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2课时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2课时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2课时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2课时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2课时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课时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1知识目标(1)识记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含义。(2)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3)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列举实际事例分析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也并不是无能为力的。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

2、辩论的错误。1运用列表法对于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这些知识点,建议学生设计科学的表格,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2理论联系实际建议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变化入手,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社会的运动发展以及在建设过程中人们是怎样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从中发现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再到今天,我们的生活、社会面貌都发生了巨变。从三峡工程、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海啸预警以及运动员科学训练等方面都可以感受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发展服务。变化过程固有属性运动无条件的有条件的特殊状态统一必然的稳定的客观性普遍性遵循规律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运动

3、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3)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离开运动谈物质,或者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离开运动谈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固有属性的区别(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2)物质的固有属性是运动,这是就物质的存在方式而言的。1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

4、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一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答案A 解析 马克思的话表明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A 项正确。D 项与题意不符。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 项错误。意识是物质派生的,而运动则不是,C 项错误。故选 A。2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毕尔生的观点()A离开物质谈运动B肯定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肯定了物质与运动的联系D承认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答案A解析材料离开物质谈运动,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故 A 项正确,C、D

5、两项错误。B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运动静止区别含义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特点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运动和静止运动与静止的区别与联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可以用图表示如下:3“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这说明()A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和永恒的B运动是绝对的、

6、永恒的和无条件的C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和暂时的D静止是不存在的答案B解析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无条件性和永恒性,A 项错误,B 项正确。C、D 两项所提及的静止与题意无关。故选 B。4下列哲学命题正确地反映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的是()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D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答案C解析D 项否认绝对运动,错误。A、B 两项否认相对静止,错误。故选 C。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正确理解规律的含

7、义(1)“固有”强调的是规律的客观性。(2)“本质”是指作为规律的联系,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而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的本质的联系。(3)“必然”是指规律是必然而非偶然的联系。(4)“稳定”是指规律不是多变的、易逝的联系。2规律的特点(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的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方法论(1)遵循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因为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认识和利用规律:在客观

8、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正确理解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1)规律的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认为主观能动性制约着规律的客观性,则是唯心主义观点。(2)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3)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性决定了人们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变害为利。5目前人们根据业已存在的物种以及这些物种遗传物质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规律,造出一些新物种,如克隆羊、基因猪、基因鱼等,这说明()

9、A上帝不能创造万物,人却能创造出想要的一切东西B人们的创造活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C人们的创造力是新物种产生的基础D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创造规律答案B解析A 项错在“一切”。新物种产生的基础不是人们的创造力,而是物质世界,C 项表述错误。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D 项错误。故选 B。6“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普遍性。“法”即规律,“率皆有法”表明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

10、。D 项符合题意。A、C 两项表述正确,但不为材料所反映。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运动都是有规律的,B 项错误。故选 D。1我国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上草”的“枯荣”表明()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答案B解析草的枯、荣是其变化的表现,故 B 项符合题意。A、C、D 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专家指出,人类的活动破坏了地面的地质结构,这是近年来自然灾害的破坏性加大的重要原因。这说明()A人类的活动要尊重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发展起阻碍作用C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

11、观的D人类的活动对事物的发展总是具有阻碍作用答案A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尊重规律的重要性,B、D 两项说法错误。C 项与题意无关。故选 A。3人类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已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这说明()A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是主观的B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C在特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D人能利用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能动地改造自然答案D解析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 项错误。人类社会也是客观的,B 项错误。C 项明显错误。故选 D。刘德华的成长照片(多媒体展示图片)【点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无条件

12、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刘德华给人的形象只是某一时期的,年轻帅气只是他生命历程中的一部分,既不是生来如此,也不会永远如此。1(教材 P31)(1)谈谈你对易传这句话的理解。(2)想一想,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提示:(1)这句话说明岁岁年年、寒暑相推的大自然生生不息、变化无穷,从而提示了自然界运动的规律性。(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2 ( 教材 P31)(1) 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2)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提示:设置这一探究栏目,旨在引导我们探究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弄清运动的主体是

13、物质。(1)不能把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因为运动的主体是物质而不是意识,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否则会导致唯心主义运动观。(2)没有。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离子等是化学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总之,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教材 P32)(1)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2)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提示:教材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引导我们深刻体会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世界上没有

14、绝对静止的事物。(2)此观点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大雁塔和故宫处于相对静止之中,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4(教材 P32)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提示:欧布里德只看到了绝对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5(教材 P33)人类根据什么发现并制造出新的元素?客观存在,从而激发我们探索规律的兴趣。人类是根据元素变化的规律,即元素周期律发现并制造出新元素的。提示:教材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引导我们深刻体会规律的6(教材 P33)(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2)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提示:教材设置这一栏目,旨在让我们深刻感悟规律的客观性、不可抗拒性,从而启发我们尊重客观规律,自觉

15、按客观规律办事。(1)“永动机”无法制造出来,是因为这一设想违背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从一开始就是不科学的。(2)焦耳的成功启示我们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7(教材 P34)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否被看作是改变或创造规律?(2)请举出人类利用客观规律为自己造福的实例,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提示:(1)不能看作是对规律的改变或创造,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改变或创造,而是人们在按照规律办事。(2)如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规律造福人类的杰出典范。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成灾,大片良田被毁,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体察民情,决定治理水患。通过实地调查,他发现岷江上游水大流急,泥沙沉积严重,使下游水流阻塞,最后确认根治水患的关键是使水流得到畅通,让急流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