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无菌药品和原料药附录试题_第1页
GMP无菌药品和原料药附录试题_第2页
GMP无菌药品和原料药附录试题_第3页
GMP无菌药品和原料药附录试题_第4页
GMP无菌药品和原料药附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版GMP(无菌药品和原料药附录)试题12-29阅读次数7142010版GMP (无菌药品和原料药附录)试题一、选择题(50题)1 .以下操作必须在洁净区内分区域进行的是(D )A、产品灌装B、产品配制C、物料准备D、A、B和C2 .生产操作全部结束、操作人员撤出生产现场并经(C )分钟自净后,洁净区的悬浮粒子应当达到"静 态"标准。A、30 分钟 B、1025 分钟 C、1520 D、25303 .洁净度为B级别动态沉降菌(?90mm)测定结果应符合(C ).A、5 cfu/碟 B、5 cfu/小时 C、5 cfu/4 小时 D、10 cfu4 .洁净度为A级别动态沉降

2、菌(?90mm )测定结果应符合(B ).A、?1 cfu B、?1 cfu/4 小时 C、5 cfu/4 小时 D、10 cfu/小时5 .洁净度为C级别动态沉降菌(?90mm )测定结果应符合(C ) cfu/4小时A、50 cfu/碟 B、25 cfu/4 小时 C、50 cfu/4 小时 D、100 cfu6 .洁净度为B级别动态监测操作人员手套表面微生物结果应符合(B ) cfu/手套A、1 B、5 C、10 D、257 .洁净度为A级别动态监测操作人员手套表面微生物结果应符合(C ) cfu/手套A、1 B、5 C、1 D、58 .洁净度为B级别动态监测设备表面菌微生物结果应符合(

3、B )cfu/碟A、1 B、5 C、1 D、59 .洁净度为A级别动态监测设备表面菌微生物结果应符合(C )cfu/碟A、1 B、5 C、1 D、510 .无菌生产的隔离操作器所处的环境至少应为(D )级洁净区。A、A级B、B级C、C级D、D级11 .最终灭菌产品可以在口进行生产操作的是(C )A、产品灌装B、产品配制C、产品轧盖D、产品过滤12 .非最终灭菌产品处于未完全密封状态的分装、压塞可以(D )级别进行操作。A、B级B、C级C、D级D、B级背景下的A级13 .非最终灭菌产品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器具灭菌后的装配可以(D )级别进行操作。A、B级B、C级C、D级D、B级背景下的

4、A级14 .个人的外衣不得带入通向(D )洁净区的更衣室。A、B级B、C级C、D级D、B级或C级15 .一般情况下,洗手设施只能安装在更衣的(B )阶段。A、开始B、第一 C、第二D、最后16 .除传送带本身能连续灭菌外,传送带不得在(D )级洁净区与低级别洁净区之间穿越。A、A 级 B、B 级 C、C 级 D、A/B 级17 .无菌药品生产的关键设备主要是(D )A、灭菌柜B、H艺用水系统C、空气净化系统D、A、B和C18 .过滤器应当尽可能不脱落纤维,严禁使用以下那类材料的过滤器(C)A、聚偏二氟乙烯B、聚四氟乙烯C、石棉D、聚丙烯19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首次验证,每班次应当连续进行(

5、C )次合格试验。A、1 B、2 C、3 D、420 .以下哪些变更后应当重复进行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D )A、空气净化系统B、设备,C、生产工艺D、A、B、C21 . A/B级洁净区内消毒剂和清洁剂配制的用水应当的质量标准为(C)A、纯化水B、蒸馏水,C、注射用水D、饮用水22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灌装数量少于5000支时,应达到(D)A、可以有1支污染品B、可以有2支污染品C、可以有3支污染品D、不得检出污染品23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灌装数量在5000至10000支时,应达到(B)A、可以有1支污染品B、有1支污染,需调查,可考虑重复试验C、可以有2支污染品D、有3支 污染,需调查24

6、.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灌装数量超过10000支时,应达到(B)A、可以有1支污染品B、有1支污染,需调查C、有2支污染品,需调查D、有3支污染,需调查25 .当无菌生产正在进行时,注意减少洁净区内的各种活动。避免剧烈活动散发过多的(D)。A、尘埃B、纤毛C、微粒和纤毛D、微粒和微生物26 .最终灭菌产品中的微生物存活概率(即无菌保证水平,SAL)不得高于(D)A、10-3 B、10-4 C、10-5 D、10-627 .采用湿热灭菌方法进行最终灭菌的,通常标准灭菌时间F0值应当大于多少分钟(D)A、5 B、6 C、7 D、828 .应当定期对灭菌工艺的有效性进行再验证的时间为(B)A、每年一次B

7、、每年至少一次C、每年两次D、每次至少两次29 .干热灭菌过程中以下哪些参数当有记录。(D)A、温度B、时间C、腔室内、外压差D、A、B和C30 .同一规格和型号的除菌过滤器使用时限应当经过验证,一般不得超(A)。A一个工作日B、两个工作日C、1天D、2天31 .应当逐一对无菌药品的外部污染或其它缺陷进行检查的方法为(D)A、无菌法B、制性物限度法C、液相色谱法D、灯检法32 .非无菌原料药精制、干燥、粉碎、包装等生产操作的暴露环境应当符合的级洁净区为。(D)A、A级B、B级C、C级D、D级33 .原料药质量标准中有以下哪些检验项目的,厂房的设计应当特别注意防止微生物污染。(C)A、含量B、内

8、毒素C、热原或细菌内毒D、水分34 .非无菌原料药精制工艺用水至少应当符合的质量标准为(C)A、H艺用水B、饮用水C、纯化水D、注射用水35 .应当对原料药生产所需的每批物料至少做一项试验为(D)A、含量B、水分C、性状D、鉴别36 .原料药生产工艺的验证方法一般应为(B)A、同步验证B、前验证C、后验证D、前验证37 .如没有发生因原料、设备、系统、设施或生产工艺改变而对原料药质量有影响的重大变更时,可例 外进行以下哪种验证。(C )A、同步验证B、前验证C、回顾性D、前验证38 .原料药不适合进行回顾性验证的条件为(B)A、关键质量属性和关键工艺参数均已确定B、不明确原料药的杂质情况。C、

9、已设定合适的中间控制项目和合格标准D、除操作人员失误或设备故障外,从未出现较大的工艺或产品不合格的问题39 . A/B级洁净区对工作服及人员着装要求正确的是(D )A、将头发、胡须等相关部位遮盖,应当戴口罩。应当穿手腕处可收紧的连体服或衣裤分开的工作服。B、将头发、胡须等相关部位遮盖。应当穿合适的工作服和鞋子或鞋套。C、将头发、胡须等相关部位遮盖,应当戴口罩。应当穿手腕处可收紧的连体服,并穿鞋套。工作月艮应 当不脱落纤维或微粒。D、用头罩将所有头发以及胡须等相关部位全部遮盖,头罩应当塞进衣领内,应当戴口罩以防散发飞沫, 应当戴经灭菌且无颗粒物散发的橡胶手套,穿经灭菌的脚套,裤腿应当塞进脚套内,

10、袖口应当塞进手套 内。工作服应为灭菌的连体工作服,不脱落纤维或微粒,并能滞留身体散发的微粒。40、C级洁净区对工作服及人员着装要求正确的是(D)A、将头发、胡须等相关部位遮盖,应当戴口罩。应当穿手腕处可收紧的连体服或衣裤分开的工作服。B、将头发、胡须等相关部位遮盖。应当穿合适的工作服和鞋子或鞋套。C、将头发、胡须等相关部位遮盖,应当戴口罩。应当穿手腕处可收紧的连体服,并穿鞋套。工作月艮应 当不脱落纤维或微粒。D、将头发、胡须等相关部位遮盖,应当戴口罩。应当穿手腕处可收紧的连体服,并穿适当的鞋子或鞋 套。工作服应当不脱落纤维或微粒。41、小容量注射剂批次划分的原则(C )A、以同一配液罐配制的药

11、液所生产的为一批B、以同一批原料药在同一连续生产周期内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C、以同一配液罐最终一次配制的药液所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D、以同一批配制的药液所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42、以同一配制罐最终一次配制所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是(D)A、糕十剂B、混悬剂C、眼用制剂D、B和C43、以下不属于原料药生产的工艺助溶剂的是(D)A、助滤剂B、活性炭C、干燥剂D、溶剂44、混合批次的有效期应当根据参与混合的最早批次产品的何时日期来确定。(A)A、生产B、使用C、包装D、分装45 .混合可能对产品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应当对最终混合的批次进行(D)A、含量测定B、杂质测定C、粒度测定D、稳定性考察46

12、 .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料药可重复既定生产工艺中的步骤进行返工的不能使用的方法为(D)A、蒸馏B、过滤C、粉碎D、灰化47 .以下关于物料和溶剂的回收说法不正确的是(C)A、回收反应物、中间产品或原料药应当有经批准的回收操作规程。B、回收的物料与预定用途相适应的质量标准C、回收的母液和溶剂可以不用记录单必须进行检测。D、回收的溶剂用于其它品种的,应当证明不会对产品质量有不利影响。48 .原料药质量标准应对杂质进行控制其杂质不包括(D)A、有机杂质B、无机杂质C、残留溶剂D、澄清度49 .关于原料药的持续稳定性考察规定错误的是(D)A、样品的包装方式与上市产品相同B、样品的包装材质应当与上市产品相

13、同或相仿C、正常批量生产的最初三批产品应当列入持续稳定性考察计划口、有效期短的原料药,在进行持续稳定性考察时不必增加检验频次。二、填空题(50题)1 .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包括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两大 类。2 .无菌药品按生产工艺可分为两类产品。分别为最终灭菌产品和非最终灭菌产品3 .无菌药品生产用洁净区的级别。每一步生产操作的环境都应当达到适当的动态洁净度标准,4 .洁净区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应的洁净度要求,包括达到"静态"和"动态"的标准。5 .无菌药品生产所需的洁净区分为4个级别,分别为A级、B级、C级和D级6 .

14、无菌药品生产的A级操作区域风速一般控制为0.360.54m/s。7 .对A级洁净区测定悬浮粒子,其每个采样点的采样量不得少于1立方米。8 .洁净度级别为A级的区域控制空气中悬浮粒子(动态)20.5|jm最大允数为3520个/立方米.9 .洁净度级别为B级的区域控制空气中悬浮粒子(静态)20.5|jm最大允数为3520个/立方米.10 .洁净度级别为B级的区域控制空气中悬浮粒子(静态)2 5.0|jm最大允数为29个/立方米.11 .洁净度级别为B级的区域控制空气中悬浮粒子(动态)2 5.0|jm最大允数为2900个/立方米.12 .洁净度级别为A级的区域控制空气中悬浮粒子(静态)25.0|jm

15、最大允数为20个/立方米.13 .洁净度级别为C级的区域控制空气中悬浮粒子(动态)25.0|jm最大允数为2900个/立方米.14 .洁净度级别为C级的区域控制空气中悬浮粒子(静态)20.5|jm最大允数为352000个/立方米.15 .关键操作的全过程中,包括设备组装操作,应当对A级洁净区进行悬浮粒子监测。16 .对微生物进行动态监测,评估无菌生产的微生物状况。监测方法主要有那三种,有沉降菌法、定量 空气浮游菌采样法和表面取样法.17 .对设备表面和操作人员微生物进行监测,应当在关键操作完成后进行取样。18 .最终灭菌产品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器具最终清洗后的处理应在C级区域内进行操作。

16、19 .最终灭菌产品的扎盖操作可以在D级区域内进行操作。20 .隔离操作器和隔离用袖管或手套系统应当进行常规监测,包括经常进行必要的检漏试验21 .凡在洁净区工作的人员应当定期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卫生和微生物方面的基础知识。22 .未受培训的外部人员,在生产期间需进入洁净区时应当对他们进行特别详细的指导和监督。23 .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应当按照操作规程更衣和洗手,尽可能减少对洁净区的污染或将污染物带入洁净 区。24 .从事无菌药品生产的员工应当随时报告任何可能导致污染的异常情况,包括污染的类型和程度。25 . B级洁净区的设计应当能够使管理或监控人员从外部观察到内部的操作。26 .无菌生产的

17、A/B级洁净区内禁止设置水池和地漏。27 .更衣室应尽可能避免工作服被微生物和微粒污染。28 .在任何运行状态下,洁净区通过适当的送风应当能够确保对周围低级别区域的正压。29 .应当在压差十分重要的相邻级别区之间安装压差表。30 .轧盖会产生大量微粒,应当设置单独的轧盖区域并设置适当的抽风装置。31 .在洁净区内进行设备维修时,如洁净度或无菌状态遭到破坏,应当对该区域进行必要的清洁、消毒 或灭菌,待监测合格方可重新开始生产操作。32 .进入无菌生产区的生产用气体(如压缩空气、氮气,)均应经过除菌过滤,应当定期检查除菌过滤 器和呼吸过滤器的完整性。33 . A/B级洁净区应当使用无菌的或经无菌处

18、理的消毒剂和清洁剂。34 .无菌生产工艺的验证应当包括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35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通常应当按照生产工艺每班次半年进行1次,每次至少一批。36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目标是零污染.37 .洁净区内应当避免使用易脱落纤维的容器和物料;在无菌生产的过程中,不得使用此类容器和物料。38 .最终清洗后包装材料、容器和设备的处理应当避免被再次污染。39 .热力灭菌通常有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40 .湿热灭菌工艺监测的参数应当包括灭菌时间、温度或压力。41 .干热灭菌用于去除热原时,验证应当包括细菌内毒素挑战试验。42 .除菌过滤器使用后,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立即对其完整性进行检查并记录。常用

19、的方法有起泡点试 验、扩散流试验或压力保持试验三种。43 .无菌检查的取样计划样品应当包括微生物污染风险最大的产品。44 .原料药生产的起点及工序应当与注册批准的要求一致。45 .使用同一设备生产多种中间体或原料药品种的,应当说明设备可以共用的合理性,并有防止交叉污 染的措施。46 .非专用设备更换品种生产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防止交叉污染。47 .大的贮存容器及其所附配件、进料管路和出料管路都应当有适当的标识。48 .回顾性验证的批次应当是验证阶段中有代表性的生产批次,包括不合格批次。49 .工艺验证应当证明每种原料药中的杂质都在规定的限度内。50 .原料药有微生物或细菌内毒素控制要

20、求的,还应当制定相应的限度标准。三、判断题(50题)1 .无菌药品生产,采用机械连续传输物料时,可以采用负压气流保护并监测压差。(x )2 .无菌药品产品的配制必须在洁净区内进行。(V )3 .A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所处的背景区域。(x )4 .C级指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重要程度较低操作步骤的洁净区。(V )5 .D级指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重要程度较低操作步骤的洁净区。(V )6 . B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洁净区所处的背景区域(V )7,动态测试可在常规操作、培养基模拟灌装过程中进行,证明达到动态的洁净度级别。(V )8 .根据洁净度级别和空气净化系统确认的结果及风险评估,

21、确定取样点的位置并进行日常静态监控(x )9 .在灌装时,由于产品本身产生粒子或液滴,允许灌装点当.0pm的悬浮粒子出现不符合标准的情况。(V )10 .悬浮粒子的监测系统采样管的长度和弯管的半径对测试结果没有影响(x )11 .成品批记录的审核不包括环境监测的结果(x)12 .洁净区内对同一位置沉降菌的测定时间不得少有4小时(V)?13 .对洁净区内的人数应当严加控制,检查和监督应当尽可能在无菌生产的洁净区内进行。(x )14 .非最终灭菌产品的轧盖操作可选择在C级或D级背景下的A级送风环境中进行,但A级送风环境 至少符合A级区的静态要求。(V)15 .最终灭菌产品可以在C级背景下的局部A级

22、进行产品的灌装(V)16 .最终灭菌产品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器具最终清洗后的处理可以在C级区操作(V)17 .非最终灭菌产品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器具灭菌后处于密闭容器内的转运和存放可以在C级区 操作(x)19 .非最终灭菌产品的过滤可以在B级区操作(V)20 .非最终灭菌产品的过滤可以在C级区操作(V)21 .非最终灭菌产品灌装前可除菌过滤的药液或产品的配制可以在D级区操作(x)22 .无菌生产的B级洁净区内可以设置水池。(x)23 .无菌生产的B级洁净区内可以设置地漏。(x)24 .生产设备及辅助装置的设计和安装,应当尽可能便于在洁净区内进行操作、保养和维修。(x)25 .无菌药品

23、生产的洁净区空气净化系统不必保持连续运行。(x)26 .对洁净区进行清洁和消毒,所采用消毒剂的种类应当多于一种。可以用紫外线消毒替代化学消毒。(x)27 .流通蒸汽处理不属于最终灭菌。(V )28 .对热不稳定的产品不能进行灭菌,可采用无菌生产操作或过滤除菌的替代方法。(V )29 .产品的灭菌记录,可以作为产品放行的依据之一。(V)30 .可以使用化学或生物指示剂监控灭菌工艺来替代物理测试。(x)31 .被灭菌产品或物品达到设定的灭菌温度后才开始计算灭菌时间。(V)32 .干热灭菌时,灭菌柜腔室内的空气应当循环并保持正压。(V)33 .最终灭菌的产品可以用过滤除菌工艺替代最终灭菌工艺。(x)

24、34 .原料药生产企业有供应商审计系统时,供应商的检验报告可以用来替代其它项目的测试。(V)35 .回顾性验证的批次应当是验证阶段中有代表性的生产批次,但必要时,可用留样检验获得的数据作 为回顾性验证的补充。(V)36 .前验证和同步验证通常采用连续的三个合格批次进出验证。(V)37 .如果多个原料药或中间产品共用同一设备生产,且采用同一操作规程进行清洁的,则可选择有代表 性的中间产品或原料药作为清洁验证的参照物。(V)38 .专用生产设备且产品质量稳定的,可采用目检法确定可接受限度。(V)39 .清洁验证取样方法可以采用擦拭法、淋冼法或直接萃取法以对不溶性和可溶性残留物进行检验(V)40 .

25、清洁验证可以不用考虑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乂 )41清洁验证残留物的限度标准可根据原料药的药理、毒理或生理活性来确定,也可根据原料药生产中 最有害的组分来确定。(V)42 .原料药生产中使用的垫圈可能对质量有重要影响时,也应当制定相应材料的质量标准。(V)43 .原料药前期生产的中间控制严格程度可较低,越接近最终工序(如分离和纯化)中间控制应越严格。(V)44 .有资质的生产部门人员可进行原料药生产的中间控制。(V)45 .原料药或中间产品的混合可以将不合格批次与其它合格批次混合。(x )46 .混合操作可包括将数个小批次混合以增加批量。(V)47 .混合操作可包括将同一原料药的多批零头产品混合

26、成为一个批次。(V)48 .原料药的混合批记录应当能够追溯到参与混合的每个单独批次。(V)49 .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中间产品或原料药可重复既定生产工艺中的步骤,进行重结晶等其它物理、化学 处理的返工。(V)50 .经中间控制检测表明某一工艺步骤尚未完成,仍可按正常工艺继续操作,属于返工。(乂 ) 四、名词解释或问答题(18题)1 .请问冻干粉针剂批次划分的原则?答:以同一批配制的药液使用同一台冻干设备在同一生产周期内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2 .请问小容量注射剂批次划分的原则?答:以同一配液罐最终一次配制的药液所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3 .洁净区A级的定义为?答: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区、放置胶塞桶

27、和与无菌制剂直接接触的敞口包装容器的区域及无菌装配或 连接操作的区域,应当用单向流操作台(罩)维持该区的环境状态。4 .洁净区B级的定义为?答: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洁净区所处的背景区域。5、洁净区C级和D级的定义为?答:指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重要程度较低操作步骤的洁净区。6、非最终灭菌产品的定义为?答: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生产的产品。7、无菌检查样品的取样至少应当符合的要求为?答:1、无菌灌装产品的样品必须包括最初、最终灌装的产品以及灌装过程中发生较大偏差后的产品;2、 最终灭菌产品应当从可能的灭菌冷点处取样;3、同一批产品经多个灭菌设备或同一灭菌设备分次灭菌 的,样品应

28、当从各个/次灭菌设备中抽取。8、单向流的含义答:指空气朝着同一个方向,以稳定均匀的方式和足够的速率流动。单向流能持续清除关键操作区域的 颗粒。9、动态的含义答:指生产设备按预定的工艺模式运行并有规定数量的操作人员在现场操作的状态。10、静态的含义答:指所有生产设备均已安装就绪,但没有生产活动且无操作人员在场的状态。11、密封的含义答:指将容器或器具用适宜的方式封闭,以防止外部微生物侵入。12、连续生产的原料药批次划分原则?答: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生产的在规定限度内的均质产品为一批。13、间歇生产的原料药批次划分原则?答:可由一定数量的产品经最后混合所得的在规定限度内的均质产品为一批。14、非无菌原

29、料药的定义答:法定药品标准中未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原料药。15、关键质量属性的含义答:指某种物理、化学、生物学或微生物学的性质,应当有适当限度、范围或分布,保证预期的产品质 量。16、工艺助剂的含义答:在原料药或中间产品生产中起辅助作用、本身不参与化学或生物学反应的物料(如助滤剂、活性炭, 但不包括溶剂)。17、母液的含义答:结晶或分离后剩下的残留液。18.如将物料分装后用于原料药的生产,应当使用适当的分装容器。分装容器应当有标识并标明的内容 为(至少答出3点)答:1、物料的名称或代码;2、接收批号或流水号;3、分装容器中物料的重量或数量;4、必要时, 标明复验或重新评估日期。无菌药品部分(二)

30、附录(FL)171 .大容量注射剂药液配制后的过滤,是否必须采用0.22um的过滤器?(FL1)答:与无菌生产(aseptic processing)不同,所有大容量注射剂,均应是最终 灭菌产品,过滤药液的目的是降低生物负荷的水平,因此,可采用0.45um,也 可采用0.22um的过滤器过滤药液,产品的无菌保证要求是通过灭菌(而不是过 滤)实现的。172 .无菌药品生产中,人员更衣室,是否必须采用进出分开的原则?( FL-30) 答:更衣室的设定也考虑了风险,对无菌生产的B+A区而言,有条件时,尽 可能采用进出分开设置的办法。新建企业基本都采用了这种方式,这样设置的优 点在于人员出B+A区脱衣

31、时,他们会脱落头发、皮肤屑等,再次进入无菌操作 区时,又重新更已灭菌的无菌衣,但不会将自己的脱落物再带入无菌区,由此降 低了污染的风险,换言之,进、出道分开为降低风险提供了有利条件。(参见: 规范附录30条.必要时,可将进入和离开洁净区的更衣间分开设置),可见, 我国规范附录并没有排除进出由同一更衣系统(不分开)的做法。可最终灭菌的产品,无进出分开设置的要求。173 .滴眼剂瓶有无经济,可行性高联动灭菌方法?( FL1)答:滴眼剂无菌要求按照无菌制剂要求,除吹-灌-封线以外,目前没有听说有 合适的连续灭菌设备,批次灭菌方式的设备有环氧乙烷灭菌,汽化过氧化氢灭菌。 174.小容量注射剂灌封后,由

32、B级向一般区,是否需B级缓冲?(FL1)答:不需要设单独的送风缓冲夹道,通常可设简单局部'A级保护",以有利于 隧道灭菌柜压差的控制。175 .小容量注射液联动线验证,是否任何规格安瓿都要做?(FL1)答:规格不同,模具不同,运行速度不同,原则上均应分别验证。176 .冻干产品的西林瓶清洗机可否采用纯化水?(FL1)答:前道可采用纯化水,但最后一道必须是注射用水。建议全部采用注射用水 清洗,最后一道为新鲜注射用水,前二道洗清可用经过滤的回用水,因为温度高 时,清洗效果会更好些。177 .对百级层流的保护可否用风帘? A级区下有人员操作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有 效控制?无菌区是否需要

33、将A级区与B级背景有效隔开,以保证百级层流风向?(FL-1-9)答:1、除生物安全柜以外,通常不可以,因为国内外尚无这样的技术手段, 用于实际生产。2、人员有时进A区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国内的装备情况决定的,对策:强化 对人员的培训,另要看气流方向,有无明显导致污染产品的风险(FL-1-33条)3、用垂帘就是进步了,现还有人员不理解,将高效送风视作单向流,98版一 直就是这样掌握的。178 .对在线粒子监测装置有哪些要求?( FL-1-10)答:指示对被保护品的有效保护,但不得干扰操作。179 .隔离手套系统检漏试验怎么做?( FL1-16)答:有专门技术,可以查阅隔离操作器的说明书。180 .

34、 C级区的主要操作间(如:灌装间)可否设置地漏?(FL1-29)答:完全可以,而且必不可少,否则你的SIP及CIP如何做?况且你还要对地 面进行清洁。181 .可最终灭菌的水针、大输液车间做工艺验证是否需要做培养基模拟灌装试 验? “培养基灌装的数量应当足以保证评价的有效性”,多少数量为宜,冻干粉 针车间现生产批量为46000支/批,培养基验证的批量应订为多少?( FL1-47)答:1、可灭菌产品不需要做培养基模拟灌装。2、通常要考虑批次量,批次量小了,全部不得长菌;超过了,则一般应接近 批次量,或可低一些,不要求一定是全批次量,这还是要看系统和以前的做的结 果来定。182 .培养基模拟灌装中

35、,“应当采取措施保证验证不能对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这一点如何做到?( FL1-48)答:培养基模拟灌装中使用了大量的培养基,在模拟试验结束后,要做好设备 的(配制罐、管路、灌装用具等)清洁,防止残留,因为残留将促进微生物的生 长;此外,当你多取了环境的微生物样品(表面样),如培养基处理得不干净,成了 长菌的良好条件,这种事就应避免。183 .“应当根据所灭菌方法的效果确定灭菌前产品微生物污染水平的监控标准, 并定期监控”,生产过程中是否需要监控,还是做工艺验证即可?( FL1-58)答:这是日常监控的内容,也是灭菌基本理论的基础内容,不做是不合理的, 不监测灭菌前的微生物污染水平,不知道它的

36、耐热性,就难判断灭菌Fo将微生 物下降了多少个对数单位,因此,验证与监控二者缺一不可。参见2003年的药 品生产验证指南第三章。184 .在无菌生产中,工器具的灭菌可否采用流通蒸汽?( FL-61)答:原则上说,接触产品的不可以,而不接触产品的小车,用消毒剂就可以了。 一句话,视风险而定。185 .所有灭菌的工器具都需要进行包扎吗?如:配制桶、管道等。(FL1-61)答:一般均需包轧,主要是因为灭菌后,通常有一个B级的工艺走廊,包轧 是避免污染的措施。按WHO的要求,可用专门设计的既能排空气和冷凝水,又 能进蒸汽的不锈钢容器。186 .“应当有措施防止已灭菌产品或物品在冷却过程中被污染。除非能

37、证明生产 过程中可剔除任何渗漏的产品或物品,任何与产品或物品相接触的冷却用介质 (液体或气体)应当经过灭菌或除菌处理。”小容量注射剂的冷却水循环利用 时是否要经过处理?(FL1-71 (四)答:小容量注射剂的冷却水虽然不要求无菌,但应有适当控制,例如达到以纯 化水的微生物标准。循环利用应从化学(如因过多的产品破损)和微生物角度上 去作风险评估。187 .在对工器具进行灭菌时是否需要验证其装载方式?( FL1-71(二)答:当然,这是灭菌程序中必须规定的内容。188 .“同一规格和型号的除菌过滤器使用时限应当经过验证,一般不得超过一个 工作日。”过滤器验证都需做哪些具体项目,此处的时限如何理解(

38、是每批还 是每班)? (FL1-75)答:通常可以每班,甚至每天,当然也要根据风险评估来定。189 .冻干粉针的轧盖室(A/C)与缓冲室(C级)、走廊(C级)这三个房间压差 如何设计? (FL1-13)答:轧盖间(A/C)保持相对负压,现有专门的轧盖机,设单独的抽风;轧盖 间稍有负压即可(走廊稍有正压)。同一C级区内,不需要设压差表。因冻干 加胶塞是在冻干机中完成,此区域为分开的B+A区,而轧盖在C区,且有相对 负压。轧盖过程中产生的非活性微粒不会对产品产生风险。190 .如何将灭菌监控探头至于冷点,而不影响操作? 一套监控探头、一套记录 采用双芯探头是否合适?(FL1-71(一)答:先要做热

39、分布,然后做热穿透试验才能定,监测探头的数量及分布,要根 据灭菌柜的结构、运行方式、装载情况以及调试的结果,才能考虑监控探头及记 录探头的位置及数量。现灭菌柜的形式比较多,蒸汽灭菌柜冷凝水的排放口通常 是冷点,其它形式的灭菌柜,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有的灭菌柜是没有明确的冷 点的,例如过热水旋转灭菌柜,产品中找不到冷点。所提问题不够具体,建议参 阅PDA技术报告TR 01及TR4801.191 .层流车是否按相应洁净级别进行监控?( FL1)答:首先要验证,在日常运行中,还需要适当监控。192 .在线监测如悬浮粒子监控除了分装过程,其他如准备、清场过程是否也要 监控? (FL1-11)答:生产操

40、作时要监控,准备时可能需要,但清场时完全不需要,因为生产已 结束,没有产品的风险可谈。193 .车间洁净级别变化,如对B+A级作了调整要进行验证,作为首次验证还是 作再验证处理?( FL1-9)答:如洁净区的HVAC送、回风作了调整,或局部A区大小作了调整等。要 根据调整的情况制订验证方案进行验证,是否与初始验证相同,则要看调整的具 体情况,不宜含糊地提是否属再验证处理。194 .对于水针联动线洗瓶连续进瓶(利用传送带),灌封连续出瓶应该如何设 计?是否必须设置气锁(缓冲间)?如何控制?( FL1-13)答:可最终灭菌产品与非最终灭菌产品的风险不同,设置也不同。灭菌程序Fo大于8的产品,属最终灭菌产品,一般可在C+A实现灌装,并完成 密封,如有轧盖操作,轧盖不需要A级送风。由于C级对灭菌区保持比较高的 压差,从C级区往灭菌柜的传输带不再需要设A级送风保护。如不是传输带的 方式。物料传送可取物料气锁的形式。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