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_第1页
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_第2页
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_第3页
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_第4页
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要内容l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的形成l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l沙利文的精神医学的人际理论l卡丁纳的精神分析文化人类学l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的形成l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大流派。它在理论体系和心理治疗实践上继承和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正统精神分析,使精神分析适应了新的时代需要而生命力至今不衰。 美国传统心理学在许多方面与精神分析是格格不入的。l美国传统心理学(功能主义和行为主义)重视的是在实验室里研究感知觉和学习等课题,偏重对意识和行为的形式和功能进行描述,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强调可观察性或客观性。l精神分析则重视在临床实践基础上研究动机和人格等课题

2、,偏重对人的心理(特别是无意识)的内容和结构进行解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带有相当的不可观察性或主观性。 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酝酿于弗洛伊德的晚年即30年代末。l 霍妮(K.Horney)于1937年出版现代人的神经症人格、1939年(弗洛伊德去世那年)出版精神分析新道路,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神经症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弗洛伊德的许多基本观点进行了修正;l 沙利文(H.S.Sullivan)于1938年创办精神医学杂志,以传播他的人际关系理论,他认为心理疾病是由人际关系的失调引起的,而不是性本能与社会的冲突引起;l 卡丁纳(A.Kardiner)于1939年出版个人及其社会,将其通过人类学研究所得出

3、的不同于弗洛伊德的结论公诸于世;l 弗罗姆(E.Fromm)在30年代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试图用历史唯物主义修正精神分析。 l到40年代初,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正式形成。1941年,霍妮被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开除,但她迅速成立了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并自任所长,这一事件标志着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与正统精神分析从思想体系的分裂到组织上的正式分裂已告完成。l同年,弗罗姆出版逃避自由,这部被誉为运用精神分析于社会学的杰作。 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修正主要是针对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l这种理论认为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是本能欲望;l社会文化是其对立面,它压抑本能欲望的满足因而导致神经症发作;l而科学和艺术创造则是

4、本能欲望的升华,文明的发展以压抑人的本能为代价却不能给人带来幸福;l人性就是人的生物性,是人的本能,人性决定社会文化而不是社会文化塑造人性;l人性中充满破坏性和攻击性,与社会道德的冲突不可避免,人生的痛苦不可避免,战争也不可避免。 与本能决定论紧密相关的是泛性论。l弗洛伊德将人格的发展归结为性心理的发展,归结为性本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依次通过不同的身体部位获得满足的过程;l人从婴儿期开始就有性欲,并且指向父母;l女性心理特点是由女性身体结构决定的;l俄狄浦斯情结普遍存在,贯穿于个体的成长过程,是神经症的根源,也是道德和宗教的起源。 l弗洛伊德的上述理念植根于19世纪的物理学和生物学,植根于维多利亚

5、时代中产阶级的生存方式。到了20世纪,社会现实发生了变化,各种社会矛盾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性压抑问题的重要性不如从前了。一些社会科学如社会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正在兴起,这些学科提供了不同于弗洛伊德的新发现,主张把人看作是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产物,而不是受本能驱使的动物。l“阿德勒的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中是第一个沿着我们今天应该称之为社会科学的方向发展的心理学体系。” l阿德勒1911年离开弗洛伊德正是因为他背离了弗洛伊德的正统,沿着社会科学的方向走得太远而为弗洛伊德所不容。尽管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所有代表人物都是通过直接修正弗洛伊德的学说进而形成自己的体系,并不承认他们是在阿德勒的基础上开展

6、工作的,但一般还是将阿德勒视为社会文化学派的先驱。 l阿德勒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为克服自卑而寻求补偿的努力,自卑感来源于童年的社会生活经验,儿童发现自己的软弱无能与周围高大强壮而又活跃的成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于是产生了对力量的需要。儿童逐步形成的补偿方法是根据自己在家庭中的处境、父母的性格、家庭经济状况和人员构成,逐步扩大到根据邻居的特点和社会的要求等多种社会因素而采取的策略。l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形成于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它是两种“妥协”趋势相结合的产物,即一方面是美国本土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承认,另一方面是精神分析学家对弗洛伊德的修正。 l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开始既为心理学家们所不齿,又为医

7、学界所不容,但最后还是渗入到这两个领域之中。但这一过程是逐步发展的。精神分析产生于欧洲大陆,那里的文化土壤有利于主观心理学和动力心理学,因为这种心理学似乎比其他心理学更容易适应天主教会的社会背景。天主教会关心人类天职,特别注意人类动机的本性。而美国是一个宗教多样化且宗教背景从总体上讲不很深厚的年轻国家。美国精神是重实用重行动的,不那么关心内心深处的冲突。当精神分析在欧洲创立和发展之时,美国精神是重实用重行动的,不那么关心内心深处的冲突。当精神分析在欧洲创立和发展之时,美国心理学已成为功能主义的,并正准备走向行为主义。而行为主义则难以吸收精神分析,因为精神分析太富于主观色彩。l 精神分析与美国主

8、流心理学之间的差别,主要是在方法论问题上。精神分析研究主要是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的,而学院心理学则偏重于高度控制的实验研究。美国学院心理学家将物理学和化学的研究方法作为科学方法的典范,相比之下,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是非科学的;弗洛伊德则认为,关注行为的可测量方面的实验,更适合于研究人类生活的琐细方面,而非人类生活真正有意义的方面。精神分析和学院心理学都试图建立科学的心理学,尽管二者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和冯特都受到了19世纪伟大的科学家赫尔姆霍茨的决定论哲学的影响,但它们在这门学科的性质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所以直到30年代中期,精神分析对美国学院心理学的影响还是相当小。 精神分析对美国的影响或美国本土对精

9、神分析的接受和承认大体上是从以下几个层面逐步推进的。美国民众的热情。 1910年以后,美国的报纸充满了论述弗洛伊德的文章,普通民众比学院心理学家们更承认他的学说,势力也大得多。到三四十年代,这种热情仍持续不衰,俄狄浦斯情结、压抑、升华和快乐原则这些术语在大众语言中广泛传播。精神分析虽不产生于美国,但并不意味着美国缺乏传播精神分析的土壤。 19世纪还处在原始积累时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决定了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是节制的,在性问题上是压抑的,这是精神分析产生的社会根源。 20世纪的经济发展要求扩大人们的消费,因此中产阶级的生活时尚发生了变化,他们渴求日益增长的消费,在性问题上的限制也随之放松。“精神

10、分析理论,与其说是这种发展的原因,不如说是在有关性需求的范围里,为这种倾向提供了一种便利的理论说明。”在美国尤其如此。因此,美国民众仍然是从实用、行动的立场上,以年轻人(年轻国家)的方式来接受弗洛伊德的,尤其是快乐原则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提供了理论支持。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美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逐步接受了弗洛伊德的影响。精神医学和临床心理学等应用领域。这些学科之所以较容易接受了弗洛伊德的影响,是因为弗洛伊德提供了一种关于人格、神经症病理学和治疗学的综合理论。二次大战及战后美国政府对临床心理学的大量资助,使这一学科得到迅速发展。以上三个层面造成了一种越来越接近心理学的趋势。学院

11、心理学。精神分析对美国社会以上三个层面的影响,似乎对美国心理学界产生了某种压力,迫使他们考虑精神分析的价值。 “耶鲁小组”在三四十年代的工作是站在美国学院心理学家立场上对弗洛伊德心理学和行为主义进行综合的最系统和最有影响的尝试。“耶鲁小组”是由赫尔及其弟子N.E.米勒、J.多拉德等人组成的。他们在19361943年组织了一系列讨论班,沙利文和埃里克森等精神分析学家也参加了这些讨论班。这些工作在三四十年代促进了美国学院心理学对精神分析的接纳。 法西斯主义兴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精神分析对美国心理学的影响。具体情形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看: 三四十年代,近200名精神分析学家为逃避纳粹迫害来到美国,其

12、中大多数是犹太人,包括霍妮、弗罗姆、埃里克森等后来成为著名人物的精神分析学家。他们的成就主要是到美国以后取得的。 一些思想敏锐的心理学家致力于研究态度(偏见)、舆论(宣传)、攻击性、独裁人格等与纳粹主义和战争有关的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问题。显然,精神分析对于研究这些问题是最优先被选择的理论范式。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最著名的有阿多尔诺(T.W.Adorno)、赖希(W.Reich)和弗罗姆,他们都试图用精神分析来研究独裁统治的心理学问题。 战时的研究项目迫使不同学科和研究领域的专家一起工作,至少暂时促使一些心理学家从狭隘的理论和方法学偏见中解脱出来,这给一些不同情精神分析的心理学家提供了接触精神

13、分析的机会。沙利文就曾参与了战时研究项目的工作。 l 三四十年代的西方国家,动荡不定、灾难迭起。先是席卷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随后是法西斯主义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人们经受着各种压力和打击,神经症和精神病患者不断增多。一些精神分析学家从治疗实践的切身经验中感受到,用弗洛伊德的病理学和治疗学在临床上已经行不通了。这些患者的问题主要不是性压抑,而是社会生活的困境、人际关系的失调所造成的人格扭曲。精神分析的生命力首先在于临床效果。新的现实促使精神分析学家寻找新的理论模式,而新的临床经验是新的理论形成的基础。 l 新的理论形成也离不开时代的学术背景。弗洛伊德接受的是19世纪物理学和生物学的范式,

14、社会文化学派则接受了20世纪兴起的社会科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的新范式,把人看成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把人格解释为个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把理论和治疗实践的重心从人体内部转移到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上。这些社会科学的主要力量在美国。社会文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妮和卡丁纳受玛格丽特米德和本尼迪克特等人的文化人类学的影响较大;沙利文受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中的芝加哥学派影响较大;弗罗姆则主要受德国社会学的影响,包括马克思、马克斯韦伯和30年代从德国迁往美国的法兰克福学派(他是该学派成员)。 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霍妮、沙利文、卡丁纳和弗罗姆。他们在理论上各有侧重,在观点上

15、时有分歧,在组织上较为松散。l 霍妮认为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神经症的标准,指出神经症的根源在于个人在充满矛盾和敌意的社会中所产生的基本焦虑。l 沙利文重视人际关系这一概念在精神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他们俩的主要活动在精神分析和精神医学领域。l 卡丁纳致力于对土著民族的现场调查材料进行精神分析的阐释,认为不同文化的基本制度造就了不同的基本人格结构,进而形成了不同的宗教和禁忌系统。他的主要活动在人类学领域。l 弗罗姆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人失去了与自然、与他人、与真实自我的密切关系,因而现代人虽获得了自由,但陷入了孤独和不安全的境地,这正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他主要活动在精神医学、社会学和哲学领域。

16、但他们在许多基本观点上是一致的,这是他们同属于一个学派的基础。都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动机和人格的动力学观点,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各自的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都继承了弗洛伊德重视童年经验或亲子关系的传统,但抛弃了本能决定论、婴儿性欲论和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论。都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将微观的家庭环境与宏观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研究人,反对弗洛伊德的生物学化的倾向和女性心理学。都受过传统的精神分析正规训练,掌握了精神分析治疗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各自的人格心理学、心理治疗学或社会心理学。都抛弃了弗洛伊德关于人和社会的悲观主义态度,相信人的潜能具有建设性,相信通过改变社会生活条件、改

17、变不合理的人际关系可以实现健康的人的生活。因此他们不仅在治疗上,而且在关于人和社会的信念上都是乐观主义的。 l 总之,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是在新的心理生活现实和新的学术背景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弗洛伊德的学说,从而形成不同的理论体系的。它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得益于弗洛伊德学说对美国社会和学术界的冲击以及美国主流心理学对弗洛伊德学说的承认和整合,同时这一学派成员们的努力又扩大了精神分析对美国社会和学术界的影响并终于汇合到美国心理学主流之中。它是不同传统、不同学说之间相互综合的产物,并从一个侧面显示了现代心理学的图景:即一方面是学派的分歧,另一方面是创造性的综合,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无学派分歧,创造性

18、综合便是无源之水;无创造性综合,新的学派或学说便失去了得以产生和成长的土壤。美国心理学如此,其他国家心理学的发展也是如此;心理学如此,其他学科的发展也是如此。 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l 霍妮是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的先驱人物和主要代表人物,她继承了弗洛伊德传统精神分析的一些思想、观点和方法,同时,她对传统精神分析又进行了彻底的扬弃。她的社会文化神经症理论就是在批判弗洛伊德的基础上提出来的。l 霍妮认为,神经症的动力结构是基本焦虑,其根源又是社会文化固有的矛盾和人际关系的失调。个人在充满矛盾的社会文化和失调的人际关系中生活,由于缺乏安全感而产生基本焦虑,为消除基本焦虑个人产生了神经质需要,进

19、而形成特定的对待他人的方式和神经症人格,并使自我陷入冲突之中。这样,在神经症病人身上就形成了无意识的恶性循环。社会文化环境多元并存,多种文化既有融合,更有冲突,这些文化上的矛盾和冲突导致个人在价值选择上和信仰上的迷茫和困惑,并最终导致一部分人心理的冲突和失调。 l 主要经历和主要著作主要经历和主要著作 凯伦霍妮1885年出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犹太家庭。霍妮出生于富裕之家,但她对自己的童年似乎并不满意。她的前半生,历经诸多磨难,屡次陷入严重精神抑郁之中。她的母亲是一位贵族的女儿,是霍妮父亲的第二任妻子,两者年龄相差几近二十岁。父亲很刻板,对她甚是严厉。在她九岁的时候,她竟然爱上了她的亲哥哥,并受到

20、后者的冷待,小小年纪就遭受人生第一次沉重的,影响其随后整个人生的抑郁症打击。 1906年,凯伦霍妮不顾严厉父亲的反对,不屑当时德国上流社会的流行看法,执意进入柏林大学医学院学习,1913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在次期间,霍妮先后从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卡尔阿伯拉罕及弗洛伊德的虔诚信徒汉斯萨奇斯,接受正统的精神分析论训练。1917年,霍妮发表了她的第一篇精神分析论文精神分析治疗的技术。1918年,霍妮成为一名精神分析临床医生。1920年到1932年间,她在柏林精神分析学院任教,在这期间,她发表了多篇女性心理的论文。 l 在霍妮逐渐步入成年期的过程中,困难与不幸接踵而来。1904年,在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以

21、后,她的母亲与父亲离异,把两个孩子留给父亲(霍妮一直与母亲比较亲近)。其后,她经历转学(至哥廷根大学)、结婚(1909)、六年内连续生下三个女儿、母亲逝世、转而从事精神分析研究等较大人生事件,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不得不背着自己的导师求助于精神分析。1923年,她的丈夫得了脑炎,变成废人,生意倒闭,她自小钟爱的哥哥也于同年因患肺炎去世。在次双重打击下,她的抑郁症发展至极点,她曾经独自漂流海上寻求自杀。三年后,当霍妮终于从这一痛苦经历中缓过气来以后,她带着三个孩子离开丈夫家。 1932年,为了逃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霍妮接受了美国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所长弗兰兹亚历山大的邀请,离开柏林来到美国,并担

22、任了美国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副所长。两年后,霍妮任职于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在该任教并训练精神分析人员,创办诊所、开业行医。从三十年代初期,霍妮逐渐偏离弗洛伊德的正统学说,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l 1937年,她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问世,标志着霍妮精神分析体系的诞生,她随后的著作精神分析的新方向(1939)、自我分析(1942)、我们内心的冲突(1945)、和神经症与人的成长(1950)是对她的思想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霍妮精神分析体系的完成,加剧了她与正统精神分析界的矛盾。于是,1941年,霍妮终于与他们分道扬镳,与一些志同道合者一起在纽约创建美国精神分析促进会和全美精神分析研究

23、院。这两个机构的成立,以及她逝世后她的追随者们为了纪念她的贡献而在纽约创办的霍妮诊所(于1955年5月6日开业),进一步确立了霍妮在精神分析领域中作为一个独立思想流派创立者的地位。 其主要著作有: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1937)、 精神分析新方法(1939)、 自我精神分析(1942)、 我们内心冲突(1945)、 神经症与人的成长(1950) 以及由其弟子整理出版的论文集女性心理学(1967)。 神经症的文化观 根据文化的和心理动力学的标准,霍妮把神经症定义为“神经症是一种恐惧,由对抗这些恐惧的防御措施,由为了缓和内在冲突而寻求妥协解决的种种努力所导致的心理紊乱。 从实际的角度考虑,只有当这种

24、心理紊乱偏离了特定文化中共同的模式,才将它叫做神经症”。 霍妮的这一观点摆脱了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以来于永不变化的本能力量的理论,强调个人的人格结构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取决于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文化环境和个人环境。如果个人在发展中偏离了文化模式,难以适应所生存的环境,就容易产生恐惧,进而形成神经症人格。l 霍妮认为产生和保持神经症过程的内在动力是焦虑,可以把焦虑解释为:“一个儿童在潜伏着互相的世界里所产生的那种孤立无援的情感。”焦虑涉及的并不是现实生活中实际存有的处境,而是他内心所感受到的处境,个体总有一种无比巨大的不安全感,涉及个体以多种不安全感完全无能为力的态度。l

25、正式这种内在的不安全感,使个体以多种方式表现出自己的自卑感和不足感,例如确信自己无能、愚蠢、不讨人喜欢,而这些想法可以说完全没有现实依据。这些自卑感可以表现为自怨自艾、忧心忡忡,也可以表现为把莫须有的缺陷视为当然的事实,而在上面无休止地浪费自己的心思,另一方面这些自卑感也可能被掩饰起来,而表现为一种自我夸张的补偿性需要,表现为一种出风头的顽固嗜好,表现为用各种足以在我们的文化中赢得尊敬的东西来引起他人和自己的重视。这两种倾向中的任何一种有可能比较突出地表现出来,但在一般情况下,往往两种倾向都同时存在。 1.社会文化 霍妮认为,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能够说明人、人的心理和人的神

26、经症的不是人的生物本能,而是人的生活环境,是社会文化,是人际关系。 (1)生活环境 霍妮认为,文化环境与个体环境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个体生活环境。她谈到:“我们的情感和心态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取决于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文化环境和个体环境”。在特定的文化中,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大量出现,标志着人们的生活条件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它表明,由文化条件造成的心理困扰超出了平均的应付能力。 (2)文化环境 霍妮所讲的文化环境是宏观的社会条件,是社会中人们普遍所共有的,有时也称之为文化因素或文化条件,是个体心理失调的最终根源。霍妮认为,导致神经症患者内心冲突的社会文化基础是现成文化的矛盾。现存文化困

27、境使人们陷于难以调和的内心冲突之中,使个体导致情感的隔离、潜在的敌意、不安全感和恐惧以及个体的无助感在西方文明中,文化是建立在个人竞争的基础上,并且渗透到人们的社会关系、朋友关系、两性关系和家庭关系中 。结果在人际关系中播下破坏性竞争、贬低、怀疑和嫉妒的种子,而且现有社会严重不平等、人剥削人的制度等等也构成潜在敌意,并且有损个体自信,导致个体焦虑。 (3)个体环境 霍妮所讲的个体环境是微观的社会条件,是指个出生后所进入的具体情景,并非只指个人的家庭环境,实际上是一个人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有时也称之为个人经历。霍妮认为,神经症在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这种失调对人造成的重大影响在童年期,但她放弃了弗洛伊

28、德的性本能、俄狄普斯情结等假设,而通过文化环境去解释个体环境,认为文化环境与个体环境相互交织,它体现或暗含着文化的倾向。个体环境是在童年期所导致的性格结构,特别是所形成的基本焦虑的中介。 2.文化困境 霍妮认为,现有文化的矛盾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分裂、嫉妒、怨恨、仇视和敌对,也带来个体的孤独感、软弱感和不安全感。生活在现有文化中,我们必须时常做出选择和面对冲突的,并且冲突的因素是水火不容,彼此对立和冲突的倾向具有强迫性,且整个冲突一直处于无意识之中,导致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冲突,也不会想办法去解除冲突。正是未得到解决的冲突造成了焦虑、沮丧等。 l神经症的病理学 霍妮在神经在症源于文化的思想理念指导下

29、,提出了一整套的关于神经症的心理病因说。 霍妮提出神经症需要倾向有十种 :1.对友爱和赞许的神经质需要。包括不加选者的取悦他人、需要他人呢的喜欢和称赞、机械地迎合他人的期望、看重他人而贬低自己、害怕自作主张、害怕他人的敌意、害怕自我内在的敌对感。 2.对主宰其生活的伴侣的神经质需要。包括完全以伴侣为中心、认为伴侣会满足生活中的一切期望、认为伴侣会为他承担任何责任、对爱的评价过高、害怕被抛弃、害怕孤独。 3.对将自己的生活限制在狭窄范围内的神经质需要。包括没有奢望、压抑自己的抱负、处于从属地位、轻视自己的才能和潜力、竭力节省而不愿多花费、害怕提出任何要求、害怕具有或表达奢望。 4.对权利的神经质

30、需要。包括渴望支配他人、根本不尊重他人及他人的个性、尊严、盲目地崇拜强权而轻视弱者、害怕局面失去控制、害怕软弱无力。 5.对社会承担和声望的神经质需要。包括根据声望价值去评价所有人或事物、根据公众接受程度来评价自己、害怕失去社会地位。 7.对称赞自己的神经质需要。包括言过其实地夸张的形象、需要别人称赞想象中的自我、害怕失去称赞。 8.对个人成就和野心的神经质需要。包括需要超过他人、执着地追求自我去得更大的成就、依据能否成为极优秀的任务来评价自我、具有击败别人的倾向、害怕失败。 9.对自足和自立的神经质需要。包括绝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不受任何影响、仅从远离别人、离弃别人的途径

31、来获得安全感、害怕需要别人、害怕束缚、奴役、害怕爱和亲密的关系。 10.对完美无缺的神经质需要。包括执着地追求完美、对可能的确定反复和自责、过于完美而有超过他人的优越感、害怕出错、害怕批评和指责。 l 神经症人格类型 根据霍妮的观点,神经症倾向决定了神经症人格,神经症倾向的类型决定了神经症人格类型。因此,神经症人格主要有三类: 顺从型(或依从型):这种人对友爱、赞许、伙伴和把自己的生活限制在狭窄的范围内等有一种神经质的需要。他们为了克服无助感而去追求他人的关爱和帮助,去顺从他人,以来他人。他们感到只有这样与他人在一起时才能感到安全。他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与他人的友好与和谐程度,忽略导致自己与他人

32、关系疏远的因素,他轻视自己,心甘情愿地把自己降到次要的地位,把荣耀让给别人,主动承担责任,不考虑自己真实的情感,无意识地倾向于根据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具有强烈地依赖他人、接近他人的倾向。 l 敌对型(或进攻型):这种人对权利、声望、财富、成功等一种神经质的需要。他们为了克服敌对感而去追求成就和优越,企图依次来实现对他人的控制支配,战胜他人,利用他人,攻击他人,这样他们才获得安全。他们拒绝真诚的同情与友情,压抑感情,对他人漠不关心。他常常认为自己是最强有力的、最精明能干的,并把世界看成一个竞技场,认为人生就是一场相互对立的战斗,不折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是人生的最高法则,具有强烈的对抗他人的倾向。

33、 退缩型(或逃避型):这种人对自立自足、完美无缺等有一种神经质的需要。他们为了克服孤独感而去追求绝对的独立和自由,他离群索居,不与任何人发生感情上的联系,与世无争,以此来获得安全感。他不希望他人介入自己的小圈子,他拒绝合作,回避竞争,限制自己的需要,凡事力求完善,避免他人的帮助或指责,具有强烈地逃避他人的倾向。l 神经症的自我 霍妮反对弗洛伊德把人格分成伊底、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她指出,自我有三种基本的存在形态。 第一种是真实自我(real self)。指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力量,是人类共有的,具有建设性。那些在任何特定的时期都能真正体现我们自己的东西,它是一切成就和能力的来源。当然也存在个别

34、差异。霍妮相信,只要身体正常和环境适当,每个人都有可能发展健全的人格。因此,真实自我是可能的自我。 l 第二种是理性化的自我(idealized self)。指个体凭空设想的纯粹虚幻的形象,是不可能实现的形象。反映了人们最希望成为的那种人。因此,理想化自我是不可能的自我。 对正常的人来说,他们的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是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真实自我的变化,理想自我也会发生变化;随着理想自我的实现,真实自我又会提出新的理想。所以,在正常人那里,愿望既符合实际又具有动力。然而,在神经质患者那儿,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是分离的,他们会产生一种理想化的自我意象,把理想自我当作真实自我看待,从而无法理解和认

35、识他的真实自我。有些人产生过度的自我优越感,便是把理想自我当作真实自我了。由于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患者创造出他们认为或感到他们应该成为的形象,如圣人、天才等等。这种歪曲的自我意象表明患者无法容忍他的真实自我。霍妮把这种心理障碍归因于社会经历、文化因素和环境条件等决定因素。 l第三种是现实自我(actual self)。指个体此时此地身心存在的总和外。因此,它是身体的和心理的、健康的或神经症的、意识和潜意识的。 l霍妮的焦虑理论 霍妮认为,焦虑是一种存在于富有敌意的世界里,一个人所体验到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焦虑是神经症的动力中心。我们的情感和态度极大程度地由我们生活的环境塑造的,这种环境既有文化

36、环境,又有个人环境,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相辅相成。 1.个体焦虑的社会文化基础 霍妮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她批评弗洛伊徳的本能决定论,强调应从宏观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微观的个体环境中去寻找焦虑的根源,把环境的作用提高到首要地位 。霍妮认为,西方文化环境中有着使人们产生基本敌意和基本焦虑的典型困境,如个人竞争这一资本主义经济原则恶化了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敌视,使个体产生孤独无助感和荒谬不安的感觉。人们在社会领域和经济领域的不安全感是个体不安全感的首要根源。此外,人际关系障碍导致情感隔离,潜在的敌对和紧张也造成焦虑,如成功时害怕嫉妒、失败时害怕轻视等等,也是不安全感的首要因

37、素。霍妮还分析了西方文化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倾向:成功与友爱与谦卑的矛盾;不断增长的享受需要与并不能充分满足的矛盾;个人自由原则与实际受限于现实的矛盾。这些矛盾倾向是个体内心冲突的文化基础,也是个体焦虑的社会文化基础。 2.早期决定论 霍妮同弗洛伊徳一样,持早期决定论,她认为,社会文化中的矛盾倾向是通过个体早期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而对个体产生影响,这样一来个体早期亲子关系的优劣成了基本焦虑是否产生的决定因素。霍妮认为,幼儿出生后有两种基本需要:满足和安全。但儿童本身是无能的,他必须依赖父母才能满足需要,如果父母不给子女真正的温暖和爱,就会造成子女的不安全感。霍妮把父母未能给予子女温暖和爱或给

38、予虚假的温暖和爱称之为基本罪恶。父母不能给予子女真正的温暖和爱主要原因在于父母有神经症,这可以通过父母的行为和态度体现出来,而父母不良行为和态度会使子女产生敌对心理或敌意,霍妮称之为基本敌意。在霍妮看来,正是各种敌对心理是产生神经症焦虑的主要根源。由于子女的无能感、恐惧感、亲情感和罪疚感,子女不能表现或表达对父母不良行为或态度的反抗,或者说子女必须压抑自己的敌对心理。对 基本敌意的压抑使人陷入焦虑,霍妮称之为基本焦虑,它指人将基本敌意泛化到一切人,甚至整个世界,从而感到世间一切人和事物都潜伏着危险。因此,在霍妮看来,个体人际关系失调,尤其是亲子关系失调是产生基本敌意的直接原因,而文化环境则是最

39、终根源。 3.基本冲突 霍妮竟神经症患者在基本焦虑的基础上形成的内心冲突称之为基本冲突。就霍妮的整个理论来看,基本冲突包含三种情形:第一是各种神经症需要之间的冲突。神经症患者为克服焦虑而强迫性地追求一种或少数几种需要而压抑了其他需要。第二是对待他人的行为方式之间的冲突,即接近他人、对抗他人和逃避他人之间的冲突。第三种情形是理想化自我与真实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其核心是真实自我的建设性力量与理想化自我的阻碍性力量之间的冲突。为解决自我的冲突,它可能会形成三种情形:自谦、贬低自己;夸张、美化自己;放弃。 l 霍妮的神经症理论的总体思路是:个体生活在充满矛盾冲突的社会文化中,因而缺乏安全感,产生基本

40、焦虑;为克服焦虑产生神经症的需要,进而形成特定的对待他人的行为方式或神经症的人格;个体又去寻找解决冲突的策略,结果又陷入新的更大更深的焦虑和冲突之中,从而构成潜意识中运行的恶性循环。 l 霍妮和弗洛伊德的传统精神分析学说的重大分歧 1.在理论定位上,弗洛伊德的理论是生物学定位,霍妮则代之以社会文化定位 霍妮批判了弗洛伊德的理论过分强调人类行为中的生物学因素而忽视社会与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的倾向。霍妮之所以强调文化的作用,不仅因为她在论述女性心理形成时已经开始思考文化的影响和作用,而且,她在移民美国后的治疗实践中发现,美国人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性欲问题,而是当时美国经济大萧条的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失业房

41、子、食品等问题,这些问题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导致了人们的神经症。应用弗洛伊德的生物本能理论显然解决不了当时的治疗问题这使她认识到造成人们心理冲突的根源主要不是生物本能,而是社会环境。同时,霍妮重视社会文化因素的倾向也是受了许多社会学家、文化人类学家和一些文化取向较浓的精神分析学者的观点的影响,如玛格丽特米德、本尼迪克特等。因此霍妮说,“弗洛伊德对文化因素的轻视不仅导致了错误的结论,而且极大地阻碍了对导致我们的态度和行为的那些真正力量的理解”! 2.在神经症产生的动因问题上,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压抑,而霍妮则强调人际关系的失调 在弗洛伊德看来,神经症乃是由于本我与自我之间的冲突,对性本能的

42、压抑是神经症的动力核心,性本能的障碍是导致神经症的根本原因。经症是个人的本能欲望与社会需求冲突的结果但霍妮认为,个体欲望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冲突是神经症不可或缺的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这种冲突并不必然产生神经症。只有当这种冲突导致了焦虑,并且只有当要消除焦虑的企图导致了相互矛盾的防御倾向时,才产生神经症。她认为,由于个人的心理及性格倾向是由个体所处环境和文化造成的,因此,对神经症的起源也必须到环境中去寻找。神经症的最终根源是社会文化环境,而其中的人际关系障碍是造成神经症的关键因素和直接原因。 3.在对神经症的解释方法上,弗洛伊德采用的是历时方法,霍妮则是用共时方法 弗洛伊德是以历史的方法(或叫历时

43、方法)来解释人的神经症。弗洛伊德以起源为本,用过去来解释现在。这一历史方法曾在世纪思想界占统治地位,弗洛伊德生活在这种历时氛围中,深受其影响,并以此来构筑自己的理论。到了 19世纪,共时思想占主导地位,思想家们倾向于用共时方法即以某种现象在现存体系范围内之功能来解释和说明这一现象。霍妮用来解释神经症的方法就是这一以结构为本的方法。她非常重视研究结构,认为某一心态的历史起源并不足以解释这一心态过去和现在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对应关系尽管这种性格结构是从过去演化而来的,但它此刻已经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我们最需要认识的是这种心态在构成现时性格结构中的功能。霍妮认为,弗洛伊德的这种历时解释方式是建立在

44、机械精神观基础上的,它不仅过分简化了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关系,而且这一方法看似在做深层分析实则是十分狭隘的。 4.在神经症的治疗目标上,两人各有不同的 理解弗洛伊德的人性观是性本恶论。他认为,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受无意识的本能所支配,而本能与社会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和冲突导致人的神经症。本能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是基本的和普遍存在的,而且原则上也解决不了这种矛盾。精神分析治疗就是帮助人们找出受压抑的本能及它与童年经历的联系,然后控制它,并把它疏导到为社会认可的活动中去。 而霍妮的人性观是性本善论。她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建设性力量,它促使人们实现自身的潜力。但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文化的冲突和人

45、际关系的障碍(失调)导致了人的神经症,而神经症病人又凭借自身的神经症倾向的驱动发展过程,最终导致脱离真实自我。精神分析治疗的目标就是“从内部束缚中解脱病人,从而使他自由发展自己的最大潜能” 6.在传统精神分析的一些重要概念上,霍妮的理解也有别于弗洛伊德 比如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认为,它是儿童对异性父母的性依恋,并妒嫉同性父母。由于社会禁忌的作用,儿童不得不压抑这种乱伦性的欲望。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无处不在,比如在人际关系方面,儿童对父母的依恋、爱意、柔情及对父母的恐惧等,都与俄狄浦斯情结有关。男孩对父亲、女孩对母亲的恭敬、顺从是性欲目标受阻而表现出来的被动同性恋或性受虐倾向,对父母的违

46、抗则是内心对同性恋欲望的抗争,对父母的恐惧则来源于害怕由于乱伦欲、违反禁忌而导致的惩罚,如被阉割、失去爱等。总之,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解,人际关系的最终基础是本能冲动,亲子关系的最终基础是俄狄浦斯情结。 霍妮充分肯定弗洛伊德发现了俄狄浦斯情结及其对以后人际关系的影响,认为这是弗洛伊德的一大功劳。但她不同意弗洛伊德关于儿童对父母的依恋是由于生物学上的原因的观点。她认为,亲子关系是环境的产物。一方面父母亲可能给孩子一些性刺激,如爱抚儿童,儿童对父母性刺激的反应可能导致对父母的依恋;另一方面,当儿童既依赖父母,又由于父母不尊重孩子、不公正、不讲信用、压制孩子、对孩子提出无理要求等方式而导致儿童对父母怀有

47、敌意,而使孩子处于焦虑情境中时,为了克服焦虑,儿童会依赖父母中的一方,并以为这就是爱。这种由焦虑而产生的对情爱的需要,是神经质冲突的早期表现。从现象上看,它与弗洛伊德描述的俄狄浦斯情结一致,即儿童狂热地依恋父母中的一方,并妒嫉另一方,但其动力结构却不是性,而是克服焦虑。弗洛伊德的乱伦性依恋的目标是得到爱,儿童一般会依恋引起爱或性欲的父母一方,但由焦虑引发的性依恋的目标是获得安全感,儿童会依恋更强大的父母一方。 l家庭环境对神经症人格形成的启示 霍妮理论强调家庭环境在人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她认为家庭环境给儿童提供发展的条件,养成儿童对社会的反应方式。儿童的人格结构,就是杂这个基础上培养起来的。这

48、些无疑对现代家庭人格教育具有借鉴的意义。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营造良好的家童环境。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也是家庭环境的构成要素之一。 其次,提高家长素质,促进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 再次,把握挫折教育的条件。 最后,及时矫正儿童的不良倾向。 l 总结 霍妮以她超人的勇气和对真理执着追求的大无畏精神,对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修正,提出了她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在对待传统精神分析的态度上,尽管霍妮受过正统的精神分析的训练,但她并不是简单地、盲目地照搬弗洛伊德的观点。她勤于思考,善于吸收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从根本上改变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重视人的本能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作

49、用的生物学研究取向,确定了自己的社会文化的研究取向,而这一取向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新精神分析)的基本方向。 l 霍妮的焦虑理论也有缺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于社会文化因素对焦虑所起作用的认识是不彻底的她虽然强调社会文化背景在焦虑产生中的作用,但在具体分析个体焦虑产生的时候,却将社会文化因素淡化了她认为社会文化环境只有通过个体环境这个中介才能对焦虑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而她最终又将个体环境归结为亲子关系,这样,把导致焦虑的丰富的社会文化因素仅化解为亲子关系这一较简单的关系中了这显然是由于受到弗洛伊德的早期决定论的影响实际上,社会文化环境不仅仅通过亲子关系,而且还通过同伴关系以及其它种种社会关

50、系对个体产生作用“ 第二,霍妮对焦虑的心理机制的认识有简单化的倾向她的“基本敌意压抑基本焦虑”这一模式实际上是沿袭了弗洛伊德早期焦虑论的“本能压抑焦虑”这一模式,可以说并没有什么新的创意。 沙利文的精神医学的人际理论l 哈里.斯塔克.沙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1892-1949)是美国著名的精神医学家,也是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沙利文出生于美国纽约,1917年他在芝加哥内外科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22年沙利文进入首都华盛顿的圣一里伊利莎白医院担任当时美国著名精神医学家怀特的助理。在以后的生涯中,他继续致力于精神病的治疗、研究和教学工作。第二次世界大

51、战期间,他担任美国选拔委员会顾问,参与选拔军人的工作。战后参与制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紧张计划”,涉及紧张和应激的问题。1949年1月14日,他在去阿姆斯特丹出席国际心理卫生联合会的执行委员会会议后的返回途中,于巴黎突然死于脑溢血,年仅57岁。 主要著作有:现代精神医学的概念(1947) 精神医学的人际理论(1953) 精神医学的会谈方法(1954) 精神医学的临床研究(1956) 作为认的过程的精神分裂症(1962) 精神医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1964)l沙利文将精神医学界定为研究人际关系的科学,特别重视人际间的相互作用对人格的影响,因此他的理论被称为精神医学的人际理论。他的心理学理论也因此

52、被称为人际理论(或人际关系论)(interpersonal theory)。他认为,精神障碍源于人际关系或社会关系,因此富有成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就必须从人际关系入手。他关于人格的性质、人格动力的论述颇具特色,下面介绍沙利文这方面的观点。l人格的性质 与霍妮一样,沙利文也反对佛洛尹德的本能论和泛性论,认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他对人格的定义是: 人格是重复的人际情境的相对持久的模式,重复的人际情境是一个人生活的特性。(Sullivan,1953a,p111) 人格可以看作是假设的存在,它是人际关系中表现出自身的。人际关系包括与真实的或想像的他人的相互作用,与其直接或间接地一体

53、化为动能的复合,还包括与人创造的传统、习俗、发明和制度的相互作用。(Sullivan,1962,p302) 在沙利文看来,人格作为假设的存在是从造成行为的基本人际关系中抽象出来的。我们只能根据个人的人际关系才能了解人格,除了人与人之间所传达的内容之外,便无法了解个人的人格。实际上他是把人格化解在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他说:“每个人有多少种人际关系,他就有多少种人格”(Sullivan,1950,p329)。此外,他不同意佛洛尹德关于人格早期定型这一观点,认为人格发展可持续到十岁以后。人格是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发展的,不能说人格是固定的因为它依赖于被一体化了的社会环境。l 人格动力 沙利文认为,

54、人格发展的动力是个体和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同时人格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而表现出来;没有社会上其他人的影响,人格是不存在的。他提出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的概念,用来说明影响人格发展的人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可能是记忆、想像、文学作品中的或理想化的人物形象。沙利文认为,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最初源于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感,造成紧张的原因是生理需要(对食物、空气、水和性等的需要)和社会不安全感(主要为人际焦虑)。婴儿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获得安全感,就必须和母亲建立最初的人际关系。他特别强调母-婴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婴儿生理需要的满足和安全感的获得,都有赖于母亲的行为和

55、态度,而婴儿对母亲的行为态度是非常敏感的。如果母亲在满足婴儿需要时行为粗暴或流露出紧张、愤怒和不愉快,那么婴儿就会感觉到这些情绪,产生焦虑和不安全感。焦虑影响其生理需要的满足,影响母-婴之间的正常关系,而婴儿却无力回避或摆脱它,这种焦虑会在儿童以后的成长中进一步扩散,影响个体正常的人际关系和人格的发展。在沙利文看来,生理需要的满足是人格发展的基础,而出现较晚的、更复杂的安全感的需要,则是重要的人格发展动力。l他还创造了动能的概念来阐述人格能量的转换。 所谓动能(dynamism)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使个体人际关系特征化的能量转换结构,也指个体生理或心理上重复持续的行为习惯或整体性的人格倾

56、向。它控制个体的生理能量,根据需要而对能量进行转换,以此决定人际关系的特征,引导人格发展的方向。 因此,动能也是沙利文分析人格的基本单位,动能的种类很多,主要可分为生理的和人际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自我动能。l 生理区域动能(zonal dynamism)是指个体与某些环境有关的躯体生理部位的能量转换结构。它与吃、喝、性等行为活动密切相联,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动能。其活动主要是为满足生理需要。l 人际动能(interpersonal dynamism)是指个体人际交往的经验中所获得的一种能量转换结构,表现为个体对自己与他人之间人际关系的意识,对人际行为的调节和改变等能力。其活动主要是为满足人际交往的需

57、要。l 自我动能(self-dynamism)也称自我系统(self-system),是指以个体的人际经验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一种自我印象。最初源于母-婴之间的焦虑,即婴儿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获得安全感而竭力愉悦母亲,并逐步服从母亲所代表的社会规则,因奖励和惩罚而区分出“好的我”与“坏的我”。l在沙利文看来,个体以人际经验为基础便形成了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习惯性印象(包括情感、态度和思维等),这一过程,他称为人格化(personification)。但这种印象受个体自我系统特征的影响,并不一定是个体或他人的真实表征。同时在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人们感知和认识外部世界的经验模式(mode of expe

58、rience)也不同,从而使个体表现出对己、对人、对事的不同人格特点。l 社会文化的观点 沙利文认为,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人际关系是人类心理过程(包括变态过程)的主要参数。从这一观点出发,沙利文提出了一个极其独特但却深刻反映了他的社会文化观的思想,即精神病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即社会心理学”,这一让人感到奇特的思想的前提是:精神病既不是先天的也不是由身体的构造决定的,而是由患者的人际关系受损造成的,人际关系的损伤造成了患者的焦虑,并进而导致了其整个经验世界的分裂。总之,精神障碍导源于不适宜的人际关系或社会关系。“精神病学所涉及的领域就是人际关系”。这种观点能否得到生物医学的承认暂且不论,但仅就

59、沙利文对社会文化因素人际关系在心理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强调来看,无疑是十分有价值的社会心理学思想。l 沙利文对焦虑的解释 沙利文和霍妮从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入手,去寻找焦虑的根源。他们都认为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是引发焦虑的根源。这突破了弗洛伊德从本能中寻找焦虑刺激源的本能决定论倾向,而把焦虑放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中来观照,这是十分深刻的。 对焦虑具体发生的心理机制,霍妮因袭弗洛伊德早期焦虑论,而沙利文则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将自尊这一中介因素引入焦虑这一情绪过程,认为焦虑是自尊受到威胁的结果,这就解决了弗洛伊德没有能解决的问题。但沙利文没有能解释个体是怎样确认刺激对其构成威胁的,因为他和霍妮一样忽视了

60、认知评价因素和能力因素在焦虑发生中的作用。卡丁纳的精神分析文化人类学l 卡丁纳出生于纽约。1921-1922年他曾在维也纳接受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训练,对弗洛伊德产生强烈的崇敬之情。回到纽约便开业从事精神分析治疗活动,热情地传播精神分析学说,训练精神分析专业人员。1933年他在纽约精神分析学会组织弗洛伊德社会学著作研讨班,学员大多数是人类学者,其中林顿、杜波伊斯等人后来成为著名人类学家,他还邀请萨丕尔、本尼迪克特等著名人类学家发表演讲。1937年,林顿和卡丁纳都受聘于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从此开始了他们的合作研究。 主要著作:个人及其社会(1939) 社会的心理疆界(1945) 压抑的记号(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