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拿来主义教学实录(原题:我这样教拿来主义) “中国当代作家冯骥才出访法国时,曾发生了一件趣事。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蜂拥而至,接二连三地向冯先生提出问题。其中有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如果你是冯先生,会怎么回答?”上课之初,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因为问题具有挑战性,学生们都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开始时窃窃私语,不一会儿就争相回答问题了。“不!不会,决不会!”直率、简洁,但未免太直露。“怎么会呢?我们是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长处,并不是引进资本主义制度。”这又似乎太软、太繁、太不巧妙。还有人在争着回答是抖出谜底的时候了。“冯先生
2、从容不迫地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也不会变成牛。”“妙!太妙了!”学生恍然大悟,感叹道。“冯先生回答问题时运用的是什么说理方法?”“比喻。”这是个并不太难的问题。“比喻说理法就是用比喻将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道理,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浅显的事物或道理说明阐述出来。一个恰到好处的比喻,往往胜过一大篇平淡的议论,冯先生运用比喻说理,妙处也正在于此。而作为语言大师的鲁迅先生,更是一位善用比喻来说理的高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拿来主义,正是这样一篇文章。”至此,学生已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开始读课文了。选准突破口,迅速切入课文。“用文章中的话回答什么是拿来主义。”学生迅速浏览全文,不难找出答案:“我们
3、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是课文的第七节,那么在此前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写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及其危害。”“课文的题目是拿来主义,作者却用了这么多的笔墨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不是有点文不对题?”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但要说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学生非得深入揣摩课文内容不可。仔细阅读,认真思考,相互启示。同学们逐渐统一了认识:写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谈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及意义,二者是破与立的关系,破得愈彻底,立得越牢固。文章至此,蓄势已足;课堂至此,也蓄势已足。于是,逼出下一个问题:怎么拿? 文章八、九两节的内容并不艰深,作者批判了“怕”、“怒”、“吸”三种错误倾向,提出了“吃掉”、“存
4、”、“走散”等区别对待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学生们理解并不存在障碍,还得在比喻说理上做文章。“文章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等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方,具体、通俗、形象,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这个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语言生动,妙趣横生。鲁迅先生如此善用比喻,同学们同样可以用比喻说理。下面我们共同创设一个比喻,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学习外国的东西必须选择,必须拿来。“假如我们要把我们国家比成一口大教室,我们要开放学习,应该怎么作比?”“打开门窗。”“打开门窗的目的是什么?”“呼吸新鲜空气。”“那么进来的仅仅是新鲜空气吗?”“还可能有苍蝇、蚊子。”“这个时候可能有
5、哪些错误的做法?”“愤然关闭门窗。”有的学生甚至夸张地做出了动作。“关闭门窗的行为像课文中鲁迅先生批判的哪一类人?”“像昏蛋、孱头。”“还有没有其他错误做法?”“不理不睬,听之任之。是鲁迅先生批判的废物。”“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安装纱窗、纱门,既使空气流通,又防止苍蝇、蚊子进来。”学生乐陶陶地运用比喻说理,轻松愉快地理解了比喻说理的新颖形象与通俗易懂。不是有谁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的基础”吗?让学生不采用比喻说理的方法改写八、九节,两相比较,体会优劣。学生积极性颇高,动脑动手,马上行动,但写出来一比较,优劣高下自明。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朗读八、九两小节,他们读得声情并茂,有滋有味。“六
6、十多年前的鲁迅针对现实,响亮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警策动人,深刻透彻。在当时,它对廓清人们的认识,指导人们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六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学习此文,也会从中得到不少启示。解放后,我们也曾有过一段闭关锁国的时期,结果人所共知。如今,又有一些人崇洋媚外,认为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圆,一切唯洋人的马首是瞻。虽然我们现在已非当时鲁迅先生生活的社会制度,但在对待外国的东西上,还同样存在着敢不敢拿、怎样拿、拿来以后怎么办、如何理解送来、送去等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重新认识、重新分析、重新评价。请你以也谈“拿来主义”为题目,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理
7、解拿来主义谈谈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在理解拿来主义现实意义的重捶下结束,让学生再次在写作训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鲁迅先生写于1934年的拿来主义一文,堪称鲁迅杂文中的“精品”,也一直是历届各版本中学语文教材的“保留项目”。文章旁征博引,语言犀利,讽刺性强,针砭时弊,入木三分,激浊扬清,切中要害。但是,笔者在教学本文时,发现文章在语言表述、论证逻辑和主旨等方面,有些瑕疵、漏洞,乃至是失误。现提出来商榷,以供大家参考。一、语句方面的瑕疵、关于主题的探讨对拿来主义主题的理解,长期以来,语文界一直持继承“中国文化遗产”说。笔者认为,文章论述的,应当是如何对待外国事物和外国文化的问题,包括对待外国文
8、化遗产的问题。总结杂文的语言特点: 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鲁迅的杂文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语言犀利、幽默。犀利,是三言两语,甚至一句话、一个字就能深刻揭示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幽默,是敏锐、机智和含蓄、委婉的结合物,使文章在论辩中显示出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风度。这些都来自对事物敏锐深刻的观察和思考,来自对敌人和旧事物的憎恶痛恨。我们应当透过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智慧,因为,语言所体现出来的是“胸怀与智慧”!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初步掌握快速理清思路的方法以及破
9、立结合的论证方法;领略形象化的说理的妙处,品味语言背后的深层意味;吸取思想精华,学习智慧地“拿来”,尝试理智地“拿来”。 【教学基本设想】1、三问贯串以三个“?”(什么叫拿来主义?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为经,以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赏析为纬,构建一个“点面结合”的教学网络。2、三法突破将“语言品味”作为重点,运用“形象还原比较法”、自主赏析、质疑解疑来进行突破。3、三点拓展思考“拿来”,服务现实;阅读名作,尝试“拿来”;开展辩论,明辨“拿来”。 【教学核心价值】领略比喻论证的妙处品味语言的深层意味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掌握重要词语的音、形、义;根
10、据“单元提示”的要求,划出每段关键句,理清思路。运用“评点法”点评你认为意味深长的语句,勾画有疑问的语句。【教学过程】一、 知识准备,激趣导入。 “中国当代作家冯骥才出访法国时,曾发生了一件趣事。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蜂拥而至,接二连三地向冯先生提出问题。其中有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如果你是冯先生,会怎么回答?”上课之初,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因为问题具有挑战性,学生们都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开始
11、时窃窃私语,不一会儿就争相回答问题了。“不!不会,决不会!”直率、简洁,但未免太直露。“怎么会呢?我们是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长处,并不是引进资本主义制度。”这又似乎太软、太繁、太不巧妙。还有人在争着回答是抖出谜底的时候了。“冯先生从容不迫地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也不会变成牛。”“妙!太妙了!”学生恍然大悟,感叹道。“冯先生回答问题时运用的是什么说理方法?”“比喻。”这是个并不太难的问题。“比喻说理法就是用比喻将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道理,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浅显的事物或道理说明阐述出来。一个恰到好处的比喻,往往胜过一大篇平淡的议论,冯先生运用比喻说理,妙处也正在于此。而作为语言大师
12、的鲁迅先生,更是一位善用比喻来说理的高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拿来主义,正是这样一篇文章。”至此,学生已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开始读课文了。 二、?:运用方法,巧析思路什么叫拿来主义?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读文章,应该理清作者的思路,使一篇文章的结构图式比较清晰地留在我们的大脑中。刚才,大家已经将各段的意旨提取了出来,下面请大家在仔细读读,你发现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怎样展开的呢?如果让你用议论文体来写这个题目拿来主义,你会怎么安排结构思路呢?(可能的回答:(1)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拿来?怎么拿来?这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2)拒绝拿来的表现与弊端,拒
13、绝拿来的思想根源;主动拿来的好处与方法、态度。这是按照先反后正、对比分析的并列展开的思路。教师在学生解说后,提示:本文作者是按怎样的一种思路写呢?)讨论分段:2、文章没有直接的话语阐述何为“拿来主义”,文章哪些段落阐述“为什么拿来?”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明确:1-7自然段,根据“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来判断,“所以“,表示前面几段是在阐述原因,这叫因果论证法。小结:巧析思路方法之二:寻找标志3、 哪几个段阐述“怎样拿来?”,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明确:第8、9自然段。“拿来主义者全不这样的”,“他占有,挑选”。小结:巧析思路方法之三:抓住关键 &
14、#160; 4、作者是针对哪个方面谈拿来主义的?请从文中第一段和第十段找依据。明确: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文艺方面)这样写的好处是,以小见大,集中突破,如“匕首和投枪,锋利而切实”;另外作者拿手,读者熟悉,容易接受。出示写作背景(略)5、尝试给“拿来主义”下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 二、?
15、:对比分析,学习论证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1、 提出问题:请你速读第一部分,尝试用一句话阐述,作者认为,为什么要拿来?对于这个问题,未深入研读文本的学生可能答不上来,2、 抛出第2个问题:在阐述拿来主义之时,作者阐述了哪几个主义?这几个主义的主体是谁,各有什么表现,实质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危害?默读文章,小组讨论,填写表格。主义主体表现实质危害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3、 文章主体是阐述拿来主义,为什么还要写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16、、与送来主义?明确手法:先破后立、破立结合,形成对比,作下铺垫。(正因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行不通,都有害于中国文化,甚至导致误国亡国,所以要拿来。)4、 我们删去第2段和第5段,是不是文意更畅通?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有理有据即可。 三、 ?还原比较,揣摩喻证怎么样实行拿来主义1、 齐读第8、9段。2、 还原。将比喻论证还原为抽象的平实的道理。(设计说明还原目的:一是在师生共同探讨下,明白比喻论证中阐述的道理,二是领略比喻论证的妙处。知识基础:学生学过寡人之于国也
17、与劝学,对“比喻论证”的用法和特色有了一定的认识。基本方法:教师引导示范后,小组讨论完成。)3、对比。还原后大致如:有人对国内外的文化遗产不敢接触、不敢选择,这样的人是懦弱无能的;有人全盘否定,盲目排外,这样的人是昏头昏脑的;而有的人却全部接受,崇洋媚外,这样的人是废物一个,“拿来主义”是全不这样的。他先是占有,然后挑选。对于比较后明确:比喻论证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即形象突出又耐人寻味,使读者为之折服。4、创新。尝试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让学生各抒己见,请学生作评委,评出“创意奖”。抛砖引玉:也可将“对待文化遗产”用“使用大河里的水”来打比方5、 拓展
18、。用比喻的方法论证下列观点:对外开放,要防止不健康不道德的东西乘虚而入。抛砖引玉:给窗户装纱窗给电脑装防火墙。 四、咀嚼语言,深挖意味。细读1-7段中,找出你认为富有意味的句子,读一读,问一问,析一析,品一品。(一)教师抛砖引玉1、别的且不说罢赏析与联想:这句话有丰富的潜台词:还有很多“别的”方面都是送去主义,不单单是学艺上的东西。国民反动政府的送去主义表现在很多方面,如不断出卖主权;“九·一八”事变后,为了投靠、讨好美英帝国主义,更是拱手相送国土,由美英操纵着中国经济命脉,控制中国的军事力量,这些都是“送去”的具体明证,可见真的是“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2
19、、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来见得丰富,二来见得大度。赏析与联想:明明认为是坏事情,作者却说“也不算坏事情”,这是反语。这句话让我想起甲午战败后,李鸿章赴日本求和时与日本外相伊藤博文合作的一幅对联,上联是伊的:“朝无相,边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将来怎样?”下联是李的:“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量亦无妨。” 这可算得上是“送去主义”的一个绝妙的注释了。作者这几句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辛辣的讽刺、无情的嘲弄和深刻的批判。 上联说内无贤相辅政,外无良将御边,不得已只好割地赔款,老是这样,国家将来怎么办?如果承接这个意思,下联也可以解释为不知道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到底是
20、示弱诱敌还是真的国力空虚不敌?天意难测,或许已经有解困之法了,大家就等着皇上旨意吧,应该也没什么事吧?这幅对联妙在运用一字多意,“将”先后用了将帅、拿持、将来 三个意思,下联用“量”的测量、容纳限度、估计 三个意思,非常巧妙,不愧为古代绝妙好对联(二)学生质疑、赏析可能出现的有:1、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2、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学生对这几个例子可能有疑问:人说徐悲鸿、梅兰芳都是爱国艺术家,为什么鲁迅在这里语带讥讽?)3、 为什么提到“尼采”?4、 “抛来”与“抛给”的区别? (三)总结杂文的语言特
21、点: 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鲁迅的杂文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语言犀利、幽默。犀利,是三言两语,甚至一句话、一个字就能深刻揭示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幽默,是敏锐、机智和含蓄、委婉的结合物,使文章在论辩中显示出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风度。这些都来自对事物敏锐深刻的观察和思考,来自对敌人和旧事物的憎恶痛恨。我们应当透过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智慧,因为,语言所体现出来的是“胸怀与智慧”! 五、 “拿来”精华,延伸拓展。1、思考:现代社会“拿来主义”又有什么新的内涵?试举一例说明“拿来主义”在个人生
22、活、国家事务中的运用。 2、阅读与浏览:文章:从孩子照相说起选自鲁迅且介亭杂文我若为王 聂绀弩毫不妥协地面对邪恶选自余华爱与痛的边缘书籍:百年百篇杂文经典网站:中华杂文网 【备教札记】:在此不想说些故弄玄虚的“理论”,我一直都认为,语文要上出“语文味”,要充满“生活味”,要给学生思考、品析与说话的权利,每一课的设计都特别注意这几点,拿来主义也不例外。我的设计主要缘于以下几点思考:一、对于核心价值的突破。我将拿来主义的核心价值定位在“语言的形象化表达与深层意味”上,对于“形象化表达”,采用“形象还原比较法”进行突破,也就是让学生找到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后,将它们还原成一般的抽象
23、的说法,再与原来的形象化的说法来比较,当然,这不是我的首创,我是从郑桂华老师教呐喊自序中得到启发,“拿来”而已。对于“深层意味”的把握,主要采用示范赏析、自主赏析、和质疑解疑三个方法来完成。以“语言”为核心而又不停留于“语言”上,从“为文”探讨“为人”,提倡“语言是胸怀与智慧的表现”!二、强调生活性。我设计了三道拓展延伸题:思考阅读辩论三部曲,从文本延伸到生活与社会,延伸到书籍与网络,延伸到个人能力与素养的发展,目的都是为语文学习引进活水,让学习与生活接轨,让“课本只是例子”。三、强调预设与生成。过分强调预设,按部就班的教学设计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只会禁锢了课堂,禁锢了思维。在设计中我为学生的生
24、成留出了时间与空间,如探究“删去第2段与第5段可不可以”,对“大宅子”等比喻论证的创新,还有对富有意味的语句的赏析与质疑,为课堂创造“可以预设的精彩”。四、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虽然方向远比方法重要,但是,方法的指导决不可忽视。“思路解析法”是我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的总结,是完全“原创”的。我采用的是“演绎法”而非“归纳法”,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为他们提示了一个思考与总结的范本。人说“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我反省一下,我的设计是针对自己学生的水平设计的,不知能不能给别人以借鉴?还有用三个“?”结构课堂的思路虽然清晰,但是否让人觉得有点繁琐呢精读研讨。(一)比喻鲁迅杂文说理形象性的基本元素。导
25、思:运用比喻阐明道理,是杂文写作的常用技巧,鲁迅是运用比喻的高手,“立象藏理趣”是鲁迅先生杂文的一大特色。“杂文,是借助形象来说理的文字。杂文区别于一般的短论主要在于它的形象化。”(岑桑杂文杂议)没有形象化,便没有杂文。杂文的形象化,要求把形象“化”于说理之中,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感觉。形象化的根本目的,不在于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而在于透过形象的启示,把问题揭示得更加明白,更加透彻。比喻是杂文形象化的一个基本手段。请大家跳读课文,找出本文运用比喻阐明道理的语例,联系上下文语境说说它们的含义,并分析这样表达的效果。(学生跳读课文,勾画比喻说理的文字,找出喻体,揣摩其含义。教师巡视,个别谈话,了解学生
26、的理解程度。)文中运用比喻阐明道理的典型语例主要集中于课文第8、9两自然段。齐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后,问答、讲析喻体的含义及比喻说理的表达效果。喻体本体表达效果大宅子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以小见大,就近取譬,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具体。鱼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鸦片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又含有某些有益的成分。烟枪、烟灯有害可做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姨太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糜的东西孱头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文化遗产的人(逃避主义者)。昏蛋割断历史盲目排外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革命“左派”幼稚病患者。废物全盘接受、盲目媚外的投降主义者。拿来主义正确的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态度。 本文巧妙地用继承一
27、座大宅子来比喻,通过论述对这所大宅子的态度来阐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道理,巧妙贴切,生动具体,深入浅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个比喻手法运用得所以巧妙,不仅由于整个比喻是贴切的,而且每一局部的比喻也是贴切的。“孱头”“昏蛋”“废物”自不必说,“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之类也无不如此。导思:除了整体设喻论述“拿来主义”之外,文章局部许多地方也广泛使用比喻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请同学们也举几个例子说明。例1:“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打破大门”、“碰钉子”形象地揭示出清政府闭关锁国落后挨打以至与帝国主义签订一系列割地赔款、丧
28、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事实,较之于直陈史实来得风趣、幽默。)例2:“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以太阳喻尼采,讥讽其自命不凡,思想错乱,让人联想到主张中国地大物博的“送去主义”者也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批判的锋芒锐利、深刻。)小结:鲁迅所以善于运用比喻手法,是由于他对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用来比喻的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都做了细微的观察和揣摩,都下了一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功夫。因此,无论整体的比喻还是局部的比喻都让人赞叹佩服,不仅得到了深刻的启示,而且也得到了艺术的愉悦。(二)幽默鲁迅杂文语言讽刺性的惯用技巧。导思:没有幽默感,
29、便没有杂文。幽默指的是一种轻松的讽刺,即用诙谐有趣、含蓄有力的语言进行批评。鲁迅杂文的幽默感常常借助反语、借词等手段来实现其“妙语讽世情”的效果。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富有幽默感的词句,并说说它们的含义。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用“捧”“挂”两个动词和“大师”“发扬国光”等引语,来奚落那些“送去主义”者恬不知耻的丑态。“几位”“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品极少,几乎到了少而无奈,寒碜可怜的程度。“捧”字活画出“大师”们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欧洲各国”表明此次画展涉及国家之多,“一路”点明此次展览路线之长。“挂”则勾画“大师”们大张
30、旗鼓、自鸣得意的丑陋之态。引用“发扬国光”一语,实则是顺手讽刺国民党“大师”们一味“送去”作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用精炼、传神的动词,恰如其分的修饰语和限制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国民党政府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奴性和媚相。)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算得显出一点进步”这是反语,实际上是说这是一种“倒退”。讽刺了“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獗,大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算得”一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表明“活人代替了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堕落。作者对此表示不齿。)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丰富”“大度”是褒词贬用,“丰富”是欺世盗名的自夸,媚外求荣的借口,事实上的贫乏已经戳破了这个谎言。“大度”在这里不是“慷慨大方”的意思,它的含义只是“送去主义”者对民族利益的无耻而彻底的背叛和出卖!)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摩登”是个音译词,即“时髦”的意思。用在这里是讽刺反动文人无耻地奉行“送去主义”,趋时逢迎,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泥水作业班组与建筑公司承包协议3篇
- 2024年度新型科技项目反担保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二手货车购买合同范本6篇
- 2024年地毯购销保密协议2篇
- 2024年度区块链技术医疗健康数据管理平台合同3篇
- 儿童医院特色环境设计建议
- 2024年地产买卖合同3篇
- 2024年度股权转让合同标的:某科技公司0%股权转让2篇
- 2024年度男方婚内出轨证据收集协议5篇
- 2024年二手房买卖定金合同房产增值服务协议3篇
- GB/T 15934-2024电器附件电线组件和互连电线组件
- 高级茶艺师(选择+判断)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 自主管理强文明寝室
- CQI-23模塑系统评估审核表-中英文
- 可用性人因设计研究报告
- 动词不定式(专项练习)(解析版)
- 宣传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
-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 空调维保服务投标方案 (技术方案)
- 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DB41-T 1609-2018
- 四川省宜宾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