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一课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一课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一课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一课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课 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设计 课时内容:检查课文一我的第一本书的词语学习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赖、厚、磨、稀、晾、揍、掺、裁”8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宽厚、赖、拦腰、花花绿绿、磨磨蹭噌、一口气、开春、稀奇、晾晒、掺和、板面孔、裁。掌握“裁、揍”等词语的用法,理解并能够模仿课文中“有什么好的”“倒”、“所以是因为”等句式造句。 2能以较快的语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基本内容。能力目标: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交际。德育目标:3、了解我国上世纪二三十

2、年代百姓的生活状况,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时重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学习倒叙的写作方法;领会文中巧妙的细节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了解倒叙的写作特点。 2教学难点:课文中“有什么好的”“倒”、“所以是因为”等句式的理解和运用。了解作者围绕事件发生层层推进,感悟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体会文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特别是父亲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的品质。课时难点:能完全理解词语大意,并学会运用。【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法,练习法,【教学工具】黑板,录音机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自主

3、学习“学习提示”内容情况。 1. 出示生字词,请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组一组,观察学生组词或组短语的能力。如:宽(厚,阔)、稀(奇,少)、晾(晒,衣服)、掺(和,杂)、板(面孔 脸)。理解词意并会用“宽厚、开春、稀奇、晾晒、掺和”组成短语。 2.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提示纠正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词语 3.词语解释方面:“诗人、一口气、鞋样、山沟、开春”等,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和发现这几个词的构词特点。 注意:教师在检查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自已解决问题,不宜讲解得过多。二、学习方法,学习词语1形近字 薯sh(红薯) 蜜mì(蜜饯) 裁cái(裁剪) 熟shú(熟悉)署sh(署名)

4、 密mì(秘密) 栽zi(栽树) 塾shú(私塾)暑sh(暑假)2、词语的解释:梦幻梦中的境界。通过指不可能实现或不真实的事物。脊背躯干的一部分,跟胸和腹相对。口语中说“背”。虾米晒干去掉头和壳的虾。因为虾体形弯曲,所以常用来形容脊背弯曲。花花绿绿形容颜色鲜多彩。苦楚痛苦:多只生活上受到的折磨。楚,痛苦。3、比旧词学习新词。感受侧重受到影响,还可作名词,有“影响和体会”的意思。 “感觉”是指对外界的事物产生反应。稀奇侧重新奇,奇特或很少想到,多形容人的感觉。“稀少”侧重事物出现得少。奥秘侧重不易理解,尚未被人发现和认识。“秘密”侧重不让人知道。揍专指打人,使用范围较窄。“打

5、”是多义词,而是使用范围广。居然表示出乎意料,语气较轻。“竟然”的语气较重。4、通过课文学习,掌握常用句型:(1)“有什么好的” (2)“所以是因为”三、听写检查1听写词语或让学生朗读词语。2做练习一至五。3用提示中二,三,死的词语造句。四、全班交流解决疑难词语(1)各小组汇报词语学习情况,提出未解决的疑难词语。(2)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同学一起解决疑难词语。五、作业1. 熟读词语,加深理解。2. 抄写词语。3. 认真预习课文。六、课后小结在检查学生自学词语的情况时,我应当注意按各个学习小组重点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安排汇报,最大限度地达到小组间相互交流探讨的目的。七、板书设计第一课 我的第一本书

6、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过程与方法: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情感与价值观:4、初步具备概括的能力,能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课时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课时难点:能够概括段意,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结构;通过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描写,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提前测评:提问学生用重点词语口头造句一、导入板书课文题目

7、我的第一本书。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请离不开书。想一想,你读得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同学们说说,并谈谈感受)今天,让我们一起随诗人牛汉去了解围绕着他的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二、细读课文。1.教师用一连串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这时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先听听,看看能听懂多少。2请学生在小组内采取分段阅读(小声读或默读)、分别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合作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要边读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画出或摘抄下来。 3采取组间竞争提问的方式,请同学读后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方法叙述这个故事的? 4、教

8、师可边听学生回答边板书各自然段中的关键词,如:难以忘怀的第一本书介绍我的父亲父亲考我半本书我和乔元贞的第一本书。5、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作者围绕着“我的第一本书”叙写了哪些事、哪些人?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讨论明确事件:分书、修书、送书、转学、人与的狗默契主要人物:我、父亲、乔元贞、二黄毛三、学生在组内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现故事发展前因后果线索的关键词。教师出示设计的练习,帮助学生理出文章叙述的主要线索。四、填空练习。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追忆我的第一本书;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介绍父亲;第三段(第36自然段),写-我的半本书;第四段:(第710)自然段,写-我的第

9、一本书的来历。五、要求学生在组内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六、课堂检测 1检查学生词语掌握情况,可以通过听写本课的词语的方式进行, 最好是每个小组完成不同的任务。如:相互听写、组成短语、造句、词语解释等方式。七、作业练习 1检查学生随堂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的情况。 2安排学生进一步读熟读懂课文的任务,要求学生要联系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 八、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追忆我的第一本书;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介绍父亲;第三段(第36自然段),写-我的半本书;第四段:(第710)自然段,写-我的第一本书的来历。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第三课时 知知识与能力:1、

10、通过自读理解课文,进一步掌握课文叙述方式和段落大意。初步具备概括的能力,能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故事叙述的前因后果。过程与方法:2、以问题的方式理解全文,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内容。 情感与价值观:3、启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并且培养他们认真做事的良好品德。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分段大意和中心内容。教学难点:1、总结课文中心内容。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教学方法:导读法,练习法,分析法教学过程:提前测评: 口头提问学生阅读课文情况一、导入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这篇课文共分了几段?请用简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概括每一段的中心意思。二、串讲课文。1)读

11、懂每一句话。2)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6分钟8分钟) 要求带着以下问题阅读;1来访者和作者对课本的看法有什么不同?2作者父亲是干什么的?3作者小时候学习怎么样?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句子和课文中未理解的部分,小组讨论,互帮互学,争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读懂课文,能回答上述问题。基本理解每一句子的意思和形式,全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和表述方式。四、串讲课文1第一段(1-2自然段)阐述作者童年的感受和家庭情况,交代时间和背景。 句型:“有什么好+(东)+的” 1)今天的电视有什么好看的。2)家里啥都有,没什么好买的。2第二段(3自然段)叙述父亲回家准备检查作

12、者的学习。思考; 作者父亲为什么要熬检查作者的学习? 五、学生自读课文第四至第九自然段(6分钟8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边想边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的书为什么只有一半?2)作者父亲为什么给作者改名?3)作者父亲为什么让作者要回那半本书?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句子和课文中未理解的部分,小组讨论,互帮互学,争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读懂课文,能回答上述问题。基本理解每一句子的意思和形式,全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和表述方式。六、第二段(48 自然段)叙说作者的父亲发现作者的课本只有半本后,把书补成了两本书。(1) 作者把课本上半本给了同学乔元贞。(2) 作者因错名字考了第二。(3) 乔元贞的佳境。(4)

13、 作者的父亲把两个半本书补成两本完整的书。2结尾,与课文前后呼应。说明第一本书是作者难以忘怀。七、作业 (1)熟读地朗读课文,最好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2)写全篇课文的复述提纲。八、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牛汉 爸爸对我的关心,同学之间的友谊人生道路上的第一课 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上学的乐趣快乐和梦幻:1跟小动物在一起(人和狗之间的默契和情趣) 2跟父亲相处(父子之情) 3同学朋友之情父亲摸摸我头上的“马鬃”: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听到儿子取得好成绩的欣慰父亲深深叹着气:一方面对儿子的做法表示赞同,也为乔元贞家的贫困表示同情人不能忘本:双关,字面意思指书本,更是指人生成长过程中最有价值、最

14、基础最初的东西。人物:“我”、父亲、祖母、乔元贞、冯百成、“狗”作者写“第一本书”的态度:崇敬,珍爱父亲:知书识理,关心孩子的学业,温和善良,理解孩子,乐于助人,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 课后反思: 课文二 第一个日记本授课时间: 总计课时: 第四课时 学习课文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主学习,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语障碍,积累和扩展词汇量。能较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本理解和掌握课文所表达的内容。过程与方法:2、阅读课文,归纳文中出现的疑难词语或句式,初步掌握比喻句的意义和用法。情感与价值观:3、了解记叙体散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喜欢读这类作品并能进行模仿写作。教学重点:1、认识课文生

15、字。积累若干个词语。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3、深入探究课文的主旨,并能以此受教育。教法:诵读、讨论,配以课件。教学过程一、课文二导入 同学们,谁来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件东西或最喜欢做什么? 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和事儿。 有一位作家,他小时候也喜欢一样东西-硬皮笔记本。而且,他的笔记本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吧!二、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自读,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语和较难理解的句式。三、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每段中的关键词句,初步掌握归纳概括的能力。四、重点字、词语例释。 (1)自以为是:词组,认为自己的看法对,不接受别人的意见。特意:副词

16、,表示专门为某事而采取行动。同义词“特地”。如:特意准备及其:副词,有“十分”、“非常”的意思,表示程度达到了顶点。同义词有“极为、极端、极度”。在句子中只能作状语,多用于书面语,而且后面只能带双音节词或者前面用“不”的单音节词。语气比“极”重些。如:抽烟、喝酒对身体及其不利。捕捉:动词,指抓住(机会)。蠢蠢欲动:成语,“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多用于贬义,比喻敌人策划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如:台海局势一紧张,反华势力便蠢蠢欲动。五、课文中的句式解析。“像”:“像”,动词,表示两个事物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构成比喻句。如:春风像一支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六、根据课文回答

17、问题。1、“我”为什么渴望得到一本硬壳笔记本?2、我是如何得到硬壳笔记本的?3、当我在英语课上往日记本里抄自己的新作时,英语老师是怎样处理的?后来班主任是怎样处理的?4、当我的日记本在校史展览上展出时,我是怎样想的?5、当我的日记本被偷走时,老师是怎样鼓励我的?6、我为什么至今不忘那个日记本和老师的教导?六、评价1、检查学生完成“练习一、二”的情况。注意:课文二是泛读课文,以积累词汇量和培养阅读兴趣为目的。教师对学生遇到的生字、生词和疑难句式不作讲解,要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查字、词典及在阅读中通过联系上下文意思来理解课文内容。六、随堂练习:1、复习全课的内容。 2、预习第二课的词语。七、板书: 课

18、文二 第一个日记本小时候 希望得到 日记本初二 姐姐获奖 送我日记本上英语课 抄写新作 英语老师收走笔记本下午放学 班主任鼓励 送去展览一星期后 笔记本被偷 老师安慰 课后反思: 授课时间: 总计课时: 第五课时 真实交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以课文为学习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过程与方法:2、指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情感与价值观:3、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用掌握的词语和句型谈谈自己的认识。教学重点:通过真实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能在实际生活中自由交际的目的。教学难点:能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表达。教法:谈话法教学过程提前测评:听写本课的词语一、学生复述课文或自编课本剧听说训练。任务1:学生在小组成员组合或班内自由组合的基础上, 分角色表演课文1中父亲、“我”、乔元贞、祖母等,由每个角色根据课文内容自编台词进行表演,通过合作,完整地表达课文的内容。 活动提示:一般推选两到三组表演即可,要求观众对表演者在对话语气、情绪和对话内容是否完整等方面进行观察,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参加表演的学生均应记成绩。 任务2:要求各小组合作完成课文二第一个笔记本的复述提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