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信息化环境下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创新 一、法学案例教学法引入代写我国的背景及其缺陷 我国传统法学的基本特征是概念化、教条化和形式化。法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变成解释概念、注释条文、阐述理论和抽象议论。这种状况的形成有成文法的传统和体系的内在原因。由于成文法典在制定时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起草和讨论过程,参与起草的学者和立法者在立法时首先探讨并选择了有关的理论,再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制定出具体的条文,因此这些条文的背后都存在某种观念和理论做支撑。教师在讲授法律时,不能不阐述这些在立法时就已经被植入条文中的概念和理论,而
2、法律的应用层面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另外,我国没有现成的体系化的法学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和有理论深度的法律思维模式,法学教师大多缺乏法律实务经验。这些都是造成上述状况的重要原因。正是基于对以上弊端的反思,案例教学法在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并迅速得到推广普及,但由于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等方面并未能同步改革,案例教学的引入并没有根本改变传统法学教学概念化、教条化和形式化的模式。相反,其“本土化”的过程也成为其被传统教学方式同化的过程。由于法学教学实践中对案例教学的目的、内容与手段上均存在一定的误解,案例教学法逐渐退化成了为传统理论讲授服务的一种具体的方法。现行法学案例教学中由于案例案情的先
3、验化、事实的定型化、法律适用的简单化、答案的标准化而与西方国家的案例教学法相去甚远。 鉴于法学案例教学存在的上述弊端很难在现行的法学教育模式中得到解决,因此法庭辩论课、模拟法庭演示、诊所式法律教学等“泛案例教学”方式先后被作为案例教学法的替代而被引入。但由于这些方式或者自身就存在一些固有局限,或者由于所需条件在我国尚未成熟而均难以全面替代案例教学法。在实际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法仍然是传统讲授法之外教师用得最多、最熟悉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与法学教育改革迫切要求还案例教学法以本来面目,在信息化的大背景和法学教育现代化的理念下,多媒体等信息手段的适当运用将放大案例教学法的优势,释放案例教学法本身独特
4、的魅力。 二、信息化环境下法学案例教学法的创新 1.案例来源选择的创新 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案例的选择。在案例的选择过程中,教师一般是以自己对法律的学理认识去影响学生,依照自己对法律的理解来选择合适的案例的。然而,目前我国很多大学法律教师并没有司法实践的体验,更谈不上法律运作的技巧。长期以来,我国法学教师选择案例的途径较为单一,一般都是从专门编写的部门法案例教程辅导书中选取,或者干脆根据要传授的内容自己想象编造。案例教程是为教师讲授而准备的,其编辑思路是以典型案例来说明法律规定的核心条文,但却忽视了在司法审判、诉讼中如何寻找法律、解释法律、运用法律的技术运作,因此它还缺乏对学生实际应
5、用能力的指导。 而在信息化环境下,报纸、杂志、电视台和网络等媒体中披露有大量现实案件,利用网络的海量信息及强大的检索功能,教师可以精选最近发生的典型案例,通过多媒体网络连接的方式在课堂中展示。如可以通过互联网,利用“今日说法”及各地方电视台法制栏目中与该课程相关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将这些最新的案例和学术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之中。这样做,如果运用得当,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创造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最优化的学习目标。 2.案例教学目的与内容上的转换与创新 传统法学教学在部门法教学中使用案例不外乎这样几种方式:
6、或者是将案例作为引子,先介绍案例,然后由案例提出带有性的理论;或者先介绍理论,然后讲解案例,以案例说明理论,以求证某法律原理或帮助学生理解某法律条文;或在一定的理论章节讲授完毕后,以自己选择的案例指导学生进行讨论,而讨论的目的是形成统一的、与教师的理解相一致的“标准答案”,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这些方式的共同特征是案例为理论教学服务,引入案例的作用在于增强法律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法律条文以及相关概念和原理。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注重对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并没有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训练。而真正的案例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分析运用法律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
7、,其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特征是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启发性和创造性。 案例教学的这几种做法在教学内容上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即都没有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限制和束缚。按照学科设置的案例往往因对相关理论的针对性的要求而有意忽略其他方面的内容,使这种经选择的案例缺乏综合性。而实践中的案件一般总要涉及事实与法律、实体与程序等多方面的知识。而部门法细致分割下的案例往往与实际无法相符,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达到培养法律应用能力的初衷。结果是学员在课堂上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案例提出的问题,而在真正的现实案件面前却不知所措。传统案例教学在内容上忽视如何发现、证明和重构事实,忽视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和现象的相互关系,忽视
8、法律思维的训练,忽视宏观正义与微观正义的关系,忽视诉讼策略与技巧的运用等,其效果是不理想的。法律实践其实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而不是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从抽象正义到个案的具体正义,从普适性的法律规范到具体事实中的行为规范和法律结论都需要具有创造性的努力。法学院培养的职业群体不应只是“法匠”,而应为“法官”。但是法学院培养方案中并没有多少课程致力于创造能力的训练和培育,如何搜集和查证事实、如何分析诉讼参与人的心理、如何把握法律与其他社会因素的关系等在传统理论中也都属于边缘性问题。要利用案例教学弥补这一缺陷,就必然要求所选案例必须是真实的案例或具有高度的拟真性。而运用信息化手段引入的案例可以最大限度
9、地还原真实的案件,给学生真实的情境体验,学生将从中体验到法律思维的乐趣。 3.案例教学手段及方式的创新 实践中,案例教学的手段较为单一,大多数教师是通过讲授案例进行案例教学,这种方法虽然可节约教学时间,使学生容易掌握重点,但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现行法条与相关理论,学到的只是机械的公式而非能动的方法,鲜活生动的案例也成了僵死的教条。真正的案例教学形式,旨在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来实践所学的法律,通过案例寻找法律及其包含的原则。具体多变的案件情境在传统的讲授方式的书面或口头抽象概括的语言中会消失殆尽,隐含在案件中的实践知识会被有意无意地忽略,而信息化环境下利用视频、声音、图像、动
10、画等多媒体技术手段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案例“还原”为现实“案件”。这就要求必须一改传统课程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形式,而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解读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引导启发作用,对学生的疑问可以进行解答,但不能进行系统性和结论性的讲解,否则,就会重新走入“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理论教学的误区。 信息化环境下的案例教学主要以学生互动讨论的方式进行,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法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机网络,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进行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
11、有争议性的法律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每个组代表不同的观点,要求组内的成员协作一致,共同完成规定的任务。首先,要求各组学生利用网上资源,围绕选题收集资料,检索并保存网上信息资源。其次,每个学生根据需要筛选、整理所收集的资料,并利用已掌握的信息表达工具写出一篇小论文;每组根据组内同学意见和观点完成一篇研究报告在全班宣读;学生之间利用局域网发表观点或小论文,或通过E-mail或聊天室进行交流,创造类似于合议庭讨论或律师事务所讨论的环境。该策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可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在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最
12、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和反馈。合作学习正是对学生间进行的交流起着重要教育作用的过程。实践证明,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不仅较好地掌握了学习的内容,并且提高了自学、探究、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三、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实现法学案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我国的法治建设对大学培养实用性、创新性法学人才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采用,而正确的教学理念是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的前提和关键。忽视教学理论的更新可能会使新的教学技术和方法落入传统模式的窠臼。只有更新了教育观、教学观和师生观,才可能有全新的教学行为,才可能设计出新的教学模式。 1
13、160; 1.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法学教学是在“老师讲、学生听”的理念支配下进行的,过于重视教师的中心地位,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养成了对老师的依赖,习惯于被动接受,学生不敢也不想向老师提出问题,甚至害怕老师提问。在进行传统案例教学时,学生也习惯于看着老师解题,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从而寻求一个“标准答案”。这样,从事职业所必须的一些技能,如归纳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等,在课堂教学中均得不到必要的训练,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也被抹杀了。因此,必须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使法学本习成为
14、在老师的参与、指导和建议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形成必要的职业技能和正确的职业观念,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过程。案例教学必须改变举例说明或以案释法的传统的讲授方式,学生在多媒体技术展现的案例的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应独立进行分析与论证,然后与其他同学再进行交流与讨论,教师的角色不再总是居高临下的传道者,而只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供基本框架、总目标、指导和建议,起到组织者和促进者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的专业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非常少的,非常普遍的现象是:老师在上课铃响以后走进教室开始讲授,下课后老师夹着讲义离开,学生少有机会向老师请教。而在案例探讨中,师生个别交流的增多也使因材施教培养学生
15、个性与创造力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 2.变以课堂为中心为课堂与课外并重 囿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性和教学内容的紧迫性,不允许老师给学生留下过多的交流时间,老师客观上不可能过多引入实际上错综复杂的现实案件。因此课堂讲授和时的案例分析也都是定型化的客观事实清楚、条件明确的“法律求解”的形式,这种案例教学是培养不了合格的法学专业人才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法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应该变“以课堂为中心”为“课堂与课外并重”,要求学生进行适量的课外学习(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并采取适当的方法把它与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只有这样,非常有限的课堂教学才能得到延伸,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扩大了,一些基本技能也就会
16、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在教学时空得以延伸的情况下,教学内容也应相应地变“以教材为中心”为“教材和案例研究并重”。传统的法学教学以课程为中心,每门课程由任课教师选定一本教材,老师和学生都围绕该教材进行教与学,考试一般也不超出教材的范围。而目前法学领域的每门课程教材杂多,良莠不齐,由于多种原因,教师在选择教材方面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这种方法只能使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了解国内外理论和实践前沿的动态显然是不适应的。因此,我们要变“以教材为中心”为“以教材带动案例研究”,在课堂讲授、讨论和课后阅读、研究材料的时间分配上要加大各自的比例。从我国
17、在校大学生不同专业的学习任务来看,法学专业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必须的阅读量相对是较少的,这为我们在课堂之外引入大量的案例教学留下了一定的空间。法学的强实践性、应用性会使学生自觉地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训练自己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众多的法律网站及现实中复杂的案件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很好的课外教材;教师也将在与学生对现实法律问题的互动交流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3.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 长期以来,我国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授已有的知识经验,这在科技信息日新月异,文化变革风起云涌的今天,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了。多年来,在“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理念下,许多老师已经形成了“讲得越多越细越好”的思维定式,无
18、论是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还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识教学目标上,无论哪门课程,必从知识的源头讲起,一滴不漏,唯恐“不够系统、不够完善”,而忽视了能力、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法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特别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法律的扩展与更新速度相当快,想在大学阶段学完全部的现行法律是不太可能的。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的教育观念必须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传统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已有的知识,而现在则更强调“会学”,自行获取和应用新知识并能及时更新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
19、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特别注意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指导学生自行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讲授要画龙点睛,能启发学生去思考;要改变过去只重视教学效果,忽视学生参与的模式,将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必须具有探索和研究的性质。案例教学其实就是一种比较适合于法学教学的问题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法律规则,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推动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以达到充分发挥其创造力的目的。 4.变单纯的人才培养为人才培
20、养与人格塑造同步进行 信息化环境下的案例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伦理的养成,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其创新精神的发展。“教育过程首先是一种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开发学生发展自身的能力、感悟与人格”。将开拓创新作为一种主流性的人格价值追求,实际上己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法治时代也要求法律人应有信仰法律、坚持真理、不媚世俗、积极进取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法学案例教学即为学生“开拓与创新”的人格品质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和现实的途径。首先,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鼓励下,勇敢地面对摆在自己面前的难题,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寻找解决办法或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去探究未知的知识领域,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开拓进取的过程。其次,除开放性之外,挑战性也是案例教学的固有特征。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一些学生现有的知识不能轻易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分头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复杂的、实际的问题,使学生建构起宽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它对于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意志力都构成挑战,而教师、法院判决、书本知识等又受到学生的挑战,案例教学的采用有利于熏陶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下期中测试卷01【测试范围:第1-11课】(解析版)
- 2024年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总结(修正稿)
- 远程故障诊断-洞察分析
- 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洞察分析
- 太阳能热水器性能提升-洞察分析
- 语义消歧与文本分析-洞察分析
- 血液净化过程中微生物污染控制-洞察分析
- 雨季桥梁施工防滑措施-洞察分析
- 引进种牛本土化饲养模式探索-洞察分析
- 同源抗原疫苗免疫原性-洞察分析
- 晋升管理制度(30篇)
- 2024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信息系统适配改造成本度量
- 广东省广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零模)英语 含解析
- 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所属事业单位2025年上半年招聘87人和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保险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 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01-【中职专用】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解析版)
-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测试卷(一)(含答案)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 沪教版英语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2025学年)
-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