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_第1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_第2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_第3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_第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升初文言文练习答案第五课 古代寓言二则1、 基础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郑人买履(l )自度其足(duó ) 遂不得履(suì ) 宁信度( nìng ) 涉江者(shè ) 遽契其舟( jù)( qì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先自度其足(量长短) (2)乃曰(就,才) (3)而忘操之(表转折)(拿,携带) (4)涉江者( 搭船渡过 )(5)而置之其坐(表承接,译为:就,然后(6)及反(等到,到)(7)宁信度(宁可 ) (8)无自信也( 不 )3、文学知识填空。 (1)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作者韩非,是战国末期

2、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2)刻舟求剑选自战国末(朝代)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吕氏春秋,是杂家的代表著作。(3)这两篇短文从体裁上看,都属于寓言故事。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坐”同“座”,义:座位 ) (2)反归取之(“反”同“返”,义:返回)5、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1) 反归取之:代“量好的尺寸”(2)何不试之以足:代“鞋”(3)至之市:到去 (4)而置之其坐:代指“量好的尺寸”(5) 而忘操之:代“量好的尺寸”(6)是吾剑之所从坠: 的(7)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指“剑”6、郑人买履说明了什么道理?不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7、翻译句子。

3、(1)是吾剑之所从坠。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4)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鞋呢?8、刻舟求剑讽刺了哪些人?讽刺了那些办事愚蠢,不知变通的人。9、按要求用原句填空。(1) 郑人买履中,郑人说“宁信度,无自信也”,展示出他固执、迂腐的心里。(2) 刻舟求剑中,作者用议论的语言讥笑这种找剑的方法是糊涂的,这句话是:“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0、文中描写郑人时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两种描写方法,表现了郑人固执、不知变通的性格特点。11、想一想,刻舟求剑的故事为什么要详

4、写“刻记号”这一细节? “刻舟”时信心十足和“求剑”时的茫然没有结果的无奈相映成趣,这一细节生动刻画了这个愚蠢、不知变通的家伙的心理状态。 1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的一联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七、幼时记趣1、给下面的字注音。项为之强(jing)鹤唳云端(lì)凹凸(o t)藐小(mio )土砾(lì)凹者为壑( hè )怡然(yí)2、 下面加点词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使其冲烟飞鸣B、 故时有物外之趣 昂首观之C、 徐喷以烟 以丛草为林D、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碌碌无为3

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一个细节表现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4、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鹤唳云端,怡然称快。”(限填8个字)5、作者用词很生动,一个“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景;一个“唳”字使人仿佛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吐”“吞”两个动词,表现了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极为生动传神。7、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是清代作家沈复,字三白。“记趣”的意思是把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读了文章后,你能说出作者幼时的乐趣来自何处吗?(不超过10个字)细心观察,想象奇特。8、本文围绕“记趣”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儿童

6、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9、作者用“定”、“细”二字分别修饰“目”、“视”,强调了注意力的高度集中。10、解释下列加点字、词。鞭数十:用鞭子打。私拟作群鹤舞空:私下,这里指自己。比作。作青云白鹤观:当做看 观之正浓:代“二虫斗”11、翻译句子。(1) 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2)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成千上百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3)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子里了。12、平凡的事物在作者的笔下却变得如此真实生动,富有情趣,这是为什么?因为具有细致的

7、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13、“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里连用了“捉”、“鞭”“驱”三个动词,表现了驱除强暴,同情弱小的心情。 第十三课 诗词三首1给加点字注音。(4分)树栖鸦( q ) 低绮户( q )宫阙(què )婵娟(chán )2理解加点词语。(4分)(1)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2)欢饮达旦:早晨。(3)把酒问青天:端起酒杯。 (4)高处不胜寒:经不住,承担不了。3填空。(4分)(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4、 (1)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王建,字仲初,

8、唐代诗人。作品表达了诗人别离思聚的感情。(2) 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水调歌头”是词牌名。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5、对十五夜望月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两项是(BD)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鸦鹊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B“冷露无声湿桂花”,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C“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一边,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情绪的。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

9、6、水调歌头这首词是借咏月怀念亲人的抒情之作。7、对水调歌头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A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反映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是说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表现词人的无奈而又伤感的情绪。C、词的上阙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阙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D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8、朗读这首词,应把握的感情基调是(C)(3分

10、)A激越雄壮B乐观豪迈C、舒缓深沉D柔和亲切9、“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到“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忘情于现实,处在极度矛盾中。10、大家知道的诗句中有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11、根据原词填空。 看全词,作者上阙问天“明月几时有”,下阕问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作者问天,问月实际是问“人生”,结果诗人探得了人生哲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虽然月圆人难“圆”,但是诗人还是祝愿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十五课 三峡1、给下列字注音。阙(q

11、u) 湍( tun ) 涧(jiàn ) 曦( x )嶂( zhàng ) 啸( xiào ) 溯(sù ) 漱( shù )襄( xing ) 奔( bn ) 属( zh )2、 解释文中加线的字。(1)重岩叠嶂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3 )属引凄异引:延长。(4)略无阙处 阙:同“缺”,空缺。(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湍:急流的水。(6)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或 :有。 朝:早晨。暮:傍晚。(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认为。(8)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襄:漫上。

12、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9)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漱:冲荡。(10)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清:水清。荣:树茂。峻:山高。茂 草盛。 良:的确、实在。(11)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旦: 早晨。寒:清冷。 肃:寂静。3、解释下列各句中的相同字。(1)绝 沿溯阻绝 ( 断 )绝巘多生怪柏 ( 极高 ) 哀转久绝( 消失 )佛印绝类弥勒 (极 ) 韦编三绝(断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 (2) 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 在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 (3) 疾 不以疾也( 快 ) 君有疾在腠理 ( 疾病 )(4) 至 至于夏水襄陵(表提到另一事物 ) 每至晴初霜旦( 到

13、 )(5) 属 属引凄异( 连续 ) 神情与苏、黄不属 (类 ) 4、翻译下面句子: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3)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4)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5) 每至晴初霜旦,林

14、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每逢秋雨初晴或霜降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5、 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三峡的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6、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八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7、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的山势之高的?山的本身状态用天和日来衬托山势之高用特定条件和特定情景来表现山势之高。8、 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其连绵、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

15、,则描绘其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9、 文中为什么在描写三峡水势之前,先写山势?先写山势,是为描写水势设置条件,山高则水的落差大,水流急;山连则水不得他泄,尽在槽中;狭窄,则水的流量大,由山势的特点,就自然构成水势流急的特点。10、 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人名),字善长 ,撰水经注,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11、背诵默写描写三峡连山之密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交代三峡两岸山势之高的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描写夏季三峡水势浩大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

16、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形容三峡江水澄清、风光妩媚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每到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借猿啼和渔歌表现三峡凄凉景象的句子: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正面描写三峡的山连绵不断特点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12、朱元思书中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借比喻突出了江水流速极快,本文中与此相似的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3、本文中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色,请写出春、冬季江水特点的句子: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14、本文写到“三峡”夏季水势时说:“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

17、不以疾也。”李白早发白帝城诗中与之相似的是哪些两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15、“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托其高,是仰视所见。运用的修辞手法:夸张、对偶。16、 文章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先从正面落笔,然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17、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抓住了有代表性的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第二十一课 梦溪笔谈二则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8、(1)其喙( huì   )有钳       (2)岁以大穰( ráng   )(3)梵(  fàn )天寺木塔      (4)贻(yí    )以金钗(5)六幕相联如胠箧( q )(  qiè )(6)人履(  l  )其板(7)狗蝎(

19、xi ) (8)但逐层布板讫( qì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千万蔽地  蔽:遮盖。(2)岁以大穰  岁:年成。穰:丰收(3)患其塔动  患:嫌,担心。(4)贻以金钗  贻:赠送。(5)人履其板  履:走,踩踏。(6)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布:铺排。 故:所以。(7)旬日子方皆尽 旬:十。(8)匠师如其言 如:按照,遵照。 3请解释下列句中的“之”的意思和用法。A其虫旧曾有之  语气词,无实意。 B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代词,代:“梵天寺木塔”C问塔动之因   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20、”        D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相当于结构助词,“的”E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  代词,代“木板”F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 代词,代“子方虫”。4翻译下列句子。(1)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的危害田里的庄稼。(2)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3)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

21、金钗送给她,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4)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那只箱子,人踩在楼板上,上下及四周互相支持,塔当然不会晃动了。(5) 人皆伏其精练。人们都很佩服喻皓的高明。5、以虫治虫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字存中,浙江钱塘人,北宋(朝代)科学家、政治家。6、“岁以大穰”的原因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原因是:“子方皆尽”。启示: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的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7、 梵天寺木塔详细记述怎样解决塔动的问题,而匠师按喻皓指点实施,则用“如其言”一笔带过,这是为什么?如何解决塔动问题是说明的重点,所以要详写。这样就突出了说明的中心。而实施过程不是重点,所以就略写。8、梵天寺木塔用了怎样的写法来突出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的?以匠师的“无可奈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