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化学方程式集合_第1页
高一必修一化学方程式集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必修一化学方程式集合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aCI2+Na2SO4=BaS04J+2NaCI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aCI2+Na2CO3=CaC03J+2NaCI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2HCI=2NaCI+H20+C02f4、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C高温2Cu+C02f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04=FeS04+Cu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I2+Na2CO3=CaC03+j2NaCI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02Na2O2钠与氧气反应:4Na+02=2Na2O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0H+02f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

2、应:2Na2O2+2CO2=2Na2CO3+0210、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0H+H2f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3O4+4H2f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I+2Na0H+2H2O=2NaAI02+3H2f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H20=Ca(0H)2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CI=2FeCI3+3H2O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I2O3+6HCI=2AICI3+3H2O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I2O3+2NaOH=2NaAIO2+H20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I3+3NaOH=Fe(0H)3J+3NaCI1

3、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04+2NaOH=Fe(OH)2J+Na2SO4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2H2O+02=4Fe(OH)3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Fe2O3+3H2Of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I2(SO4)3+6NH3H20=2AI(OH)3J+3(NH3)2SO4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I(0H)3+3HCI=AICI3+3H2O、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I(0H)3+NaOH=NaAIO2+2H2O、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I(OH)3AI2O

4、3+3H2O、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I3+Fe=3FeCI2、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I2+CI2=2FeCI3、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2H2f、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CaO高温CaSiO3、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2HCI=2NaCI+H2SiO3J、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3CI2点燃2FeCI3、氯气与金属铜反

5、应:Cu+CI2点燃CuCI2、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CI2点燃2NaCI、氯气与水反应:CI2+H2O=HCI+HCIO、次氯酸光照分解:2HCIO光照2HCI+O2f、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I2+2NaOH=NaCI+NaCIO+H2O、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I2+2Ca(OH)2=CaCI2+Ca(CIO)2+2H2O、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I+AgNO3=AgCIJ+HNO3、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IO)2+H2O+CO2=CaCO3J+2HCIO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氧化硫与水反应:S02+H20

6、二H2SO3、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02放电2N0、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0+02=2NO2、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02+H20=2HN03+N0、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02+02催化剂2S03、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03+H20=H2S04、浓硫酸与铜反应:Cu+2H2S04(浓)CuS04+2H20+S02f、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2H2S04(浓)C02f+2S02f+2H20、浓硝酸与铜反应:Cu+4HN03(浓)=Cu(N03)2+2H20+2N02f、稀硝酸与铜反应:3Cu+8HN03(稀)3Cu(N03)2+4H20+2N0f、氨水受热分解:NH3H20

7、NH3f+H20、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1、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INH3f+HClf、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03NH3f+H20f+C02f、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03+Na0HNH3f+NaN03+H20、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I+Ca(0H)2CaCI2+2H20+2NH3f、氯气与氢气反应:CI2+H2点燃2HCI、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04+2Na0H2NH3f+Na2S04+2H20、S02+Ca0=CaS03、S02+2Na0H=Na2S03+H20、S02+Ca(0H)2=CaS03J+H20、S02+CI2+2H20=2

8、HCI+H2S0463、S02+2H2S=3S+2H2O64、NO、NO2的回收:NO2+NO+2NaOH=2NaNO2+H2O65、Si+2F2=SiF466、Si+2NaOH+H2O=Na2SiO3+2H2f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2C高温电炉Si+2CO(石英沙)(焦碳)(粗硅)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2C12SiCl4SiCl4+2H2高温Si(纯)+4HC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安全1. 遵守实验室规则。2.了解安全措施。(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

9、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3.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

10、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的方法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蒸馏物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萃取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岀来的方法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蒸发和结晶的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如石油的蒸馏水的流向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里的溴、碘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水里的溴、碘后再分体慢

11、慢流岀,及时关闭活塞,上液层液体由上端倒岀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分离NaCI和KNO3混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合物热、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I+Ag+=AgClJSO42-稀HCI、BaCl2白色沉淀SO4+Ba=BaSO4J四.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 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2. 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

12、1摩尔。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4. 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5. 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6. 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二、气体摩尔体积1. 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 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3.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 物质的量

13、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2.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a. 检验是否漏水.b. 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注意事项: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溶

14、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3. 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是常用的分类方法。2、分散系及其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

15、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1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I、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

16、(AB+CD=AD+CB)(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在

17、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注意: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非金属氧化物(S02、SO3、C0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

18、: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3)、离子共存问题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Ca2+和CO32-、Mg2+和OH-等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OH-和NH4+等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