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滁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_第1页
2022年安徽省滁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_第2页
2022年安徽省滁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_第3页
2022年安徽省滁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_第4页
2022年安徽省滁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安徽省滁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人也。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 称。西至长安求官,得太官献食丞。数岁,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初元二年,元 帝诏列侯举茂才,勃举汤。汤待迁,父死不奔丧,司隶奏汤无循行,勃选举故不以实, 坐削户二百。会藜,因赐学曰缪侯。汤下狱论。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西 域。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每过城邑山川,常登望。既领外国,与延 寿谋曰:"费然畏服大种,其天性也。西域本属匈奴,今郅支单于威名远闻,侵陵乌孙、 大宛,常为康居画计,欲降服之。数年之间,城郭诸国危

2、矣。且其人剽悍,好战伐,数 取胜,久畜之,必为西域患。郅支单于虽所在绝远,蛮夷无金城强弩之守,如发屯田吏 ±,驱从乌孙众兵,直指其城下,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 也延寿亦以为然,欲奏请之。汤曰:“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延 寿犹与不听。会其久病,汤独矫制发城郭诸国兵、车师戊己校尉屯田吏士。延寿闻之, 惊起,欲止焉。汤怒,按剑叱延寿曰:“大众已集会,竖子欲沮众邪? ”延寿遂从之,部 勒行陈,益置扬威、白虎、合骑之校,汉兵、胡兵合四万余人,延寿、汤上疏自劾奏矫 制,陈言兵状。即日引军分行,从北道入赤谷,过乌孙,入康居东界,令军不得为寇。间呼其贵 人屠

3、墨见之,谕以威信,与饮盟遣去。由是具知郅支情。前至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陈。郅支百余骑驰赴营,营皆张弩持满 指之,骑引却。颇遣吏士射城门骑步兵,骑步兵皆入。延寿、汤令军闻鼓音皆薄城下, 四周围城,各有所守,穿堑,塞门户,卤楣为前,戟弩为后,昂射城中楼上人,楼上人 下走。土城外有木城,从木城中射,颇杀伤外人。外人发薪烧木城。夜,数百骑欲出外, 迎射杀之。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士鼓声动地汉兵纵火吏士争入郅支单于被创死。 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诛,且喜且惧,稽首来宾,愿守北藩,累世称臣。初,中书令石显尝欲以姊妻延寿,延寿不取。及丞相、御史亦恶其矫制,皆不与 汤。汤素贪,所虏获财物入塞多不法

4、。司隶校尉移书道上,系吏士按验之。汤上疏言:“臣 与吏士共诛郅支单子,幸得禽灭,万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劳道路。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 是为郅支报仇也!”上立出吏士,令县道具酒食以过军。既至,论功,拜延寿为长水校尉,汤为射声校尉。(节选自汉书陈汤传,有改动)(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钱/鼓声动地/汉兵纵火/吏士争入/郅支单于被创死。B.平明/四面火起/史士喜/大呼乘之/锌鼓声动地/汉兵纵火/吏士争入/郅支单于被创死。C.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锌鼓声动地/汉兵纵火/吏士争入郅支/单于被创死。D.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铳/鼓声动

5、地/汉兵纵火/吏士争入郅支/单于被创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A. “举”在文中指被推举,它和''察” 一样,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是由地 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B.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 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帝王死称则称“崩”,大夫死曰"卒”,士人死曰“不禄”。C. “谥”即“谥号”,是古代对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物,按 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并给予褒奖赞扬的称号,始于西周。D. “夷狄”,占

6、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少 数民族,本文中郅支单于领导的匈奴即在此列。类似的称呼还有“蛮、胡、戎”等。(3)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帝下诏让诸侯举荐茂才,张勃举荐了陈汤。在等待安排职位期间,陈汤的父亲突然 去世。做官心切的他没有按惯例奔丧回家,被人检举不守孝道,张勃也受牵连被削夺二 百户的食邑。B.陈汤沉着勇敢,足智多谋,好立奇功。他冷静分析匈奴局势后,鼓动甘延寿抓住时机 当机立断。甘延寿非常认同,与陈汤一起假传圣旨征调城郭各国军队和车师戊己校尉屯 田的士卒。C.陈汤、甘延寿带领军队分道进发,途经赤谷、乌孙,进入康居后秘密召见康

7、居的贵族 屠墨,和他献血为盟,并通过他详细地了解郅支单于的情况。D.在与匈奴作战过程中,甘延寿、陈汤命令军队听到鼓声都逼近城下,从四面包围城池 并各自把守自己的阵地,最终经过勇猛作战,取得胜利,建立了不朽功业。(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臣与吏士共诛郅支单于,幸得禽灭,万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劳道路。(5)依据文章,简要概括陈汤说服甘延寿对匈奴发兵的理由。【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 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 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

8、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 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 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 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 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 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

9、、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 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 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通读全文 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所耍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原题所问找到答题区间并对答题区间 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概括出答案。【解答】(1)句意:天刚放亮,四面燃起大火,士卒们十分高兴,大声叫喊,铜铳战鼓 声惊天动地。汉兵趁机放起火来,士兵们争着攻进城池,郅支单于负伤死去。“动地”的 主语是“锌鼓声”,主谓

10、之间不可断开,意思是“铜钱战鼓声惊天动地”,排除A、D。“郅 支单于”是专有名词,做“被创死”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故选:Bo(2) C. “给予褒奖赞扬"错误,谥号可褒可贬。故选:Co(3) B. “甘延寿非常认同,与陈汤一起假传圣旨”错误,文中说的是“汤独矫制发城郭 诸国兵、车师戊己校尉屯田吏士”,假传圣旨的是陈汤。故选:Bo(4)句首加主语“陈汤“属”,写。“丐贷”,借贷。“为所”,被。“称”,称道。 译文:(陈汤)年少时好读书,博学多识,善于写文章。因家贫四处借贷,没有节制,不 被同乡人称道(被同乡人看不起)。“禽灭”,消灭。“振旅”,宣示军威。“迎劳道路”,于道路欢

11、迎慰劳,省略句和状语后 置句。译文:我与官兵们共同讨伐郅支单于,侥幸消灭了他,在万里之外宣示了军威, 应该有使者在道路匕欢迎慰劳。(5)由“夷狄畏服大种,其天性也”可知,夷狄之人的本性是畏惧臣服强大者;由“且 其人剽悍,好战伐,数取胜,久畜之,必为西域患”可知,匈奴人剽悍善战,长期纵容, 后患无穷;由“郅支单于虽所在绝远,蛮夷无金城强弩之守,如发屯田吏士,驱从乌孙 众兵,直指其城下,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可知,匈 奴人没有坚固的城池和守卫,如果对匈奴发兵可以建立千秋的功业。答案:(1) B(2) C(3) B(4)(陈汤)年少时好读书,博学多识,善于写文章。因家贫四

12、处借贷,没有节制, 不被同乡人称道(被同乡人看不起)。我与官兵们共同讨伐郅支单于,侥幸消灭了他,在万里之外宣示了军威,应该有使者 在道路上欢迎慰劳。(5)夷狄之人有咫惧臣服强大者的本性。匈奴人剽悍善战,如果长期纵容他,西域 诸国危险,他们一定会成为西域的祸患。匈奴人没有坚固的城池和强劲的弓弩守卫, 如果征发屯田官吏戍卒,驱使乌孙士兵,直捣他们的城下,他逃跑却没有合适的去处, 死守也不能够保全自己,可以建立千年功业。参考译文:陈汤字子公,是山阳瑕丘人。年少时好读书,博学多识,善于写文章。因家贫四 处借贷,没有节制,不被同乡人称道(同乡人都看不起他)。西行到首都长安求官,任太 官献食丞。几年中,富

13、平侯张勃与他交往,十分赏识他的才能。元帝初元二年(公元前 47年),元帝下诏诸侯举荐茂才,张勃举荐了陈汤。在等待安排职位期间,陈汤的父亲突 然去世。做官心切的他没有按惯例奔丧回家,被人检举不守孝道,为司隶所究。张勃也 因为举荐失察受到株连,削夺二百户。恰巧张勃死去,于是被赐谥号缪侯。陈汤论罪下 狱。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赴西域。陈汤为人沉着勇敢,足智多谋,好立奇功。每次经过城镇山川,总要登高远望勘 探地形。担任西域都护府副校尉后和甘延寿商议说:“夷狄之人畏惧臣服强大者,这是他 们的本性。西域原本属于匈奴人,现在郅支单于威名远播,侵略欺凌乌孙、大宛国,

14、并 常常打康居的主意,想要降服他。几年后,西域诸国就都危险了。况且匈奴人剽悍,好 勇善战,多次获得胜利,如果长期纵容他,一定会成为西域的祸患。郅支单于虽然远在 绝域,但蛮夷之人没有坚固的城池和强劲的弓弩守卫,如果我们征发屯山官吏戍卒,驱 使乌孙士兵,直捣他们的城下,他如果逃跑却没有合适的去处,死守也不能够保全自己, 千年功业可以在今日建立了。”甘延寿也认为他说得对,想向朝廷奏报请示这件事。陈汤 说:“朝廷和公卿商议,这么大的决策不是普通人能够见识到的,事情一定不被允许。” 甘延寿仍然不听他的建议。正巧赶上甘延寿长时间生病,陈汤独自假传圣旨征调城郭各 国军队和车师戊己校尉屯田的士卒。甘延寿听说了

15、这件事十分吃惊,想要阻止他。陈汤 大怒,拔剑叱责甘延寿说:“大家(士卒们)已经集合了,你小子想阻挠(扰乱)军心吗? ” 甘延寿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部署安排行军布阵的事宜,更增添了扬威、白虎、合骑的 人马,汉军、胡兵共四万多人。甘延寿、陈汤上奏章自我弹劾假传圣旨之罪,并陈述发 兵的情形。两人立即带领军队分道进发,从北路进入赤谷,经过乌孙,进入康居的东部,下 令军队不许抢掠。并秘密召见康居的贵族屠墨,以威信晓谕他,和他献血为盟后让他离 去。因此完全了解了郅支单于的情况。进军到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安营布阵。郅支一百多名骑兵冲击营寨。各营 寨都张弓搭箭指向他们,郅支骑兵退却。继而又派士兵射击城门的

16、骑兵、步兵,骑兵、 步兵都退入城内。甘延寿、陈汤命令军队听到鼓声都逼近城下,从四面包围城池。各自 把守自己的阵地,挖堑壕,堵塞门窗,盾牌在前、弓箭长戟在后,仰射城中及城楼上的 人。城楼上的人都向下逃跑。土城的外面有木城,在木城中射箭,杀伤不少城外的人。 城外面的人用木材烧毁木城。夜晚,几百骑兵想要突围,被正面射死。天刚放亮,四面 燃起大火,士卒们十分高兴,大声叫喊,铜锤战鼓声惊天动地。汉兵趁机放起火来,士 兵们争着攻进城池,郅支单于负伤死去。呼韩邪单于看到郅支已经被杀,又喜又惊,磕 头投降,愿意守卫北部边疆,世代臣服。最初,中书令石显曾想把姐姐嫁给甘延寿,甘延寿没答应。连丞相、御史也都厌 恶他

17、们假传圣旨的行为,都不赞同陈汤。陈汤一向贪婪,所俘虏缴获的财物进入边塞大 多被他据为己有。司隶校尉发文,沿途让官吏查验。陈汤上奏章说:“我与官兵们共同讨 伐郅支单于。侥幸消灭了他,在万里之外宣示了军威,应该有使者在道路上欢迎慰劳。 现在司隶反而在路上查验搜查,这是替郅支报仇啊! ”皇上立刻斥退查验的官兵,命令沿 途各县在道路上准备酒饭来招待班师的军队。回到长安后,论功行赏,任命甘延寿为长 水校尉,陈汤为射声校尉。【点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 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

18、段的内容有 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 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 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 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 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 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19、, 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营。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 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道保, 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日:“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公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 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理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 不

20、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 称日:“含廛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 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 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页于周室。桓公实北伐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 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于公室,有 三归、反拈,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节选自史记管晏

21、列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A.鲍叔遂淮管仲进:保举,推荐B.尝与鲍叔舅贾:做买卖C.鲍叔不以我为贪以为:认为D.管仲因而值之信:相信(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A.诸侯: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国君。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要服从 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B.封邑:古时帝王赐给诸侯、功臣的领地或食邑,被封者享受该地的赋税,可在封邑内 制定一些不违背当朝利益的政策。C.仓縻:谷藏日仓,米藏日縻。仓縻,在古代是指储藏粮食的仓库,它是专为灾荒之年 赈济百姓而设立的。D.入贡: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二是乡试合格的

22、贡士入京参加会试。 本文是前一种释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A.管仲胸有谋略,才能卓著。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 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统一天下。B.管仲正视自我,心存感激。管仲诚恳地叙述与鲍叔牙交往的经历,不回避自己贪财与 胆怯的一面,感念鲍叔牙的知遇之恩。C.管仲注重民生,以民为本。管仲理解百姓的好恶,执政能够顺应民心,百姓想要得到 的,就给他们:百姓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D.管仲权衡利弊,因势利导。桓公欲袭蔡,管仲以楚国不缴纳周室贡品攻打楚国;桓公 想北征山戎,管仲借机让燕国整顿召公之政。(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23、语。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5)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鲍叔牙“能知人”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 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找到与之相关的段落,联系上下文进行判断。(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 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 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

24、“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 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D.译文:管仲就顺应形势让他信守盟约。“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信守。故选D。(2) C. “专为灾荒之年赈济百姓而设立的”说法错误,仓康是公家储粮备荒的粮仓,不 是专为救济百姓建的。(3) A. “统一天下”说法错误。“一匡天下”,意思是“一举匡正天下”。“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4)“欺”,欺骗;“善”,友好地;“遇”,对待。译文

25、:管仲贫苦困难,常常欺骗鲍 叔,但鲍叔始终很友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说什么。“三仕”,多次做官;“三”,约数,指多次;“不肖”,不才,没有才能;“遭时”,遇上 好时机。译文: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没 遇上好时机。(5)管仲自己说“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鲍 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他深知并始终相 信管仲的才能,无论管仲处于什么处境,都坚信他只是时机不利。管仲因此感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认为只有鲍叔牙理解他。从鲍叔的行动来看,“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鲍叔不但举荐

26、管仲,而且甘于处于他 之下,可见他对管仲的才能十分了解并信服。答案:(1) D(2) C(3) A(4)管仲贫苦困难,常常欺骗鲍叔,但鲍叔始终很友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说 什么。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5)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 管仲,以身下之。参考译文: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 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 什么怨言。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 公以后,公子纠

27、死了,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 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 这都是管仲的智谋。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 但鲍叔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生活贫困。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 叔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 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 认为我胆小,知道我还有老母的缘故。公子纠失败,召忽为我而死,我被关在深牢中受 屈辱,但鲍叔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不会为小节而

28、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 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 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 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在管子一书中称述说:“仓库储备充实了, 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 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 推行。百姓想

29、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管仲执政的时候, 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他电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建地权衡事 情的利弊得失。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 国,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菁茅。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在 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侯们 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管仲 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拟,拥有设置华丽的三归台和国君的宴饮设备,齐国人却不认为 他奢侈僭越。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

30、政策,常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 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 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 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 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 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

31、: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 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秦左庶长王屹攻上党,球之。上党民走赵。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跋因伐赵赵军数战不胜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秦相应侯又使人行 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q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 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日:“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 知合变也。”王不听。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 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日:”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32、。使赵不将括则已,若 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日:“何以?”对日:“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所赏蜴者,尽以 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 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 勿遣!”王日:“母置之,吾己决矣!”母因日:“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为上将军,而王屹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 武安君将者斩! ”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 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逍秦壁

33、,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 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赵军食绝四十六日。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 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日:“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 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资治通鉴周纪五)(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A.秦左庶长王既攻上党,球之拔:攻克B.母置之,吾己决矣置:放下不管C.悉里约束更:改变D.赵括乘胜追淮秦壁造:攻破(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敞因伐赵/赵军数战不胜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 亡

34、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B.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敝因伐赵/赵军数战不胜/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 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C.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屹因伐赵/赵军数战不胜/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 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D.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屹因伐赵/赵军数战不胜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 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A.赵国的蔺相如、赵奢以及赵括的母亲都向赵王提出过赵括不适合担任赵国的将军的意 见,但赵王固执己见,坚持任用赵括为将军。B.赵括被任命为将军后,把赵王赏赐给他的金帛运回家中收藏,并忙于购置

35、田宅,与他 父亲当年接受任命后一心奉公、不问家事的表现截然不同。C.秦王听说赵括已经当了将军,便对秦军的主帅作了调整,以应对变化了的形势,并将 这一调整作为国家的重要机密,命令军中任何人不得泄露。D.武安君认为赵国的士卒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这些人会成为后患,所以, 秦军只将赵国降兵中少数年纪小的人放回赵国,其余的全部活埋。(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5)本文所反映赵国大败损失数十万大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

36、力。要求考生掌握常 见的实词的意思,结合语境,判断选项是否准确。(2)本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断句题的总体原则是将初步断句的结果带进原文翻译, 通则对,不通则错。具体方法如下: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 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等虚词。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 常用“日” “云” “言”为标志。修辞标志法:常见的有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 复等修辞技巧。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 结构标志法: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 是以、向使”等。(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找出文段中与

37、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 一对应,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翻译能力。首先要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 译。也可结合前后文,推断词义。翻译完成后,仔细检查。(5)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解题时应抓住与题干相关的关键语句,文中如只出 现关键词,那还需要改写;如题目要求自己概括,文中重要的句子就必须翻译。答题时 一定耍按关键点作答。【解答】(1) D.赵括乘胜追造秦壁:造,到去。句意:赵括乘胜追击,直捣秦军营 垒。故选D。(2) “赵廉颇军于长平”中,“长平”是“军”的地点,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 “赵军 数战不胜”中,“

38、不胜”是“数战”的结果,中间不能断开;“廉颇坚壁不出”中,“廉颇” 是主语,“不出”是谓语,要与前面断开,排除A.句意思:赵国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 接应上党逃来的百姓。王于是挥兵攻打赵国。赵兵屡次被秦军打败,廉颇便下令坚守营 垒,拒不出战。赵王以为廉颇损兵折将后更加胆怯,不敢迎敌,气愤得多次斥责他。故 选Bo(3) A. “赵国的蔺相如、赵奢以及赵括的母亲都向赵王提出过赵括不适合担任赵国的将 军的意见”错误。原文“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奢日:兵,死地 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只提到赵奢认为赵 括不适合当将军,但并没有向赵王觐见。故

39、选A。(4)“为",担任;“与”,对付;“且”,将耍。译文:秦国所怕的,只是害怕马服君 赵奢的儿子赵括担任将军而已!廉颇容易对付,而且他将要投降啦!“以”,凭借、根据;“徒”,只;“合变”,灵活应变。译文:大王您根据赵奢的名声任 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弦柱粘住后再去弹瑟般不知变通。赵括只能死读他父亲的兵书, 不知道灵活应变。(5)由原文“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日: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 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可概括:赵王中了秦国反间计。由原文“蔺相如日:'王 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及括将行,其 母上书,言括不可使。

40、王日:母置之,吾己决矣!”可概括:不听蔺相如和赵母的 意见,任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了廉颇做赵军将领。由原文“秦王闻括已为赵将, 乃阴使武安君为上将军,而王屹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可概括:对 秦国将领的变化情况一无所知。答案:(1) D(2) B(3) A(4)秦国所怕的,只是害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担任将军而己!廉颇容易对付,而且他将要投降啦!大王您根据赵奢的名声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弦柱粘住后再去弹瑟般不知变通。赵 括只能死读他父亲的兵书,不知道灵活应变。(5)赵王中了秦国反问计,不听蔺相如和赵母的意见,任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了 廉颇做赵军将领,还

41、对秦国将领的变化情况一无所知。参考译文:秦国派左庶长王进攻上党,予以攻克。上党百姓逃往赵国。赵国派廉颇率军驻守 长平,接应上党逃来的百姓。王于是挥兵攻打赵国。赵兵屡次被秦军打败,廉颇便下令 坚守营垒,拒不出战。赵王以为廉颇损兵折将后更加胆怯,不敢迎敌,气愤得多次斥责 他。应侯范雎又派人用千金去赵国施行反间计,散布说:“秦国所怕的,只是马服君赵奢 的儿子赵括做大将。廉颇好对付,而且他也快投降了! ”赵王中计,便用赵括代替廉颇为 大将。蔺相如劝阻说:“大王因为赵括有些名气就重用他,这是粘住调弦的琴柱再弹琴呀! 赵括只知道死读他父亲的兵书,不知道随机应变。”赵王仍是不听。起初,赵括从小学习 兵法时,

42、就自以为天下无人可比。他曾与父亲赵奢讨论兵法,赵奢也难不倒他,但终究 不说他有才干。赵括的母亲询问原因,赵奢说:“带兵打仗,就是出生入死,而赵括谈起 来却很随便。赵国不用他为大将也还罢了,如果一定要用他,灭亡赵军的必定是赵括。” 待到赵括将要出发,他的母亲急忙上书,指出赵括不能重用。赵王问:“为什么? ”回答 说:“当年我侍奉赵括的父亲,他做大将时,亲自去捧着饭碗招待的有几十位,他的朋友 有几百人。大王及宗室王族给他的赏赐,他全部分发给将士。他自接受命令之日起,就 不再理睬家事。而赵括刚刚做广大将,就向东高坐,接受拜见,大小军官没人敢抬头正 脸看他。大王赏给他的金银绸缎,全部拿回家藏起来,每天

43、忙于察看有什么良田美宅可 买的就买下。大王您以为他像父亲,其实他们父子用心完全不同。请大王千万不要派他 去。”赵王却说:“老太太你不用管,我已经决定了。”赵括母亲便说:“万一赵括出了什 么差错,我请求不要连累我治罪。”赵王同意了赵母的请求。秦王听说赵括已经升任为大将,便暗地里派武安君为上将军,而改王蛇为副将, 并在军中下令:,有谁胆敢泄露白起为上将军的消息,一律处死!”赵括来到军中,全部 废除原来的规定,更换军官,下令出兵攻打秦军。武安君佯装战败逃走,却预先布置下 两支奇兵准备截击。赵括乘胜追击,直捣秦军营垒,秦军坚守不出,赵军无法攻克。这 时,秦军的一支二万五千人的奇兵已经切断了赵军的后路,

44、另外一支五千人的骑兵也堵 截住赵军返回营垒的通道。赵军被一分为二,粮道也被断绝。赵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 赵括亲自率领精兵上前肉搏,被秦兵射死箭下。赵军于是大败,四十万士兵全部投降秦 国。武安君说:“赵国士兵多反复无常,如果现在不全部杀掉,恐怕会有后患于是连 哄带骗地把赵国降兵全部活埋,只放出二百四十个年岁较小的回到赵国。前后共杀死赵 兵四十五万人,赵国因此大为震惊。【点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多读多练,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就会产生质 的飞跃。文言文学习中归纳和积累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增加文言实词 和虚词的积累,掌握文言词法和特殊句式的特点,增强文言文的语感,学习文言文的构

45、 思技巧,提高文言文的理解分析能力,借鉴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牢记一些古 代文化常识。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侯益,汾州平遥人,唐光化中,李克用据大原。益以拳勇隶麾下。后唐明宗立, 益西缚请罪,明宗日:“尔尽忠节,又何罪也? ”晋初,范延光反大名,张从宾据河阳为 声援,晋祖召益谓日:“宗社危若缀腌,卿能为朕死耶? ”益日:“愿假锐卒五千人。破 贼必矣。”益率禁兵数千人,次虎牢,从宾军万余人。夹汜水而阵。益亲鼓,士乘之,大 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晋祖大喜,拜河阳三城节虐。契丹入汴,益率僚属 归京师,诣契丹主,自陈不预北伐之谋。契丹授以凤翔节度。汉祖即位,加兼侍中,益 自以

46、尝受契丹命,闻汉兵入洛,忧之,浚城隍为备。孟昶遣益所亲王处回赍书招益,复 谴绵州利史吴崇辉厚遗之,益遂与其子归蜀。汉祖知其事,遣王景崇率禁军数千,倍道 趋岐下,召益入朝。时汉祖已不豫。召至卧内,谓之日:“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住至 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益惧,即谋入朝,会闻汉祖阚,景崇欲诛 益。从事程渥,景崇里人也,益固遣之说景崇日:“君致位通显,亦可少知止足,何必怀 祸人之心,为已甚之事乎?况侯君亲戚爪牙甚众,事若妄发,祸亦旋踵至矣。”景崇怒日:“子去,勿为游说,吾将族尔。”益知不用渥言,即率数十骑奔入朝。隐帝遣侍臣问益结 连蜀军之由,益对日:“臣欲诱之出关,掩杀之耳。”益厚

47、赂史弘肇辈,言景崇之横恣, 诸权贵深庇护之,乃授以开封尹兼中书令。景崇闻之,遂据城叛。显德元年冬,告老, 以本官致仕归洛。太祖即位,以耆旧厚待之。乾德初,郊田,礼与丞相等。三年,卒, 年八十,赠中书令。(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三,有删改)【注释】侯益一生经历了整个五代十国时代。缀旅:比喻君主被臣下挟持,大权旁 落。(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B.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C.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府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D

48、.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你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A.崩,古时用来指帝王之死。古人对死有很多“讳称”,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 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B.节度,即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授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授此 节者可全权调度一地的军、民、财三政,因此得名。C.赠,古代引申指对死者追封。追赠:在人死后授予某种称号;赠谥;在帝王和大臣死 后,依其生前功绩赐赠称号。D.郊祀,古时君王带领诸大臣,依据礼法于国都郊外祭祀天地,北郊祭天,南郊祭地, 为百姓和国家祈福。(3)下列对原文有关

49、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侯益勇猛善战。晋初范延光、张从宾反叛,形势危急,他率数千士兵在汜水打败了张 从宾一万多人的军队。B.侯益善变保身。他投奔李克用后又归降唐明宗;在汉担任侍中,孟昶先派人送礼后又 派人招降,他又归附蜀。C.侯益富有心机。王景崇要杀他,他派景崇的同乡去游说;游说不成就贿赂权贵,逼反 景崇,解除了危机。D.侯益善于掩饰。隐帝派遣侍臣问他暗中联结蜀军之事,他以引诱蜀军出关以消灭之作 为借口,为自己开脱。(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况侯君亲戚爪牙甚众,事若妄发,祸亦旋踵至矣。【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

50、力。断句题的总体原则是将初步断句的结果带进原 文翻译,通则对,不通则错。具体方法如下: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 凡、故”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等虚词。实词标志法:对话、 引文常常用"曰” “云” “言”为标志。修辞标志法:常见的有对偶、排偶、顶真、层 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 断句。结构标志法: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 于是、是以、向使”等。(2)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主要是基本文化常识的识记考查,也会把文化 常识与文意理解结合起来考查。即:文学常识的概念叙述准确

51、,但是结合文中解释的部 分与文意不符。因此,考生除了考前浏览复习古代职官表、古代科举制度常识等,还应 该在临场注意辨析选项的表述,看是否要结合文意理解。(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 一对应,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翻译能力。首先要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 译。也可结合前后文,推断词义。翻译完成后,仔细检查。【解答】(1)“顺”是动词,宾语是“朝廷”,故应在“朝廷”后断开,排除AC两项;“至” 是动词,宾语是“彼”,即“侯益处”,故应在“彼”后斯开,排除D项。句意:侯益表

52、面上顺从朝廷,实则还贰心。你去他那里召他入朝,如果侯益来朝,就放过他,不用过 问;如果他迟疑不决,你就自行处置(可把他杀掉)。故选B。(2) D. “北郊祭天,南郊祭地”错误,应为“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故选D。(3) B. "孟昶先派人送礼后又派人招降”错误,从文中来看,文中说的是“孟昶遣益所 亲王处回赍书招益,复遣绵州刺史昊崇悻厚遗之",可见应该是蜀主孟昶先派王处回招降 他,再派遣吴崇悻给他送厚礼。故选B。(4)“鼓”,名词作动词,击鼓;“乘”,趁着;“殆”,几乎。译文:侯益亲自击鼓进 攻,士兵趁着这股气势,大败张从宾的人马,几乎杀光他的士兵,汜水为此而断流。“亲戚”,

53、族内外亲属:“爪牙”,党羽:“妄”,轻率,随便;“发”,发动;“旋踵”,掉 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译文:何况侯益的内外亲戚和亲信党羽非常多,如果事情胡乱 发动,你的灾祸也迅速地到了。答案:(1) B(2) D(3) B(4)侯益亲自击鼓进攻,士兵趁着这股气势,大败张从宾的人马,几乎杀光他的士兵, 汜水为此而断流。何况侯益的内外亲戚和亲信党羽非常多,如果事情胡乱发动,你的灾祸也迅速地到了。参考译文:侯益,汾州平遥人。唐昭宗光化间,李克用占据太原,侯益凭借拳术勇武投入其 帐下。后来唐明宗李嗣源即位,侯益两手反绑请罪,明宗说:“你尽忠节,又有什么罪呢? ” 后晋初年,范延光在大名反叛,张从宾占据河阳

54、给他声援。晋祖石敬塘召见侯益,对他 说:“国家危急,您能为朕牺牲吗? ”侯益说:“希望(您)借我五千精锐士兵,打败敌 人是一定的。”侯益率禁兵数千人,驻扎虎牢。张从宾率军队一万多人,在汜水两边列阵。 侯益亲自击鼓进攻,士兵趁着这股气势,大败张从宾的军队,几乎杀光他的士兵,汜水 因此而断流。晋祖大喜,任命侯益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契丹攻入汴京,侯益率领手下回 到京师开封,拜见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主动陈说自己没有参与后晋北伐契丹的谋划。契 丹授侯益为凤翔节度使。后汉刘知远称帝,下诏加封侯益为侍中。侯益认为自己曾经接 受契丹的任命,听说汉军进入洛阳,很担忧,疏浚护城河作为防备。蜀主孟昶派遣侯益 亲近的王处

55、回送来书信招降侯益,又派遣绵州刺史吴崇悻厚赠礼物给他。侯益于是和他 的儿子一起归降后蜀。汉祖刘知远知道这件事后,派遣王景崇率领数千禁军,每天加倍 行程赶去岐下,召侯益入朝。此时汉祖刘知远已经病危,召王景崇到自己的卧室,对他 说:“侯益表面上顺从朝廷,实则怀有贰心。你去他那里召他入朝,如果侯益来朝,就放 过他,不用过问;如果他迟疑不决,你就自行处置(可把他杀掉)。”侯益害怕了,就打 算奉诏入朝。恰好听说汉祖刘知远驾崩了,而王景崇打算诛杀侯益。从事程渥是王景崇 的同乡。侯益于是派他去游说王景崇:“您官至高位,应该稍微明白不做什么了,何必怀 有危害别人的心,做过分的事呢?何况侯益的内外亲戚和亲信党羽

56、非常多,如果事情胡 乱发动,你的灾祸也迅速地到了。”景崇大怒道:“你赶快走,别为侯益游说。你再多说, 我就灭你全族。”侯益知道了王景崇根本不听从程渥的话,当即率数十骑奔入朝中。后汉 隐帝刘承佑派侍臣问侯益暗中联结蜀军的原因,侯益回答说:“我是想诱蜀军出关,趁其 不备突袭他们。”侯益厚赂史弘肇等人,诉说王景崇横行霸道的行径。诸多权贵大力包庇 保护侯益,于是朝廷授予他开封尹兼中书令。王景崇听说这些事情,于是据城反叛。显 德元年冬,侯益告老还乡,以本官退休回洛阳养老。宋太祖赵匡胤称帝,以耆旧老臣的 地位厚待他。乾德初年,侯益入京参加郊祀,待遇与宰相等同。乾德三年,侯益病亡,终年80岁,追赐中书令。【

57、点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多读多练,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就会产生质 的飞跃。文言文学习中归纳和积累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增加文言实词 和虚词的积累,掌握文言词法和特殊句式的特点,增强文言文的语感,学习文言文的构 思技巧,提高文言文的理解分析能力,借鉴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牢记一些古 代文化常识。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像,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电。(老子第二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堆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

58、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 告:者不立,跨省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冷者不长。其在道也,日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不 所者久,死两不亡者寿。(老子第三十三章)(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A.长短相形,高下相彳圾倾:依靠B尊埴以为器蜒:揉和C.拿者不立企:踮起脚跟D.自发者不长矜:矜持(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A.前后相随,恒电 也:语气词,表判断B,跨省不行者:代词,的人C.不失耳所者久其:指示代词,那些D.死加不亡者寿而:连词,表转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A.老子把很多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 长与短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B.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