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导学案_第1页
《赤壁赋》导学案_第2页
《赤壁赋》导学案_第3页
《赤壁赋》导学案_第4页
《赤壁赋》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赤壁赋?导学案第一课时编写:张福军 高一语文备课组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以及与“赋有关的文学常识。2.根据朗读方法的点拨,熟读全文。 【知识导学】1.作者简介: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北宋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与欧阳修合称“欧苏,与辛弃疾合称“苏辛。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立新法中与王安石发生不快,被罢免官职。?饮湖上初晴后雨?

2、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清人敬称呼:“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2、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赋的名称最早见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选用散文化的句式。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

3、,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上到达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预习展示】朗读应注意以下几点:1、读出重音和节奏 1读出重音。一般地,着重强调的动词、韵字要重读。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字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词重读。2读出节奏。断句在关联词之后、如:况/吾与子 / 渔樵于 / 江渚之上,盖将/自其变者 / 而观之。 2、读出气势和情感 1读出气势。如“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4、,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节拍一致,语速舒缓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势豪迈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消沉。2读出情感。如:“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何其乐也。“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何悲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所共适,何其旷达。“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又何其洒脱。读者细心体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1.学生自主阅读,结合注释解决不认识的字词的读音及通假字。1、注音壬戌    举酒属  客 歌窈窕  之章  冯  虚桂棹 

5、60; 倚歌而和 之 愀  然 山川相缪   舳舻  酾   酒   横槊   渔樵    匏  樽 蜉蝣   扁  舟 扣舷      狼藉    枕藉   嫠 妇   江渚  是造物者无尽藏    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举酒属客 山川相缪,

6、郁乎苍苍。 2.听录音范读。3.学生自读,掌握文章的朗读节奏。4.学生集体朗读。【自我测评】以下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窈窕yo 愀然chu 蜉蝣fú 山川相缪liáoB徘徊huái 枕藉jiè 幽壑hè 冯虚御风pínC嫠妇lí 桂棹nào 匏樽páo 酾酒临江shD肴核yáo 糜鹿mí 扁舟bin 横槊赋诗shuò【我的收获】 ?赤壁赋?导学案第二课时编写:张福军 高一语文备课组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2、积累文章第一段重点词

7、语,准确翻译第一段。【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挖苦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满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预习展示】1、朗读第一自然段。2、解释以下加线的重点词语。壬戌

8、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合作探究】翻译文章第一自然段。译文: 【自我测评】1.指出以下句子的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句式为: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句式为: 3凌万顷之茫然 句式为: 2.对第一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本段以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作者于秋夜月下泛舟江上所看到的月白风清、水天相连的景象。B作者写自己在辽阔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飘飘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 C“浩

9、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几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一是在结构上它引出了后文的“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以及主客对话的情节;二是为下文定下了一个得失两忘、超然物外的感情基调,并且与结尾相照应。 D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的感情色彩喜悲交融。3.熟读并尝试背诵课文第一段。【我的收获】 ?赤壁赋?导学案第三课时编写:张福军 高一语文备课组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1、积累文章第二段重点词语,准确翻译第二段。2、探究一二段中作者由“乐到“悲的情感变化过程【预习展示】1、朗读第二自然段。2

10、、解释重点词语。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合作探究】1、翻译文章第二自然段。译文: 2、作者在第二段开头说:“于是饮酒乐甚,请问作者因何而“乐?第二段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作者的悲凉之感是因何而生的? 【自我测评】1、指出以下句子的句式。渺渺兮予怀 句式: 客有吹洞箫者 句式: 2.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C.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D.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3、熟读并尝试背诵课文第二段。【我

11、的收获】 ?赤壁赋?导学案第四课时编写:张福军 高一语文备课组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1、积累文章第三段重点词语,准确翻译第三段。2、探究客人因何而“悲。【预习展示】1、朗读第三自然段。2、解释重点词语。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侣鱼虾而友麋鹿举匏樽以相属。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合作探究】1、翻译文章第三自然段。译文: 2、第三段末尾客人发出了“托遗响于悲风的感慨。客人为何而悲? 【自我测评】1、指出以下句子的句式。何为其然也? 句式: 而今安在哉? 句式: 2、以下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苏轼听

12、到了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他感到“愀然,整理衣襟胆战心惊地坐着,这是借主人之问,引出悲之所在。B.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一个“一世英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 “我们这些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呢?C.本段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 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战争的场面,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D.本段写 “客的答复,阐发了怀古伤

13、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虽然作者借“客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悲情,但醉温之意不在宣扬这种悲观的论调,而是沿用赋体“抑客伸主的方法,力求说明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超脱于无益的悲观,凭仗哲学武器,他的精神世界也就随之而转出了一个更新的境界。因此文中的 “悲与豪放风格并不矛盾。3、尝试背诵课文第三段。【我的收获】 ?赤壁赋?导学案第五课时编写:张福军 高一语文备课组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1、积累文章第四五段重点词语,准确翻译第四五段。2、体悟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预习展示】1、朗读第四五自然段。2、解释重点词语。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14、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合作探究】1、翻译文章第四五自然段。译文: 2、第四段中,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的? 【自我测评】1、指出以下句子的句式。而又何羡乎? 句式: 相与枕藉乎舟中 句式: 2、对第四五两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作者以水、月作比,说明世间万物和人生都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 B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如“清风明月;该取的就取,如“非吾之所有。 C苏轼讲完了道理,“客听了以后想通了,心中的悲意没有了,心情又变得舒畅起来,于是,客人开心地笑了,洗干净酒杯重新斟上酒。 D文章的结

15、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3、尝试背诵全文。【我的收获】 参考资料一、情感思路3分钟1、同学们,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文人自古就有亲近自然、亲近山水的情怀。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特别是当人在现实中受到伤害的时候,只有山水最懂人的那颗苦闷和破碎的心。公元1079年,湖北的黄州迎来了一位满心伤痛的人,他就是苏轼。所幸,黄州赤壁的山山水水接纳了这个伤痕累累的人。面对眼前的山水和明月,苏轼心里有一丝慰藉,有一点感悟,感情有一些变化。那么,苏轼的心情有着

16、怎样的变化呢?现在,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板书:乐甚 愀然悲喜而笑乐悲 乐二、赏“乐之景作者在第二段开头说:“于是饮酒乐甚,请问作者因何而“乐?第一自然段1如诗如画的美景。2有哪些景?清风、白露、流水,再加上月色、天光,使人赏心悦目,陶醉其中,不仅是“乐,还是“乐甚。3你能为我们将这个画面描绘出来吗?肯定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有的写,有的思考。“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凉爽的秋风徐徐吹来,江面上荡起漾漾微波。这时,一轮明月,冉冉升起了:“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好?好在哪里?徘徊:不只写出月亮令人不易觉察的缓慢移动,生动形象,而且写出了月亮对

17、于游人的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种情景吧读第一段三、解“悲之情1、作者泛舟赤壁既然如此之乐,那么,他为何在第三段开头突然就“愀然呢?什么叫愀然? 第二段1来自歌词中的“美人,为什么“美人就让作者感到“愀然呢?“美人比君,而“望美人兮天一方,说明什么?仍然惦念着心中的君主,“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美人 代表作者的政治理想和追求。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美人还象征什么? 苏东坡生存的年代恰好王安石变法新党与司马光旧党斗争,由于坚持正义,夹在两种势力中间,屡遭贬谪与磨难。这时的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

18、到黄州,一生忠君,却被贬他乡,壮志难酬。怎能不“愀然?他在去世前曾写过一首?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惠州、儋州是他人生的三处贬所,也是他人生中的三杯苦酒。在他自己看来,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在政治上是个地地道道的失败者。所以他“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心已万念俱灰,只能随波逐流来自客人悲怨的“萧声,怎样描述“萧声的?难道仅仅是因为萧声?苏子的内心本来就没有悲?心底的悲和客人的萧声产生了共鸣。2、第三段末尾借客人之口发出了“托遗响于悲风的感慨。这“悲又从何而来呢?第三段来自“一世之雄的曹操和“吾与子的处境比照:由眼前的水月联想到像曹操这样不可一世的英雄尚目随“大江东去,销声匿迹,“而今安在?何况“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的“吾与子,只能是白添几许白发而己,悲!悲叹生命的短暂:宇宙无穷而人生短暂,渺如沧海一粟;江水无穷而人生须臾。由理想现实矛盾生悲。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 3、小结:同学们,你看,作者真可谓乐极悲来,至悲至痛啊!读:“方其破荆州四、悟“乐之理1、既然作者如此之“悲,最后一段又为何借客人说出了自己“喜而笑呢?讨论第四段心病还须心药医。听了苏子的一翻理,客人思想上得到了顿悟。苏子是怎样说理的?你能为我们阐述一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