不同地位之学习者同在一个网上,在一个虚拟之学习社区之中,它比一般之学校教学更为复杂,因此对于教师之要求更高,要求有全能型之教学素质,而这恐怕是一个教师难以独立完成之,这就需要多个教师在网上之协作工作和协同教学,以弥

12、补相互之间之不足,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25网络教学之主要特点-互动性网络教学不仅仅是通过技术之使用来延伸课堂,更倾向于最大限度地建立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学习资源之间之联系,而不论他们身在何处。这种联系之最有效之方式是网络教学之互动性。在远程教育中,几乎没有什么话题如互动之构筑那样被热烈地讨论甚至争论过。这些讨论主要集中于摩尔(Mooew,1989)之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内容模式(Cyrs,1997)。这个互动模式通过指出传送过程中涉及什么人与什么事,暗示互动之目之、意图和预期成果。然而,要实现对互动之目之、意图和预期成果之确切描述还是比较困难之。早期之互动之应用之强调,为进一

13、步、更有意义地讨论远程教育因实施各种互动而产生之结果打下了基础。瓦格纳(Wagner,1997)列出了各种互动,它们关注远程教育环境中获得之特定绩效成果。以参与为目之之互动是向学习者提供一种彼此参与之方式。参与性互动之范围可以从讨论中使用参与者之名字到让一名学习者担任学习小组之领导,以激发兴趣。以交流为目之之互动提供了这样一种能力:大家分享各自提供之信息和观点,并有目之地互相影响。以反馈为目之之互动是为了获得学习者对绩效质量之评价信息。行为主义者认为:反馈加强了对绩效之纠正和指导。认知主义者认为:反馈向学习者提供了信息,让他们对自己作出反应之正确性加以判断,这样,学习者可以知道他之反应是对还是

14、错,并改正错误之反应,有利于信息之长时间记忆。以详尽阐述为目之之互动,涉及提出多个例子解释一个新观点,或者用多种方法解释为什么某个观点可以以一种特定之方式形成。它使新信息对学习者更有意义。以学习者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为目之之互动向学习者提供了以下信息:学习之深度、内容范围、呈现信息所需要之各种媒体、某项特定学习任务需要之实际时间。以激发动机为目之之互动通过相关之、真实之、适宜不同之学生难度和新颖程度之任务,激发学习者之好奇心、创造力和积极思维能力。以协商为目之之互动,涉及个人参与对话、达成一致,或者同意服从某个协定之意愿。以组建团队为目之之互动对于保证团队每个成员积极支持团队目标之实现是必要之。

15、互动推进了对个体之认识和接受,给予团队如给予其成员一样之尊重,以及有效之倾听、责任感共享和对团队前途之共识。以发现为目之之互动指之是人们在给新之构造、概念和程序共同寻求定义时,进行之有益之思想交流。以探索为目之之互动为定义新观点之范围、深度和广度提供了载体。正如认识一个新观点是重要之,把新观点与现有观点区分开来,并确定使新观点保持其独特之参数,也是很重要之。3 网络环境下之协同式教学方式在网络教育中出现了许多新之问题。比如,如何保证在没有教师之监督下保证学习者之效率,激发学习者之兴趣,引入适合网络教育之教学模式,使网络教学朝着开放、高效方向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之难题。从建构主义者之观点来看,学习

16、者必须能够从他们个人经验中找到新之观点,因为含有新观点之经验对个人之理解、运用具有决定性之作用。建构主义者认为:一个人不应该只关注包含在绩效目标中之行动计划之传递,相反地,他应该关注和开发学习者之技能,这样之话,他们才能针对情景要求和机会,构筑自己之行动计划。这就要求让新之学习处于真实之环境经历中。向学习者示范如何得出所学内容之合理解释是重要之,这样,他们才会在形成自己之目标替代最初之学习计划时,获得合适之方式。网络环境下之协同式教学方式,可以突出网络教育之互动性,可以满足学习者对学习过程之某些特定要求,可以从总体上满足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之要求,可以很好地与建构主义之教育模式相结合,强化教师在

17、教学过程中之指导作用和互动效果。所谓协同式网络教育模式是指:在网络环境下,相同领域或不同领域之教师们,相同院校或不同院校之教师们,相同国度或不同国度之教师们,利用和依托Internet,对同一个课程或同一群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在时间上和内容上之协同。这种协同体现了在教师和学生之间M:M教学方式之优越性,突出了网络教育之互动性,弥补了单个学校,单个教师在网络环境下教学能力之不足和知识面之欠缺,能够提高网络教育之效率和效果。网络环境下之协同式教学方式,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教育目标和教学策略之确定,教学内容之选择和教学计划之编制。教学策略可以理解为教学方法,运用

18、之目之是为了保证通过恰当之方式向学习者展示学习内容,并获得预期之成果。教学策略包括互动技巧、学习活动之安排、引起注意和增强记忆之手段等。教学内容之选择、安排和呈现包括:需要说明什么? 多少信息才够?对于一项学习任务,怎样才算信息过剩?内容该如何呈现?应该采用何种呈现方式?在此阶段,教师们要通过在网络环境下之协作和协同工作实现上述安排。第二个阶段是网上教学阶段,这一阶段之主要任务是网上之实时教学,此阶段之主要方式是,在网络环境下采取类似视频网络会议之方式进行,用M:M教学方式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实时地进行交互式之讨论式教与学。第三个阶段是网上答疑和辅导阶段,这一阶段之主要任务是强化和提高学生之学习效果,这个过程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采用分时异步进行,也可以采用同步实时进行。在协同式之网络教学模式中,对同一门课程可以同时采用多个教学方案由多名教师同时授课,学生可以自由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