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_第1页
我国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_第2页
我国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_第3页
我国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_第4页
我国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077 谈鑫娟 07313721【摘 要】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正利用先进技术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本文在国内学者先前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目前我国技术引进的现状,通过对技术引进现状的分析,阐述我国技术引进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我国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技术引进 问题 对策技术引进是指国家间转让有关制造一项产品、应用一项工艺或提出一项服务的系统知识,并不包括设备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是富国之源。中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跟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国际经验表明

2、,技术引进可以让引进方迅速取得并利用较成熟的先进技术,不必重复别人已做过的大量试制和科学研究工作。技术引进也是世界各国互相促进本国经济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一、我国技术引进的现状(一)引进方式逐步科学化我国技术引进的方式有所改进,重“硬”偏“软”的局面有所转变。以成套设备、关键设备为主的传统的技术引进格局已经改变,呈现的则是以专有技术许可、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多种技术引进方式共存的新局面。专有技术与技术服务方式占技术引进方式的主导地位。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技术引进呈稳步增长局面,前三季度我国专有技术许可合同成交额约为70

3、.1亿美元,占技术引进总额的约36.7%,是我国技术引进最主要的方式;位居其次的是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该项引进方式合同金额高达52亿美元,占合同总金额的27.18%,同比增长9.2%。上述两项技术引进金额占技术引进总额的63%以上(见表1)。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直接下载等新的引进方式不断增加。(二)引进国别多元化随着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2010年前三季度技术引进的来源国家和地区多达67个,利用多国的技术优势,拓展技术引进渠道,打破少数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目前,我国技术引进的主要来源地仍是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与欧盟签订的

4、技术引进合同多达2171份,合同金额约54.1亿美元,同比增长15.85%,占技术引进合同总金额的28.27%。同期,从美国和日本技术引进金额分别为45亿美元、34.9亿美元,金额占比为23.53%和18.27%,分列第二、三位。此外,从俄罗斯技术引进金额达16.7亿美元,位居第四(见表2)。表1 2010年前三季度技术引进方式统计表 单位:万美元技术引进数量金额技术费金额占比()金额同比()方式总计81031912123.41618051.910022.33专利技术364124034.69123801.586.49-8.22专有技术1940700941.14683963.2136.666.8

5、3技术服务与咨询4872519767.28446515.4427.189.19计算机软件537208991.75207063.8310.93147.97商标许可7336798.9736798.971.92193.16合作生产、合资生产9162715.0462394.143.2832.4成套设备、关键设备、生产线94228911.4330465.7211.9771.59其它方式13229963.1127048.981.5764.58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服务贸易指南网表2 2010年前三季度技术引进前十位国别地区统计表 单位:万美元序号国别合同合同金额技术费金额占比()金额同比()地区数量总计

6、81031912123.411618051.8710022.331欧盟2171540570.37446267.2328.2715.852美国1404450017.67438451.0523.5318.643日本1855349270.73321612.9818.2717.744俄罗斯17167418.8923848.898.762983.785韩国560154240.73153158.998.07-29.646中国香港87376314.1268027.463.993.347瑞士12434568.329277.681.8150.648东盟34232580.7532485.021.7153.469英

7、属维尔京6231473.5131473.511.65119.3910中国台湾28023488.7123488.291.2371.32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服务贸易指南网(三)技术引进以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为主2010年前三季度,技术引进保持了较快增长,各类企业技术引进金额均有所上升,引进质量稳步提高。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技术引进的主力军,占全国技术引进总额的六成以上。其次是国有企业,技术引进金额46.1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占全国技术引进总额的24.13%。民营企业的贡献也不容忽视,同期技术引进金额为17.0亿美元,占全国技术引进总额的8.91%,同比增长速度最快,高达52.5%(见表

8、3)。表3 2010年前三季度技术引进企业性质统计表 单位:万美元企业性质合同数量合同金额技术费金额占比()金额同比()总计81031912123.41618051.910022.33国有企业1421461379.26201929.6824.1313.19集体企业835521.325521.320.2983.15外商投资企业47311154405.11135340.260.3723.02民营企业1161170406.49157761.038.9152.5其它707120411.25117499.686.317.7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服务贸易指南网(四)技术引进的重点行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

9、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2010年前三季度,从签订合同的数量上看,引进技术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这三项签订合同数量分别占合同总数量的25、13.1和10.77。这主要是因为以上领域具有技术更新快,技术转移量大的特点。二、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国际技术贸易飞速发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攀升,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尤为重要的是技术引进为促进我国工农业技术进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水平的差距发挥了重大作用。我国在技术引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技术引进信息不

10、对称由于技术引进的标的技术具有时间性、知识性、秘密性以及交易的双方分别处于不同国家的特点,技术引进过程中存在很多信息不对称问题,这势必会给技术引进者带来巨大风险。技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技术的本质是信息,技术引进中的外生性信息不对称正是由技术的本质决定的,而技术引进的需求却是因为存在外生性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情况下,技术所有者作为技术的生产者,清楚地掌握着技术的设计、研究、开发、试验以及产业化生产的各个环节。当技术引进交易达成前,技术所有者会透露某些有关技术属性的信息,但不可能是完整的,否则其必将失去对该技术拥有的垄断地位,从而也难以形成引进方对该技术的引进需求;技术所有者也会考虑到技术出让后

11、的种种后果,并把技术实施效果纳入交易定价的参考范围。此外,技术引进双方达成交易后,技术提供者能否信守合约很难检测,或者进行该项检测需要非常大的花费。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了内生性信息不对称的产生。科斯说过:信息不对称来自信息拥有者对信息的垄断,在交易中掌握信息越多的一方越占优势。信息拥有者为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就会对信息进行一些处理,隐藏部分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这样就会产生信息的不对称。所谓“先进技术”,这个词只是针对技术引进方国内落后技术而言,往往我们引进的技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先进技术,技术的核心部分往往仍掌握在技术出口方手中,技术出口方对出口的技术拥有绝对优势。(二)宏观调控不力,盲目引进,重

12、复引进 我国技术引进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虽然引进的技术很多,但真正奏效的技术有限,不能有效地利用当前引进的技术为国内急需的技术领域和相关经济建设服务,造成部分资金的浪费和技术的搁浅。有的企业在没有充分了解企业自身技术条件和消化能力的情况下,引进超出企业能接受范围的技术,又缺乏掌握该引进技术的人才,或者因技术配套能力跟不上而被迫对企业现有设备进行改造,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能,或者引发新的次级技术引进需求,既不能充分发挥设备应有的效能,又增加了投资成本;部分企业在技术引进前没有进行充分的调研工作,未能掌握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引进某项技术时遗漏引进该技术的关键资料或配套的零部件,造成巨大损失;有时企业引

13、进的技术比较落后甚至有的引进了国外淘汰的设备或已无发展前途的技术,真正的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引进较少,造成了大量外汇的流失和时间的浪费;还有的企业引进的是高耗能、高污染的技术,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信息不对称、统一协调引进机制不健全,导致企业对产品市场需求状况和竞争对手情况缺乏全面动态地了解、分析,我国企业在引进技术时忽视了国内企业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看到市场需求量大,有利可图,便一哄而上,纷纷引进技术,造成资金的重复浪费。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营利,有的企业主缺乏长远发展的战略思想,只注重眼前利益,重复引进、重复建设,结果造成产能过快增长,市场供给能力远远超过需求能力,产品库存积压,从而使企业面临生

14、存难的局面。我国的家电、钢铁和汽车行业的重复引进现象比较严重。(三)引进结构不合理,来源单一尽管我国技术引进的方式得到了改进,但技术引进的结构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引进的技术主要来源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部分国家仍然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相关技术的系统集成创新以及由此形成的竞争优势,远远超过突破单项技术带来的竞争优势。我国企业注重单项技术的引进,而对技术的集成创新重视不够,致使大量引进的技术因缺乏优化组合而无法发挥其最大功效。如果一味强调自身现状的落后,认为成熟的劳动密集型中间技术才是我国企业最适用的技术,那么我国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不仅不会缩小,反而只会进一步扩

15、大。(四)重引进轻吸收,技术开发与创新不足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是技术的主导者,位于技术链的高端,攫取了大部分的技术附加值。我国是一个中小型企业占多数的国家,企业自主创新存在很大的难度,比如前景的不可预测性,不少企业引进时只重视对技术、设备的引进,而忽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所引进技术的改进、研发、创新等一系列工作。现代技术创新的前期投入大,风险高,收益见效慢,很多企业都不敢贸然开展新技术的开发活动。此外,大部分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机制不够健全,技术开发人员投入不合理,技术转化率低, 二次创新少,严重制约了我国引进技术实际效果的发挥。引进不是最终的目的,它只能成为我们学习、模仿国外先

16、进技术的一种手段,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起点。过度强调单纯地引进技术,而忽略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等环节,并不能有效提升我国的技术开发能力,还会加大国内企业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三、解决我国技术引进问题的对策著名的科学技术史专家乔治萨顿在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中说道:科学必须人性化,它必须成为我们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始终成为为其余部分服务的一部分。同样,技术引进也必须人性化,应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此,针对我国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和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搭建技术引进的信息化平台技术引进是一项十分复杂且涉及领域广的工作,它同国家的工业、技术和经济发展政策

17、有密切联系。企业掌握的信息越全面,在技术引进中越处于有利地位。通过建立全面有效的科技信息网和具有国家级、企业级的技术信息专业机构,企业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国际卖家的详细背景资料、出口状况、交易次数、资信程度等深度信息,防止技术出口方在合同中添加各种不合理的限制性条款,真正引进并掌握国内急需的国外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对收集信息的分析、整理和加工等工作,企业不仅可以对技术引进的方案做出较科学的决策,而且可以避免自己买家的流失,开拓新的市场。(二)引进技术工作规范化、法律化技术引进不能盲目,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技术结构、发展特点来选择引进技术的基础、重点等内容,确保技术

18、引进工作与我国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减少技术引进中不合理、不必要的外汇支出。企业在引进技术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接受能力,不能盲目追求“最新”技术。政府可以进行宽松有度的宏观指导,通过运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指导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税收减免、低息贷款、特别设备折旧等经济手段对企业加以引导,比如对于购买专利的外汇配额控制较宽松、较灵活,但对制成品的进口则需从严控制。政府还可以经常邀请专家及时分析国内外技术的发展动向,精选出对国内企业最有用的技术,给企业指明引进方向。在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技术引进的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一整套严格的审批制度,促进技术引进工作规范化,避免企业盲目引进,重复引进。(三)博采众长,优

19、化结构技术引进不能过于依赖某一国的技术,要尽可能站在众人的肩膀上,开发出最先进的技术。日本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值得我们借鉴:日本的钢铁业就分别从美国、联邦德国、奥地利、瑞士、苏联等国家引进先进技术,然后加以改进,最终形成了适合本国地理环境、技术条件的技术体系。日本的氧气顶次转炉、连续铸钢法都体现了博采众长与本土化有效结合的特点。我国技术引进要在确保振兴基础产业和实现一定就业水平的前提下,有选择、有步骤地实施高起点引进、跨越式发展战略。引进技术后还要做好单项技术的系统集成、产业链上下游集成、国内先进技术与国外技术系统集成、相关学科的系统集成等工作。同时,我国要进一步加强国际间技术交流合作,寻求国际

20、技术合作的契机,探索与更多国家进行技术合作的途径。(四)重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引进只是手段,创新、提高才能达到超越。一个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过高,仅依靠引进或跟在别人后面模仿,就必定缺乏核心竞争力,最终只会沦为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国,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引进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良、创新,才能较快地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提升技术地位,实现产业快速发展,进行经济追赶的动力和源泉。技术引进工作应树立“为创新而引进”的观念。因此,要加大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投入,通过多种途径深化“消化吸收创新”的良性循环机制。国家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设立专门的消化创新基金,组织

21、产学研进行联合消化吸收与创新工作,也可以把企业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情况列入企业考核的指标体系,政府还可以运用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企业在引进技术时,也必须联合科研院校做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可行性论证工作,并制定详细的消化吸收计划。(五)重视教育,培训人才经济的竞争其实就是技术的竞争,而技术的竞争又决于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技术的载体,如何充分利用人才是提高我国技术水平的关键。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国民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能够为消化、吸收进而提高引进的技术以及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我国企业可以借鉴日本企业在引进技术中正反两方

22、面的经验,扬长避短。日本的大企业按照“全员培训”的方针,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制订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对在职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进行培训;另外,日本企业还很重视在引进技术中培养技术队伍的问题,每引进一项新技术都组织、培训一支迅速消化、掌握此技术并使之工业化的队伍。为了促进我国科研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提高对人员培训的投入经费,采取形式多样、灵活方便的技术培训方式,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人才培育机制。另外,加大人才吸引力度,吸引更多的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工作,用待遇吸引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六)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技术引进属于服务贸易的范畴,我国服务贸易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因此,引进的技术也应该

23、认真贯彻落实“走出去”发展战略。通过对引进技术的学习、消化、吸收,再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工作,使引进的技术更加先进、更加适用,这不仅能减少费用,还能将创新的技术对外输出,创造外汇收入。我国创新技术的对外输出,不仅提高了我国技术出口的比重,而且真正贯彻落实了我国引进技术“走出去”发展战略。认真贯彻实施引进技术“走出去”发展战略,这将使我国技术引进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参考文献1许江萍.中国技术引进:现状 问题前瞻.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6,3.1页2陆晓芳.信息不对称对我国技术引进的影响及对策.经济纵横J,2007,6.1页3陈丽珍,万君康.关于引进“ 适用技术”原则与提高我国技术竞争力的思考.国际贸易问题J,2000,12.2页4肖武岭.我国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06,1.1页5乔治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41,142页6孙经国.略论我国技术引进工作的原则及相应对策.1999,2.2页7徐彦惠.浅谈日本技术引进及对我们的启示.日本问题研究J,1997,2.2页8戴永辉.我国技术引进的新对策.创新论坛J.1页9梁如梅.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