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茅屋为秋风所破优秀教案茅屋为秋风所破I歌【导入 导入】听一首悲苦的曲子,触摸一颗悲苦的心灵,品一首悲苦的古诗, 走进一段悲苦的人生。弹指一挥间,往事越千年,浣花溪畔,一座茅屋里,一个 颤抖的声音,在历史隧道的深处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他就是杜甫,他少时便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 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 做自我牺牲。他的诗 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 以最普通的老百姓 为主角,他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
2、,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 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 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 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 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 回起伏。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鲁迅曾经说过:“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今天让我们再次跟随杜甫的脚步走进 茅 屋为秋风所破依感受杜甫的精神世界。【走进杜甫,缅怀故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 工部。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其诗直接反映了
3、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人称“诗史”。生于“奉儒守官” 的封建士大夫之 家,应进士试,不第,困居长安十年,遂与现实接近,逐步观 察到各种社会矛盾,获得丰富 的创作题材。后任左拾遗,因故被贬。 759年, 安史之乱未定,关内又大饥,乃弃官带领 全家辗转西行,历尽险阻,备尝艰辛, 亲眼看到人民的疾苦,先后写出诸如“三吏”(石壕史 潼关史 新安史),“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以古诗、律诗见长,风 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有杜工部集。198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命名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杜甫 43岁的时候,爆发了一场有名的战
4、乱,那就是安史之乱。这是一场民族大灾难。当时是田 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死亡。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 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 这 些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诗史”。公元 759 年岁末,杜甫一 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 盖了一所茅屋,总算暂时结束 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茅屋 的建造很不容易, 事事都需要亲戚朋友的帮助。但茅屋建造的并不坚固,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 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端,
5、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卜这首不朽的诗篇。解题:”为所”是一个被动句式。茅屋被风吹破,风卷走了 屋上的茅草。全诗写 风卷茅草,雨夜难眠等情景,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 歌;是乐 府诗的一种体裁。【走进茅屋,吟诵感悟】1、听读品味:思考:你听出了什么?(提示:诗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你 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听出了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深情诵读:朗读点拨:a抑扬顿挫(语调高低、语气强弱、语速快慢) b想像画面c揣摩感情(读出诗人的愁苦、潦倒、痛心、痛惜、痛苦,发自肺 腑的祈盼,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3、跟随画面齐读【深入茅屋,整体感知】 抓情节,悟情感。自由朗读
6、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拟写四 字小标题,并体会作者当时的复杂心情。(1) 一、狂风屋破,茅草乱飞(焦灼苦痛)(2)群童抱茅,倚杖自叹(愤懑无奈)(3)三、屋漏衾裂,彻夜难眠。(忧思不绝)(4)愿现广厦,大庇寒士。(忧国忧民)小结: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 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诗低从述说个人的痛苦,到让天下寒士 都得到欢乐,推己及人,感情得到升华,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亲近茅屋,品读赏析】 高声诵读、领会美点(好词、好句) 。小组问题共享、说说妙处。全班交流、共享互评。第一节赏析:第一段: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
7、洒江郊,高 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段意:月的狂风放声怒吼,把三重茅草从我屋顶上卷走。草飞过江去,洒 满岸头,高的挂在大树的树梢,低的飘转沉进水坳。用比拟。“怒号”状风势之猛;“卷” “三重”表受害的严重程度。赏析1、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怒号 怒号:大声吼叫。2、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怒号”将秋风拟人化, 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突出风之大, 风之猛烈和无情。 分析:成都平原的农历八月,本是秋高气爽的好节侯,却刮起了怒吼的狂风,这 是突变。3、“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 “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度。三:表多数。“三重”表受害的严重
8、程度。4、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处?还有:“飞”一一“洒”一一“挂”一一“飘 转”一一“沉”等动词。细 致描述茅草七零八落,不可收拾的惨状。风势猛烈而茅屋残破,茅屋残破又为大雨屋漏的缘由。 这样写既让我们看到一幅风猛屋 破、情景凄惨的图景,体会 到诗人当时面对惨景的心情,又为下文准备了条件。5 .飞过浣花溪的茅草,下落有三:第一,高者挂长林稍”。“长林”,指较高的一些树木。茅草挂高树之巅,当然莫望收回了。第二,“下者飘转沉塘坳。”“沉塘”,指水很深的池塘。“沉”字作“深”字讲,是形容词,不是动词,茅草是不能沉下去的。“坳是洼下的意思。茅草下坠入深洼池塘,飘转水面,这也莫望收回了。第
9、三,坠落在洗盘郊野的茅草,似乎还有希望收回,可是“南村群童6 请用一个字概括诗人此时的心情。急(不着一字,尽得风采) 二、群童抱茅,倚杖自叹。第二段: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段意: 儿童欺我年老,好忍心啊,当着我的面作强盗。公然把茅草抱入竹林,制止不住,叫得我唇干舌燥,回来扶着拐杖只好叹气。赏析二节茅草被卷走了,这些草如果拾起来,还可以修理茅屋。这时,一群顽童把草抱走了。这时诗人着急,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分析 : “南村”表示距离之近。 “欺”是一种戏谑方式,因为“我老无力”“忍能”把欺的程度作了具体细致的刻画。甫写此诗时只有49
10、岁, 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讨论明确: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1、群童为何抱茅?明确: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当然也不排除调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层原因四海困穷的社会现实。2 、“盗贼”一词怎么理解?(抱)杜甫的激愤之词,不是生孩子们的气而是生社会的气,怨愤动乱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分析:建造这间茅屋对杜甫来说,是建得太艰难,显得太宝贵了,所以才竭尽全力制止。“自叹息”表示戏谑之后的无可奈何。3 “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
11、苦。4、请用一个字概括诗人此时的心情。叹 三、屋漏衾裂,彻夜难眠。第三节赏析:第三节赏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不一会儿风止了,乌云如墨,天灰蒙蒙渐渐黑下来了。赏析 1、茅屋被风吹破之后,最怕什么?下雨2、分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的作用?渲染出暗淡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愁苦的心境。3. 止、住。分析 : 顷刻间,再次面临双重威胁。狂风刚过,大雨又来,真是“屋漏偏遇连夜雨, ( 行船恰逢顶头风) ”夜里,家家关门闭户。 怎么办 ? 何处去 ? 哪里躲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布被盖了多年,冰冷如铁,小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4“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12、 为何要将被子比喻为“铁”而不是“冰” ?“铁”既写出了天气寒冷,也写出了布被又破又旧且无法拆洗。换成“冰”只能表示寒冷, 而无被子破旧之意。5.卧:睡态恶劣。分析:布质被子,多年已“冷似铁”,失去了保暖价值。 因小孩“恶卧”,蹬得大窟小眼,破烂不堪,由此可见诗人生活境遇的窘困。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断绝。床头屋顶在漏雨没有干燥的地方,雨脚象麻线一般没有断绝。分析:“无干处”指出造成的灾难。“雨脚如麻”状写雨之大, “未断绝”看出雨通宵达旦,持续久。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自从战乱以来就很少睡眠,湿糟糟地,长夜漫漫何时明 !4 .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难眠的心情?自经丧乱少睡
13、眠,长夜沾湿何由彻!5 .由:至上 分析:在国破家亡的灾难中,诗人忧国忧民,早已不能熟睡,何 况此时此景呢?(更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广大人民生活的困境)为下文提问铺垫。5、 “长夜沾湿何由彻?”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作者从眼前艰难窘的处境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和天下人民的流离失所,穷困潦倒;从风雨飘摇的茅屋想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从安史叛乱以来,辛苦贼中,流离秦陇,石壕村别老翁,同谷县挖黄独,种种 生活经历)他盼雨停,盼天亮,他一声长叹:这深重的灾难呵,什么时候才 是个头啊? !“长夜沾湿何由彻”中的“长夜” 一词一语双关,既指眼前难挨的雨夜,又指战乱造成的长时间
14、的不安、民不聊生的时局。6、请用一个字概括诗人此时的心情。忧四、愿现广厦,大庇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怎么才能得到高楼大厦千万间,让天下的寒士们住下, 皆大欢喜, 风吹不动,雨泼不进,安如泰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什么时候眼前高耸地出现这些高楼大厦, 我的茅屋破烂,自己冻死,也心甘 情愿!赏析第四诗节1、作者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他发出了怎样的 呼喊? “安得”能换为“愿得”吗?2、由此可见杜甫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忧国忧民3、请用一个字概括诗人此时的心情。愿4、名句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15、!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呜呼:呵。突兀:高耸。见:通现,现出。足:心足,心甘情愿。分析:诗人在自己经受生活上、 精神上痛苦处境中想到的不是个人而是广大人 民所遭受 的风雨,强烈希望能尽力解决所有人的困难,这就是全诗的主旨。当 然,在封建社会里诗人的愿望是不能实现的。 也因为如此,作者进一步表示:只 要能解决或改善一下人民的生活问题,自己冻死、饿死也心满意足,就显示出诗 人思想境界之高、胸襟之宽和他的人道主义的精神。当然,诗人所想到的主要是“寒士” ,因此,不能与今天革命的人道主义、共产主义 相提并论。“安得” 二字语气贯至“动安如山”为止, 这种形似疑问实属慨叹的句式
16、,往往放在 结尾处,或抨击现实,或寄托理想,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提示:1,用词2 ,气势3 ,思想内容4 ,境界(仔细揣摩,说说你从中读出作 者怎样的情怀?)参考赏析:“广厦” “千万问” “大庇” “天下” “欢颜” “安如山”等 词掷地有声,意境开阔, 构成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的气势,表现了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洋溢着救世济人的热情。最后一句强烈的表现出诗人舍己为人、 至死不悔的决心,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也表现的淋漓尽致。小结:诗人的大声疾呼, 正是他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流露和克己为人的人道主义宽广胸襟的展示。这是何等恢弘的气度,何等博大的襟怀,何等崇高的思 想境界!杜甫的这首诗之所
17、以光焰万丈,千古不朽,原因就在于此。理想与现实 的矛盾一方面突出了现实的残酷,一 方面也凸显出诗人“兼济天下”的情怀, 那一颗热忱于百姓的赤子之心。诗人超人一等的博大胸襟,将个人与社稷命运紧密相连的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正是这首诗最大的艺术价值所在。拓展延伸:你还能根据这首诗的内容,完成下面组对联的下联吗?上联:范希文处庙堂心系四海布衣。下联:杜子美居茅屋胸怀天下寒士 相关链接,知识迁移:杜甫同主题的诗M知多少?让我们先回顾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饱含爱国之情的语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一屈原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一一陆游长即未敢忘忧国。 陆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一顾炎武我自
18、横刀向大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一一谭嗣同我以我血荐轩辕。一一鲁迅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一周恩来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一一陆游长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倾听杜甫,解读诗圣】名人名言:1. 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伟大是因为他 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系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朝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一一前苏联别林斯基2. 杜甫之所以伟大,因为他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与精神已远远超越诗人之上。即使他没有写过一句诗,他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体察人间冷暖的心灵,有如释迦牟尼、耶稣。 卢光政3. 杜甫在这首诗里不是单纯地写自身之苦,而是通过个人的不幸来反映时代的不幸。 在这狂风暴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跃然纸上,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其实,具有这种伟大思想的又何止杜甫一人呢?从“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到杜甫之后“愿天下无饥寒”的白居易,从“先忧后乐”的范仲淹,到“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到“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从“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 到“为中华之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铺托管经营合同范本
- 学生班干部竞选模板自我介绍20
- 学生身心健康情绪管理学生营养日20
- 2025授权出版合同样本
- 沙子土地出售合同范本
- 2025网站委托建设合同模板
- 语料库语言学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鲁东大学
- 2025办公写字楼租赁合同样本
- 共创绿色未来
- 高一英语学案:预习导航Workingtheland-SectionⅢ
- 江西省八所重点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二模)政治试卷(含答案)
- 2025年青藏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8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资阳辅警考试题库
- 第一篇 专题三 计算题培优3 带电粒子在交变场和立体空间中的运动-2025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 学校保洁方案
- 心肺复苏及AED的使用
- “十四五”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
-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ppt
- 第4章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
- 大医院净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