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前者是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后者是本届政府任期内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推进的有力支撑。不管在实际教学中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困难,信息化教育前进的步伐是必然的。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关于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一、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1、什么是信息信息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无处不在,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2、。2、什么是信息技术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定义,因其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可以称作信息技术。一般一说,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广义地说,凡是与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它包括微电子技术、感测技术(高速公路测速仪)、计算机技术(机器人、电子秤)、通信技术(手机、传真、网络)等。3、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五次革命:原始时代信息技术、古代信息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第一次:语言的产生第二次:文字的发明第三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第五次:电子计算机
3、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近代特别是本世纪以来_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和推动,一大批新的技术作为人类感觉器官、传导神经系统、思维器官和效应器官的延长物被创造和发展起来,琳琅满目,绚丽多姿:例如电话、电报。无线电通信、广播、雷达、电视、电子显微镜、射电望远镜、遥测、遥控遥感、自动控制,自动机、计算机、计算机通信、卫星通信、光导纤维通信,自动化系统,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生产、计算机辅助施工,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决策、计算机辅助管理、计算机辅助服务,汇成了20世纪技术发展的核心和主流。所有这一切技术的有一个共同本质:它们都是人类信息器官的功能的扩展和延长。
4、因此,它们共同的名称便是“现代信息技术”。4、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未来,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推动下,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信息技术将得到更深更广更快的发展,其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高速度、数字化、网络化、宽频带、智能化、多媒体化等。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1、应用现状近几年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在电脑上就可以实现许多传统模拟的数字化。运用视频、音频、图像、动画和图形文字等进行可视化的教学,因此,计算机所处理和表达的信息量急剧增加,近几年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在电脑上就可以实现许多传统模拟的数字化。运用视频、音频、图像、动画和图形文字等进行可视化的教
5、学,因此,计算机所处理和表达的信息量急剧增加,从而为多媒体计算机等方式的信息技术在堂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进入课堂,大大加快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优化,推进了教育现代信息化的进程。信息技术、传播媒体的发展给教育现代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们在教学领域有良好的、广阔的应用前景。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CAI),这个阶段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CAI课件大多以演示为主。(
6、主要为教师服务,是一种教学手段或者说教学设备)(2)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CAL),这个阶段逐步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也就是强调如何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例如用计算机帮助搜集资料、辅导自学、讨论答疑,帮助安排学习计划等,即不仅用计算机辅助教师的教,更强调用计算机辅助学生的学。(有了学生学习的参与)(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IITC),这个阶段不仅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或辅助学,更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问题,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较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及教学、学习方式,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从而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全面的应用于教与学的全过程
7、)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过程是一个革新的过程,也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优化的过程。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正在逐步进入第三个阶段,即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提供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我国高等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各高校都建设有自己的校园网,而且利用校园网开展了互动教学,实现了交互式在线学习、辅导、讨论和考试等功能。各高校建有多媒体素材库或多媒体课件库,大部分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共享。高校之间有的已经实现了部分课程多媒体课件的校际共享。有些高校充分利用远程教学网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通过闭路电视系统或校园网络点播系统供师生学习。与此同
8、时,以网络为教学平台的远程教育也在蓬勃发展,各种网络教程层出不穷,可其中以各种软件应用视频教程与远程教学最为热门。2、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1)、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便于记忆;突破教学重难点。借助信息技术,能使对象形象化。信息技术用动态的画面语言解说了抽象的事理,把抽象栖居在形象之上,学生对认识对象的理解由模糊走向清晰。科学研究表明:在进入人脑的各种信息中,视觉信息约占75%,可见视觉信息的重要。信息技术的可视化、动态化功能有助于抽象知识的直观化,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不但方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也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有些内容光凭教师讲解
9、,学生很难理解的情况,这时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可以把抽象的道理简单化,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公式时可以用动画演示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无限接近于长方形,让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2)、获取网络信息、扩大课堂信息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和老师能在网络上进行有目的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并把这些资源融合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数学化平台和信息资源,生生、师生之间展开讨论,并通过资源收集再利用、再发现知识。例如在语文预习时可以让学生上网查找作者是相关背景知识,取得与作者更多的共鸣,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单单看到表面肤浅的东西,提高人文素养。(3)、信息技术帮助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回归课堂。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讲解函数与不等式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动画演示相向而行的一辆货车和一辆轿车因有司机超速驾驶发生了碰撞,它们有各自的刹车距离与初始速度的函数,现给出它们的刹车距离,请你判断一下这次交通事故的责任方是谁?通过这样一个动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高分冲刺试卷含解析
- 农村基层干部法制教育宣传-陈刚
-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第五单元评估测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 《旅游业概述》课件
- 《全员设备管理》课件
- 蓝色国潮风黑神话悟空取景地-山西观音堂模板
- 【课件】初步认识管理信息系统示例
- 4民政年终总结和来年计划
- 合肥车库注浆维修施工方案
- 飞灰螯合物运输服务方案
-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定级评分标准(2023版)
- ISO 22003-1:2022《食品安全-第 1 部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审核与认证机构要求》中文版(机翻)
- 25吨汽车吊吊装施工方案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一平台在线形考(形成任务4)试题及答案
- 22《读不完的大书》第二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小学体育教案《50米快速跑(途中跑)》
- 弹性力学仿真软件:Altair HyperWorks:Compose多物理场仿真教程
- 第18课《我的白鸽》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10《Ive had this bike for three years》说课稿
- SL-T+712-2021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