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1页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2页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3页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4页
隧道工程习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章 绪论例题1、以任何方式修建,最终使用于地表以下的( C )建筑物,其内部空洞净空断面在( C )m2以上者均为隧道。A、圆形 3 B、圆形 2 C、条形 2 D、条形 3 2、某隧道长度为2000米,该隧道按长度可称为 ( B )A、特长隧道 B、长隧道 C、超长隧道 D、短隧道3、某隧道断面积为60m2,该隧道按面积可称为 ( B )A、特大断面隧道 B、大断面隧道 C、中等断面隧道 D、小断面隧道4、下列关于隧道分类错误的是( C )A、按地层分,可分为岩石隧道、土质隧道B 、按断面形式分,可分为圆形、矩形、马蹄形隧道C、按所处位置分,可分为深埋隧道、浅埋隧道、山岭隧道、城市隧道、

2、水底隧道D、按施工方法分,可分为矿山法、明挖法、盾构法、掘进机法隧道等第2章 隧道勘察例题1、隧道勘察阶段按先后顺序一般分为( C )A、可行性研究勘察,详细勘察,初步勘察 B、初步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详细勘察 C、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 D、详细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 2、初步勘察的内容是( B )A、侧重于收集与研究已有的文献资料,在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实地调查,大致查明地质情况 B、取得隧道所在位置的初步总平面布置地形图及有关工程性质,规模的文件,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最优隧道位置方案 C、进一步查明隧道沿线地质特征和不良地质规模、大小范围,为线位布设

3、和编制施工图设计提供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D、以上都包括 3、隧道勘察的主要方法有收集与研究既有资料,调查与测绘、勘探,试验与长期观测等几种。直接观察属于( B )的方法。A、收集与研究既有资料 B、调查与测绘 C、勘探 D、试验与长期观测4、下面哪种勘察方法不属于物探(C)A、地质雷达方法 B、地震勘探方法 C、小螺纹钻勘探方法 D、声波探测方法5、根据电磁波辐射(发射、吸收、反射)的理论,应用各种光学、电子学探测器,对远距离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综合技术称为 ( C )。A、钻探方法 B、地震勘探方法 C、遥感技术 D、物探6、( A )主要以调查和测绘为主,配合物探,并充分利用以往地质资料,只有

4、当不进行钻探,试验工作不足以说明地质情况而影响方案的选定时,才作代表性的钻探试验工作。( A )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调绘、物探、钻探等。 A、初勘 详勘 B、详勘 初勘 C、初勘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勘察 D、详勘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勘察 7、关于隧道与地下水的影响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隧道内涌水,将恶化围岩稳定状态,导致施工困难,增大工程造价B、可能造成地表枯水,造成用水及饮水困难C、隧道衬砌上可能产生水压力D、地层中有地下水时隧道的施工比无地下水时容易 8、隧道施工要求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项目有( D )。A、水资源、植被、特殊保护区、特殊地质段的保护 B、对环境污染的防治C、弃渣

5、处理 D、以上都包括 第3章 隧道总体设计1、隧道位置的选择中,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 A )A、隧道长度越长越好。 B、隧道方案的确定要考虑通风、照明及养护管理费用C、隧道方案应与当地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D、在高寒地区,隧道位置的选择应考虑雪害和冻结的影响2、下列哪一个因素与越岭隧道平面位置的选择关系不大( B )A、线路总方向 B、车辆类型 C、地质条件 D、隧道长度3、越岭隧道平面位置的选择,主要是指( D )A、隧道穿越分水岭的不同高程的垭口的选择; B、隧道穿越分水岭的不同方向的垭口的选择;C、隧道穿越分水的垭口时,隧道标高的选择; D、隧道穿越分水岭的不同高程及不同方向的垭口选择。

6、4、关于越岭隧道,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 B )A、越岭隧道平面位置和标高的确定都要考虑隧道两端展线情况;B、在路线总方向上或其附近的低垭口,展线条件好,隧道较长;C、越岭隧道标高越高,隧道长度越短;D、越岭隧道平面位置的选择,主要是指隧道穿越分水岭的不同高程及不同方向的垭口选择。5、关于傍山隧道,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 B )A、傍山隧道一般埋藏较浅,山坡亦常有滑坡,松散堆积,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地质情况较为复杂; B、为保持山体稳定和避免偏压产生,隧道位置宜往山体内侧靠,做到宁外勿里;C、要考虑河岸冲刷对山体和洞身稳定的影响;D、线路沿山嘴绕行难以长期保证运营安全时,应“裁弯取直”以

7、长隧道通过。6、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中,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 ) A、洞口应该尽量避免不良地质现象,设置在山体稳定的地方;B、洞口不宜设置在沟谷低洼处或汇水沟处;C、隧道洞口应尽量不破坏山体的稳定性,以确保施工和运营安全;D、隧道洞口的埋深较浅,但对地面建筑物影响有限。7、隧道宜长不宜短,应“早进洞,晚出洞”这是因为 ( ) A、有利于洞门的修筑 B、有利于隧道通风 C、尽量避免大挖大刷边仰坡 D、有利于隧道排水8、为防止隧道结构偏压的产生 ( )A、隧道轴线应与岩层走向平行; B、隧道轴线应与岩层走向斜交;C、隧道轴线应与地形等高线平行; D、隧道轴线应与地形等高线正交。 9、当洞门的山体

8、不稳定并有滚落碎石块可能时,一般( ),以减少对仰坡、边坡的扰动,确保落石不滚到行车道上。A. 砌挡土墙 B架防护网 C接长明洞 D刷坡清方10、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中,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 )A、洞口应该尽量避免不良地质现象,设置在山体稳定的地方;B、洞口不宜设置在沟谷低洼处或汇水沟处;C、隧道洞口应尽量不破坏山体的稳定性,以确保施工和运营安全;D、隧道洞口的埋深较浅,对地面建筑物不会有很大影响。1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规定,隧道纵坡不应小于( A ) A、 0.3% B、1% C、3% D、4%1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规定,隧道纵坡不应大于

9、3%,主要是因为( A )A、通风问题; B、隧道洞内排水需要; C、行车安全需要; D、乘客乘坐舒适。 13、隧道纵坡类型有( D ) A、人字坡 B、上行单坡 C、下行单坡 D、以上都包括14、曲线隧道的不利因素为:( D )A、行车视距问题; B、加宽断面问题,造成变截面隧道,施工难度大;C、曲线隧道内装修复杂;增加通风阻抗,对自然通风不利; D、以上都包括15、当隧道位于曲线上时,应( C )A、采用大半径的曲线,并尽量避免曲线伸入隧道内 B、调整纵坡,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路面超高C、尽量采用不设超高的曲线半径,并满足视距要求 D、使曲线半径满足视距要求和路面超高要求16、关于隧道建筑限界

10、,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C )A、隧道建筑限界是指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 B、隧道本身的通风、照明设备可以安装在建筑限界内 C、隧道本身的通风、照明、安全、监控及内装等附属设备均不得侵入建筑限界内D、隧道建筑限界不包括检修道17、公路隧道净空是指( D )A、公路建筑限界以内的空间 B、围岩开挖轮廓线包围的空间C、衬砌截面中点连线以内的空间 D、衬砌内轮廓线包围的空间18、设计隧道衬砌断面主要解决 ( C ) 3个问题。A、净空、建筑限界和跨度 B、内轮廓线、轴线和净空 C、内轮廓线、轴线和厚度 D、净空、轴线和厚度19、当隧道净宽大于所在公路的路基宽度时,两端接线应有不短于( B )

11、m的同隧道等宽的加宽段,并设计过渡段加以衔接。当隧道净宽小于所在公路的路基宽度时,两端接线仍然按等级公路标准设计,与隧道洞门端墙衔接。A. 100 B50 C200 D15020、隧道轴线应当尽量与断面( )力曲线重合,使各截面主要承受( )应力。当承受竖向压力和较大侧压力时,宜采用( )墙式衬砌;当有沉陷可能和受底压力时,宜加设仰拱的( )墙式衬砌。 A.压 拉 曲 直 B压 压 曲 曲 C.压 压 直 曲 D压 压 直 直 21、隧道衬砌厚度随所处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变化。根据以往经验,拱圈可以采取( )截面,也可采取在拱脚部分加厚2050的( )截面。仰拱厚度一般略( )于

12、拱顶厚度。混凝土衬砌厚度一般不小于( )cm。A.变 变 小 30 B等 变 大 20 C.等 等 大 30 D等 变 小 20第4章 隧道结构构造1、当隧道地层垂直围岩压力为主要荷载、水平围岩压力很小时宜采用( C )衬砌,一般适用于( C )级围岩。当垂直和水平围岩压力都较大时宜采用( C )衬砌,一般适用于( C )级类围岩。 A、直墙式 曲墙式 B、曲墙式 直墙式 C、直墙式 曲墙式 D、曲墙式 直墙式 2、公路隧道的主体结构通常是指( C )A、洞身衬砌; B、洞门构造物; C、洞身衬砌和洞门构造物; D、包括通风、照明、给排水等在内的所有构造物 3、对于水压力较大水底隧道,一般情况

13、下最好采用( C );采用明挖法施工的隧道多采用( C )。 A、偏压衬砌 圆形断面衬砌 B、矩形断面衬砌 圆形断面衬砌 C、圆形断面衬砌 矩形断面衬砌 D、矩形断面衬砌 偏压衬砌 4、设置曲墙衬砌的目的在于( D )A、主要承受竖向压力 B、主要承受水压力 C、主要防止沉陷 D、主要承受较大的侧向压力5、直墙式衬砌一般适用于( A )A、级围岩 B、级围岩 C、级围岩 D、级围岩 6、关于支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一次支护是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加固岩体和阻止围岩的变形 。B、二次支护是为了保证隧道使用的净空和结构的安全而设置的临时性衬砌结构。 C、洞口一般采用加强的衬砌形式,包括

14、复合式衬砌,而不采用锚喷衬砌 D、在山岭隧道建设中,很少采用拼装式衬砌。 7、 ( B )级围岩,由于围岩稳定或基本稳定,拱部围岩荷载较小,且往往呈现较小的局部荷载,衬砌工作条件较好,衬砌截面可以采用( B )截面形式。而( B )级围岩与上述情况往往相反,故以采用(B )截面形式为宜。 A、 等 变 B、 等 变C、 变 等 D、 变 等8、 关于复合式衬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初期支护应按主要承载结构设计。B、二次支护在级围岩时按安全储备设计;在围岩时按承载(后期围压)结构设计,并均应满足构造要求。C、应通过量测及时支护,以便最大限度发挥由围岩和支护组成的承载结构的自承能力。

15、D、通过量测,确定恰当的支护标淮和合适的二次衬砌时间。 9、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宜采用缓冲、隔离的防水夹层,关于缓冲防水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 A、当第一层产生形变及形变压力较大时,仍给予极少量形变的可能,可降低形变压力。 B、当一次衬砌支护力不够时,可将少量形变压力均匀的传布到二次衬砌上。C、防水效果良好,且可减少二次衬砌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 D、设计隧道时要考虑缓冲防水层的支护作用。 10、关于预留变形量,错误的说法是( D )A、在确定开挖尺寸时,应预留必要的初期支护变形量,以保证初期支护稳定后,二次衬砌的必要厚度。B、围岩压力越大预留变形量越大C、当围岩呈“塑性”时,变形

16、量是比较大的。由于预先设定的变形量与初期支护稳定后的实际变形量往往有差距,故应经常量测校正,使延续各衬砌段预留变形量更符合围岩及支护变形实际。 D、硬质围岩的预留变形量大于软弱破碎围岩的预留变形量11、可以采用锚喷支护作为永久衬砌的情况为( B ) A、某些不良地质、大面积涌水地段和特殊地段 B、级或级围岩地段C、对衬砌有特殊要求的隧道或地段,如洞口地段 D、有很高的防水要求的隧道;以及地下水有侵蚀性,可能造成喷射混凝土和锚杆材料的腐蚀;寒冷和严寒地区有冻害的地方等 12、当洞口岩层坚硬、整体性好、节理不发育,路堑开挖后仰坡极为稳定,并且没有较大的排水要求时可采用( )洞口;( )洞门适用于岩

17、质稳定的围岩和地形开阔的地区,是最常使用的洞门型式;( )洞门适用于地质较差的围岩,以及需要开挖路堑的地方。 A、端墙式 环框式 翼墙式 B、环框式 端墙式 翼墙式 C、环框式 台阶式 遮光棚式 D、翼墙式 端墙式 柱式13、洞口仰坡地脚至洞门墙背应有不小于1.5m的水平距离,( )。洞门端墙与仰坡之间水沟的沟底与衬砌拱顶外缘的高度不应小于1.0m,( )。洞门墙顶应高出仰坡脚0.5m以上,( )。 以免落石破坏拱圈; 以防仰坡土石掉落到路面上,危及安全; 以防水流溢出墙顶,也可防止掉落土石弹出A、 B、 C、 D、 14、洞门墙的厚度可按计算或结合其他工程类比确定,但墙身厚度最小不得小于(

18、)m;洞门墙基础必须置于稳固地基上,基底埋入土质地基的深度不应小于( )m,嵌入岩石地基的深度不应小于( )m。 A、 0.5 1.0 0.5 B、 1.0 0.5 0.5 C、 0.5 0.5 0.5 D、 1.0 1.0 0.515、当洞门外需要设置遮光棚时,一般采用( )A、端墙式洞门 B、翼墙式洞门 C、削竹式洞门 D、遮光棚式洞门 16、当洞口围岩风化严重、边仰坡稳定性较差时宜选用( )。A.端墙式洞门 B.环框式洞门 C.翼墙式洞门 D.遮光棚式洞门17、当隧道埋深较浅,上覆岩(土)体较薄,难采用暗挖法时,则应采用( )来开挖隧道。 A、 浅埋暗挖法 B、 台阶法 C、 侧壁导坑法

19、 D、明挖法18、当明洞两侧边墙地基软硬不均时,为避免引起过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陷,可采取下述措施:A、基岩不深时可加深基础,设置于基岩上;B、采用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仰拱;C、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修筑整体式基础;亦可采用桩基或加固地层等措施。 D、以上都包括19、关于明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于山坡崩落的石块,坡面坍塌多堆积于坡脚附近,因此明洞顶设计填土坡应较实际填土坡适当减小,作为安全的储备。B、当边坡有病害,未来可能发生较大的坍塌,而隧道又处于地震烈度8度以上地区,应酌情增加填土厚度。 C、当明洞是为保护洞口自然环境,则应将明洞完全伸出自然山坡坡面,以不破坏自然地面及其景观为原则。

20、D、对级及级围岩,墙背回填料的内摩擦角也应高于围岩的内摩擦角,如用浆砌片石、干砌片石回填。 20、根据坡度大小,隧道的工作坑道可分为: ( )A、横洞、正洞、竖井和平行导坑 B、横洞、斜井、竖井和正洞C、正洞、斜井、竖井和平行导坑 D、横洞、斜井、竖井和平行导坑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横洞可考虑是主体坑道导坑的分叉和延长。它比斜井、竖井在作业与安全方面都优越。 B、竖井与主坑道的衔接方式有设置在主坑道的正上方和不从主坑道设置两种。一般在竖井深度小时,可设于主坑道上方,在山岭隧道则不设于主坑道上方比较合理。 C、施工用的斜井是临时设施,所以没有必要做全断面衬砌,可以相应于地质情况,在

21、需要的位置上进行衬砌。 D、对直径6m左右的竖井衬砌厚度实际采用400600cm左右。 2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眼对波长555nm的黄绿光最为敏感,所以隧道内装材料应尽量采用淡黄和浅绿色。 B、装修材料应具有不易污染、易清洗、耐刷、耐酸碱、耐腐蚀、耐高温、便于更换或修复等特点。 C、由于管径与铺贴吸声材料的吸声效果成倒数关系,在小管道中铺贴吸声材料几乎无效。 D、隧道的张贴内装材料有:块状混凝土、饰面板、镶板、瓷砖镶面 、油漆等材料。 23、在地下水上游设泄水洞属于( A )。A、截水措施 B、堵水措施 C、排水措施 D、支护措施 24、在隧道周围注浆属于( D )。A、截水与堵

22、水措施 B、堵水与排水措施 C、截水与排水措施 D、堵水与加固措施 25、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大面积铺设塑料板属于( B )。A、截水措施 B、堵水措施 C、排水措施 D、支护措施 26、喷射混凝土和模筑混凝土属于( D )。A、截水与堵水措施 B、堵水与排水措施 C、截水与排水措施 D、堵水与支护措施 27、在衬砌与围岩之间设置的盲沟属于( C )。A、截水措施 B、堵水措施 C、排水措施 D、支护措施 第5章 隧道围岩分级1、隧道的破坏,主要取决于围岩的稳定性,而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隧道围岩( ),是影响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隧道围岩体的( ),对隧道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

23、影响,( )也是隧道围岩丧失稳定性的重要原因。 A、强度 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 地下水、 风化程度B、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 强度 地下水、风化程度C、地下水、风化程度 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 强度D、地应力 强度 地下水、风化程度2、从围岩的稳定性出发,( A )年编制了我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类”,这个分类由稳定到不稳定共分六类,代替了多年沿用的从岩石坚固性系数来分级的方法。( A )年,根据我国铁路隧道的围岩分级为基础,编制了我国“公路隧道围岩分级”。A、1975 1990 B、1990 1975 C、1980 1990 D、1975 19953、岩石的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是( A ) A、单一的岩性

24、指标 B、单一的综合岩性指标 C、复合指标 D、以上都不对4、岩石质量指标(RQD)是( B ) A、单一的岩性指标 B、单一的综合岩性指标 C、复合指标 D、以上都不对5、岩体的弹性波传播速度是( B ) A、单一的岩性指标 B、单一的综合岩性指标 C、复合指标 D、以上都不对6、围岩的自稳时间是( B ) A、单一的岩性指标 B、单一的综合岩性指标 C、复合指标 D、以上都不对7、岩体质量Q指标是( C ) A、单一的岩性指标 B、单一的综合岩性指标 C、复合指标 D、以上都不对8、岩石质量指标(RQD)的分类方法是依据( A )A、以岩心的复原率为指标的分类法 B、以岩石强度指标为基础的

25、分类法C、以地质勘查手段为基础的分类法 D、以岩体构造、岩体特性为代表的分类法9、岩体质量Q指标是关于( C )的复合指标。A 岩块尺寸、抗剪强度、地下水 B岩块尺寸、抗剪强度、弹性模量C 岩块尺寸、抗剪强度、作用应力 D抗剪强度、弹性模量、地下水10、当岩体结构面发育程度为:发育、较发育,则岩体完整程度的等级为:( ) A、较完整 B、较破碎 C、破碎 D、极破碎11、当岩体地质构造作用特征为:围岩地质构造变动较大,位于断裂(层)或褶曲轴的邻近地段,可有小断层,节理较发育,则岩体受地质构造影响程度等级为:( B ) A、轻微 B、较重 C、严重 D、很严重12、当岩体每延米的结构面(节理)超

26、过3组且平均间距小于0.4m,则岩体结构面发育程度为:( ) A、不发育 B、较发育 C、发育 D、很发育13 、公路隧道围岩的分级中,当遇有地下水时,哪种级别围岩可不考虑对其进行修正( )A、级围岩 B、级围岩 C、级围岩 D、级围岩14、在(D)级围岩或属于(D)级的软质岩石,应根据地下水的性质、水量大小和危害程度调整围岩级别,当地下水影响围岩稳定产生局部坍塌或软化软弱面时,可酌情降低级; A、 B、 C、 D、 15、(B)级、(B)级围岩已成碎石状松散结构,裂隙中有粘性土充填物,地下水对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可根据地下水的性质、水量大小、渗流条件、动水和静水压力等情况,判断其对围岩的危害

27、程度,可降低12级; A、 B、 C、 D、 16、按岩石强度,饱和抗压极限强度为20MPa的围岩可称为:( B ) A、极软岩 B、软质岩 C、极硬岩 D、硬质岩17、修正的围岩质量BQ等于400,该围岩属于( B ) A、级围岩 B、级围岩 C、级围岩 D、级围岩18、按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隧道围岩分级标准,将围岩分为( D )A、三级 B、四级 C、五级 D、六级19、按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隧道围岩分级标准,当围岩呈块(石)碎(石)状镶嵌结构,且为硬质岩石(Rb30MPa),受地质构造影响很严重,节理很发育,层状软弱面(或夹层)已基本被破坏,则围岩为( )A、三级 B、四级 C、五级

28、 D、六级第5章 隧道围岩压力2、有关围岩的应力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围岩的初始应力场主要是由自重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构成。B、隧道开挖后,在隧道周围初始应力将沿隧道一定范围重新分布。一般情况下,形成低应力区、高应力区和原始应为区三个区域。C、隧道开挖后,被扰动的岩体开始向隧道内变形。变形值超过一定数值,岩体则出现移动、坍塌或处于蠕动状态。 D、围岩的初始应力场的大小与隧道的支护形式有关。4、关于围岩松散压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对于一般裂隙岩体中的深埋隧道,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围岩松散压力远远小于其上覆岩层自重所造成的压力。这可用围岩的“成拱作用”来解释。B、“压力拱”是

29、由变形阶段、松动阶段、坍塌阶段和成拱阶段四个过程形成的。C、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松散压力是均匀分布的。D、松散压力的大小与隧道尺寸、开挖方法有关。6、在深埋隧道中,对于围岩的水平侧压力的错误说法是( C )A、III级围岩通常不考虑水平侧压力; B、围岩愈差,水平侧压力愈大;C、水平侧压力与围岩级别无关,为一恒定值; D、水平侧压力不随深度增加而变化。 7、围岩压力公式q=0.45×2S-1×计算出的围岩压力是( A ): A、松散压力 B、变形压力 C、包括松散压力和变形压力 D、以上所有答案都不是8、在浅埋隧道中,对于围岩的水平侧压力的正确说法是( C )A、水平侧压力与

30、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无关; B、水平侧压力与隧道高度无关,为一恒定值;C、水平侧压力随着侧压力系数的增加而增大; D、水平侧压力不随深度增加而变化。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能形成压力拱的隧道为深埋隧道 B、深埋隧道的围岩压力大于浅埋隧道的围岩压力C、地铁区间隧道都是浅埋隧道 D、山岭隧道都是深埋隧道第6章 隧道结构计算1、最初的隧道衬砌使用砖石材料,采用的截面厚度常常很大,所以结构变形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将其视为( )。计算时按静力学原理确定其承载时压力线位置,检算结构( )。 A、变形体 刚度 B、刚性体 强度 C、可变体 强度 D、刚性体 刚度2、在十九世纪末,混凝土已经是广

31、泛使用的建筑材料,这时,隧道衬砌结构是作为( )计算的,但仅考虑作用在衬砌上的围岩压力,而未将围岩的( )计算在内,忽视了围岩对衬砌的约束作用。由于把衬砌视为自由变形的弹性结构,因而,通过计算得到的衬砌结构厚度( ),过于安全。 A、静定弹性拱 弹性抗力 很大 B、静定弹性拱 围岩压力 很小C、超静定弹性拱 弹性抗力 很大 D、超静定弹性拱 围岩压力 很大3、进入本世纪后,通过长期观测,发现围岩不仅对衬砌施加压力,同时还约束着衬砌的( )。围岩对衬砌变形的约束,对衬砌结构的受力状态( ),不容忽视。衬砌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一部分结构有离开围岩形成( )的趋势,另一部分压紧围岩形成所谓( ),

32、A、变形 不利 “抗力区” “脱离区” B、强度 不利 “脱离区” “抗力区”C、强度 有利 “抗力区” “脱离区” D、变形 有利 “脱离区” “抗力区”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隧道结构是由周边围岩和支护结构两者组成的结构体系;周边围岩在很大程度上是隧道结构承载的主体。B、围岩对衬砌变形的约束,对衬砌结构的受力状态有利;C、支护的阻力对围岩的稳定性有利;D、弹性抗力是支护对围岩的作用力。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温克尔(E.Winkler)假定与实际变形状况不相符;B、温克尔(E.Winkler)假定计算简便实用,能满足工程设计需要;C、共同变形理论考虑了相邻质点之间变形的相互影响

33、;D、在脱离区内,约束着衬砌变形的围岩相应地产生被动抵抗力。6、关于荷载结构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模型中隧道支护结构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弹性支承对支护结构施加约束来体现的;B、围岩的承载能力是在确定围岩压力和弹性支承的约束能力时间接地考虑;C、围岩的承载能力越高,围岩压力越小;D、弹性支承的抗力越大,支护结构所产生的力越大。7、关于荷载结构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模型主要适用于围岩因过分变形而发生松弛,支护结构主动承担围岩“松动”压力的情况;B、这类模型的主要荷载是围岩所产生的松动压力,以及弹性支承给支护结构的弹性抗力。C、属于这一类模型的计算方法有:弹性连续框架法、假定

34、抗力法和弹性地基梁;D、当地层对结构变形的约束能力较差时,地下结构内力计算常用弹性地基法,反之,可用假定抗力法或弹性连续框架法。8、属于荷载结构法的计算方法有( )。A、弹性连续框架法、假定抗力法和收敛约束法 B、连续介质模型法、假定抗力法和弹性地基梁法C、弹性连续框架法、假定抗力法和弹性地基梁法 D、弹性连续框架法、岩体力学模型法和弹性地基梁法9、当软弱地层对结构变形的约束能力较差时(或衬砌与地层间的空隙回填,灌浆不密实时),地下结构内力计算常用( A ),反之,可用( A )。 A、弹性连续框架法 假定抗力法和弹性地基梁法 B、弹性地基梁法 假定抗力法和弹性连续框架法C、假定抗力法 弹性连

35、续框架法弹性地基梁法 D、弹性连续框架法 假定抗力法和弹性连续框架法10、关于岩体力学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该模型又称为围岩结构模型或地层结构模型;B、这个模型中围岩是直接的承载单元,支护结构只是用来约束和限制围岩的变形 。C、这个模型需确定围岩的初始应力场以及材料非线性特性的各种参数及其变化情况。与荷载结构模型相比该模型考虑的因素少一些 。 D、在这个模型中有些问题是可以用解析法求解,但绝大部分问题必须依赖数值方法,尤其是有限单元法。 11、作用在衬砌上的荷载,属于被动荷载的是( D )A、围岩压力 B、衬砌自重 C、水压力 D、围岩弹性抗力12、作用在衬砌上的围岩压力属于(

36、A )A、永久荷载 B、可变荷载 C、偶然荷载 D、被动荷载13、地震力属于( C )A、永久荷载 B、可变荷载 C、偶然荷载 D、被动荷载14、冻胀力属于( B )A、永久荷载 B、可变荷载 C、偶然荷载 D、被动荷载15、落石冲击力属于( C )A、永久荷载 B、可变荷载 C、偶然荷载 D、被动荷载16、关于半衬砌的计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拱圈支座是弹性的,使拱脚产生角位移和线位移。 B、拱脚围岩之间的摩擦力很大,可以认为拱脚没有沿隧道径向的位移,只有切向位移,在固端支座上用一根径向刚性支承链杆加以约束;C、计算图式中考虑了弹性抗力。D、在结构对称和荷载对称条件下,对称的垂直分位移

37、对拱圈内力不产生影响。 17、力法方程X111 +X211+1P+a=0表示( ) A、 拱顶截面没有相对角位移 B、 拱顶截面没有相对水平位移 C、 拱脚截面没有相对角位移 D、 拱脚截面没有相对水平位移20、对混凝土和石砌矩形截面构件进行强度验算时,当截面偏心距e0与截面厚度d的关系为( )时,按抗拉强度控制承载力。A、e00.2d B、e0 0.2d C、e00.2d D、e0=0.2d 第7章 隧道的喷锚支护1、关于传统支护支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传统支护总是开挖后先支撑,使工作面推进到相当远后才能逐步拆除支撑进行衬砌。B、传统支护的支撑只能在少数点上与围岩接触,衬砌与围

38、岩之间如不经过回填灌浆是不密贴的。 C、传统支护使围岩有较长时间的松动变形,使松弛带发展的很宽,导致围岩只能被动地承受围岩松动而形成的极大围压。D、传统支护的厚度很小,开挖断面大大超过有效断面,既拖延了工期又增加了工程造价。2、关于喷锚支护支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喷锚支护的开挖面一经形成,便可及时迅速的支护,随挖随喷。B、根据需要在喷混凝土的同时,还可配置钢筋网和钢拱架。 C、喷锚支护很快就能形成与围岩紧密衔接的连续支护结构。D、喷锚支护能将围岩中的空隙填实,使之同支护结构一起构成支承围岩荷载的承载结构,被动地制止围岩变形的发展,使围岩稳定。3、关于锚喷支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39、B ) A、锚喷支护是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结构组合起来的支护形式。B、钢拱架是锚喷支护必要的一种结构形式。C、锚喷支护能及时支护和有效地控制围岩的变形。D、可以根据不同围岩的稳定状况,采用锚喷支护中的一种或几种结构的组合。4、关于锚喷支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锚喷支护能与围岩密贴并封闭岩体的张性裂隙和节理,加固围岩结构面。B、锚喷支护技术不再把围岩仅仅视作荷载(松散压力),同时还把它视为承载结构的组成部分。 C、锚喷支护结构柔性好,它能同围岩共同变形,构成一个共同工作的承载体系。D、锚喷支护可以在任何围岩条件下使用。5、关于锚喷支护与传统支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40、 ) A、传统支护不能及时地向围岩提供径向抗力,围岩松动,形成松动围岩压力。B、锚喷支护由于喷混凝土渗入岩体裂隙,提高了岩体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使破坏包络线下移。 C、断面越大,岩体越软弱,薄的喷混凝土层不足以作为一种防护措施,就需要布置锚杆,甚至加钢拱架。D、连续喷射层对围岩作用有封护抗力,使围岩稳定。6、关于锚杆的组合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锚杆将一定厚度的岩层组成组合拱或组合梁。B、锚杆的锚固力使岩层层面摩擦了增大。 C、锚杆的锚固力阻止岩层层面的相互错动,提高了岩层与锚杆组合的岩石梁的抗弯和抗剪能力。D、锚杆的锚固力阻止岩层层面的相互错动,提高了岩层与锚杆组合的岩石梁的应

41、力。7、关于锚杆的整体加固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每根锚杆周围的岩体形成一个两头带圆锥的筒状压缩区。B、由于锚杆支护了的作用,使压缩带的岩体处于三向受压状态,形成能够承受一定荷载的稳定岩体,即承载环。 C、承载环的岩体径向应力提高了,切向应力破坏强度降低了。D、砂浆锚杆依靠它周围的水泥砂浆与围岩之间的粘结作用和本身在岩体中的抗剪能力,达到加固和提高围岩强度的目的。8、喷锚联合支护能够及时施作。所谓“及时”,对( A )的围岩是指( A ),对( A )的围岩是指( A )。A、好 “尽快” 差 “适时” B、差 “尽快” 好 “适时”C、好 “尽快” 差 “尽快” D、差 “适时

42、” 好 “适时”9、锚喷支护要( B)而具有柔性并与围岩密贴,使因产生弯矩而破坏的可能性达到最小。当需要增加支护结构的强度时,(B)采用锚杆、钢筋网、钢支撑等加固,而(B)大幅度增加喷层厚度。 A、厚 不宜 宜 B、薄 宜 不宜 C、厚 宜 不宜 D、薄 宜 宜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 A、洞室周边径向位移与支护力的关系曲线称为围岩特征曲线。 B、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变形压力与支护结构外缘所产生的径向位移的关系曲线称为支护特征曲线。 C、围岩开挖后,若支护快且支护刚度很大,则支护上受到的作用力就小。D、锚喷支护的合理刚度和施作时间需根据围岩条件确定。11、隧道工程新奥法支护设计目前主要采用

43、以下几种方法( D )A、以工程类比为基础的经验法 B、以现场量测为基础的监控法 C、以理论分析为基础的计算法 D、以A、B、C相结合的综合法 12、为确保围岩不出现有害松动可采取的措施是( D )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强度 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次数,尽可能采用全断面一次开挖 初期支护稳定后施作混凝土二次衬砌合理利用开挖面空间效应抑制围岩变形尽量减少其他外界因素(水、潮)对围岩的影响初期支护及时快速 A、 B、 C、 D、 13、为使围岩变形适度发展,最大限度发挥围岩自承能力可采取的措施是( B )初期支护采用分次施作的方法初期支护可以分成两次喷层或两次锚固施作 喷层采用纵向变形缝调节

44、支护封底时间,控制围岩变形 适当延迟支护时间,控制围岩变形 厚度大的二次衬砌A、 B、 C、 D、 14、选择合理支护类型和参数,并充分发挥其功效的方法是( A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支护类型 合理选择锚杆类型和参数,在围岩中有效形成承载圈合理选择喷层厚度,充分发挥喷层与围岩自身承载力合理选择和配置钢筋网和钢支撑A、 B、 C、 D、 15、关于支护,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D )对坚硬裂隙岩体中的大断面隧道,通常在长锚杆之间加设短锚杆以支承其间的岩体对破碎软弱岩体,要早支护、早封闭、设仰拱、加强支护对流塑性围岩宜采用圆形、椭圆形或马蹄形断面,宜“现柔后刚”,设置仰拱,形成全封闭环对于浅埋隧道,支

45、护的强度和刚度要大于一般深埋隧道。A、 B、 C、 D、 16、怎样合理的选择锚杆类型和参数,使围岩中有效的形成承载圈( C )根据地质、工程断面和使用条件等选的锚杆类型、直径、长度、数量、间距和布置形式锚杆间距一般应能充分发挥喷层作用和施工方便合理的锚杆数量是恰好使初期喷层刚好达到稳定状态锚杆间距与锚杆长度有关锚杆的纵向间距最好与掘进进尺相适应,还要结合施工方法综合考虑锚杆的最小长度应超过松动圈厚度锚杆应尽量穿过较多的层理和裂隙锚杆的布置应当采取重布置点和局部布置相结合的形式锚杆的方向应与岩体主结构面成较小的角度A、 B、 C、 D、 17、怎样合理的选择喷层厚度,充分发挥喷层与围岩自身承载

46、力 ( A )合理喷层厚度(刚度)既能使围岩稳定又容许围岩有一定的塑性位移 经验表明合理初始喷层厚度在515厘米间 喷层太厚和太薄都是不合理的喷层总厚度不宜大于20cm,只有大断面隧道才允许增加喷层厚度喷层厚度不足以维持围岩稳定的情况时,应采用增设锚杆、配置钢筋网等联合支护措施A、 B、 C、 D、 18、关于钢筋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钢筋网具有防止或减少喷层收缩裂缝,提高支护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的功能钢筋网具有增加喷层的抗拉、抗剪强度的功能土砂等条件下,可考虑配置钢筋网在破碎软弱塑性流变及膨胀性围岩条件下,需要配置钢筋网地震区或有振动影响的隧道需要配置钢筋网A、 B、 C、 D、 1

47、9、在下列场合必须使用钢支撑是( D )A、在作锚喷支护前需要隧道岩面稳定时 B、用钢管钢板桩进行超前支护需要支点时 C、为了抑制地表下沉,需要提高初期支护强度或刚性时 D、以上情况都包括20、关于施工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断面面积较小的隧道,应尽量采用全断面或分上下台阶一次开挖的方案,以减少扰动次数B、松散岩体的大跨隧道采用分部开挖方案,以减少扰动强度C、初期支护一般应作为永久支护的一部分,不允许初期喷层完全破例,但允许有小裂缝D、松散、自稳性差的围岩,进尺应长些21、支护的顺序及初期支护时机与围岩自稳时间关系密切。若自稳时间长,可先( A )后( A );若自稳时间短或围岩比较破碎,可改用( A )施工工序。A、锚 喷 “喷锚喷” B、锚 喷 “锚喷锚” C、喷 锚 “喷锚喷” D、喷 锚 “锚喷锚” 22、隧道新奥法的核心思想之一是 ( C ) A、充分发挥喷锚支护的作用 B、充分发挥二次衬砌的作用C、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D、岩体的平衡拱作用23、以下隧道支护形式不属于柔性支护的是(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