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阅读背诵,体悟诗的情感和意境。2、过程与方法:研读品味,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复阅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背诵诗五首。2、难点: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教学准备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素材、习题等。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不知留下了多少名人诗作,它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这些诗作有的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有的是对男女纯真爱情、自然景色的咏述,还有的是对爱国热情的歌颂。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去感受它对我们的教育和鼓舞。二、通读
2、感知1、反复诵读饮酒,注意读出诗人高洁、自得的感情。2、学生介绍作家作品。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三、品读赏析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1、疏通诗意。2、“结庐在人境”和“而无车马喧”是不是矛盾?不矛盾,因为“车马”是达官贵人奔走于仕途的喧嚣,而诗人归隐田园,虽没离开“人境”,但心情舒适,志趣高远自然不受搅扰。3、“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什么?人的自然的本性。4、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的虚伪、黑暗,从自然中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的思想感情。5、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学生
3、各抒己见。四、悟读拓展1、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理解记忆。五、赏析行路难1、知人论世: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比,希望能成就一番伟业,但世事艰难,他二十四岁“仗剑去国”漂泊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由人引见做了供奉翰林,其间扮演的是一个以文娱君的半弄臣角色,根本谈不上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两年后黯然离京,这使他不禁发出“行路难”的感慨。2、小组讨论。(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
4、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比喻和象征。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堡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
5、万分。(3)作者为什么提到吕尚、伊尹的故事?借吕尚、伊尹的故事来说明贤臣在明君治下倍受重用,而自己也希望得到君主的器重发挥自己的才干。(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凉处境,同时在悲愤中又不失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感情。六、布置作业1、背诵这两首诗。2、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而李白的行路难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甫的一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家都知道,唐朝有两位伟大的
6、诗人,一位是李白,他是浪漫主义诗人,人们把他叫做“诗仙”;再一位就是杜甫,他是什么诗人?(学生回答:现实主义诗人。)人们尊称他为一一?(学生回答:“诗圣”。)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即成都杜甫草堂),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茅屋的建造很不容易,事事都需要亲戚朋友的帮助。但茅屋建造的并不坚固,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下面我们就一起赏析一下这篇作品。二、通读感知1、学生齐读,并提醒学生在齐
7、读时注意字的读音,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学生齐读完后,教师指正解读并纠正字音。2、齐读之后,再让一个同学单独朗读。学生读完,教师应肯定其能根据诗歌感情的需要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优点。3、最后,教师进行范读。(要注意读得声情并茂、抑扬顿挫,使课堂气氛达到一个小高潮。)三、品读赏析1、赏析第一节诗。(1)作者是如何描述秋风的?(学生很快回答出来“怒号”。)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猛”等词语,有何区别?点拨:“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又运用了拟人化手法。(2)“卷”和“吹”相比,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好在哪里?点拨:“卷”字好在很形象化,有力度。(3)后面的动词有哪些?用法有
8、什么好处?点拨:后面还有“飞”一“洒”一“挂”一“飘转”一“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画面。(4)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点拨:“秋风破屋”2、赏析第二节诗。(1)让学生描述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飘飘扬扬挂在树梢上、洒落到低洼积水处时,作者是什么心情?点拨:诗人心情着急、发怒,无可奈何。作者在此段中没有一个字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但是能让读者体会得到这种心情。(2)茅草被卷走了,这些草如果拾起来,还可以修理茅屋。可这时一群顽童把草抱走了,诗人着急,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点拨: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9、3)群童为何抱茅?点拨: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当然也不排除调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层原因一一譬如社会现实。杜甫如其说生孩子们的气,倒不如说生社会的气,狠动乱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4):“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点拨: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一一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所以此句应该用叹息的声音读出来:归来倚杖自一叹一息。(5)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点拨:“群童抱茅”。(6)如果在此时加上作者的动作、神态该怎么加?并体会其意境。3、赏析第三节诗。过渡问题: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下雨)
10、(1)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点拨:“夜雨湿屋”。(2)看看第三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点拨:“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一一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并且还破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体会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锤炼功夫。4、赏析第节四诗。(1)面对“夜雨湿屋”,作者此时的表现是什么?(学生回答:长夜沾湿何由彻?)(2)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很自然引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
11、独破受冻死亦足”。)(3)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点拨:“祈求广厦”。(4)由此可见杜甫是怎样的一个人?点拨:“忧国忧民”。小结:这正是诗人的伟大之处。他不仅只是写自己的不幸,而是推己及人,想到在这风雨之夜,普天之下还有更多象他这样处于困苦(或者更糟糕)的境地,这使读者眼前为之一亮。四、布置作业假如你是一位电视剧编剧(导演),打算写(导)一部有关杜甫的历史剧,请结合此诗,进行合理的想象,把有关的画面描写出来,并适当加入对主人公动作、神态的描写。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段,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军入幕,为国效力,在体验到边塞紧张的军旅生活和新奇独特的自然风光之
12、时,他们以笔著录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和感慨。岑参就是边塞诗人的代表。二、通读感知1、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内容包括:(1)边塞风光;(2)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3)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4)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格调高亢。2、听录音朗读,辨别节奏。3、指名朗读。4、学生自由散读,据诗题所示,讨论诗文内容。交流明确:(1)咏雪(前十句):户外室内。(2)送别(后八句):室内户外。三、品读赏析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
13、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文中有何作用?此两句是过渡性的,将视线又转向“外景”,以百丈坚冰点缀大的环境,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气氛。3、“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一一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
14、,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清白,更寒冷。可见一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边塞。4、联系全文品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体会诗文所抒发的感情。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末二句“山回路转”使人惆怅,而雪地上的马蹄印迹,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和怅惘之情四、赏析己亥杂诗1、知人论世:清道光十年(1839)春末,龚自珍因事辞去礼部主事之职,于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动身南归。诗人客居京城达二十年之久,北京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今日一旦离去,已届四十八岁的晚年了。
15、其辞官离京时的万端怅触,可以想见。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诗人南下,本是回到故乡,然而他的仕途却一事无成,便油然而生出天涯断肠之感。可是他的视野里出现了落花-他在好几篇诗中吟咏过的“薄命花”、“断肠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一一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龚自珍此次南下,是到杭州主掌书院,聚徒讲学。他不无怨恨、不无留恋地告别了过去,但又满怀希望地迎接新生活,致力于培养年轻一代。他对国家民族的那一份执著的忠忱,至此化为薪尽火传、泽被后人的一种使命感,“落红”的形象,就成了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反复吟诵此诗,便会深感诗人一片冰心,照人肝胆!2、通读后,思考讨论问题。(1)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叙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记叙自己满怀离愁地离开京城的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态友好的教育环境创建计划
- 悬挂起重机安装施工方案
- 现代组织领导力激发团队潜力的秘诀
- 班组协同工作沟通是关键
- 2024秋四年级英语上册 Unit 5 Dinners ready第6课时(Read and write Story time)说课稿 人教PEP
- 《10 我们心中的星》(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吉美版
- Unit 5 The colourful world第一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4年秋七年级英语上册 Starter Module 2 My English lesson Unit 3 Im twelve说课稿 (新版)外研版
- 2024年四年级品社下册《圆明园的控诉》说课稿 沪教版
- Unit 1 My classroom PA Let's talk(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运营权转让合同样本4篇
- 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课件(23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双减分层作业设计
- 广联达智慧工地合同范例
-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疗专家共识2024
- 广东省广州黄埔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医院护理10s管理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练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