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教学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准确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2)感受用词精当,写景传神。如:万、遍、层、染、漫、透、百、争、击、翔、竞。2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梳理思路。(立-看-怅-问-忆-记)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合作探究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学习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以及形成的独特意境,理解诗歌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教学难点】对于诗词的词语的品味,对词人情感世界的把握。【学情分析】高中生正是价值观、人生
2、理想的形成期,尤其是相对比较淳朴的上进的学生对毛泽东会十分感兴趣,对人生理想抱负也有自己的思索。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对理想抱负的思索,激发他们了解伟人心灵的兴趣;然后可以通过对于词语的品味,而完成诗词的欣赏。课时:两课时教具:多媒体导学案文学常识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又称为“诗余”。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曲子词。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成为特定词体格式的标题。词牌决定词的格式,与词的内容无关。不同的词牌,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
3、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根据字数,词分为小令、一中调、长调,对应的字数要求分别为58字以内、5990字、91字以上。1 .词牌由来: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2 .何为意象?何为意境?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般说来,在创作时诗人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情言志,化客观事物为意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或文化内涵。象:就是物象、形象。简言之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如“月亮
4、”是一种客观事物,但诗人把它写进诗词,用以表示皎洁、清冷、团聚、离散等情调,它就含有了诗人的情感意趣,就成为意象了。又如柳代表送别,草代表离情,月代表怀人和思乡,雁代表思乡和漂泊,菊代表高洁、隐逸、飘零,竹代表正直、谦虚,落叶代表悲秋、失意,阑干代表思念、寂寞和离愁等。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一般可以呈现为一定的画面。诗歌的意境(情景)关系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简言之意境就是:诗歌中通过意象组合所描绘出的生活图
5、景(包括画面、事件、自然景物、人物等),与诗人主体审美情感融合为一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意境的特点主要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孤独冷寂等等。抓住诗歌的意象,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感受到其中隽永深刻的情感。作者及写作背景2.写作背景: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6、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韶山从事革命活动。7月间,由毛泽东组织领导并发动的农民运动在韶山地区迅猛地开展起来,令这一带的地主豪绅们惶惶不可终日,以成胥生为首的大豪绅亲自跑到省城去找赵恒惕告状,强烈要求省政府迅速派兵捉拿煽动农民暴动的领袖毛泽东。赵恒惕随即下令:逮捕毛泽东。8月28日,赵恒惕的密令下达到了湘潭县。县里一位议员得知消息后,立刻派人给毛泽东送来一封急信:“润之兄:赵贼得成胥生密告,已电示县防团局派兵缉拿。见字后火速转移。知文不具,即日。”毛泽东接信后,决定离开韶山前往长沙。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I,面对
7、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本词实际上是毛泽东用词的体例所写的现代诗。有关写秋的诗词: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需要注意的字词:沁园春超L子洲1白舸苍茫寥廓携峥曝挥斥方遒多音字看尽曾华雄鹰义愤填膺鹰品寥廓辽阔遏制竭力稠密惆怅未两绸缪究竟一、导入同学们,通过导学案大家猜一猜我们今天将要讲一堂关于谁的,描写什么地方的什么季节,什么体裁的课?(毛泽东的,描写长沙的秋天,一首词)板书: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二、整体感知,把握诗词感情基调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诗词的感情基调(展示幻灯片
8、)三、赏析课文上阕(一)鉴赏独立寒秋图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从这三句中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答时间秋天,地点湘江橘子洲I,人物毛泽东2、思考“独立”能否换成“站立”或是“直立”?解题思路:首先回答观点能或不能,简要解释一下词语意思,结合语境分析这个词形象生动(准确细腻)地写出了什么体现了什么答:不能。“独立”是独自站立的意思,与下阙“携来百侣曾游”形成呼应,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毛泽东遭军阀通缉,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的坦荡从容,体现了毛泽东中流砥柱的豪迈气概。3、这三句话为我们展示出了一幅什么图景?独立寒秋图(二)鉴赏湘江秋景图1、接下来一个“看”字领起下文,一直控制到哪里?看万山红
9、遍万类霜天竞自由。在古诗中,这叫一字起领,俗称领字,是词学中的专用名词。2、那么诗人看到了哪些内容?“看”字统领了哪些意象?(山、林、江、舸、鹰、鱼)3、在这几句中,哪些字用的好?为什么?(万、遍、层、染、漫、透、百、争、击、翔、竞)万山红遍:指漫山遍野都是红色的枫林,也就是像火一样的枫林。“万”写出了山之多,“遍”写出了红之广这一句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什么?(让人联想起革命的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势)。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后变红,像染过一样。“层”表现了树林的重重迭迭。染:用了拟人的手法。古人早就用了“染”字来描绘秋林,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即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一个“染”字
10、就把一带枫林彷佛人工染成的一样的壮美景色描绘出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满江的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往来的船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描写了一个十分热闹的场面。“漫”写出了江水溢满之壮,“透”表现了江水碧绿清澈,“百”写舸之多,“争”给碧绿天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击,能否改为飞”字?明确:不能。击:击打拍打的意思,形象生动的把雄鹰展翅奋飞、迅猛有力地拍打天空的那种矫健的勇猛的雄姿绘显出来,飞”太一般了。鱼翔浅底:浅底是不是真的水浅?翔”是不是改为游”更准确一些,鱼怎能像鸟一样飞翔呢?明确: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蓝天倒影在
11、碧水中,看上去鱼好像在天空中游动,好像飞翔一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鱼在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情态,给人以美的享受。万类霜天竞自由:竞:竞相、竞争、竞赛。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着。由眼前之物一下子扩展到世界万物,并作了哲理性的概括。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的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的人民,不是更应该争自由吗?照此理解,可以认为这句话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什么?(问)是号召和呼唤。4、请同学们为这幅秋景图起个名字湘江秋景图5、这么一副绚烂的秋景图,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的呢?远眺近观仰视俯视山卜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景江中漫江碧透,
12、39;百舸争流*、天空鹰击长空,L远景水底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j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比鲜明6、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怎样?绚丽多彩,生机盎然,雄伟壮阔。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把秋写得清冷惨淡,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刹人”等等,而毛泽东却把秋天写的生机勃勃。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他不是一介普通书生,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的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7、品读上片最后一句:怅寥廓
1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面对着绚丽多姿、充满生机的湘江秋景,词人为什么会感到“怅”呢?(联系时代背景)谈谈作者怅什么?明确:词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感到了“怅”。这里的“怅”不是失意,是怅惘,是由深思而引发的慷慨激昂的心绪。于是他就开始了“问”。(2)“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么样的感情?明确:词人由大自然的万物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板书:问:谁
14、主沉浮)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3)这一层采用了什么句式?在词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设问,承上启下,为下片抒写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做铺垫。写壮景,抒豪情,表凌云之志。(板书:景中寓情,情中显志)四、课堂小结。上片写景,借景抒情,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体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五、作业课堂作业:背诵并默写上阕课后作业:做练习册,预习下阙。背诵整首诗。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解读沁园春长沙下片中“峥噪岁月”图和“中流击水”图,进一步把握全词的巧妙结构和主旨。一、检查巩固1、指定学生背诵全词。2、检查重
15、点词语的掌握与运用二、赏析下阙上片作者独立湘江,观赏了一副雄伟壮阔的湘江秋景图,并借景抒情,发出了“谁主沉浮”的感叹。面对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跟着是如何回答的?接下来我们学习词的下阙。1、一般分上下两片的词,其下片首句又称过片,在词中其承接过渡的作用。词的上下片下发也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篇抒情,因此填词时非常注重过片。“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噪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上阕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地想到以往与“同学”一起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中,过渡自然,衔接巧妙。2、“峥噪岁月”指的是什么?简析“稠
16、”。明确:“峥噪岁月”是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形象概括。毛泽东在长沙生活、学习、从事革命工作期间(1911-1925),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立的一座又一座的峥噪的高峰。“稠”,多的意思,形象地说明了世界变化的风起云涌。3、回忆峥噪岁月中的同学少年,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战斗岁月:携来百侣曾游,峥噪岁月稠年龄气质: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明确:江山:国家(指代)指代一一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
17、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也就是部分代整体)。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积极进取,斗志昂扬的青年形象。4、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明确:词人借对“同学少年”的回忆,流露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表现了他和革命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豪情。峥噪岁月图5、上阕末句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有没有回答?如果有,哪些内容作了回答?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当年,作者曾和蔡和森等数十名同学战友,在盛夏水涨的时候到湘江游泳,坚持不懈,知道隆冬季节,以此来锤炼自己的意志和胆识。现在,作者独立于橘子洲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不禁向同学和战友
18、亲切发问,这一句既写出了当时的情景,其中又暗含了勉励之意,“遏”字,传神之笔,掷地可作金石之声,使我们彷佛看到了他们激昂的情态,好似听到了他们的豪言壮语!6、中流击水”这一幅图有何深刻意义?明确:暗含着能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人应该是上面提到的“同学少年”,诗人巧妙地借用“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样的图景,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形象的表达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最后三句,多么大的气魄!这些青年是真正的风流人物,这样的人不主沉浮,谁又能主宰沉浮呢?因此,我们说下片通过回忆往昔的峥噪岁月,表达了诗人和战友们为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对上片的“谁主沉浮”提问做了回答。7、这首词怎样把写景、抒情完美的结合起来的?词的上片虽然写景,却处处借景抒情。词以“独立”开篇,以江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集体供热安装合同范本
- 维修合同范本价格
- 相邻房屋拆除合同范本
- 劳动节之我是劳动小能手主题宣教课件
- 田地转让合同范本
- 铺路水泥出售合同范本
- 《2025工程监理注册合同》(版)
- 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 年版)
- 第06讲 分式方程及其应用(2考点+8题型)2025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广东专用)
- 2025汽车零部件供应的特许合同
- 英语演讲比赛评分标准-评分表
- 上海工装施工方案范本
- AAO工艺处理图纸
- 小班-科学-小动物的家-课件(互动版)
- 中国到欧洲的主要航线图
- 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 平面向量与三角形的四心问题-高三理科数学复习讲义与跟踪训练含解析
- 收获机械-往复式切割器的工作原理
- 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2021-2022年三年中考二模英语试题分类汇编:语法填空
- 蓄电池单轨吊设计选型方案及技术规格书
- 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兴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