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导学案_第1页
毫米的认识导学案_第2页
毫米的认识导学案_第3页
毫米的认识导学案_第4页
毫米的认识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班级 姓名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学习重难点:一、自主学习我能填1、我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和( )2、我知道1米=( )厘米3、我能填:2米=( )厘米 300厘米=( )米 5米=( )厘米认识毫米:1、我估计数学书的长大约是( )厘米,宽大约是( )厘米,厚大约是( )厘米。2、我用直尺实际测量出数学书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厚是( )厘米。3、读教材第21页,理解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应该用( )作什么单位。探究1毫米的长度1、数一数直尺上1厘米

2、的长度里有几小格?1小格就是1( ),1厘米里面有( )个1毫米,得出1厘米=( )毫米。2、体验1毫米的长度(1)拿出1张IC卡,估一估,厚度大约为 。(2)量一量,IC卡的厚度是 (3)比一比,先用食指和拇指捏住IC卡,然后抽出。(食指和拇指间的宽度就是1毫米)。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4、我知道生活中( )( )( )( )等这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二、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要求:1、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每个题有中心发言人,其他人补充。发言要有顺序,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划下来。2、班内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确定每一题的中心发言人,展

3、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3、质疑探究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4.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掌握不太好的是:5、达标测试1).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2)、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3)、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4)、练习五第1-3小题。5)、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 来表示;1厘米 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 毫米。 6)

4、、在横线上填厘米或毫米蜡笔长60( ) 跳绳长200( )课桌高70( )粉笔长75( )7) 书的厚度用( )作单位课后反思毫米的认识教案学习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学习重难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和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学法指导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教学时应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

5、、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前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图、制作的量课本长、宽、厚的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创设让学生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和厚的情境,在测量中发现它们的长度都不是整厘米。从中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2、提出学习目标:1)1毫米有多长?1厘米等于几毫米?(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2)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3)毫米与厘米有什么关系?二、小组合作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

6、1)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二班级展示。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生:当测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

7、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三、质疑探究毫米与厘米的关系生1: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厘米的关系要,1厘米=10毫米。生2、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四、自悟自得举例说明1毫米的长度 手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 “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五、达标测试 1.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2、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3、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4

8、、练习五第1-3小题。5、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 来表示;1厘米 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 毫米。 6、在横线上填厘米或毫米蜡笔长60( ) 跳绳长200( )课桌高70( )粉笔长75( )7. 数学书的厚度用( )作单位八.板书设计测量毫米的认识1厘米=10毫米1毫米的长度九.课后反思分米的认识导学案 班级 姓名 教师评价 一.学习目标:1、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2、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二.学习重难点: 1.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2.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学案自学:一、自主学习1、我用直尺测量课桌面的长是( )厘米。2

9、、我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3、我观察直尺,直尺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 )。( )厘米就是1分米。4、我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多长。5、我闭上眼晴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6、以分米、厘米为单位,再次测量课桌面的长是 ( )分米 ( )厘米,课桌面的高是( )分米( )厘米。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我会填:1分米=( )厘米 1米-2分米=( )分米14厘米+26厘米=( )分米2、填上合适的单位(1)茶杯的高约1( ) (2)跳绳的长约2( )(3)直尺的厚约( )毫米 (4)我的身高是( )厘米3、在一

10、块长2分米的塑料板条上,标出长度为1毫米的线段,可以标出多少段?三、达标测试(一).填空(1)、想一想,填一填。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大树高约10( ) 一块橡皮长约4( ) 一只曲别针长约5( )(2)、在里填上、或=6厘米60毫米 2米19分米 3米3000分米 6分米7毫米(3)、填上适当的数。8米5分米( )分米 8848毫米( )厘米 59厘米( )分米( )毫米 100分米80厘米( )分米 二、排排队(1)从大到小的顺序排起来:400厘米 30米 20分米 (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5000毫米 200厘米 1米 5000米,三、选一选,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1、1、一课桌高约( )。 A、70毫米 B、70厘米 C、70分米2、 水杯 的高约1( )。 A、毫米 B、厘米 C、分米3、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 )。 A 、毫米 B、 厘米 C、 分米4、一枝钢笔长大约14( )。 A 、分米 B、 厘米 C、 毫米5、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 )。 A 、文具盒 B 、电视机 C、 数学书6、自行车每分钟行300( )。 A 、分米 B 、米 C、 千米四、列式计算1、 比18厘米少5毫米是多少?五、画一画1、画一条比5厘米少5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1分米多2厘米的线段。六、用数学1、一层楼高约()米,五层楼高大约是多少米? 2、一支铅笔原来长

12、8厘米7毫米,用去了9毫米。现在这支铅笔有多少长? 3、一根4分米的木条,锯成每段是5厘米的小木条,可以锯成多少段?要锯多少次?七、课后总结反思分米的认识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1.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2.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学前准备:直尺,米尺,回形针一、小组合作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一小组为单位来个"夺奖比赛"活动,比赛的规则是:只要你能正确地回答题目,你就能获得相应的奖品,最后再根据每组得奖的多少,评出三个优胜组.各组同

13、学有没有信心夺奖师:幻灯逐一出示"记忆园"中的问题:(1)我们已经学过( ),( )和( )三种长度单位(2)1米=( )厘米 (板书)(3)1厘米=()毫米(板书)(4)13厘米-7厘米=( )厘米(5)10厘米3毫米=()毫米(6)用手势表示出1米,1厘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二、班级展示师(小结):前面,我们学过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和米,知道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或较短距离应该用厘米作长度单位,也知道要量更小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更精确,应该用毫米来作长度单位.质疑探究师:看着黑板上的板书,想一想:看到它,有什么想法 有什么感受生1:我想知道1米是多少毫米.生2:我觉得厘米和毫米

14、之间离得很近,米和厘米之间离得有些远.生3:米和厘米之间跨度太大了!师:对,人们也认为米和厘米之间跨度太大,所以就在这儿添上了一个长度单位.(这时一个学生举起了手)你知道生:分米!师: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生:分米就是把米分开.(你解释得真形象啊!)师:知道把1分米分成了多少份吗 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1分米有多长 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师: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生: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有1分米 (略)师:用手势表示出2分米,5分米,10分米的长度.师:米和分米之间有关系吗生:1米等于10分米.(板

15、书)三、自悟自得在这节课中了我们认识的米,分米,厘米,毫米这4个长度单位。四、达标测试1.练习一的第三题.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3)小明高14分米.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3.填空: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第4题教和第五题.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六题和第七题.八.板书设计测量分米的认识1米=10分米1分米的长度九

16、.课后反思 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并能正确计算。2、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重点: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学习难点:理解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8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案自学1、笔算下列各题:85+47= 29+36= 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 。2、自学课本18页上的内容:观察第18页例2的统计表,并填一填: 爬行类有( )种,两栖类有( )种,你们先估一估,

17、爬行类和两栖类大约有多少种? 376( ) 284 ( ) 376+284 ( )3、进行计算: 376+284= 376 +284 4、填一填:计算376+284时,先算个位( )+( )=( )得数满十向( )位进一再算十位 ( )+( )=( )得数满十向( )位进一再算十位( )+( )=( )笔算时要( )对齐,从( )位算起5、完成课本第18页做一做。二、课中小组合作1、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先 ,再 的进行计算,最后 。2、完成课本练习五的第1题和第2题。3、注意哪一位上的数相加 ,就要向前一位 。合作要求:1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交流每个组员的自学成果。2小组长对于小组成员

18、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3对于本组出现的问题,请用笔画出来。班级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确定每一题的中心发言人,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请同学们认真倾听,哪个组有不同的看法,请积极发言。质疑探究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或者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课我学会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达标测评1、 做一做: 165 509 +398 +876 2、 下面各题计算有错误吗?说说错在哪里?135 427 162 +69 +543 +959 825 960 10113、 笔算986+1

19、14你是怎样算的?计算这类题你应注意些什么?4、 笔算638+93 697+235 475+7265、 比较大小(1)234+168 188+199(2)588+623 765+486三、课后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教案课标细化: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法运算的意义。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法,会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3、会解决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学习难点:理解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8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

20、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学习过程: 一、 学案自学学生自主学习学案,初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二、 小组合作四人一组,有小组长带领组员完成以下任务。1、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先 ,再 的进行计算,最后 。2、完成课本练习五的第1题和第2题。3、注意哪一位上的数相加 ,就要向前一位 。合作要求:1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交流每个组员的自学成果。2小组长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3对于本组出现的问题,请用笔画出来。三、班级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确定每一题的中心发言人,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请同

21、学们认真倾听,哪个组有不同的看法,请积极发言。四、质疑探究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或者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五、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课我学会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六、达标测评:6、 做一做: 165 509 +398 +876 7、 下面各题计算有错误吗?说说错在哪里?135 427 162 +69 +543 +959 825 960 10118、 笔算986+114你是怎样算的?计算这类题你应注意些什么?9、 笔算638+93 697+235 475+72610、 比较大小(1)234+168 188+199(2)588+

22、623 765+486七、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八、板书设计:376+284=660376 +284 66周长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上册第41页上的例1。课标细化课标教材着重理解“封闭图形的长度”是它的周长,使学生知道封闭图形都有周长,就是各边之和。学习目标1、通过动手摸一摸、画一画,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具体指出一些图形的周长部分。2、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概括能力。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重难点使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学法指导在学习使用本册教材之前,学生

23、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学习了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在二年级下册的教材中,通过观察、操作、测量初步感知了长方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的一些特征等一些简单的问题。另一方面,除了这些必要的知识基础以外,与一、二年级相比,三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够比较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同时,在低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小组合作的经验,合作学习活动中不再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合作意识已经初步形成。学前准备表盘、各种形状的纸和树叶、绳子、软尺、卷尺本课的教案和导学案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过程小组合作(5分钟)合作要求:1、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交流每个

24、组员的自学成果。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小组内共同探究解决问题。3、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整理记录下来,等待班内解决。讨论的问题:出示以各种实物:表盘、各种树叶 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小组内互相指一指。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小组内互相指一指、描一描。班级展示(10分钟)1、全班汇报、互相指正。2、出示3、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指出它们的周长在哪。并说出周长的概念质疑探究在学案自学时,你还有什么问题?或者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吗?请提出来,我们共同探究。如: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

25、闭两个字呢?自悟自得(5分钟)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达标测试:(10分钟)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2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3.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导学案1、        学习目标: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2、

26、        学习重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熟练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3、  学法指导:结合问题导学自学课本内容,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并总结出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法则。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课前:(学案自学)学生观看教材49页主题图(1) 我会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 思考问题:1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2我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               &

27、#160;                        (按顺序)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内容。我想到了什么?自学例1()阅读教材50页,我理解图意。从布置会场场面图中看到有      盆花,每组摆     盆       (4) 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15   ÷  

28、0;5  =         (组)(自学书页)通过自学我会在下面的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      ). 5  .(                 )15  .(            )     

29、0;             0课中:1.        小组合作:要求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每个题有发言人,其他人补充。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红笔下来。2.        班内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组织整理,有发言人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进行点拨。3.        质疑探究:还有什么新的困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4.   

30、    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本节课我学了                                                            &#

31、160;             掌握不太好的是                                            5.达标测试:÷÷÷课后:反思 

32、          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教案学习目标: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学习重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熟练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学法指导:结合问题导学自学课本内容,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并总结出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法则。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惑点,小组内讨论交流,答疑解惑。教学过程学案自学学生观看教材49页主题图(1) 我会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 思考问题:1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2我发现了画面中有

33、什么活动内容?                                        (按顺序)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内容。我想到了什么?自学例1()阅读教材50页,我理解图意。从布置会场场面图中看到有      盆花,每组摆     

34、盆       (4) 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15   ÷   5  =         (组)(自学书页)通过自学我会在下面的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      ). 5  .(                 )15  .(

35、0;           )                   0课内探究5.        小组合作:要求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每个题有发言人,其他人补充。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红笔下来。6.        班内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组织整理,有发言人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进行

36、点拨。7.        质疑探究:还有什么新的困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8.        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本节课我学了                                           

37、                               掌握不太好的是                                    &

38、#160;       达标测试:÷÷÷5、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除数 ). 5  .(  被除数    )   15  .( 3和5的积    )                     0秒的认识导学案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

39、5961页。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时间单位秒的含义。2、知道秒与分之间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的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学习重点:秒产生的意义和秒与分的关系。学习难点:1、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时间长度。2、秒与分的进率。课       前【学案自学】自学课本5961页内容一、复习: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和(   

40、60; ),1时=(    )分。2、分针走一小格是(    )分,走一大格是(    )分。3、分针从3走到6是(    )分。二、自主学习:1、有些钟面上有(    )根针,又细又长的是(    )针。2、秒针走1小格是(    )秒,走1大格是(     )秒,走1圈是(    )秒,也就是(    )分。所以1分=(    

41、60;)秒。3、1秒钟能做些什么:(              );(              )等。课        中【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班内展示】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

42、,可以进行补充【质疑探究】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可我学会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达标测试】一、轻松填空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    )秒,走一圈是(    )秒,也就是(   )分。3、5分=(     )秒     &#

43、160;                120秒=(      )分二、填合适的时间单位1、一节课40(     )                  2、做一次深呼吸要3(      )3、每天大约睡9(     )&

44、#160;             4、烧一壶开水大约需要20(     )5、小明50米跑成绩是10(     )三、绕操场跑一圈,王刚用59秒,小明用1分零2秒,谁快些?课       后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回复 秒的认识学案设计课标解读:新课标倡导学习数学生活化,因为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

45、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周围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挖掘学生身边的事例,把这些事例与体会时间的多少结合起来,作为课程资源供学生去发现、去理解,通过独立思考,实践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时间单位秒的含义。2、知道秒与分之间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的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学习重点:秒产生的意义和秒与分的关系。学习难点:1、用秒

46、作单位来表示时间长度。2、秒与分的进率。学习时间:40分学具准备:相关课件学习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师:请读一下下面的这几个时刻。生认读。师:以前我们计量时间一般用分或时做单位,那如果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要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秒”。师:关于秒,你都知道了什么?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秒,什么时候用到过秒?生: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运动会上给运动员计时,红绿灯(学生边说,老师边点击课件出示场面。)师:看来,生活中用秒计时的地方还真不少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近秒,体验秒。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要

47、求: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2、班内展示3、质疑探究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4、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可我学会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三、达标测试一、轻松填空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     )秒,走一圈是(     )秒,也就是( 

48、;   )分。3、5分=(     )秒                  120秒=(      )分二、填合适的时间单位1、一节课40(     )           2、做一次深呼吸要3(      )3、每天大约睡9(&

49、#160;    )    4、烧一壶开水大约需要20(     )5、小明50米跑成绩是10(     )三、绕操场跑一圈,王刚用59秒,小明用1分零2秒,谁快些?回复 举报 课后反思“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感受 1 分、 1 秒的时间观念。 我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秒的实际意义,建立秒的时间观念,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识。时间单位又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可以用具体

50、的物体表现出来,时间单位比较抽象。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学生会感到不习惯。这就给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学习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数学学习活动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教学中借助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分、秒的实际意义,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重视直观教学,注重实际体验。在教学中借助实物、直观教具、学具和多媒体课件,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观察、动手实践、自主交

51、流中获得对时间观念的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从而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掌握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    3、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培养“主角”意识,重视体验。新理念下倡导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着钟面秒针的走动点头、拍手、数数,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都能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体验了1秒的长短。同时,教师在学生清晰地建立对1秒的认识后,还引导学生通过做课件感受5秒、

52、10秒、15秒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到估计较短时间的常用方法,加深了对1秒的体验。    4、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应用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水平。练习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做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几秒钟,由此,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是由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应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这堂课中,我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1、在学习“1分=60秒”的这个环节中,应适时地“放”一下学生,让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提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对后进生关注不够。时

53、间的计算导学案设计学习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6263页。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小时与分的关系为1小时=60分。2、正确使用时、分、秒来表示时间。二、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2、使学生在与同学的交流讨论中逐步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学习重点:1、        时分秒三者的关系及换算。2、        时间的计算方法。3、    

54、60;   正确计算时间的长度。学习难点:时间单位之间的计算和换算。课       前【学案自学】自学课本6263页内容二、自主学习:1、学习例1看主题 2时等于     分,你的想法是:因为1时是      分,所以2时是                ,也就是      分,所以2时=    

55、 分。2、学习例2观察主题图钟表上所表示的时间,小明           离家,          到校。小明从家到校用了           ,你是怎样计算的?                  。课     

56、0;  中【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班内展示】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可以这样算,分针从     走到      走了     大格,每大格是      

57、; 分,所以一共是      分;也可以这样想:        减        也就是        分。2、用拨钟表的方法来验证你的想法对不对。3、新闻联播       开始,         结束,一共播放的时是       

58、;     。【质疑探究】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可我学会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达标测试】一、轻松填空1、2时=(     )分        4时=(      )分     4分=(     )秒8分=( 

59、;     )秒      180分=(     )时      240秒=(      )分二、比大小4分40秒        3时100分       210秒5分      4时240分三、王叔叔从北京来郑州办事,本来火车是下午3:40到站,现在火车晚点18分钟,

60、请问王叔叔什么时候到达郑州?四、爸爸每天早晨7:40上班,中午11:40下班,下午2:00上班,5:00下班,爸爸一天工作多长时间?课       后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时间的计算学案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6263页。学习目标:1、知道小时与分的关系为1小时=60分。2、正确使用时、分、秒来表示时间。学习重点:4、        时分秒三者的关系及换算。5、        时间的计算方法。6、    &

61、#160;   正确计算时间的长度。学习难点:时间单位之间的计算和换算。学习时间:40分学具准备:相关课件学习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时钟)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钟面模型,提问:谜语中:矮子指的是什么?(时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分针)回顾: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1分)“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分”?  (60分)“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1时)“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  (12时)教师:  1时等于多少分?(6

62、0分)“1分等于多少秒”?(60秒)板书:  1时=60分         1分=60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 分等。4、引出课题:教师: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2、班内展示自主学习:1、学习例1看主题 2时等于     分,你的想法是:因为1时是      分,所以2时是                ,也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