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学组教师资格教育学知识点(按章节顺序,包含所有真题)-_第1页
湖北中学组教师资格教育学知识点(按章节顺序,包含所有真题)-_第2页
湖北中学组教师资格教育学知识点(按章节顺序,包含所有真题)-_第3页
湖北中学组教师资格教育学知识点(按章节顺序,包含所有真题)-_第4页
湖北中学组教师资格教育学知识点(按章节顺序,包含所有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学方框名词解释 灰色问答题 方框+灰色论述题 方框+灰色+粗体案例题一、教育的概述 1二教育与人的发展 2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3四、教育目的 3五、教育制度 5六、课程 5七、教学 6八、教学方法 9九、教学组织形式 10十、德育 11十一、综合实践活动 13十二、教师和班主任 14一、教育的概述1.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教育劳动的起源说: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最早讲教育二字连在一起的是孟子,他说:“得天下的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在其所著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以作善也。”教育应当依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

2、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全部问题可以用一个概念道德包括。”2.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本质规定的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目的性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原始的教育形态:在原始社会里,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教育是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的。奴隶社会的教育:在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夏朝已有名叫“痒”“疗”“校”的施教机构。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当时的学校教

3、育是轻视体力劳动的。在欧洲奴隶社会,出现了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斯巴达重视军事的镇压,特别重视对其子女进行体操和军事训练。雅典是一个商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儿童可以到文法学校学习。封建社会的教育: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官学具有明显的等级性,唐朝有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学的都是治人之术,有鲜明的等级色彩。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和“五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欧洲封建社会里,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教育的内容是三科,四学,合称“七艺”,世俗封建主的教育内容为“骑士七技”。3. 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活

4、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散的,都是教育。考了3次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目的),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目的)。二教育与人的发展1.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

5、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2.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2.遗传素质的发展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天才论”“先天决定论”都是非常荒谬的,桑代克是“遗传决定论”的代表。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择土,所

6、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这是强调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作用。考了2次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卢梭说:“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康德说“人是教育的产物”。洛克说“儿童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做成任何式样的”现代教育的主导作用:为什么说现代教育在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人的发展方向;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1受教育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人与动物不同,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作用的大小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着直接的关

7、系。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和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渴望。当受教育者具备了积极的求教动机时,环境和教育的外因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越高,教育的作用就越大。教育中的“教学相长”只有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积极性发生共鸣时才会产生。2教育的自身状况。教育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和能力的大小,与教育自身的条件也有很大的关系。这些条件包括教育的物质条件、教师的素质、管理水平以及相关的精神条件。3家庭环境的效应,包括适当的家庭经济条件、父母的文化水平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围。4社会发展状况,包括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进步程度、整体的社会环境、民族心态、文化传统、科学技术发

8、展状况等。总之,教育的主导作用不是无条件产生的,它要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教育如能得到社会各方面条件的积极配合,它就能充分发挥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 人发展的规律性:1).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和指向性,规律十分明显,每个阶段都有发展的重点和特点2).人的活动既不是受偶然性支配的一团混乱,也不是随心所欲的盲动,而是有着一定的

9、因果性、必然性、基本轨迹和规律的。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猜对了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顺序性,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2.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考了2次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第三,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首先,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

10、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其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第三,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使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于先发展经济,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3.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其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第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学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伟大影响作用。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考了2次4.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

11、能动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2.焦距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四、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考了2次1. 教育目的:是指对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对个人的教育目的骑着指导、调节、统摄作用。教育目的的结构,也就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一般有两部分组成:1.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2.就教育所要培养的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毛泽东所说的:“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方针的劳动者。其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结

12、构的核心部分。2.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1.教育目的是受生产力制约的。2.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设施的制约。在阶级社会里,教育目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3.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个人本位论:代表是卢梭,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增进他们的个人价值的教育观念。社会本位论:代表是斯宾塞、凯兴斯泰纳,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决定,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培养的对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

13、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的教育观点。名词解释个人与社会两者兼顾:代表是杜威,早年的思想是儿童本位论,中晚年将个人和社会本位论相结合并行。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给正确的解决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4.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85年以后教育目的的核心内容: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

14、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段话简化为:四有、两热爱、两精神,当做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几个基本点(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考了2次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2.要求全面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二)普通中小学教育1.性质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普通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和全体性的特点。2.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 体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 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

15、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 德育:德育是引导学生领悟无产阶级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它集中体现了我国教育的社会政治性,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 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五、教育制度1.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1 学校教育制度考了2次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 现代学校

16、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衔接; 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3 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制约着学制建立、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学制的建立。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学制的建立。民族文化传统制约着学制的建立。国外学制度发展和经验影响学制的确立。 2.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1902年首次制定了近代学制,即壬寅学制,1904年又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这个学制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

17、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制”,继承了美国学制的特点。1951年的学制的组织系统,分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1958年9月发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进行学制改革。1958年以后,进行了中小学十年一贯例的试验。1958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教育i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有步骤的实行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义务教育是学校教育系统的基础,提高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保证,是现代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3.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也称普及

18、义务教育或强迫教育。运用相关的教育法规及你所掌握的教育学原理回答:学校这样做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学校这样做不合理。原因如下: 一、从法律的角度说,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享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学生们的权利,任何人无权剥夺。因此,对品行有缺点的学生,教师应当耐心的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包括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只有“教育权”,而无抛弃、勒令离校、限制上课等“处罚权”; 二、从情理的角度说,十四岁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完善、不深刻,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够强,基于这样的身心特点,犯错误、违反校规校纪是在情理之中的。如果学校都以开除、限制学生上课等简单的方式处罚学生的话,那么,教

19、育既无艺术,也无科学可言了。虽说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学校未经尝试其他教育方法遍急于处罚学生,显然不合情理。 三、学校随意处罚学生,甚至将违反纪律的学生驱逐出校园,推向社会,是对社会、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学校作为专门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起教育责任。何况,对于学生的错误,学校领导和教师也有一定的责任。六、课程名词解释1.隐性课程:是指在学习环境,即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习得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种环境就是非正式的、潜在的课程。2.分科课程:是指运用单一学科的知识所组成的课程,它强调一门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又叫学科课程。3.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它打破学科逻辑系

20、统的界限,是以学生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4.直线式课程:是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即课程内容直线前进,前面安排过的内容在后面不再呈现。5.螺旋式课程:是指在不同单元乃至阶段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6. 课程:是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广义上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或者是学生在

21、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等。新课程:我国新课程的结构:(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2.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3.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

22、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课程设置注重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具体课程设置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所有课程均包括若干必修和选修模块。完善课程改革和设置:1.要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化,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随意调整”。2.新课程不能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向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纳入到学生世界中加以组织。3.新课程的内容应是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4.在选择课程机构进行重建时,

23、应该强调综合性、加强选择性并确保均衡性。5.各科目课程设置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已有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七、教学1教学的概述:1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教学与教育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与智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智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还与自学紧密相联,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教是为了不教,自学是学生独立自主进行的学习。2 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2.

24、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坚持以教学为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以教学为主,一定要全面而妥善地安排教学和其他各种教育活动,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3 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2. 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1 古、近代教学过程1.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赫尔巴特阐述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席勒提出分析、综合、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过程。赖因提出五段教学法。杜威提出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2

25、当代国外教学过程理论主要的几个流派:1.赞科夫:致力于探求新的途径,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主张教学应推动发展前进,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2.巴基斯坦的教学过程理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3. 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的性质 简答题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 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要充满激情和生命里。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1.引起求知欲:对学生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讲述有趣的故事演示引人注目、给人新知的直观材料指出将学的新知识的重要价值实践参观做游戏幽默。2.感知

26、教材。感性认识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在生活中积累通过演示、实验或参观、实习取得的经过教师的生动描述和学生的再造想象产生的。3.理解材料:理解材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把所学的知识牢牢保持在记忆里,自如的运用已有的知识。要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记忆,发展他们的记忆力。5.运用知识:运用于实际,反复练习,解决问题。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作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是非常必要的。3)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必然联系:一.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考了2次简述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防止忽视系

27、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二.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考了2次了(1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2分 (2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2分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相互支持、相互统一的: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 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的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三.掌

28、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的学习知识。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一种是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的偏向,另一种是脱离知识的传授而搞另一套思想教育的偏向。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考了2次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中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是有能动性的人,他们不只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学习的主体。(美国)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4)教学原则:

29、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知道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教学相长,藏息相辅,长善救失。 科学和思想统一原则:科学和思想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够真正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要与讲解结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定义: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

30、从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学以致用,发展动手能力,领悟知识的价值。基本要求:1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 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3 逐步培养和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直观性原则:考了2次了定义: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想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基本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4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启发性原则:考了3次了定义: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

31、,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强调启发教学。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要求: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是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依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原则又称系统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俄国乌申思基认为复习是学子之母。 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份

32、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要求: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和启发性原则考了2次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三个教师身上蕴涵着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意识的差异: (1中国教师强调的是知识,显示的是教师的主体地位,强调的是教师对于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机械地模仿。其最终结果虽然

33、是学生一次就能画出教师认为非常满意的最像苹果的苹果,但却压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4分 (2日本教师拿着一只苹果进教室,虽然苹果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但这一举动说明教师善于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善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和生活化,凸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关注学习的过程;(4分 (3美国老师拿着一篮子苹果进教室,谁都可以得到一个苹果,谁都可以看、闻、摸、玩苹果,甚至可以吃掉。在美国老师的眼里,只要是孩子喜欢的、愿意的,一切的法则都是可有可无的。这样的课堂,突出地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成为一种自由的、自主的、个性化、情景化的活动。在这样的课

34、堂里,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苹果画得像不像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学习的过程是否快乐,是否自主。(4分八、教学方法1. 教学方法概念: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2. 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3.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要求: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维性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艺术2)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想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

35、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要求: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要善问要善于启发诱导要做好归纳、小结3)读书指导法 老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要求: 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善于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4)练习法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或解决某类作业与习题,以加深理解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要求:提高练习的自觉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严格要求 5)演示法 猜中了!定义: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接教具、实验或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软件、特制的课件,使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要求:做好

36、演示前的准备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和过程讲究演示的方法6)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可分为感知实验和证性实验两种。要求:做好实验前的准备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与做法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做好实验小结。7)实习作业法 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要求:做好实习作业的准备做好实习作业的动员做好实习作业过程中的指导做好实习作业总结8)讨论法 猜中了!定义: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得知识的方法。要求:讨论的问题要

37、有吸引力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做好讨论小结。9)研究法:研究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要求:正确选定研究课题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发现教学法他主要采用了问题发现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教育学生颇有益处:(1)主要是从问题入手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独立研究需要学生自己去计划和探索,有助于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获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记得更牢;由于多半采取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也

38、便于因材施教。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带学生实际观察影子,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2)此外,这样的教育方式,师生之间可以形成融洽和谐的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促进他们的创造力。(3)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有缺陷,例如耗时较多,难度较大等,所以教师在采用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九、教学组织形式1.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可分为以下形式:1)个别教学制: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但是采用个别教学,一个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量是很有限的。2)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39、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夸美纽斯:班级上课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比个别教学的效率高。班级上课制要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长于向学生集体教学,而拙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3)道尔顿制:柏克赫斯特在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建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人们称之为道尔顿制。最显著的有点在于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4)分组教学制:按照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能力分组、作业分组。5)特朗普制:由特朗普提出的,实行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

40、教学。班级上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作业、参观、讲座、辅导等。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写好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备好课必须做到以下三点: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考虑教法2)上课: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全面贯彻教学原则,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注意以下几点:教师应如何上好一堂课明确教学目的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组织好教学活动布置好课外作业3)课后的教导工作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培养学生计划学习,及时复习当日功课,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经常提醒和督促学生,抓紧时间学习,防止怠惰与松懈

41、了解学生独立作业与自学的情况和学习条件 与家长共同商定督促与教育的办法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教师对学生辅导 借助家长和优秀学生帮助困难学生 发挥课代表的作用 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和传阅优秀作业十、德育1. 德育的概述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受教育者实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地认识体验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的能力的教育活动。我国社会主义的学校德育包括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德育的功能:1.培养学生的品德,制约他们的发展方向;2.决定学校教育的性质;3.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德育的任务:1.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

42、养能力和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2.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3.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德育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理想与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民主纪律与法制教育;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正确人生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2. 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惊醒道德实践和道德认识,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品德的过程1)德育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的实现的;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

43、的道德活动过程“ 并联系一下实例来说明其中的一个观点目前我国德育工作在现实的教育效果、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上都存在问题,对青少年学生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不强。要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注重方法的变革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德育工作应注重“以德育人”。“以德育人”就是要求德育工作者不仅仅在口头上要求学生有思想品德,更重要的是要用行动把什么是道德展示出来。 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

44、德活动过程。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能动地吸取教育影响的。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在德育过程中,既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又要引导学生自觉进行个人内部的道德修养活动,使两者联系起来,相互促进。2).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知情意行的特点及其培养。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情,即道德感情,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行,即为道德行为,

45、只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首先,德育要注意全面性。其次,德育要注有针对性3).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转化的过程: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即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间的矛盾。4.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3. 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吧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脾气样带的行为结合起来,使他们言行一致。要求:理论学习要结合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2)疏导原则:进行德育要循

46、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要求: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及要求:.(1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4分 (2要求: “一分为二”看待学生;(2分 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2分 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2分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定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

47、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基本要求: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严格要求学生5)因材施教原则:考2次了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出的进行教育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其基本要求如下: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

48、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马卡连柯称这种方式为“平行教育影响”;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基本要求如下:组建教师集体,使全校教育影响一致;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互相配合;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和一致4. 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德育的途径: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5.班主任工作。 德育的方法:1.说

49、服法:(1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3分 (2要求: 明确目的性;(1分 富有知识性、趣味性;(1分 注意时机;(1分 以诚待人。(1分【评分参考】结合案例进行分析5分。2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3锻炼: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4修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5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运用陶冶进行德育的要求有:1.创设良好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创设。6.

50、奖惩(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运用奖励与处分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 公平公正、正确适度、合情合理2 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3 注重宣传与教育十一、综合实践活动 (见94页)1. 简述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1、综合性:体现在学科综合、时空综合、学习方式方面的综合。2、实践性、活动性: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各项活动中通过“做”“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开放性:课程的时空的是开放的;同时不是单一的学习方式,学生必须从观察中学,从访问中学,从劳动中学,从实验中学,从画中学,从唱中学,也就是在活动中学。4、生成性:生成包括学生活动主题

51、的生成,活动过程的生成。但是要注意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5、自主性:学生就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的,再到活动的实施,都应该让学生自主活动。6、课程性:这些特点体现在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实施、地位和管理等方面。2.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1)研究性学习考了2次了 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1)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探究对象与学习载体,超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2分 (2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