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辅助用具使用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5/406f6be0-b154-4fa9-a356-43d7d2e92cd0/406f6be0-b154-4fa9-a356-43d7d2e92cd01.gif)
![骨科辅助用具使用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5/406f6be0-b154-4fa9-a356-43d7d2e92cd0/406f6be0-b154-4fa9-a356-43d7d2e92cd02.gif)
![骨科辅助用具使用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5/406f6be0-b154-4fa9-a356-43d7d2e92cd0/406f6be0-b154-4fa9-a356-43d7d2e92cd03.gif)
![骨科辅助用具使用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5/406f6be0-b154-4fa9-a356-43d7d2e92cd0/406f6be0-b154-4fa9-a356-43d7d2e92cd04.gif)
![骨科辅助用具使用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5/406f6be0-b154-4fa9-a356-43d7d2e92cd0/406f6be0-b154-4fa9-a356-43d7d2e92cd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王平内容内容 1.拐杖 2.助行器 3.颈托 4.平车 5.烤灯 6.医用过床器拐杖拐杖 目的:1.保持平衡 2.支持保护 3.增强肌力 4.恢复功能 5.预防并发症扶拐行走前的评估要点扶拐行走前的评估要点1.环境:空间开阔,光线充足,地面干燥,无潮湿、无障碍物,房门打开。2.患者:意识清楚,病情稳定;手臂肩部无伤痛,活动不受限制;衣着宽松舒适;穿舒适防滑的平底鞋。3.拐杖:高度适当;拐杖各螺丝均已旋紧; 底端橡皮座无变形或损坏。怎样选择拐杖怎样选择拐杖长度的选择 :1)站立时支脚垫置于脚尖前10cm, 在向外10cm,拐杖顶端与腋窝间留有 5-10cm的距离。 2)身高减去40cm。 3)
2、平躺仰卧于平实的垫上,双脚伸 直, 自腋窝前皮肤处量到脚跟,再加 5cm。切记:切记:双手握住拐杖手柄来支撑你的体重,不是用腋窝顶在拐杖上。因腋窝有重要的血管神经丛通过,以免受压损伤。拄拐行走:拄拐行走:1.四点步态法:右侧拐杖-左足-左侧拐杖-右足。适用于双脚可支撑身体部分重量时。2.三点步态法:两侧拐杖患肢健肢前进适用于:一脚部分或完全不能支撑身体重量另一脚可支撑全身重量的患者。3.两点步态法:右侧拐杖与左足同时向前, 左侧拐杖与右足再向前。适 用于双脚可支撑身体部分重量 时。四点步态四点步态三点步态三点步态起身站立:起身站立:1、在你准备站立前,请先确定椅子或床是否稳定牢固。2、正常腿支
3、撑在地面,身体向前移动到椅子或床的边缘。3、将双拐并拢合在一起,用患腿一侧的手握住拐杖手柄,健侧的手扶住椅子扶手或床缘。4、两手一起支撑用力,同时你的正常腿发力站起,保持站稳。在你开始行走之前,确保已经站稳,然后再将拐杖分置身体两侧。起身站立:起身站立:坐下:坐下:1、身体向后,直到正常侧的腿碰到椅子或床的边缘。2、保持体重在健肢上,将双拐并拢合在一起。3、用患肢一侧的手握住拐杖手柄,健侧的手放到椅子或床缘上,然后弯曲膝关节,慢慢坐下。4、坐下过程仍需保持患肢离开地面不受力。坐下坐下助行器助行器定义:辅助人站立和行走的工具。目的: 1.帮助患者恢复正常行走步态 。 2.协助患者保持身体的平衡。
4、 3.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助行器助行器适应症:1.单下肢无力或截肢,需要比杖类 助行器更大支持。 2.广泛性体能减弱,需要支持者。评估要点:1)患者: 病情、体能、衣着、 鞋子。 2)环境 :地面干燥、无湿滑、无 障碍物。 3)助行器 :高度、扶手、是否平 稳。 先用步行器摆在身体前约一步距离,待重心稳定。先用步行器摆在身体前约一步距离,待重心稳定。先迈出患肢,再将健侧上。如此循环。先迈出患肢,再将健侧上。如此循环。助行器助行器颈托的佩戴颈托的佩戴原理:通过矫正颈椎内在病理变化所致的不 良体位,使颈椎保持制动与稳定状态。 颈托的佩戴颈托的佩戴目的: 1.固定、制动、保护、保护颈椎的稳 定性。
5、2.减少颈椎活动对血管、神经组织的 摩擦刺激,控制急性期无菌性炎症 的发展,促进炎症、水肿的消除和 吸收。颈托的佩戴颈托的佩戴适应症:1.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 骨折等疾病的保守治疗。 2.颈椎手术后的固定、制动。禁忌症:患处有外伤或过敏时,不宜直接使 用。颈托的佩戴颈托的佩戴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的文化程度及配合能 力。 2.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 3.评估患者伤口情况。 4.评估患者损伤部位。 5.评估颈托尺寸。颈托的佩戴颈托的佩戴平车的护理平车的护理目的:运送不能下床活动的患者。使用原则:一般情况,平车用于危重患者的 转运。手术前后及肢体疾患需做 各种检查的患者。平车的使用平车的使用
6、注意事项:1.检查车辆的完好性,能否正常 使用。 2.将患者抬至平车上,使其躺卧 平车中央,竖起防护栏。 3.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同时确保 患者舒适安全。 4.护理人员使用平车时,推车方 向是大轮在后、小轮在前。 5.上下坡时将患者头部始终处于 高处。 平车的使用平车的使用6.推车进门时先将门打开,不可用车撞击房门。7.妥善固定患者身上的各种导管,保持各管路的通畅。8.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烤灯的护理烤灯的护理目的:1.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促进肿胀消退。 3.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紧张。 4.镇痛。烤灯的护理烤灯的护理适应症:1.断肢再植术后治疗。 2.动脉损伤,周围血液循环障碍。 3.亚急性
7、及慢性软组织损伤(24h后) 4.关节炎、关节痛、浅表性神经炎、 神经痛。 5.冻疮、关节功能障碍。烤灯的护理烤灯的护理禁忌症:1.出血倾向患者。 2.高热患者。 3.活动性结核患者。 4.严重动脉硬化患者。 5.代偿不全的心脏病患者。 6.温热感觉障碍患者。烤灯的护理烤灯的护理宣教要点:1.向患者讲解烤灯治疗的目的。 2.告知患者及家属勿自行关掉烤 灯。 3. 告知患者及家属勿随意调节 烤灯距离。 4.告知患者不得移动患肢,以免 引起烫伤。 5.如患肢有水疱、破溃等情况需 及时通知医护人员。烤灯的护理烤灯的护理烤灯的使用时间:(1)断指(肢)再植、上下 动脉损伤、周围血管循环障 碍患者手术后
8、烤灯持续照射 7-10天。 (2)其他患者每次20-40分 钟,每日1-2次,10-20次 为一 疗程。医用过床器医用过床器原理:医用过床器是利用尼龙滑材的平滑移动,来实现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平稳安全有效的过床或移位的工具。医用过床器医用过床器使用原则:仅用医用过床器搬运患者颈腰椎损伤、骨盆骨折不宜翻身的患者和需要躯体保持轴线水平的患者搬运有一定难度,且难免造成患者的疼痛。医用过床器医用过床器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的意识情况,是否可 以配合。 2.患者的背部皮肤情况,是否有 开放性伤口。 3.患者的患肢情况,如何在过床 过程中进行合理的保护。 4.医用过床器是否坚固耐用。 5.病床和平车是否已锁定。 医用过床器医用过床器并发症:1.皮肤损伤 2.骨折端移位 3.管路滑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列表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听评课记录2
- 环境友好设备供应合同(2篇)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1《有理数的乘法(1)》听评课记录
- 六年级科学听评课记录
-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俄罗斯》听课评课记录
-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听课评课记录2
- 语文中高年级听评课记录
- 理疗科主治医师职责
-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第1课时《基本经济制度》听课评课记录
- 五年级口算及
- 高考志愿咨询培训课件
- mysql课件第五章数据查询
- 超滤培训课件
- 热线电话管理制度
- AutoCAD 2020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标准版)
-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全文
- 纺丝原液制造工(中级)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ArcGIS软件入门培训教程演示文稿
- 大梅沙河道河道流量水位
- 人教版初二英语八年级上册全册英语单词表
- 《红色经典》校本课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