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美术课更像“美术课”教学案例_第1页
如何让美术课更像“美术课”教学案例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案例分析如何让美术课更像“美术课”托物寄情美术教学案例背景内容托物寄情这一课选自湘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三课,本节课的教学 目标是让学生明白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并且希望学生在以后的鉴赏过程中尝试通过了解艺术家的人生经历来欣赏感悟作品。本节课设计的任何一个环节其实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在进行。教材涉及到的作 品比较多,在一节课内要面面俱到很难,但像蜻蜓点水一般每幅作品点到为止我 觉得也无法完成教学目标,也没有教学的意义了,教材中所讲述的作品主要都是 一些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作品,如果教学过程处理不当,那么学生也同样会觉得乏 味,所以我有选择的整合了教材中的作品, 希望给学生形成一条主线,思路

2、能清 晰一些。通过对本课的教学,使我产生了一些思考,当学生面对陌生的美术作品不知 如何是好时,作为教师的我们该怎么引导才能带领他们遨游驰骋于画作中。怎样让课堂“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避免“一潭死水,微波不现”。到底是语文课还是历史课?为什么这节课看起来不像美术课。讲过多美术知 识,学生会不容易接受,为了让学生感兴趣能配合,讲一些浅显的知识,为了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到底渗透多少关于历史、文化背景故事?这让我很矛盾。但我 自己也能感觉到,本节课确实缺乏一些艺术性,缺乏应有的深度,并没有美术课 独有的美术特色。在分析作品时,不能只强调人生经历,作为美术课,还是要渗 透基本美术知识,这样的课堂才更丰富,

3、才算是美术课。欣赏课总是出于一种不温不火的境况, 我试图在改变。学生上课获取多少知 识,能否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起决定作用,教师可以给学生搭建一座的桥梁,让 他们从迷惑不解的桥梁一端走向豁然开朗的另一端。案例描述我以梅兰竹菊导入,设问:大家认识这些植物吗?古人称它们为什么?显然 大家都熟知“四君子”,又问为什么称它们为“四君子”,弓 I 入这跟高尚品格有关。 再提问:通过画四君子能表达美术家的君子情怀, 那美术作品中除了有君子情怀 之外,还有没有渗透其他的情怀呢?引导学生讲出, 美术家在作品中常常渗透自 己的情感。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托物寄情。接着刚才讲到的四君子,顺理成章的衔接出第一幅作品王冕

4、的墨梅图。中国画梅花大家不会陌生,初中阶段也尝试画过。问题一:观察画面,这幅作品给你怎样的感觉?这个问题应该是再平常不过 了,我也曾思考了许久,但想不出更好的一种设问方式, 于是只好用这样一种比 较感性的发问方式,学生完全可以凭感觉来回答。比如有位学生就侧重观察构图, 说梅花从侧面生长进来,而且单单画了一枝梅花;有位学生则说作品给他一种清 新、干净的感受。我自认为这个设问的目的还是达到了, 我就是想让学生说出对 作品的初步感受。问题二:王冕画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要把拥有美丽颜色的梅花表现 成“墨梅” ?由这一系列问题,希望学生能试着猜想王冕画梅花有没有什么特殊 的含义?学生基本能说出王冕

5、不在乎华丽的外在,而注重内在的品质。问题三:王冕的题画诗有什么含义?这也是中国画的一大特色, 作者通常会 有感而发题诗抒情。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加深学生对王冕的认识, 原来王冕通过画 梅花想表达他看重的是梅花的精神品格,而非外在。问题四:王冕画墨梅,仅仅是想赞美梅花而已吗?在导入时就点明, 四君子 能表达画家的君子情怀,所以学生能准确地说出,王冕是借梅自喻,想抒发自己 的情怀,告诉世人,他是一个有着崇高品格的人,而不在乎世俗及功名利禄。问题五:是不是每个人都会这样画梅?王冕这样画梅有什么特殊含义?对于 这个问题,学生有些难以回答,不能把我想要的答案马上说出来, 带着这个问题问题六:对于王冕你知道些

6、什么?出示画家的经历以及元朝的背景。了解后再回到问题五,学生就能说出王冕这样画梅其实表明了他不满于元朝统治, 也不 愿与其同流合污的胸襟。通过对这幅作品层层深入的设问引导, 学生明白,原来 作者这么画画跟自己的经历有关系。接着再介绍一位极端派画家。出示墨兰图,问题一:作品给你怎样的感 觉?兰花有何特殊之处?得出兰叶很少,没有根没有土。问题二:为什么郑思肖所画兰花无根无土?请学生做联想,学生基本能想到作者失去祖国了或者对祖国的怀念等。确实是同学们说的这样吗?带着疑问深入 理解作品,引出题画诗。问题三:通过诗句你觉得作者对元朝统治者持怎样的态度?对南宋又持怎样的态度?此时学生能明确说出郑思肖的鲜明

7、立场。为了加深印象,提出问题四:落款又说明了什么?提示身在元朝的郑思肖提 的却是南宋的年号。学生能明确说出郑思肖对元朝的敌意与憎恶。问题五:你觉得郑思肖是一个怎样的人?经历过什么?请学生做猜想,学生思维很开阔。接着我介绍郑思肖的背景。他为怀念南宋做过许多事情,显然这段 介绍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美术作品确实跟画家本人有着 莫大的关系,也惊讶于郑思肖的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怀。接着设问:植物可以寄托人们的情感,那动物可以寄托人们的情感吗?引出 这幅作品安晚帖。上学期学过朱耷的荷石水禽图,只要稍加提醒,学生就 能与之相联系。问题一:这是一条怎样的鱼?学生都能不假思索的说出这是一条 翻白

8、眼的鱼。问题二:朱耷为什么要画白眼向人状的鱼?学生马上能联系到这跟 他的人生经历有关。接着请同学们回忆朱耷的经历。让学生明白朱耷也是借鱼自 喻,表达了自己有一腔痛苦但不知向谁言。通过三幅作品介绍,请同学们小结,加深印象。紧接着提问:当我们欣赏美 术作品时,除了可以运用审美方式鉴赏之外,还可以结合什么来理解美术作品? 点明本课的主旨一一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刚才欣赏的都是国画作 品,所以我接着设问: 除了用中国画形式托物寄情之外, 还可以用其他表现形式 托物寄情吗?让学生明确, 其他美术形式也可以托物寄情。 引出两幅油画、 版画 作品。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分别讨论这两幅作品。 设问:1

9、、画面表现了什么? 2、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作品有何艺术特色?请同学们参考这三个问题进行 讨论。在接下来的讨论中, 学生基本上都会扣住画家的背景或者当时的年代进行 讨论。我再做适当小结, 再次点明作品与艺术家本人及所处年代的密切关系。 最 后留课后拓展题,让学生通过上网、翻阅资料自主完成制定作品的鉴赏。课堂反思在上课前做了很多的设想, 希望各个教学环节能紧凑一些, 但确实是教学经 验有限,感觉自己就像个空的可乐瓶, 现在就一直漂浮在水面上, 深不下去沉下 去,肚子里极度缺乏可乐。目前只能凭自己一点浅薄的看法在尝试着摸索。我希望一节课下来, 能真正将教学内容落实到实处。 学生为什么会不

10、喜欢鉴 赏美术作品, 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去理解作品, 这就需要教师很好的引导, 告诉 他们方法。明代学者陈献章说:“疑者,觉悟之机也。”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而思维是 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 程。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就善于用问答的方式来激励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的答案。我们的美术课不可能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美术专业人才, 但美术课就是希望 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美的心灵。 通过循循善诱不是让学生记住王冕是哪个朝 代的人,郑思肖画过兰花, 而是学会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当看到生活中的美时 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学会选择某种途径去感受体会美的存在, 我相信能做到这一

11、 点的话美术课才真正对学生有了作用。为什么我会觉得美术课的艺术性不强专业性不强, 反而有点类似历史课或者 语文课?感觉自己总在外表游离, 而不能挖掘深处。 美术课要有互动, 要有积极 的氛围,势必要降低问题的难度,往往涉及到美术知识,学生就会犯难,这样美 术课就会越上越“通俗化”,不够又是深度。为了让学生又积极的反应,本课人间生活又正好可以运用大量的历史故事和背景, 如果讲得过多,学生也许听的性 质有,但教师却并没有将应有的美术知识渗透给学生。 整体课对作品的艺术分析 也并不多,这让我很矛盾。如何让学生既感兴趣又让美术课更有艺术性,如何让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正好的结合关系, 这些都是难题。当然

12、,有一点我还是确 信的,没有一件艺术作品能够脱离人文、 科学而独立存在。也必须要学着在文化 情境中学会鉴赏。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还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更隐秘的意蕴。 美术是一种文化,是精神层面的追求与体现,也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之所在, 她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关键看看这个度地把握。首先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自身素质问题。对要讲的这一课,教师必须要去收 集、获取大量的知识,也许对一幅作品在课堂上涉及到的内容不多, 但教师必须 非常了解非常熟悉,有一个深度的了解,这样在讲授时才有有轻重的提取知识, 更好地把握教学。如果教师也只是了解到一些皮毛,那学生也只能是蜻蜓点水一 般,有些还未必点的到。其次

13、是要理解吃透教材,还要补充教材,整合教材。只 有充分理解教材,才能轻松的传授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 去分析欣赏作品,获得更多的艺术营养,达到美术欣赏的目的。目前我对教材的 理解过于表面过于平庸,没有侧重,争对性不强。“人间生活”既然是说美术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所以我渗透大量的历史故事背景资料, 但不知,这也要有个恰 到好处的时候,美术课毕竟要回归到艺术性上,通过赏析为的是让学生了解美术 作品,了解它的表现形式表现技法等,这样的渗透美术课才会丰富。再者就是教 学环节的设计,层层设问、导入,牵着本堂课的主线,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美术课 的艺术性上。如何增强美术课的艺术性,我觉得首先还是

14、在自己,自己对中国画 的了解过少,所以在讲授时讲不出太多东西,还有因为学生感兴趣的并不多,一 到难点课堂就冷场,为了不冷场,慢慢地备课的内容也越来与浅显了。自己感觉教学思路一直比较传统,感觉式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很想有些大胆 的突破,但却是在创新上有些不足,包括捣练图的汉唐乐府视频和之后的几段短 暂视频都是希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手法上还是比较单一的。在几次研讨课中我也发现,初中的美术课经过优秀前辈们的准备真能上出“花样”来,因为涉 及到的枯燥知识不多,教师发挥的余地比较大。而高中的课却大多避免不了教师 说学生听或教师自问自答的状况, 有些甚至一节课下来学生就集体回答过几次类 似于“是”“不是” “好”“对”等这样的词汇,学生未必有效的在听,而教师四十分钟说下来也着实累坏了。美术鉴赏这本书里限定了这些经典的名作, 如果 按照教参里去引导学生学习,我自己都会觉得很枯燥,更何况学生。但说实话, 要在这些经典名作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