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科学总复习 满分策略 第41讲 生物实验探究专题课件_第1页
【最新】中考科学总复习 满分策略 第41讲 生物实验探究专题课件_第2页
【最新】中考科学总复习 满分策略 第41讲 生物实验探究专题课件_第3页
【最新】中考科学总复习 满分策略 第41讲 生物实验探究专题课件_第4页
【最新】中考科学总复习 满分策略 第41讲 生物实验探究专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41讲生物实验探究专题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二、临时装片的制作三、种子的萌发条件四、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五、酶的催化及其条件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1显微镜的结构(1)填写划线部分的名称。(2)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镜头,包括目镜和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大小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镜筒在前,镜臂在后,置于体前略偏左。(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_物镜(为观察时便于寻找目标作准备)正对通光孔;调节遮光器,选取适当光圈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光镜对准光源,光线强时用_面镜,光线弱时用_面镜;直至出现明亮的圆形视野。特点:选低倍物镜调光圈调反

2、光镜(上中下)。(3)放片:玻片放在载物台上,压片夹固定。低倍凹平(4)调焦: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_,此时眼睛注视物镜和玻片,直到镜头接近玻片。_注视目镜,向后转动_,使镜筒缓缓上升,当能看到模糊物像时,再前后转动_,直到看清物像为止。特点:先粗后细,先降后升。若一次调焦不成功,则需重新开始。(5)观察: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低倍镜下,观察范围_,细胞数目_,体积_,视野_;高倍镜下,观察范围_,细胞数目_,体积_,视野_。特点: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要睁开。下降左眼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大多小亮小少大暗3几个常见问题。(1)观察到的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也就是一个_像。要

3、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简便方法写纸上倒过来看。如何用这个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呢比如:像位于视野左下方,则实际物体位于_,只有将玻片朝着与实际物体相反的方向运动(都为物体),才能将物体拉到正中间,也就是玻片要往_运动。(2)当换用高倍镜再次观察时,若像位于正中间,先换成高倍镜,再调节细准焦螺旋至清晰两步即可;若像并非位于正中间(因为经放大之后像可能会跑到视野之外),则需将像拉到正中间(方法同上说明),再换高倍镜,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至清晰三步即可。(3)当换用高倍镜观察时,视野会变暗(因为高倍镜的通光孔较小)。若要将视野调亮一点,只能调光圈和反光镜,而不能说为了调亮视野通过

4、换低倍镜的方法来实现。倒右上方左下方1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镜和调节细准焦螺旋后,在视野内分别观察到了下列图像。其中视野最亮的是( )D【解析】这里涉及视野亮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其思维过程为:亮倍数小细胞数目多。2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CA BC 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其顺序为取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五步。图放片;图为调焦的“降镜筒”环节,眼睛注视图示部位的目的是: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图为对光,因为没有放玻片标本,眼视目镜;图为调焦的“升环节”,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所以图示中正确的顺

5、序是。3如图为显微镜观察某标本细胞的两个视野图,从甲图转变为乙图的第一步操作是( )BA换成高倍物镜 B装片向左移C调节细准焦螺旋 D调节光圈【解析】从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图甲细胞的位置是在视野的左边,且图乙中的图像比图甲中的图像大。这是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后换用高倍物镜观察,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即可。在甲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临时装片的制作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记忆口诀为擦、滴、取、展、盖、染、吸。(1)擦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可以避免视野中出现较多污点。(2)滴在载玻片上滴

6、一滴_。水太少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3)取用解剖刀在洋葱内表皮上切一小方块,用镊子撕下。以0.5cm2为宜,要薄。(4)展放于载玻片上的清水中,用镊子展平。否则容易出现重叠或气泡。(5)盖用镊子取盖玻片,将一侧先接触清水,待清水顺盖玻片展平后,慢慢放下,盖在洋葱表皮上。操作不当容易出现气泡。(6)染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_(或_)等液体。(7)吸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去水分,使染液浸润全部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观察。清水红墨水稀碘液2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记忆口诀为擦、滴、取、盖、染、吸。(1)擦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擦拭干净。(2)滴在载玻片上滴一滴_。不能滴清水,因为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环境溶

7、液的浓度,细胞吸水膨胀。(3)取漱净口,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口腔内壁上沿同一方向轻刮几下,再涂抹在生理盐水中,尽量均匀。(4)盖用镊子取盖玻片,将一侧先接触水滴,待清水顺盖玻片展平后,慢慢放下盖好。(5)染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_(或_)等液体。(6)吸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去水分,使染液浸润全部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观察。生理盐水亚甲基蓝溶液稀碘液3两个实验所滴液体的比较:洋葱表皮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滴加液清水生理盐水染色液红墨水或稀碘液亚甲基蓝溶液或稀碘液4如图为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四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A BC D【解析】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擦滴取展盖染吸。没有盖玻片,操作在前,

8、是放洋葱表皮并展开,是滴清水;有盖玻片,操作在后,是盖完后赶出气泡,是盖盖玻片,因此。种子萌发的条件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_: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内部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这些生物化学变化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多数种子萌发所需的最低温度为05,最高温度为3540,最适温度为2530。(2)_:水分可以使种皮变软,胚芽与胚根才能突破种皮,同时储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转化,容易被胚吸收利用。但是,如果水分过多,会引起种子缺乏氧气,种子无法呼吸,导致种子腐烂。(3)_:种子萌发时吸入氧气,把细胞内储存的大量营养物质逐渐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供应种子

9、萌发时生理活动的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分的空气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1)种子具有完整的胚。(2)胚是有生命的。(3)种子成熟,且度过休眠期。3种子萌发的过程: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_。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_。根茎和叶5如图表示测量种子萌发必需条件的实验装置,每个烧杯中均放有10粒种子,B、D、E烧杯中的滤纸保持湿润。据图分析作答。(1)每个烧杯放入1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其目的是_;C杯中是烧开后再冷却的水,其目的是_。(2)哪些烧杯中的种子将在7天后发芽_。(3)某人根据图E得出结论,光照对种子的萌

10、发是必需的,哪一装置说明此结论是错误的_,原因是_。(4)若要将种子邮寄给远方的朋友,种子袋应采取何种措施防止其萌发(至少写出二种措施)_。排除偶然性,增加结论的可靠性(若种子数目少,其意外死亡的种子,会影响实验结果)减少或除去水中的氧气B、DD装置D装置种子在暗处也萌发密封;干燥;低温;充二氧化碳或氮气;或真空包装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 1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实验探究步骤操作目的结论暗处理把银边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将叶片内储存的_耗尽叶片的绿色见光部分产生了_,叶片的白色部分和绿色不见光部分没有淀粉产生;_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遮光在叶片绿色部分的相同位置从上下两面用铝箔纸遮盖严后进行光照

11、设置有光和无光的_实验淀粉对照淀粉光和叶绿体脱叶绿素将该叶片摘下,去掉铝箔纸,放入酒精中_加热,脱成_色溶解叶绿素染色_漂洗叶片后用_染色遇碘变蓝的部分证明有淀粉冲洗清水冲掉碘液后观察去掉碘液便于观察水浴黄白清水碘液注意:因为酒精是易燃物,脱叶绿素时采用水浴加热是为了_,同时也可以_。碘能使淀粉变_色,碘液实验可以用来鉴定_的存在。防止酒精着火避免温度过高蓝淀粉2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实验步骤操作目的结论设计实验装置在烧杯中放入清水,将金鱼藻放入水中,将漏斗盖在金鱼藻上在漏斗上面罩上盛满清水的试管设置简易的反应装置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立即猛烈地燃烧起来,说明光合作用的一种产物是_

12、。制气及取气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观察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会收集在试管中,当试管中充满气体时,用大拇指在水中盖住试管口,将试管取出。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检验气体将点燃的卫生香放入试管,观察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检验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氧气3.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探究步骤操作目的结论暗处理把一株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将叶片内储存的_耗尽塑料袋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叶片没有产生淀粉,有水的叶片产生了淀粉;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防止植物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植物上选定两片叶子,分别用透明塑料袋罩住并捆紧,一只塑料袋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另一只袋子装等量的水。设置_实验脱叶绿素将两塑料袋内

13、的两片叶子摘下,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热,脱色成_色溶解叶绿素淀粉有二氧化碳与无二氧化碳的对照黄白二氧化碳染色清水漂洗叶片后用碘液染色遇碘变蓝的部分证明有淀粉冲洗清水冲掉碘液后观察去掉碘液便于观察4.呼吸作用实验步骤操作目的结论密封把数棵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不使外界空气进入植物也能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吸入_,排出_暗处理用绳子扎紧袋口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消耗袋子内的氧气,并防止_对实验的干扰检验松开塑料袋口,插入一根导管,让塑料袋中的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的变化检验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光合作用氧气二氧化碳5.蒸腾作用实验:在液体压强计的U形玻璃管内灌满稀释的红墨水,用橡皮管将木本植物枝条

14、与U形玻璃管右侧连通,完成以下四组实验。实验序号操作水柱变化原因结论实验1在室内放置5分钟右边的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叶片的气孔打开,蒸腾作用使右边的液面下降实验2在室内阳台有阳光照射的地方约5分钟右边的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得_在阳光的照射下,气孔打开且气温较高,蒸腾作用加强实验3放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约5分钟右边的液面_的环境湿度大,气孔开放程度不大,蒸腾作用很弱更快缓慢下降阴暗潮湿实验4在实验室,用电吹风吹叶片5分钟右边的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得_电吹风加快了叶片_,使蒸腾作用加强_等因素都能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温度越_,湿度越_,叶片表面的气流速度越_,蒸腾作用越强。更快表面的空气流动大气的温

15、度、湿度和气流速度高小快注意:如果在正午的烈日下,右边的水柱不会缩短,因为当温度过高时,蒸腾作用会_。停止6小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植物为实验材料,设计如下实验步骤:将植物A、B两张叶片分别用含石灰水和清水的薄透明塑料袋扎住,然后放到黑暗处48小时。将A、B两张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至叶片褪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并用清水洗净后,滴上碘液,观察颜色变化。请完善小李同学的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1)写出实验步骤_。(2)将A、B两张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加热,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3)你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4)除了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外,请再列举两个可能会影响的实验结果的其他变量_。将植物置于光照下

16、照射4小时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脱色使实验结果更容易观察A叶片加碘液后不变蓝,B叶片加碘液后变蓝环境温度、光照强度、叶的大小生长状况、石灰水质量、塑料袋体积等【解析】(1)根据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第步应将植物置于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以制造有机物。(2)由于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叶绿体中有叶绿素,若不脱去叶绿素,滴加碘液后变蓝就不明显。放酒精溶液中加热的目的是脱去叶绿素,消除颜色的干扰。(3)由于A叶片所处的环境中CO2已被Ca(OH)2吸收,故缺乏制造有机物的原料,无法合成淀粉。(4)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很多还有温度、光照强度、水分、叶绿体等。7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

17、时间内呼吸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图甲曲线表示在恒温30时,某水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呼吸二氧化碳与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某同学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度的影响”。设计如下图乙实验装置,此装置的优点在于,可通过控制灯泡功率的大小或调节试管与灯泡的距离,来改变光照的强弱。试回答下列问题:(1)光照强度为B点时,水藻吸收二氧化碳量为0,水藻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_。(2)单位时间内,水藻释放氧气量应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3)图乙实验中,每隔5分钟改变一次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密闭的试管中产生气泡减少,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变弱;_减少

18、。(4)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B点将向_(填“左”或“右”)移动。是大于光照强度二氧化碳左【解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比呼吸作用的强度强时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光合作用强度比呼吸作用的强度弱时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光照强度为B点时,水藻吸收二氧化碳量为0,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水藻进行了光合作用。(2)图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逐渐增多,光合作用的强度逐渐增强,氧气含量增多,不断得到积累,故单位时间内,水藻释放氧气量应

19、大于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3)图乙实验中,每隔5分钟改变一次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光照强度减弱,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密闭的试管中产生气泡减少。(4)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光合作用的强度增强,B点将向左移动。酶的相关实验1酶的特点:_。2酶的作用条件:受到_等条件的影响专一性、多样性及高效性温度、pH8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如图,请完善实验方案:(1)实验步骤:第一步:取一小块馒头切成碎屑,分成两等份,分别加入到甲、乙两试管。第二步:向甲、乙两试管分别注入2mL_和唾液,搅拌均匀。第三步

20、:将两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8分钟后取出,各滴加2滴稀碘液,摇匀。第四步:观察并记录试管中的颜色变化。(2)预期结果:_试管内的物质不变蓝色,原因是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了。(3)预期结论:_。清水乙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解析】(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在实验过程中,向甲试管加清水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2)、(3)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可以把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淀粉遇碘液变蓝

21、色。甲试管注入的是清水,不能分解淀粉,试管内的淀粉没有被分解,所以滴入碘液会变蓝;乙试管注入了唾液,试管内的淀粉被分解,所以滴入碘液不变蓝;该实验说明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染色的正确方法是( )A先在载玻片上滴碘液,再将洋葱表皮放在碘液中展平B将碘液直接滴在洋葱表皮上,然后盖上盖玻片C将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D盖上盖玻片后,将碘液滴在盖玻片上C2试剂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D实验名称所用试剂目的A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B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

22、动情况清水(湿纱布包裹鱼头和鱼身)保持鱼的呼吸C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气体D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沸水溶解叶绿素3.小乐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在染色前进行了第一次观察,在染色后进行了第二次观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第一次观察时适当使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镜有利于观察细胞结构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看到细胞质中很清晰的红色大液泡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安放临时装片后就使用较长的物镜观察4同学们在初中科学课中做过许多生物实验。以下是某同学对几个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程

23、序为: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染B在探究CO2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时,要先把整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C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物像模糊,可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进行观察D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液,染成蓝色的是子叶5同学们曾做过以下四个实验或调查活动: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用大光圈将视野调亮;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调查流感的发病率与季节的关系时,分开统计男女的发病率;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其中利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A B C DBB6下列有关实验设计和分析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甲乙丙丁A甲图中,探究种子呼吸释放出二氧化碳时,对照组是干燥的种子B乙图中,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时

24、,主要的实验变量是光照C丙图中,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可以初步检查出脊髓是否有损伤D丁图中,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时,室温下将唾液与淀粉溶液混合后置于不同温度下水浴1为了探究西红柿生长的最适宜光照强度,某科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取7株大小、生长状况相近的西红柿植株,每株留有5片叶片,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并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测出实验开始时及12小时后CO2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温度光照强度:普通阳光(%)开始时的CO2浓度(%)12小时后CO2浓度(%)2500.350.36825100.350.34225200.350.30625400.350.28925600.350.28225800.350.28025950.350.279请你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请任写一条_。(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