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学生的异性交往分析_第1页
正确认识学生的异性交往分析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正确认识学生的异性交往孩子们在异性意识发展上,度过了短暂的疏远期后,会开始对异性发生兴趣,并开始注意周围的异性,注意自己的打扮等。他们常常照镜子,以便使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这种表现称做对异性的好感(爱幕)期。此时的男孩常被周围女伴们的容貌或温柔文静的气质所吸引;女孩则对男孩的刚强、潇洒、英俊倾慕。有时他们会大胆地用传纸条、写书信、约会等方式交往;有时会用开玩笑、嬉闹等方式获得与异性接触的愉悦的情感体验。自然,正常的异性交往会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对其成年之后的婚恋生活也会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反,抑制、回避正常的异性交往不仅会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也会为其今后的成长和性别体

2、验设下障碍。而中学生过分沉迷于尚不成熟的异性恋情也会给当前的学习与社会生活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如何处理好中学生的异性交往问题是摆在每位家长和教师面前的一个既严重又有意义的课题。一、正确认识学生的异性交往对异性交往的认识和态度是帮助中学生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家长对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理智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和青少年孩子的成长方向。在中学时代,如何建立正常、自然的异性同学关系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对于人生历程中的这么一个特殊课题采取回避态度是不可取的。家长要理解和认清正常异性交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将正常交往到来的益处与不适当交往或回避交往带来的弊端区分开来,予以明确,对中学生异性交往有一个正确认识。

3、众所周知,异性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异性交往在个体成长历程中的各个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中学生心理萌发的异性吸引是性心理和性胜利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正常的自然表现。对中学生而言,异性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不利有利学习进步,而且也有利个性的全面发展。研究表明,男女中学生的交往有利于增进对异性的了解,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扩大社会交往的范围,并增强与人沟通的社交能力,促进人格的全面、健康发展。一般来讲,既有同性朋友又有异性朋友的中学生,往往性格比较开朗,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帮助同学,自制力也比较强。那些只在同性同学中交朋友的人,往往缺乏健全的情感体验,不具备与异性沟通的社会交往能

4、力,社会范围和生活圈子也比较狭小,人格发展不甚完善。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归纳出异性交往的有利因素,这对指导青少年的异性交往很有借鉴意义。这些有利因素包括:带来稳定感和安全感;度过快乐时光,心情舒畅;获得与异性友好相处的经历和经验;宽容大度,容易理解他人;获得掌握社会交往技能的机会;获得批评与被批评的体验;培养诚实、求实的道德观念;获得与异性交往的情感体验。除此之外,异性交往中往往存在某些奇特的“异性效应”。所谓异性效应,就是指异性相吸所带来的特定功能和作用,这些功能和作用是同行友谊不能替代的。一般来讲,有异性参加的集体活动往往使参加者感到心情舒畅,充实有趣。如果在同性群众中加入一位异性,那么该群

5、体的活跃气氛和工作效率也会大为改观。由于异性吸引的心理愿望得到满足,异性在场会使其他群体成员激发出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男女中学生的交往对于学习、生活及人格的健康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在这中间,异性效应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异性交往具有激励作用。中学生之间的异性交往能够激发和增强同学们的欢娱情绪,激励并强化良好行为,有助于促进学习进步,增强上进意识。其次,异性交往具有一定的偏向作用。在相同条件下中学生的情感往往会偏向于异性同学,乐于向对方提供帮助,同时也希望得到异性的理解和接纳。折兑中学生的学习互助是十分有利的。再次,异性交往还具有某种抑制作用。中学生的男女交往可以抑制某些同学的不良

6、行为习惯,有利于克服不良情绪。这对于存在行为与情绪困扰的学生(尤其男生)具有很好的矫正作用,可促使其改善自身形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也要认识到,正常异性交往是有利于学习进步和个性发展的各种优势的。同时,如果男女同学的交往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和妨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给他们带来一些情绪、行为的困扰。这些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两位异性同学过于频繁地单独交往,这时的异性关系容易超越交往的界线而过早萌发对异性的情爱。陷入感情泥潭的学生必然因单独约会占去一部分时间。即使两人在一起读书学习,也会因为彼此倾慕、相互爱恋而将对方念念不忘,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减少了对其他生活事件的兴趣。对单一

7、异性情感的过多体验往往会使正常异性交往的许多益处和优势损失殆尽。因为你只对一人感兴趣,周围的一切就会显得黯然无光,由此你会丧失掉许多有益的机会和经验。这对青少年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其次,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以女生居多)暗中思恋异性同学,虽无过多接触,只在内心朝思暮想,但表面上却做出排斥异性、拒不接纳的姿态。这种现象是由青春期异性交往的敏感性造成的。青少年男女彼此相互吸引、相互关注(也有单向情况),但表面上又不敢多做表露和接触,惟恐遭受到家长、教师的斥责和同学的嘲讽、妒忌与冷遇。这种内心向往、外表抵触的矛盾心理使这些同学不能自然、顺畅地进行异性交往,与异性同学相处时,会变得紧张、胆怯、

8、少言寡语、行为乖僻、情绪复杂多变。长此以往,不但从异性交往中得不到什么有益的体验和收获,反而产生自卑、孤僻、冷漠等不良情感体验,或者为此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担心今后异性交往会出现种种挫折和失败,从而对异性交往产生畏惧心理。有的人会因此发展成为异性恐惧症或社交恐惧症。最后一种情况是,有的同学从内心深处就对异性没有好感,不愿意与异性同学接触。拒绝异性交往并不是因为这些同学违背异性相吸的自然法则,而是由于他们以往的生活经历造成了对异性同学的偏见。例如,他们可能目睹过异性家长对同性家长的责骂与侵害,偶然看见过父母之间的性生活与性行为,经历过父母感情破裂带来的孤独和冷漠。也有的同学(多为女生)亲身经历过

9、异性给自己造成的伤害。这些情况都可能使这些同学厌恶乃至仇视异性,回避或拒绝与异性的任何形式的接触与交流。显然,这种异性心理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综上所述,男女同学之间异性交往是有利有弊的,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建立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异性关系。只要处理得当、引导正确,正常的异性交往就会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促使青少年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二、学生异性交往的原则与方法很多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与异性的相处非常敏感,有着很多的担心,比如,孩子小小年纪谈恋爱了怎么得了,影响学习怎么办等等,并因此而与孩子闹出很多不愉快来。那么,假如孩子有了异性朋友,怎么办?家长在教育青少年孩子进行正常异性交

10、往时,要告诫或建议他们把握好“自然”和“适度”两个原则。所谓自然原则,就是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词,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消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自然原则的最好体现是,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像建立同性关系那样建立异性关系,像进行同性交往那样进行异性交往。同学关系不要因为异性的加入和存在而变得不舒服或不自然。所谓适度原则,是指异性交往的程度和异性交往的方式要恰倒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既不为异性交往过早萌动情愫,又不因为回避或拒绝而对交往双方造成心灵伤害;既不过多地参与异性

11、之间的“单独活动”,也不在异性面前如临大敌,拒不接纳异性的热情与帮助。当然,要做到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是不容易的,这里面还有个自然、适度的异性交往能否为周围大多数人(包括教师、家长及同学)所承认和接纳的问题。建议中学生们不要受周围环境态度的牵制与影响,只要做到自然、适度,心中无愧,就不必过多考虑外界的接受程度。在把握异性交往原则的基础上,具体处理异性交往问题时,还要教育孩子注意使用正确、恰当的交友方法。1、克服羞怯与异性交往时要感情自然,仪态大方,不失常态。初次见面的羞怯与退缩是难以避免的,女生尤为如此。但是,多次接触后仍然羞怯,就不会引起对方的误解,因为只有恋人间才以羞怯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

12、,在正常的两性交往中,尤其是女同学要注意克服不自然的羞怯心理,以免使正常的异性交往误入歧途。2、真实坦诚在交往过程中要做到坦荡无私、以诚相待,相互信任是建立和发展良好异性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这是指异性交往的态度问题。也就是说,与异性交往,要像结交同性朋友那样结交真朋友。3、留有余地虽然是结交知心朋友,但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比如谈话中涉及两性之间的一些敏感话题时要尽量予以回避。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把握好分寸,不能过于轻浮。也不要过分拘谨。在与某位异性的长期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双边关系的程度,不要走得“太深、”“太远”,以免超越正常异性交往界限。除此之外,交往中的男女学生还要在谈话内容上

13、避免纠缠那些不良情绪和行为,在集体活动中避免过多地单独相处,在交友范围上不做过多的限制。与更多的同性或异性同学交往,也可避免异性同学单独相处时产生的不适应和不自然心理。三、指导孩子处理好异性交往中的几个关系1、既要反对“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观念,又要注意“男女有别”的基本事实。交往的男女双方,只要是处于正当的纯洁的友谊,就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来和异性接触。但因为这种友谊是发生在男女之间的,因此彼此间接触又要与同性朋友有所区别,要有分寸、有节制、有礼貌,既大大方方,又要诚恳真诚,还应注意环境和场合,避免造成旁人的误解。2、既可亲密交往,又不要仿效成年人的恋爱模式社会本身是两性组成的,没有两性交往接

14、触,社会就不可能存在和发展,因此,可以为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创造一个交往的哈,让他们在频繁亲密的交往中建立异性友谊,破除“男女之间的交往、友谊就意味着恋爱”的狭隘观念。但男女孩子在爱慕期间的交往,虽然是一种自然的、纯洁的情感流露,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恋爱”,但两者表面的相似性常常使孩子们误认为自己已进入了“恋爱”因而模仿成年人恋爱的方式和举止,如写情书、约会、拉手、搂抱、抚摸等。对此家长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懂得孩子们的行为表现实际上只是一种异性吸引所产生的激情,并不是真正恋爱,并要引导孩子用有益的文体活动,一起讨论学习上的问题,一起搞社会工作等方法进行交往。切忌由于家长们的“过敏”而随便斥责孩子

15、“人还不像人就恋爱了”,或简单粗暴地要他们“分手”。这种做法不仅会强化孩子的“恋爱意识”,还会造成不良的后果。3、既可以进行个别交往,更要提倡群体交往男女孩子的交往,常常会出现一对一的个别交往,如放学后,两人相约一路行走、一路说笑着回家,节假日两人相约一起去逛公园、溜冰等。对这种现象,家长不应简单地加以阻止,而应引导孩子们懂得,异性交往不要太集中与某一个人或一个小范围,否则会失去与多数同学、朋友的接触机会,现代青少年应该多交朋友,多交几个异性朋友,多交几个性格、兴趣迥然不同的异性朋友,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纯洁情谊,促进彼此间的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4、正确

16、指导孩子分清友谊与爱情孩子们在进行异性交往过程中,常会出现误把友情当爱情,或误把爱情当友情的混淆现象,着在孩子们进入初恋期后尤为突出。两性间的友情与爱情之间没有十分明显的鸿沟,友情常常是爱情的桥梁,两者有时只差一步。因此,帮助孩子们分清友情与爱情的界限十分必要。应当使孩子认识到,友情与爱情虽有密切的联系,但在性质上是不同的情感和概念,有非常严格的界限。异性朋友可以有多个,可以进行重叠交叉的交往;而爱情则是专一的,爱人只能有一个。朋友间只有双方在某一点上投合即可建立友情,而不必受年龄、职业、性格、兴趣的限制;爱情则要求双方志同道合,性格上合得来,情感上默契融洽。男女之间的友谊深了,有时会萌发为爱情,但真正的爱情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友谊与爱情不能等同。青春期的男女孩子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的体验,思想还较简单,常不易区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