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说课(详案)_第1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说课(详案)_第2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说课(详案)_第3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说课(详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 新 闻【教材分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是人教版必修一中的一篇新闻写作,这篇新闻稿是美国记者罗森塔 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 新闻奖,成为新闻史上的佳作。整篇新闻稿突破了以往新闻写作所采用的零度语言,在语言风格上更具有文学色彩。本文运用对比,侧面描写等诸多表现手法,一方面表现出纳粹杀人无数的残酷罪 行,一方面又暗示和平和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希望仍然会笼罩在世界上空,人们的生活将幸福美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准确、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新闻写作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寻找作者在文章中交代的有效信息

2、。 观看图片,身临其境地感受 奥斯维辛集中营里面的氛围。分析文章中侧面描写的句子,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视角,深刻感受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背景,感受战争的残酷,树立崇尚和平维护 和平的价值观。【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法西斯的罪恶。分析作者采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为标题的意图。【教学难点】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视角,感悟作者对和平的歌颂和对战争的控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图文情景创设法【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学生准备:课前通读课文,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5 秒 )有这样一个地方, 叫做布热津卡。 最

3、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暖和, 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 在大门四周的草地上, 儿童在追逐游戏。 但这里曾是最恐怖的杀人工厂, 见证者人性的堕落,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 今天, 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没有什么新闻的奥斯维辛, 作者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整体感知(一分钟)下面,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都参观了奥斯维辛集中营里面的哪些地方?点拨: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和绞刑室。三、品语言、悟情感(三分半)思考,作者采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为标题的意图。(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写作背景分析句子,感受作者的情感,进而深刻体会生命的价值。 )接下来,大家抬头看着课件,我当大家的导游,带

4、你们去看一看这四个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子。一列列火车把囚徒们从这道门中运送进去, 从这一刻起, 人便不再是人, 而是任纳粹屠宰的玩偶,他们在这个用“劳动获得自由”作为虚名的地狱中接受各种实验,最后走向死亡。这是我们要参观的第一个房间, 十四年前, 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 在军犬和士兵的押送下走进了这里。顿时浓烟四起, 囚徒全身巨痒难忍, 有人甚至抓瞎了自己的眼睛。喉咙仿佛被掐住一般,烈火灼心无法呼吸。许多人开始出现了大小便失禁,随之而来的就是溃烂,流脓和死亡!接下来,这些便是焚尸炉, 5 个焚尸炉平均每天要焚尸一万具,人油熬制的肥皂在全德国范围内使用, 数不清的头发被制作成垫子畅销于市场上, 后

5、来发现了一些有精美而奇特质地的灯罩, 你们一定想不到,那些柔和的灯光竟是人皮在闪耀!跟紧我的脚步, 走到这里来, 看到这些盒子了吗?它们是用来装人的, 在这样大的一个盒子里,每晚要塞进五到十个人去,拥挤,恐惧和死亡应该是她们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三个词语。一夜间,这一双双明亮的双眸将全部泯灭。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这是受害者处绞刑时站的木块, 生命就在这两个木块拿开以后戛然而止, 结局除了死亡还有什么呢?还有这一车有一车的堆积成山的尸体。 现在我想大家也会对我说出参观 者对导游说的那两个字“够了! ”但你们一定想不到,在这样的地方,现在阳光明媚,绿树成荫,雏菊花在怒放,孩子们在追逐 游戏。预设问题(

6、三分钟)我们简短地参观了一遍奥斯维辛集中营, 不知道大家心里现在有什么感受。痛心有吗?惨绝人 寰有吗?不管怎样,现在我们整理整理心情,再次回到课文中,课文的标题叫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大家注意,这是一篇新闻稿,你们平时看到的新闻稿标题是绝对不会出现“没有新闻” 这四个字,反而有些还会出现一些像 “百年难遇”类似的字眼来吸引眼球,对不对?罗森塔尔一开 始就告诉读者,我这里没有新闻,思考一下,他为什么会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为标题?点拨:文中提到“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 布热津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 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大家找到了吗?这里提到了一个名词 “

7、纳粹”,那么大家 会想到什么时间呢?没错“二战”,二战那段血腥沉重的历史大家都是熟悉的,因此对于追求时效 性的新闻记者来说,更是没有新闻可言了,所以罗森塔尔便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我这里也没 有新闻值得报道。但是罗森塔尔还是写了这篇文章,再想一想,这样的原因何在?点拨:很简单,刚才我们仅仅是通过图片大家就有了心痛的感觉,而作者是亲自到实地去餐馆以后写下这篇文章的。我想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参观完奥斯维辛集中营以后都会写下自己的感受的, 这无关利益。罗森塔尔也正是因为这一个突破点, 获得了当时美国新闻奖的最高奖项, 有没有同学 知道是什么奖?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那么课下我也希望大家再次去读一读课文,感受一下这篇 新闻稿和其他新闻稿有什么不同。四、小结(一分钟)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游览了一遍奥斯维辛集中营,无论是毒气室焚尸炉还是绞刑室,无处不弥漫着恐怖和死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